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2024-04-25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精选9篇)

篇1: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教材理解】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学情简介】

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之重,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24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2、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师:同学们看,这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生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师: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4、学习10——17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师相机板书“光洁、美观、无影无踪”。(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交流汇报

三、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四、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篇2: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一、词语积累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3.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如:性格懦弱。

4.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5.恼怒:气恼,发怒。如:十分恼怒。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7.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8.羞耻:不光彩,不体面。如:不知羞耻。

9.理会:理睬。如:谁也没理会他。

10.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如:岁月流逝。

11.覆灭:全部被消灭。如:全军覆灭。

12.覆盖:遮盖。如:覆盖上积雪。

13.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14.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骄傲--高傲谦虚--谦逊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确实--实在争辩--分辩

恼怒--发怒羞耻--差辱理会--理睬

流逝--消逝覆灭--消灭倒塌--坍塌

惊讶--惊异朴素--质朴兴奋--激动

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彩

傲慢--谦恭朴素--奢华兴奋--镇静

三、难句讲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再论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

2.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这几句话讲铁罐的下场及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原因。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仔细,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最后一句,交代铁罐消失的原因。早已说明铁罐经不起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第一至五自然段是铁罐与陶罐在敢不敢互相碰撞问题上的对话。第六至八自然段是在相提并论问题上的对话。第九自然段讲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铁罐奚落陶罐,挑逗它,要和它碰撞,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恼怒陶罐,不屑与它相提并论,陶罐好心劝导铁罐并希望和睦相处;当铁罐骄横地斥骂陶罐并表示要把它碰成碎片时,陶罐才选择不再理会的做法,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五、篇章学习

全文有十七个自然段。

第一至九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十至十七自然段: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篇3: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生:铁罐。

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 陶罐有什么特点?

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 掉到地上就会破碎。

师:那么, 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生:寓言就是一个故事, 故事里面包含着一个道理。

师:对, 一般来说, 这个故事是编造的, 寓言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编的故事。那么读寓言先要读懂什么, 再读懂什么?

生:先读懂故事内容, 再读懂故事中的道理。

师:真好!那我们就先来读懂故事内容。课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 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要读准字音。

出示: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学生练习朗读之后,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并纠正“懦弱”“奚落”“轻蔑”等词语的读音)

二、还原情境, 品读课文

师:读课文的时候再遇到这些词语你也要读得准确。请大家练习朗读课文。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 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在国王的御厨里, 第二个在荒凉的场地上。

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怎么分?

生: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 后面是第二部分。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谁来朗读第1自然段?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看不起。

生:奚落。

师:哪一个是铁罐心里对陶罐的态度?

生:看不起。

师:心里看不起陶罐, 表现出来就是常常奚落陶罐。什么是“奚落”?

生:嘲笑、挖苦、讽刺, 让他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难堪。

师:铁罐怎么奚落陶罐?我们看第2至第9自然段, 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他们说这些话时, 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对, 每一句都不一样。请朗读这些对话, 把描写他们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

生:这些词语是: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师: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 抓住这些提示语, 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出示前三句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你看, “傲慢”和“轻蔑”的意思很接近, 但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傲慢”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语气。“轻蔑”是别人在自己眼里很小很小, 声音不大, 不屑一顾的感觉。

师: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读出铁罐说话时的语气。

生: (齐)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

师:铁罐明知陶罐不敢还去问, 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生:让别人看不起陶罐, 让他难堪, 让他受到羞辱。

师: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什么?

生:奚落。

师:你从这个情景里感受到了什么是“奚落”。铁罐奚落陶罐就是想让别人知道陶罐很懦弱。什么叫“懦弱”呢?想想“懦弱”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弱小。

师:“弱小”是“懦弱”这个词里面哪个字的意思?

生:弱。

师:那“懦”是什么意思呢?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是竖心旁。“懦”是心小, 胆子小, 性格软弱。

师:对。就是身体弱力气小。如果一个人天生弱小, 天生力气小, 会被人看不起吗?

