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共享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下的新经济形态,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有关法律制度、管理办法还不健全以及企业自身管理等原因,使共享单车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成本回收期较长、运营成本偏高、索赔费用较高等问题。

第一篇:共享经济论文范文

共享经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间资本共享

【摘 要】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充分利用经济剩余的协同共生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得到持续扩展,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模式,构成互联网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间资本共享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典型代表,是共享经济延展的新业态。以平台价值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正在不断转型升级,产生了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新价值创造模式,为互联网生态的价值增值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生态中各种组织形态的不断整合与优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组织创新层出不穷。将共享经济嵌入于互联网生态,能够为组织间资本共享等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互联网组织生态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互联网生态; 组织间资本共享

一、绪论

近年来,共享经济、共享价值等概念被学术界提出,实践中的共享模式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也开始被学者们进行总结与提炼[1]。构建“互联网生态”的创新模式,是基于共享经济的一种组织创新,其中的组织间资本共享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如制造业、服务业亟须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对医疗与教育等服务业实施创新驱动,是共享经济中集聚平台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的支撑下,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小微企业或智能性功能产品的组合模式,将成为未来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

基于共享经济的互联网生态,为探索新时代共享经济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创造了条件。结合共享经济与互联网平台的财富景象,围绕共享价值、组织生态等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等展开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管理会计的理论内涵,且有助于构建经济学或管理学相关的学科新生态。共享经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间资本共享的组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价值上看,嵌入共享经济的互联网生态,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提供理论新内涵,使信息支持系统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嫁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表征的新内容。从实践价值上看,将组织间资本共享作为平台经济中的创新手段,探讨互联网生态下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功能优化,能够扩展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职能范围,使管理会计功能作用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共享经济与平台价值

诚然,互联网生态催生了众多新概念,比如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平台价值等。理论上讲,平台经济的兴起是与互联网生态最紧密的一个概念,也是互联网新经济的重要基础。从实践情况看,目前世界各国的剩余产能都在增加,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选择。当共享经济遇到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不仅共享经济本身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且也使互联网生态呈现出新的特征,使平台价值的理念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

(一)共享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共享经济”,就是拥有资源剩余的所有者(可以是企业等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将这些“剩余”资源让渡给需要的使用对象(如众多的分享者),所有权的让渡者获取回报。从管理会计角度理解,共享经济就是将资源使用权定价后让渡给使用者,使用者(分享者)支付报酬,同时在不影响所有者控制权的基础上,各分享者可以充分利用分享的资源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的增值。共享经济使商品、服务、数据(资源)及(人的)才能等资本所有者拥有创造价值的平台和运作的机会。亦即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各界产生了大量剩余的经济资源,企业方面主要是闲置的库存和各种闲置的产能,个人方面则是闲置的资金、财物和知识才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的新业态,能够激发机构和个人驱动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內在能动性。进一步探讨,即将共享经济视为管理会计学的基础,就可以构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企业通过公平、有偿地共享社会资源,按照市场原则以会计的方式进行付出(费用确认)和受益(收入实现),共同享受运作剩余经济带来的红利。共享经济促使企业或组织合理筹划自身的能力边界和财富愿望,灵活地判断和决定自己在共享价值中的定位[2]。从世界各国的共享经济实践看,目前的相关交易主要集中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共享经济交易行为还较为鲜见。事实上,只有激发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人、财、物等资本的共享,共享经济的业态才具有活力。这是因为,组织之间不仅隐藏着巨大的剩余资本量(剩余资源),而且其交易的潜在欲望也最为强烈。基于互联网生态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体现了管理会计的权变性特征,是共享经济中共享价值实现的典范。嵌入共享经济的管理会计体系从最初的会计信息共享发展到业财融合共享,已经包含了战略、业务、财务,核算、法务等全方位的数据共享,并在利益相关者和时间价值等方面形成多维度的管控平台,使共享价值成为管理会计中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一个重要概念。

将共享经济理念嵌入到管理会计的概念体系之中,需要符合共享经济的网络生态目标,企业组织可以是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也可以是市场或平台的提供者,还可以是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者。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组织特征,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合理确定企业的价值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则需要围绕网络组织的开放性特征,强化管理与控制,促进网络组织走向分工、合作与协同。共享经济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为各个不同主体构建了一套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框架结构,并且借助于整体之间的灵敏性与适时性实现网络生态的全局优化。同时,围绕主体的个性化特征,在低成本与高速度等计量维度上进行新的组合,实现新的价值贡献。未来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化协同,需要将制造业、新服务业、更广泛的业态等融入到一个共享的经济网络中来[3]。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共享经济的财富效应已经使协同的网络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互联网生态已初具规模。共享经济与互联网生态的融合正在不断丰富和拓展管理会计的功能,比如传统管理会计思维强调的重要资产,如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已经在新的思维情境下让渡给了互联网组织生态的影响力和调控能力。或者说,互联网生态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会计价值观,即“未来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资源,而是能调动多少资源”。

(二)共享价值:基于共享经济的平台价值

由共享经济产生的共享价值往往会变为公司的重要利润源泉,使传统会计的计量假设或收益边界产生动摇,并且进一步丰富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的新内涵。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企业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生态更有效地推动平台价值的获取与创造,促进互联网生态的稳定与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观要求管理会计不断创新自身的功能体系,通过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通过信息支持系统进行制度性变革以扩展经营的空间和范围,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共享价值催生的新兴行业方兴未艾,各种共享经济的新业态开始快速渗入传统的行业或产业,并促进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以消费交易对象为分类标准可以将共享型经济行业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即旅行住宿共享、物流共享、交通共享、服务共享和闲置用品共享。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市场交易规模为3.28万亿元[4]。这几年,共享经济的财富效应使各种分享主体主动出击,不断探索,然而这种共享经济的初期表现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社会代价比较沉重,且市场发育不够完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根除的顽疾,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困惑。从价值层面入手,倡导社会诚信,完善制度安排,需要管理会计发挥积极的功能作用。或者说,基于共享经济的平台价值及其管控,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来说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领域。

