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欣赏

2024-04-07

公开课教案欣赏(精选12篇)

篇1:公开课教案欣赏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案

布置预习提示:

1、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张,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划标出疑难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频,从历史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于四日内成功横渡长江,取得了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震撼人心的壮举再次证明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正应了亚圣孟子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美文。(出示课件)

二、简介作者(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先由学生来回答,然后教师补充,出示课件)(幻灯片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孟子是儒学大家,名轲,字子舆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 家、政治 家、教育家。他是 儒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与弟子著有《 孟子 》一书,该书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补充“五经”)

过渡语: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既然是诵读欣赏,我们就从诵读入手吧。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1、(是我扶着你走,还是你自己走,掉到坑里我把你拉出来呢?)先由学生自己读一读,指出拿不准的字音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解决学生提出的字音和节奏问题,并检测(课件上)。

3.找同学进行展示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读完后,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的好的,让他带着同学读。)4.指导学生齐读。

师:下面教给大家朗读方法。大家齐声读第一句话,要喊着读,使劲读。生:(齐声读第一句)

师:(读第二节)再慢一点背,声音的抑扬要体现出来。生:(齐声放慢速度)

师:(读第三节)再严肃地读,低沉地读,读到“委而去之”时,带着气愤的语气读。生:(按要求读)。

师:再用高亢的、铿锵有力的气势读第四节,注意排比句的节奏。生:(按要求读)

小结:读一段文章,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要读出内心的情感。这样,你的感觉就找到了。

5.师生共同吟诵课文,注意朗读节奏与气势。

五、深入文本,品读赏析

(此环节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今天早读时间,让同学们同桌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疏通文义,并且划出了疑难字词句。下面请同学们提出来。)

1、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语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要求:a.会借助书下注解翻译该句,并掌握“寡”、“至”的意思b.指出“亲戚”一词的古今义,并要求找出文中其他古今异义的字(“城”古义:专指内城,今义:泛指城市 ;“是”古义:这,今义: 判断词。“郭”:古义:指外城,今义:姓。“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革”“古义:甲衣,今义:去了毛并且加工过的兽皮。“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域”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例如:“兵”、“革”、“去”等),同时能列举出词义目前仍在使用的相关成语或词语。(教师注意点:学生对“兵”的古义可能出现疑问,《说文解字》中说,“兵”,械也,“械”器之总名。可以借助“兵”的篆体字来加深理解,成语中作兵器讲的词:兵不血刃、短兵相接)c.能够理解“之”的意思,并要求能够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③作“代词”讲:夫环而攻之。④作动词讲:寡助之至。)d.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畔”同“叛”,背叛)(3)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吟诵课文。(带着情感去读)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

孟子长于辩论,其文逻辑严密,领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板书

(一)天时

不如

地利

不如

人和

(提出论点)

4(2)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小组讨论)(板书:)

(二)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三)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明确:逐层深入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人和”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过渡语: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才能证明“人和”的重要性呢?看第四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又从“治国”的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域民”“固国”和“威天下”?关键在于能否“得道”?得道者得民心,得“人和”,失道者,众叛亲离,所以得道者得天下。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谷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给员工很高的工资,把工厂盖在风水最美的地方,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这些对于公司员工的稳定性固然有帮助。但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些仍然是物质面的交换,物质性的交换会有麻痹的现象。只有精神方面的尊重与交流,使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升上来,这种方法激励出来的忠诚度才是经得起冲击考验的。我们用高薪留人,但不尊重人,一遇到有更高薪的机会,他们就跑了。所以我们相信人才竞争,争取人才还是要靠以仁治厂,因为真正的人才是有骨气的,多一些钱,少一些钱有时他们是不在乎的。)

(举例论证)

(四)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板书)

写法:本文为了强调人和的重要,除了层层论证外,还采用了否定的排比句作做反衬: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这里连用了四个双重否定句作排比,即使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终因失去人和这一根本因素,难免归于失败。

