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开设了“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与公开辅导、线上辅导及专业讲座等发展性辅导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学业辅导体系。

第一篇: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化院级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基于WEB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其中前者作为可视界面直接与用户进行交互,后者作为数据库用来收集存储前台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系統采用B/S构架,使用JSP技术实现前台应用程序的设计,以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定义并设计了数据库表,并采用Tomcat作为系统的服务器。根据ID号区分不同用户的登录,系统实现了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及用户账号密码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科研管理;B/S构架;JSP;MySQL;Tomcat

作者简介:王中鲜(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师;魏永庚(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2C87)的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网络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步从底层程序员编写程序的方式朝着框架式编程的方向发展,缩短了相关技术的开发周期,可是对于某些或者某类领域依然需要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群开发设计,例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科研机构。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以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一个基于WEB的科研管理系统,其能够较好地支持学院科研信息的日常管理,摆脱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减小管理者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一、需求分析及相关实现技术

系统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将科研管理系统建设为B/S架构的应用系统,客户端只需要通过安装一个Web浏览器即可进行日常管理事项以及综合查询、实时修改等工作。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上办公系统,可以提高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综合以上分析,可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

1.总体设计分为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界面设计包括普通用户界面和管理员界面。普通用户界面包含教师信息查询和科研信息查询;管理员界面包含教师信息和科研信息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用户账号密码的修改;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教师信息和科研信息。

2.采用JSP技术建立界面

利用HTML设计出页面显示形式,[1]利用JavaScript技术实现页面数据验证,检测数据的合法性,调用JDBC连接数据库管理系统,将页面数据存入数据库或显示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数据信息。

3.数据库由8张表组成

用户登录表、教师信息表、学位学历表、职位职称表、通讯表、科研项目表、论文信息表、著作成果表。[2]设计完相应表的字段后,使用SQL语句将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物理实现。[3-4]

4.采用JDBC技术建立界面与数据库的连接

主要使用DriverManager、Connection、PreparedStatement、ResultSet类来实现数据库与界面的交互。在程序中使用DriverManager类获得数据的连接,由Connection类进行SQL语句的预处理操作,由PreparedStatement类设置预处理的SQL语句内容并获得查询的结果,由ResultSet类接收获得的结果,利用JSP显示结果。

本系统是以WindowsXP系统作为操作平台,开发环境由“Editplus + Tomcat + JDK”搭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Web服务器用Tomcat;代码的编写全部在Editplus中完成;采用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连接前台用户界面与后台数据库,利用JSP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可移植、简单易用的科研管理系统。

二、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

此系统设计主要分为前端界面设计模块和后台数据库设计模块。前端包括登录模块设计和用户模块设计,用户模块设计分为普通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普通用户模块包括教师信息的查询和科研信息的查询,管理员模块包括教师信息、科研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用户账号密码的管理;数据库模块设计包括各类信息表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图如图3所示。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3]系统进行交互需要的所有数据都存储于数据库中,用户获取的信息全部由数据库中的数据组成,因此要求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完整性。根据功能需求,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分为8个表:用户登录表、教师信息表、学位学历信息表、职位职务信息表、通讯信息表、科研项目信息表、论文成果信息表、著作成果信息表。每个表主要包含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大小、是否为主键、是否为空和备注。

三、系统实现

本文所设计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部分主要包括登录模块、普通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1.登录模块实现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系统的资源地址后,进入系统的登陆界面,输入用户ID和密码,验证正确后,系统将根据用户输入的ID和密码区分是普通用户还是管理员用户。

2.普通用户模块实现

当用户通过登录模块验证,并且ID为普通用户身份,则进入到普通用户模块。教师个人信息查询页面可以通过输入教师的编号,查询到教师的个人详细信息,通过输入关键词,可查询到所需的相关信息,页面使用了JavaScript技术完成页面的验证功能,使教师编号只能输入数字,如果两个表单都不输入内容也不能完成查询。科研信息查询通过教师编号可查询到教师的全部科研信息,通过教师编号以及年度,可以查询到教师在本年度的全部科研信息,还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项目、论文、著作的简要查询。

