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文化和历史

2022-07-07

第一篇:饺子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 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第二篇: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酒文化是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之一,自从人类发明了酿酒,酒不仅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炎黄子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谈论着酒得酒失,品评着酒色酒香,吟咏着酒诗酒歌,遵从着酒礼酒俗 …… 于是,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一、中国酒文化在政治中的地位 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

第三篇: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

梦”

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就是中国梦。十八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词,从我自己专业的来讲,我想还是从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首先是认识中国梦的说法。只要一说梦想,一定是远大高层次东西。比希望、愿望要高远,这是用这个词的用意所在,这个词跟其他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一定要讲清楚,所以梦想是一个高层次东西。另外,我们说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我在电视看记者访问老百姓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我记得有一个老北京卖小吃的,他的梦想是所有人都吃他做的东西,但是不能代替中国梦。我们中国梦不是个人的,中国梦是所有梦的总和。大家的梦加起来不会是小吃这种东西,是国家、民族的美好理想,这也需要明确基本特点。还有一条,这个梦不是别人的梦,是中国梦。不是美国梦,更不是日本梦。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要有中国的民族性、文化性,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想,有我们中国什么的特点。

怎么样深刻理解中国梦,必需去认识民族性,去认识民族固有追求是什么东西。你要认识民族性就要回到历史传统里面去,所以我讲中国梦一定要有四个基本点,我想把这些作为一个开头,最后引到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中国梦应该很丰富的,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他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今天我想我自己谈的理会主要下面两点:一个是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还有一个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也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

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美丽中国,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远大的社会理想诞生,这个理想影响我们

三、四千年,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美丽的中国。一个社会梦想的诞生,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这两个时代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的分裂时期,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是有这个特点,理想、梦想往往是在分裂的时候甚至动荡的时候提出来,然后到太平盛世、治世的时候实现梦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梦想,通过汉代实现,魏晋南北朝提出美丽中国的梦想,在唐宋两个朝代出现美丽的光环,所以乱世提理想、治世实现理想。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20世纪中国最穷困的时代,在中国心目中产生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一部分进步的力量追求这个梦想。现在新中国建立,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在困难时期提出的梦想,所以梦想的出现往往在历史当中表现出这个特点。

1、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要追溯到西周的时代。孔子有一句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朝的礼仪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为什么歌颂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在国家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西周时代抛弃了上帝和神,而转向道德,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这些东西许多都表达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铜器铭文等等,这些也可以看到西周时代产生的社会理想。咱们都知道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刻出来的话是对上帝讲的,商代的时候敬神敬的非常厉害,搞这种占卜。西周不做这件事情,忽然就不做了,商周的变化,所有历史学家都非常惊奇,怎么西周把神放在一边开始宣扬道德,所以这件事情孔子说太好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西周时代这个开头在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太重要了。包括很多外国学者也是,看《尚书》里面说的这么漂亮,这能是西周时代产生的东西吗?这可能是后来的人伪造的,外国人非常怀疑我们的这些东西,但是我们有考古材料,铁证如山证明西周文明程度确实达到的《尚书》文章里面讲述的那样。比如在北京保利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里面这篇铭文让学术界大吃一惊,这是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里面歌颂大禹,西周人自己刻在上面的,这个文字里面最引人注意就是这个红圈的道德的德字。这篇文字里面六个地方讲到德,强调要以德来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所以西周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不能忘掉西周。