(3)孟子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

第三步:古为今用,拓展迁移。(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么精辟的论断,“天时、地利”皆属客观因素,人力难以操控,唯独“人和”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又最为关键。中华民族历史悠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又有哪些新的内涵呢?(明确:①今天的“和”主要指“和谐”,我们祖国正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和谐,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同学之间也要和谐相处,这样才会建立真正的友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④全人类都应该和谐共处,现在很流行“地球村”概念,全世界的人都应亲如一家,希望中东地区早日迎来和平的钟声,希望战争永远远离我们„„)

2、让学生说出含有“和”字的成语或词语:和风细雨、和而不同、和盘托出、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一团和气(以上是成语)、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

3、练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正如本所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师:你能结合现实生活再举例子吗? 1: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可以说失道寡助啊!(掌声)

2:陈水扁高唱台独论调,遭到中华子孙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真是失道寡助!(掌声)

师:讲得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不少。请记住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能再举一个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例子吗?

1:我们班取得学校运动会出场式第一名,这是人和的具体表现。2: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所以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

第四步:吟哦讽诵,积累经典。(此环节重在诵读欣赏,及时巩固,加强积累)

美文还需美读,选出你最喜欢的小节,(想象自身为孟老夫子正在边写边吟诵自己的著作)放声朗诵课文,进一步感受孟子的深邃思想,注意读出气势、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举行一个小小的比赛,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或优美的语句背诵,比比哪个组、哪些同学背得最快,最好,以加强积累。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短暂的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和”这一传统文化精华有 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现在“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和善与中和等含义,这种思想对处理国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商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幻灯片展示“和”的新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与精华,早日成才。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高声讽诵全文吧!(师生共同讽诵全篇)

七、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1: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运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掌声)

生2:我知道了写议论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更能突出中心论点,文章更有说服力。(掌声)

生3:我懂得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懂得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掌声)

篇2:公开课教案欣赏

1、初步了解绅士,体验表演小绅士的乐趣。

2、感知乐曲不同的演奏形式,感受其轻松、愉快的氛围。

活动准备:

1、课件《顽皮的小绅士》

2、小狗、绅士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学小鸟飞进入活动室

2、出示可课件:

“看,我们飞到哪里啦?这里有这么多的大树,绿绿的.树叶真美呀!中间还有一条林荫大道呢?我们在这里休息休息,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导入音乐

(1)、“你们看,谁来了?原来是位小哥哥,你们猜猜小哥哥来做什么呢?”

(2)、幼儿自由想象,后欣赏音乐

2、感受音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轻松快乐的氛围

(1)、你在音乐里听到了小哥哥在干什么呢?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2)、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顽皮地边吹口哨边散步的呢?

(3)、幼儿模仿小绅士

3、出示各种图片介绍绅士

4、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绅士,教师跟随音乐进行提示

5、引出小狗

“听!小绅士还有一个好朋友呢?是谁呀?”(小狗)

“小绅士是怎样叫小狗的?”(幼儿尝试学吹口哨)

“我们一起学学小绅士,一起把小狗叫出来吧!”

三、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有一天,一位美国的作曲家普莱亚,在路上看见了一位小绅士吹着口哨,牵着他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大道上散步,觉得很有趣,于是写下了着首歌曲“顽皮的小绅士”。乐曲是很多口哨艺术家吹着口哨表演的,用口哨来表现了一个顽皮的小绅士。

四、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你们想跟着这位小绅士,带着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大道上散步吗?”

篇3:公开课教案欣赏

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英文诗歌语言优美, 韵律感强, 而且文化内涵丰富, 是英语教学中很有潜力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 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创造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机会,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林景鸿, 2007) 。高中英语教材 (人教版) 选修六Unit 2提供了一些诗歌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学习空间。然而, 英文诗歌作为一种很好的目标学习资源, 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除了受应试文化的影响外, 有些老师或许认为英文诗歌难懂, 觉得英文诗歌的欣赏是大学文学课的任务, 要中学生去欣赏英文诗歌太难了, 更不用说去创作英文诗。下面, 笔者以一节“英文诗歌的欣赏与创作”的公开课为例, 谈谈高中生英文诗歌的欣赏与创作的尝试。