3.管理员模块实现

当系统登录模块验证用户为管理员身份时,系统进入管理员模块。

(1)信息錄入。信息录入分为教师个人信息录入和科研信息录入,运用了JavaScript技术进行验证操作,完成教师编号的输入规则。运用JavaScript+Ajax技术实现查看输入的教师编号是否已经在数据库中存在的功能。当教师编号输入表单失去输入焦点时,就会触发一个JavaScript定义的函数,函数里设置了Ajax要完成的操作。此处,Ajax用于连接后台数据库,然后查询数据库中是否已经存在输入的教师编号,如果数据库中已有记录说明该编号已经被使用,不能再次被注册了,这时会提示输入的编号不可用,当数据库中不存在输入的编号,则会提示编号可用。

(2)信息查询、修改、删除。此部分信息的查询分为教师信息查询和科研信息查询,其功能跟普通用户的不同之处在于页面添加了修改和删除操作。通过使用JavaScript实现信息修改确认操作,当点击修改操作时,会提示用户是否确定需要进行信息修改操作,当用户确认后,会进入到信息的修改页面,进入信息修改页面后,除了教师编号和教师姓名不可以更改外,其他信息均可以进行修改,输入完要修改的信息后,点击提交,即可进入到修改的执行页面。此部分是在后台完成的,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点击删除时,系统会提示确认操作,确认后,该教师的信息会被删除。此部分功能页面实现的具体过程为:在删除页面接收到要删除的教师编号,然后将该编号设置到预处理的SQL语句中即可执行删除操作。

(3)用户管理。此部分完成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修改设置,分普通用户账号密码的设置和管理员账号密码的设置。实现的实质是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在更新操作的实现代码中,设置两个变量,分别接收已设置的ID和密码,然后再将变量设置到SQL的更新语句中,就可以完成数据库中用户表里ID和密码的更新。

四、结论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为背景,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科研管理系统,主要用到了JSP技术以及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和Tomcat网页服务器。设计分前端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大部分,前端界面设计分为普通用户界面设计和管理员界面设计。数据库主要围绕教师信息和科研信息,根据功能需求,实现了教师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以及综合查询功能,以及科研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综合查询功能。另外,系统具有用户账号密码设置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统解决了在实现过程中页面出现乱码的问题,即,需要在接收其他页面传来的参数前必须事先设置好页面的编码。通过系统调试和功能测试,已设计的基于Web的科研管理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斌.Java Web开发技术精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赫尔南德兹,等.数据库设计入门经典[M].杜志秀,等,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吉尔费伦.MySQL4从入门到精通[M].王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柯胜男.基于J2EE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2006.

[5]高志坚.科研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6.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王中鲜 魏永庚 陈红 单勇 胡川文

第二篇:院级学业指导建设实效研究

摘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开设了“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与公开辅导、线上辅导及专业讲座等发展性辅导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学业辅导体系。本文针对2015-2017两个学年学业指导中心的开展情况,通过分析184名参与“一对一”学业辅导的学生成绩提升的实效性,发现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在学业资源匹配过程中的不足,在得出个性化辅导对于单科成绩提升效果显著但对总体成绩影响一般结论的基础上,验证了院级学业指导中心多级框架建设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结合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现行框架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对于学业指导的能力要求,为院级学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学业辅导;实效性;框架建设;倾向性分析

一、序言

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学业指导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定义学业指导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将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中关于学业辅导三级别的要求体系与现有学业辅导的内容框架进行结合、整理和扩充,将培养专业意识、引导专业兴趣融入到原体系中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业指导工作中,对于学院具体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下学业指导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目前,学业指导中心学业辅导工作开展已有5年,参与学业辅导的学生面较广,对于学业指导建设的实效进行数据分析,不仅有利于学院根据结果调整和深化学业辅导的内容,也有利于将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的开展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本研究主要考察院级学业指导建设对于学院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和效用,针对学业辅导框架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实效性进行分析,即通过分析该类辅导对学生单科成绩和整体成绩提升的作用大小,检验学院学业指导中心框架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特征分析

学业指导中心“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在实际开展中,每学期初都会收集全院学生的辅导课程开设需求,收集包括姓名、学号、年级、民族、招生类别、是否挂科等信息,并将各年级报名学生资料发由辅导员进行困难标注,依照困难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按序匹配,如存在红色助手(“一对一”或“一对多”)招募不足无法满足匹配需求的情况,则开设共公开辅导课进行集体辅导或推荐至校级学业指导中心,尽可能多地保证报名学生的匹配成功率,以拓宽辅导的广度和宽度。

