观看全民守法心得体会

2022-11-25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看全民守法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观看全民守法心得体会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民守法

【导语】欢迎您阅读本文,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备考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广东省考考情,包括考试公告、成绩查询、面试名单、面试预约、面试免费模拟测评、考试用书、培训课程等,都会更新到阳江人才网,欢迎考生朋友们点击收藏。

【政策原文】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颁布的公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报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深度解析】

[存在的问题]

近30年的全民普法在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层面成效斐然,但在“用法、守法、敬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个社会需要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在普法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做法。普法就是“发张卷子、做做样子”,一些地方每年组织一次普法考试,卷子下面就附着标准答案。这样的普法难以产生实效,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从普法的主体上看,全民普法还只靠行政推动和部门实施,没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当前亟须鼓励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全民普法平台。

在教育体系,法治与教育体系还没有充分结合,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方面还有比较远的路要走。

[案例分析]

案例一:乡村法治荒漠化

在广西性侵留守女童案中,玉林市一个村的13岁留守女童小雨(化名),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遭到村里多名中老年人性侵。愤怒的父亲发现真相并报警后,司法介入,最终数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强奸罪、猥亵儿童罪获刑。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雨和父亲却因此遭到了村民的敌视,有村妇称,是小雨主动卖淫,“把老人送进了牢里”。留守女童遭性侵,不但未获同情,反遭村民“敌视”,由此引发舆论对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法治精神沦陷的担忧。

案例二: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

两个未成年孩子,何某和莫某一起在某电子游戏室玩游戏,两人因争抢一枚电子币发生争吵,何某争抢不过莫某,且被打了两个耳光,便扬言要捅死莫某。何某离开游戏厅后找到一把牛角刀,随后返回,举刀就朝莫某的头部砍去,但因莫某察觉到了,何某砍了三刀都没有砍中,于是就向莫某的腰部捅了过去,当时莫某就倒在了地上。何某看事不妙,便逃离了现场,被害人莫某被迅速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明星被骗案件

2007年至2011年1月,王媞伙同朱双双编造虚假身份,声称能买到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房,并在北京市星河湾、公园大道等小区租赁多套房屋冒充待售房屋,骗取杨威、杨云、邹凯、罗雪娟、王丽坤等27人购房款共计人民币5500余万元、港币228万元。

[原因分析]

首先,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紧密联系,与人们的行为规范紧密联系。从其自身看,包含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工作,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执法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进,需要每一个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再明白不过地说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将大大提升各类守法主体学法知法遵法的自觉性,调动各类守法主体用法崇法护法的主动性,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法是规范市场行为、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有序流动、物流资金流安全,而且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人人守法、事事依法”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类矛盾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一个有活力的稳定社会,必然是一个全民守法的社会。

再次,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我国已经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甚至社会矛盾有可能相对激化。实践中出现的个别地方治安恶化、上访增加、群体性事件上升等都是这一特点的体现。另外,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增加、城镇居民就业压力加大等都有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将有效促进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减少各种矛盾的产生,将有效促进民众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将促使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对策]

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第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第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全民守法的关键在普法

2、转变守法观念 落实全民守法

3、强化公民意识 培育守法习惯

[开头示例]

1、全民守法,是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环节,是高扬法治旗帜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不能触碰道德的红线,不能抛弃法律的义务、不能丢掉道德的责任。只有全社会真正学法、懂法、用法,做到全民守法,法治建设才有坚实根基,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强的法治保障。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新的法制建设基本原则。在这新的“十六字”方针中,全民守法是基础,而普法教育则是全民守法的重中之重,没有全面的普法教育,全民守法就是水中镜,月中花,只能是一个梦想。全民普法的要求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知法是基础,懂法是关键,守法是最终目的。

[结尾示例]

1、总而言之,领导干部在带头遵守法律并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守法、依法办事的舆论氛围和正确导向。

2、法治中国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全体公民普遍信仰法治的社会环境。而要营造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执法和司法人员应秉公执法。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早已形成的共识却屡屡遭遇现实的挑战。要真正实现“全民守法”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申论范文】

依法建设 全民守法

民者,万世之本也。一举一动是否合法,决定着能否建立起全面的法治社会。培育法治文化,让法律深入人民心里,真正实现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市的基础。全社会都要把法治作为行为准则,并转化为自己的信仰,做到真学、真用和真信。

法治中国建设的三个方面,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都直接与国家机关有关。大家听了,感觉好像法治中国建设只是国家机关的事,和老百姓、和自己关系不大。这完全是误解。不可否认,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求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组织带头守法、执法,但单靠或完全靠国家机关不能实现法治。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每个人、每个组织共同的努力,全民守法是实现法治中国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像“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依然存在,法治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信仰,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法国思想家卢梭也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让全社会都把法治作为行为准则,并转化为自己的信仰,要做到真学、真用和真信。