生:不会。

师:“弱小”是力量小, 力量小不一定被人看不起;胆量小就要被人看不起, “懦弱”就成了嘲笑人的词语。所以铁罐不说陶罐弱小, 而是用“懦弱”一词, 表示瞧不起。

出示中间两句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刚才是奚落陶罐, 还没有恼怒。可是他听到陶罐说了一句话, 立刻就恼怒了, 陶罐说的哪些话让他恼怒?

生:陶罐说:“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生:我和你是一样的, 是平等的。这让铁罐恼怒, 因为铁罐是看不起陶罐的。

生:陶罐敢跟他争辩让他恼怒。

师:你看, 就是因为陶罐的话暗含着这样的意思, 并且跟他争辩, 他就恼怒了。有原因才会有结果, 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抓住这些联系去读课文就能理解得比较深刻。

师:铁罐开始是奚落, 后来恼怒, 再后来呢?课文还有一段对话, 大家看看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出示最后一组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 我感到羞耻, 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 地说, “走着瞧吧, 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生: (读后) 铁罐这话像是在骂别人, 诅咒别人, 该是“咬牙切齿”地说。 (生“咬牙切齿”地朗读铁罐的话)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火冒三丈”地说。 (读)

生:“雷霆大发”地说。 (读)

生:“气急败坏”地说。 (读)

生:“暴跳如雷”地说。 (读)

生:蛮横、威胁、恶狠狠、气势汹汹……

师:陶罐说什么了让铁罐这样?你读陶罐的话。

生: (读后) 陶罐说要“和睦相处”, 这让铁罐发怒。

师:“和睦相处”是说大家怎么相处?

生:就是和和气气地在一起。

生:和平, 友好, 不要吵架。

师:大家说的都是“和”的意思, “睦”呢?

生:在一起。

师:真聪明!“睦”就是离得很近, 而且有亲近的意思。“和睦相处”就是相处得好, 很亲近。你想想, 这个铁罐能接受吗?所以他要火冒三丈。再读这段对话。

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 不但今天坚固, 而且永远坚固。可事实是这样吗?朗读课文中的第二个场景, 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后铁罐和陶罐的下落分别是怎样的。

生:陶罐还是像原来一样, 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哪去了?

生:他锈烂了, 变成泥土了。

师:请你读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下落的句子, 细细品味。

出示句子:

捧起陶罐, 倒掉里面的泥土, 擦洗干净, 还是那样光洁, 朴素, 美观。

人们立即动手, 翻来覆去, 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 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师:先看写陶罐下落的句子。注意“还是”一词。如果说“它是那样光洁, 朴素, 美观”, 那就只是说现在;而加上“还是”, 就有了言外之意, 暗含着什么意思?

生:以前是这样, 现在还是这样, 和过去一模一样。

师:再看写铁罐下落的句子。从“连……也……”你会联想些什么?

生:原来铁罐是那么的坚固。

生:联想到铁罐原来是那么骄横和不可一世。

师:这样读课文, 把词语、句子表面和背后的意思都体会到, 细细地品味, 你的语感就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敏锐。

三、领悟寓意, 多元理解

师:原来的铁罐那样坚固, 现在如何?原来的陶罐易碎, 现在如何?前后对比, 让人感慨万千。课文读到这里, 你突然领悟到什么道理?

生:不能看不起比你弱小的人, 不能以强凌弱。

生:一个东西的优点有时候也会变成缺点。

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看一个人要全面去看。

……

四、拓展问题, 深层理解

师: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 而是铁罐没有被氧化, 一直被人们使用。而陶罐却被摔碎了。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不可以。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师:我们假设的是铁罐没有缺点, 而陶罐没有优点, 那铁罐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

生:不可以。因为不能伤害人家的自尊心, 每个罐子都有尊严, 所有的罐子都是平等的。

师:说得好。大家都是罐子, 虽然特点不一样, 但都是来盛东西的, 彼此是平等的, 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样你就读懂了陶罐的话。

