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2022-08-22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庞村中学 常小芳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四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2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有从教科书上选取,也有课外的理解性材料,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的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历史是闭卷考试,应在七年级时就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材料二董仲舒的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一题有不少学生将的内容作为答案。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第二大题简答题,部分学生答得比较好,多数能讲出理由。但部分学生回答时考虑不够周全,口语化严重。此题出现少部分学生无作答情况。此题整体得分率较低。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6、平时多提醒学生要注意卷面。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王村中学

延文斌

本次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多种多样。选择题40题共40分,非选择3大题共60分,分为简答题、材料题和探究题。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覆盖全面

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选择题的类型多样:有读图、有排序、有匹配等。试题新颖覆盖面大,实现了考点对本册书均匀的全覆盖,但有显得主次分明。

(2)图文并茂

整套试卷共用图12幅,图片形式多样,有地图、有文物图等。如:第

23、24题等,图说历史的两幅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时空关系。实物图有助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的图片资料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3)联系生活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分析题第24题丝绸之路路线图,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一谈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发展的启示。

(4)论从史出

充分利用原始史料,是本次期末试题的很明显特色。第22题材料

一、二分别用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始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做题并发表自己对这些改革看法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

(5)形成专题

第26题围绕“文化与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这些题型的设计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时进行专题复习,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的同学考分很高,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会出现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2、 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积累充分的表象知识,引导学生由由表及里的掌握知识

3、在新课和复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帮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体系。

4、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注意书写的正确。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保定23中李淑仙

2013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40题共40分,非选择5大题共60分。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覆盖全面

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选择题的类型多样:有判断年代尺的第5小题,引用毛泽东诗词的第18小题,丝绸之路路线图第21小题,试题新颖覆盖面大,实现了考点对本册书均匀的全覆盖。

(2)图文并茂

整套试卷共用图13幅,图片形式多样,有照片、有地图、有文物图、人物图、想象图等。如:第43题、图说历史的两幅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时空关系。实物图有助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的图片资料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3)联系生活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选择题第20题,第

21题丝绸之路出发地点及路线图,第23“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都带有较多生活的气息,第41题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4)论从史出

充分利用原始史料,是本次期末试题的很明显特色。第13“知足常乐”

选择第29题“三顾茅庐”典故,第14题屈原应说的台词,均引自原始史料。

(5)形成专题

第42探寻历史.43图说历史.第44探究历史,这些题型的设计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时进行专题复习,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的同学考分很高,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会出现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2、 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积累充分的表象知识,引导学生由由表及里的掌握知识

3、在新课和复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帮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体系。

4、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注意书写的正确。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卷月考

七年级历史月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25×2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4、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5、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6、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7、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 彩陶 B 黑陶 C 白陶 D 黄陶

8、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0、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11、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 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12、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14、“炮烙之刑”是哪个国王残暴统治的表现?(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盘庚

15、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 ) A.伊尹 B.姜尚 C.共伯和 D.姬旦

16、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17、迄今为止,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型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18、夏、商、西周是以什么生产为主的社会(

) A.青铜制造业 B.商业 C.农业 D.畜牧业

19、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20、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桂陵之战 B.城濮大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1、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 A孙膑——围魏救赵 B赵括——纸上谈兵 C重耳——退避三舍 D晋文公——尊王攘夷

22、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D.伍子胥

23、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 ) A. 晋国 B.齐国 C.鲁国 D.卫国

24、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 A.秦 B.燕 C.楚 D.齐

25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二、填空题(2分ⅹ6)

1.我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居民是 2.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是 和 而位于成都平原的独特青铜文化是 4.春秋五霸分别指 、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

三、材料题: 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图A ;图B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四、列举题

(1)分别列举夏、商、西周各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以及亡国之 (16分)

(2)列举战国七雄(7分)

五.依据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其内容是什么?

(2)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

(3)“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的人发动的?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

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

三、四单元占76%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本次考试中

(一)选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答卷方面

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材料题答卷方面

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战国形势图和春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以上是我对这次考试试卷的简单分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校长指正。谢谢!

杨瑞蓬

2018年2月2日

上一篇:七年级暑假英语作文下一篇: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