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专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通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案例教学开展的方法步骤,最后总结了案例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关键词:信息通信专业;案例教学通信士官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通信保障的骨干力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通信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通信专业论文 篇1:

探究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问题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愈加关注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需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从而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应通过制度融合、技术融合等手段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信息专业;通信专业;调度融合

前言: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了信息、通信等各个专业,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将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1.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对调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电网设计过程中,需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电力信息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从某种角度来看,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有利于实现调度管理工作的集约化与扁平化,所以进行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是必然趋势【1】。其次,为了降低基层电力企业的压力,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而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可以实现人员与业务的融合,促进信息共享,减轻基层工作的压力。此外,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为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且实现调度融合也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需高度重视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融合。

2.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中的问题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逐渐形成了符合各专业特点与需求的运行模式,加大了专业调度融合的难度。第一,管理模式的问题。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在独立运行中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且多数地区都安排不同的部门开展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工作。所以,在执行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调度命令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方管理等情况,阻碍了专业调度融合。第二,人员问题。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涉及到了大量的业务、系统与设备,进行二者的调度融合对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而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符合实际要求,加大了融合难度。第三,机制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缺乏有效的转变机制,加大了制度与流程重构的难度。

3.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策略

3.1制度融合

制度融合是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电力企业需加大对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相关制度的研究力度,综合分析两个专业之间的相似制度,并将相似制度结合起来,增强专业调度融合的科学性。电力企业需从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制度的融合,为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奠定基础。首先,电力企业应实现管理制度的融合。从本质上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属于两个专业,即使进行专业的调度融合也需要保持各个专业独有的管理制度。即电力企业需要将管理制度分为可融合的制度与不可融合的独立制度。对于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来说,可融合的制度有信息通信调度管理方法、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而不可融合的独立制度有通信设备接入管理规定、信息系统管理规定等。其次,电力企业应实现工作标准的融合。与管理制度相同,电力企业也需要将工作标准分为可融合的标准与不可融合的独立标准这两种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标准的融合。从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工作内容来看,可进行融合的工作标准有信息通信调度岗位管理标准、运行方式工作标准等,而需要保留的独立标准有信息管理人员工作标准、通信管理人员工作标准等。此外,电力企业应实现技术规范的融合。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技术规范也有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电力企业应区别对待。其中,可以相结合的技术规范有信息通信技术规范、信息通信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等,而不能融合的技术规范有通信綜合技术规范、信息综合技术规范等。

3.2技术融合

制度融合是专业调度融合的前提,而技术融合是专业调度融合的关键,只有实现技术融合才能够有效解决服务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调度融合的目标。技术融合的关键在于两个专业调度管理系统的融合,因此电力企业需根据两个专业的实际调度需求构建调度一体化平台,为技术融合提供助力。调度一体化平台的构建较为复杂,涉及到了系统运行、监控管理与资源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内容,而完善各个模块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优化系统运行模块能够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优化监控管理模块有利于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综合分析系统故障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优化资源管理模块有利提高信息收集与利用效率【3】。此外,电力企业也需要明确调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值班流程。第一,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保障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做好系统的操作与处理工作。同时,需要利用I6000、IT监控等工具进行信息系统的监控,利用传输设备网管和TMS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监控。第二,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接受上级调度机构的管理,执行上级下发的调度指令与信息通信系统运行方式。第三,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执行上级下发的信息通信系统检修计划,受理并批复检修申请。第四,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障信息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方案,提升系统运行水平。第五,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在调度过程中需做好检修开竣工与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

结语:

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电力企业在调度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电力企业应通过制度融合增强调度的规范性,通过技术融合增强调度功能的完善性,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婧.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下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C]//全国第四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38-40+50.

[2]赵雅杰,张博.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9):219-220.

[3]鲍宁宁,王素青,魏芬,邓海琴.浅谈电力信息技术与通信专业的融合[J].数码世界,2019(02):99.