比如说西周提出了各种社会理想,这是《尚书》里面一篇。比如说像周公提出的改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措施,《酒诰》就是专门讲喝酒这件事情,商人灭亡有好多原因,其中有一个是商人腐败的特征,就是酒池肉林,商人喝酒喝的太厉害了,西周人警告自己不要那么喝酒,不要老喝酒,什么时候喝酒?就是祭祀的时候,在祭祀时候饮酒是礼仪活动,西周在这么具体的措施上提倡,改变了商代的很多东西,西周是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巨大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西周几百年之后也开始变的腐败,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标志着西周后来的腐败和衰落,西周衰落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东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许多重要的文明理想都是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社会走向腐败、混乱的时候,理想出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乱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几条列子,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00多次,诸侯之间往来互相拉动、博弈,说明关系复杂、激烈。在思想文化上也是礼崩乐坏,我们都知道西周有一套礼制,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礼崩乐坏,这就是道德衰退的标志。历史非常奇怪,这个时候文化衰落、政治衰落,经济却大发展。重要的标志就是铁器,带来了很多商业改变,还有就是商业非常繁荣。春秋战国是道德衰退,但是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产生腐败,大家可以想像,经济发展了,道德下去了,能不腐败吗?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方面相当成问题。司马迁回顾这个时代,他说:“在远的时候我不知道了,但是从夏商周以来的时期我是知道,我们社会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人都贪图这些东西,爱吃各种美味,贪图安乐,心里都追求一种虚荣、权势、荣耀,这样的世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厉害了,虽然有很多人劝他们,但是都不能解决这个题,春秋战国是这么一个背景。”

我们在看经济上的,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逐利。举个例子看,打仗的士兵,为的攻城、陷阵,不怕箭射,不怕滚木雷石,因为有重赏,少年也不干好事,就是盗窃、盗墓等等。为什么这些人不被发禁,反复做这些事情,皆为财。再看看年轻的女子,这些美女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拿着琴,穿着漂亮的服,对那些有权势的人目挑心招,不择老少者,在远也不在乎,多大年纪、多小年纪都嫁,春秋战国是这样的状态。年轻人什么生活方式?带着好看的帽子,配上好看的剑,显得自己很有派头,组织各种车队,摆出一个阔绰的派头,年轻人都是这样。各种有技术的人费尽心思也是为了多换一些粮食,小官和文人舞文弄法,作假文章,剽窃文章也是为了钱。社会各方面的人都是为了钱。这样气氛之下,于是许许多多有理想现象主义的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梦想开始产生在这个时代,叫做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被逼出来的,社会乱到那种程度,所以百家开始提出好的理想。在百家争鸣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儒家,儒家强调用礼来整顿社会,社会太乱,人都在贪图钱财,应该用仁义道德整顿思想,儒家提出这个理想的时候引用了很多西周时候的书籍和言论,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们现在恢复那些东西,恢复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有的时候我们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不是消极,我们知道西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叫文艺复兴,为什么复兴?他明明是中世纪以后,却拿出希腊、罗马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标杆,好的样板来学习、提倡,实际上是往前走,但表面现象上看把古代的优秀东西拿出来。所以叫复兴。以前有的现在再拿出来,中国历史有几次都是这样,实际上是往前走,但是都是引用古代的优秀传统,来推动我们的思想资源。

我们今天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词是告诉我们不能忘掉传统,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是为中国一次复兴,但是都是为未来提出理想。儒家是这样,但道家主张不一样,道家反对过多的贪欲,过多的折腾,别折腾,无为为好,顺其自然。道家提出理想境界是天然最理想的境界,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反对拉拉扯扯,我们今天有一个好的名词叫做相濡以沫。我们现在用这个词是正面的,但是实际上在道家那里,这个事情是一个车辙里面有一点水,快干的,一堆鱼在里面挤来挤去这叫相濡以沫,他是说拉拉扯扯过分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好是想望于江湖,鼓励人们以清高、超然的态度面对名利社会,道家也是积极的,让人们放下那些过于烦琐腐败的东西,所以两个思想家从不同的方向都提出理想,两种类型的理想都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性要点。 “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他把西周以来历史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孔子不是忽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是对西周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一个有体系的思想,这样就奠定了中国人精神面貌底盘的时代,我们都说每一个大的文明古国都有原点时代,就是奠定民族精神文化底盘的时代,孔子这个时代就是奠定文明的底牌。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城市和欧洲的城市有什么非常大的差别。在希腊的城市我们一看,大家知道去没去过也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在希腊城市的中心。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代表基督教在城市的中心,巍然而立,他们的城市中心是什么,是神、是宗教,宗教是敬神的,所以西方大城市中心是神的位臵。我画中国的图,中国古代的城市从汉代长安、到唐代长安、到开封到北京城,北京城中间是神吗?我们没有把神的位臵摆在城市的中心,我们把人的最高代表者摆在城市的中心,故宫里面的皇帝是人间的万民表率。最重要大殿里面写是太和,不是神,太和是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理想,和谐、大同这是这样的理想,我们把人间至高的道德品质放在最高的位臵,而西方是把神放在中心,这是我们和西方最大的精神方面的差别。

