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手工制作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3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手工制作不仅是必修课,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通过对不同材料制作技法的学习与实操,学生可以提高专业技能,更加热爱生活,提升学习兴趣与环保意识。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推进学前教育的手工制作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业手工制作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手工制作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手工制作课是学前教育一门基础课程,我们应结合社会需求,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制作 实践能力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handmade; practice ability

手工制作,外文名称为hand-made,意指运用材料动手加工操作的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主要是指学生学会通过徒手或借助工具,运用切折、拼贴、组合等加工手段使物质材料发生变化,制作集玩、学、教、启、用为一体的作品。2012年颂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之专业能力第39条中指出,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合适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这指明了幼儿教师除了需具备动手操作能力还需具备对材料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几年来笔者不断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认为手工制作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手工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将手工制作有效地与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及其他领域教学活动相结合,它在完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现状

钦州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招收全日制专科学前教育学生,2012年招收全日制本科学前教育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地方及自身发展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手工制作教学大纲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学生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学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下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学生的现状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的学生主要来自广西各个地区,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学习,笔者通过对学前本科新生调查中发现,他们所理解的“手工制作”,仅是我会做十字绣、我会织围巾及DIY其它的手工作品,这些大多属于仿制作品。在学生群体中,女孩子居多,她们喜欢手工学习,这一兴趣点为我们手工制作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教师的现状

本院学前教育的手工制作课程主要由绘画基础作为一个前期课程的支撑,开设在第一、第二个学期,后面相继开设手工制作课程及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但在师资上,我们没有专业的手工制作课老师,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老师担任,老师层面缺少专业系统的学习,还需在探索中前行和继续教育。

1.3 教学现状

从学生的手工作品中,发现教学的几个问题。学生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手工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是单一、重复的作品,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作品的体现形式没有兼具审美性与创新性。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主要选取折纸、剪纸、布贴画、拼贴画和果蔬造型、种子贴画、树叶粘贴画、手指画等项目作为“手工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和系统性。

2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改革思路

手工制作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笔者认为,手工制作课程教学要避免刻板纯模仿示范和成品的教学,应以“注重基础,提高应用能力”为主。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十分必要。

2.1 夯实手工制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造型能力

手工制作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基础技能课程。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保证。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等系列化的课程资源中,课程内容的基础不应是零散的活动技巧和生活体验,也不应是学生琐碎的日常事物,而应是给予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的结构化、体系化的内容。①所以职前幼儿教师的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应在夯实手工制作基础上,更侧重于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材料,授以恰当的制作技法进行加工制作,从而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创作知识。在手工制作课程学习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基础学习:切折构成、剪刻拼贴、印染编绘和泥塑模型,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技法及制作原理,间接掌握手工制作的一般规律。

材料是手工制作的物质载体。在材料的选取上,突出使用原始性的材料。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贵的,而是简单、到处可寻觅到的材料。本着经济、有效、合理及创造性的原则,我们以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的选择为主。如面状材料主要是可以进行长度延伸变化的材料为主:各种纸、布、木块和竹块等。线状材料主要是可以进行长度与角度变化的材料:各种线(棉线、麻线、鱼网线)、丝状类等。块状材料主要是三维立体材料为主:废旧的纸箱、纸盒、磁盘、瓶子和钦州坭土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学习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不仅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树立学生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2.2 教学方式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往手工制作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手工制作的要点并进行示范教学为主。在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中,我更侧重于以发现发习为主,接受学习为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重在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如教学内容为拼贴基础,首先在教学中先围绕拼贴技巧进行学习,然后进行项目小组的分工合作学习。老师与学生可以围绕选择什么样的拼贴材料,什么样的拼贴材料可以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展开对话与合作,最后生成材料资源,如碎布、铅笔屑、豆子、毛线、花边等都可以运用于拼贴,从而进行探讨与研究如何加工、如何呈现作品的问题。在最后的手工作品中,学生呈现有豆子贴画、布贴、树叶等贴画,还有各种小组利用各种手工材料的制作的综合作品。在展示的作品中,学生甚至可以围绕其作品进行一个故事创编的讲述。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物质材料的寻找、加工,思考材料的核心和蕴含的活动中的发展价值、进而思考对自已是否具有挑战性。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突显,学生学会了价值思考和合作学习,对于发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还应注重与幼儿园其它领域教学活动的融合。在融合中,我在教学中提倡以主题教学为主,同时配合每周固定一次老师的实验室的专门指导。如围绕主题《快乐的动物园》,学生就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小组进行合作的分工、讨论,商量故事的背景选用什么材料,如何构思,故事中动物的形象恐龙、小狗、小鸭等需要运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可以进行折纸进行表现,也可以用手套制作成手偶等,最后小组成员呈现作品的方式多元化,有以手偶表演为主、有以讲故事为主和以表演游戏为主的《快乐的动物园》,其中涵盖了艺术、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内容。这样的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积累手工制作表达、表现的方式。同时也帮助职前教师有效利用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性。

