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地理知识归纳

2022-11-25

第一篇:高考中国地理知识归纳

2018高考冲刺语文知识归纳

2018 高考最后一课

时维元月,序属孟春。寒冰初破,春草待芽。东风款款,蛰虫始振。思昨日,闻鸡起舞已是半载时光;看明朝,跃马扬鞭只在百日三月。弹指挥袂,人生一世。芳华短暂,不容蹉跎。袁氏隆平,皓首苍颜,犹存壮志丰菽稻;我辈学子,少年意气,岂无雄心步蟾宫。快马不用鞭策,响鼓何须重锤。汇点滴之流水,终成汪洋大海;积咫尺之跬步,方至千里遥程。卧薪尝胆,锲而不舍,风雨中方显英雄本色;激流勇进,百舸争流,奋斗后才得云开日出。江山如此多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景这边独好,看在座诸君,六月芬芳。

时维四月,序属孟夏。莲叶碧而嘉木秀,紫燕飞而流莺啼。芳菲逝去何须叹,阴阴夏木亦可人。历寒雪、经雨露,始有榴花照眼;怀壮志、乘雄风,当得萱草舒眉。闻鸡起舞光阴三载,弹指挥袂临高考;披星戴月快意青春,白驹过隙决胜负。有往昔,埋首书山,晨读晚练,笔耕不辍,何畏浮云遮望眼;待明朝,击水中流,龙腾虎跃,胸有成竹,自是身在最高层。荟桃李而成荫相逢,实属有幸;集英才而教授,人生乐事;敢竭鄙怀,三尺讲台传道新时代,有赖诸君,九天鹏飞创造“中国芯”。岁月美好,幸福源于芳华奋斗,天道酬勤,未来只因青春喷薄。

白云悠悠远逝,微风款款渐至。《国家宝藏》让我们明白,岁月多峥嵘;《演员的诞生》告诉我们,人生皆意外。悲也好,喜也罢,扎心了,老铁,一切都不要紧,2018,皮皮虾,我们一起走。也还是蛮拼的我们总要且行且珍惜。携满天星斗而出,伴一轮明月而归,你们青春正葳蕤,我人到中年也不油腻,抱满腔豪情,翔语文世界,旖旎风光此一年。问诸君如何更上层楼,你懂得,高考就是那么一回事,今年你的运气一定会好的,因为有我为你打call。

第一题: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查形式:客观题。

论述文:说服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一种说理性文章。它与说明文的不同在于:说明文只是客观解释事物观念、原则等,使读者能够了解;而论述文却希望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

应对方法:找论点、明论据、析论证 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政论文: 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学术论文: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

时评:时事评论性的文章。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特点: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

1、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2、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3、内容贴近,体裁广泛

4、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常见设题陷阱 1.混淆论题和论点 2.观点张冠李戴 3.论证方法错误 4.论据有误

应对策略

1.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 2.注意选项对原文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是否正确。

3.选项的推断关系是否符合原文,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客观题:

1.人物形象归纳不准确

2.手法无中生有,判断错误 主观题

区分三个概念 1.人物形象 2.人物性格 3.评价人物

1.新颖巧妙、吸引读者。 2.贯穿全文、充当线索。 3.暗示情节、呼应细节。 4.点明时地、交代背景 5.主要人物、形象性格 6.双关象征、主旨含义

叙 述 人称

一、叙述手法

顺序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补充情节,充实内容 补序 补充说明,完善情节 平序 分序事件,展现全貌

二、人称角度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交流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客观评价 结 构 安 排

1.悬念 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2.铺垫 积蓄气势,突出主旨 3.伏笔 前后呼应,情节紧凑 4.照应 呼应前文,结构完整 5.抑扬 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6.对比 突显不同,表现主旨 7.衬托 突出形象,表达情感

8.突转 画龙点睛,深化主旨 9.线索 结构严谨 ,主题突出

人 物 形 象 正面描写

独特肖像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 焦点神态描写

展现内心世界 细小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 细微心理描写

展示性格思想 特色语言描写

刻画性格心理 侧面描写

人物对比

物象衬托

环境烘托

分 析 人 物 分析角度

1.看身份职业:商贩 农民 小市民 残疾人 2.看生活习惯:吸烟

熬夜 跑步 3.看外貌特点:高大 瘦弱 魁梧 4.看性格特点:廉洁 自私 善良 5.看心理活动:矛盾 焦虑 担心 6.看环境描写:地灵人杰

7.看定性评价:作者他人语言 人 物 作 用 主要人物

1.充当中心线索,反映社会生活 2.寄托作者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次要人物

1.丰富故事内容,衬托主要人物 2.推动情节发展,解释小说主旨 环境描写

A.交代背景。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 B.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环境) 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发展。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社会环境) 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典型物象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 (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 (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 (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 小说鉴赏第一讲