我们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的理想具体是什么?有一个非常具体表述就是《礼记》里面,用孔子口气讲出了中国人的梦想,关于现实社会理想,人间社会的,没有神的恩赐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些话大家可能都多少知道一些,里面比如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用权贤能的人掌权。提倡守信,人之间要和睦,人不能自自私,只顾自己家庭,人要有博爱的精神,对老年人有很好的关怀,是老有所终,年轻力壮的能够得到发挥他的所用,小孩可以得到很好照顾,让他们很好的成长,那些有各种毛病的人,社会对他们照顾要有所养,男人受本份,女人都有很好的归宿,不必都埋在自己家里,自己的能力都不能自己收起来,都要拿出来,不必为己,这样的社会,阴谋不会发展、不会盛行,这些盗窃、乱贼也不会兴作,这样可以达到夜不闭户。中国人提出非常具体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就是在孔子的时代提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非常有特色,关于社会的中国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2、“大同”。“大同”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我们对于社会,就是用这样的价值观要求的。作为我们的理想,时刻用这样的东西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大同的理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终极追求是核心性的梦想。从孔子到康有为,大同的概念一直在核心,康有为在变法的时候写的《大同书》,孙中山领导革命喊出的口号都是天下为公,都是刚才的那些话。孔子讲有志焉就是有理想、有梦想,这样的东西一直到孙中山的时代依然还在倡导,所以说“大同”成为我们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大同境界在中国上空徘徊两千多年,像思想的灯塔一样,不仅给失望中的人不断带来希望,每次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都会举起这样理想大旗,或者举起理想的火炬,而号召中国人去做不懈的努力,这是在民族当中核心的理想。

大同社会是一个核心性的梦想,以大同社会的重要理论为核心概念,我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情形下又有很多理想,这些理想实际上也都是围绕大同的梦想来抒发的。

第一个是离孔子时代最近,而继承孔子思想的一个人——孟子。孟子见梁惠王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段话是对照一种东西。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非常高兴,说你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孟子马上说:不要谈利,仁义而已,如果像你这样身为国君讲利益,大夫也讲利益,社会上上下下的人都是讲利的话,国家危矣。所以这段对话在古代一直是传为另外一种对理想表述,他和大同是一样的,大同讲把钱财弃于地,我们要仁义道德这些东西,并放在至高的位臵,孟子从另外个角度讲出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桃花源记》,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实际上《桃花源记》描述的这番生活平静、怡然自乐的场景,正是我们的社会理想。所以陶渊明是用这样的散文形式讲出了我们的理想,他描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得其乐的社会,它也是向往的理想社会,这也是梦想的表示。

我们都念过杜甫的诗,这首诗震撼人心,因为他也属于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大同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的这句话喊出了我们的核心价值,喊出了我们的核心理想、梦想,人人皆知,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这种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是中国人熟悉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一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就是提倡这种东西,用这样的思想来建设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古代是反复出现这样梦想的呼喊。这是台湾出的邮票,纪念范仲淹,他在中华民族文化当中地位就是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因为这样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被中国人永远记住的一个人。

这个我们也都知道,为理想、为梦想的呼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这里面实际上包含的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理念,也是陆游看到中国统一的局面丧失之后非常痛心,什么都可以放弃,但是这件事情不能放弃,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观——祖国疆域的统一完整。一旦丧失的话,立刻就变成中华民族理想,一定要把这种统一恢复,所以这个局面也是我们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有了无所谓,一旦没有,中国人马上就不干了,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一直到近代康有为写的《大同书》。孙中山反复的写这四个字这是他一生追求的总目标,这难道不是中国梦吗?在近代的中国梦依然用这样的口号喊出来,“天下为公”。所以我们看到我的民族有一个持久不衰的追求,我们追求的社会就是这个东西,就是《礼运篇》里面描写的东西,我们可以从每一项里面引发出很多的思考。《礼运篇》不长,但是提到的每一点都非常重要,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的理想内容。

