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物价上涨的原因

物价上涨的原因.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物价上涨的十大原因:

一、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二、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而且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2007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2008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三、失业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前九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02%。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四、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8.2%,涨幅比二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行情,沪深股指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仍在5000点之上进行高位震荡,财富效应显著,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五、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2007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预计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

六、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2007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消费增速平稳上升,一季度同比增长14.9%,二季度同比增长15.8%,三季度同比增长16.8%。

七、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虽然我国粮食200

4、200

5、2006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07年也有望实现小幅增长,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尚未达到199

8、1999年的水平,而这十年来我国人口增加了大约8000万人。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改善膳食结构,需要更多的肉类、蛋类、水产品和奶制品,导致以粮食为原材料的饲料需求不断上升,故粮食需求是刚性、稳定增长的。

八、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此外,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2.43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

九、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一度冲至100美元/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虽然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但仍仅相当于国际油价70美元/桶的水平,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

十、资源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预计我国今后将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以便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价格上涨情况及成因。

答: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7%,影响当月价格总水平上升5.5个百分点。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2007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1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二是社会需求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过于充裕,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三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我国的石油、铁矿石、硫磺、部分有色金属、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对我国影响很大。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95.6%,电解铜价格上涨40.4%,铝土矿价格上涨30%左右,硫磺价格上涨6倍。2007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7%、74%和12.7%;两年累计,小麦价格上涨190%,玉米价格上涨110%,大豆价格上涨95%。这些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四是企业成本推动。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此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有的经营者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有的趁机涨价,或超过成本增幅不合理涨价;有的合谋涨价、串通涨价;有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有的提前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还有的散布虚假涨价言论,造谣惑众,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这些都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2007年11月份,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

统计局: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41.0%,水产品价格上涨13.8%,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6.4%,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12.4%,鲜果价格上涨8.7%,鲜蛋价格上涨6.0%,调味品价格上涨4.1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第二篇: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被白雪覆盖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走访牧民家庭,到超市了解商品供应和物价情况,到社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并且再一次对各级政府喊话,要把稳物价摆在更重要位置。由此可见物价上涨不仅牵动了老百姓的神经,也让中央高层忧心。

去年以来,中国物价轮番上涨,有人怪罪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新政,直接导致了所谓的输入性通胀,无论是媒体还是学者都跟着起哄,似乎找到了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通常而言,政府滥发货币首先伤害的是本国民众,因为会直接导致普通百姓购买力下降,手中财富缩水。但是在美国,老百姓却感受不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

占全球经济总量四分之一强的美国,2010年11月份的CPI仅上升了0.2%,换算成通胀率,只有1.1%。其中能源之外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在截至2010年11月份的一年时间内,仅上升了0.8%,食品价格也仅上升了1.8%。

相反,美国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到民众手中,这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如奥巴马推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花增发的美元。

上月,有杭州网民与美国波士顿朋友联手,分别到当地大型超市调查物价,发现总体物价杭州要贵过波士顿,其中牛奶、鸡蛋、肉类更贵逾一倍。在物价疯涨的同时,即使富裕程度很高的杭州人均收入却不足波士顿的八分一。据杭州市政府统计,杭州2009年人均收入为二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元人民币。而波士顿2009年人均收入为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五美元(约廿一万四千元人民币)。

类似的民间物价比较近期纷纷涌现,一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在天涯论坛发帖称:“行走在美国的超市里,我的内心充满忧伤。”大量在国内出售的名牌商品,在美国却以中国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的低价出售,他为国人无端承受如此高的物价感到愤怒。

以前,中国物价比美国要低,美国人到中国旅游常买便宜的衣物,但是现在反了过来,中国很多商品的物价都高过美国,特别是可比性很强的名牌奢侈品等,中国比美国一般都要贵30%以上,不仅大城市的房价比美国大城市高了很多,且房屋质量更差,连汽油柴油价格也比美国贵且油品质量更差。至于同样牌子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比中国至少便宜一半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在中国买一辆奔驰宝马,在美国可买两至三辆。

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粗略分析,可归纳为:

1、中央银行滥发货币,为了对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不计代价滥发货币,从2005年至今货币M2增长了5倍(从12万亿增长到72万亿左右)结果币值迫于压力不得不涨一点,但物价升得更快!

2、耕地大幅减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耕地,全国各地的圈建运动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占用了大部分高产的好地段耕地,耕地减少了粮价菜价必然疯涨!

