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2022-04-23

摘要: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危机事件已经逐渐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威胁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1:

学校危机的新特点与管理策略

近年来,许多地区和学校相继发生了一些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有的事件还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如2011年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学生接送面包车迎面相撞,校车司机与4名幼儿当场死亡,多名幼儿重伤,15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至此,事故遇难人数达20人,其中包括18名幼儿以及校车司机和1名教师。[1]

2011年9月26日6时50分左右,山西灵石县冷泉村一辆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在108国道介休段与一辆大货车相撞。7名初中生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2]

虽然不断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反映出校车运营混乱、农村学校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监管不力以及校车立法空白、制度缺位等表层问题,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学校管理者危机意识淡薄、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预警机制长期缺乏等深层问题。加大对学校管理者危机管理意识的教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一、 危机管理与学校危机管理内涵

危机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主要分析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求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的方法。关于危机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潘光认为,危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因若干方面激化而导致的一种打破常规的恶性状态”。[3]美国学者奥兰·扬将国际危机定义为“一系列迅速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使不稳定因素对国际体系的影响或任何体系的影响超出正常水平,增加了体系内暴力发生的可能性”[4]。其中美国知名学者罗森塔尔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5]。

学校危机管理从属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借鉴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学校危机管理指的是学校主要领导(通常是校长)组织相关人员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对学校可能的和现实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6]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危机事件:一是与生命和身体安全直接相关的事件;二是破坏学校运转秩序,使学校工作无法开展的事件;三是对师生和学校形象与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

二、 学校危机事件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事件放大功能和迅速传播功能的凸显,给当前的学校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不确定性增强

学校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人身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或伤害生命,如因地震、洪水、台风、火灾、楼舍倒塌等造成的伤害事故,社会动乱、中毒、校园暴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等;信誉危机:对师生或学校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严重的人格侮辱、学校办学质量滑坡、教师对学生及家长的有偿家教等;学校发展危机:如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这些危机事件,有的属于突发性的,但也有属于渐变性的。总体发展是渐变性危机事件逐渐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危机事件传播速度加快

由于通讯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敏感关注,尤其是互联网微博的快速发展,在今天,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如何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所有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如:如何预防和及时阻止谣言在网络间迅速传播,做到第一时间澄清事实,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学校危机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3.危机事件独特性凸显

学校危机事件中的学校信誉危机和学校发展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参考性,如校园踩踏事件、教师惩罚学生事件、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等。如何预防和处理该类事件都有成功的案例可作参考。但是,由于上述不确定危机事件的增多,致使学校危机事件的趋同性降低,学校管理者根据以往经验或者别的学校相同事件化解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在减小。

4.“报复社会”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

复旦大学社会学者滕五晓看来,当前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增加了某些底层民众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如果再加上受到某些不公正待遇,长期压抑的他们很可能因为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事件,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报复社会”。如2010年3月23日早上7点24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重大凶杀案,当场死亡3人,送院救治10人,抢救无效后又死亡5人,嫌犯郑民生当场被抓;2010年4月12日下午,合浦县西场镇一男子持刀追砍路人,造成1名二年级学生和1名老人死亡,包括两名小学生、1名学龄前儿童在内共5人受伤;2010年4月28日15时左右,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6名学生和1名教师。

三、 学校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

1.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要持续不断地强化学校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危机事件应对力的培训,做好学校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

根据国际经验,当代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个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四部分组成的循环过程;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意味着采取前瞻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危害。当代危机管理的实践也证明,随着危机可能危害性的日益膨胀,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制定权责明晰的危机反应机制,是达成危机事件最优化处理的首选。此外,还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灾害时的逃生演练及自救教育,诸如地震、火灾、大面积食物中毒、爆炸、恐吓、室外活动中意外伤害等,应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

2.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极大丰富,真假信息难辨,并且传播速度迅速。个别学生由于对学校或者某个教师的怨恨,为了达到报复学校或者教师的目的,故意捏造事实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给学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地解决,避免造成网络失控的后果。其次,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再次,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对一些谣言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澄清、及时制止。

3.强化对学校管理者关于危机事件处置的培训,提高危机事件应对力

由于突发性和独特性危机事件不断上升,在没有任何参考或者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化解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考验学校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管理者仅仅有预警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对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培训,提高其危机事件的应对力和处置力。

4.建立严密的校园安保系统,加强学校与警局间的密切联系

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除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加大、部分人心理失衡等问题,预防和防止该类人员制造“报复社会”式的校园惨剧,学校必须建立严密的校园安保系统,制定严格的校外人员出入校园制度,配备必要的警用防护器械。同时,还应加强学校与警局间的密切联系,做到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警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并协助处置事件。

参考文献

[1] 甘肃庆阳榆林子镇一货车与幼儿园校车昨相撞.新民晚报, 2011-11-17(A3).