中国人深深印在脑子里面的认为什么是好社会,就是《大同书》里面讲的那个样子,当我们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候,也是用大同书里边理想社会来观察世界,来评价世界。忽然间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个先进人物华盛顿,读到他的故事非常赞赏,怎么赞赏华盛顿的?用的大同那套思想,觉得华盛顿符合这个思想,所以称赞他们。这是一个清代的学者徐继畬写的这段话,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与曹刘。他用这个说华盛顿的共功绩,不见位号,不传子孙,没有把美国给自己的子,而创为推举之法,推举之法就是我们《礼运篇》里面讲的贤与能,然后徐继畬说华盛顿所作所为不就是想天下为公,这不就像我们在孔子讲的三皇时期美好社会的样子吗?华盛顿就像是实现的大同书里面讲的西。中国人是这么看华盛顿的,依然用我们大同的标准评价华盛顿。

这个是纪念华盛顿的象征物——方尖碑。这个石碑就刻着这段话,这个碑就摆在纪念华盛顿的纪念碑里面,我们用大同的标准来称赞华盛顿,所以这一点我们看到这种社会理想是深深的融在血液里面的东西。纽约有孔子像,基座上是写的礼运篇的大同,我想这些东西可以结合他具体的表现,慢慢的可以体会到作为中国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理想,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梦,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当然有他的针对性,但是骨子里永恒不变的就是大同世界。我们眼下提出中国梦应该是从19世纪我们进入近代被帝国主义侵略开始诞生的中国梦。那个时候也有很多思想流派都在寻找中国的出路,康有为提出了大同,孙中山喊出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找到把空想变成科学的道路,就是我们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具体的路,所以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把19世纪、20世纪苦难的时代中国梦想,沿着科学的道路一步一步的实现中国梦,很多梦很多内涵的东西深深旱涵盖在历史里面,这个不是别人的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所以要认识这个东西,要认识到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别人不知道你讲什么。

3、疆域的完整性。神圣领土的不可颠覆的完整性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的原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下面这些词,九州、神州、江山、社稷都是表述领土完整,现在依然会用到这些词。在很多讲到民族的追求的时候,或者讲述中华民族文化的时候,这些词都会出现,这些词就是领土完整。《尚书》里面有一篇叫“禹贡”,这里面讲的最终理想就是九州悠同、四海会同,也就是大同和谐,国家疆域的完整。

在近代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产生捍卫疆域完整的呼喊,也就是一种梦想,中国的讲疆域不容瓜分,这件事情在中国价值观、社会观当中是这么牢固,这和一个圣人有关系,我们为什么把大禹看作古代的圣贤,因为他奠定了九州,大禹为什么在历史上一直是圣贤人物?主要贡献就是奠定中国疆域的完整性,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北京一大群最优秀的学者看到国家疆域被侵略者入侵,成立一个学会,从学者的角度捍卫国家的领土,他们引用了禹贡,作为学会的名字,叫做禹贡学会。禹贡发刊词就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反对入侵者。这就看到中国人在不同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

现在到21世纪了,香港已经和中国分开那么长时间了,但是在香港南边的一个岛,一个普通农家在自己的所设计的祭祀场地上中心帖了一个小纸条叫做北望神州,神州这个事情在中国人的热乎乎心当中长久不衰的,只要想出神圣的东西他会加上北望神州。香港南边的小岛普通农家写出这样话,没有人逼他写,这是发自内心的。中国人心中领土完整,神州的不可侵犯,从这小事情上看就知道深入人心。

对比一个例子,在历史上能和中国相比的大帝国就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占领这么大的地区是怎么建立和维持的?是靠军事,在罗马帝国没有人讲国家统一的概念,所以在分裂之后,没有提倡把罗马帝国恢复出来,没有像陆游那样喊出但悲不见九洲同,所以罗马帝国垮了就垮了,无所谓,不要了,所以罗马帝国最后再也没有。

