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2023-03-22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作者:任泽锋,系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

- 1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年来,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尤其是顺应大众旅游新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690多个村庄70%有游客接待、30%形成旅游热点,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乡村旅游已占全市旅游的2/3以上。广大乡村有了“双创”活力,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就必将形成积极进取的新文化、汇聚乡村发展的正能量,乡村振兴必然前景可期、水到渠成。

- 3 -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的实践

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解决如何在农村全面消除贫困。当前形势下,农村扶贫要从扶贫开发模式向精准扶贫模式转换。山东省德州市全面推行的“村级扶贫专岗”制度,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文章分析了该模式的制度设计、运行特点、实施程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内容,对其他地市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在决胜新时代脱贫攻坚收官战中发挥其重大历史性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村级扶贫专岗

我国经历了快速转型期,已经迈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乡村发展成为制约共同迈向小康社会的短板。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把中国乡村发展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如何在农村全面消除贫困。改革开放 40 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财政实力,党和政府一直不同程度的在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先后走过了救济式扶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温饱式扶贫、以“输血”为主的扶贫、以“造血”为主的扶贫、综合性扶贫开发(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精准到户到人的扶贫等 6 个阶段。在精准扶贫阶段,如何完善扶贫开发的策略和帮扶方式,山东省德州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提出并全面推行了“村级扶贫专岗”制度,成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该模式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

验,值得借鉴。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的意义

(一)全面解决乡村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要推进精准扶贫,达到农村全面脱贫目标,其次要进行乡村重建,健全乡村的社会经济功能,最后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全面现代化。只有乡村社会全面脱贫,才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第一步必须全面解决乡村的贫困问题。

(二)当前形势下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贫困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回避不开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也有落后城市,繁华都市也有贫民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贫困问题在城市并不突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瓶颈。目前,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国民经济也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有能力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脱贫攻坚三年来先后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9.5 亿元,实施工业项目 1300 多个,使 96.8 万人脱贫。贫困率从 2016 年初的2.88%降至 0.1%。全市 566 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全部脱贫。原先的反贫困策略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农村扶贫的宏观政策要从扶贫开发模式向精准扶贫模式转换。精准扶贫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意义。一是随着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对象发生了变化,预期的脱贫目标随之改变,扶贫工作任务愈加艰巨,扶贫面临最后的难题。必须探索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扶贫模式,采取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

才能满足新形式的需要。二是只有精准扶贫才能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要确保扶贫攻坚的胜利成果,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更好的扶贫效果。精准扶贫不仅是扶贫途径和方式的转变,更意味扶贫政策更具合理性和适应性,能够带来更广泛、更强劲的扶贫力量。

(三)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的必要性

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应结合自身贫困问题的具体情况,大胆创新,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山东省德州市提出并全面推行的“村级扶贫专岗”制度,就是精准扶贫新模式的典范。

二、山东省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模式分析

(一)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的制度设计

《德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8 年工作要点》将村级扶贫专岗作为全市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村级扶贫专岗实施意见》,制定了《精准扶贫村级扶贫专岗》山东地方标准。该项制度推动了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融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全面落实村级扶贫专岗制度,德州市有信心在三年内,让“能干活”的贫困人口都得到工作岗位,实现服务特困群体全覆盖。

(二)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的特点

德州市推行的“村级扶贫专岗”制度只要体现为五个特点,一是扶贫专岗的岗位具有公益性。岗位薪酬所需资金来源于政府出资或社会

筹资,这与企业设立的商业性岗位明显不同。二是扶贫专岗就业人员具有特定性。只有符合政策的贫困户人员才能在专岗就业,一方面要有劳动意愿,另一方面劳动能力较弱或因故不能外出务工的;同时被帮扶人员是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三是具有互助性。上岗人员与被帮扶对象一般为本村或者邻近村贫困人口,相互之间相对熟悉,双方均能受益。四是具有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扶贫专岗的开发不是仅靠政府完成,而是由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参与。五是制度设计的持续性。专岗设立是党委、政府的制度设计安排,不是临时性的,是保障性扶贫的长久举措。

