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关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汉代城乡关系研究

摘要:城乡关系即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往的古代城乡关系研究主要侧重于唐宋明清时期的探讨,具体到两汉时期则更加侧重于城市和乡村的分别研究。研究汉代城乡关系不仅可以补充古代城乡关系研究体系中相对薄弱的一环,还有助于打通汉代城市研究与乡村研究的关联。同时,研究汉代城乡关系也有深化“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理解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城乡关系作为研究主体,探究汉代城乡关系的历史实际,梳理两汉城乡关系的发展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和乡村从宗法血缘共同体中解放出来,城乡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等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动向。受到多国林立、社会动荡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城乡关系还展现出区域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历史特点。短暂的秦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下一统局面下城乡关系的发展。进入汉代以后,城乡关系得以继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汉代城乡关系中存在较多的同一性要素。这是城乡共同体时代的基因遗存和“大一统”王朝政治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同一性要素主要体现在政治治理和居民生活两方面。城市与乡村统一于地缘行政管理体系,拥有着相同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人员设置。各种身份人群广泛分布于城市与乡村之中,广大城乡平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和文教机遇。此外,城乡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具有同一性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广泛分布于城市与乡村之中,城乡居民在主流思想文化上也有着相当多的一致想法与诉求。其二,汉代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有差异化发展的趋势。这是城乡共同体色彩淡化,城乡分野明晰化的结果。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空间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两方面。城市与乡村在空间规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发展趋势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城市与乡村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市场结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也存在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就汉代城乡关系的结构与发展趋势而言,城乡同一性要素的存在与城乡的差异化发展始终是并存的。其三,汉代城乡差异推动着城乡相互交流。城市和乡村通过政治互动,实现了治理功能的互补,乡村自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乡经济也因为经济结构的差异和区域差异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城乡思想文化呈现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形态。汉代人口在城市和乡村中自由选择居住,造就了城乡人口的主动性流动,流民在城市和乡村中祈求生存,造就了城乡人口的被动性流动。其四,汉代城乡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汉代城乡转化规模十分可观,乡村向城市不断地演进,城市也在向乡村不停地回归。影响城乡转化的因素主要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各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社会单位城乡形态的变化。城乡转化的实现得益于汉代城乡的特定背景,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城乡共同发展的“马太效应”推动了大都市和小型乡村的涌现,也为城乡转化提供了发展动力。汉代城乡关系的发展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两汉城乡关系出现了较多变动,其结果是乡村的成长与城市的停滞,但是没有突破城乡关系的原有结构。这是汉代城乡关系有别于其他时期的显著特征。汉代城乡关系发展的基点在于农本,而欧洲古代城乡没有共同的基点,由此造就了中西古代城乡关系的结构差异。同时,官方政府统一主导着汉代城乡关系的发展,这与西方古代的城乡分治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汉代;城乡关系;城市;乡村

学科专业:中国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学术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城乡政治关系

一、新型城乡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新型城乡管理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城乡经济关系

一、城乡赋役关系的变化

二、城乡多向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城乡文化关系

一、乡村文化的形成

二、城乡文化的交流互动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城乡居民关系

一、城乡居民的流动

二、城乡居民关系的开放

第二章 汉代城乡的同一性要素

第一节 城乡政治治理的同一性要素

一、地缘行政体系下的城市与乡村

二、城乡基层组织设置的同一性表现

第二节 城乡产业分布的同一性表现

一、农业的城乡分布

二、工商业的城乡分布

第三节 城乡居民生活的同一性要素

一、城乡居民分布的同一性表现

二、城乡居民政治地位的同一性表现

三、城乡居民生活状态的同一性表现

第四节 城乡思想文化的同一性表现

一、城乡思想的同一性表现

二、城乡文化的同一性表现

第三章 汉代城乡的差异化发展

第一节 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差异

一、城乡空间规模的差异

二、城乡空间形态的差异

三、城乡空间的不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

一、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

二、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

三、城乡市场结构的差异

第三节 城乡思想文化的差异

一、城市文化的繁华与乡村文化的质朴

二、城市文化的官方性与乡村文化的民间化色彩

三、城市文化的兼容性与乡村文化的封闭性

第四章 汉代城乡的交流与交融

第一节 城乡治理功能的互补

一、乡里体系对郡县功能的补位

二、乡村民间自组织的功能补位

三、城市治理功能对乡村治理体系的补位

第二节 城乡经济的交融

一、社会再生产中的城乡经济交融

二、区域交流中的城乡物产交换

第三节 城乡思想文化的交互影响

一、城乡文化的交相互动

二、思想文化互动的影响

第四节 城乡人口的流动

一、城乡人口的主动性流动

二、城乡人口的被动性流动

第五章 汉代城乡的转化

第一节 汉代乡村向城市的演进

一、军事导向下的“乡—城”演进

二、政治导向下的“乡—城”演进

三、文化祭祀导向下的“乡—城”演进

四、经济导向下的“乡—城”演进

第二节 汉代城市向乡村的回归

一、“城—乡”回归的复杂性

二、上古邑国的衰落

三、“城—乡”回归的因素导向

第三节 城乡转化的历史逻辑

一、城乡关系的特定背景

二、城乡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马太效应”下的城乡转化趋势

第六章 汉代城乡关系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变动趋势

一、城乡关系的变动

二、变动后的城乡关系

三、乡村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汉代城乡关系发展的基点

一、农本与汉代城乡关系

二、城乡关系发展基点的特色

第三节 汉代城乡关系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官方对民间力量的引导

二、城乡关系的主导力量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考古与简牍资料

三、今人著作

四、学术论文

五、海外研究资料

致谢

上一篇: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全国高效课堂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