师:看课题, 一个是陶的, 一个是铁的, 特点各不相同。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 (生齐读课题, 强调了“陶”和“铁”)

师:再看课题, 大家都是罐子, 相互是平等的, 要和睦相处。这个意思能读出来吗? (生齐读课题, 重读了两个“罐”字)

五、布置作业

师:老师留两个作业:1.把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 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2.想想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和家境不好的同学, 写一篇日记, 在班会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

设计思路:

一篇课文, 可以教的东西很多, 但切忌面面俱到。到底哪些东西教, 哪些东西不用教, 要看教材和学生。上课好比搔痒, 要一下搔到痒处才是。要搔到痒处, 就要了解痒处在哪里, 这就要深入钻研, 参透教材。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抓住这样几个重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 揭示主旨。

一、在揣摩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

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争辩、和睦相处等, 多是书面词语, 理解上难度比较大。

怎么办?挑选重点词语重点理解, 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问题是如何确定重点词语。我觉得要考虑三点:一是对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新词语;二是对文本表达具有重要作用的词语;三是学生在学习音形义上有困难的词语。

由此我确定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的词语是三个:奚落、懦弱、和睦相处。从文本内容看, 这三个词语均含义深刻, 并直接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怎么教学呢?

“奚落”的教学是两个层次, 先是说说意思, 这比较抽象;再进入文中体会铁罐为什么明知故问, 理解人物内心, 这就有了感受。“懦弱”一词, 引导学生与“弱小”进行对比理解。“和睦相处”一般的理解, 重在和平相处, 而没有注意“睦”字有亲近的意思, “和睦”正是和平而亲近的意思, 这让铁罐无法接受。对于其他词语, 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 教师稍加点拨。

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不是说说大概意思就行了, 而是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 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并确有发现才行。

二、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中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 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怎么让学生去感受呢?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 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 由“奚落”, 到“恼怒”, 再到“火冒三丈”, 程度层层加深, 这是许多老师都注意到的。但铁罐为什么如此, 却容易被忽略, 而这正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的。我在学生感受铁罐“恼怒”和“火冒三丈”之后都会问一句“他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去注意这之前陶罐说了什么话, 再读懂是这话里面的哪个词句、哪个意思触怒了铁罐。这就让学生由对铁罐语气的关注逐步过渡到对铁罐语气变化原因的揣摩上来, 从而使学生对人物心理以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领悟寓意, 揭示主旨

每一篇寓言故事都要说明一定的道理, 本篇寓言寄托的道理可以理解为这样三个方面:哲理1.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哲理2.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生活启示: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 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但是, 这篇寓言在说明哲理时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都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从而展现了一幅强势者肆意欺凌弱势者的画面, 如铁罐无缘无故地挑衅, 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 显示自己不可一世, 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 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 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 其描述形象的逼真程度已远远超出了表现寓意的需要, 让人不由得去猜测这是否就是一段真实社会生活的记录。

而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人和事?后来, 我找到作者黄瑞云的文章《〈陶罐和铁罐〉诞生记》。该文开篇就写到“《陶罐和铁罐》写于1969年,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 印证了我的猜测。文章表面上是寓言, 更深一层是杂文, 表达作者对压制欺凌知识分子、拿知识分子不当人的社会现象的厌恶, 还预测了社会的变化。尤其是, 文本用陶罐的话提出平等、和谐的思想, 这是全文的核心思想, 而“看不起”三字是理解全文内涵的钥匙。读文至此, 我对作者的才思和对世事的洞彻深深佩服。

由此, 我除了引导学生领悟寓意之外, 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隐含的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思想, 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故事不是这样发展, 而是铁罐永远坚固, 他可不可以看不起陶罐?学生充分思考, 突破原有认识局限, 理解到不能看不起陶罐, 不是因为陶罐有优点, 而是因为他是罐子, 罐子彼此是平等的, 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再深入想, 这个文本对今天的生活有没有价值?当今社会, 人们被按照财富多寡、权势大小、户籍不同等标准分为不同阶层, 这种影响在校园里已有体现。让每个人有尊严的生活, 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最可贵的一种声音。面对三年级学生, 我从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来选取教学角度。为此, 我在作业中设计了那个思考题和写日记。