(三)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的实施程序

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制度的实施程序严格。坚持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全面清点全市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精准摸排,重点排查,对“无业可扶、无力脱困”的特困群体,建立帮扶需求台账。同时,对有劳动意愿和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摸底排查,掌握上岗需求。经过详细深入的调查,13 个县市区登记在册的有上岗需求的贫困人口 1183 人,有被帮扶需求的特困群体 2442 户。专岗人员聘用必须严格遵守 6 道程序:1.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扶贫专岗的人员向村级扶贫专岗工作机构提出申请或帮扶责任人推荐。2.村级扶贫专岗工作机构应对申请人员的资料和体检结果进行核实并提请召开民主评议会;民主评议无异议后,进行村级公示,并向所在乡镇(街道)扶贫专岗工作机构进行报告。3.乡镇(街道)扶贫专岗工作机构对报告进行审核。4.审核通过后办理相关录用手续。5.确定岗

位,签订聘用协议,集中岗前培训。6.乡镇(街道)扶贫专岗工作机构完善档案资料,并向县级扶贫专岗工作机构备案。

(四)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的资金来源

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具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坚持“财政拨一块、集体投一块、社会筹一块”,市财政专门设立了扶贫专岗专项资金,整合就业扶贫资金、慈善捐助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村集体经营收入、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及其他可用于支持扶贫专岗的资金,不足部分本级财政予以足额保障,明确资金的来源、实用程序、使用方式,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发挥政府资金作用,以财政扶贫投入为先导,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村级扶贫专岗资金 742.3万元,推动扶贫成效成倍“放大”。其中德州市乐陵市发挥爱心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57 家企业捐助资金73.8万元,49家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扶贫专岗131个。

三、德州市“村级扶贫专岗”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的现实意义

村级扶贫专岗的意义不单单是为有一定能力的贫困户落实了岗位,同时,让鳏寡孤独病幼残等特困群体得到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满足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所需,拓宽了保障性扶贫的新路径。更重要的是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相比物质上的贫困,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精神短板”问题更加不能

忽视。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精髓,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贫困,既包含物质层面的匮乏,同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窘困。既有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贫乏,也不乏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等方面的精神贫困。实施村级扶贫专岗可产生双向激励作用,既让被帮扶的贫困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上岗人员的心气和内生动力。

(二)拓宽了保障性扶贫的新路径

脱贫攻坚初期,大量的扶贫资金投向见效快、收益高的扶贫产业项目,开发的就业扶贫岗位也大部分适用于劳动能力强、有技能的贫困人员。主要目的就是尽快打开扶贫工作局面,带动尽可能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但是扶贫工作发展到保障性扶贫阶段,关注的重点就必须要转移到那些基本生活难自理、日常照料缺乏保障、生存条件长期恶劣的贫困户,因为这些人才是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村级扶贫专岗的做法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实践,从成本上、方便度上更加灵活,更加接地气。村级扶贫专岗的设计与实施具有天时地利,恰逢其时。

(三)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

从实践上看,村级扶贫专岗在提高村级治理能力方面作用重大,可谓一举多得。一是引领贫困群众有尊严地脱贫解困。开发村级扶贫专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上岗人员可以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解决了一批有意愿且“能干活”的人的脱贫问题。村级扶贫专岗不仅解决了一家一

户一人的就业脱贫问题,还通过精准帮扶服务了更多的贫困家庭,解决了特困群体的解困难题。二是打造了治理有效的新农村。推行村级扶贫专岗的村庄,党支部积极作为、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拥护,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三是树立了乡风文明的新风尚。村级扶贫专岗的推行,增加了对贫困群众的关注关怀,扶贫济困、邻里互助、孝善义举、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带动了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四是拓展了居家养老的新途径。这种扶贫模式丰富了农村居家养老形式,为农村集中养老提供了现实劳动力,实现了老有所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黄祥祥,朱雅妮.乡村振兴:理念依托、规则确立与技术路径———第三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

[2]成兆文.精神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J].社科纵横,2017(09).

[3]张志胜.精准扶贫领域贫困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基于精神扶贫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8(03).