刚才这一大段就是很简略的描述,把历史上埋藏在中国人灵魂深处,关于社会发展的理念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二、中国人的“美丽中国”梦 美丽中国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和自然环境特有的关系,因为十八大里面讲了一个生态强国。我想这和中国梦之间都是贯通。所以认识中国梦的时候,也要考虑生态的问题。

生态就是中国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历史上中国人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正是在这种追求当中,中国万里江山才变的越来越丽,美丽不是虚的,不是空说的,我们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一直在建构美丽的中国。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历史。

在中华文明史中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是这样的,最早神灵时代到商代,然后到西周的道德时期,西周时候对江山都赋予道德的品质,在周代诞生了名山大川的概念。最有名的名山是五岳,这是在西周慢慢诞生出来的,这写名山都是道德象征,再进一步发展自然界,变成了美学的世界,这在中国文化当中极具特色的。美学的世界就是今天讲美丽中国所着重讨论的,美学世界的理念诞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

这个例子想说明一下,中国人对名山大川一直保持敬意,这种敬意最早是出于神的信仰,然后是道德信仰,最后变成美丽江山信仰,在今天北京的地坛里面,可以看到五岳的牌位,我们对于名山大川一致充满敬意。

魏晋南北朝又是一个乱世,问题非常多,统治集团生活荒淫,极端腐败,社会上负担非常重,这样情况下人们厌倦腐败的社会,而走向清明的大自然,这种心情、理想、境界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大量出现。陶渊明写过这样的东西,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田园里面去。他写的《桃花源记》就有这种色彩。他写的追求清高、追求隐匿,离开喧闹的都市,而到清明的山水之间,那个时候《晋书》里面就讲出这样的话,人们都在追求隐,有的人隐在朝,有的人隐在市场里面,有些人隐在山野里面,这种风尚就是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这种品质对社会腐败的厌倦以外,也有道家的思想推动,道家崇尚自然,不像儒家,儒家崇尚社会,儒家把社会作为讨论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最高境界,鼓励人们走向自然,对于我们来讲,谁是自然呢?就是外面的山川、山水文学特别是山水诗在这个时候开始大量的出现,从此中国的大好河山被文学化、艺术化,成为高度审美的对象。

谢灵运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经常到山水之间考察。后来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山水的旅游者,东晋以后,你再看中国的书,发现有一个新的词大量的出现,就是“山水”这两个字,以前在中国的书里面不大见,但东晋以后“山水”两个字经常出现中国人的文字里面,山水一说中国人都明白代表什么。

下面都是用山和水拼成的词。皇帝一定是坐江山,画家一定画山水画,大侠一定就在江湖,这些词汇都是自然界特殊的人文表述,山水就是特指山水艺术,我们自己不会用错的东西。自然山川文化被中国文化浇灌了很多道德、情感、美学的东西,中国的山川一次变的更加美丽,当然还有进一步的发展,道家早期就是一个思想,到魏晋时期慢慢变成了宗教,宗教推出了一个概念仙人,于是中国大自然又出现了一个变化,原来的深山野岭变成仙境,他不是野的,越远越深,仙气越厉害,从山里面出来的不是云雾是仙气了,人要修炼可以成仙,而仙境不远,不是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远处山涧,这种文化又把中国的大自然变成了充满神秘感、美好感的东西,所以美丽中国有很多文化的东西,文化把江山变成美丽的世界。

中国人在走入自然的时候,对于山水有自己审美判断,认为什么样的山水是好看的?中国人的选择和外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欣赏自然之美,认为水的美体现自然状态,但是外国人不是,外国人是这样,把水往上喷,水不往低处去,这是把人的东西放进去了,外国人认为这样的水才是好看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都市里面一个没有,我们的水井全是水往下流,是自然的样子,这个审美差别完全不一样,直到西方人为我们修了一个西洋楼,第一次在中国修了喷泉,圆明园里面其他的都是自然之美,中国人叫他“大水法”,不是水的自然状态。