小说鉴赏靠品悟,明确概念第一步。 刻画人物是中心,社会生活是主旨。

情节环境作用多,三个要素要明白。 第一人称显真实,人事好像亲经历。 第二人称来对话,读者作品距离近。 感情抒发很方便,写物拟人做修辞。 第三人称不受限,灵活自如角度多。 画面广阔旁观看,客观公正发评论。 外貌语言和动作,人物性格粗把握。 心理神态要注意,细节形象更生动。 环境侧面写人物,地灵人杰经常见。 次要人物经常考,主要人物他衬托。 情节发展巧推动,社会背景话暗示。 第一人称见证者,参与故事真实感。 形象性格很好答,直接交代先记下。 特点概括不交叉,分析文中举实例。 职业身份和特征,优点缺点考虑清。 人物优点有很多,不忘初心有梦想。 积极向上有追求,勤奋努力能吃苦。 朴实节俭人善良,同情他人有爱心。 敏感细腻解人意,通情达理显大方。 恪尽职守人称赞,谦逊低调淡名利。 机智幽默有情趣,诚实守信有耐心。 情节全靠线索穿,想找线索看标题。 以人为题主人公,以物为题贯始终。 标题意义常探究,深浅表里要结合。 一语双关用的多,指代比喻多重意。 点明时地设背景,渲染氛围寄情感。 概括故事连情节,对比讽刺凸主旨 明线暗线有交集,情节紧凑主旨深。 对比照应人鲜明,品质突出多元化。 散

一、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情理交融;语言优美凝练。

二、分类:写景抒情散文,些人叙事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三、线索:情感变化、事物、事件、时间、空间。

四、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衬托、渲染、

烘托、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新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写法: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 通讯特点:真实、客观、时效、形象。

语言特色

①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

③(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 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新闻的真实性

①分析再现采访过程。 ②分析再现现场情形。

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 ④分析细节描写作用。⑤分析新闻数据运用。 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②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③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题。 ②思考结构是否完整。 表达技巧的巧妙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①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②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③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④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⑤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第二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很多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很多的热。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慢慢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慢慢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2

(1)Na2O2投入水中:2Na2O2+2H2O=4Na++4OH-+O2↑

(2)Na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①少量:Ca2++2OH-+CO2=CaCO3↓+H2O;②过量:CO2+OH-=HCO3-2017高考化学常见考点归纳

(4)稀NH4Cl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①混合:NH4++OH-=NH3·H2O;②共热:NH4++OH-NH3↑+H2O

(5)NaAlO2溶液中通入CO2:

①少量:2AlO2-+CO2+3H2O=2Al(OH)3↓+CO32-

②过量:AlO2-+CO2+2H2O=Al(OH)3↓+HCO3-

(6)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2Fe3++H2S=2Fe2++S↓+2H+

(7)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Fe3++3H2OFe(OH)3(胶体)+3H+

(8)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Na2CO3、NaHCO3):

①Al3++3AlO2-+6H2O=4Al(OH)3↓;②2Al3++3CO32-+3H2O=2Al(OH)3↓+3CO2↑

③Al3++3HCO3-=Al(OH)3↓+3CO2↑2017

(9)乙醛跟银氨溶液反应: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10)FeBr2

溶液中通入Cl2:

①少量:2Fe2++Cl2=2Fe3++2Cl-;②过量:2Fe2++4Br-+3Cl2=2Fe3++2Br2+6Cl-

(11)稀硝酸与Fe反应:

①少量:Fe+4H++NO3-=Fe3++NO↑+2H2O;

②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

(12)NaAlO2

溶液与NaHCO3

溶液混合:AlO2-+HCO3-+H2O=Al(OH)3↓+CO32-

(13)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

①少量:4OH-+Al3+=AlO2-+2H2O;②后续:3AlO2-+Al3++6H2O=4Al(OH)3↓

(14)Ca(ClO)2溶液中通入(CO2、SO2)

①少量:Ca2++2ClO-+CO2=CaCO3↓+2HClO;过量:ClO-+CO2+H2O=HClO+HCO3-

②Ca2++ClO-+SO2+H2O=CaSO4↓+Cl-+2H+

(15)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

①至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

②至SO42-;完全沉淀:H++SO42-+Ba2++OH-=H2O+BaSO4↓

(16)NaOH与Ca(HCO3)2溶液反应:

少量: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过量:OH-+HCO3-+Ca2+=CaCO3↓+H2O

(17)CO2通入苯酚钠溶液C6H5O-+CO2+H2O→C6H5OH+HCO3-

(18)Al投入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19)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2Na++CO32-+CO2+H2O=2NaHCO3↓