平台价值作为共享经济的价值体现,它强化了互联网生态的价值理念。或者说,平台价值不只是一种经济价值的体现,它同时呈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是两种价值的共同载体。如何实现两种价值的协作互动、良性循环,成为共享经济中的研究主题。长期以来,“企业将价值创造看得过于狭隘,仅仅追求泡沫中的最佳短期财务收益,却忽略消费者最根本的需求”。相对美国等国家,我国的共享经济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5]。共享价值或价值共享是经济共享的核心,对于我国来说,克服目前共享经济中的乱象,必须强化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这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来说,正是恰逢其时。比如,细化管理会计要素的分类,加强对共享经济新商业模式及新业态的管理控制系统创新,实现信息支持系统的协调配合等,这些均成为现阶段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共享经济下的产业发展有别于传统产业路径,产业政策需要与金融、财政与税务政策相匹配,以新的姿态适时、合宜地调整监管政策,不能以老的制度约束新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共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法规制度。与此同时,主动调整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要素,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使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理论、经济组织理论等有机地嵌入互联网生态的新经济理论之中,使共享价值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概念。

三、经济生态中的互联网价值

“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使经济网络化速度加快,互联网生态与经济生态的融合成为互联网价值的创造源泉。它表明,互联网价值既是共享经济的客观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价值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要求,不断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或服务需求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客观追求。管理会计的功能系统能够丰富企业在经济生态观下的经营业态,以及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价值的经济生态观表明,企业必须重视经济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无视产品的质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培育供应商的持续经营能力,重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组织生态的网式结构中,需要保持“解决问题”的竞争力,不能仅仅指望网络生态提供的经营条件。换言之,面对经营困境,企业必须主动化解矛盾,而不是将生产线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以此指望恢复生产的元气,必须有维护经济生态价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或者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凸显出的正是生态价值创造的重要性。

从宏观的经济生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其效益来源的增量部分实现扩张时,由此而追加的各种费用也必然会相应增加,但必须始终保持“效益增长率>费用增长率”的底线。在全球价值链生态中,先发国家往往倾向维护既有格局,这会影响后发国家的转型升级,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困难,从经济生态角度上思考,就是要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中观的生态价值来看,产业经济生态的要求是必须满足“劳动生产率增长>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亦即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进行“质”的变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变迁管理需要对“低端产业”进行改造,即通过互联网生态提供的平台价值系统,使低端产业不“低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考察,国际劳動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产业,本质上是经济生态上的“被掠食种群”。低端产业的表现特征主要是劳动者的利益被掠夺,而资本仍然有较高的一般收益水平。这种生态价值就是一种扭曲的经济形态,是劳动者的贫困化加剧与资本家财富暴增之间的不平衡。这种畸形的社会结构往往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积累财富的手段。一些后发国家就是通过充分利用这种生态价值体系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和技术升级,实现了全球价值链向上攀升的资金储备。

从微观层面的经济生态考察,企业持续性成功离不开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以作业成本法这一工具为例,20世纪80—90年代推出该工具时,立足点大都是围绕对决策或业务改善提供有效支持为目的而展开,人们对该工具信息支持系统过于重视,忽视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使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可持续性成功是管理会计功能系统的内在要求,如果偏废管理会计的某一功能系统,企业生态价值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成功[6]。共享经济在追求共享价值,谋求互联网生态中的平台价值功能时,同样必须具备这种平衡的思维与观念。换言之,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时不仅需要思考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且需要考虑这种生态价值的适用性。

(二)从互联网价值到互联网生态

目前共享经济正在全球加速推进,经济生活也开始向全球性的“协同共有”模式转变,且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风向标。共享经济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价值系统,合理配置经济剩余资源,使各个分享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实现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经济财富。比如,在传统的制造业,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的智能化,使供应链环节与企业库存管理实现适时配送等[7]。近年来,借助于互联网生态所形成的大数据应用,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与成本信息和产品整体性能信息,并将其与可能存在的故障关联在一起,进而生成互联网价值。网络生态提供的数据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长期形成的运行特点寻找故障发生的根源,并主动与生产厂家相互配合、及时维修,进而为互联网价值向互联网生态转变提供可能。比如,借助于互联网生态系统传输的数据,借助于汽车的温度和传感器,公司(生產厂家)就能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发现即将损坏的轴承等零部件情况,并及时向用户传达信息。

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形势,基于互联网生态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可能是我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博弈的优势。互联网生态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机制,适应了社会化分工和合作的要求,体现了新时代的组织创新方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虽身处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但仍然是全球化的获利者,并且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必要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储备,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受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利益至上”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中国的出口经济受到限制,并对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带来了新的风险,迫使中国经济加快向内(供给侧)开展结构性调整。由于巨大的经济体量,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会迫使全球劳动分工体系发生改变。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凭借技术、资本垄断以及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权掌握着全球市场的力量,攫取穷国剩余价值,甚至金融掠夺,造成所谓的经济增长“陷阱”。这些种种不确定性使全球经济环境的博弈变得更为剧烈,使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打压。对此,必须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谋求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比如,从传统采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链式管理工具的社会分工与合作方式,转向平台、网式工具,开展社会经济的协作与整合。

嵌入“互联网生态”的管理会计通过扩展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积极布局和抓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环境下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机遇。从共享经济到互联网生态,经济生态的价值实现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经济组织中最为核心的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互联网生态成为最受欢迎的组织形态。借助于智能化技术手段,转化和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常态。互联网生态的技术手段包括:“基于物联网、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的全流程会计处理自动化;基于神经网络、规则引擎、数据挖掘的财务预测、决策支持;基于智能搜索、模糊识别、智能控制的风险管理;基于智能数据分析、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的成本管理[8]。”未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将会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方向转变,目前已经在构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共享平台和人机一体化业财融合平台,将进一步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相结合形成智能工厂和智能产品,进而产生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相互融合的新平台。

