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

2022-06-18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

部编版语文三上《陶罐和铁罐》教案、教学反思

27、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板书:

27 陶罐和铁罐

不敢

坚硬

抗氧化 能保留

氧化

不存在

各有所长

正确对待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说教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第三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 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第四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中学附小09-10学年上学期教研材料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附小 林英敏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教学中我先是抓住 “奚落”这一重点词,引导学生:“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在学生对铁罐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铁罐就是这样一次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的问题,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化难为易。为后面道理的感悟,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又抛出了“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学习陶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性格特点。有了前面铁罐部分的学习,在感悟陶罐部分我就更 “放手”了,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用学习铁罐的方法学习陶罐的对话,做到有 “扶”有“放”。 等到学生对铁罐和陶罐都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加深认识。课后听课的老师也直夸孩子们读得好,可见孩子们确实走进了文本。这样再来学习第二部分,经过许多年后铁罐和陶罐的变化,感悟文中表达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这一堂上下来也有遗憾之处:由于学习第一部分用的时间偏多,导致最后道理的感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也没有时间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谈体会。几个发言的学生都说得很精彩,要下课时还有好多的小手举着却没有表现的机会。

第五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三拨子总校六拨子小学

王 伟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2、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寓言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词组导入,寻找规律

傲慢地问 谦虚地回答

惊讶地说 兴奋地说 高兴地叫起来

指名读,评价学生读的情况 (词组构成上的共同点,得出:神态+语言)

二、围绕“奚落”,学习 2 — 9 自然段,解决问题。 从哪里看出铁罐很骄傲,看不起陶罐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 9 自然段,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交流,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件。 A、师生共学第一次对话:

出示: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语调上扬,读出挑衅的味道) 重点指导朗读:

A、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A侧重敢,铁罐多么的自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是陶罐敢不敢碰它,说明它是多么的自负。) B侧重你,矛头直指对方,极不礼貌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称呼陶罐为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陶罐态度的词?你就是铁罐,会怎样说这句话? 说——表演 ) C侧重碰 写出铁罐多么的自以为坚固 D侧重我,写出铁罐多么的自高自。 (板书:傲慢) 】

师:真是一个骄傲的铁罐。陶罐呢?谁来读?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对话。 B 、学生自主学习后三次对话:

1. 提出学习要求:

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分角色朗读,注意运用三步读书法 ——

第一步:找出形容说话的神态或心情的提示语,帮助读; 第二步:圈出重点词语或标点,进一步理解读。 第三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温馨提示:选择③④组对话的同学请先填上形容说话时神态和心情的提示语。 同桌练习,教师巡视。

2.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②的同桌:

②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生分角色读。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借助提示语“轻蔑”来读铁罐的话,【板书:轻蔑。“轻蔑”是什么意思?(轻视,看不起)看“轻蔑”的“蔑”字,中间是个横着的“目”。再结合插图理解“轻蔑”及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多人试读】重读了“懦弱的东西”,因为后面有个“!”。

2、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读懂陶罐的话的?

3、那陶罐真的懦弱吗?(不是)陶罐怎么说的?抓住“争辩”(指生读)为什么要争辩?(生交流)这时候的陶罐是怎样的神态?是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嚷嚷吗?(不是)是胆小的小声嘀咕吗?(不是)那是怎样?出示文中插图(不激怒但要反驳,或说理直气壮)谁来读一读?(指生读)陶罐的话说完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学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如果你是陶罐还有什么要说的?(出示句子,学生交流,补充省略号):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对,争辩的时候就该理直气壮,这才能体现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共读等)

4、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出示四句句子)。

好,下面老师来引读,一组读一次话,第一组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第二组读第二次的话,清楚了吗?

(教师引读: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轻蔑地说――、铁罐恼怒地说――,铁罐怒不可遏,说――)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这些句子的顺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它一次次地用用那么 尖刻、难听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这就是奚落。奚落的意思就是——?(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师生合作读陶罐的话。

当铁罐傲慢地对它时,它谦虚地说:“_____。”

当铁罐骂它是个懦弱的东西时,它坚定地说:“_________。” 当陶罐为自己争辩时激怒了铁罐,这时陶罐又说:“_______。”】

三、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让我们再次回到他们两人对话中去,再次去感受陶罐的谦虚、友好、理直气壮。分角色读对话。

听了同学们的读书,老师突然生出一个想法:铁罐和陶罐在皇帝的厨房里,住得好,吃得好,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想知道原因吗?朗读下面几句子,(课件出示)带点词请读重些?读完以后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1)你敢碰我吗?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东西!

(3)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4)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从这些加点词中,你明白铁罐心里的想法吗?