[4]王晓毅.重建乡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

作者:王宇峰 张乃琴 贾海慧 许少红 王希江 张荣昌 单位:德州学院

第三篇:乡村振兴述职报告:2021年乡镇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安排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本实现了乡村振兴阶段目标。现述职如下。

一、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健全监测帮扶机制。优化“农户自主申报、村社干部摸排、镇筛查预警、定期集中排查”监测方式,亲自带头入户,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x次,日常摸排x次,针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x户x人,及时纳入监测范围。针对每户及时明确帮扶责任人,精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实现问题动态清零。二是全面自查自纠补短。坚持对标对表,聚焦收入、住房等x项核心指标,亲自部署,安排x名联村领导牵头,组织驻村工作干部、村社人员全面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大排查。全年排查普通农户x户、脱贫户x户、监测户x户,未发现返贫致贫和“漏测失帮”现象,对排查出的具体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三是强化产业就业扶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积极帮扶脱贫人员申请跨省务工、产业到户、冬令春荒等资金补助x余万元;有序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探索推行兴办扶贫餐馆、扶贫超市、联合经营等发展模式,柏木山村蜜梨基地年分红x万元,上坝桥村“扶贫餐厅”月毛利润达x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x元,切实帮助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二)聚力“五大”主要任务,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一是强化产业振兴,促进产业持续兴旺。聚焦2021年农业生产主要指标任务,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整理撂荒地x亩,划分高标准农田x亩,全年播种面积达x亩,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产量x万斤,存栏生猪x头、家禽x万只。协助柏木山油樟基地设施提档升级、园区道路硬化维护等工作,目前园区已初具雏形;拓展东方村青花椒产业基地x余亩,建成冻库x座,烘干房x座;及时管护维护石堰墙村柑橘、沙坝村苗木等产业园区。二是狠抓人才振兴,优化乡村人才队伍。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本土培训计划,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余人,培训产业工人x余人次。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累计培育家庭农场x个、专业合作社x个。三是突出文化振兴,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全面建成上坝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镇共有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标准打造沙坝村“三小工程”并获省融媒体宣传报道。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一进三送三评”活动,访民情解民忧纯民风,评选表扬星级文明户x户,开展送文化(戏曲)下乡演出活动x场(次),推动乡村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柏木山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XX市级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四是聚力生态振兴,改善乡村颜值风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道路畅通4大行动,累计投入x万元,全面完成上坝桥村、沙坝村等x盏路灯安装;建成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x处,在柏木山村等x个行政村推进厕污共治,新(改)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x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标率达x%,硬化农村公路x公里,在沙坝村新建便民桥1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对蛮溪河、驴溪河镇段河道进行巡查近x次;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巡查工作,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是坚实组织振兴,筑牢乡村发展基石。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东方村、沙坝村获评“六无六好”示范村;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x个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上坝桥村打造成“磐石工程”全市样板示范点,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基层服务功能;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累计流转土地x万亩。

(三)聚力重点要素保障,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一是坚持党政高位推动。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亲自担任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股室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联系会议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二是积极筹措整合资金。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要求,统筹整合各类乡村振兴政策项目资金,2021年,累计向各村(社)拨付乡村振兴类资金x万元,发展脱贫户产业到户补助、脱贫户跨省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x个;同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情况,及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截至2021年x月底,实际执行x余万元,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项目顺利实施。三是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倾力落实中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目前已兑现农机购机补贴x户x万元,核发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大豆补贴、地力保护补贴x余万元;严格兑现惠民政策,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生活费、门诊补助等x万元;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报销比例达x%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

由于我镇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认识有待提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二)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

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人才缺乏。

农村产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我镇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争做x北翼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加快建设魅力镇。

(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配合相关部门完善蜜梨、油樟基地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和品牌推广体系,力争油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林业园区,蜜梨创建为省五星级蜜梨现代农业园区。二是深入研发蜜梨、油樟产品,力争在农产品加工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蜜梨罐头、梨膏、果酒等深加工产业,着力开发樟汤温泉、樟林医疗等樟疗产品。三是积极探索“绿色稻+鱼”发展模式,在沙坝村实施稻香渔湾项目,深入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农增收。

(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推动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三)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篇:2021年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因此,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队伍保障和人才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近年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xx实践