3、油价上涨和路桥费畸高以及各种罚款拉高了物价,垄断石油开发企业为了攫取垄断利益多次和国家发改委等价格管理部门狼狈为奸不断推高油价。畸高的路桥通行费以及各种名目的罚款,导致物流成本增高起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蔬菜的价格上涨。

4、市场环节的各种黑白费用增加了经营成本,城市里高额的占地费、摊位费、工商管理费、城管费以及黑道白道的保护费进一步增加了菜农和小商小贩的经营成本!解放前卖菜的是不用缴纳任何税费的,现在的菜农赶集的地摊费都很高,而收取地摊费的往往还是些地痞!

5、超市泛滥的公关费,凡是进入超市的商品或蔬菜水果食品等,都要交名目繁多的费用,从总经理到部门主管到营销人员都要给好处,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都要转移给消费者。

助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还有少数特权阶层每年谋取的灰色收入,中国每年的灰色收入是多少?直今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博士发表的调研报告显示,仅2008年中国的灰色收入就达到5.4万亿元,这个数据接近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

总和。财政收入要用于全国的预算支出,而同样庞大的灰色收入只是肥了极少数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每年都能掠夺与财政收入相等的灰色收入,中国的物价岂能不疯涨?

谢国忠指出,目前的统计资料严重低估了实际通胀水准,物价上涨速度甚至可能已达到两位数。多种商品价格几乎成倍上涨,实际的物价上涨速度,远远超出官方的统计数据。造成目前通胀局面的罪魁祸首,是央行大量货币的超发。因此即便有新的农产品入市,依然不能缓解通胀压力,由于过量货币的发行带来的巨大泡沫,中国经济目前正“悬在空中”。谢国忠说:“过去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爆炸性增长,从12万亿元上升到70万亿元。在这样一场大增长之后,没有货币不贬值。”通胀加剧反映了人民币贬值的真实趋势,但在国际上,由于严重扭曲的经济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中国经济表现为两大泡沫,一个是国内高估的地产市场,一个是国际上高估的实际汇率。通胀加剧继续吹大这两个泡沫,同时也加速两大泡沫的破灭。谢国忠估计,通胀的恶化将使我们在两年内看到这个过程。这意味著数以十万亿计的银行存款将被无形蒸发,许多中国人多年的积蓄最终会被洗劫一空。

第三篇: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

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及其政策

农产品价格的起落不仅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历年来,农产品的生产量在排除气候因素的前提下总在随着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价格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增加,生产资料上的投入相对加大,农民从中获得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随之下降。

一、当前我市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及其原因

根据我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显示,前三季农产品生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16.2(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比上年同期上涨16.2,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1.9、106.

2、136.3和100.9,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全面上扬,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在粮、棉、油、菜、果价格全线上涨的拉动下,我市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1.9%。

1、粮食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前三季度,我市谷物(原粮)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25%。其中,早籼稻、晚籼稻价格为每公斤1.46元和1.54元,同比上涨5.36%和6.07%,小麦价格为1.30元/公斤,同比上涨4.43%,玉米价格涨势强劲,同比上涨9.51%。

2、油料价格大幅上扬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油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43%。其中花生上涨15.76%,芝麻上涨

7.22%,油菜籽价格涨势突出,同比上涨39.08%。

3、蔬菜价格上涨

受供求关系及天气变化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蔬菜价格小幅上扬,同比涨幅为2.12%。其中瓜菜类价格上涨8.64%,茄果菜类价格上涨13.52%,水生菜类价格上涨5.12%,菜用豆类价格上涨10.23%,而食用菌类价格下跌0.61%。

(二)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随着市场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林业部门对成材林砍伐控制力度的加大,我市林产品生产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木材价格上涨7.71%,竹材价格上涨4.78%。

(三)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我市畜牧业产品价格在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下大幅上涨28.37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上涨18.32个百分点,二季度加速上扬,上涨34.88个百分点,三季度上涨44.2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涨幅扩大25.9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今年我市农产品价格走势增幅较大,除受政策、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其上涨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本推动的影响。一是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这是目前农副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动力,玉米和鱼粉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从去年以来,玉米和进口鱼粉价格是持续上升的态势,只在个别月份略有回调。今年1-9月份玉米价格连续9个月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平均价格为1.52元,同比上涨19.7%。豆粕和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分别为3.1%和10.4%、7.3%、8.1%。目前的饲料价格自从2006年初涨价以来,到今年9月份就一直没有下降过,每吨饲料上涨了200元,一头肉猪的成本基本上有80%至90%都要花费在饲料的购买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养殖成本和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升。二是农资大幅涨价。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化肥价格涨幅20%—30%,农药价格涨幅达15%-20%。