“真学”要求理解法治精神,掌握相关法律规则。“真学”首先是个人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了解法治和法律。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法律打交道。买东西、到饭店吃饭、乘公共交通,这些日常活动往往与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有关;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这些又与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有关。因此,法治与法律不是只有从事这一职业,或者发生纠纷了,或者被警察抓了,才会牵涉。“真学”也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公民学习、了解法律创造条件和环境。迄今我国已进行过五次普法,目前正在进行“六五”普法,相关机关应当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地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在社会上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真用”要求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法治,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则,把自己掌握的法律规则转化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既要求我们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也要求自觉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一方面,在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如请求警察保护、诉诸法院。另一方面,我们不是只享有权利,同样也负有义务。每个人都应守秩序,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即使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要依法行使。

“真信”要求真正信仰法治和法律,相信法治和法律能够成为治理国家、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相信法治能成为公众共同信奉的准则。因此,“真信”是在“真学”、“真用”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法治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当然,国民的法治观念和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只有通过深化相关改革,真正将法治确立为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国民的法治教育,才能让人们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更多资料请登录阳江人才网yangjiang.offcn.com。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文章,欢迎朋友们点击收藏。更多阳江招聘信息请关注阳江人才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阳江公职考试考情,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考、银行招考、农信社招考、大学生村官、医疗卫生考试等。

第二篇:知法守法心得体会

(1)银行员工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不仅为我们全面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为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新高度。做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带头依法行政,争做懂法、畏法、守法的先行者,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懂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不懂法就不知畏法,不畏法就不会依法。当前之所以会有很多乱为、扰法、违法事件发生,就是我们个别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目中无法。有人信奉“权大于法”的信条,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有人持有“法有例外”的观念,认为自己是党员干部,身份特殊,在法律面前可以享有特权;有人心怀“法不责众”的侥幸,看着别人触摸法律的红线,也心安理得“随大流”。殊不知,正是因为少数领导干部将党纪法律作为束之高阁的摆设,当作为了个人私利可以随意揉捏的橡皮泥,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透支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最终作了最坏的示范。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须树立法治理念,一定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法律约束没有例外的原则,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带头学法、知法、尊法、守法,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畏法是依法行政的前提。畏法,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另一种表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无授权不可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的行为及出台的规定,不少都是“法无授权”而为之,甚至没有对其“合法性”进行调研论证。虽然政府初衷良好、目的正确,但出台的规定于法无据,即合理不合法,容易造成群众的不理解,或给个别别有用心之人制造混乱以借口,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因此,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要时刻把自己的言行、决策置于法律约束之内,在作出任何决策或形成某项决议时,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于法有据,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反之,如果我们作出的决策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只要我们的决策符合群众意愿,有利于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我们也不能因法无明文要求而不去作为,而是要出于公心、出于国利,在不违法、违纪的前提下,即便法无授权也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勇于探索创新,大胆做出的决策,并在一定范围内召开民调会、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力求决策的科学化、正确化。

守法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守法,是每个党员干部“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关键核心,是对“法定职责必须为”的重申和强调。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政府权责统

一、法定职责必须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政府简政放权的推进,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法定职责必须为相违背的情况,“为官不为”就是典型的表现。这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也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管理相对人利益的不负责任,对政府公信力乃至对全社会信法、尊法、守法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如何避免个别领导干部“该为不为”或“不为想法去为”现象的发生,四中全会关于“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相关制度设计,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加强法治学习和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机关工作人员权责一致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强化担当意识,不能籍口一项决策或工作无明文规定,或者政策界限不清晰,就不去作为,做太平官。而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在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到的就要努力去做,既要有担当又要正确厘清宪法、法律为先的原则,让“为官不为者”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从根本上扭转“为官不为”行政乱象发生,进而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保证依法行政。

(2)银行员工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学法律法规、学规章制度、学业务知识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近日,农业银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支行积极开展“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该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日程安排,确保有序推进活动的开展。同时,召开案例警示教育动员大会,对案例警示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在宣传教育方面,该行精心制作包括重要案防制度、《刑法》中与银行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罪名,和服刑人员悔过书摘录等内容的学习展板,组织员工进行教育图片展览警示教育,并邀请检察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农行廉政夜话”为主题职务犯罪预防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员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

此外,该行还要求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准则》和《条例》,唤醒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二是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年度考核相结合,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年度考核内容。三是与案件防范工作相结合,通过案防制度解读和经典案例警示,增强员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杜绝案件隐患。