2.3 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是学生将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使之向能力转化,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师手工制作课程的开设一般只有一个学期,手工制作课程里面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多,只有将课堂与课外的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观测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手工的技法与材料的运用不应当拘泥于课堂,更应该将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融入到幼儿园的见习和实习中,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进行教学。所以手工制作课程后续提升的选修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玩具的制作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三门课程是融会贯通的。

在专业展示平台上,我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课程结束后,主要进行的是学生课程学习作品的展示,这有利于学生进行互相观摩与学习,感受不同作品的风格。第二个阶段与实践基地进行合作,在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体验与经历。学校与实践基地在开学初达成学生本学年教育实践的任务,手工制作实践主要围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园合作完成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技能,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就业推荐会的举办,学生进行幼师五项技能的展示。通过校内与校外专业展示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缩短入职后的不适应期。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一门基础性学科,从教学方式、内容与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和改革实践。从目前学生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门课程对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教玩具的制作和手工制作教学等起到一定的作用。熟练运用手工技能技巧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促进幼儿发展才是我们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注释

①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唐上洁

专业手工制作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手工制作不仅是必修课,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通过对不同材料制作技法的学习与实操,学生可以提高专业技能,更加热爱生活,提升学习兴趣与环保意识。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推进学前教育的手工制作课程改革。

致力于培养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因学前教师的职业特点、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前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标准,还需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带领儿童参与手工制作,不仅能够使儿童的手、脑、眼的协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专业素质较强的幼儿教师。但目前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实用化

传统的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折纸、剪纸、扎染、布艺、超轻粘土以及废旧材料的制作。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能够熟悉各类材料的特性、熟练掌握上述材料的手工制作技巧,并能独立完成具有美感的各类手工作品。本门课程操作性较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教学时,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学会了制作技巧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作品是否漂亮、精致,却忽略了手工作品的实用性。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主要为幼儿园玩教具的设计制作以及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课程打基础。但是,在基础课程的教學中,教师不能只是教授技法,应将手工制作与后续课程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从而使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例如,组织学生走入幼儿园,进行观摩、交流,切身了解手工制作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将绘画课中学到的内容与幼儿园墙面装饰的设计内容相结合;将手工制作的课程与玩教具设计制作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详实、系统,更容易被学前教育学生接受,同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的新颖化

传统的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跟随教师进行制作。长此以往,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没有能力在遇到问题时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学前手工课应在玩中学,在做中教,将课程归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与技巧教师不需多讲,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与技巧的印象更加深刻。此外,教师可利用科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且生动有趣。如今,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网络手工制作视频应运而生,它们的制作内容不仅贴近生活、新颖具有创意,而且视频剪辑轻松活泼,收获了成千上万的粉丝。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将教学任务转化为轻松、愉悦的短视频,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视频资源库。同时,可以将其纳入教学过程中,营造活跃的氛围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法,其目的自始至终都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有意识地自觉掌握手工制作的相关内容,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制作材料的多样化

在手工制作中,材料是创意与构思赖以呈现的基础。“怎么又要买材料,真是费钱!”这是笔者在多年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手工制作材料不只能够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生活中也有许多手工制作的材料,如包装纸、玻璃瓶、绳索、纸箱、塑料勺子、一次性筷子、贝壳、石头喝树枝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且具有不同的制作方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时间有限,并且《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掌握多种材料的特点及其制作方法,以适应职业的需求。

四、课堂评价的合理化

首先,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应定期举办手工制作技能比赛和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证书及适当的奖励;将优秀作品进行社会拍卖,或与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其次,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应肯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发展其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兼具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

五、结语

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条件,探讨了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制作材料和课程评价。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尽快进行合理调整,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可以运用合理的课堂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张若琦(1987-),女,陕西韩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

作者:张若琦

专业手工制作学前教育论文 篇3: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

[摘           要]  基于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整合中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教学形态多种多样、学习方式自由灵活、交流渠道丰富通畅、具有中职教育教学特色的,共享、开放的手工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关    键   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

手工制作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课程注重对学生手工基础知识与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幼儿园进行手工教学,能够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玩教具,能结合季节、节日布置幼儿活动场所,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面向幼儿园和早教机构,通过课程团队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并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推出,引起学前教育规模急速扩大,民办学前教育也快速增长,相关学前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人才需求也在快速上升。

基于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整合中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教学形态多种多样、学习方式自由灵活、交流渠道丰富通畅、具有中职教育教学特色的,共享、开放的手工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建设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共享开放、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能够满足学生、教师、幼儿园教师和社会学习者等多元使用者的需求,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

一、团队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合作与探索,具有明显的整体优势。所有教师在“手工制作”方面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多次承担了有关手工制作行业的展示和实践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另外,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岗位需求,聘请6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加入课程建设的队伍,课程组整体结构合理、师德师风良好、治学严谨、事业心较强,是一个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联系紧密,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幼儿园的新技能新工艺,使整个教学队伍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将所学新技能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