[2] 山西灵石车祸已造成6名学生死亡.咸阳日报,2011—9—27(B4).

[3] 潘光.当代国际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Oran R.Young,The intermediaries:Third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Crisis,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

[5] 郭星宇,王玥.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管理.社会科学家,2006(10).

[6] 杨明杰.大城市危机管理.现代国际关系,2004(8).

(责任编辑 白文军)

作者:王海丰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2:

浅谈当代企业公关危机

摘要:我国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危机事件已经逐渐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正在威胁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预防危机以及积极应对已经爆发的各种危机,把公共关系管理的方法融入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之中和如何正确面对舆论和公众,积极展开企业危机公关,扭转不利局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已成为当代我国企业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危机 危机公关 危机处理

1 企业危机形成的原因

1.1 外因。第一,由于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发的企业危机。如政局动荡、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第二,由于新法规和新标准引发的危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环境以及质量问题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相关部门也逐步严格环境和质量方面的标准,也许过去合法的现在已经不达标,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新的企业危机。

1.2 内因。第一,由于企业内部权利冲突而导致的危机。如由于企业高层发生权力斗争就会导致领导层的瘫痪等都会导致企业出现危机。第二,由于公共关系导致的企业危机。由于企业涉嫌重大的责任事故等,通过媒体对企业以及社会责任的追究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导致对企业产生的猜测以及不信任或谣言等都会使企业陷入危机。第三,经营管理不当引发的危机。如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决策、管理等有问题时,很容易使企业一步步陷入危机。当然最深层次的根源是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康,这是根本原因。还有企业的理念严重有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单薄,企业领导人总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企业领导人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也会引起危机。第四,竞争引发的危机。比如说市场和客户被竞争对手分割,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人员流失等等便会引发企业连锁危机。

2 当前中国企业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危机意识。对于危机的管理重点在于预防,即防患于未然,应当具有危机意识。事实上,企业发生的危机几乎都可以通过预防来化解,当然还有一些危机的发生与企业自身错误的行为相关,如违反法令、管理不当或产品以服务缺陷等。因此,企业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可以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但是危机的预防首先在于教育和培训。

2.2 隐瞒事实。“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最近的可口可乐“消毒水”事件爆出后,在社会各界希望可口可乐公司对此事件给出一个说法时,公司却给人们玩起了“变脸”先是对整个事件进行遮遮掩掩,继而在掩盖不住的情况下又吞吞吐吐,最后面对社会各界的谴责才不得不做出道歉。有着百年品牌的可口可乐这种做法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信任危机”。

2.3 反应迟钝。企业危机不仅具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同时还具有扩散性。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企业如果发生危机,面对公众以及媒体如果不能及时查明原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除了让公众觉得公司管理效率低下以及逃避责任外,错误的信息有可能被误解和流言占据,就会使情况更加复杂,而企业则会进一步陷入更糟的状况。

3 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原则

3.1 迅速主动原则。危机公关的关键在于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企业之前对其进行控制。企业在遇到危机之后要迅速研究对策、主动做出反应,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例如戴尔的“邮件门事件”虽然一开始隐瞒事实,不敢承担责任,把过错归于员工,但是值得学习的是戴尔的反应速度很快,知道隐瞒的方法不对,立马让总裁亲自出来道歉,才平息了此次危机。

3.2 真诚坦率原则。一般情况下,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公关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认错。企业永远处于消费者的下方,不要不做任何的解释,更要避免官腔语言,油腔滑调,这样容易引起媒体的穷追猛打,刨根究底。因此,危机一旦发生,企业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一个企业如果有诚意,就算曾经做错了,也容易取得公众的原谅,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事情的态度。

3.3 对外口径统一原则。在企业发生危机时,企业内部要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例如圣元乳业“致死门”事件发生后,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客服部人员、生产总监表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公司统一向外界发布信息。最后圣元乳业事件得以昭雪。

3.4 维护信誉的原则。企业的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而企业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减少危机对企业容易带来的损失。

由于危机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解决危机事件的时候也不能仅靠一种形式进行解决,否则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因此,我们应当配备多个原则一起解决企业发生的危机问题,使企业在危机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弋佳.关于当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思考[J].经济师,2009(3):24-

25.

[2]李振.“危”“机”公关[J].现代交际,2010(2):38-40.

[3]陈慧荣,刘德艳.危机公关:化解企业危机影响的良药[J].科技信息,2009(12):6-8.

[4]田卓.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2):17-19.

[5]罗娜.浅议我国企业危机的成因和危机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0(2):54-55.