第二,数量短缺的影响。由于前两年生猪养殖过剩、价格持续低迷、饲料价格持续上

涨等原因,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2006年末生猪存栏量下降3.7%,其中能繁殖母猪淘汰现象尤为突出,同比下降8.5%,时下猪苗少,价格相当高,所以即使肉价上涨,不少人也觉得投资风险大而不愿重新养猪。猪源紧张、猪价上涨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售商进货贵,市场竞争激烈又不敢大幅提升零售价,利润因此大幅下降,甚至亏本,不少档口干脆暂时不卖猪肉。猪肉贵了,市民转吃冻肉、鸡、鸡蛋、牛肉、水产等,也带旺了这些产品的销售,但最后使得这些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整个肉菜市场涨声一片。可见,生猪存栏量下降,货源减少是导致市场猪肉供求紧张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供求矛盾。

第三,中间成本抬升的影响。农副产品调控偏弱,在农副产品销售的终端领域,深受流通成本影响。近几年,汽油、柴油不断上涨,及对运输车辆限重限载等因素影响,导致流通成本不断增加,进而推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第四,品质差异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随着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4年以来农民主要是靠“涨价增收”和“增产增收”。当前农民增收是建立在相对较高基础上的,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影响目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最令人担忧。从今年前三季度住户调查资料情况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0.6%,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2.8%。亩均化肥支出为65.8元,比上年增加9.8元。由于化肥支出占农资总支出的30%以上,化肥价格的波动对种粮收益影响很大。还有水、电、柴油,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据计算,农资涨价使粮食平均每亩物资费用投入比上年增加20—40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继续上涨。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国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尿素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很大。

2、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总体看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把“双刃剑”,是否对农民利好应分开看,一方面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却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有抑制作用。此次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农民由此得到的好处名义上很多,但实际上不一定有多少。上世纪80年代末粮食、猪肉也轮番上涨过,但最后受害的还是农民等广大中低收入者。

具体分析,第一,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82.44元,同比增长20.36 %。由于猪价上涨,前三季度农民牧业现金收入人均增加了436.17元,同比增长20.93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前的生猪价格非常乐观,但同时养殖成本也不可低估。据悉,近期玉米等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又有上调,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仔猪价格也在高位运行,加之夏季高温多雨,又进入猪病的高发多发季节,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虽然这些疫情最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人们的消费心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发展。此外,用工、环保等费用支出的加大,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扬。就整体而言,近期所反映的畜禽产品价格波动是由阶段性的供需矛盾所致,并非完全由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不会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畜禽存栏量的增加,仍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对于受市场制肘的养殖业来说,面对当前利好形势,虽然后市值得期待,但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宏观上看,有关政府部门信息服务缺位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养猪业目前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养殖,单个农户迫切需要在关键时刻获得信息指导,以在价格下跌时不伤元气,价格上涨时不盲目跟进,有效地避免损失,也有效地避免市

场的大起大落。这是有关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就是当前最好的服务。现在肉价上涨自然也带动了生猪收购价上涨,这让一些养猪户喜出望外,很多人琢磨着购买价格不菲的仔猪加大补栏力度,期望着好行情持续长久。就在养猪户大量补栏,很多农民重新加入养猪业的时候,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面,提供市场发展趋势和行情预测信息,让养猪“散户”们注意防范风险,千万别重蹈往年猪多肉贱收入减的覆辙。肉价的变化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除了提供信息,是否还应该考虑对畜牧业也采取一种保底收购的政策,给跌到价格低谷的畜牧业一个养精蓄锐、东山再起的机会,给市场一个稳定的原料来源,给养殖户一个稳定收入的预期,也给市场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

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粮食进一步增产有限。去年粮食增产,播种面积增加因素的作用占25%,单产提高因素的作用占75%。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上年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受耕地面积的限制,数据显示,今年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

以上分析可知,今年农产品价格及其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呈稳中趋降形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将明显下降。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为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应采取对策措施是: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以确保粮食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合理农产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综合服务,增强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创造更好的市场流通条件,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三)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和农民增收。应进一步落实对化肥农药生产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化肥农药市场及价格的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遏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

