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知识点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谈读书知识点范文

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第二篇:谈读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谈读书》。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名人谈读书》一书中,本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让我们先把文章整齐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读完后,我纠正了两个字的读音,一是“傅彩”的“傅”,有一些同学读成了“博”,“狡黠”的“黠”字读成了“洁”,应读xiá。)

师:谈的是读书,谈的是读书的什么呢?能找到中心论点吗?

师:中心论点找不出来吧?(学生点头)这就对了。这篇文章不像前面学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都有明确的观点,但本篇的观点很多,但并不集中,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怎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与这篇文章的性质有关系,它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属于随笔,所谓随笔就是随便写,那就很难有一个集中的观点了。那咱们换个方式来读懂它。题目叫“谈读书”,那么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建议你们在回答之前把课文再浏览一遍。

师: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师:还有呢?(板书:读书的方法)

师:什么重要性?

师:说得好,也可以换几种说法,比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好处,读书的益处,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板书:读书的好处)看来全文大致是谈这两个内容。

师:刚才说了,这篇文章是漫谈式的,既然是漫谈,那么他的观点就散布在全文之中,那么,大家再从文中划出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的内容。看哪位同学能在沙里淘金,找得最全面。

师:谁来?

师:找得好。“怡情”是什么意思?(生齐答:使心情愉快),“傅彩”呢?这个词很难,看注释,齐说。(学生齐说:给言辞增添光彩),“长才”就好说了,增长才干。你把这句话归结一下,简洁地说,什么好处?

师:正确。(师板书三词)还有呢?

师:找得很准,你归纳一下,是什么好处?

师:到底有益在哪里呢?你要抓住这句话的最后一句来看。(该生答不出)哪位同学来帮一下忙?

师:很好。培养性格,涵养性格,也可以说塑造性格。看来书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师板书:可以培养性格)还有呢?

师: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有“受之天”,但是缺少“受之人”,也就是没有后天的学习,更没有艰苦的自学,他成了平庸的人。但是有很多不是天才的人,如果去学习,读书,那反而成为了杰出的人,这不是弥补了我们天赋的不足吗?(板书:补天然之不足)好,还有吗?

师:这是什么好处呢?

师:读啥补啥。对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极有作用。正如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要专心去学数学,这样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练得集中,多做习题。(板书:弥补精神的缺陷)还有吗?

师:一读书,读进去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读出收获与体会来了,就会感到神情气爽,这不就充实了吗?读好书,你从不会感到无聊。(板书:使人充实)还有吗?(学生说找完了。)那我就相信你们了,作者认为的好处大体就这些了。那么,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读书方法呢?

师:很好。你归结一下,“不存心诘难作者”是说的什么意思?

师:老师认为是不要故意挑剔。(板书:不故意挑剔)那“不可尽信书上所言”呢?

师:好,也就是不迷信书本。(板书:不迷信书)“亦不可寻章摘句”呢?

师:啊?(学生笑)难道是不要我们摘录吗?不摘录,那我们做读书笔记不是做错了。老师认为是只摘出书中某一句话来指摘作者,而不去考虑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这样往往会对作者曲解。(板书:摘句曲解)“而应推敲深思”是说读书要干什么?

师:(板书:要思考)是的,这是这一句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吗?

师:你把他的意思简化一下,看说什么?

师:概括得很准。那有哪几种读法呢?

生:选读,细读,有的泛泛而读。

师:是的。好书就精读,细读,有些书不全是有价值的,但其中又有我需要的内容的,则选这部分来读,如果只想大致了解一下,那就翻翻,浏览一下。(板书:精读、选读、泛读)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师:这又是什么方法呢?

师:但这些书要限价值不高的。假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浒》原本,另一本是把《水浒》浓缩为一篇文章简略地介绍文,你喜欢读哪一个呢?

师;为什么你喜欢读原本呢?

师:老师与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好书还是细细地精读,找人代读,是人家读进去了。哪些可以找人代读呢?老师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会议报告,我就请别人转述给我发言讲了几点意思就行了,这“几点意思”就是他的摘要。还有吗?

师:这又在介绍什么方法呢?