(三)基于互联网生态的管理会计体系

现有的管理会计主流观点,往往将管理会计重点放在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上,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共享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可能更为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在互联网生态下的创造价值功能可能进一步增大,“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的配合转变为动态的权变结构。各类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作为网络主体决策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与外延都在延展。既有产品成本信息、作业质量信息和顾客满意度信息等各种内外部信息,也有外部的未来信息。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在促进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充分利用方面至关重要,它对于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互联网经济中的复杂性变得十分必要。总之,互联网生态下的管理会计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功能系统,尤其在信息支持系统方面需要围绕财务信息收集进一步利用好信息,通过管理控制系统的配合强化信息的效应,使互联网生态背景下管理会计具有信息解释与有效利用的一体化功效,增进各共享主体的知识结构与价值创造能力,使知识创造与价值共享成为网络主体的心理预期[9]。

基于经济生态的管理会计功能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会计事项,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也是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互联网生态注重管理会计的权变性特征,也是管理会计发展到权变性阶段的一个重要体现。从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观察,早期的互联网价值是借助于线上交易来实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化服务,通过网上的淘宝店和支付宝等手段提供信用支持、物流运输、现金支付等多种形式的交易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协同网络,也使互联网的组织生态急剧膨胀。构建互联网生态下的管理会计系统,一方面借助于价值增值的合作机制,将会计信息与其他数据紧密衔接,通过相互协同强化会计沟通的能力,通过匹配互联网组织的效率提升网络主体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平台经济提供各种基础服务,提升网络效应,使平台上的资源和能力得到共享,为组织成员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机会。从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视角考察,互联网生态的信息结构使管理会计功能发生变迁。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是直线式、单方向的传播路径;基于经济生态的互联网信息则是并联的,使用者可以实时互动。这是互联网生态在信息构造和传播方式上延展的价值创造能力,管理会计必须适应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从串联向并联分享的变化规律,主动响应经济生态的价值管理需求。

四、互联网生态下的组织创新:组织间资本共享

基于互联网生态的组织创新目标,是结合共享经济扩展管理会计的概念体系,通过组织间资本共享等提供互联网生态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指引与案例指南。

(一)互联网经济与互联网组织生态

生态经济的特点是能够让不同的物种产生跨界,不断产生价值,即打破边界才能够实现创新。同时,实现不同物种的有机协同、共生、共赢、共享。互联网组织的具象特征是能够将企业从组织外部(社会整体、整个市场)到组织内部(交易形式、业务模式)实现紧密联系、深度融合,使组织间的各项资源(人、财、物等资本)实现共享。

1.从生态平衡到组织间发展。互联网生态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共享经济带来了“组织陷阱”,大量的共享主体存在于网络之间,给经济生态的平衡带来挑战。企业集群是组织间生产集聚的典型代表,如何将其与网络组织进行匹配形成云端的产业聚焦组织,并实现组织之间的价值共享,需要互联网生态重新平衡共享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关系。只有生态平衡,组织间的发展才有保证;只有真正实现价值共享,才是创造一个全新模式的核心起点。网络企业集群必须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平台,它是企业的价值源泉。这种平台是生态中最有价值的一种组织,是生态和多元物种的组合。该平台外联不同的网络主体,内联智能制造下的产品生产,使不同性质、各个环节的组织协同共生,借助于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全局,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值。从全新的社会化协同网络来看,智能互联产品是组织间发展比较典型的载体。“智能互联产品”是波特[10]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改变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并使企业的生产流程与组织结构等发生变迁。即组织间各种资本有机地实现融合,比如智能温控产品不仅用于控制家电产品本身,还可以将顾客使用的相关信息传输给生产厂家。或者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持续和开放的经济关系。

互联网组织生态可以提供有关产品使用和性能的数据,它通过在制造商与客户之间的传递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比如有关保修活动的信息,有助于生产厂家创造新的价值),进而使会计的收入确认具有了多次实现的机会。比如,通过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收集用户使用产品的频度和行为习惯,借助于信息支持系统分析产品有可能导致的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这样制造厂商(公司)就可以据此做出用户保养和维修的安排,及时通知用户进行相关决策,为顾客创造价值(即避免日后损坏再保养从而导致更昂贵的维修成本等)(波特,2014)。互联网生态所提供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本、自然资本等数据,能够促进组织以智能产品为载体进行企业联合或产品整合。企业将各种数据综合进行分析,就可以发觉用户的需求与成本信息。换言之,通过对产品整体性能的数据分析,并将其与故障关联到一起便能产生新的价值。比如,借助于互联网生态系统,通过远程测量汽车的温度和传感器,制造商就能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发现即将损坏的零部件。

互联网生态的平衡促进着组织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为确保互联网组织生态的有序运行,需要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加快互联网生态背景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换言之,基于互联网生态的企业组织通过网络效应产生巨大的价值,整个社会用一种多角色、大规模、实时的社会化协同方式,创造新的互联网价值。传统企业集群向网络企业集群转变,靠的就是这种协同效应[11]。中国有能力参与这项制度的创新,并主动为全球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2.组织共生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嵌入“互联网+”的组织共生系统表明,未来的经营模式與经营业态将是经济生态契约与互联网生态契约的复合体。从管理会计角度考察,组织共生是一种新理念,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组织(包括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适配关系。从企业角度看,组织共生最初作为一种互联网经济范式是随着经济生态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结合管理会计的功能系统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管理控制系统为特征的互联网组织生态。其特征是能够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并在互联网生态的支持下,引导网络主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另一类是以信息支持系统为特征的互联网组织生态。其特征是促进全球分工步伐的加快,企业逐渐向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组织共生扩展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边界,传统的实体组织(如商店)、媒体(如报纸、电视等)等将逐渐消失,银行、担保等金融业态将发生变异[12]。许多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已趋近于零,传统企业的利润逐渐枯竭。基于“互联网+”的组织共生使企业成本结构发生改变,原来看得见的成本可能消失了,比如空间占据、时间消耗和信息交换等成为了零成本,“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型[13]。进一步讲,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带来的发展契机。在组织生态系统面临抉择的关键时期,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心逐渐由实体组织契约向互联网虚拟组织契约转变。“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集群生态,其以云端企业的共同进化、协同发展为目标,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企业泛在的商业连接终极需求。随着对云制造产业化生态的培育和政策支持,我国制造业协作已逐步从国内走向国际,全球性与本地化协同制造已经在一些产业或区域得到实现。为此,必须结合互联网组织生态,强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网络、平台、安全成为组织与组织之间资本共享的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为互联网生态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为共享经济提供规范的制度供给,加快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使线上与线下的组织实现和谐共生。

