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20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关,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方法的研究者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更准确、更经济实用的检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便携式医学检验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便携式医学检验论文 篇1:

浅谈医学检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摘要:随着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检验在医院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的医学检验相比发达国家,仍有欠缺。本文从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学检验;发展现状

近20年来,医学检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日益强大,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经营学等多学科内容。在医学体系里,它主要作用表现为:对疾病的诊断、疗效及病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检测手段,并能结合临床提供咨询和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使之转化为临床诊断信息。随着科技在医学界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该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本文将简要在各方面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1 检验医学发展现状

1.1 检验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据笔者了解,目前,全国共有27所院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有3个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近20年来,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国内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围绕整个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也有一些定式,现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1.2 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我国的质控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如临床生化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倍受重视。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及分析后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 与时俱进,设备和技术得到良好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了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了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

2 目前医学检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学检验水平还是存在几个重要问题:

2.1 理论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医学检验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上,对检验医学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我国的医学检验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称之为“实验医学检验学”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不够,人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较低,阻碍了检验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2.2 没有对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现在医学院中许多临床科室人员臃肿,检验队伍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应有的“合力”。这种现象带来了诸多弊端,如(1)在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2)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難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从事各项目检验的专业人员由于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很难使其业务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2.3 质量控制工作不好。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没有质量的检验不仅不能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依据,甚至还会造成误导,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失。

2.4 高素质人才缺乏。尽管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发展已经历了近50年的漫长时间,但在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基层乡镇医院中,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严重缺乏,制约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医学教育必须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 对医学检验发展的一些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信息技术是廿一世纪发展趋向,集成电路、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国际的互联网络将实现实验室之间,实验室与临床、医院间、图书馆之间,市内、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远程多媒体教育,远程实验室诊断系统会得到广泛的利用。因此,在临床检验领域,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

3.2 向自动化和集中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检验学的发展,临床及科研部门对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以往依靠人工进行检验的项目逐渐被自动化仪器代替,无论检验的速度或检验项目的数量均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的登录、计算、报告,就不能适应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解决的途径是采用电脑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同时,由于芯片技术、干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也会不断增多,给长期随访病人和家庭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3.3 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未来的检验医学向着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应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立足专业需要,转变教育模式现代医学检验,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检验人员不仅要熟练利用自动化仪器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对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分析解释,正确有效地将实验资源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力度,拓宽专业口径,改变现有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知识面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检验人员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适应现代化检验发展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蓝保毅.检验医学的发展前景、趋势及潜在瓶颈[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

[2] 梁金明,陈忠,陈聪.检验医学的现状和展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6

[3] 鄢盛恺.关于我国临床检验医学设备的现状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12

作者:张国良

便携式医学检验论文 篇2:

郑直:检验生命之光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关,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方法的研究者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更准确、更经济实用的检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仪器中心主任郑直在检验技术领域不断锐意进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躬身奋斗。

从“美国时光”到“国家使命”

198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郑直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继续深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开始对神经生物学感兴趣。“到美国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越来越多,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开始从化学转到生物学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神经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更是一日千里。年轻的郑直在接触相关领域后非常兴奋,拿到化学专业硕士之后就决定转系,从头开始学习分子生物学内容。

1997年,他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血液科继续深造,获得斯坦福医学院“院长奖学金”以及美国NIH博士后奖学金,从事白血病研究。“当时斯坦福医学院一个教授刚发明了微阵列生物芯片技术,同时在斯坦福旁边一个刚刚建立的叫‘昂飞’的公司,发明了另一种生物芯片技术。正好两家都和我在的实验室合作,我就利用这两种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来研究血液病,这让我对核酸检测技术产生很大兴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00年博士后完成之后,郑直进入硅谷地区的生物技术公司进一步做芯片相关研究,并在随后7年里一直在生物科技界做新技术研发。

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汗水,郑直在美国发展得如鱼得水。他在一家公司做到项目主管,完成了新产品的研发,带领公司做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创新,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且在临床诊断界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我取得的一个最大的研究成果就是直接测试血液中的基因表达,这在当时没有人能做到。基因检测是诊断里面最灵敏的方法,要从血液里测基因表达就需要先提取核酸,这非常繁琐,极大地限制了核酸检测的应用。我把当时已有的一种方法做了改进,使其能在血液这种最复杂的样品里直接检测核酸,无需提取核酸。”在他的领导下成果很快产业化,为公司带来了很高的效益,更为临床检验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这也为郑直带来了许多荣誉,尤其是行业著名学会美国临床化学学会当地分会的“临床化学科技杰出贡献奖”,更是表明了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