近年来,xx区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xx样本”。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1.注重激发基层组织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优化组织设置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打造党建联盟促改革。突出区域抱团、集聚发展理念,探索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的整合重构与实体化运行,即在不改变党员组织关系的前提下,以连片村党组织为主体,推动区域党建融合,以“组织振兴”引领、推动农村深化改革。如高虹镇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xx区建设过程中,成立“虹心”党建“五彩管家”党建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累计落地xx个投资项目,总投资x.x亿元。20xx年,全镇共接待游客xx.xx万人,旅游总收入xxxx.x万元,结成党建联盟的三个行政村共计增收xxxx余万元。二是推进结对共建促提升。在新一轮“整镇推进、整区提升”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实施“天目锋行·携手进”村社结对共建活动,即从东中部地区星级党组织、“最强党支部”中挑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示xx村(社区),与中西部地区软弱后进或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现有包括三联村与桃源村、白牛村与玉屏村在内的xx对村社党组织结成共建伙伴,在电商平台建设、市场资源共享、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传帮带”,确保完成“双整”达标村xxx%、示xx村x/x以上的年度目标。三是创新组织设置促产业。深化乡村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xx更具针对性和成效性。如昌化镇依托产业优势做大农村电商,通过在淘宝村(白牛村)指导成立淘宝党支部、建立淘宝特色党小组等方式,形成“村党支部+电商协会+合作组织”模式,实现了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截至xxxx年底,全区已培育全国淘宝镇x个、淘宝村xx个,行政村农村电商覆盖率达xx%以上,拥有农村淘宝网店xxxx余家,并复制到其他xx多个地区。在“两进两回”推进中,区农业农村局组建“新农人”党组织,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帮助“新农人”快速成长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业企业骨干。如天目山镇“新农人”临时党支部吸收返乡创业党员xx余名,帮助落地创业项目xx余个,总投资xxxx余万元。

2.注重激活红色细胞带动乡村振兴。以先进典型为镜,强化责任担当,在锻造乡村振兴“排头兵”中促进各项工作落深落细落实。一是对照身份明责任。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xx作用,服务中心大局、促进整体发展。如太湖源镇在省级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xx园创建过程中,成立“后浪党支部”,把全镇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机关青年党员集聚起来,单独建立临时党支部,设立x个党小组,通过走访调研、主题论证、合理分工,为“两园”创建建言献策。同时,通过搭建比拼平台,促使党小组之间、党员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后浪党建”最大活力。又如,深化开展全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得党员服务乡村振兴的阵地固定、岗位具体,作用发挥有抓手、有平台,截止2020年x月底,累计设立党员先锋岗位xxxx个、定岗党员人数xxxxx人,结对扶持示xx户xxxx余户、贫困户xxxx余户。二是对照家风亮底色。将“好家风”建设作为星级基层党组织评定和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的重要指标,让群众见贤思齐、学有榜样,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和保障。如板桥镇上田村党组织采取立家训、传家风、开展“好家风”家庭褒奖礼等方式,引导村民传承、弘扬和践行好家风,以家风带民风、正村风,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先后获全国民主法治示xx村、xx省文明村、xx省双强百佳示xx村等荣誉称号,党建引领的xx实践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三是对照标杆优服务。积极选树乡村振兴中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学先进、找差距、促提升。同时,结合“走亲连心三服务”,深入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实现群众“微心愿”,推进乡村建设。如xx镇xx村村委会原村主任xxx牢记初心使命,虽身患重病直至去世,始终真诚为民奉献,用生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层干部要做“四种人”的要求。在他的带领下,迎丰村先后完成文化礼堂、养老驿站、xx非遗传承馆等一系列民心工程,获评xx省民主法治村、xx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和文明村、xx区村落景区创建村等近xx项荣誉称号,xxxx年迎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xxxxx余元,与xxxx年相比实现了翻番。在主题教育期间,深挖王丰华同志先进事迹,发动全区党员干部尤其是乡村党员干部学习他“无私为民”“有诺必践”的情怀。