3.从互联网经济走向互联网组织生态。利用“互联网+”创造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常态,未来将是互联网组织的生态时代,产业结构将从垂直分布向扁平化的横向方向转型,并且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不断裂变。或者说,借助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的终端联结,配合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商,不断推出全新的经济形态,使互联网生态衍生出一系列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李彦宏提出“智能经济”的新概念,即中国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度参与甚至引领一次以智能经济发展为主轴的产业革命[14]。智能经济是一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新模式,它在带来全球经济新活力的同时,促进全球经济形成“互联网+”下的组织新业态,比如在交通、医疗、城市安全、教育等领域快速地实现智能化的化合反应。“各种经济的划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来生产。”以共享经济为基础的互联网组织生态正在不断促进我国经济模式的创新和高质量的发展。

基于互联网组织生态的管理会计将在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是借助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各个看似不相关的产业融为一体、跨界创新,形成新的经营业态。比如,智能互联的工业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发挥优化企业生产行为等的协调机制作用,企业不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重点聚焦于竞争本质的变化。二是应用互联网组织生态系统构建全新的智能经济模式,为全社会、全人类创造价值。亦即,“只有全球化才能证明你是否真正为全球的用户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中国用户创造价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使组织之间相互联结,比如,借助于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顾客可以自动地将汽车的系统运行、地理位置和行驶环境等信息传输给厂家,一方面便于汽车生产商(厂家)对软件进行升级,增强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对汽车运行状况进行诊断,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样,借助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汽车维修厂家可以在汽车修理完毕之时,将需要更换的零件价格或修理的单价等实时地反馈给顾客,以便顾客做出是否深入维修和保养的决策。“由于信息技术、互联互通技术的发展而导致世界变‘平’,整个世界可以便利地实现市场、劳动力和产品的共享,一切都可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15]。”共享经济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共享共生,创造出真正的新价值。

(二)组织间资本共享:共享经济与互联网生态的融合

互联网生态通过培育新型的产业合作者,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经济形态能够在不同的物种间产生跨界,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共享维度,并且以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形式实现新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

1.基于资本共享的互联网生态。“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范式,并且从个人间资本共享迈向组织间资本共享。这种以企业组织间协同为特征的组织创新,使共享经济产生出新的衍生业态。前些年,针对“组织间资本共享”,我们的定义主要停留在共享经济的“剩余”视角,即认为,企业组织间资本共享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生态提供的交易平台,将多余的人力、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和无形资产等资源的使用权进行让渡,并从中获取收益[16]。现阶段,组织间资本共享借助于互联网生态正在不断扩展边界,形成一种动态权变的概念范式。亦即,在共享经济不断渗透的全球化环境下,各种经济体之间采用“协同共有”的模式成为时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反过来为共享经济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机会,催生出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各种分享经济新业态。或者说组织间资本共享成就了共享经济的新领域,使互联网生态下的共享成为全方位的共享,既包括能力方面的共享,也包括资本方面的共享,并使组织间的共享价值变为现实。互联网组织生态的效率与效益在智能化的匹配下发生了结构性变迁,比如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定位发生改变,即政府充当辅助角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它表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组织间资本共享中得到了贯彻。当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仍然不能放松,尤其在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创新层面,各种现实性的操作难题仍然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和企业合力,才能最终推动组织间资本共享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安全。倡导“共享价值”和“协同共有”是新时代的标志性特征,过去资本主义强调的“使用权”与“公平交换”等概念,在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时代变得不合时宜,金融资本的功能不再发挥主导经济的作用,社会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13]。“由于创业成本比企业创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创业创新将成为未来创新的主体。现在和未来创建公司并不取决于你有多少资金,而是你有多好的創意。”

2.组织生态背景下的组织间资本共享。更多的潜在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剩余尚未得到社会重视,必须促进企业或各种机构的组织之间实施创新驱动,“组织间资本共享”概念的提出是管理会计在价值创造领域的一种原始性创新。组织间资本共享模式创新具有以下优点:(1)对于资源让渡方而言,可以有效地利用闲置资源,消化产能,降低成本;(2)对于资源分享方而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支出,缓解创新资本不足;(3)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可以优胜劣汰,让“僵尸企业”自动出局,实现市场出清,社会剩余价值最大化[16]。组织间资本共享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为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从微观层面考察,基于互联网组织生态背景催生的组织间资本共享,对资产管理也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比如进一步实现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融合,生产厂家与顾客之间的适时互动。从产品的智能制造角度观察,即便产品已经交付给顾客,企业也能再次对产品进行改造与升级。智能互联产品作为一种组织间资本共享的表现形式,在物联网等技术的协助下,其工作步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产品本身的运行状况和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和报告,帮助制造商获得前所未有的产品性能和使用情境。二是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远程接入技术,对复杂产品进行远程操作。三是将检测数据和远程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获得对产品进行优化的机会。最后,在上述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将监测数据、远程控制和优化算法融合到一起,实现产品的全自动化[10]。

(三)组织间资本的共享与创新

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组织间资本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剩余。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创新模式,为企业经营业态的丰富,以及价值创造带来了新的增效途径。

