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案件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合同纠纷案件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纠纷案件管理论文 篇1:

知识产权交易纠纷特点之剖析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交易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呈上升趋势。随着知识产权交易数量的增长,有关纠纷也逐渐呈现,近几年法院受理的有关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逐渐增加。因此,总结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成因,有助于规避风险,促进交易的成功,推动知识产权商用化工作。知识产权交易通常以合同体现,因此知识产权交易纠纷主要为合同纠纷。本文通过对2005~2009年北京市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归纳、总结了知识产权交易法律纠纷的特点。

从案件数量分析知识产权交易纠纷的特点

据统计,北京市法院近5年受理的专利、商标、著作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5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较之前明显增多,迄今为止尚未受理过有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动植物新品种合同纠纷案件。

(一)著作权合同纠纷数量居高不下

5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每年数量变化幅度不大,2009年达到峰值。其中,著作权纠纷比重最大,每年均在百件以上,不论从历年案件数量还是5年总量来看,均占6成以上;技术秘密、商标,专利纠纷案件大致相当,占比10%左右;2009年专利纠纷数量增幅较大,较2008年增长近1倍;计算机软件纠纷最少,仅占3%左右。

(二)许可合同纠纷占主导地位

5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中,许可合同纠纷总量明显高于转让合同纠纷总量,其中以著作权和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最为突出:专利案件中许可合同纠纷与转让合同纠纷数量基本持平;而技术秘密纠纷中,转让合同纠纷明显多于许可合同纠纷。

(三)涉外纠纷较少

5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外(包括港澳台)案件数量很少,仅占案件总数的5%左右,其中著作权案件最多,其次是专利和商标案件。计算机软件案件最少。各类案件中涉外比例最高的是商标和专利纠纷,比例最低的是著作权纠纷。

从纠纷原因分析知识产权交易纠纷的特点

知识产权交易纠纷基本符合合同纠纷的特点,以违反合同约定、合同约定不明纠纷为主,同时也具有知识产权纠纷特有的一些特点。

(一)商标纠纷案件

1 非法转让注册商标案件较多

在商标转让合同纠纷中,非法转让注册商标现象严重,案例较多。有些情况是商标权人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未经授权转让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也有他人擅自转让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的情形。如原告广州市康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诉被告上海企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冯琏、北京维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商标权转让纠纷案等。

2 商标许可使用中违反法律规定、合同约定的情形较多

现实中商标被许可人违反合同约定、法律规定的情形主要有:拒不给付或迟延给付商标许可人许可使用费,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不合格,没有在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在商品上擅自改变注册商标图形和文字,超越许可使用范围使用注册商标等。此类纠纷一旦发生,通常会对被许可商标的信誉产生影响,商标权人将蒙受损失,因此商标权人往往要求解除合同。比如,原告苏州稻香村公司诉被告北京黑马大观园食品有限公司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

3 合同约定不明也是许可使用合同纠纷的原因之一

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中,有一些案件是由于合同约定不明导致的纠纷,如许可费数额及支付方式、许可协议终止后库存商品如何处理等条款约定不明,而且其结果也可能导致侵权纠纷的发生。如前文提到的原告苏州稻香村公司诉被告北京黑马大观园食品有限公司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原告北京华海计算机设备公司诉被告北京牡丹电子集团电子显示设备厂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二)著作权纠纷案件

1 著作权转让中“一权多卖”现象严重

在著作权转让过程中,著作权人将其著作权多次转让给他人的现象较多,由此会引发著作权转让合同无效、著作权侵权等一系列纠纷,严重影响正常的交易秩序。如歌曲《老鼠爱大米》的作者杨臣刚曾将该歌曲著作财产权先后转让给肖飞、王虎,田传均、广东飞乐影视制品有限公司,可谓是“一女四嫁”,不但给在后的受让人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引发了侵权纠纷。无独有尔,电视剧《乡村爱情》的发行权也因“一权二卖”而导致纠纷(北京绝对挑战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庄稼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著作权合同纠纷案)。

2 著作权许可使用中合同约定不明现象突出

在商标,著作权、专利3大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中,由于合同约定不明导致纠纷的,以著作权案件尤为突出。而且合同约定不明也是导致违反合同约定的主要原因。其中关于许可使用费及报酬约定不明的纠纷居多,引发纠纷的表面原因是被许可人违约,没有及时支付使用费或报酬,其真正原因是合同约定不明,合同双方均负有相应责任。