3.注重通过借智借力带动乡村振兴。突出实干实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让更多优质资源力量下沉到乡村和田间地头。一是“首席专家”对点服务。按照“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的要求,组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强村富民、改革助力x支人才服务队,提供“点单”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制度,实施当年即下乡开展各类服务xxx次、xxx个村xxxx余人次受益,至xxxx年已有效解决农技问题xxxx多个。由水果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张青主持开展的甜樱桃“北果南引”项目,亩产达到xxx公斤,产值xx万元,果农增收xx%以上。二是“第一书记”一线帮扶。聚焦“薄弱村”,将抓党建、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尤其是强基础、育产业、促造血,作为基层党建的硬任务。xxxx年起通过制定“富村十条”“化债九法”等举措,深化“第一书记”选派帮扶制度,有效助力消薄增收。近三年来,第一书记共协调引进项目xxx个,争取项目资金近x.x亿元。第一年xxx个村实现“消薄”,村均债务从xxx万元下降到xxx.x万元以下,xxxx年底xxx个“薄弱村”全部摘帽。三是“多方发力”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联动企业、高校、金融、乡贤等力量,持续推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如区委组织部和xx农商银行党委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政银共建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出专项扶持资金及“林易贷”“耕保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发放化债专项贷款xx户xxxx.x万元,为村级集体节约财务成本约xxx万元。联合xx农林大学开展科技进乡村“十百千”活动,累计选派xx名科技特派员、xxx余名专家、xxxx余名大学生赴基层开展科技指导、实践锻炼。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公开招募xx个乡村运营师团队,与xx个村落景区签约,将乡村建设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截至xxxx年x月底,xx个村落景区已累计完成以商招商xx家、落户项目xx个,总投资达x.xx亿元,吸引文创、电商等专业人才xx人。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xx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乡村振兴建设的目标要求,对照“重要窗口”中xx的使命担当,面对集体经济、三产融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还存在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乡村人才结构不完善、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从xx现有基础条件看,一定程度上受到城乡整体发展差异的制约。整体上而言,xx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教育医疗等与城区有较大差距,留人、引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因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党员结构素质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不相符合、不相匹配。据数据显示,至xxxx年x月底,全区农村党员中xx周岁及以上占xx.x%,村干部队伍中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占xx.x%。一些村存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高学历少、年轻人少,低学历多、年龄大多”的“两少两多”情况;一些村年轻人才难留、干部队伍老化、发展后继无人,少数村党组织党员平均年龄在xx周岁以上,甚至没有xx周岁以下合适的发展党员对象。基于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优、文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因素,部分农村党员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堪忧,一定程度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基层治理水平。加之,一些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单一,原有产业也面临转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开展缺乏财力支撑,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2.从基层党组织建设角度看,对党建功能定位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有的基层党组织跳不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圈子,结合抓、统筹抓、系统抓党建的举措和办法不多;有的认为抓经济就是抓党建,将党建视为经济的副产品;有的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抓党建;有的虽然抓党建,但党建与乡村振兴存在“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一些村党组织对发展集体经济缺少主观能动性,在推动发展上思路不新、措施不多、效果不佳,或存在任务观念,眼光仅放在完成年度任务上,缺少实施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基层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要求不高,组织软弱涣散,影响力、号召力弱化、虚化、边缘化,无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

3.从党员作用发挥角度看,主动担当作为与创新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其一,村干部长期处于基层第一线,工作强度大、难度大、压力大,既要落实上级要求,又要满足群众需求,经常处于尴尬处境。在实际工作中,因提前预警和过程监管等体系还不到位,事前工作少、事后问责多,加上一些镇街对村后备干部培养使用上日常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不高。其二,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较低,缺乏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一定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所弱化,提供精准服务、精密智管上有所欠缺。如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识、能力和本领普遍欠缺,有的党员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能力不够。从xxxx年度最新被巡察的xx个村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情况来看,村级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有xx个村的好评率低于xx%,最低的不足两成。其三,村干部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尽管每年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干部时,都有特定岗位面向优秀村干部考录,但由于年龄、文化程度限制,最终考取的往往是极少数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村干部,难以对现有村干部的吸引力。

4.从人才队伍建设角度看,农村紧缺人才供给及相关保障不够有力。从全区来看,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总量仍不足,特别是农业农村专业人才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少之又少。从发展需求上看,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缺乏创业的土壤和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留住人才也较困难。据数据显示,截至xxxx年x月底,xx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xxxxx人,而周边的余杭地区至xxxx年x月底农村实用人才库就有xxxxx人。从教育培养上看,农技人才培养与最终岗位职能不匹配,如委托xx农林大学定向培养了x名农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但有x名并没有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相关工作;现代职业农民培养中,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中培训场所、时间、参加人员、学习教材存在四个“不固定”,缺乏系统培训,尤其缺少市场经济、新产品推广使用、特色种植和养殖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农业、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从政策实施上看,政策跟进不够有力。如基层农技人员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各产业间结构性缺员严重,部分农技人员无法聘任相应岗位兑现岗位工资待遇,影响了专技人员工作积极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年均经费只有x.xxx万元,对推动科研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新农人联合会没有长效性经费来源保障,在农业用地、技能提升等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固化扶持政策;未将“新农人”列入专门补助对象,部分“新农人”未能享受到创业支持政策;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因学历低无法获得人才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