树之美,中国认为什么样的树好看?垂柳、松树。西方人为圆明园设计的树,跟糖葫芦似的,我们认为歪脖树好看,西方是方的、三角的好看,中国人的园林里面没一棵树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树天然的样子是最美丽的。中国人基本的哲学就是要顺其自然,自然是最美东西。现在我们也吸收了很多人为之美,看看草地都是特别平,认为这个草地好看,什么都是修剪,这做过头就不是美丽中国,就是变成美丽的法国、美丽英国。这就是美学相当大的差别,我们建设的是美丽中国,一定要注意一下中国这个字。

道家思想为中国贡献最大的事情就是把中国江山想象成美丽的世界,描绘成美丽的世界,所以有很多这样的评价。秦汉一带一部中国文学史大半都在《庄子》的影响发展的,这些都是道家重要影响。刚才说魏晋南北朝提出梦想,到治世就实现这些,唐代实现了很多,唐代里面有许许多多对风景的描写。宋代以后出现了风景选美,我们看中国古代地理书,宋代以前没有,宋代以后一直到今天都要写一个东西——八大名景。名胜以前地理书不记,宋朝以后每部地理书里面一定有这个东西,这形成中国地理学,中国对自然的态度。北京有八大名景,什刹海也搞出了八大名景,中国人到处找这个东西。走遍中国各个县志打开之后一定有这个,这是谁也不愿意放弃的东西,一定要在自己的周围找出美丽的景色,加以歌颂和保护,这是我们中国人建设美丽环境做的特殊事情,用我们的精神美化自然。所以说大量的诗歌、散文、绘画向山水倾注,成为中国们山水审美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国的山水实际上是有两项内容:一个到山水之间,另一个是赋诗。当面对庐山瀑布的时候,中国人一定会背诵那两句诗,到庐山瀑布一定会说的,这是中国人的自然审美的两项内容的整体特点,不能对面没有美景,也不能没有心中的诗句,这是中国人面对自然一定会这样作的。念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的山水审美多精采,这是我们中国人游山的时候一定有文化加进来,这些诗文体现的自然审美的意境、趣味、高度、成果,是中国式自然审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到树上的大雪可以说“千树万树梨花开”,走在长江上可以念“不见长江滚滚来”,到沙漠也可以想到“大漠孤烟直”等,这样的资源我们是要多少有多少,它和中国的山川一起形成的山水名画,形成了美丽中国,把这些词拿掉,美丽中国少了一半东西,所以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候,实际上也要发展自然环境的山水文化,这是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特点。

我们再看一下传统山水画,这是我们打造美丽中国的方式。中国人怎么用艺术的手段打造美丽中国?画了许许多多的山水画,我们每个人都见过,中国的山水画里面有什么特色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特色?现在只强调一点,你看山水画的时候,这里面总有或多或少人的痕迹,你看这一片山特别高的地方,还有房子,不管山有多少,人就有多高,一定要把人的东西融合到大自然当中,所以这种山水之美实际上包含了人和自然的融合,这是中国方式的美丽。这看起来是纯粹的自然,但是仔细看,有没有人的痕迹?就是中间的小石板,这个小石板是自然的吗?是人搭在这个地方的,这是人文的痕迹,人到这里游历过,而且把这个地方修饰一下更加方便。

这个画又是单纯的山和树,他也有一条小路,不画人,进山的是什么?砍柴的等等,我们立刻有很多的联想,这副画就是让你联想,一眼看完了没意思,这是中国画很有意思的地方。你看到这副画马上想怎样从山脚下转到小房子里面去,又引发你一些想象,人文的东西与自然的东西交融一起。