3 出版合同纠纷较多

在各类著作权交易中,出版合同纠纷较为突出,数量较多。纠纷主要涉及是否按约定出版、稿酬如何计算、出版作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侵犯作者人身权等问题,导致纠纷的原因多是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合同约定不明。而且这类案件中,出版方为被告的情形较多。

(三)技术合同纠纷案件

1 违反合同约定的纠纷最多

技术(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案件中,因为违反合同约定导致的纠纷最多,违约情形又以提供的技术不符合约定居多,主要包括:没有按约定提供技术,资料、设备、培训等或提供得不完整,技术无法实施、无市场前景,等等。

2 合同约定不明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

合同约定不明也是引发技术合同纠纷的诱因之一,如对技术约定不明,包括技术内容及资料、设备,技术培训服务及支持、验收标准及时间等;对被许可人所享有的使用权是独占性使用权。排他性使用权还是一般使用权约定不明;对权利人获得的报酬约定不明,包括报酬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对技术的使用方式、授权使用的时间、地域范围等约定不明:对被许可人是否有权将其获得的使用权再次许可给他人约定不明等。同时合同约定不明也是导致违约的重要原因。

3 技术合同纠纷往往还涉及权属纠纷

技术合同纠纷不仅仅是合同纠纷,有时还会涉及权属纠纷。因为技术交易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许可或转让,往往还伴有后续合作开发产品的情形,此时会涉及研发成果的归属问题。因此,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此进行约定或约定不明而引发纠纷诉至法院时,原告除了就对方违约情形提出诉讼请求外,同时还会对技术成果的归属提出诉讼请求。

从法院审理情况分析知识产权交易纠纷的特点

从前文的数据统计及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复杂,审理难度大

知识产权合同大多属于混合合同,一般涉及多种法律关系,一个案件中涉及多种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因此较普通合同纠纷案件疑难复杂,存在案由重叠、权利交叉现象,司法审判难度较大。如北京宇朔尚源公司诉清华紫光公司外观专利侵权案件涉及商标许可使用问题:大同市楚湘斋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诉北京九头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九头鸟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还涉及特许经营合同纠纷。

(二)判令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比例较高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往往会将“解除合同”或“终止履行合同”作为独立的诉讼请求提出。当事人一旦启动诉讼程序,通常处于合同停止履行状态,双方或单方已经通知解除合同,或者因根本性违约造成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者确系客观原因致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无实际意义,上述情况出现后,双方就解决合同的善后事宜又达不成合意,故诉至法院,法院通常也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调解率较低

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调解率一般仅为百分之十几,远低于一般民事案件的调解率。从调解理论上讲,在双方当事人对各自的权利边界的认识比较模糊的情况下,调解就难以达成。与较低的调解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较高的判决率和反诉率。这反映出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事实复杂、法律适用争议大的特点。

作者:王 燕

合同纠纷案件管理论文 篇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根据Alpha案例库统计显示,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为1233份(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行业领域中涌入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能力等方面欠缺,使得自身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致使纠纷增多。经济纠纷的产生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在建设工程中,合同管理与进度、成本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有效的合同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获利空间,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本文主要从财务角度分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控制;内部监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质量要求高、技术指标多等特点。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在近年来愈发激烈,部分企业为在建筑业立足,可能采用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这类企业虽拿如愿拿到了“入场券”,但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更多的代价,由于低价竞标策略合同成本控制相当艰难,同时也增加执行合同的难度。据统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几大争议点分别是:工程款、工程款利息、合同效力、延迟支付工程款违约金、质保金的返还、停工窝工损失、工期延误违约金、履约保证金等等。目前在我国,施工行业领域合同管理意识薄弱,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低,才导致了这么多的合同纠纷产生。只有将合同管理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资金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用合同管理促进工程建设,才能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一、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二者之间的关系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成本控制得好与坏能够直接反映在利润上,二者呈正比例关系。而在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要签订很多的合同,同发包方、施工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出租方等。合同是双方的纽带,它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它是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发包方通常是希望用最少的费用完成更多的工程任务,而且还希望承包商尽可能地提高工程质量。而承包商则希望尽可能多获取工程利润,增加收益、降低成本。这二者间就存在矛盾关系,只有通过合同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让双方找到平衡点,推动建设项目的开展。

