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

2022-12-23

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

关于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人字[2007]140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事局,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处:

现就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政策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学习时间问题

经请示国家人事部,并与省教育厅研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在下列年份被下列院校录取,学业期满并由录取院校发给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在参加2006年7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时,其在校学习时间(学制期限内)可视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学习时间。

1. 长春联合大学1980年至1984年招收的学生;

2. 吉林市联合大学1980年至1997年招收的学生;

3. 四平地区走读大学、四平市走读大学、辽源市走读大学、通化地区走读大学、白城走读大学、延边联合专科学校、延边走读大学1980年招收的学生;

4. 四平市职业大学1983年至2000年招收的学生;

5. 长春职业大学198

5、1986年招收的学生;

6. 吉林科技大学1986年、1987年招收的学生。

二、关于特教津贴是否计入退休费问题

盲、聋哑、弱智等中、小学校教师执行的特教津贴(基本工资提高15%的部分),在退休时不计入退休费基数。

三、关于在中小学从事实验室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工资的问题

在中小学从事实验室教学工作并聘用在实验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其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四、公务员取得学历后工资核定问题

公务员取得学历后,如现执行的级别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高于定级的级别工资额,可按现执行的级别工资额就近就高套入定级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职务工资按所任职务对应的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五、关于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录(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龄计算问题

2005年12月31日以后录(聘)到全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录(聘)前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与非公有制单位签订了聘用或劳动合同,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六、关于转制国有企业人员录(聘)用到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龄计算问题

原在国有企业工作、企业转制国有身份置换后的人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并被机关录用的和参加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考试、考核并被事业单位聘用的,置换身份时已经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需将已领取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全部上缴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专户,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工龄;置换身份时没有领取经济补偿金的,由企业出具相关证明,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〇〇七年十二月六日 二

第二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处理有关政策规定

附件1: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处理有关政策规定

一、病假

根据1981年4月6日《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1]52号)规定,自1981年4月6日起:

1.工作人员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

2.工作人员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工作人员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3)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上述(1)、(2)、(3)项工作人员中,获得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授予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的工资,经过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提高。

4.1949年9月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行政公署副专员及相当职务或行政十四级以上的干部,1945年9月2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及相当职务或行政18级以上的干部,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5.(略)。

6.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可继续享受所在单位的生活福利待遇。

7.工作人员病假期间享受本规定生活待遇,应有医疗机构证明,并经主管领导机关批准。

8.工作人员工作年限的计算,按照国务院现行有关规定办理。

9.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病假工资计算基数:

1993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对病假工资计算基数未作新的规定。根据劳人险[1985]11号文件规定和国发[1993]79号、国办发

[1993]85号、陕人险发[1994]162号等文件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离)休费计算以基本工资为基数的规定精神,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工资仍以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即:

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的工作人员按本人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四项之和为基数。

2.机关技术工人按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与按规定计算的奖金三项之和为基数。

3.机关普通工人按本人岗位工资和按规定计算的奖金两项之和为基数。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发放的津贴之和为基数。

二、事假

(一)干部、工人因私事出境

1979年2月22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79]侨内字第030号通知规定,申请去港澳的干部、工人从取得当地公安部门批准之日起,给假三个月;申请出国的干部、工人从取得护照签证之日起,给假半年(往返路途所需时间在内)。

干部、工人获准出境后,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续假的,应办理续假手续,但续假的时限,去港澳的不得超过一个月;出国的不得超过三个月。

超假半年以内的,不论本人是否来信或委托亲友申请续假,均以停薪留职处理;超假半年以上的,除有特殊情况经所在单位批准外,按自动离职处理,并一律不发离职补助费。

假期工资:凡符合国务院有关职工探亲假规定的,在批准假期内,工资照发;凡属不能享受国务院有关探亲假待遇而请事假的,假期工资发与不发,由其所在单位与国内请事假同等待遇;超过假期的,工资一律不发。

(二)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

1983年1月25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的规定》([83]侨政会字第007号)规定:

1.凡归侨、侨眷职工在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待遇之外,申请短期出境或出境定居的,均按因私事出境对待。

