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知识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师要有知识范文

教师要有五心

教师要有“五心”

一、“爱心”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的爱学生,才能真正的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圣洁的爱,她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她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爱学生,但既不偏爱,也不溺爱,更不迁就,做到严之有道,严之有度,严慈相济。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教师只有深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学生亲近你,只有“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赏识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那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赏识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是对他们的认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自我成就的喜悦感让学生在期望中茁壮成长,最终使一座雕塑有了生命的光泽,这是作为老师最自豪的时刻。

三、“诚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权威的模仿,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学校特别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

四、“平等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只有具备善良和慈爱的老师才会平等的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五、“宽容心”

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学生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学生的老师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花有万般红,人各有不同”。教师应该胸怀博大,用一颗宽容的心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二篇:教师要有爱心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有人会说,优秀老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可我认为,要当一名优秀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

一、爱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爱学生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

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还记得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四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

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学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另外,我还会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要互相礼让,不要斤斤计较,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诚实,勇敢的承认错误,有错就改就是好同学,并告诉他们,老师不看你的过去,只要现在表现好,在老师眼里就是好同学,目的就是有意激励一些落后的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也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学生也在时时刻刻以我们的行为作为标准。同时,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而所谓责任心是指一种伦理因素,是对教师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有责任感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为学生的短期发展考虑,而且要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有责任心的教师坚持道德定向,按照伦理要求思考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辱骂、体罚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有着坚定的教育信念确信“只有学生问题,没有问题学生”,确信教育的力量,从而能在繁复、辛劳的工作中不畏艰辛,耐心细致的做好教师工作。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

内涵,师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个教师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已经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西文小学 韩秀香

第三篇:教师要有静气

——读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寒假期间,读了几本书,其中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令我感触颇深,特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郑杰。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致力于学校重建,对许多教育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是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第一句话。正是这句话吸引着我和许多读者继续读下去,读下去也就读进去了。因为作者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所以他的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我们读起来也就觉得非常亲切、轻松。

郑杰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分四个主题: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郑杰提出,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间,要会享受生活,要有赤子之心,要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要有宽容精神,要继续学习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观点则是教师要有静气。

郑杰说,有的人一身的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这样的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有的人沾满俗气,凡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斤斤计较;还有的人有躁气,遇事心浮气躁,做事冒冒失失。读到这里我不由得反思自己,从教二十年了,身上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这种匠气、俗气、躁气。而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 郑杰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条建议中说,有一些职业越老越值钱,如老中医、老教师、老政治家。可现在靠年龄和资历吃饭的队伍中渐渐要把教师排除在外了。在相当多的知识领域里现在都是小孩教大人,也就是说,当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你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你还可能贬值。而保值增值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投资,投资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学习,之前有一条建议,也是说教师要继续学习,不学习你就不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学习,就更需要静气了。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有静气的人很快就了解了,接受了,学会了,掌握了,并享受新事物带来的乐趣;而牢骚满腹,抱怨不止,不接受新事物的人,也就无法享受这种乐趣,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们要静气,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但静气不是放弃,静气不是观望,静气不是无奈,静气不是等待。静气是一种积极平和,沉着冷静的心态;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古人对圣贤静气的赞扬。要适应当今这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没有静气是不行的。

最后,还是用郑杰的话与大家共勉: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第四篇:教师要有“工匠之心”

来自《教师博览》

教师要有“工匠之心”

看到央视上的一则广告《致匠心》,非常受触动。

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和世界著名跑鞋纽巴伦的一位工匠,两人交替出现,各自制作自己的伟大作品:一把吉他和一双纽巴伦的跑鞋。他们聚精会神,精心雕琢,不断打磨。画外音随之响起: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伟大的工匠充满了人性之美。

我想起了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斯拉兄弟,这对兄弟都是鞋匠,他们说做鞋子是一门手艺,并对这门手艺充满了敬畏之心。他们精选最好的皮革,亲手缝制每一双鞋子,把灵魂都缝进鞋子里去了。在机器大生产到来的时候,别人都舍弃质量,追求时间和金钱,他们却固执地坚持手艺人的规矩,20年不涨价,先订制后付款,可以赊账……他们一针一线,不吃饭,只是做鞋子,最后活活被饿死……

还有《红高粱》中的罗汉,一辈子酿高粱酒,酿酒就是他的命。他认为高粱也是有灵性的,高粱酿成了酒,仍然是活着的,依然日日夜夜在生长,直到成熟到极致,十八里飘香。

正因为如此,老实巴交的罗汉,才要发疯地阻止日本人,阻止他们砍掉快要成熟的高粱去修路。高粱是酿酒手艺人的命根子。目睹着高粱被白花花的斧头砍倒,罗汉的心滴血了,愤怒的罗汉趁着夜晚放跑了修路的马匹,一把火烧了日本人的窝棚。因为热爱酿酒,连带热爱酿酒的原料,为了它宁肯献出生命,这就是手艺人。

人生的很多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技艺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把灵魂灌注进去了,作品中有自己的血和肉,自己的心,作品就是他们自己。

我被他们深深感动,很多教育者缺少的就是这种“工匠之心”。 在很多人眼里,“匠”可能是实用的,也是精巧的,但绝不是艺术的。“匠”是规矩、束缚、再现的代名词,他们守成有余,创新不足。伟大如韩愈也要鄙视匠人,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匠”。

鉴于此,很多老师勇敢地喊出口号:不做教书匠! 热血沸腾!血脉贲张!