二、案例描述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文本来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高中英语模块教学材料以外的三首经典英文诗歌“Reflection” (by Shel Silverstein) ,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by Xu Zhimo) 和一首非洲黑人小男孩写的“When I was born, I was black”。学生通过对这三首英文诗歌的欣赏, 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理解诗歌的内涵意义, 从而学习创造简单的英文诗歌。

2、文本特点

材料1:“Reflection”为美国诗人谢尔.希尔维斯坦的作品, 诗歌简短, 但内涵很丰富, 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 能剖析一些人生的哲理;材料2“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是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歌, 在语文教材中, 也有《再别康桥》这首诗。学生能从英文的角度, 对本首诗歌进行诵读、理解;材料3“When I was born, I was black”是一个5岁的非洲男孩写的诗歌, 为2005年度的最佳诗歌之一, 文字浅显易懂, 但十分有力地抨击了种族歧视。此外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的诗歌也是学生非常熟悉话题:“Life”、“Dream”。

3、学情分析

(1) 语言能力分析

该理科班60人 (其中男生39人, 女生21人) , 英语水平总体还不错, 但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模块6诗歌单元时, 他们都接触了部分英文诗歌, 能诵读、理解诗歌, 但由于接触材诗歌料不多, 英语水平有限, 他们在诗歌的创作方面还是很生疏。

(2) 背景知识与兴趣爱好

由于该班不少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 班级内部有比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而且在经过诗歌单元教学后, 学生们对英文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有进一步探索诗歌的兴趣。从高二开始, 在学科代表的号召下, 班级组建了“高中生英文诗歌赏读与创作俱乐部”, 借此平台,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4、教学设想

本节课学生的任务目标是赏读三首诗歌,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获取诗歌的主旨, 并尝试翻译诗歌, 在同学之间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学生通过感知诗歌、了解诗歌, 然后尝试简单诗歌的创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要完成这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容易降低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利用早读课的时间, 让学生先朗读诗歌, 初步感受诗歌。

(二) 教学过程

Step 1课堂导入

1、让学生背诵一两首学过的英文诗歌, 如:Summer:Sleepy, salty/Drying, drooping, dreading/Week in, week out.Endless.

2、呈现中文诗歌《静夜思》, 然后给学生展现此诗歌的英文版本:“In the Quiet Night”, 让学生齐诵读。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英文诗歌的兴趣, 活跃课堂。

Step 2:英文诗歌的欣赏

呈现给学生三首诗歌, 让学生大声朗读。根据诗歌的不同特点, 有齐读, 也有学生单独朗诵,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思考诗歌的主旨, 翻译诗歌, 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提出如下思考:

Poem 1:

1、Read the poem aloud then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2、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Poem 2:

What feelings does the author express in the poem?

Poem 3:

What do you think the boy wants to express?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诗歌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英语国家的文学和文化中;通过诵读、听说等方式, 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英语经典诗歌, 陶冶情操;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链, 深入领会诗歌的主旨, 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 从而在凝练的文字中看到人生, 看到风景, 看到自我, 生成人生的智慧。

Step 3 Creation of English poetry

在经过诗歌赏析后, 教学活动进入了结构提炼方面。让学生熟知诗歌创作的一些规则, 为接下来的诗歌创作做好准备。

Rules of writing poems.

(1) Know your goal. (2) Use short sentences. (3) Use beautiful adjectives, adverbes… (4) Use images. (5)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me. (6) Express true feelings.

活动一:

体验、欣赏诗歌后, 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 才能进一步了解英文诗歌。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 除了班级中参加了“高中英文诗歌赏读与创作俱乐部”的同学更有接触诗歌, 其他的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还是很陌生。根据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 笔者打算让学生从填词、填写句子开始, 以小组的形式, 合作完成任务。题目:Life (生命)

活动二:

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 让学生对接下来要求写作的话题先熟悉起来。教师从以下问题着手:

Do you have a dream?Can you share your dream with us?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Dream”为话题, 让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学生能够写出有韵律的诗歌最好, 也或者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自由体诗歌, 旨在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让学生经过诗歌的赏析后, 把输入的知识经过加工后输出。诗歌创作在于作者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用其特有的节奏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歌的创作讲究联想, 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 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一些长短不一的诗歌, 使他们自己在创作中获得了成就感,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技能, 而且增强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活动三