三、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都不可放松。乡村振兴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厘清和解决“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才能真正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

1.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凝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强合力”。抓好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的第一责任,加快发展是各级党组织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党建在农村综合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加紧督责促责,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权制度、经营模式、土地制度等改革进程,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推动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硬环境,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村庄治理等软环境大提升,使乡村更具吸引力,让乡村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科技、资金、青年、人才。坚持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尽快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创新数字技术研发,完善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开展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让农产品生产过程全数字化。畅通农村物流渠道,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化建设,实现农村与市场无缝对接,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产品的便捷交换和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配置。

2.以村社组织换届为契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强头雁”。“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按照全面“一肩挑”的要求,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经合社董事长,以农村人权、事权、财权的高度统一,护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切实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对自身素质突出、善于做群众工作、勇于担当作为的年轻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帮带培育。同时,吸引鼓励回乡创业青年参与村级事务,聘请其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助理等职务,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探索实施“特聘组织员”制度,选聘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离岗退休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特聘组织员”,发挥党组织指导、促进党建工作及其引领作用。

3.以建强基层组织为核心,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强堡垒”。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激发并会聚成发展合力。明确功能定位,扎实做好抓常态工作,同时结合本地的产业状况、党员实际和群众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务实管用的载体,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强化工作问责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的运用,倒逼责任落实。深入实施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百分制”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基层党组织,设定合理的考评指标和权重,既注重集中考核、定性考核、组织考核,也注重平时考核、定量考核、群众考核。在有效覆盖传统农村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有机嵌入乡村已有的“两新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将各种力量汇聚起来。组建“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党建联合体,如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x种党组织联建方式,淡化体制、隶属、级别等观念,推动单个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

4.以优化党员队伍为重点,永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亮本色”。基层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其示xx引领作用关乎乡村振兴的效果和质量。根据任务需要开展培训,及时组织村级干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掌握党的大政方针,牢记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有计划地提升村干部文化程度和相关培训力度。整合各部门技术力量,深入到村进行培训指导,使每个村干部都熟悉掌握一两门农业实用技术,增强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重点发现和挖掘身边“重实干、勤为民、敢担当”的村干部先进事迹,以点带面,助推农村两委干部担当意识提升和工作作风转变。搭建有效平台主动与有培养潜力的集体与个人组成“帮学对子”,为先进典型成长与进步铺路搭桥,主动为年轻干部提责,形成良好氛围。围绕“学身边人、做身边事、解身边难”,继续实施百名典型教育身边人、千名干部“三进”解难题、万名党员认领微心愿的“百千万”载体,充分倾听群众对于乡村振兴的所思所虑、所盼所求,让政策举措更精细化、更准确化。落实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村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以进一步提高各类优秀人才参选村干部的内在动力。在村干部上升渠道和政治待遇上要提高比例和提供更多平台,认真落实村干部离任补贴,以此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含金量。

5.以完善政策机制为突破,健全党建引领乡村人才的“最优保障”。明确在乡村的创业前景和职业前景,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深化推进农技专家队伍建设,加大首席专家团队的覆盖面,构建形成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团队的专业所长,集合多方力量开展深度合作,实行跨专业、跨领域联合技术集成攻关,实现难点问题有效突破。深化推进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整合农业教育资源,集中用于农技人才输入引进、培养培训、科学研究、创业创新、奖励补助等,通过配备先进教学设施、配强专兼职师资力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推广渠道等方式,促使基地成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适度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认定制度,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制定农民职称和技能鉴定的衔接办法。加快制定《加强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扶持壮大农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城市各类人才、退伍军人等“新农人”回乡创新创业,助其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筹资难、融资难等问题。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农人”教育培训体系,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

总之,乡村振兴事关亿万农民福祉,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必须强化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力,找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找准着力点,做到精准施策,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第五篇: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人,50岁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其他1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42人、35人、37人,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32人、20人,分别占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人,占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长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17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308个,示范点45个。全市新增农产品

“三品一标”有效品牌88个,总数达204个,同比增加40个,增长24.39%。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0万吨,综合使用量达57.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2%,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0.8亩地的小麦,产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种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农药20元),人工未计,亏本5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几点建议

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2.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梁子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上一篇:现代诗歌唯美爱情精选下一篇:县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