2.因私事短期出境的假期

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申请事假,其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去港澳的,不得超过三个月,必须按期返回。出国的,不超过半年,如因故确需续假,应在批准的假期内向所在单位办理续假手续。续假期限,不般不超过一个月。假期从离开工作岗位之日起计算。

……。

3.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国,超过假期(包括续假,下同)半年以内的,予以停薪留职;超假半年以上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4.因私事短期出境的假期工资、旅费等待遇

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假期内的工资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等,均按照职工所在单位处理事假的规定办理。

……。

5.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待遇,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定,其出境手续,可以参照本规定办理。

6.港澳同胞眷属职工、外籍华人眷属职工以及国内其他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待遇和手续。可以比照本规定办理。

7.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此相抵触的,同时废止。

(三)台胞、台属因私事赴台

1988年12月3日,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台胞、台属因私事赴台的规定》(劳险字[1988]5号)规定:

台胞、台属因探亲、探病、奔丧及其他事由需要赴台,凡符合原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公安部、中国银行《关于台胞职工出境探亲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16号)和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台属职工和台胞职工探亲问题的补充通知》(劳人险

[1984]13号)规定的,其待遇可按上述两文件办理。

凡不符合上述两文件规定的职工,可向所在单位申请事假,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其待遇按国内职工的事假办理。

三、女职工哺乳假

1983年7月26日省劳动人事厅《关于对女职工哺乳期放假规定的通知》(陕劳人险发[1983]59号)规定:

(一)假期

符合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并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单位又无哺婴设施的女职工,在其工作又能离开的,可由本人自愿申请,领导同意,在其产假满后给予一年的婴儿哺乳假。

(二)假期待遇

假期发给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六十。物价补贴、取暖费照发,工龄可以连续计算,调资不受影响。在哺乳期间奖金、津贴停发,不享受病假工资待遇,其它劳动保险待遇不变。夫妻分居两地,当年又未享受探亲假者,可以实报一次往返路费,不另给探亲假期。请假期不得从事有报酬的社会劳动。女职工哺乳假满时应按时上班,恢复原工资待遇;对于未经单位批准不来上班和逾期不归者以旷工论。

第三篇:鄂人薪函[2007]2号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问题解答二

关于印发《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问题解答

(二)》的

通知

鄂人薪函〔2007〕2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事局,省直各单位,各大专院校,中央在鄂机关事业单位: 现将《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问题解答

(二)》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事厅

○○七年一月十二日

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问题解答

(二)

1、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如何把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

答:事业单位在三类岗位之间相互变动的人员,原则上比照同等条件(同职务或岗位、同任职年限和同套改年限)人员套改工资。

2、到乡镇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直接转正定级,在第一年里,其岗位工资按什么标准发给?

答: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见习期内执行见习期满后转正定级工资待遇,在岗位确定前,其岗位工资暂按下列办法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下毕业生按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本科按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研究生按十一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管理人员,大专及以下毕业生按十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本科按九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硕士研究生按八级岗位工资标准执行。薪级工资按规定确定。上述人员转正定级时,按正式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规定予以高定。

3、有些被授予省部级及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称号人员,没有高定工资档次,也没有一次性奖励,这次工资套改时可否高定?

答:我省93年工改后没有对这些人员规定高套工资,因此,这次他们可以高套工资。

4、曾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并高定了职务工资后调入机关的公务员,此次套改能否高套级别工资档次? 答:可以。

5、中小学教师执行提高10%工资标准的范围和对象如何界定?原为中等专业学校并执行了中小学教师提高10%工资,后升格或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中的中专部人员能否执行提高10%工资?

答:中小学教师教师执行提高10%工资标准的范围和对象,原则上按国发〔1987〕102号文件规定执行。原为中等专业学校后升格或合并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不再执行提高10%工资标准。

6、2005年11月新招录的大专学历公务员,当年12月又取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本科学历,是按大专还是按本科转正定级? 答:可以按本科学历转正定级。

7、新参加工作的各类毕业生一年见习期满后,如没有执业资格,未取得任何技术职称,也未聘任,这次工资如何套改? 答:按未聘人员处理。

8、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有一部分“评后即退”人员,这次如何增加退休费?