通过资料的梳理,依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金融学院學业指导中心2015-2016及2016-2017两个学年共四学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学院学生全体名单以2013-2016级学生为主。

研究中共有184人次学生受到了“一对一”和“一对多”朋辈辅导,人均受辅导门数1.27科,共开设了234门辅导课,按照一节课1.5小时的辅导时长计算,近两年来,学业指导中心共累计开展辅导约3900小时。

从性别来看,在184人次中,男生69人次,女生115人次,男女比例约3.75:6.25,与学院的性别比例3.68:6.32差别不大,表明学业困难出现与性别差异无太大关系。从专业来看,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专业受辅导同学占比分别为64.13%、26.09%和9.78%,按照招生比例来看投资学专业受辅导学生人数相对总人数比例大,金融工程专业人数相对比例最小。从民族来看,汉族同学占受辅导总人数的81.52%,其次为回族5.98%%,藏族9.78%,从招生比例来看,少数民族同学在学习中更容易出现学业困难,年级辅导员在受学业指导中心委托标注困难等级时,通常会将少数民族学生安排进行优先匹配,故少数民族受辅导占比明显较高,但也要注意研究中只有一名维吾尔族同学参与了辅导,要多加强引导帮扶。从生源地来看,各个省份均有辅导学生,但重点可以聚焦于港澳台学生,数据显示,研究中共有21人次的港澳台学生接受了学业辅导,占所有受辅导学生人数的11.41%,远高于该类生源在全院学生中的占比。港澳台同学累计受辅导课程37门,以高数、概率论、计量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数学类课程教学内容与内地有较大差别。从辅导课程来看,在研究中开设的234门个性化辅导中,受辅导频率最高的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其次为各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投资学、C++程序设计和宏观经济学等,这些课程虽然开课数量不多,但报名人数众多,由于红色助手学生能力局限无法承担难度更高的课程。

三、“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效果实证分析

1.全部受辅导学生重修与初次修读情况对比分析

在所开设的234门“一对一”辅导中,有31门课程的开设是由于报名学生往年存在挂科情况,需要进行重修却又存在学业困难的,属于重点辅导对象。这31名同学经过学业辅导后有29名同学该科成绩得到了提升,平均提升20.37分,成绩提升率为93.55%,最高提升60分。同时,在这31名学生中,有25名学生在重考中通过了该门课程考试,及格率达80.65%。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报名参与学业辅导并获得匹配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该门课程都是第一次修读,这类同学将学业辅导作为当学期学习课程的辅助和补充,在上课之余通过学业辅导巩固提高,以期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在研究中,有179门课程的开设均为当学期学生的选修课,其中有156名同学于当学期通过了考试,及格率为87.15%,平均通过分数为76.10分,最高分高达98分。

2.学业警告学生重修与初次修读情况对比分析

两学年间,共有11名受到学业警告的学生参与学业辅导,人均受辅导门1.1门,受辅导的课程主要为高等数学。在剔除转专业学生成绩无法查询的缺失值后,通过分析发现,初次修读受辅课程的通过率为60%,其中最高分83分,最低分52分,平均分67分。重修受辅课程的成绩提高率为100%,平均提高30.2分,最高提高60分;通过率为80%,其中最高分78分,最低分52分,平均分66分。

3.统计分析

本部分将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统计分析,该方法可以克服最小二乘法估计所可能带来的偏差,将多个不可观测因素进行降维,构造出反事例即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学生参与学业辅导和不参与学业辅导两种情况下的学习结果而进行配对分析。该方法广泛运用于医学对照试验,也由科特运用于学业辅导效应的分析中,因此,本文借鉴此法进行分析。

利用SPSS22.0对四个学期学业辅导样本数据进行匹配。其中,参与学业辅导学生样本共184个,属于处理组,未参与学业辅导学生样本共4430个,属于对照组。选取当学期GPA和加权平均分作为因变量,性别、专业、生源地、民族、招生方式、当学期挂科门数为协变量。其中,专业分别为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生源地为发达地区(北上广)和非发达地区,民族为汉族、回族和其他民族,招生方式为高考统招及其他招生方式,当学期挂科门数则为实际数量。设置卡钳值为0.02,采用最邻近匹配法,精确匹配25对,模糊匹配155对,共计匹配成功180对。