作者简介:庄园(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世界经济。

作者:庄园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3:

浇灌健康之根 呵护生命之花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诸如火灾、水灾、地震、触电等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但安逸平静的生活通常会使我们忘记了各种危险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本文通过国内外学校进行危机教育的比较,对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危机教育提出实施方案,以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降低危险发生时的伤亡率,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为学校实施危机教育提供参考教学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学;危机教育;实践研究

21世纪,人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人本身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科技发展带来的人自身的体能退化危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危机等,这种状况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材背景,教育要应对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影响生命的危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危机教育意识

近年来,公共安全领域重大事故出现上升的态势,在某一年的1月1日到2月15日,全国共发生27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有26起发生在公共安全领域,占95%以上。在北京市的迎春灯展活动中,也发生过一些踩踏恶性伤亡事故。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但反映出一些地方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安全管理问题,而且也反映出受害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知识匮乏、没有掌握逃生自救技巧、不懂应急救人方法等安全教育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在四川的大地震中,北川县北川中学6至7层主教学楼坍塌,1000名师生中,有极少数逃生;曲山小学600多名师生,仅10余人生还;茅坝中学500初中生,集体被埋;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447名师生,100名活着;聚源中学一座教学楼震塌,900多名学生和十几名老师被埋;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1000多名师生,一大半被埋。从这些新闻报道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四川5.12特大地震中,倒塌最严重的是学校!死伤最多的是学生!究其原因,地震时正是上课前两分钟,学生都坐在教室里,除了学校建筑的质量因素,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遇到这种危险的情况下,缺乏危机处理意识和方法。

“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那么,何谓“危机教育”呢?综合各文献所述,笔者认为:危机教育是为了预防和应对危机情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危机态度,掌握一定的危机知识,在危机情况下控制身体的行动和体能达到安全状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

从国际上的危机教育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往往都拥有一套完善、系统、成熟的危机管理系统,在应对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大到各地区,小到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策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伤亡率。而这种应对策略的培养,学校教育则是最好的场所。正如危机教育专家所说:危机不可能为人所主动地控制和消灭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地去积极战胜它,而教育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1.日本

日本的危机教育首先从学校做起。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学生每年都要在模拟地震现场练习逃生技能。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其危机教育内容仅在小学教学阶段就已达到40个课时,它们分别被安排在国文、地理常识、历史启蒙、人与自然等课程中,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正因为日本推行了全民危机教育,在突发灾害里,日本人的逃生率非常之高。

2.美国

美国在幼儿园里就会教孩子摔倒或扭伤的时候该怎么办及食品安全教育;进了小学,就要开始接受正规的急救训练;美国的中学生每周至少要上一节急救的课程,如果不能通过急救课的考试,就拿不到毕业文凭;高中也常增设安全教育等一些应急课程,通过这些专门的课程教给学生遇到地震、洪水等应急措施。

3.英国

英国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注重发挥互连网的直接简单、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传播优势。同时,还特别强调发布的预警信息要有引起公众注意的吸引力,要照顾到一些特殊的群众(残疾人、老人、小孩)。在英国无论是中央层次,还是地方层次都有“危机事件媒体论坛”,它是在预警和通报公众等信息沟通过程中各类危机应对主体与媒体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协调、沟通的重要平台。英国中央政府还专门制发了《危机应对手册》,英国每家每户都有,手册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若干种危机事件(包括恐怖事件)应对的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传播手段,公众的危机意识得到加强。

目前,虽然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专业性的危机应对教育和训练,但是危机教育还是缺乏全面性。首先,学校教育没有引入危机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小学阶段,危机教育是一片空白;在中学阶段,虽然教材中提及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次大灾难、生态危机等内容,但大多都停留在表面,而对灾难生成的根源以及人类应汲取的教训,则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在大学教育中也很少涉及社会风险和危机方面的内容,更不用说开设专门的课程。而实际上,由于逃生方法不当而发生的惊慌失措和拥挤踩踏等事件在历次灾难发生时总是屡见不鲜。汶川地震当中,也出现了很多中小学师生因缺乏逃生常识造成伤亡的现象,可见我国学校教育中危机教育环节的缺失。

二、发挥体育教学优势,融入危机教育内容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

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学生人身安全教育这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是缺失的,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上我们发现,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重视。比如: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水平五→了解并学会常用救生方法。体育教育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变革已经跨入了新世纪,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在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教育同样面临着这种变化的深刻性,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强调,从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教育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因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危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战胜危机,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这与体育教学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

体育学科具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并有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直观性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接触的范围大、开放性大等功能和特点,适合危机教育的实施。同时,进行危机教育需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又需一定的场地,在体育课程中,良好的场地条件为危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现在中学的所有课程中,体育是唯一一门以身体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这些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在体育课上进行危机教育是较合适的。如在体育课理论教学部分中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在体育实践课时进行模拟逃生训练和逃生技巧训练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我防护、救护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灾害(如台风、水灾、火灾等)的时候具备一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三、组织教学,提高知识技能