作者:李晓毅

信息通信专业论文 篇2:

信息通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通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案例教学开展的方法步骤,最后总结了案例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通信专业;案例教学

通信士官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通信保障的骨干力量。其在任职岗位上是否“顶用”,能否真正发挥骨干作用,关键看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说到底就是看专业储备足不足、技能水平高不高。如何使信息通信专业学员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任职需求,是当今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应认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通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或者重现实际工作中的场景,让学员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或角色,通过研讨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学会学习某一门学科,某一门专业,同时向学员传授学习知识和掌握能力方法和技巧”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日益提升,作战合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信息通信专业士官骨干能力素质要求更高。而优秀人才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之是否科学和具有针对性。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于一体,能有效解决以往士官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消化和能力训练相脱节的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二、信息通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方法步骤

(一)案例形成:案例搜集→案例编写→教学设计

为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收集整理案例应视为案例教学的关键步骤。

首先是案例搜集。一是按教学设计,带着既定的、准确的教学目标去采集案例;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顺便”收集案例,做一个案例搜集的有心人;三是开发教学对象资源,向有工作经验的学员收集案例;四是通过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和报刊杂志,把小事例积少成多积累成案例。

其次是案例编写。一是案例要真实可信。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该具有典型性,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挖掘或筛选而来,决不可由教员虚构杜撰。二是案例要具备细节。成功的案例可以让学员犹如进入实际工作氛围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员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情况。三是案例应客观生动。教员在准备案例时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采用灵活手法,将场景、现象、情节等展示的清楚详细。案例可随带诸如有关规章制度、技术标准、文件决议等附件或图文资料。四是案例应无标准答案。案例应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没有唯一的处理办法和结论。常常是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再次是案例教学设计。有了成型的案例之后,要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并按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文档格式要求实施。要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授课日期和课时,明确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环境和条件,明确教学实施过程事项和要求,明确小组研究的时间、内容、要求与方法,明确课堂讨论的时间、方式与要求。

(二)案例教学课前准备:下发案例→查抄资料→深入分析

教员下发案例,布置任务。由教员讲解案例,布置学习任务并推荐查阅书目,進行分组并明确各小组召集人,划分场地并分配器材,明确阶段时限并提出教学要求。学员熟悉案例,理出头绪。课前学员要反复通读案例,此时不要急于讨论,要弄清细节,理清意图,经认真研究后,独立写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或解决方案。学员查找资料,弄清原理。当弄清了事实、细节、找出症结之后,就要查找技术资料,进一步弄清其技术属性、形成原因、原理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为建立针对性地分析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学员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分析判断的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原因,可采取筛选法、排除法、假设法、简化条件法等。允许提出若干方案,但每个方案都可能有不足和风险,都有必须具备的条件。然后再从诸方案中权衡利弊,择优而选。

(三)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分组讨论→形成报告→总结讲评

首先是分组讨论,集中智慧。分组讨论的目的,是请学员以实施者的身份进行最终决策。要给每位学员充分的时间陈述其理由,一个人发言时他人尽量不要打断,一个人发言结束其他学员均可与其讨论、争论或补充。每位发言人都要进入角色,陈述、分析都要有理有据、科学客观,不能主观臆断,最终探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实是总结提炼,形成报告。经历小组的充分学习研究和研讨交流、论证、辩论等的思想碰撞,加深对案例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判断,经汇总精炼提升形成各小组的分析报告,即明确课程名称、案例名称、学员班级、学员姓名,陈述结论性观点,阐述支撑结论性观点的分析依据,提出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策略或办法。

最后是总结讲评,纠正认识。总结讲评时教员要做到“准、实、新、高”。“准”就是对学员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观察得准,对案例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分析判断得准;“实”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实、针对性强,解决了实际问题;“新”就是有创新思维,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或途径先进;“高”就是教员阐述的技术原理和策略、方法或途径科学,理论水平和效益水平高。