1.基于组织间资本共享的制度创新。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与互联网生态的来临,组织间资本共享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型企业的优势往往不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有望借助于互联网生态改变传统的供应链体系,使产业链形成许多分享的小经营主体,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经营模式。传统的组织间资本共享是利用“闲置资源”来获取资本收益,而基于全球化视角的组织间资本共享则借助于区域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寻求组织间共生的利益空间。一方面,加快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制度建设,允许企业采用网络手段开展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大数据、云计算与区块链等有机融合。并且,安全地将企业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云端,通过大数据开展“共享服务”,为网络平台的多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为广大的客户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网络平台价值功能的完善,组织间的资本规模会越来越大,共享价值的实现程度也会更有保障。因此,嵌入区块链的“财务云”大数据共享服务成为组织间资本共享创新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功能,注重非程序化决策控制机制的建设。在智能互联的共享时代,企业需要强化战略决策,认真思考产品的功能与特色,维护顾客价值的最大化,适时地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软”机制的配合下,优化自身的共享模式和经营业态,使组织间资本共享不断丰富,以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范式。

2.优化组织间资本共享的风险机制。组织间资本共享创新是对管理会计理论内涵与外延是一次深度调整,如何结合共享经济特征,并基于互联网生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需要强化组织间资本共享的风险管理。以智能互联产品为例,企业将面临新的顾客关系、新的流程和新的组织架构,将会在公司战略、资本运营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发生改变。首先,企业的产品研发将以机械设计为主转向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多学科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17]。这对企业共享资本的业务范围带来风险,还会在商誉减值计提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智能互联产品通过数据资源实现组织间的共享,对传统价值链产生影响,企业的职能边界也将发生改变。据以数据形成的成本降低动因,使企业的设计、生产、运营和维护更加合理,借助于远程控制和软件升级等手段,成本结构与降低成本行为发生变化,企业的收入行为也不再是一次性确认,这对会计要素的内涵与外延产生冲击,传统的会计假设将面临冲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智能互联产品提供的数据,企业需要配置一些新的工具,比如使用“数字化映射(digital twin)”工具等。然而,这些工具的应用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比如IT系统优化风险、系统集成风险和流程失控方面的风险等,需要寻求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总之,利用数据创造组织间资本的新价值,能够使企业进入一个精益的新时代。组织间资本共享创新是企业的一场彻底、深入、全面的变革,以智能互联产品为例,它将让员工、原材料、能源、工厂以及设备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实体经济中的所有业务流程都将因此受到影响,由此带来的风险大致包括组织架构风险、人员转型风险和变革心理风险等,组织间资本共享的扩展必须重视上述这些风险的管理。

五、结语

共享经济因“互联网+”等通讯科技的成熟逐渐从理论层面走向具体实践。互联网生态为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提供着组织保证,并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比如,组织的“差异化共存”成为经营活动中的主流,组织共生鞏固了组织间(比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互联网生态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使组织平台化,产业布局出现共享价值和平台价值的新机遇,企业的定制化和对接消费者能力不断提升,智能互联产品引领企业进入厚利时代,传统而经典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面临深度的挑战。同样,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共享经济通过优化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促进管理会计功能系统的强化,并深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下的战略管理与控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组织创新与互联网生态的结合将迎来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企业需要通力合作、全方位推进才能保证组织间资本共享创新的成功落地和健康发展。智能互联产品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实际上早已在软件业中生根发芽,它为传统制造业提升内部信息支持系统提供了实践基础。智能互联产品的兴起与发展需要制造业的各个部门以新的方式协作,未来专注于数据管理的企业组织内新型机构将会出现。此外,以智能互联产品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变迁,通过组织间资本共享进一步扩展至服务业,并对整个社会做出深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艳霞,徐丽艳.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ofo、摩拜两大品牌运营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9(1):21-23.

[2] 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5):97-105.

[3] 董洁林,陈娟.无缝开放式创新:基于小米案例探讨互联网生态中的产品创新模式[J].科研管理,2014(12):76-84.

[4]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R].2020.

[5] 乔洪武,张江城.共享经济:经济伦理的一种新常态[J].天津社会科学,2016(3):93-98.

[6] 冯圆.成本管理的概念框架及其扩展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7]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8] 冯圆.“十字型”决策法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8(11):9-18.

[9] TSCHACHER W,HAKEN H.Intentionality in non-

equilibrium systems?Th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lf-organized pattern formation[J].New Ideas in Psychology,2007,25(1):1-15.

[10] 波特.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J].哈佛商业评论,2014(11):50-67.

[11] 冯圆.组织间关系与企业群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6(6):93-99.

[1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3] 杰里米·里夫金.零成本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4] 刘志毅.智能经济:用数字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15]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 杨七中,冯巧根.组织间资本共享:企业创新的新范式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社会科学,2017(11):55-59.

[17] 波特.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续篇)[J].哈佛商业评论,2015(10):78-95.

作者: 冯巧根

第二篇:共享经济下共享单车行业成本优化管理策略

【摘 要】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下的新经济形态,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有关法律制度、管理办法还不健全以及企业自身管理等原因,使共享单车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成本回收期较长、运营成本偏高、索赔费用较高等问题。文章结合共享单车企业目前的成本管理状况,提出了共享单车企业应该深化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提高单车运营的安全性,合理调度单车等优化策略,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益。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 价值链; 成本管理

共享经济是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将社会上海量的、分散的资源,利用大数据科技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协调和供需的分配,将供给方和需求方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创新的开放性经济模式[ 1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寻找闲置车辆,并利用扫码等智能方式一键解锁单车,而企业可以通过后台的远程设施监控系统查看车辆运营状态的一种自行车服务模式[ 2 ]。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共同拥有而不是占有,其核心思想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将单车的使用权通过注册为APP用户让渡给社会公众,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回报,从而实现经济共享共赢。

一、共享单车及其利弊分析

我国共享单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为2007年到2010年,在政府主导下,由国外兴起的有桩公共单车模式引入国内。第二个发展阶段为2010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专门从事自行车运营的企业开始出现,但仍然以有桩为主。第三个发展阶段从2014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3 ]。

(一)共享单车的优势

第一,方便、快捷。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通过APP完成,办理手续简便。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当交通拥堵,汽车、三轮车甚至电动车都无法通行时,自行车以小巧灵活的优势却能通行自如,特别是对坐地铁、公交的上班族来说,用共享单车能大大减少迟到的概率,且方便又快捷。