事业上,成就和荣誉并没有让郑直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想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临床上取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挥,想进一步探索临床检验领域的奥秘。但,这和公司的科研工作内容相悖。“在企业中进行科研工作就要把利润放在第一位,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研究工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当初的科研工作。我想要把我这项技术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在临床检验领域做出一定成绩。”再加上他也一直想要回国,于是立即着手准备,归国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郑直考虑归国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开始支援科研院所全面升级软硬件设施的时候。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从2006年开始获得拨款购买各种新型仪器,急需一个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郑直在生物公司工作多年,有丰富的生物科研工作经验和大型仪器的管理、操作经验,2007年秋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的仪器中心担任主任一职,开始扩充人员,购买仪器,完善中心机制等。“回国后的前三年,基本上做的就是这些事,把新的仪器中心建立起来。科研工作方面,也慢慢开始找方向。”

说起来不过寥寥几百字就道尽了归国后近10年的工作历程,但是每一步的经历都浸透着郑直的汗水。从“新型核酸检测系统用于高通量快速诊断多种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到“疾病标记物检测新方法研究”,从“乙肝疫苗质控及评价/微量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到“重要寄生虫病检测技术研究”,郑直不仅仅是沿着自己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在走,更是想要在临床检验领域百尺竿头,推动领域发展,造福社会。“这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责任,更是使命。”郑直认真地说。

临床检验的步步进取

归国后的郑直发现,我国在至关重要的分子诊断领域基本没有自己的技术,全面照搬国外技术和设备,严重受制于人,于是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将先进生物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和诊断,特别是临床分子诊断新技术的研究上。而他整个工作则是从传染病的大规模筛查技术开始的。

2010年,我国已提出在2020年根除疟疾的目标。但随着疟原虫感染率的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呈现无症状的状态,无法被现有筛查技术检出。因此,通过大规模主动筛查及时发现这些潜在新感染源的患者成为主动出手、根除疟疾行动成功的关键。

由郑直研发的CLIP-PCR方法是世界首创高通量PCR检测RNA的技术,用于疟疾诊断,能高效准确地诊断出全部患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该方法无需提取核酸或逆转录,一个技术员仅需要4~6小时即可完成上千例滤纸干血片样品从血样到信号的全部工作。在3358例临床样品的主动筛查中,该方法仅需要不到500个检测反应。这大大解决了疟疾大规模筛查中所面临的人力和资金短缺问题,已经用于我国云南省消除疟疾实践工作中。相关工作成果分别在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的2011、2015年会上报告并均获当年“国家临床生化学院(NACB)杰出摘要奖”及2015年的“国际旅行奖”,相关论文在2015年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医学检验方面顶级杂志Clinical Chemistry上。AACC专为此文发布新闻稿,评价郑直的这项研发“可以导致全球根除疟疾”。

在此技术基础上,郑直和他的研发小组又开发了一种高通量检测SNP/突变的技术“MELPA”。这项技术不用提取DNA,直接从一滴血或干血片中多重检测基因分型并成功用来筛查近500名疟疾患者的G6PD基因的23个SNP位点。这些位点的某些分型可导致患者服用特效抗疟药primaquine后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现象,所以该技术对指导我国实施疟疾合理用药策略有重要意义。郑直在归国后的科研工作中继续高歌猛击,为我国的临床检验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归国后的郑直,把肿瘤分子诊断作为另一个科研突破点。肺癌靶向治疗需要检测和监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目前检测样品多为术中切除的肿瘤等活检样品,临床上较难获得,尤其对晚期无法手术患者。研究“液体活检”技术是当前转化医学热点。郑直与协和医院呼吸科合作从事这一研究,利用磁珠法负向选择分离外周血液中的肺癌游离肿瘤细胞,激光显微切割获得单个肿瘤细胞,单细胞基因组扩增及PCR测序检测EGFR的常见突变,取得突出成效。

利用特定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记物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宫颈癌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但是目前用标准的MSP技术获得的结果经常难以被重复,不同实验室针对同一基因甲基化的检测结果往往不同。郑直采用一种基于质谱的高通量新型检测方法,通过同时对5个基因的CpG岛内多个位点的甲基化定量检测,发现宫颈癌早期发展期间同一个CpG岛内各位点甲基化程度并不一致,只有少数位点可作为标记物。这揭示了之前甲基化标记物研究结果难以重复的一个原因,并找到一个崭新的由5个位点组成的检测指标,可作为潜在的宫颈癌早期诊断标记物。一家著名的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对这一成果很感兴趣,已决定和郑直合作开展后期的开发工作。