但这些年,我们实在被口号和愿景害苦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士兵的元帅也绝不会是好元帅。一个元帅不精通士兵的业务,不了解自己士兵的所思所想,不是从士兵中血汗中干出来的,这个元帅能做得扎实起来吗?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人人都不做教书匠,谁来踏踏实实地教书呢?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但全部老师都做教育家,却是危险的。都是教育家教书,对中国教育也许是更大的灾难。

因为现在所谓的教育家,教而优则仕,常常在天上飞来飞去,传经送宝,何尝真正有时间深入孩子的心灵,施肥,浇水,拔草,辛勤耕耘呢? 我们不止一次目睹这样的场景,某教育家执教某某班级,一开始家长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但一段时间下来,“教育家”马虎了事,刚愎自用,学生成绩一塌糊涂,家长们苦不堪言。

我的一位老领导一直坚持乡村教育,他的方法很陈旧,他就像一个匠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高射炮打蚊子不好使,真正拼刺刀,打硬仗,还是要靠我们这些人啊。”

其实,如果真正能够把教书匠做好了,我们的教育就好上天了。 这些年,我们的创新理论层出不穷,今天学苏联,明天学老美,后天学日本、芬兰、新加坡……我们被创新理论吞噬了,忘记了教育不就是教书育人,何有他哉?

我们常常说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其实教育观念不在于新旧,而在于真假。 孔子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旧不旧?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旧不旧?这不都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时候也不会过时。但我们被创新绑架了,很多好的东西,因为不具有创新的要素,就被我们毫不犹豫阉割了。这些年,我们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既没有传承,也谈不上创新,教育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死魂灵,无根也无叶,有魂也无魄。 不妨具有工匠之心,就做一个教书匠吧。 对教育者来说,具有工匠之心,第一是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教育更是如此。教育中我最在乎的就是“悟”,“悟”需要闲暇,需要毫无压力,需要安全感,需要舒张,也需要时间来保证。

做教育,就得像个手艺人,沉浸在专注,激情和挥汗如雨的光阴里,享受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痛苦和幸福。没有痛苦的教育,不值得一提,没有幸福的教育,不值得一过。

哲学家说,人是被抛在这个世界的,但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于是,每个人都是匠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透过作品告诉人家我心里的想法,我眼中的世界,我生活的诉求。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发黄岁月的慢慢积淀。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却绝对需要安静和安定,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他们只有先成就它,然后才有可能成就自己。

譬如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匠人们非常在意树木的年轮。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他们将其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木头中渗透出来。 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真正的教育者,绝不追求所谓的多快好省。所谓的高效课堂,不过是教育功利化赤裸裸的表达。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像中世纪古老的庄园生活,缓慢从容,教育就像怀春,就像缓慢成熟的爱情,种子和灵魂都喜欢安静,在和煦和温暖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 第二是要聚精会神,认真打磨。 工匠之心能够过滤俗世的种种杂念,最重要的是,它能净化人生而为人的最大弊病——自私。当教师怀着工匠之心做事时,一言一行都会融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育美在聚精会神,美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拜访过罗丹,那时候,茨威格还是一个三流作家,无论怎么努力和挣扎,就是突破不了自己的瓶颈。

罗丹热情邀请茨威格去自己乡下的雕刻室去看作品。但他却突然疯子一样,沉浸在一尊已经完工的女性半身像前,喃喃自语,手里拿着粘土,不断修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罗丹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忘记了茨威格和整个世界,直到三个多小时后,罗丹才恍然醒来……

这是茨威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他说:“一个人工作竟然可以专注到完全忘记时间空间与周围世界的存在,实在是令人钦佩和肃然起敬,这种完全忘我的境界也使我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这3个小时我没白等,它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那就是4个字——聚精会神!”

这就是悟,对工匠之心的领悟,使得茨威格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之所以不顺,就是因为功利心过重,以致作品浮浅急躁,深度不够。从此,茨威格成了另一个匠人,聚精会神,慢慢打磨,沉静得如同一块苔藓斑斑的石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经典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 第三还要有一颗简单的心灵。

大道如简。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最单纯的事。喜欢匠人,尊崇匠心,喜欢他们匠心独运,熟能生巧,也喜欢他们巧夺天工。

靠手艺过活,不需要辨识与选择,无争,无怨,直面无常,将人生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下去。

朱敦儒的《西江月》写得好。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哪管旁人无奈。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不需计较,也无须安排,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也是这样。我从不相信一切,我只相信我的双手,相信泥土,相信我们曾经对岁月许下的诺言。 一切艺术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聚焦,聚焦就是不及其余,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世界是复杂的,唯有用极简的心,才能造出世界上最美的物件。这是生活的哲学,也是生命的辩证法。

极简,当然不是单调,更不是乏味,而是用沉静的敬畏之心,塑造出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作品。

譬如,奢侈品的另一面,不是极致的华贵,而是自然而然的简单。因为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 香奈儿服装所配的鞋子,一直与乡下一个老太太手工艺人合作,而且一合作就是几十年。真正手艺人的作品,是机器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因为它们没有灵魂,眼睛里没有泪水。

侯孝贤为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艺》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之所以喜欢手工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美感来源,就是在这历史久远的技艺中逐渐形成的。” 是的,我们的教育艺术也是如此。

真正古老的教育,都是手工的,杏坛之上,弦歌不辍,老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

第五篇: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育要进步,要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材教法以及学生的不断发展,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教师就无法工作,“创造”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创新的工作需要中,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迫切动机。当然,要创造性的工作,就必须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把别人的经验或理论引进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践运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以形成新的经验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一本叫《谁是优秀教师》的书的作者认为,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头

五、六年内,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上升,可是当习惯于已有教学程序,进步的速度就会出现减慢,呈逐步下降趋势。如不进修,即使再教20年,也不会有多大进步,甚至出现衰退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因此,加强在职进修,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教师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

上一篇:计生优育培训范文下一篇:讲摔跤吧爸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