(20)Mg(HCO3)2溶液中滴加Ca(OH)2

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3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2H2SO4(浓)CO2↑+2SO2↑+2H2O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C+H2O(g)CO+H2(6)3Fe+4H2O(g)Fe3O4+4H2

(7)8Al+3Fe3O49Fe+4Al2O3(8)2Mg+CO22MgO+C

(9)C+SiO2Si+2CO↑(10)2H2O22H2O+O2↑

(11)2NaCl+2H2O2NaOH+H2↑+Cl2↑(12)4NH3+5O2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2NH3(16)2SO2+O22SO3

(17)2C2H5OHCH2=CH2↑+H2O(18)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9)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20)C2H5Br+H2OC2H5OH+HBr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4

(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

(2)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酚酞:8.2~10(无粉红红)

(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

(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

(5)精确度: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

(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

(7)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

(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

(9)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

(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2第二周期:8第三周期:8第四周期:18

第五周期:18第六周期:32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

(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

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

(12)共价键数:C-4N-3O-2H或X-1

(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P4键角60°;NH3键角107°18′。

(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

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1molP4中含P-P键6NA;1molSiO2中含4NASi-O键;石墨中碳原子与键之比为2:3;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子则为8

(15)通式:

烷烃CnH2n+2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醇CnH2n+2O饱和一元醛CnH2nO饱和一元酸CnH2nO2

(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乙基-1丙基-2丁基-4

(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5%

(18)有机物CaHbOcNdCle

(其他的卤原子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

(19)重要公式c=(1000×w%×ρ)/MM=m总/n总M=22.4×ρ标

(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Mg3N2CaCO3KHCO3C7H16

98H2SO4H3PO478Na2O2Al(OH)316O~CH4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5

化学性质

1、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 液。S0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1-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0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032-),离子方程式为:Si032-+2H+=H2Si0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032-离子方程式:S2032-+2H+=S+S02↑+H20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mH)3的胶粒帯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③A102-离子方程式:A102-+H++H20=A1(OH)3当然,若继续謫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一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一催化性説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确基苯一催化剂、吸水剂国酯化反应一催化剂、吸水剂⑤蔵糖中倒入浓硫酸一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胆矾中加浓硫酸一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⑤葡萄糖;③麦芽糖(均在職性环境下进行)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三篇:2篇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材料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篇三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6、《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1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19、《吉诃德的时代》:针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作家们能够正视大众心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昧的时代。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26、《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

2、赢粮而景从

(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

(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本站推荐]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一、通假字

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 ,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 人。(: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 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 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 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 自水)

4、 自远而至(远处)

5、 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 穷回溪(走到尽头)

3、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 以……为友.)

5、 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 古今异义.

1、 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 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 表示 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 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 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 连词, 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 登高而招

(4) 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

3、连词, 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连词, 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 连词, 表承接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 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 连词, 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7、连词 , 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 “己 ”运用,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3、积善成德, 而神明白得, 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 了)

(三)之

1、代词.

(1)青, 取之于蓝 (代靛青)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 “冰” )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 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 这)

(6) 郯子之徒 (代词, 这)

(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他, 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 它)

(10)取之无禁, 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 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 它, 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 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五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 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 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 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 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 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 白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 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4、《登岳阳楼》——杜 甫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5、《菩萨蛮》(其二)——韦 庄 表现手法:白描、

2 情景交融

思想手法: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6、《积雨辋川庄作》——王 维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思想手法: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悠然自行。

7、《旅夜书怀》——杜 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比喻

思想内容:对生命伟大,胸襟的旷远的赞叹,对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的感慨。

8、《新城道中》(其一)——苏 轼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

思想手法:表达了秀丽明媚春光的赞赏,处身自然的快乐。

9、《扬州慢》——姜 夔 表现手法:用典、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写对扬州昔日繁华和如今山河破碎的感伤。

10、《长相思》——纳兰性德 表现手法:白描

思想内容:抒写了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第三单元

1、《将进酒》——李 白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兴、夸张 思想内容: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慷慨自信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怀才不遇的感慨。

2、《阁夜》——杜 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

思想内容:对连年战伐,百姓穷苦的痛惜之情和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

3 的感慨。

3、《李凭箜篌引》——李 贺 表现手法:想像、衬托、用典抒情、虚实结合、侧面烘托 思想内容:赞美李凭高超的演奏技巧。

4、《虞美人》——李 煜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思想内容: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满腹愁绪。

5、苏幕遮——周邦彦 表现手法:想象,对景抒情 思想内容:表现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

6、《燕歌行》——高 适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对比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军旅生活的严酷及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的现实。

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表达了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的愁绪。

8、《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衬托

思想内容: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上一篇: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计划下一篇:观看筑梦中国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