在郑直的指导下,他的科研团队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纸芯片技术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团队研制了基于纸芯片的多重快速ELISA检测技术并将其用于丙型肝炎的检测,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并成为美国化学会的新闻发布内容。团队还针对目前对囊性纤维化疾病(Cystic Fibrosis)缺乏简单方便的诊断方法的临床需求,开发了类似创可贴的一种完全基于纸芯片的便携式检测纸贴,并在2013年AACC年会上作大会报告。该项工作获得NACB最佳摘要奖和国际旅行奖。

医学并非易事,科研也不是一日之功。郑直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攀登,为社会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者:张林仿

便携式医学检验论文 篇3:

探讨POCT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 POCT(即时检验)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它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试剂稳定、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势,顺应了现代临床医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满足了人们在时间上的需求,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随着POCT使用范围的不断拓展,技术应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质量保证、人员培训、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对POCT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阐明我国POCT发展面临的挑战,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并对其在该领域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即时检验;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Key words】 Point-of-care testing; Application statu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rch Institute of Henan,Zhengzhou 450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0.039

POCT(Point-of-care Testing)从英文字面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从空间上理解,在患者现场进行的 “床旁检验”,二是从时间上理解,在患者发病时刻进行的 “即时检验”[1]。POCT是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快速检测试剂得到结果的一种检验方式,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检测场所不固定,可及时在现场采样进行操作分析,省去了标本复杂的程序和预处理时间,缩短了检验的运转周期,是快速得到结果的一类新型方法。随着检验技术的改革和实验室的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走向自动化和简单化两极,便携医疗仪器和快速诊断技术顺应了发展趋势,POCT以其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优势给医疗模式带来新的机遇,使一些检测更方便、更精确,能快速分析为疾病诊治争取时间找准病因少走弯路,并满足临床需求和疾病诊治需要[2]。像排卵试纸、早早孕试纸等,人们不用去医院自己就能进行,这种检测模式价格便宜且缩减了就医时间,又顺应了目前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在科技的带动下,POCT以现成的技术为基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组合形式,使得当代检验医学面貌焕然一新,在当今医学模式进一步转变,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深受人们的欢迎。

1 POCT的特性

POCT具有仪器小型便携、使用标本微量、操作简单、快速获取结果、综合成本低等特性,非专业人员阅读说明书或经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家庭用血糖仪的使用是POCT技术应用于慢性病管理的一个成功实例,这种技术在与传统检验形成互补,糖尿病患者自己就可以进行自我监控血糖水平和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血糖监测。有数据显示,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与生化分析仪比对分析,其偏倚范围-1.5%~-4.8%,在最大允许误差(CV%)范围内,且符合临床需求[3]。健康领域21世纪的先进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是对“以标本为中心”的实验室模式的重大突破。检验不但要求实验技师与临床医师交流,更要求与患者直接互动,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医疗模式,即时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与受检者直接沟通交流,更利于了解临床情况。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OCT分析仪可以作为大型仪器的有效补充,包括检测肝功能酶类项目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中都发挥了它的优势[4-5]。

2 POCT的应用现状

POCT技术应用广泛,如临床检验、慢性病监测、传染病检测、检验检疫、应急反恐、灾害医学救援、食品安全、毒品检验等公共卫生领域。应用场所可在大型医院的病房、门诊、检验科、急诊室、手术室、监护室[6];也可在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和私人诊所;以及环境保护现场、灾害救援现场、法医学现场、生物反恐现场;还有海关检疫、违禁药品快速筛查、食品安全检测等。

在临床领域,POCT的主要优势在于缩短样本周转时间,快速诊治,缩短了人们在诊疗场所的停留。POCT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患者满意。从“单个检验成本”方面POCT相对较高,但在临床应用上POCT综合成本低,POCT可以降低患者采样时间、住院时间、医护人员的占用时间等。POCT技术在灵活性和时效性方面与传统检验互补,弥补了基层医院检验资源的不足[7]。面对医疗体制改革,在新农合建设方面,POCT有望为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和突破大型设备的垄断做出贡献。

在生物应急领域中POCT是在灾难处置中的首选,包括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POCT能在事发现场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样品未知靶标的快速检测,从而提高生物应急的处置能力,为相关部门应急、急救、预警等制订相应的预案提供科学的依据[8]。