(一)当下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受困于我国的传统意识,人们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和合同措施来解决问题。合同在签订后实施环节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双方签订的合同流于形式。当合同双方有一方不遵守合同精神,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时,受害方很少会立即拿起合同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合同并不能真正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都是先去同违约方沟通,在对方给出承诺后就只是等待,当对方的承诺并没有兑现时,才去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的利益。最终的诉讼虽然赢了,但是过程中所损失的一些非直接成本都是不能弥补的。其次,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属于买方市场的状态。对于发包人在合同中提出的苛刻合同条款,承包人无发言权,想要接项目做只能接受。甚至有些是在合同尚未签订时就要求承包人先入场,后续才补签合同,承包商处于被动状态。这些都是在建设工程中常见的风险。

(二)加强合同管理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履行合同的过程就是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财务人员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成本费用归集,并定期同计划成本比较,找出差异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地减少成本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承包商只有对合同事项做到具体了解,才能有助于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同时也要将工程项目成本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身上,依靠于全体员工从根本上真正做成本控制。

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除了要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意识外,也不能忽略该项目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作为组织、管理工程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渗透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一套科学而务实的合同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也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可直接降低了工程成本。由此而见只有当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共同作用,互相协调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企业可持续的、高质量的盈利才能基业长青。

二、合同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监控

在一些企业中,合同的策划、签订隶属于企业的法务部、经营部、采购部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草拟好合同后交由负责领导审批后再转由财务审核。而合同的履行又属于工程部、财务部、采购部等职能部门。一旦合同履行中发生了争议、索赔等问题又回到了法务部、经营部等管理部门。在这种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只是普通的核算角色,沒有审批权。而各个部门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合同管理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互相推脱,合同条款中没有实质性、关键性条款。致使合同履约成本增加。因此,应提高各部门的合同管理水平、规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才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优化管理、降低成本。

(二)合同结构模式

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在同发包方签订合同时,自身并没有草拟合同的权利。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发包方常用自身的通用合同版本同承包方签订。企业也不认真审核合同文本,导致在合同履行时出现很多有分歧的内容,合同上约定的内容同实际履行时不相符。如: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可以采用简易计税方式的,但合同却约定采用一般计税方式。项目本身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的老项目,而在合同中却约定承包方需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承包商到开票收款环节时,却提出要增值税普通发票的要求等等。这些对承包方无形中带来了潜在的成本及税务风险。

企业应根据自身项目的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结合当下经济环境、国家法律、税收优惠政策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争取选用适合于自身项目的合同结构来签订合同。对每个合同承包范围进行初步划分,作为以后项目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基础。

(三)采购合同的监控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需要采购的物资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建筑设备、以及施工用设施和周转材料等,这一系列的采购都涉及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租赁合同三大类。由于材料、设备费占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到70%左右,具有较大的节约空间。所以采购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

材料及设备过早过晚的进场都对成本有着直接影响,过早进场不仅要过早支付货款给供应商,材料及设备到场后还占用施工场地,可能还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损材料由于堆放时间过久增加损耗。若材料及设备进场太晚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造成施工现场停产、窝工、延误施工工期。采购合同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強采购合同管理,在这一重要环节中保证物资的正常供应,才能大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

(一)合同签订前的准备

近几年来,业内对财务人员提出了“业财融合”的要求。即财务人员要融入业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转型。财务人员应在合同签约前、洽谈时就参与到谈判中去,运用自己的专业视角给出建议。

1.审核合同款支付方式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常都是周期长的项目,谁也意料不到发包方第二年以后的财务状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审核合同支付方式时应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向对方争取尽早以现金或转账方式支付工程款。如不在合同中约定清楚付款方式,后期也许会由于付款方式的变更而增加资金使用成本。例:支付方式由原来的银行转账变为商业承兑汇票,无形当中增加了资金成本。若后期发包方的财务状况真的出现了困难,也应尽快同对方协商后期支付方式,补签相关协议。并争取向发包方索要由于变更支付方式而造成的损失,以降低工程成本。