篇4:陶罐和铁罐

场景:国王御厨里华丽的一角,墙上挂着各种叉、勺与刀、铲,在一张铺着漂亮台布的桌子前,站着两只罐子。

铁罐:(背着手,挺着肚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谦虚地)不敢,铁罐兄弟。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用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你怎么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灯光暗下来,场景变为倒塌的宫殿外,残垣断壁。

画外音:许多许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王朝早已覆灭,那两只吵架的罐子也不知哪里去了!

[两位考古人员上,手拿铁锹在荒土废墟上挖起来。

考古人甲:哟,这里有一只罐子!

考古人乙:真的,是一只陶罐!

[一只陶罐被扶起来,甲乙二人为其拍打擦拭身上的灰尘。

考古人甲:哎呀!多美的陶罐!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千万不要把他碰坏!

陶罐: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又让我回到人间,又可以为你们服务了,要知道,我在这里已经沉睡了一百多年了。

考古人甲:哎呀,一百多年了,比我们的年龄可大多了。

陶罐:对了,我的一个铁罐兄弟就在我的身旁,请你们把他也挖出来吧,他一定在里面闷得受不了了。

甲、乙:好,我们也把他挖出来。(二人起劲地挖)这哪有啊?

陶罐:铁罐兄弟,铁罐兄弟!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人们在救我们,你快出来吧!

考古人甲:别喊了,他早已不在了!

陶罐:为什么?

考古人乙:你想这么多年,他一个铁罐早已氧化得什么也没有了。

篇5:陶罐和铁罐教案

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有具体可测的知识能力目标。不使其空泛和随意;更关心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对话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对社会态度的提升,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凸显设计的开放性,突出时空的弹性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很多,减少“刚性”设计,重视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启迪学生感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不必对任何探索都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答案和划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或截取一个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去感受、领悟,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设计特色】

读写结合,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一议二读三品四改”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互动、生成,训练,创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及形体动作演绎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流程预设】

课前预热:

找一找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之处,能简要说出不同人物(或场合)的长处和短处。

一、议,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

1、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用途;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3、师结合学生讨论分别板书它们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读,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

1、大屏幕出示:傲慢,轻蔑,恼怒,愤怒,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2、学生齐读词语,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组词语,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给陶罐和铁罐送一组词语,应该送哪一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用形体及动作表演一下,教师相机小结归纳这组词语的特点(表示人物神态的词);

4、把对词语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读;读陶罐的话,注意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与启示

1、过渡,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2、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

3、以你就是那只消失的铁罐,此刻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指名交流,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写话内容,指名读。

四、改,逆向思维创改寓言《铁罐和陶罐》

1、结合板书,启发思考: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只是它太骄傲,很傲慢,那可不可以转换思维赞扬一下铁罐呢?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2、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机动:现场可以口述,也可写后交流)

作业超市:

1、课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课文很传神,我想抄写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3、课文真精彩,我们小组准备演一演这个故事;

篇6:陶罐和铁罐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篇7: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 朴素 美观 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 主要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 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 陶罐表现出谦虚、宽容、友善的态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陶罐出土成了文物, 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做到取长补短, 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展开情节, 推动故事的发展, 要通过具体生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突出表现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形象, 从而揭示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质疑激趣

1. 出示陶罐、铁罐图片,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学生看图辨认陶罐和铁罐, 教师板书课题, 重点讲解和范写“陶”字, 强调写“陶”字时要“左窄右宽”。

2. 说一说陶罐、铁罐的用处。

3. 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陶罐、铁罐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陶罐、铁罐的图片,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作用和特点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并通过读课题质疑, 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感知课文, 解疑明意

1.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把难读的句子画上记号, 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同桌互听互查, 互帮互助, 读通难读的句子。

3. 学习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两组不同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 读后释疑。)

(1) 交流解释“骄傲、奚落、懊恼、流逝、和睦相处”等词语的意思。

(2) 指导难写的字“谦”。 (注意笔画顺序, 写时要“左窄右宽”;指导“睦、奚、羞”等字的书写。)

(3) 从两组词语中, 你发现了什么? (一组词语是写铁罐的, 另一组词语是写陶罐的。)

4. 思考问题。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结果怎样?