写作结束后, 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 在作品上划出写得比较好的地方, 然后评选出小组内的佳作,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共同对这篇习作进行修改、润色。为了分享成功, 教师在班级选出了部分学生的作品, 展示给大家。俱乐部成员也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诗歌朗读给其他同学听, 并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不仅让学生分享成果, 而且让他们获得共同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在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 一篇出色的诗歌, 是离不开评价和反馈的。以下为班上一个学生的作品:

Dream

Everyone should have a dream./If you do not have it, life must be meaningless, just a waste of time./Everyone should have a dream.

If you try to realize it, life will be more challenging and meaningful./To have a dream is to have youth.To realize your dream is to beat yourself.

三、案例反思

诗歌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可以有正确的了解, 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朱光潜) 。笔者认为, 学校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 还应该是培养灵魂、优化情感的场所。英语的学习也不仅仅是通过考试, 还应该让英语这门语言成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因此, 教师有责任通过诗歌引导学生品读人生, 感受真善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6[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篇5: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6:公开课教案欣赏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7:公开课教案欣赏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篇8:《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 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 文题中“绿”指什么? (常春藤) 2. 题目为“囚绿记”,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请用两个字概括。 (寻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 3. 作者囚绿后放绿, 放绿后又怀绿, 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 (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 学习囚绿 (8—12段) , 齐读,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 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 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 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 (装饰, 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 这里移用, 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 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 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 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往光明, 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 体味作者的用意。 (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 学习 (1—6段) , 自由诵读, 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 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 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 是什么原因呢? 2. 为什么如此爱绿呢? 3. 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 4. 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 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注意重音, 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暗示作者境遇不佳, 他的生活缺乏绿色, 缺乏希望, 缺乏慰安, 缺乏快乐, 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 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 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齐读5—6段。

(三) 学习 (13—14段) , 老师范读, 完成下面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 2.在绿枝条上, 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 (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 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 (自强不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 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 作者怀念绿, 还怀念了什么? (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 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圣贤可以当之无愧。”1942年4月, 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 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 查封了书店, 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 敌宪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 “不赞成 !”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 年仅34岁。“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陆蠡, 一介书生, 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 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 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 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 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 (托物言志) 。

(五) 课堂迁移

篇9:公开课不是作秀课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学校通知我们三位老师,明天区上要来人听课,让我们准备一下。因为刚参加工作才两年,所以不知道“区上来人”的深刻含义,因此只是按照常态课来准备。恰好那是一节复习课,我主要从知识的体系、上课的环节梳理了一下,不像现在有多媒体设备,当时只有课本、教案和粉笔。

第二天早上,自习课还没上,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就独自到我们学校来了,她先看了我的教案,并没有说什么,然后第一节课就听数学课。下课后她就一句话:“这就是你准备的课?”我说:“今天我刚好上到这一节课了,新课还不能讲,是复习课。”随后她到校长办公室说:“把这个老师赶快换掉”。

事情过后我才知道,这次要上的课是要展示给全区教师,那时还没有区级公开课、优质课之类的说法,因此我错失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课,蒯威老师在文中提到一些看法,在文中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了同事的关心及个人的看法,我非常有体会,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为了应对公开课、优质课、新秀课等等的名目繁多的作课,老师本人、校领导及教研组等为某一个人能够做出好课,不厌其烦,四五遍甚至于十几遍地试教,发现问题,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精品课展示给大家,一堂课耗费了大家无数的智慧和精力才完成,当然达到的效果是一荣俱荣。其实这种作课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帮助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每一节的积累来完成的,绝非一节“优质课”就能达到目的。“优质课”不能掩盖“常态课”的真实状况,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去“秀”。

在第四段中,蒯威老师所提的“在不少老师眼里,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试教一两次,跟没备课就上课的感觉差不多”。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老师,大家都热衷于这样的表现形式,课堂上下的功夫自然会减少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恐怕只能是“造假”的课堂、“倒退”的教学了。目前功利主义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开课到评优课,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获奖、拿奖。