第二,低碳环保,减少对空气的污染。2016年北京市日均浓度未达标天数高达168天,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巨大的风险。其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汽车的使用,而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降低了尾气排放,不仅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的问题,而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第三,租车费用低廉。选择共享单车,需要的时候只需支付一元钱便能够骑行,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对于短途游玩的人来说,共享单车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第四,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管理。近年来,济南、哈尔滨和北京等城市的拥堵指数均达到2左右,使得城市拥堵问题加重[ 4 ]。而共享单车的使用,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適出行的同时,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使用率,减少了城市道路上机动车的路量,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同时“摩的”这个让城市管理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治理的顽疾,在共享单车进入后,正在逐步退出城市的交通舞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的治理不经意间做出了贡献。

(二)共享单车的缺点

第一,乱停乱放,使用秩序混乱。乱停乱放不但扰乱了城市的管理,还影响了城市交通和文明形象。

第二,管理存在漏洞。有的用户为了一己私利,把共享单车私藏在家里或办公楼内自己独用,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更换车上的二维码,借机进行诈骗。

第三,服务滞后,充值容易退费难。市场上众多共享单车在下载APP注册为用户后,需要支付数额不等的押金。用户骑车的费用不从押金中扣除,而是从充值的车费中扣除。虽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对押金退款都有明确规定,但程序较为繁琐,例如摩拜单车押金是2至7天到账,骑行费余额需要通过客服电话退款。

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形态,方便了大众的出行,符合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是共享经济下的典型代表。其发展中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具有光明的前景。共享单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层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才能共同创造共享单车的美好未来。

二、共享单车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回收期较长

《2016年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共享单车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控制成本,缩短成本回收期。但是,有的企业创业初期为了能够拓展客户范围,占领市场,提供了许多“免费的午餐”;有的企业不计成本进行“烧钱”扩展,只考虑固定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客户增加会减少边际成本,却忽略了单车后期营运管理,导致成本回收期拉长。例如摩拜单车,其单车造价成本较高,仅凭每日每辆单车产生6元左右的收入,其成本补偿期高达10个月;悟空单车,90%的单车已经找不到,成为我国首家倒闭的单车企业;3Vbike,也是由于单车被盗,损失重大导致停运宣告倒闭。因此,提高共享单车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缩短成本补偿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运营成本偏高

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单车折旧费用、维修费用、调度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下面主要以摩拜单车与ofo单车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市场调查和对第三方数据的收集整理得出摩拜单车与ofo单车的营运成本,具体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

1.维修维护费较高。摩拜单车是质量和用户体验都较好的一款车型,新车造价约2 000元,其采用了超强航空铝合金车体、实心轮胎、无链式传动装置以及具有太阳能模块和GPS模块的车锁,仅维修一次就要耗费500元左右。ofo单车虽然单车成本低,但是其在设计、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单车损坏现象严重。根据表1可知,摩拜单车的维修费达64亿元,ofo单车维修费达21亿元。

2.折旧费用较高。根据《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规定:共享单车连续使用三年强制报废。一年平均至少损减33.33%,还不包括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单车丢失和损坏现象。因此,单车淘汰速度较快,折旧率提高,造成单车每年的折旧费用较高,摩拜单车的折旧费每年达30亿元。

3.单车调度费用逐渐增加。摩拜单车和ofo的单车投放量分别达到450万辆和600万辆,市场单车调动率约为8%[ 5 ]。经计算,摩拜和ofo的单车调度费用分别约为4亿元和5亿元,随着单车投放量的提高,单车的调度费用也会逐步上升。

4.单车运营的人力成本较高。以北京《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与上海出台的《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规定为例,共享单车的运营单位应按照投入车辆总数以不低于5‰的比例,配备车辆维护人员、维修人员和调运人员。随着单车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运维人员的数量会逐步上升,造成企业在单车运营过程需要支付的人力成本不断提高[ 6 ]。

综上所述,单车的运营成本构成较复杂,且其数额较大。从单车的运营成本总量来看,摩拜单车的运营成本约为总成本的52.5%,而ofo单车由于单车成本低,质量相对于摩拜单车来说较差,损坏情况严重,其运营成本高达72.2%。

(三)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力度不够

1.与企业合作力度不够。单车的生产、库存、运输和后期维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共享单车企业与自行车生产企业以及维修店合作力度不足,导致共享单车企业在单车采购、仓储、物流、运输、维修维护等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大部分由共享单车企业自己独自负担,缺乏必要的费用分担机制,这无形中增加了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成本。例如ofo不开展单车的维修业务,而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将损坏单车下发至地方的维修点进行维修,这也是ofo维修费用明显低于摩拜单车的原因之一[ 7 ]。

2.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力度不够。企鹅智酷调研资料显示:ofo和摩拜上报的单车损坏故障比率分别为39.3%和26.2%,处于较高水平,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力度不够,导致投入市场的单车失去了政府的有力监管,使得单车运营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私享单车及损坏单车的罚没成本几乎没有,从而造成共享单车企业较高的营运风险成本。

(四)共享单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导致索赔费用上升

共享单车投放的产品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应保证产品不存在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运营过程中亦应做好维护保养检修工作,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2018年4月国家质监局对天津、上海和无锡三个主要单车生产地的产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单车的不合格率达到12.5%,主要是反射器和脚蹬间隙两个项目不合格,容易导致单车在转弯情况下使骑行者摔倒,最终引发交通事故。共享单车如果检修力度不够,在质量安全上存在隐患,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诉讼赔偿费用上升。

(五)共享单车投放不平衡导致成本上升

共享单车企业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30余家,仅摩拜和ofo两家巨头在2017年就投入近2 000万辆单车,产能预计将达到3 000万辆。从单车在各个城市的投入量来看,2017年多个城市叫停投入单车,其中郑州、南京、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均趋于饱和状态[ 8 ],郑州的饱和程度甚至超过了两倍,具体见表2。摩拜单车创始人王晓峰根据摩拜后台大数据指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已经达到了供需平衡。同时,单车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区级的渗透率较低,无法满足该地区消费者对单车的需求。共享单车行业在一、二线城市的过度扩张,会导致同业恶性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使共享单车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

