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中采取恰当措施,使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无疑是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本文着重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物理复习课的目标、任务和教学的有效性,并针对有效复习的施教策略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论文 篇1:

中考化学有效复习指导策略

【摘要】历来中考化学复习都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甚至以单纯的题海战术进行,复习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化学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复习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归纳的过程,故而在初中化学考前复习中,要注重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后进行针对性练习,查缺补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复习 指导策略

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是复习的方向标、教材是根本,在复习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标为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而学会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从单纯的听和练得模式中走出来,效果才会更好。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明确方向

在复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了解中考要考什么,学生在复习中才知道要怎么去复习。明确要求其实就是要找准化学中考的方向,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这样才利于把握复习的深浅度和难易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试说明进行对比,找准近几年中考的变化,了解考试的性质、方式、方向,对试卷结构、考试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

结合近几年中考化学情况来看,一是中考依然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中学化学是义务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中考是终结性考试评价的一种手段,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故而其基础性也就较为突出。从中考试卷结构来看,基础类考查问题较重,故而在复习中要重基础,不能偏离了方向。二是重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新课标”还是“说明”都明确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如概念考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填空,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虽然降低了化学计算额难度,但在思维能力要求上又有所提升。因此,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对基础知识要系统掌握,还要注重应用拓展,培养问题能力。

二、以教材为基本依据,梳理并拓展

化学复习应以教材为主,因为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答题的基本知识点都源于教材,只不过有了更新和变化,进行了拓展。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定要引导学生通读教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考试要求而对基本概念、公式等进行“查漏”,要注重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性、网络化。

在复习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能做到咬文嚼字、分析对比、整理归纳。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定要规范、熟练地书写。对基本概念要掌握其内涵,如氧化物的概念。对元素、单质及化合物要从其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保存、鉴别方法方面进行归纳,形成知识链。在化学计算方面,要能根据题干分析其所应用的化学概念、公式,通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典型题型。对实验则要熟悉常用实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等要熟记于心。要能根据物质的性质,从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提纯等方面对实验进行深入分析。

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分块”策略,即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如“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整理,以某化学物质(如CO2或NaOH等)为中心而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梳理,然后再进行横向比较,如将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物质进行比较。在对概念的深化理解上,要摒弃死记硬背的方法,以类比归纳的方式进行。如物质的组成可把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进行梳理,然后对比,串联成线,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抓关键记忆。如“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一定是原子构成”。

要注重以典型例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抓典型,结合生活展开训练。例: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则该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答该问题要点是要要掌握“质量分数”的概念,在计算中首要要明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但这个“总质量”是否可知呢?通过题干分析可将其假定为“1”,而CO2气体的质量未知(即为x),于是就可得出:16/28(1-x)+32/44x=1×67%的方程,然后展开计算。对于这类典型问题,在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其思路,掌握其方法,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如(NH4)2SO4的学习以农民使用化肥的案例展开,从而渗透(NH4)2SO4的性质和生活的联系。

三、关注学生实际,查缺补漏

在化学中考冲刺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单纯解题的思路转变过来,对基础知识理一理,根据复习情况而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查缺补漏,然后再从“能力”类题型上进行训练。在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整理时,要根据教材而对自己的系统知识查找不足。如液体的复习,首先能不能判断一种有液体是不是溶液、溶液的概念是什么、它和溶剂和溶质有什么区别、涉及到哪些计算,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注重引导学生能“反思”,在复习和反思中不断的提升。

在冲刺阶段,除了常规的基础性训练外,要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拓展型的训练,尤其是问题解决类题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练习。当然,在冲刺阶段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环节学生的考前压力,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多压力,更不应以大量的练习去束缚学生。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指导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为了追求成绩而把学生束缚在题海中,而要认真分析化学中考的变化情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化学复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的主体性。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在理清教材基本知识后进行相应的拓展,以针对性练习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施学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7年05期.

[2]黄卫华:浅谈中考化学复习备考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04期.

[3]李应德:搞好化学总复习的一点看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1期.

作者:杨名勇

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论文 篇2:

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及施教策略

摘要:在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中采取恰当措施,使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无疑是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本文着重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物理复习课的目标、任务和教学的有效性,并针对有效复习的施教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复习课 有效性 物理情景 施教策略

1 中考物理复习课的目标与任务及教学的有效性

新授课的目标一般是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与规律,知道物理知识的简单运用,着眼于基本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中考物理复习课的目标则是针对整个初中物理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结构、巩固提高。老师在中考物理复习课中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及其形成过程,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规律与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想顺利完成中考物理复习的目标与任务,就必须追求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应该分两方面看:一是老师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回忆与再构建;二是学生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

那么,在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从而取得复习的有效性呢?