并且整理,仅为查考。

2016年银行人员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1)银行人员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为不断强化法规法纪和反腐倡廉教育,提升全行员工守法意识和素质,近期,农行贺州分行在全行开展“知法·守法·敬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强化“三结合”,切实推动全行员工认真学习展板、图册、警示录,学习《准则》和《条例》,学习业务制度流程,进一步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2016年银行网点负责人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第1篇:银行网点负责人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2015年5月13日,湖滨农商银行召开“学法用法、知法守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动员大会,重点传达银监分局的“学法用法、知法守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会议精神,并对认真开展此项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此次会议由副行长主持,200余名干部员工参加了此次动员会。

农行员工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1)

2016年5月20日,农行陕西营业部正式启动“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据了解,该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要求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内控管理、遏制各类案件和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员工法治素养、合规观念的必然要求。活动为时

农行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1)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不断推进“依法治行”工作,年初以来,相继被评为江苏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省级机关“万人学法”竞赛先进单位,并被江苏省银行业协会评为“度江苏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

第三篇: 《 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就应该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有的同学爱打架或盗取别人的钱财。小小的年纪,就粘上了许多恶习。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你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小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不将通讯工具带进校园,纠正网络游戏、网上养宠、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义气用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比如去年在我们学校就有为了帮助朋友恶性打架斗殴的案件,造成对方同学轻伤,构成了刑事犯罪。最后用去家里上万元不说,还被公安机关拘役。

为了学好法、用好法,我们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讲究学习方法。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在学法上,坚持紧贴实际,与时俱进,法律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第四篇:学法用法守法心得体会

殷良蓉

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法用法工作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努力学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学法用法思想理念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教师学法用法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老师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确保了学法的成效

作为一名教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但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我们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我们只有不断的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合理合法妥善的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才能使人们满意。

三、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了依法从教能力

通过参加相关学习,我感觉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应用,才能确保我们教育的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从教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解放思想的安全保障。因为法律规范对人与社会的行为具有指引性,它指引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从理论上说,不坚持依法行政,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方向,近于空谈。从实践中看,不坚持依法从教,就有可能会导致我们教师随心所欲、恣意妄行,会把实践引入误区,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确切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依法办事才是可行之道。

此次“学法用法”活动的开展使得我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有了更深入了解,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对有关教师法律法规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坚持依法从教,提高依法教育能力,运用法律的知识开展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要求,不断强化法规法纪和反腐倡廉教育,农行东洲支行在全行组织开展以“知法·守法·敬法”为主题的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农业银行具有“一广”(服务广)“四多”(客户多、产品多、业务多、员工多)的特点,在外部监管、合同管理、业务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将面临更严格的法律规制,需防范更显性的法律风险。那么,农业银行应如何推进法治建设呢?一言蔽之,推进“法治农行”建设,应大力倡导“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文化。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我行从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本次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以及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增强法治观念和规矩意识,从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夯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行思想基础。

二是强化内控管理。通过警示教育活动,对重要案防制度进行解读,所选案例包括柜员、客户经理、部门负责人、行长等各个岗位,还包括贪污、挪用、贿赂、失职、违法发放贷款等类型,多维度、多层次、多岗位展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明纪,用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

三是强化素质提升。要求每个党员干部结合典型案例学习《准则》和《条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切实守住底线。通过《刑法》解读和案例点评,充分展示并深刻剖析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真正触及员工的内心深处,大力营造依法合规、遵章守纪的氛围,为全行的改革发展、稳健经营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强化宣传效果。为加强学习活动信息交流与宣传,市分行将利用内部网、信息简报等载体,及时通报、宣传报道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广泛宣传各级行、各部门在发动动员、安排部署、组织学习、检查推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以支行为单位,每半个月要向市分行报送一期活动动态。

五是强化检查督导。活动期间,该行组建专项检查督队伍,对各支行进行督导检查、召开推进会和协调会等形式,指导、督促活动开展,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对各支行的督导面不少于50%以上。对组织不力、流于形式的单位和部门,责令整改,并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作为一名领导,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应当有对法律的“敬畏”感;不仅仅应该做到懂法,更加应该做到守法。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杜绝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性的差错、失误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错小而容之”,把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合规前提”,把合规作为一切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创新发展的前提,真正使“合规精神”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我们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规矩”。仅仅“知法懂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敬法畏法”才能够“常走河边不湿鞋”。当然,最高的境界还是以守法为前提的“法治精神”和以合规为前提的“合规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谨记我行的规章制度,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持高度的警惕心,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知法、守法、用法”,话语虽朴,但却切实体现了落实国家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农行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题中之意。

上一篇:高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下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