2.审核相关涉税事项的条款

合同中的涉税条款法务部肯定没有财务管理部门清楚,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审核合同中的有关涉税条款。合同价款涉及印花税、增值税。在合同金额中应写明不含增值税的合同金额和增值税税款分开注明各是多少的,则印花税的计税基数则会以不含增值税的合同金额计算,未分开注明的就以合同金额全额计算。应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基本信息、采用的计税方式、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类型、增值税税率等。还应在合同价格中明确合同单价或合同总价是否包含运输费用等价外费用。只有在事前将这些写清楚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作为承包商,要提高自身在合同管理方面的素养,在合同签字前,要对合同文本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认真研究合同文本中的每一个条款,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交流和谈判中及时合理地提出解决意见,尽可能使双方意思达成一致,以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合同签订之后要组织合同交底,让与合同相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这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相关人员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二)施工阶段合同的履行

施工过程本身就是合同的履约过程,财务管理部门应按项目分别编制“工程项目分包、采购合同台账”通过参与到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中,促进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

1.优化总成本预算

作为承包商,建筑企业在履行同发包方签订合同时,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同成本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项目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做好全面的年度资金预算。要遵循总成本预算,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再把总成本预算分解到各阶段,编制月度、季度预算。每到月末或季末后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调整下一月、季度预算。确保全面资金预算能够落实、及时完善全面预算中的不足,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天气情况合理调整资金使用计划。

2.组织材料及设备合理进出场

在建筑企业实际工作中,除了总承包合同外,涉及最多、金额最大的当属材料及设备买卖合同。建立供应商名录,对比各个商家的质量、价格、供货地点,从中择优选择商家。财务管理部门在每支付一笔款后,要在采购合同台账中录入相关信息,并通知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派人联系销货方,督促销货方按合同条款履行对方义务,不能让合同条款流于形式。同时采购部门应根据施工进度、施工现场环境情况与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沟通、对接做好施工材料及设备进场时间。当施工材料及设备进场后也要做好相关的存储和保管工作,制定相关措施防止出现施工材料的浪费现象。

3.施工阶段的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变更是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将合同变更定性为合同成本超支、工程延误的主要原因。合同变更管理并不是避免、减少变更,而是控制变更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对于承包商言而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第一时间搜集变更依据,及时编写工程变更申请表并将申请表报送监理审核。监理审核完成后递交发包商商谈变更内容。在此过程中应派专人跟踪文件,在必要时催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及时批复。对每一份变更文件做好登记工作,保存相关资料。为后期工程结算、工程索赔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加强工程合同索赔管理

在我国很多人对工程索赔认识不够全面、正确,很忌讳索赔。承包人索赔意识不强,工程师不懂如何处理索赔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发包人向承包人提出的索赔处理起来很容易,通常采用扣拨工程款、没收履约保证金等来实现。而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处理起来就很困难。索赔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人对索赔作出的解释和真实可信的证明材料。如果拿不出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索赔要求很难成功或被大打折扣。索赔依据其实就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只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如:政策法规文件、合同文本、往来的书面文件、会议记录、施工现场工程文件、照片、录像资料及工程财务记录文件等的归档保管和记录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的索赔才会顺利。这些资料是工程索赔中必不可缺少的索赔款额计算的依据。

(四)合同收尾管理

当合同终止后,合同管理也就步入了收尾阶段。收尾阶段的合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把合同文档资料整理归档,更重要的是对合同管理进行评价。合同文档资料必须经过归类、编号与整理,才能方便后期的查阅、调用和存储。合同管理评价则是针对:合同策划、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争议、索赔→合同收尾全过程的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价合同实现的程度。最后通过制定《评估结论表》汇总、提炼出合同本身及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合同及合同管理提出宝贵的经验,有效地提升合同管理及成本控制水平。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合同管理工作,更规范、更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只要加强了合同的管理意识,一定能避免或减少风险,大大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保证建设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企业应组织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学习合同法,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了合同中的条款及相关内容,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超.基于合同管理的工程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11):63-65.

[2]彪雪宁.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7):181-182.

[3]罗海波.合同控制在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246.

[4]许爱珍.如何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09):192+196.

[5]张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J].居舍,2020(25):171-172.