2 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施教策略

2.1 创设物理情景,以问题作为复习的出发点,激起学生的共鸣

由于学生认为以前的知识已经学过,在复习时往往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要想进行有效复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老师精心设计适合复习内容的物理情景更加必要。老师借助创设的情景,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调动,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复习光单元时,我们可以创设“雨后有月光的夜晚”的情景,让学生模拟迎着和背着月光行走,怎样才能不使鞋潮湿,展开对光的反射的复习。又如通过让学生靠近和远离镜子,讨论成像大小是否变化,来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事实证明,设置情景,带着问题展开复习,能牢牢扣住学生的心弦,在思考与讨论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2.2 以问题或实验为载体,使学生在思考或动手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再现与迁移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那些常见现象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如在复习相应单元时设计下列问题:

①背着书包,书包中物品的增减,你能想到哪些物理知识(涉及质量,重力大小与方向,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压力、压强等)?

②看到路灯发出明亮的光,你知道它们的连接方式吗?你在灯下的影子怎么形成的(并联、光的直线传播)?

③晚风吹过,树枝为什么摇摆?树叶为什么会沙沙发出声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振动发声、空气能传声)?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验,恰当选择典型实验并以之为载体进行复习课教学,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也能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例如在电学复习中,让学生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分别是多少?将它们怎样接入电路中?

②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滑动变阻器怎样使用?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什么位置?

③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灯泡没有坏,为什么不发光?

④随着电压的增大,灯泡越来越亮,根据数据你发现灯泡电阻怎样变化?为什么?你画出的I——U图像怎样?

⑤思考夜深时家中的灯泡比晚饭时要亮的原因。

显然,将实验、问题、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形象化、生活化、活动化。通过实验器材的再认识,对过程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再联系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对复习心动,而且愿意行动,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

2.3 引导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而且分散,难于掌握。如何把它们系统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第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网络。让学生按照单元找出知识要点,并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类合并,形成体系,编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第二,辨析异同,修正知识体系。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比较,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断修正知识体系。例如安排学生进行实像与虚像、压力与重力、内能与机械能等的辨析,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指导学生对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等,它们的定义方式几乎相同。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很多概念的理解、记忆都会迎刃而解。

2.4 精选习题,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落实各单元的知识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典型习题,并进行示范讲解与训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对重点、难点设计变式组题进行训练,能收到明显成效。

示例:有一个电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x,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器R0和若干导线,请测出Rx的阻值。你有几种办法?

由于此题设计方案的开放性,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多学生设计出了两种以上的方案。

[变式一]电流表变为电压表后如何测?

[变式二]电池组电压给出后如何测?

[变式三]阻值已知的电阻器R0变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又如何测?

[变式四]利用电流或电压的等效性怎样测?

在复习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灵动状态。老师应该能勇于跳进“题海”,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老师 “多练”才能做到“精讲”,才能让学生得到“精练”。

随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物理复习课的教学也只有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优化复习课的施教策略,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严顺红(1971-),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江苏苏州 215138

作者:严顺红

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论文 篇3:

二次开发教材提高科学复习效率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中可供选择的"材料"、"工具"。在中考复习阶段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解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值得我们探讨。作者依托教材,对教材上的实验、插图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确定新的复习体系,对教材的资源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挖掘,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科学高效复习二次开发课本资源

新教材观提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可根据学情,根据知识结构自主的对教材进行处理。本人根据教学现状以及教材内容,在中考复习阶段依据课程标准,运用适度增减、调整和整合等方法,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中我发现对科学课的复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复习兴趣不大,不会复习,认为复习就是做作习题。很多教师也是采用教师逐个讲解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并配合一定的习题进行强化。但是这种复习方法会造成学生普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对相似概念鉴定能力不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设计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才能从学生最最常见的课本着手,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能够条理化、清晰化,使能力进一步得到升华呢?我在复习时依托教材资源,对课本资源进一步开发,引导学生自觉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回顾、反思自己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一、开发课本资源,化迷惑为清晰

1、对课本实验进行再认识,化迷惑为清晰。

有关考察学生实验能力的题目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而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题目,不难发现这些题目往往与教材上的实验有关联。在复习阶段,进一步分析教材中现成的实验是我们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良好素材。

1.1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赏析。从教材的经典实验入手,对这些实验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近几年中考中以课本实验为题材的题目越来越多,而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再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实验能力一种途径。课本上关于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很多,如光合作用,生长素的发现等一系列实验。

【案例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学科学里一个重要实验,在复习阶段对该探究实验的原理、过程、现象的赏析,可以达到发展创新思维、开拓设计思路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原理(包括反应物的选择、实验装置的原理、实验现象的原理)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将看不见的气体体积变化转化为可见并可测量的巧妙设计。理解气体压强的改变是影响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可以从反应物(如:能否用硫、镁、铁代替磷?在没有磷只能用硫时又如何使瓶内气压下降完成该实验呢?)或实验操作过程误差的产生等途径进行分析,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1.2对教材中实验方法进行模仿。除对教材中学生实验赏析外,分析和总结实验设计的好思路,好方法,不断练习,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案例2】 "探究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对植物进行暗处理的原因、如何褪绿的,为什么要褪绿?如何证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分析好以上问题后,学生光合作用的一般注意事项已经掌握,接下来可让学生模仿该实验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二氧化碳、叶绿体等实验。