三、共享单车企业成本优化管理的建议

(一)深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效控制运营成本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效降低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缩短成本回收期,提高盈利水平。

1.共享单车企业应与单车生产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单车生产完全外包给自行车厂商,并根据各个城市单车的投入计划,直接将单车从生产厂家运输到各个城市,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控制共享单车企业的采购、仓储、物流等成本。

2.共享单车企业应加强与自行车维修店的合作,形成长期互利合作关系,一旦单车出现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企业采用就近原则,将损坏的单车及时送到就近的地点去维修,既能让维修的单车尽快投入使用,又能降低维修维护费用。

3.共享单车企业还要加强与银行、通信、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伙伴关系,有利于自身平台建设和资金管理。例如摩拜单车在2017年2月,与招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招商银行除了提供单车押金的监管服务外,还在绿色金融、资金结算、客户共享、信用卡积分等方面提供支持。ofo由于单车和运营成本较低,选择了在运营和用户体验上发力,并与蚂蚁金服、中国电信和华为达成物联网合作伙伴关系,一跃成为率先布局物联网时代的行业领跑者。

4.通过与城市公交公司的技術合作,将共享单车的开锁与城市一卡通、公交卡等对接,既可以减轻扫码的复杂,又能避免二维码破坏导致的单车无法使用等现象,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提升用户满意度。

5.共享单车还要注意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合作,既有利于社区、物业管理,又有利于单车的维护,避免由于单车停放混乱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发生纠纷,从而降低索赔成本。

(二)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降低营运风险成本

1.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共享单车市场进行整顿和治理,出台相应管理制度,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规范约束损坏或私占共享单车的行为,为共享单车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完善个人信用积分体系,并与银行借贷等个人征信记录合二为一,对于乱停乱放、私占私用以及毁坏等不良行为扣除一定的积分,并记入个人征信记录,提高这部分人的违法违约成本,并且由各地交警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进行依法处理;对于累计分高的用户给予一定优惠或附加福利,产生正面的引导效应。

2.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与共享。由于交警部门的监控系统和公安部门的电子眼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实现共享单车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既可以发现损坏单车、乱停乱放、私自占用的用户,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单车投放是否有死角、不均衡情况,从而合理投放单车提高利用率。

(三)提高共享单车安全性,建立保险机制,降低索赔成本

共享单车企业作为单车所有者,应当提供质量合格、安全保障的单车,保证用户使用单车的安全。因此,共享单车企业要保证有故障的单车能够得到及时维修,既提高单车的利用率、延长单车使用寿命,又保障单车的安全运行。同时,共享单车企业还要建立、完善保险机制,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障用户和其他人员人身安全。2017年7月在武汉发生了一起单车与汽车相撞事件,由于单车企业为用户购买了保险,使得企业减少了50万元的法律赔偿成本。因此,提高单车的安全性,健全保险机制,可以大大减少因安全事故引发的索赔成本。

(四)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有效控制单车调度成本与人力成本

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大对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在最短时间获取市场动向,抓住市场需求信息,推出能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不同种类的单车,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既满足市场需要,又节约单车投放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分析不同城市、不同路段、不同时点的单车需要量,平衡各个城市、路段、时点的单车投放密度,从而做到资源优化,避免单车投放过多而造成资源浪费,有效降低调度成本。同时,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段的用车量,以及不同地点、不同时段单车发生毁损、私自占用的频率,灵活调整不同地点、不同时段需要的员工数量,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参考文献】

[1] 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5):4-15.

[2] 段新生,林丹.从共享单车融资状况看风险投资家的“非理性”投资[J].会计之友,2017(24):7-12.

[3] 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7(3):66-69.

[4] 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報告[EB/OL].艾瑞咨询,2017-3-22.

[5]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0UKBRD70521I3H8.html.

[6] 黎桂婷,胡成玉.共享单车制造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18-19.

[7] 王英,王小波.发展驱动与消费选择: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社会学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1):33-42.

[8] http://tech.ifeng.com/a/20170912/44681235_0.shtml.

作者:聂永刚 张锟澎

第三篇:共享经济:砒霜还是蜜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个体所拥有的闲置资源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共享经济不断形成跨界融合,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从按需分配粮票油票的计划经济时期到当今“共享经济”新时代,一路走来几多风雨。本文将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的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共享经济 网约车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费用 产权理论 模糊产权

一、共享经济相关概念

共享经济是将冗余信息进行有效配比,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的,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是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被运用到国外,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共享经济模式下,人们相互交流,互换信息,共享闲置资源。在共享经济时代,消费者既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资源和服务的享受者,这为服务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共享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书店、共享汽车等,遍布住宿、交通,教育、生活服务及旅游领域。德鲁克曾在《管理未来》中说:“互惠将成为国际经济整合的核心原则。这一趋势目前已经难以逆转了,无论你喜欢与否。”1正印证了这一说法,优秀的共享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也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可见共享经济的交易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交通出行领域共享经济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2478亿元,同比增长23.3%。交通出行领域占据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的8.4%,是我国共享经济规模中仅次于生活服务、生产能力领域的第三大领域。2

由于传统出租车的垄断地位,汽车租赁公司对于租车服务质量也一直不够重视,网约车软件因此应运而生。通过网约车平台,乘客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出行服务,还能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私家车车主可以在下班时间得到一份额外的兼职收入。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15年占比9.5%,提高到2018年占比36.3%。2015年至2018年,网约车服务收入年均增速是巡游出租车服务的2.7倍。网约车用户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也在提升,由2015年的26.3%提高到2018年的43.2%。网约车车主既是网约车平台的顾客,又是服务提供者。所以企业会面对一种“半契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同于传统租赁汽车行业的垄断市场,乘客也有可以选择的空间。网约车共享平台通过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组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大幅降低司机与乘客在服务过程中供需双方的相互寻找、讨价还价、安全保障等成本,促使网约车不断壮阔发展。但同时伴随的是网约车平台所在企业激励和监管的难题。这些问题既是管理者要面对的大挑战,也是管理者迎来的大机会。在未来发展中,如果加以适当引导,共享经济有待进一步发挥其优势,继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将以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网约车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发展迅猛的原因。