三、士官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案例选取要“高质量、有更新”。案例的质量是决定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不断地收集、积累,及时筛选、更新案例。一是要建案例库。案例过于简单、含混不清,或过于苦涩、索然无味均不足以引发学员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撰写案例,并分类储存于案例库。二是要不断筛选完善。每次使用都要有记录,包括何时使用、使用效果、学员反映情况以及有何改进等,以便逐渐积累和完善。三是要及时更新。案例不是越多越好,对那些效果不好、情节过时的,该舍则舍。及时补充价值更高的案例,不断新陈代谢,提高案例质量。

二是教学实施要“接地气、抓得实”。首先要接地气,即教学组织不能过易或过复杂。避免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实施方法认识不清,简单认为地教学中运用事例说明了某个道理就认为是案例教学;或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要难、深、复杂,导致学员讨论陷入困境,启发、探究、应用和训练功能体现不出来。其次要抓得实,即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士官专业岗位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决不能缺乏教学对象分析,脱离士官岗位工作范围实际,导致教学目标指向不明,教学内容的深浅、宽窄设置不科学、具体实施方法不灵活,致使实际效果不好。

三是教学双方要“备知识、提能力”。一方面教员要提高能力主动适应。案例讨论中学员会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提出不同的见解,各有高论,有时意见甚至还会很尖锐、很对立,教员如果不提高水平,难以驾驭课堂。教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提升自己:一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要拓宽知识面,常积累常思考,对学员发言能作出及时反应;三是要深入实践,对学员谈到的实际问题不陌生,有共同语言,有高人一筹的想法。另一方面学员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认知。案例教学以分析、解剖、解决现实问题为载体,相应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是必备的基础。试想,面对由现实中拿来的案例,不具备基本的知识、常识和事实认知,不知其然,也就无法知其所以然。只有大家都站在同一平台上,才可能有共同的愿望与感受,才有共同深入研究的可能。

作者:陈艳红

信息通信专业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与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整合的混合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使高职的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的信息化课堂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理论作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中基于TPACK混合教学框架采用德金行动法分三阶段开展混合教学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式,在教学中在传授学科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光纤通信工程;TPACK;混合教学实践

1 背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1]。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探索“教与学”的过程,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理论引起关注。

在TPACK理论框架中学科知识(CK)、教学法(TK)和技术知识(PK)之间相互交互形成了四种新的知识,即学科知识(P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2]。TPACK理论强调以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构建。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最初的TPACK理论主要用于探究“新”教师TPACK發展策略 [3]。而该理论的教学应用则主要在基础教育课程,例如数学[4]、大学英语[5]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TPACK理论研究的学科化、具体化与领域化,深入研究实践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高职通信类专业课程《光纤通信工程》为例,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两个班级中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教学,采用德金行动研究法开展实践研究。

2 TPACK框架下的教学设计

TPACK理论应用的关键之一在于课程教学框架设计,即文献[6]中构建的基于TPACK的《光纤通信工程》混合教学框架——在线学习平台与课堂整合的线上线下的多模态循环模式。课程目标在保持原有的学科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融入了基于“爱班云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法内容。

在课程混合教学框架的设计与应用中需注意以下问题[7]:

2.1 固定框架的动态变化

在混合教学框架中列出了线上线下典型教学活动,应用阶段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学设计方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呈现多样性,是动态、综合知识的统一体。

2.2 技术的角色与价值

没有某一种技术是能够完全适应不同的学习主题和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不同内容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选择以支持相应内容的学习。

2.3 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既不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也不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监督思维重要作用。

3 《光纤通信工程》混合教学实践

该次行动研究对象是高职通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光纤通信工程》,采用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进行了三阶段教学实践研究,整个研究过程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

3.1 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计划:制定1-2周阶段计划,主要是制定前期实施计划,包括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资源准备以及教学平台选择等。

行动一:学情分析

该次教学在该院通信技术专业2个班级(共计83人)实施,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二学生。课程团队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教学研讨,发现学生已具备通信原理和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之处在于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愿意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乐于学习专业新技术。

行动二: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

引入TPACK理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基于“爱班云课堂”平台呈现SPOC内容、开展讨论交流,线下结合光纤团队的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分组的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在关注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