匹配后对数据库进行重新整理,得到18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参与学业辅导的学业困难学生成绩与未参与学业辅导的学生成绩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匹配前后GPA差距减小了0.14,加权平均分差距减小了2.21分,但参与学业辅导的学生GPA和加权平均分仍低于未参与学业辅导的学生,并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说明是否参与“一对一”学业辅导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单科学习上提高重修通过率和成绩提升率,但并不能对于受辅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造成较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一对一”学业辅导主要由红色助手针对报名学生的一到两门特困科目进行针对性辅导,而对于其他科目没有涉及因而未产生足够的正向溢出效应所致。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实效性研究的以下结论:

首先,从学业指导资源分配效率来看,一是受辅学生专业分布不均匀。两个学年以来,学业指导中心将较多资源倾注在投资学和金融学上,但金融工程学生在出现学业困难后没有获得与人数相应的学业指导匹配,未来学业指导中心应更注意专业间的平衡。二是少数民族、港澳台学生获得了较多的学业辅导。这两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普通同学更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而学业困难发生的几率较高,学业指导中心在安排辅导时对特殊类学生的辅导支持较为充足,为学院的特殊类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提供了支持。三是辅导课程多以数学和基础专业课为主。该类课程属于学生的必修课,难度较大,出现学业困难可能性较高。未来学业指导中心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建设网络辅导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学习资料分享,帮助学生克服普遍存在的学业困难,也可以尝试与校级学业指导中心或其他学院学业指导中心进行联合教学,以满足学院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从受辅学生单科成绩提升实效来看,一是学生受辅科目成绩提升效果显著。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所有受到学院学业指导中心 “一对一”学业辅导的学生重修科目成绩提升率为93.55%,学业警告学生重修成绩提升率为100%,说明在过去两个学年中学业辅导对学生重修科目的辅导效果较为好,挂科之后也可克服学业困难。二是学生受辅科目及格率较高,效果显著。从分析得知,参与学业辅导的全体学生初次修读的及格率为87.15%,重修及格率为80.65%,已受学业警告学生初次修读的及格率60%,重修及格率为80%,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业辅导后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但受学业警告学生的初次修读及格率仍待提升。

最后,“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对于受辅学生总体成绩效果一般,多级辅导体系建设具有必要性。该类的开展初衷主要是为了帮助学困同学进行查漏补差,通过提高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达到“纠错”的目的,但该类学生通常不仅在一两门科目上存在困难,而往往是在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上存在問题。因此,从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发现,学业指导中心所开设的“一对一”课程虽然可以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单科科目的成绩提升,但对于其整体成绩的提升效果一般,因此,在框架建设中纳入发展性辅导对个性化辅导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完善。

通过本文发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业辅导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试图仅通过此类辅导达到解决学生学困问题的目的并不一定可以实现。这一结果也从侧面检验了学院学业指导中心框架建设的有效性,并对院级学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要求,即在帮助学困生在克服学业困难的同时,应同时注重发展性辅导,引导学生发展专业兴趣,提升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在确定学业辅导的主要任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高效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院级学业指导中心框架建设应将“引导”的核心思想注入到的学业辅导目标中,树立“导学”的理念,在学业指导的目标、内容和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增加以培养专业意识、引导专业兴趣为新内容的大框架。在构建的学业指导体系中,不仅应包含现有的学习困难帮扶,还应包含专业思想升华、个人前景规划和能力素质拓展等,在学院层面配合学校构建学业辅导体系,让更多学生克服学业困难,提高个人素质,完成大学生活,实现个人价值。

五、参考文献

[1]王光辉,谢慧婷. 构建高等学校学业指导工作“闭环体系”研究[J]. 文教资料,2013,(04):116-117.

[2]王英国,黄磊. 大学生朋辈辅导及其实施[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03):11-13.

[3]李璐,鲍威. 学业辅导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补偿性效应检验[J]. 教育学术月刊,2016,(08):51-58+92.

[4] Rosenthal K I, Shinebarger S H. Peer Mentors: Helping Bridge the Advising Gap.[J]. About Campus, 2010, 15(15):24-27.