二、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网约车平台发展迅速原因

(一)交易成本最小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发形成的供需双方互利的交易模式。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消费者能够快速地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原本闲置的商品或服务。在传统经济中,由于交易平台的限制和信息渠道的阻塞,大量资源被闲置。在共享經济模式下,这些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被重新利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以及交易过程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便捷地获取交易信息,节省了搜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如依靠定位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用户迅速获得网约车的实时位置,节省了大量时间;依托互联网共享平台,交易双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服务交易,节约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场地成本。由此可见,共享经济依托共享平台使得交易双方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快速便捷地完成交易,既节省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场地费等交易费用,又实现了交易双方快速便捷的信息共享,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可以说,共享经济的本质就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即“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新型“模糊产权”观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推动了网约车平台的迅速发展。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是指多方拥有资源的控制权,且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反映出资源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人的有限理性等是造成产权模糊的重要原因。共享经济是接入所有权的交易模式,使用者可以在共享平台上寻找所需求的资源,并在一定期限内享受使用权以充分利用该资源。当资源使用完毕,使用者将资源归还资源的所有者,并与该资源无关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使用者不必为获取资源的所有权花费高昂成本,资源也可以最大化和最有效地被利用,此时所有权的重要性便不再那么突出。以网约车为例,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汽车,无需为拥有该汽车耗费成本。在使用完毕后,将汽车使用权返还给汽车的所有者。在此过程中,使用者仅享有汽车使用权,这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将实现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成为推动网约车平台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摒弃传统媒介

网约车平台资源共享的达成摆脱了传统媒介。网约车借助其自身共享平台优势,消除传统巡游出租车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推动资源共享的达成。传统巡游出租车能否成功载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出租车司机往往需要提前获取一定的信息,或者借助丰富的经验判断何时何地可以载到乘客。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率,传统巡游出租车司机配有专线对话传呼机,借助司机之间的传呼进行交流沟通。但实际上,由于专线传呼机不能保证乘客和待定司机是一一匹配的,乘客有可能改变乘车意图,司机也有可能改变路线,成功率往往不高。

网约车平台共享模式依托移动端打车软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精准的数据算法下,匹配用户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在网约车共享平台上,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将双方位置信息共享,同时将乘客需求提供给网约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响应用户需求并反馈给乘客,这时在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暂时的契约,可以保证搭乘过程的完成。网约车共享平台摆脱了传统媒介,让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实现高效率沟通。网约车平台不拥有资源,同时放权交易双方进行资源的搜索、使用,凭借数据收集处理手段,对用车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合理匹配,达到“车尽其用”的目的,大大提升了交易成功的概率。

(四)建立信任契约

网约车共享平台提供司机资源、乘客资源互相共享到双方。同时,网约车平台作为第三方,监督司机和乘客双方的信用情况,例如有无违反职业道德、违背契约的表现,并对失信措施加以惩戒。这种信任契约一旦达成,会在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达成网约车平台规定的共识机制,例如网约车司机一旦接单,乘客一旦被接单,取消行程需要经过双方的同意。除非双方达成一致,否侧不可以随意取消行程,反而会被记录违反约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传统巡游出租车容易出现的“拒载”现象,解决了乘客对于拒载投诉无据的尴尬境地。

(五)形成价值共创机制

一方面,网约车共享平台是为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提供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约车共享平台和网约车司机同时为乘客提供服务。在这个进程中,网约车平台的服务对象即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平台一同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共同为网约车司机自身和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在双重角色的身份下,网约车司机不再单纯的被雇佣,而是在享受网约车共享平台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实际用车的过程中,网约车司机与网约车平台构成价值共创机制,一方面和乘客一起为维护平台秩序稳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站在网约车平台角度,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注释:

1(美)彼得·德鲁克著.管理未来[M].2019

2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http://www.199it.com/archives/841592.html

參考文献:

[1]戚明钧,沈霄鹏,王婷.网约车行业中道德缺失现象及治理对策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6):55-59.

[2]赵金贵.网约车经营监管的法律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221.

[3]彭波,杨睿公.出行市场的下一个五年——驱动力、制胜因素、运营模式及未来竞争格局[J].上海汽车,2018(12):1-5.

[4]李松,宋晓敏.基于产权视角的网约车经济分析[J].中国物价,2018(12):28-31.

[5]杨绚然.网约车困局[J].中国品牌,2018(11):85-87.

[6]甄艺凯.网约车管制新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08):81-99.

[7]张效羽.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6(10):87-93.

[8]吴仕清,林睿智.网约车侵权赔偿责任主体问题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6,33(05):71-75.

[9]朱海平.网约车用工法律关系研究[J].福建法学,2016(03):3-10.

[10]李蕾.网约车中的违约及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6(27):18-19.

[11]张烨楠.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完善以及展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59+65.

[12]许明月,刘恒科.网约车背景下地方出租车市场法律监管的改革与完善[J].广东社会科学,2016(05):249-256.

[13]陈声桂.网络约租车的准入制度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16(05):120-130.

[14]毛寿龙.网约车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车”乱象[J].人民论坛,2016(S1):60-62.

[15]孙兴军.网络约租车的风险及其规避[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04):106-112.

[16]邹伶媛.网约车合法化及其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6(23):129+127.

[17]王军.出租汽车经营行政许可之合宪性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6(02):36-48.

[18]王静.中国网约车的监管困境及解决[J].行政法学研究,2016(02):49-59.

[19]刘慧萍,张帆.网络约租车的保险困境与法律应对[J].保险研究,2015(12):107-113.

[20]信息社会50人论坛.从“网约车新政”透视转型期政府治理理念转变之必要性——“专车新政与共享经济发展”研讨会纪实[J].电子政务,2015(11):32-42.

作者简介:

李伟婷(1994—),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鲁萌(1984—),女,湖北省人事考试院主任科员。

作者:李伟婷 鲁萌

上一篇:法律本科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专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