(1) 默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寻找答案。

(2) 交流互动。学生先同桌交流, 然后再全班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 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 陶罐表现出谦虚、宽容、友善的态度。可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陶罐出土成了文物, 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的词语分成两组呈现,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对学生快速把握陶罐与铁罐的品格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罐与铁罐的内在品质建构最短的“阅读途径”。同时, 让学生带着悬念学习课文, 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做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对话, 感悟性格

1.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

想一想:“奚落”是什么意思?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 说一说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 “奚落”是什么意思? (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揭别人的短处, 让人难堪。) 指名读课文中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

(2) 出示铁罐奚落陶罐的四次话语。 (同桌互读, 分组读, 男女生互读, 老师范读, 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读时语调上扬, 显示出铁罐挑衅、傲慢无礼的神态。)

(2)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 (读出看不起的语气来。)

(3)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要抓住一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来表现铁罐的自高自大, 狂妄无知。)

(4) “和你在一起, 我感到羞耻, 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 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朗读时语调要紧凑高扬, 读出铁罐蛮不讲理, 怒不可遏的心态。)

(3) 说一说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骄傲、傲慢无礼、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爱嘲笑别人、说话太难听……)

2. 面对铁罐的奚落, 陶罐是如何回应的?读一读课文中描写陶罐的内容, 说说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陶罐回答铁罐的对话, 师生合作朗读。)

(1) 说一说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谦虚、有礼貌、宽容、大度、友好、友善、不斤斤计较。)

(2) 生活中, 如果有一个像陶罐一样的人和你做朋友, 你愿意吗?为什么?

3. 对比朗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问。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4. 选择词语。出示词语: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词语来介绍你了解的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牢牢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从中突出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的态度和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的品格, 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方法、形式来表情达意的, 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剖析结果, 明白道理

1. 默读第10~17自然段, 思考问题:

多年以后, 在荒凉的场地上, 陶罐和铁罐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预设: (1) 铁罐被氧化了。铁会氧化生锈, 铁锈会慢慢地一层一层脱落, 掉落到泥土中, 最后铁罐就不见了。 (2) 陶罐被人们挖了出来, 它依然是那么光洁、朴素、美观。)

2. 分析句子。

(1) 出示句子:“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 “小心点儿, 千万别把它碰坏了, 这是古代的东西, 很有价值。” (学生齐读。)

(2) 回答问题。陶罐在多年以后具有的优点是什么? (美;有价值;变成了古董。)

3. 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对铁罐和陶罐说些什么呢? (出示作业单, 学生填写。)

(1) 读了这个故事, 我明白了________。

(2)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

(3)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

4. 归纳小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要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骄傲自大是不对的, 任何时候都必须谦虚谨慎, 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追溯陶罐和铁罐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出现的各自不同命运的结局, 设计角色对话, 加强语言实践, 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进行角色体验, 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 明白做人要谦虚, 不要骄傲的道理,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做到与人和睦相处, 共同发展。

五、拓展延伸, 丰富内涵

1. 交流互动。假如让你从陶罐和铁罐中选一个做朋友, 你会选谁?为什么?