刚才讲到了盛世实现乱世提出来的东西,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提出美学的主张,开始了美学的风气,唐宋的时候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比如说宋代皇帝宋徽宗,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为什么八大名景是宋代开创出来的,所以山水意艺术在宋代达到高峰,宋朝皇帝宋徽宗虽然政治上是亡国之帝,但是他继承山水文化的传统,他在宋朝的时候把画家提到了从来没有的高度,在翰林院里面成为了一个书画院,自己当院长。他经常出一些题目请大家来画,看谁画的好。他出的题目是“善终藏古寺”,但是第一名的画家他没有画寺,只在山下一个小水塘旁边,画的一个取水小和尚,取完水去深山里头去,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庙,他没有画庙,又把庙表现出来了,宋徽宗说这个画的好。这个境界像这副画,不画人但是有人藏在这个地方。第二个例子叫做“踏花归去马蹄香”,又有很多人画,最好的作家没有画花瓣,画了几只蝴蝶围绕在马蹄旁,花的香依然保留在马蹄上,吸引蝴蝶过来,又是一种含蓄的表述,充满中国这种色彩,内涵意味无穷。我们在建造自己美丽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吸收中国人文化高妙之处,不能讲的太直白,不能讲的太浅薄,要把中国文化的深厚意味表现出来。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对美丽中国一些中国特色的关注点。当然最基本的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把人和环境的和谐、协调关系处理好,这是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的一点。科学发展观有很多内容,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科学的想法,这个东西出不来。除了科学之外,我们还用了一个词叫美丽中国,我们不仅要搞好技术,生态还要加上美丽这两个字,中国式的美丽如何加上去要从山水、诗歌、绘画里面吸收营养,应用到环境建设当中,这样的画才能真正出现美丽的中国。

人与自然交融才是“美丽中国”,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中国人的情怀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我们中国人心胸,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胸怀,我们的自然、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国家让我们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美的期待。

第四篇: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学班姓目_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级15测控一班

名杨登云 李成龙 蔡松柏 田晗 曹禹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为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十六岁以下十七到三十岁三十一到五十岁五十岁以上

1-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图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23.7%,十七到三十岁占14.3%,三十一到五十岁占49.7%五十岁以上占据了12.3%。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1-2 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的满意程度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7.1%,比较满意的占23.7%,一般的占60.6%,不满意的占8.6%。

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1-3 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从上图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54.2%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30.4%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15.4%的人会选择无视。

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具有责任感和保护公共财产的意识的,这是值得每个人学习 5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上前劝说阻止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视的。但是经过我们的讨论分析,以及结合自身的体会,我们认为,上前劝说阻止和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倾向。因为在真实的状况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无视,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感知。首先,每个人定义的文明与不文明是各不相同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次,并不是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会有这种行动力的。当然,有如此多的人有这种倾向和意识,相信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至于具体落实,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自身的态度

1-4 普通群众参观景区时是否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

调查发现,有69.3%的普通群众会在参观景区时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而选择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者占9.9%,没注意的则占20.8%。

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自身的素质来看,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文明现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一定会有不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虞氏旧宅参观的游客及附近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是乐观以后的进一步思考。

(三)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

柴泽俊先生在《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按照功用把古建筑分为了13类,即宫廷府第、防御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文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虞洽卿故居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这栋宅子是其为了母亲建造的,可以归入民居建筑。2001年06月25日,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

由此可知,虞氏旧宅建成距今,已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中,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四)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除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自然灾害影响之外,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是否到位,也是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认为文物遭到破坏的因素之一是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占了22.7%。16.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了破坏。而18.7%的人认为是建造了大量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确实存在这一现象。虞氏旧宅里的经堂为西式建筑,而与后面洋房的装修风格毫不相符,却倚靠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一侧。而在客厅背后,又有放映厅,显得有些突兀。或许是为了向游客更好地展示历史遗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文化古迹一旦被改动,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专业人士衡量后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能在景区内看到一些标语,如“请勿触碰”、“请在规定区域之外参观”等标语,景区入口也有一些宣传手册提供给游客。这一点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文明提醒还是比较到位的。

四、调查的总结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总结

1、游客的因素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在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 7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规避不文明的行为。另外,会有一群游客能够自身做到行为文明,而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会选择无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会有所增加,那么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对于景区的影响会显得格外突出。当然,我们相信,进步的社会会使人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升。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层面,除了在其主要领域,以游客的身份存在,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方面。

2、自然灾害因素

百年历史的虞氏旧宅,即使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遭到过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次的台风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正常破坏和一些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其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原因。