在第五段中,“为‘裸课点赞,并不是说我们反对磨课,反对改进课堂的不足,而是强调要尊重每一堂课的正常形态,因为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精彩”。这是实事求是的大实话。我们更要为教育的进步和教学的提高不断探索,同事之间通过“常态课”、“推门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在探究中前进,积累经验,推陈出新;去外面听课,听专家讲座,学习他人的长处,吸取好的、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然后展示在常态课中。如果需要公开课,就把自己真实的、最好的、有血有肉的课展示出来,让同行、同事去评价,让优点闪出火花,让缺点不断得到纠正或改进,归根结底就是用真实的常态课去“公开”,把“作秀”的成分尽量减少,回归本真,回归原味的课堂。蒯威老师在不同场合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他认为这才是灵活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如果薛法根老师在不同场合都讲成一模一样的课,恐怕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每一堂课对老师都是一次演出的机会,潜下心来,吃透教材和大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驾驭的能力,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堂常态课成为有所得的“真”课,而非“秀”课。

曾经有位教育界领导说过:“公开课上如果觉得课件没有用的话,就不要用了,做我们的常态课,不要为作课而‘作秀,一看就是两张皮。”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篇10:公开课教案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并能迁移模仿,掌握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初级形式和方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导入语: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

每一个游子心中最重的行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家身影,解读情怀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自由读,不断体会诗歌内容。

3、听范读,加深体会。

四、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全体同学)

2、3、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A)组同学 再读1—4节,加深体会。

五、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B组同学)从哪些

词语可以看出来?(C组同学)

2、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意象)中?(A组同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体同学)(教师小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4、再读感知

六、布置作业:

1、搜集诗词中关于写“思乡”、“愁”的诗句

篇11:作文评析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评判一篇文章好坏的一些基本标准。

2、通过让学生分析美文《教你生病》的优点,掌握一些写好记叙文的技巧。

3、赏析学生习作《妈妈生病了》,学会一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

1、通过让学生分析美文《教你生病》的优点,掌握一些写好记叙文的技巧。

2、赏析学生习作《妈妈生病了》,学会一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学以致用,会写比较成功的记叙文。教学课时:一节课。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问题:你认为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哪些要求?

二、学生默读《教你生病》这篇文章。

三、思考、讨论: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四、教师归纳总结。板书设计:

合理的故事情节 你

生动的语言描写 生

准确的心理描写 病

结尾段画龙点睛

六、学生默读学生习作《妈妈生病了》。

七、思考、讨论: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八、教师归纳总结。

选材准确,有教育意义 妈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生

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病

有错别字,欠缺文采 了

篇12:傻二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注意“便宜坊” “吆喝”“玻璃”“钳子”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去的时光,快乐的童年,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作家魏巍的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他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在作者新凤霞眼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傻二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傻二哥(板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说:为什么别人叫他“傻二哥”?傻二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生词认读,正音。

①出现易读错字词和易写错字词,指名学生读。

②重点指导:吆喝(yāohe)玻璃(bōli)便宜坊(biàn)

3、探讨:傻二哥乐于助人、热心肠„„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傻二哥的形象:傻灵傻灵(灵:聪明,讲解傻灵傻灵)

结合课题及初读感知,明确傻二哥的“傻”即傻劲儿,并非呆板。

三、品读感悟

默读课文4-6段,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1).装束:一边观察插图

白布上衣,黑色裤子,这样的装束,可能大家觉得很普通,甚至很寒酸,但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文中原来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

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傻二哥?理解“讲究”。(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看来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师: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这样的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这也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板书:穿着。这傻二哥傻不傻?是的,不仅不傻,还聪明着呢!

c、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在衣着上的讲究。分组读。d、这段话让我们知道傻二哥在衣着上讲究,还在哪方面也讲究? 发型上也不含糊呢!男生读读这句话,读出他发型上的独特。