作者简介:

1.吴虹利(1990-),女,硕士研究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顾新宇(1989-),男,硕士研究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吴虹利 顾新宇

第三篇: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

[摘要]普通高校持续开展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意义,指出了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路径:资源建设应坚持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选择先进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善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知识;采取三级共建的模式。

[关键词]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水平

[作者简介]莫平(1965- ),女,湖北武汉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柳州 545036)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支持建设了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虽然爱课程网站向全社会免费共享了这些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各校教师并没有广泛使用这些共享课进行教学。另外,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只针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资源的上传、发布,没有面向全社会免费使用。基于以上两点,各高校有必要引入功能更为强大、适用性更为广泛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持续建设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共享资源,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课的作用。

一、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课程信息化建设

教师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常用教学资源制作软件,学习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例如,在进行课件、微课制作时,教师要熟悉多媒体制作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在网上发布课件、微课和作业时,教师要熟练操作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说,建设资源共享课促使教师不得不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个学校里能参与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教师毕竟是少数,也就是说仅少数教师有机会通过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学校只有通过开展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才能促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以教育技术为抓手的课程建设中,进而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加快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些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仅仅搭起了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框架,教学资源的质量与数量都不理想,与实际教学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少被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究其原因有:

(一)教师积极性不高

部分教师更习惯“粉笔+黑板”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肯花精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肯花时间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列之中,很少主动运用网络上的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参与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但不愿公开自己的建设成果与研究成果,使得教学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没有达到最高水准,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都不理想。

(二)网络软硬件设备落后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网络软硬件设备支持。一些高校的服务器落后,上网速度较慢,数字化教学平台服务性差,教学用机房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共享课的建设与应用。

(三)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首先,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资源建设质量不高。其次,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一般不作为教改与教研成果纳入职称评定的范围,致使教师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建设共享课。总之,学校缺乏真正使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挥作用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三、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路径

(一)资源建设应坚持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资源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基本资源通常有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课程录像、微课等,扩展资源通常有教学案例库、专家讲座库、素材资源库、仿真实训实验等,作业考试系统通常有作业系统、在线自测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交流工具通常有在线答疑、交流论坛、文字聊天室、投票等。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资源时,教学团队应本着“教学资源建设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的原则,使教学资源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一味追求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形式上的“高大上”。

(二)选择先进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依托,是教师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可缺少的工具。学校应选择科学先进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在该平台上建设的资源共享课具有强大的教学与管理功能。

1.网络教学的班级化。教师将已经制定好的网络课程发布到新接手的教学班级中,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班级网络课程。教师还可以根據班级教学的需要,对班级的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设置。例如,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修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作业考试内容和班级论坛讨论等。

2.学习分析与跟踪统计。资源共享课具有学习跟踪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与分析反馈。班级网络课程能准确地对学生在线上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轨迹,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跟踪、统计,采集的数据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可以登入课程后台,随时掌握各个班级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学习次数以及作业、测验完成情况。学习跟踪系统不仅便于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也便于学生查看自己的学习轨迹、学习时间及学习成绩。

3.学习评价的自动化。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精品资源共享课题库中的试题,提交后可以立刻得到批改、评价、指导。资源共享课评价反馈的自动化、迅速化,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在传统教学中,作业与试卷的批改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到达学生手中,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快捷化与智能化为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4.微课管理功能的灵活性、交互性、多平台性。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资源共享课应嵌入微课管理功能。学生在看微课自学时,可以利用微课管理系统在线做笔记、提问题、做测试、发感想、参加师生讨论等。良好的微课管理功能为学生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引导学生善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知识

优秀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有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移动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尖子生可以通过浏览课程的扩展资源扩展知识面,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学习课程基本资源将没有理解与掌握的学习内容弄清楚。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多数学生还不太习惯借助资源共享课进行自主性的网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习惯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利用共享课资源进行学习。

(四)采取三级共建的模式

三级共建的模式是指学校的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共同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务处主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全面规划,组织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与立项,掌握各门课程的建设进程与应用情况,检查与评定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质量,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使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全面、有序、持久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安全、系统维护与升级、正常运作,以及培训教师如何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如何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共享课建设完成后,教师要经常登录课程管理系统,浏览论坛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发布学习指导、学习安排,并及时将作业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

综上所述,学校可以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持续建设一批适合本院学生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通过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网络上以班级为单位为學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在线班级教学与管理活动;学生通过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网络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可以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教师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永红.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

[3]黄瑞国.论高职院校资源型微课的建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4]刘卫.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实践与研究[J].科技广场,2009(9).

[5]怀丽,夏军,卢铮松.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 创新研究生教学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

作者:莫平

上一篇:新形势下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广告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