1.3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修改。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修改,除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可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课本上的实验有些只是为了说明某一种方法和某一个知识点,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实验重新从另一角度进行认识、拓展、甚至整合。

【案例3】 七年级下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课本上是按照如图1进行实验的。复习该实验时,我问了下面几个实验复习问题:1、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具备了,但却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因实验存在偶然性,该实验无法保证B种子会萌发,应该如何改进?3、如何改进该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请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通过讨论后,可以进一步补充课本上没有的关于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的知识点。可以将该实验改成如图2装置。通过学生在家庭完成该实验也可将种子的萌发条件、种子的萌发过程、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及观察根的向地性这些实验一起复习。

2、对课本插图进行再认识,化迷惑为清晰。

教材中的有些插图具有认知的功能。这些插图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的,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来描述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信息量远大与文字的叙述,并且它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明化。因此深刻、全面的感知图表,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所以在复习阶段对教材中具有认知功能的插图要再次挖掘。

【案例4】在学习了肾脏结构和尿的形成时,教师主要从尿的形成角度讲解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人体中血液和尿液在人体肾脏中的流动路线总是分不清楚。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对文字描述和图像不能结合起来理解知识,而且忽略了教材插图九年级上143页的图(见下图)的知识内涵所以造成知识点模糊不清。

于是在复习时我就课本引导学生先观察血液流经的路线,让学生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再观察尿液的形成及路线。分析尿液和血液在哪个结构分离开的?思考了这两问题后再整理出尿液的流程图。后总结如下:

二、整合课本中相关知识,由点滴到全面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可以根据需要打破章节限制 ,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

1.用主线图串联知识

教材中线索有很多,在复习该内容时教师要善于把线索说明,学生理解了这些线索 在复习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对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理解。

在用主线图整理知识时,除教师帮助学生理出知识线索外,也可让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自己整理建立知识显示线索图。如下图:

2.用括号图体现知识的从属或并列关系

把有关知识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认真的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从属关系,分门别类地用括号图将其网络起来。括号图最能表现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能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复习科学概念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花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等都可用括号图进行复习。

3.用衍射图揭示知识体系

根据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有机地将知识"串联"成知识链,再从知识点衍射出去,进而"并联"成知识网。在专题复习时,可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出一条或几条主线,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成为知识网络中的一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记忆形成有序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案例5】下图1和图2这两副图是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其实他们两者均于气压的变化有关,而教材中涉及到与气压有关的問题比较多,在复习阶段,我将与气压差有关的一类实验问题进行归纳与整合(如下图),加深对实验原理与本质的理解。

三、对比课本中相似知识,使难涩变简明

对相似知识对比着复习,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能起到很好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澄清知识,使难以理解或者记忆起来比较难记忆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相似、相关知识对比着复习往往能取得不错的复习效果。比如 氢气、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的制法、性质,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体类的消化产物和代谢产物等都对比着复习。还有血液流过小肠、肺、肾脏等器官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这些相似的知识也可用下面的表格进行对比。

四、理解教材的编写,由单一到综合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材在编写上注重生物與物理、化学、地理的综合。这种编写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对忽视了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上对科学的复习都是从物、化学生物等的学科体系角度复习的多,但毕竟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所以在复习阶段,也要注意生物、物理、化学等的综合。

【案例6】 在复习细胞的失水和细水时可通过下面一道题与化学物理联系起来:新鲜的冬瓜中装有浓盐水溶液,现将一小木块放在该溶液中,处于漂浮状态, 一段时间后,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如何变化, 木块露出水面部分为与原来相比将如何变化?木块受到的浮力怎么变?

五、结论与思考

研究发现,使用深层对教材的加工复习教学后,与学生以前自主复习时相比,学生发生了以下变化:①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发生了转变。复习时只是一味的做题目的少,学生对复习有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会尝试着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整理构建知识体系,或者自己整理相似知识、相似题型。②学生在复习时对课本的使用不再是简单的通读,他们往往会对课本上的实验或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九年级学习了氢氧化钠后,学生提出八年级下58页"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中应将教材中的石灰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另再增加一个装有雪碧或碳酸氢钠溶液的对照组。从以上可以看出,通过前文的复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复习阶段不再是被动的复习,而是对课本资源的有意识的进行了自我的再次构建。

参考文献:

[1]《立足基础 注重能力—— 中考科学复习策略谈 》.楼小青.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中学.浙江宁波315171.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中考科学复习的要点和几点建议》.蒋士立.浙江省慈溪市卫前初级中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5月上.第13期(总第199期)

[3]《充分利用图表,提高教学效果》.王美华.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生物教育,1999年,第10期,第24卷

作者:段朝丽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电气施工环节动态控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