随着技术的发展,健康理念的转变,个体化医疗模式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以医院为核心、对症治疗的诊疗模式逐步向社区、家庭日常保健回归的模式发展,我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国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这更需要检验方法简便化和检验设备小型化,未来POCT市场的需求相当可观[9]。在健康管理领域中应用全新理念的POCT医疗服务,将可视化医疗、远程医疗有机融合,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为各级受众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方式,为国家节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资源。

3 POCT的种类

在我国POCT的检测种类包含传染病检测系列、妊娠优生检测系列、肿瘤检测系列、毒品检测系列、数字血糖仪检测系列、电子血压计系列等,还有瘦肉精快速检测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标准检测,填补了国内空白,可直接检测到猪肉里是否含瘦肉精情况。其中优生优育、宫颈癌、性病等五方面的快速检测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自动化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POCT被广泛应用在免疫学试验中。据资料显示,美国有近80%的实验室工作在POCT上完成,POCT为很多临床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10]。一些技术领先、产品实力强劲的POCT研发制造企业还推出智能式血压计,检测结果可与智能手机连接,帮助数据分析形成管理体系。

4 POCT存在的问题

4.1 行政管理还需加强 POCT虽在医院内开展,但无管理机构,任务分级不明确,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对此,建议医院成立POCT质量管理小组,院管小组可委托检验科负责实施,临床各科开展POCT需经医务科审批,操作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配合上级督导,检验科积极落实并实施[11]。

4.2 政策法规有待落实 POCT行业发展相关法规尚未明确,基层医生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医保制度等都需要研究制定,由于试剂和仪器的特殊性,POCT单个试验成本要高于中心实验室的费用,收费标准也应区别于普通实验收费标准。基层需要技术成熟、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新装备来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试剂使用量的加大,POCT的试验成本将会明显下降[12]。

4.3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因为临床需要,目前临床上开展POCT的很多,但临床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均不够完善,据研究POCT分析仪及试剂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POCT的质量目前尚难保证,试剂耗材供应、仪器的维护保养、数字化管理上也很欠缺[13]。为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有效诊疗依据,需加强POCT质量管理,制订规范的SOP文件,做好仪器比对,通过建立系统POCT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其准确性,使POCT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满足在医疗、急诊、急救、保健等方面的需求[14-15]。

4.4 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不统一 目前,如免疫分析仪、血凝仪、生化仪、血细胞仪等快速检测仪器与配套的耗材试剂不同厂家技术要求和质量不统一。以POCT血糖仪为例,据调查显示,医务人员也只有46.5%知晓科室制定的POCT血糖仪SOP文件,有25.2%操作人员未用第二滴血检测血糖,有14.0%医务人员在患者输液臂同侧手指取血,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6]。所以针对基层用户,还需加强售后服务、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进行技术培训,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POCT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5 POCT的发展趋势

5.1 POCT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POCT应用技术除应用最广的免疫层析与渗滤技术外还包括干化学技术、多层涂膜技术、微流控技术及不需采血可透皮监测血糖和血红蛋白等的红外和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现在已把适用于急诊抢救的电解质测定和血气分析等也都列入POCT项目和相关方法,临床研究POCT在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17]。还有选择性电极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传感器、显微镜成像模糊的识别技术等,测试对象也由免疫、生化逐步发展到核酸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溶入了现代高科技手段的掌上PCR检测试剂与设备使用也日益增加并已走上市场[18]。以2013年我国多地出现的人感染H7N9疫情为例,新研制的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可在两个半小时筛查出H7N9病毒,得到很好的应用和行业的认可。

5.2 POCT从定性到定量 伴随新型材料的涌现,并集合精密制造、自动控制、生物医学等多种新技术,新一代POCT的精确定量能力可以和大型检测设备相比。有研究表明,POCT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性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线性,其变异系数<10%[19]。POCT从定性到半定量再到精确定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定性方面免疫层析技术是POCT的成功典范,在定量方面,检测设备和试剂已经实现了精确定量,以普通荧光、时间分辨技术、电化学发光和酶化学发光等多种发光技术为基础[20]。

5.3 POCT的需求广泛 由于医学发展需求,疾控应急、临床急诊、食品安全、生物反恐、灾害救援、违禁药品筛查和进出口检疫等都需要现场检验结果快速、准确,以便合理处置,科学决策[21];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家庭保健模式的发展和个体化医疗也对POCT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医疗体制的改革,依据政策和措施要求使得一些诊疗适合基层,面向社会和农村,POCT技术也走出了医院,走进了家庭[22]。