师:为了卖药糖还要特意梳妆打扮一番,偏分头,这可是在旧时的天津是最流行的发型呀!卖一个小小药糖,却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多么认真。心思如此巧妙。

e、对了,别忘了还有他那不可多得的玻璃瓶子呢!谁来读读这段内容?(师生合作读)

预设:大玻璃瓶子——从小灯泡体会到他的聪明,从钳子体会到他讲卫生,很有职业道德。师:傻二哥衣着讲究,发型讲究,甚至连大玻璃瓶都(师手指生说)——讲究不仅不傻,还处处表现出聪明劲,真是位有职业道德的小贩!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1)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吆喝前的准备)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很多动词)请大家一起把这些动词读一遍。这些动词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的用词多样性,将动作刻画的细致入微,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谁再来读一读?(个人读)

(2)你记住了这些动词吗?

课件出示:先是()腿,()胳膊,()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后腿();一手()在腰上,一手()着耳朵,这才放声()了。

师:真不错!不仅傻二哥吆喝的动作吸引人的眼球,更出色的是他有?(一副好嗓子),吆喝的时候像?(唱戏一样刚低音配合)你们想试试吗?现在,你就是傻二哥!谁愿意演一演傻二哥来卖药糖?(请同学们配合读,另一位学生来演)来,把吆喝声也加上去:一边出示吆喝的内容,一边播放吆喝声。

5)对学生们进行采访:小朋友,你站在一旁听了傻二哥的吆喝,会说什么?现在最想做什么?你呢?你呢?

师:这么多小朋友要买药糖,我终于知道傻二哥为什么吆喝前要做准备动作,为什么要编这么多夸药糖好的吆喝词了,你们知道吗?指名答。(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以造声势,傻二哥可真灵啊!聪明着呢!)(板书聪明)他这么投入,表演天赋又那么高,难怪后来他还成了业余演员呢!

※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山楂酸味„„

师:(生说师勾画)很亮的铜盖子,盖子打开一半(干净),真为顾客着想啊!发亮的小灯泡(夜里走到哪里,都是光彩照人,多吸引人啊!),请你读出来。五颜六色(品种多、红的、黄的、绿的·····)好看吧,读一读。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糖果?

师:傻二哥真是——聪明!再加上他可不是在一个地方卖药糖,他行走起来,那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啊!这样一来,白天靠吆喝,晚上靠发亮的糖瓶,傻二哥的生意能不兴隆吗?

※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读一读,抓住四个“换”,体会傻二哥的特点。

【预设:耐心;憨厚老实;聪明——知道如何感动顾客)换了又换,换了好几次,这无疑是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

(2)如果你是卖糖果的店家,你会同意顾客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吗?为什么?(3)为什么傻二哥愿意更换?

师:傻二哥为了大家的需求准备不同的药糖,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傻二哥就是靠着这一块,两块的药糖来养家糊口。

三、情感升华。

出示资料:(师配乐朗读)傻二哥家里很穷苦。他有一个寡妇妈妈,有三个弟弟。母亲给人家帮工当佣人,弟弟们就得由他照顾,他做买卖时,都要托邻居们照顾他的弟弟们。他每回卖药糖回来都不闲着,帮邻居修,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就三街六巷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下雪天扫道路,帮老人买菜,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穷而有志,勤劳,善良、有教心,乐观。)

就是这样一个傻二哥,他做事不投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他的家那么困难还宁愿自己吃亏受累,也要让大家满意。就是傻二哥这股热心劲儿,所以作者新凤霞在事隔这么多年以后,还对傻二哥的印象如此深刻,插入《我为什么写傻二哥》。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个傻字,包含了大家对他怎样的感情呢?(喜爱),你们喜欢他吗?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喜爱,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傻二哥!带着我们对傻二哥的欣赏和夸赞,再读课题——傻二哥!作者新凤霞为什么能把他写的如此形象生动,傻二哥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穿着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小练笔。

1、认真观察班上一个同学,从他的外貌、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写一个小片断。

2、配乐,学生练笔,师巡视辅导。(每生课堂上只选取一方面进行描写即可,余下的课后再补充。)

五、总结。

上一篇:在个税二步改革中下一篇:调整工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