1.泰勒原理

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于1949年出版了其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该原理是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泰勒提出了四个著名的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围绕以上四个中心,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4个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用教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从而明确教育的职责。

(2)选择学习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认为,教师选择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习经验

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3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4)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泰勒认为,评价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另外,还要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实际上这四个问题指出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基本方面: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本研究中将围绕以上四个因素,设计编制两套安全知识的教学方案。

2.安全知识教学方案

(1)危机教育方案一的组织实施

组织形式:采取“小班级型”授课形式,设计6学时危机知识理论整合于体育理论课进行课堂传授,面向对象是高一、二年级的在校学生。

①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危机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端正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的学习态度。

②教学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点: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引导学生发表对身边危机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来拓展他们主动建立危机现象的知识结构的意识。因此,理论课的教学主题与学生现实活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互动探讨,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表1):

表1 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与相应的课外实践主题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该框架基础上,要结合专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效果评价。

课堂上教师运用“情境性教学”方法,设计情境案例,提出研讨问题,采取规定分组、自由讨论的形式,小组内通常的学习方式是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并小组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小组对学习过程进行组内自我评价,组员评价,组间互评。教师在课后布置实践调查作业,在提供相关教材、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后,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总结体会。由于情境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④考核方式

体育课程考核包括技术、身体素质、理论和学习过程评定四个部分。而体育理论考核主要则为书面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有关身体健康与危机知识的理论学习水平和理论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其赋分值占总分的30%。教师将记录学生在理论课堂的学习表现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考,针对学生完成的总结体会报告赋予理论知识考试的分值。

(2)危机教育方案二的组织实施

组织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课基础上,独立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体育选修课模块,模块名称为“危机教育与训练”,总学时为28学时,学分:2学分。

①教学目标

危机教育与训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求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思考有关危机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对危机知识的掌握,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安全因素,引起他们对危机问题的重视,将适当的危机实践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与体育锻炼,有助于他们危机行为态度的形成。

②教学内容

全面叙述各种危险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和第一措施等,说明及时的第一措施对生命和财产形成的补救,介绍身体机能在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见表2)。

表2 “危机教育与训练”体育教学模块教学内容

知识结构框架的安排其涉及的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范围是比较全面的,各章内容的深度,知识点的密度都掌握较好,每一章的内容都阐述得清楚、完备,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法为主(应以培养意识和技能以及自救、互救能力为主,并从中体会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培养科学的体能锻炼方法),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问答、演示、讨论、制订训练方法、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形式。

④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28学时,一学期授完,学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70%,考查占30%(考查包括考勤、课堂提问10%,作业10%和实验考查10%)。考核成绩分为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四、小结

方案一采取必修理论课的教学途径,授课对象虽然局限于高一、二年级的中学生,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侧重培养中学生对危机意识和知识探究的兴趣,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指导,引导其在课后生活过程中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协作式”合作学习,将课外实践调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其在高三年级和今后大学阶段时,能自发积极拓宽知识结构,寻求求知途径的能力,达到对于安全知识融入今后生活中的目的。

方案二以独立设置相关的选修课模块形式,教育对象受益面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某个教学专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结合案例深入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使得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思辨能力,分析现实个案问题。选修模块教学由于课堂知识结构点密度强,涉及的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范围较全面,所以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教学实施前也需要择选有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或培养1~2名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已满足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需求。

五、建议

唤醒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在和谐社会中树立危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求知欲,带动学校危机教育,获得中学教育体制的支持,关注体育健康课程教育的实际应用意义;加强体育理论课改革,重视师资的培养为前提,开发建设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设置体育危机教育的模块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终身体育提供资源渠道;各中学根据自身条件,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力求多样化,实施学生危机教育途径要因校制宜,因师制宜,有效发掘教育资源水平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美)OrientSmith.紧急应变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育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魏彤儒,齐秀强.危机教育研究述评[J].求实,2009(10).

[9]张克记.危机教育不可缺失[J].教学与管理,2004(7).

[10]荣昭俊,潘倩,谢振荣.论加强大学生危机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1]陈季,张英.中学地理与灾害教育浅议[J].地理教育,2008(2).

[12]张水玲.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及启示[J].上海教育,2004(3).

[13]李亮.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J].中国学校体育,2008(3).

[14]靳春菊.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9(9).

[15]朱建东.如何将“逃生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体系[J].考试周刊,2009(5).

[16]杜孝珍,谢刚.公共危机教育的国内外比较[J].新疆大学学报,2009(7).

[17]李高峰.论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7).

[18]刘春阳.体育教学与安全、防护、救护教育的整合[J].体育教学,2008(12).

[19]孙学明.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体育教材的分类和处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9(3).

[20]陈玉庆.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与训练[J].体育教学,2009(7).

作者:沈英杰

上一篇:对外贸易经济地位毕业论文下一篇:盗版现象经济福利效应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