行动三:教学平台及资源准备

依托江苏省开放课程的优质资源,建设适合于该专业学生的定制化SPOC教学平台——“爱班云课堂”,提供课件、作业、讨论区等等,构建了立体的教学环境。

行动四:教学形式的开展——分组的形式开展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性格等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课外学习和课堂活动由组长进行组织和督促。老师的奖惩主要针对小组和组长,由此增加小组荣誉感和组员学习积极性。

行动五:考核评价方案设计

重视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并重转变。其中考核主体既有小组组长,又有专任教师;既有教学平台又有线下课堂;考核内容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

观察:学生刚开始接触混合教学,学习热情较高,能够按要求参与、完成任务,课堂上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表现积极主动。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讨论时,个别小组效率较低;在线平台的使用不娴熟,例如不会利用平台讨论区寻求帮助。

反思:

1)教师引导方面: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任务,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注;

2)教学法知识方面:加强课程在线平台的使用指导,课程平台不仅仅是发布任务和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同伴学习、师生交流。

3.2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计划:制定3-4周的教学实施,包括前期计划修正、完善以及第三阶段计划准备。

行动一:上一阶段计划修正、完善

将教学平台的使用纳入考核评价;加强组长的监督机制。

行动二:第三阶段计划准备

规范教学流程,课前,学生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准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容;课中,通过课前学习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强化,巩固难点,教师评价;课后,通过拓展任务加深重难点的掌握。

观察:学生已经较好的适应课堂节奏,但课堂表现积极性较前两周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课堂讨论效率低下、课堂展示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反思:

1)教师引导方面:通过对前四周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研发现,学生对混合教学的开展还是充满了兴趣,配合度也比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逐步掌握简单的信息技术。

2)技术知识培养方面:由于前四周的内容理论偏多,教师团队对课堂教学的典型活动设计不够灵活,导致混合教学框架的应用形式化。

3.3 第三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计划:根据前阶段的反思,将混合教学框架动态化,以此提升课堂效率,为接下来5-15周的教学实施中的主要任务。

行動一:课堂实施的多样化

在混合教学框架中,课堂的作用是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重难点的解决策略选择至关重要。在重点知识的解决上游戏化,在难点知识的解决上任务化。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鼓励小组讨论、小组竞争和小组展示等,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行动二:课堂反馈机制的实时性

明确该次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即时评价,实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点评分析强化,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行动三:考核评价的透明化

课堂开始,展示学生的上次课后拓展任务和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打分;课中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打分展示;下课前根据分数排名,选出该次课的最佳小组。

观察: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调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将学习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来。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信息技术和沟通合作等技能。

反思:

1)能力培养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混合教学实践,教学团队发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关注到学生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并重培养;

2)学习评价方面:注重即时评价,实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点评分析强化,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学习效果方面: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在任务完成情况较往届学生有提升。

4 结束语

文中基于参考文献[6]中提出的混合教学框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初步尝试。从试点班级的期末学生测评和平均成绩来看,期末课堂教学测评对教师满意率为96.7%,其中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5.6%,比之前翻转课堂教学法满意度89%上升了6.6个百分点;班级期末平均成绩同比提高了4.8%,环比提高了8%。

从教学成效上来看,混合教学实践大大提升了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然而课程的CK、TK和PK元素会随着课程内容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调整,基于TPACK混合教学框架也随之动态变化。课程CK、TK和PK元素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TPACK视角下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将是接下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红. 落细落小落实 实现创新发展——职教界解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1): 55-61.

[2] Angeli C, Valanides N.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ICT–TPCK: Advances in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CK)[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 52(1): 154-168.

[3] 齐灿, 张宏. TPACK框架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3): 137-140.

[4] 刘燚. 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4): 39-43.

[5] 钟维. TPACK框架下《高级英语》课程微群与课堂混合教学的行动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5): 22-27.

[6] 马敏. 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工程》课程整合的混合教学框架研究[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4): 59-61.

[7] 李海峰, 吴建华. TPACK框架下的教学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4): 27-28.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马敏 杨光

上一篇:企业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新课改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