答:事业单位“评后即退”(只评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未聘用的)人员中,1993年工改前离退休的,按1993年工改有关规定办;1993年工改后离退休的,以离退休时所评聘的专业技术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9、按照省委书记办公会议纪要〔2006〕1号先套改后登记的单位,其人员的职务、身份如何认定?

答:这些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登记的条件来确定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职务,目前先进行工资套改,待批准参照管理、进行了登记后要及时报工资处进行核对。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历史沿革

自1956年、1986年两次工资制度改革后,1993年进行了第三次改革,本次改革主要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与机关分离,实行了制度形式上的脱钩,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对事业单位根据不同类型,对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制,管理人员实行职员等级工资制,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和等级工资制。

本次工资制度有三点成功之处:一是将机关的工资制度、标准与事业单位初步分开;二是建立正常的增资机制,如两年一次的考核晋升,不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三是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并规定事业单位有权搞活内部分配等。

2006年进行了第四次改革,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机关工资制度进一步脱钩。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原则,以岗定薪,岗变新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建立了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原则。

本次改革一直沿用至今,它所执行的标准就是所述的“档案工资”,共分为专业技术岗位13个等级、管理岗位10个等级、工勤岗位5个等级。

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

1 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每年对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在上述两次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改革期间,宝鸡市作为全国医改试点城市,从2003年推行了全市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我院依据改革方案推行岗位绩效工资。按照事业单位工资政策执行的工资标准,只作为职工档案工资标准,虽与职工个人实际收入关系不大,但仍是核算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的缴费基数的依据、并在其基础上计算职工退休后所应享受待遇。

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情况

2004年6月宝鸡市卫生系统实行聘用制后,同时规定原有编制人员及之后受聘人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并分立两个缴费数据库,分别是在编人员库、聘用人员库,由宝鸡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处统一征缴,管理,单位按月申报,每年正常升薪后调整当年的个人缴费基数。缴纳标准如下:

在编人员,按照个人缴纳8%比例缴纳,单位从2%比例开始缴纳,自2006年起每年6月申报缴费时上调2%,2006年4%,2007年6%、2008年8%、2009年10%、2010年12%、2011年14%、2012年16%、2013年18%、2014年20%,此后不再上调。

聘用人员,一直按照个人缴纳8%比例缴纳,单位20%比例缴纳。

第五篇: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机关事业单

位工资调整

2016时事政治:机关事业单位工资6月底前调整到位月人均涨300元

2016时事政治:机关事业单位工资6月底前调整到位 月人均

涨300元

原标题:总理划定时间表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6月底前调整到位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李金磊)“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

这意味着,在今年6月底前,近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得到调整。根据人社部此前透露,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

李克强是在12日举行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的。15日,李克强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公布。记者注意到,他在讲话中还指出:“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何时调整?

——今年6月底前调整到位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官方明确,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也将同步调整。

随后,有媒体曝光了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的方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1

月1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这些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但是,至于公务员工资调整具体何时落地,此后并未有明确消息。“什么时候涨工资”也成为广大公务员群体关心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在5月12日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要求: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

随着这一时间表的明确,中国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将在今年6月底得以调整。

调整多少?

——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据了解,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xx年工资制度改革时确立的。公务

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从xx年至本轮调整前,公务员基本工资已9年未涨。

那么本轮工资调整到底会涨多少?对于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每个月的工资条虽然会增加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缴费,但由于基本工资的上涨,最终实发工资的数字则将会变多。

在1月23日举行的2016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透露,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李忠指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

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怎么调整?

——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

在5月1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还指出,现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

事实上,“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是本次工资制度调整的突出特点之一。根据李忠透露,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在职人员,有近800万人在乡镇工作,将通过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基层公务员长期工作在一线,条件相对艰

苦,工资水平普遍相对偏低,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工作队伍,鼓励人员向基层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明确,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今后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

在专家看来,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随着本轮工资制度的调整,“基本工资低、津贴补贴高”的不合理工资结构将得到优化,而这也有助于平息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高的争议。

来源:http:///?_id=bk5379

上一篇:机关作风整顿工作简报下一篇: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