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公开课教案

2023-01-04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成功公开课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季羡林成功公开课教案

成功 季羡林 教案

成 功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浩劫( jié ) 蓦然( mò ) 言简意赅( gāi ) 焚膏继晷( guĭ ) 憔悴( wù ) .......阑珊( ) 囊萤映雪( náng ) 悬梁刺股( ) ....2.作者简介:季羡林 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他认为人要想成功有哪些条件?什么条件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论点: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条件:天资+勤奋+机遇

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因为对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2)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是如何论证的?(指出论证方法) 【明确】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勤奋:非常重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 ——举例论证(作者亲身经历)

【小结】从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非常严密,是辩证地、客观地分析,没有随心所欲,没有自以为是,而是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条件。 (3)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

(“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顺序隐藏着这么大的奥秘呢。)

四、自主探究

1.在第七段中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

【明确】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故事可以做为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布置,课内可以让 进行交流。)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悬梁刺股——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

2 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文章的第

6、

7、8节分别是从天资、勤奋、机遇三个方面来讲的。 2.有人认为文章第9小节纯属多余,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明确】 不赞同。从内容上说,第9节强调了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从结构上说,这一节也是全文的重点,在三个条件都阐述完毕之后,重提勤奋,文章也显得很有节奏,重点突出。

【小结】说到这里,我们才明白了原来第9节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突出重点的反复,抓住这一节你也就理出了全文的结构,理清了作者观点的关键所在。多奇妙的一小节,希望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能有这样的精彩小节。 3.第九段中作者又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展开论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

4.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就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其实是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天资是由天来决定,但我们可以利用勤奋来弥补。完全可以寻找和创造机遇,怎么能说是无能为力呢?

5.精读文章最后一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请同学简要的复述一下他的“境界说”。 【明确】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晏殊

3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柳永 (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辛弃疾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作者评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的三种境界分别指的是什么?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种境界是预期,第二种境界是勤奋,第三种境界是成功。

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提醒人们“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或是干事业。最后再次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五、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4 材料三: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五: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此教学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几个故事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合作思考这些素材佐证了作者关于成功的哪个观点。)

六、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关于成功的观点,构成成功的条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好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第二篇:季羡林成功教案

19.成功

课型(讲读)

一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点

1、逐一剖析的写法。

2、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一、导入

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三、研究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讨论并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在偶然中孕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讨论并归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补充教学: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 “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 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预期(立志)

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奋(追求)

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偶得——成功

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为力”。请你谈 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 A.成功需要天资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 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

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 B、成功需要机遇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拂辍学,后来成了世

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

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 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与此奖擦肩而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 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C成功需要勤奋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

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

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

第三篇:读《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有感

石志乐

人生来愚笨,经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变得明智。学习有多种途径,阅读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沉寂下我们的内心,学会冷静与思考,看到事情表象下的本质,继而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通过阅读《季羡林的八堂人生课》这本书,我对于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久了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是当我们与别人出现矛盾时应该如何表现才是明智的行为?季羡林老先生给了我启发。季老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有了季老的二字箴言,在生活中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去想着以诚去打动对方、尽量做到宽容忍让,而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圆满的,对于我来说,既避免了困惑,也高效的处理了问题。阅读能让我更明智地对待他人。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原是冰心老人为别人提的座右铭,书中季老引用了这句话,他的解释是:"不足即不够完美的地方,知不足就是要明白学海无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为有不为就是三国时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进步极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注重学习,把学习作为我们时常要去做的事情;有为有不为,不做违法的事情,内心坦荡,则心安,心安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发展事业。阅读能让我更加明智地对待工作与学习。

"不完满才是人生"理论让我更加乐观向上。季老的一生是坎坷的,德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饥饿考验,以至于后来都失去了饱的感觉。回国以后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继续挨饿。自然灾害刚刚结束,他又陷入了文革浩劫,被送进牛棚遭受身体与心灵上的践踏。多灾多难的人生没有让他倒下,也没有让他沦为庸人。他接受了自己这个不完美的人生,直面灾难,排除一切外界因素,沉寂下自己的内心,用来写作与学习。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与他对比来说都是幸运的、幸福的,所以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我们都应该学习季老的精神,乐观面对挫折与困难,同时让自己沉寂下来,不断充实自己。阅读能让我更明智地面对生活。

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有一件事情是贯穿始终的,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把阅读作为一生的爱好。因为我始终坚信——生活因阅读而充实,人生因阅读而明智。

第四篇:初中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班级:高三《31》班 教材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球、 内容 人数: 人数:40 人 教师: 教师:邓文娟

2、障碍接力 、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课的 质。 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 场地 篮球 20 只;篮球场二个 器材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 组织教法

1、 体育委员整队, 清点人数。 并向教师报告。 组织: 成四列横队集合, 开始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如图: 以及注意事项 部分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2’ 力集中。

一、游戏:竹竿扫尾(4’) 方法: 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准备 规则: (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 部分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8’

二、准备活动(4’) A;双人操肩部运动 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 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基本 部分 30’ 1. 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2、抢运球(7’) 4 人一球,每一位传球的同 学防守接球的同学,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依次防守后回到原位。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 然后共同“抢运球” 将学生分为四小队,每一队由小队长带 要求: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领各队成员进行行进间的运球上篮。