2. 思考问题。

如果让铁罐做你的朋友, 你打算怎么帮它, 怎么劝它? (预设: (1) 铁罐兄弟,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你可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哟! (2) 铁罐, 你和陶罐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 大家都不喜欢你。你知道吗?谦虚使人喜欢, 骄傲使人落后。 (3) 铁罐, 你结实耐用, 可不能总是拿别人的短处来比你的长处,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时间会让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事物留下来, 包括一切美好的东西。)

3. 小练笔。以“陶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铁罐的短处”为主题改写童话故事。

篇9:《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谦虚、宽容、友善的态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做到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要通过具体生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突出表现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形象,从而揭示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激趣

1.出示陶罐、铁罐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看图辨认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重点讲解和范写 “陶”字,强调写“陶”字时要“左窄右宽”。

2.说一说陶罐、铁罐的用处。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问题:陶罐、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陶罐、铁罐的图片,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作用和特点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并通过读课题质疑,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感知课文,解疑明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把难读的句子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同桌互听互查,互帮互助,读通难读的句子。

3.学习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两组不同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读后释疑。)

骄傲 傲慢 奚落 轻蔑 神气 感到羞耻

谦虚 朴素 美观 价值 流逝 荒凉 和睦相处

(1)交流解释“骄傲、奚落、懊恼、流逝、和睦相处”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难写的字“谦”。(注意笔画顺序,写时要 “左窄右宽”;指导“睦、奚、羞”等字的书写。)

(3)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一组词语是写铁罐的,另一组词语是写陶罐的。)

4.思考问题。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怎样?

(1)默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寻找答案。

(2)交流互动。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预设:“课文主要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谦虚、宽容、友善的态度。可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的词语分成两组呈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快速把握陶罐与铁罐的品格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罐与铁罐的内在品质建构最短的“阅读途径”。同时,让学生带着悬念学习课文,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对话,感悟性格

1.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奚落”是什么意思?用“ ”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说一说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揭别人的短处,让人难堪。)指名读课文中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

(2)出示铁罐奚落陶罐的四次话语。(同桌互读,分组读,男女生互读,老师范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读时语调上扬,显示出铁罐挑衅、傲慢无礼的神态。)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读出看不起的语气来。)

③“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要抓住一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来表现铁罐的自高自大,狂妄无知。)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朗读时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蛮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

(3)说一说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骄傲、傲慢无礼、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爱嘲笑别人、说话太难听……)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如何回应的?读一读课文中描写陶罐的内容,说说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陶罐回答铁罐的对话,师生合作朗读。)

(1)说一说陶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谦虚、有礼貌、宽容、大度、友好、友善、不斤斤计较。)

(2)生活中,如果有一个像陶罐一样的人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吗?为什么?

3.对比朗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问。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4.选择词语。出示词语:

骄傲 傲慢 奚落 轻蔑 神气 感到羞耻

谦虚 朴素 美观 价值 流逝 荒凉 和睦相处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词语来介绍你了解的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牢牢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从中突出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的态度和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的品格,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方法、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剖析结果,明白道理

1.默读第10~17自然段,思考问题:多年以后,在荒凉的场地上,陶罐和铁罐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预设:(1)铁罐被氧化了。铁会氧化生锈,铁锈会慢慢地一层一层脱落,掉落到泥土中,最后铁罐就不见了。(2)陶罐被人们挖了出来,它依然是那么光洁、朴素、美观。)

2.分析句子。

(1)出示句子:“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学生齐读。)

(2)回答问题。陶罐在多年以后具有的优点是什么?(美;有价值;变成了古董。)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对铁罐和陶罐说些什么呢?(出示作业单,学生填写。)

(1)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

(2)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

(3)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

4.归纳小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骄傲自大是不对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谦虚谨慎,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追溯陶罐和铁罐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出现的各自不同命运的结局,设计角色对话,加强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进行角色体验,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明白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与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五、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1.交流互动。假如让你从陶罐和铁罐中选一个做朋友,你会选谁?为什么?

2.思考问题。如果让铁罐做你的朋友,你打算怎么帮它,怎么劝它?(预设:(1)铁罐兄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你可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哟!(2)铁罐,你和陶罐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大家都不喜欢你。你知道吗?谦虚使人喜欢,骄傲使人落后。(3)铁罐,你结实耐用,可不能总是拿别人的短处来比你的长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会让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事物留下来,包括一切美好的东西。)

3.小练笔。以“陶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铁罐的短处”为主题改写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改写童话故事,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上一篇:组织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下一篇:班主工作计划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