师:概括精准。这一点,老师有深切的体会,比如以前我跟你们上课总要带一个教案过来,但是现在呢?我不用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先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先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你们在我教学网上经常读到的每一篇课文的解读,这就是我的理解。我通过作文强化了我对课文的认识,然后我们一起上课,上课里面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上完课后我又要写一篇教学实录,把我们学习讨论的过程记载下来,通过回看实录,我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所以我的业务水平在不断增长,这正是得益于我把读书、讨论与作文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师:对这篇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明白了吗?当然仅仅懂还是基础的层次,我们下面来读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出来。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师:美。美在哪里呢?

师:真理当然美,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启迪。老师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可以用“精僻”。但是这还不是它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要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体会。下面你们从文中找一找,看你最喜欢哪几句话,划出来,并且说一说这些话你为什么喜欢。

师:咱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师:对,前面三个句子铺排,后面再作归纳。同学们,本文中像这样的句子比较多,铺排式的结构,先铺开说,最后归纳。呆会你们一定会发现得更多。还有哪些发现?谁来?

师:好长一句。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是的,这句话写的正是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在修剪中让他长得更好。接下来,谁来?

师:(感意外)你怎会喜欢这一句?

师:但愿你能成为一个好学深思者。这就你下棋一下,我们班上不是有两位同学在市里下棋比赛得了奖吗?下棋最需要有一种全局观了。

(下课铃响了)

师:一节课的时间到了,但老师觉得很遗憾,最想跟大家精彩对话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对这篇课文,最需要的恰恰是好好品品他的语言,并且要学习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培根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他的“雄辩”的力量(板书:雄辩)这中雄辩就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家看这句话,前面六句话,一个长的排比,就像作者一口气倒出来似的,把每门学科对人的性格的养成作用谈得精僻,谈得极有力量,一气呵成,让人折服,最后一句话,作了归纳,“皆成性格”,对性格的养成作用可谓大矣。最后老师把本课作一个总结,两句话:精僻的思想,雄辩的语言。好,下课。

第三篇:谈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题记

响应月色的召唤,泡一杯清茶,位于绿树之下,书香作伴,何等惬意!

现在的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我们明辨是非。读书,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不可因有“坏”而将“好”拒之门外。书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等。可同样也有坏处,有的书不但影响学习,而且会诱使广大青少年走上歧途,深受毒害。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只有全面的看待,不“盲人摸象”,方可免受其害。

看书,需要有选择性、时间性。虽说饶雪漫的疼痛、安妮宝贝的细腻、郭敬明的华美都很动人,《沙漏》的扣人心弦,《泡沫之夏》的感人肺腑都令人神往,可毕竟,这些也都只是课外读物,应该是在学习之余阅读的,不能因此而耽误学习、荒废学业。

有时候,书就像生活中的甜品,没有它,生活不成问题,有了它,生活便更加多姿多彩。或许,现代的生活让我们遗忘了很多东西,而那些古典名著却让我们“重温旧梦”。从《红楼梦》里感受到了凄美的爱情悲剧,从《水浒传》里明白了侠肝义胆,从《三国演义》里体验到尔虞我诈,从《西游记》里又看到了神话色彩。这些,也许没有现代小说那么深入人心,却给人一种独特的古典美。这种美,大方亦婉约,温柔亦豪爽。

书,就像山,沉重敦厚,令人流连往返。

学,就像海,广阔无垠,毫无边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简单,一个字:好!

书,复杂,千言万语也道不明。

谈读书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潢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段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习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以请人代读,取其所须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太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第四篇:谈读书

读书笔记感悟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 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 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读书你就是幸福的。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

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说到做到,从不失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精读细讲,教学相长。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

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五篇:读书方法谈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当拿到一本喜欢的书,我们该怎么样来读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读书方法。

1、三读法

⑴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 探求性的速读。对于《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这类百科知识方面的书,同学们可采用略读加默读的方法,眼睛看书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就是抓住知识要点,把知识读懂记牢就可以了。读完后想一想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

⑶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方法

⑴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⑵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

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 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同学们可以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⑸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根据年级不同,“动笔墨”方法也有所不同。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一本书,一枝笔,一本笔记本,会让你的读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捧起书,大声朗读吧;拿起笔,认真摘抄吧,你会发现阅读着,快乐着。

上一篇:通报表扬名单范文下一篇:桃花心木免费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