至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会遭到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所以,也有自然灾害成为主要破坏因素的可能了。

3、景区所属单位保护不当的因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有三个部门管辖,分别是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宗教部门的建筑由于宗教关系,得到的资金是充足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常常不经意就破坏了文物尚且不自知。旅游部门有门票收入,保护资金也是充足的,但这些资金往往没有用在文物保护上。依照常理,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护的最好,因为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维护这些文物,但事实就是,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得到的保护也并没有很好,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当地某些官员看来,是必欲拆之建楼而后已的。因为没有收入,这些建筑的保护资金来自国家,显然,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很少的文化建筑能得到这些资金。

而在虞氏旧宅实地采访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文物部门管辖的,且政府每年都会拨钱下来用作维护。我们问,多长时间维护一次,答,不一定,有坏了就修。这其实是文物保护一个误区,大部分人认为坏了再修就行,实则不然,文物不同于茶杯碗筷,打坏再修,甚至再买。根据《文物保护法》按原状保存,不能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维修和保养要体现“整旧如旧”的原则。如此想来,维护的程度是不到位的。13.8%的被调查者认为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从而导致与历史文物结伴的 8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始终是那些非专业的外行。在虞氏旧宅里,我们看到墙皮多处脱落而仅仅用些水泥胡乱涂抹,好好的墙上多出了水龙头和碍眼的盥洗池,这其实违背了“整旧如旧”的原则,实在不是专业人士的手笔。另外,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缺少联系,没有及时沟通交流反应景区的实时情况。

(二)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除了接受正常的教育外,人们所处的环境也能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让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会经常记得电视上的一些公益广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让游客在身处景区的时候受到文明的熏陶,平时也应当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建议,电视台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相关的公益广告,以群众的个人素养。

2、采取自然灾害来临前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讲,一些历史遗产、文化古迹会定时受到检查、维修。但是其实,不一定等到有了破坏后才进行维修,我们一定要知道,预保护和破坏后的维修相比,同样也是重要的。防范于未然,其实是“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自然灾害如台风并没有对旧宅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目前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往往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自然灾害前的保护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的时候,更应当加强保护力度。当然,这些预保护措施,一定是不能够以破坏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原样为代价的。

3、加大资金的投入

现在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许多历史建筑因为得不到资金修缮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毁败。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传媒是十分发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也相对较高,如果文物部门能结合传媒,凭借共同的努力,想必资金不是问题。

4、采取更专业的保护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我们向虞氏旧宅景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物部门对景区的维修还是比较及时的,检查也比较定时。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维修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甚至是向破坏前的方向偏离的。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怀疑景区平时的保护与维修是否专业。

无论做任何事情,专业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招募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定时定期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采取一定的检查维修。

五、结束语

本次实践开展的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从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这四方面开展调查,以破坏和保护为主线,根据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地帮助景区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柴泽俊 《柴泽俊古建筑文集》

[2] 第十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10

第五篇: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1.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A

A.正确B.错误

2.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要有中国的( B ),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想。

A民族主义、文化产业B民族性、文化性?

3.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A

A. 正确B.错误

4.一个梦想诞生的时代,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 B )美丽的中国。

A美丽人生、美丽心灵B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

5.一个社会梦想的诞生,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这两个时代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的( D )。

A冷战时期B南北朝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分裂时期

6.“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谁提出来的?( B )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7.中国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 C ),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

A美丽人生B美丽心灵C美丽中国D美丽世界

8.( D )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和自然环境特有的关系,因为十八大里面讲了一个生态强国。

A美丽人生B美丽心灵C美丽世界D美丽中国

9.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 B )中国最穷困的时代,在中国心目中产生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一部分进步的力量追求这个梦想。

A19世纪B20世纪C21世纪

10.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叫文艺复兴。

A正确B错误?

11.中国人提出非常具体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就是在( C )提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非常有特色,关于社会的中国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A老子的时代B孟子的时代C孔子的时代D庄子的时代

12.( B )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

A大众B大同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全防范下一篇:建筑工地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