小结:铁罐老是想自己的优点,道别人缺点,从此以后就会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对身边的人就什么也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无端地去奚落别人。

四、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铁罐就这样奚落着陶罐,日子久了,在他们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假如你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一个碗、一个盆或者一把勺子,当你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用上刚才学习的方法,在说话时请加上形容神态和心情的词语,选一个写一写,也可以两个都写。

我是 ,我想对陶罐说: 。 我是 ,我想对铁罐说:

板书设计:

谦虚 陶罐 和 铁罐 傲慢

( 短处)易碎 坚硬(长处)

奚落

《陶罐和铁罐》评课记录

李中华:

1、本堂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到位,从标点、称呼等方面去指导学法,如在细读第一组对话时,为了体现铁罐的傲慢,王伟老师带领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1)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陶罐子”,而陶罐则谦虚地称铁罐为“铁罐兄弟”,这一称呼的对比,使学生领会到铁罐的傲慢;从“你敢碰我吗?”中的“?”和“陶罐子!”中的“!”也可以领会到铁罐傲慢的感觉是如何强烈;(2)从提示语“傲慢地问”更可以领会到铁罐的傲慢;(3)领会了铁罐的傲慢之后,张老师又引导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层层深入,真可谓“以说促悟,以悟促读”。

2、在细读了第一次对话后,王老师带领学生小结了学习第一组对话的学法,并将其罗列、出示,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学习后三组对话,用上刚学会的朗读方法进行自主朗读,最后进行反馈交流,做到了扶放结合。 陈小娜:

1、由词语到词组步步深入,引出神态+动作的词组形式,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下基础。

2、用什么语气来读可以让学生自由生成,先深度读,然后指明应该用什么语气,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3、抓住不同的字进行感悟朗读,都能看出它的傲慢。读时可否将提示语去掉,通过表情、动作来展现。

4、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老师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确保人人参与,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 龚志国:

1、语言文字训练到位,从标点、称呼等方面去指导学生朗读,学法指导,做到了扶放结合。

2、教学中王伟老师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以感情人物性格为主线,淡化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深化,效果很好。

3、王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强,他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生成的机会,如:当学生在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一句时,有学生将重音放在了“你”字上,王老师便顺势引导:“你为什么这样读?还有别的读法吗?”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竟然有了5种不同的读法,打破了常规,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朗读空间。又如:当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时,王老师发现了一个特别大胆,动作、神态都特别传神的孩子,于是王老师连忙让其上台表演读,这样便激发了一大批学生的表演欲望,加上老师本身四溢的激情引导,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精彩,课堂随机生成,精彩不断。 张学福:

1、读错后学生在其他学生纠正后再读一遍。

2、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学习,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后三组对话,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意识。

3、朗读指导到位,但既然是对话,陶罐的朗读指导也很重要,因为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4、导语自然,教态大方,对学生的评价得体及时,但内容设计得过多,以致于精读部分来不及,内容可以少但必须精。 张国辉:

1、本节课很符合135教学模式,同时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2、抓住关键词进行学习,练习朗读,都能体味出铁罐的傲慢。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时,王老师便让先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张老师先让学生说说“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了。

3、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加上动作与表情的表演读,更容易让学生体悟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陶罐和铁罐》说课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对于这堂课,我进行了两次试教,第一次因为考虑得太面面俱到了,既要教字词,又要指导学生朗读,加上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篇文章的重点与难点,两者很难取舍,但又很难兼顾,所以在教学时安排的内容根本就来不及。在第一次试教失败后,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字词的学习与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放在了第一课时,而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本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人物的特点,充分品读感悟,我安排了三个板块:

1、先从一组由“神态+动作”组成的词组导入,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构成词组的规律,从而得出,这些词组构成上的共同点,并进行板书:神态+动作。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组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品读的过程中,首先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第一组对话的品读,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概括学习方法,即:(1)抓住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提示语,帮助读;(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标点符号进一步理解读;(3)加上动作、神态进行表演读。接着,从半扶半放到全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在学习三四两组对话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进一步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最后课件出示陶罐与铁罐的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分组读、男女分读等,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3、通过“铁罐凭什么总是这样奚落陶罐?”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4、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铁罐就是这们奚落着陶罐,最后连厨房里的朋友们都看不过去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勺子、一个碗或一个碟,你会怎么劝说他们呢?请你用上本节课所学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一写人物的对话,有能力的可以多写几组。写后再交流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后面三组对话是由学生同桌合作完成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不能完全放开手,学着学着又会不知不觉间将学生牢牢地攥在手里了,而且本堂课成功于否,很大因素取决于学生,看学生是否敢于表现,以及学生的基础。

《陶罐和铁罐》授课后的共识与结论

“135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吕局长提出和正在尝试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研究,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成长。努力打造:开放的、互动的、活化的、合作的、自主的、有效的课堂。

1、该放手的就得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应当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些知识小朋友们可以自主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解决的。该放手时应大胆地放手,不必将学生牢牢地握在手中,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出来。我们应当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一个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理解、讨论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有一个轻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氛围。比如:在这堂课中,第三次朗读时,学生已经有了第二次自主朗读的经验,就应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悟,老师不必参与太多,只需做好引导就行了。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这既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未来人素质要求所必然的趋势,这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并切实落实。

2、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导,且应当追求其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各执己见,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管理与调控,所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当走到学生身边,融入各小组倾听,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一旦发现个别小组偏离讨论内容时,教师更应及时加以制止与引导,如果发现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帮助,以便各小组都能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

3、模式应当付诸于学生

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付诸与学生的实际,就本堂课而言,王伟老师从检查学习情况到目标出现,再到第一组对话的朗读学习,再到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到汇报交流小结,拓展延伸,努力做到将模式付诸于学生。

在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仍将继续努力,特别是低年级的习惯培养与高年级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幸福就这么开始范文下一篇:小饭桌工作流程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