第四篇:我国近期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物价上涨原因对策

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写2010年我国第三季度物价上涨的原因 影响及我国所采取的措施,指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种现象

最近,由于农产品涨价,不仅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涨声一片,国内市场的食用油出现新一轮上涨,而随着行业龙头康师傅和古井贡酒分别调高旗下部分产品价格,相关的方便面和高端白酒行业也面临涨价压力。(11月 1日《广州日报》)

这是一个令民众担忧的信号。继“ 豆你玩”、“ 蒜你狠”、“ 姜你军”之后,食用油、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一路走高,全国刮起了新一轮涨价风。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涨”声一片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下面就谈一下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目前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全球性的,全球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况,相关指标当然稳步上升,包括物价;其次是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处于全球经济范畴,而且二十多年的平稳快速增长,物价每年都有波动及上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GDP增长10.3%,虽然较一季度11.9%有大幅

下滑 但仍证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其次还有很多原因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3:供求结构失衡。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4: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5:RMB升值预期使得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具体的物价上涨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寡头垄断行业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竞争;这就使一些行业不遵守市场秩序,而这些商品也毋庸置疑价格上涨。

2.国家宏观调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3.生产要素价格,其中土地是最关键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受国家严格控制,导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其相关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影响; 当

然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炒房引起的。

4.国家财政购买力度,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了,就减少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反之道理一样。

6.国际经济对我国有很大影响,包括外汇储备情况。目前我国大概有2000万亿美圆的外汇储备。自从加入WTO以来,跟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从短期因素来看,分别有五大因素将会支撑物价上涨:一是食品价格周期性回升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始终是我国每次物价上涨周期的主导因素。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食品价格运行周期大约为三年。2009年三季度后我国食品价格进入上升周期,并将持续至2010年年底。

二是2010年,通胀预期影响下的大宗商品金融属性逐渐强化、全球经济复苏引致的需求扩张以及可能的供给短缺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几无悬念,通过贸易环节向国内输入的通胀压力将继续加大。

三是2009年底的发改委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2010年将继续加快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新一轮的资源类公用事业产品涨价必将推升未来通胀压力。

第四个因素是由于2009年主要物价指数低位运行造成的同期低基数,将导致2010年上半年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由“下拉”转为“推升”,并在六七月份达到2.1%的峰值,下半年随着基数值逐渐走高,翘尾因素正效应将逐渐回落。

最后一个因素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将引导物价联动上涨,从我国股市、房市和CPI历史数据显示的运行规律来看,资产价格与CPI之间存在正相关,且CPI明显滞后于资产价格,滞后的时间大约在5-6个月。2010年,受多种因素发展的影响,预计资产价格总体上仍会保持上涨的趋势,未来资产型通胀风险凸显。

物价上涨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民生,由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居民感觉日常开支增大,对物价的忧虑情绪加重。此外对我国各企业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31种价格监测商品中近80%价格上涨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

记者了解到,除去主管价格的国家发改委外,归口工业制品管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也正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

此时此刻,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新一轮工业制品和日用消费品“价格轮涨”的巨大压力,如何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平稳”并控制“过热”,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要回答的这道命题,难度不小。

联合控涨政策酝酿

“稳定物价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重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人士近期走访多地,调研当地物价,包括粮食价格和工业原料价格。针对当前物价飞速上涨的局面,该人士表示,“采取措施将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现在还不便于透露。”

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联合制定政策的“多部委”中,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是核心部门,按照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的“三定方案”,这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宏观层面价格和工业制品的价格管理。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一位官员证实,该司已经撰写报告,针对棉花价格上涨过快,应对下游行业进行政策支持,这份报告已经上报至国务院。目前新疆棉花价格上涨迅速,下游企业难以应对。如此情况之下,终端市场的价格上涨压力已经显现。

让这两个部门对“价格问题”如此敏感的是10月以来的市场价格走势。近期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本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除食品之外,棉花、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保持着连续数月的价格增长态势。面对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工业的影响特别大。”

多家研究机构相继发布了对物价上涨的预测,中信证券(600030)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3.8%~4%,美林证券预测今年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为4%。

应对价格炒作

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为核心的新一轮价格控涨政策,也试图对目前市场氛围浓郁的炒作行为进行控制。