3、行进间的运球后上篮(8`) 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二、障碍跑接力比赛(7’)

方法:分两组进行,在规定的范围内放置 一些障碍物,第一位学生必须绕过障碍物跑 (图略) 到终点后拿起红旗摆动之后。下一位同学再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 开始依照同样的方法跑到终点接过旗帜后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 示意下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进行。按照最先跑 完的一组为胜。输队则得到相对的惩罚。 要求: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 队的荣誉感 结束

一、整理运动:伸展放松操 部分

二、小结,收回器材。 5’ 组织:四列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课的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 次/分左右 预计

4、最高心率:180 次/分。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五篇:形体课公开课教案

课题:字母歌(节奏练习) 授课班级:国际7班(三年级) 授课教师:贺姣君

教学目的:通过用肢体发挥想象展现出不同的字母,分组的节奏把握。

教学重、难点:不断的打乱顺序进行分组节奏训练,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每个孩子集中精力。

教学方式:口传身授教学法 教师教学准备:

CD机、CD碟、U盘、舞蹈鞋 学生学具准备: 舞蹈鞋、舞蹈裤

一、 组织教学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及服装,安排见习生 a 整队要迅速,做到“快、静、齐”

b 组织队形,反应练习一横排到体操队形 c 认真听讲,服从指挥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基本功训练

1、勾绷脚

目的:增强腿部肌肉的收缩能力,独立完成脚面的控制练习。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毯上,双臂置于体侧,手指尖点地。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拍,双脚勾脚面,做第2---4拍,第5拍双脚绷脚面,做第6---8拍。2×8拍动作同1×8拍。3×8拍第1拍,右脚勾脚面,左脚绷脚面,做第2---4拍。第5---8拍两脚交换。4×8拍动作同3×8拍,第8拍双脚绷脚面。5×8拍的第1---2拍双脚勾脚面,第3---4拍双脚尖向外分开至最大限度。第5---8拍双脚尖从外侧画圆至双脚并拢,绷脚面。6×8拍动作同5×8拍,方向相反。

注意:做动作时,应加强紧臀、立腰、立背的控制,双腿并拢伸直,踝关节动作幅度要大。

2、前压腿

目的:增强腿部力量及柔韧性。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上,立腰、立背、头向上顶,双手曲臂放在大腿面上。

动作方法:用4拍完成上体前倾。一拍一压,1×8拍的第1拍前半拍,上体前压,后半拍略抬起。反复练习4×8拍。前压至最大限度。

注意:做动作时,应控制好双腿并拢、伸直、绷脚面的形态。前压时稍抬头,用胸、腹部尽量贴近大腿面,两小臂贴近地面。

3、压胯

目的: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柔韧性。

预备姿势:上体直立、双膝侧屈、脚心相对地上,双手扶双踝关节。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4拍,上体前压,第5---8拍保持不动。2×8拍的第1---4拍,慢慢恢复成预备姿势,第5—8拍保持不动,头向头顶。3×8拍第1---4拍,挺胸抬头前压,头贴近双脚。第5---8拍控制不动。4×8拍动作同2×8拍。反复练习4遍。

注意:做动作时,上体前压时保持好挺胸、立腰、立背形态,使腹部尽量贴近地面。含胸卷头下压时,下颚贴胸骨,头顶部贴近双脚,使颈椎和脊柱充分拉开。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班是哪个班啊? 师:既然是国际班,那孩子们是不是都有英文名啊?(点个别人说出自己的名字) 师:老师想问,你们的英文名字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孩子们,还记得那首字母歌么?(齐唱)

师:还记得写么?老师想你们用身体变成一个字母,可以么?孩子们起来试试。 教师示范1---2个字母,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每个孩子摆出两个字母,教师进行巡查个别纠正。

(二)新授

1、学习字母歌的统一动作 (1) 双手斜上位 (2) 双手搭头顶 (3) 双手点肩 (4) 双手叉腰

2、教师数节奏,练习四个动作

3、把孩子分成4纵队,进行分组,教师数节奏。(学习第一段) 1---2拍,1纵队双手斜上位 3---4拍,2纵队双手斜上位 5---6拍,3纵队双手斜上位 7---8拍,4纵队双手斜上位

依次类推,四个单一动作进行听节奏分组练习。

4、学生边做边自己唱字母歌进行熟练动作。并加上两个字母的展现。

5、合音乐,8个8拍的动作,分组。(3遍)

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注意高度集中,比比看哪一纵队做的最整齐。

6、在动作的熟练情况下,增加难度。将4纵队调换。目的为了让孩子熟悉每一个位置的音乐。并且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7、练习,合音乐。教师不做节奏的提醒。学生自行完成。

8、动作上增加难度,在原地的四个基本动作上都加上并脚跳。(学习第二段)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数节奏。

9、合音乐,教师要求边唱边跳。动作到位,节奏把握。

四、 结束部分

(一)调整呼吸

1、立半脚尖

2、双腿屈伸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