(一)“双师”素质结构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6人,比例100%;专任教师有企业经历6人,比例100%;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1∶1。

(二)职称结构

在职称学历结构上,高、中、低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梯级支撑体系。高级职称1人,占17%;中级职称4人,占66%,初级职称1人,占17%。学历结构:硕士学位1名。课程团队专兼职教师均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前期建设情况

(一)课程开发情况

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动课程开发工作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手工制作作为首批试点课程,开始开发网络课程,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根本,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进行资源建设。手工制作进行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创新探索,探索碎片化资源的制作,教师提前制作好教学微课视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电子课件、教案、校本教材电子版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从2016年起,课程组按照山东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标准进行课程构架搭建、知识梳理和部分资源的建设。目前,已完成手工制作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及授课进度安排、考核评价方案、幼儿教师职业岗位标准、微课、部分企业案例、学生作品、实训在内的部分课程资源建设。经过2年的课程开发,手工制作网络教学课程呈现规模化、常态化、信息化特点,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创新。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自学检测功能,教学平台提供智能查询、资源推送、在线学习、讨论互动等服务。手工制作课程预计建设期内课程资源总数达到1306条,从中精选1140条资源上传,以确保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前期已建成了855条教学资源,已完成计划教学资源的65%。

(四)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一直是影响各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学校设置了手工制作室,并配置了手工作品展示柜,以便于学生的手工作品能够得到完好的保存。

经过对本地多所幼儿园的调研,确定了实验幼儿园、商业幼儿园、文姜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实训的需要,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手工制作课程特点,遵循职业成才规律和认知规律,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思路,从课程、模块、积件和素材等四个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联合淄博市博山实验幼儿园、淄博市博山区商业幼儿园、淄博市博山区金拇指幼儿园等行业资源,同类院校的专家骨干等优质师资力量,园校合作、校校合作共同進行课程资源建设,以覆盖专业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为需求,基于生产过程、学生实训、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项目,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必要数字资源,包括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PPT等不同类型的素材,预计建设期内课程资源总数达到1306条,从中精选1140条资源上传,以确保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

四、课程建设思路

基于课程“能学、辅教”的基本定位,按照“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从课程、模块、积件和素材等四个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

(一)结合幼儿园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结构设计

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人才培养和幼儿园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所涵盖的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为依据,以颗粒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基于幼儿教师职业岗位,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分为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每种技能通过若干个任务模块组成,最终形成手工制作结构化课程设计。

(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系统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对学前教育行业的调研,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是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幼儿教师;由学前教育行业专家根据真实的工作过程及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学前教育行业专家、课程专家与专业教师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由课程专家与专业教师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根据手工制作的特点及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设计出核心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通过对手工制作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构建出基于手工制作材料,以手工作品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包括纸工、泥工、缝、绣、织、钩、废旧物造型等项目。其中项目一分为剪纸、折纸、纸条造型、纸浮雕、纸圆雕、纸花等任务;项目二分为泥浮雕、泥圆雕等任务;项目三分为缝、绣、织、钩等任务;项目四分为废旧纸造型、废旧织物造型、其他废旧物造型等任务。

(三)园校共建,校校合作建设优质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基于课程“能学、辅教”的基本定位,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据手工制作技能的工作任务,联合淄博市博山区实验幼儿园、淄博市博山区商业幼儿园、淄博市博山区金拇指幼儿园、济南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烟台职业学院的骨干教师等优质师资力量,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共享开放、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有效整合了手工制作课程中的素材资源,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需要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应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也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建设规划

手工制作课程已经组建好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并在前期开展了學前教育专业岗位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工作,完成了手工制作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实训指导书等课程建设文本资源的前期开发工作,并初步完成了教材编写以及部分配套视频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后期手工制作课程的建设预期分四阶段。

(一)课程筹备、申报阶段

为使课程建设顺利进行,我校学前教育部召开专兼职教师在内的全体课程团队成员会议,传达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分配后期具体任务。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相关文件,进行讨论、统一思想,探讨课程最佳的呈报方式。并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南及技术规范》进行课程开发建设准备,学习相应资源的制作软件,提高课程团队教师处理数字化资源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阶段

确定课程所需要建设的具体资源项目以及各项资源的具体数量,在已开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质量的完善以及新资源的开发工作。

(三)课程审核阶段

整理汇总已经完成的课程资源,根据任务分工,各课程团队成员负责资源的再次审核,审核无误后,最后进行所有资源的交叉审核,完成课程资源的终审工作,确保上传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有效整合了手工制作课程中的素材资源,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需要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应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也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玲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2]闵靓,李胜.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的相关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

编辑 尚思达

作者:杜楠楠 严莉莉

上一篇: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措施论文下一篇:经济持续涉外税收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