“现在国内的炒作氛围很浓。”钢铁行业专家马忠普向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尽管国际铁矿石价格目前反常地低于国内铁矿石价格,“但是,国内的铁矿石贸易商依旧是坚持高价格不放手。”

而在粮食领域,各级粮食中间商早在9月末就展开了抢收争夺战。“现在现金流比较充裕,对粮食价格上涨预期比较明确,因此抢收秋粮是每个企业都在积极做的事情。”一家国内大型粮油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涨价最疯狂的棉花行业而言,“现在,棉花每天一个价,涨价已经向下游传导。春节左右,终端产品将有更明显的价格上涨。”河北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公司市场部苏经理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对于敏感行业的涨价传导,发改委已经有所防范。在当前社会通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发改委却采取惊人举措,上调成品油价格。

对此发改委表示,“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上涨态势,成品油价格提高,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涨价预期,但成品油价格调整对价格总水平的实际影响很小。”

为了降低成品油价格提高对下游的连锁反应,“一方面明确规定铁路货运等部分政府管

理的商品(或收费)价格暂不调整;另一方面,部署各地严格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涨价和跟风涨价。”

企业各想对策

在国内通胀压力和美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企业将蒙受更大的损失。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产生影响,“做外贸加工的工厂,对价格上涨1%和2%都很明显,我现在库房里的产品面对原料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出口就等于赔钱,所以我只能想想网络销售等办法。”义乌服装企业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跨国公司则有更多的经验面临目前的复杂状况。

就在记者截稿前,世界500强企业阿尔斯通宣布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设备工厂开设在中国天津,而这家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3年之后。“我们也考虑过目前中国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问题。”阿尔斯通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朱倍贺表示,“我们相关部门会用多种组合对冲风险。”

此外,国际公司应对通胀有更多的经验。“我是巴西人,我有经历通货膨胀的经验。” 朱倍贺表示,“一夜之间物价可以上涨40%。”

“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会考虑到,在合同执行中期,就把风险考虑进来。” 据了解,阿尔斯通为了避免美元贬值和人民币通胀的风险,聘请了中间公司专门处理汇率等金融风险,“在中国,我们的订单还是倾向于收人民币。”朱倍贺表示。

而对于钢铁企业而言,“2008年,钢厂曾经经历过铁矿石的大起大落,所以现在钢厂面对铁矿石价格上涨,会采取小部分库存,大部分向市场采购的策略。这样可以规避库存的风险。”北方一家铁矿石贸易商向记者表示。

“虽然,现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把人民币当做主要结算货币仍是防范风险的选择。”马忠普表示。

虽然,肉禽蛋油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近来涨了不少,去菜市场采买的家庭主妇们对此有切身感受,在她们每个月的帐单上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又多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在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消费类产品中有不少品种的价格也出现了下降,比如通讯、服装、交通,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也正在下降着。

简单从数字上看,目前国内CPI上涨较快,但如果我们像国外通行的那样用核心CPI,也就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来分析,那么目前中国的CPI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如果以核心CPI来看国内的物价指数,目前中国物价水平应该是平稳的。

透过以上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眼下食品价格的上涨,不能以偏概全。应该相信只要中国经济整体健康,老百姓的日子就没什么问题。

第五篇:我国通货膨胀下物价上涨原因及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二、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国内经济因素

1、需求拉动

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强大的内需促进了中国市场的繁荣,因此埋下通货膨胀的导火线。

2、成本推进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目前,我国正向知识经济转型,高工资,高成本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成本导致商品的高价格,因而导致恶性循环。

3、供求混合推进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国际投资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我国通货膨胀的一大表现就是房地产过热,据统计,我国房地产投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国际资本。国际热钱往往会给一国金融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因此,打击国际金融巨头投机行行为是每个国家的重任。

四、如何应对我国通货膨胀

1、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控制原材料和物价的上涨。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过度发展,调节物价,降低人民币价值等,停止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等。另外就是宏观调控,对金融就行适度调节。

一是相机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从需求方面抵制通胀; 二是相机选择紧缩性货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央行卖出政府债券,从货币供给量方面控制通胀。

三是收入政策:政府规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率界限,超过某一界限,就课以重税。

2、打击国际金融投机,防止国际通货膨胀向我国传递

对于国际金融投机行为要严防严打。另外,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自主性。这是阻断国际通货膨胀向国内传导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综合部门周工作总结下一篇:至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