作者:严晓霞

合同纠纷案件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建设施工合同的效力等相关法律问

摘要: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地产纠纷的案件也非常的多。本文介绍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论述了仲裁管辖问题,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共同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承担问题,工程款优先权等问题。

关键词:仲裁管辖权;合同无效;共同责任;优先受偿权

作者簡介:朱奕帆(1994-),男,汉族,辽宁大连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

【案情】某施工单位作为承包方,在进行投招标前与发包方某国有公司的分公司先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该协议明确约定确保施工单位中标,后在招标过程中,施工单位果然中标。中标后,承包方与某国有公司又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并对该合同进行了备案。《补充协议》和备案合同约定的工程的结算标准是一致的,但工程范围比投招标文件和备案合同的范围大,且《补充协议》约定了仲裁条款,而备案合同约定的是法院管辖。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依据合同进行了施工且进行了工程决算,但因发包方迟迟不进行工程结算,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承包方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了仲裁申请,发包方在开庭过程中提出了管辖异议。现就本案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如下:

一、某仲裁委员会对该案具有管辖权

(一)本案《补充协议》约定:“本协议如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中标通知书》相互不一致时,以本补充协议为准”;“中标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为备案合同,实际决算仍以本补充协议为准”;“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决”。

(二)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7号】规定,当事人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的法院管辖与《补充协议》中约定的管辖不一致,应当以《补充协议》为准,而且,本案发包人在开庭前并未提出管辖异议,在庭审过程中提出,仲裁委完全可以驳回其异议申请。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都应属于无效的合同

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备案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签订此合同前签订的补充协议,都应当属于合同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投招标法也有相关的规定,因此,本案中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属于中标前恶意串通,所签订的两个协议都应当属于无效的合同。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补充协议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三、工程款结算可以参照《补充协议》计算工程价款

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因不符合《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中标无效。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补充协议》也属于无效合同。但申请人实际施工完成了该项建筑工程,且工程已竣工验收合格,交付给发包人,工程也已经交付使用。申请人有权要求被申请人按照双方实际履行的补充协议约定支付欠付的工程款。

四、国有公司及其分公司对所欠工程款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一)国有公司及其分公司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1.分公司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2条解释把分支机构与自然人、法人一起列同当事人资格的诉讼主体,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于分支机构的当事人能力予以确认。

2.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从事与其法律地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新《公司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由此认为,只有在分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才由总公司承担补充清偿责任。这样首先诉讼时起诉的是分公司,执行过程中先执行分公司,当确认分公司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裁定总公司承担责任,实际分公司的财产也是总公司的财产,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由分公司与总公司共同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二)分公司和总公司之间不应承担连带责任首先,连带责任的承担应该是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而是具有隶属关系,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其次,连带责任的承担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者合同的明确约定,否则便缺乏依据。

五、承包人享有工程款的优先权受偿权

(一)工程价款优先权的规定:本案中,工程项目早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发包方已经将房屋销售,承包人也无数次的提出对工程进行决算,而且已经将书面及电子版的决算书递交给了发包方,但发包方迟迟不对工程进行决算,即使最后双方约定的最后的决算日期,发包方也未履行。发包方故意不决算而达到拖欠工程款的目的。

(二)根据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四条的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本案承包方申请仲裁裁决的时间距离工程竣工的日期并未超过六个月。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第14条规定:当事人对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按照(1)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

(四)即使裁定合同无效,申请人仍然拥有优先受偿权:《合同法》规定工程承包人对建设工程享有优先受偿权,是基于建设工程凝聚的是承包人的资金和劳动成果,为了保护承包人的合法权利,在发包方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下,允许承包人对建设工程申请拍卖并优先受偿。

[参考文献]

[1]洪祖.垫资工程抵押合同效力的认定——对一起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的评述[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z1):115-117.

[2]宋爱琴.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相对性及相对性的突破——以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案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2):80-81.

[3]丁茂福.工程居间、转包、委托施工、施工合同转让比较研究——基于一起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多维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11).

[4]沈湧.浅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的理解[J].工程造价管理,2006(4):16-18.

[5]叶胜男.论工程质量风险责任转移——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13条的理解和适用为例[J].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1(7).

作者:朱奕帆

上一篇:纳米金属材料挑战论文下一篇:校办企业危机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