5.4 POCT网络化 检验结果的网络化、移动互联化技术的发展,给POCT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验室的标准体系和大型设备无法来到患者的身边和走进事发现场,POCT检测设备(包括可穿戴式)却可随时使用做检查,并将数据同步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后端诊疗服务,线下医师团队通过平台查看检测数据,帮助患者诊断指导用药和健康建议,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未来POCT的发展能够在快速检测分析的同时,收集终端数据和云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构建真正的健康管理体系[23]。

6 POCT的前景展望

国际上POCT技术发展迅速,它是检测技术的集大成者,是高新技术的缩影。即时检验是实现对患者个性化服务的最佳载体,通过规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和促进技术的进步,对于未来的检验医学发展将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推动,中国特色POCT产业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国产化、基层化[24]。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生物科技、新材料、微纳制造、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的技术、理念和思维引入医学检验领域,各级医院检验有向即时检验发展的趋势,所以医院把POCT纳入全面管理体系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现床旁检验的全面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5]。POCT技术发展虽然迅猛,但仍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科学的行业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体系及市场应用管理帮助POCT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POCT管理体系的建议和措施[26]。同时,建议国家制定有关的技术规范与产业促进的政策,使得我国POCT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产业化,逐步发展进口设备与试剂的替代。

POCT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弥补了传统临床实验室流程繁琐的不足,其影响面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27]。POCT技术不仅可以保障社会和经济安全发展、还可以维护人民健康需求,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POCT作为诊断技术的新革命,对传统检验的挑战巨大,但要意识到,目前POCT技术并不能替代中心实验室检查,它只是临床检验技术的有利补充,应正确分析理解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合理加以利用。POCT发展至今,已经创造了大量的成果和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创新和进步,POCT技术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医学诊断也必将向着更方便、更灵敏、更准确的方向发展[28]。

参考文献

[1]董家书,蒋丽君.POCT的发展应用现状[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0):121-123.

[2]徐鲁,杨静一.探讨POCT的优势和面临问题及对策[J].现代养生,2014,29(3):284-285.

[3]张景霞,庄民佗,吴丽娟.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794-795.

[4]徐秀芬,蔡晓忠,马建波,等.POCT分析仪和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酶类项目的比对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8):1053-1055.

[5]杜汉芳,许海军,党书毅,等.即时检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A02):216-220.

[6]周艳萍,黄勇进,倪诗强.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64-3265.

[7]周玉宝,刘芳,武易,等. POCT检测现状与质量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3003-3005.

[8]王成彬.POCT技术在军事及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2):1057-1061.

[9]陆婷,钱秀萍.浅析我国POCT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生物技术世界,2016,10(2):293.

[10]余明杰,王萍,韩媛媛,等.即时检验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27-2028.

[11]贺勇,李萍.IQM:POCT质量控制新趋势[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3):159-160.

[12]马瑞敏,张国军,康熙雄. POCT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529-1530.

[13]万本愿,姜青龙.POCT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387-390.

[14]王贵萍.床旁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115.

[15]齐发梅,贾彦娟,司玉春,等. POCT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现状与不足[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44-1245.

[16]黄炜,黄飞,龚玲玲. 即时检验(POCT)血糖仪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6):864-865.

[17]张腊红,陈兆军.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POCT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6):494-497.

[18]谢权,邰迎东. POCT的基本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7):814-815.

[19]张金立,唐娟,周碧燕. 即时检验(POCT)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系统性能评价[J].内科,2011,6(5):423-425.

[20]张亚南,张国军,吕红,等. POCT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2):14-15.

[21]黄祥芬. 即时检验(POCT)发展现状与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54-156.

[22]舒宇,曾良,齐迅捷,等. 社区医院POCT质量管理初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631-632.

[23]邓钧,宋世平,郑峻松. 我国POCT发展现状与展望[J].临床检验杂志,2015,33(11):844-845.

[24]张德忠. 基层综合性医院POCT检验质量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4):319-321.

[25]张玲.即时检验(POCT)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28(1):49-50.

[26]陈霖,卞成蓉,李伯安.浅析中国与美国POCT的应用与管理现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1):364-365.

[27]李琦. POCT的应用现状与不足[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3,2(3):408-410.

[28]唐延辉,董成霞,周延美. 检验医学的新领域-POCT[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53-154.

(收稿日期:2016-08-26) (本文编辑:李颖)

作者:包杰 杨永俊 陈予梅 刘慧 曹丽幸

上一篇:现代教学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深基坑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