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道路交通论文

2022-04-18

【摘要】从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出发,浅谈了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化道路交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信息化道路交通论文 篇1: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摘 要: 道路交通建设的不足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阻碍。文章认为,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交通部门要引进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信息化;道路交通;管理;应用

毋庸置疑,我国道路交通的建设速度还不能够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交通堵塞以及事故频发等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水平,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系统化建设。

一、交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认识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相关人员对道路交通管理以及行政执法的概念不清楚,经常会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并且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与其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如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其次,在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管理者将计算机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依靠,认为计算机无所不能,从而忽略了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这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现代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交通管理系统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道路管理中的多个部门,不同的部门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而实际管理中道路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复性,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不同管理部之间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尤其是政府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与信息化建设研发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已经建成的管理系统与信息采集系统之间不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系统之间缺乏联系,系统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状态,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运营。现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中缺乏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为了能够让信息化建设符合道路交通的需要,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建设方案,可以促进道路信息化建设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

(三)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 足够的建设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我国虽然在道路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距信息化建设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外加管理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低下,迫使一些有关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研发项目被停止。还有一些城市中制定了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而规划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相对较少,无法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资金来源的不统一和资金额度的不稳定,导致一些大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还有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处于空白阶段。

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管理观念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管理观念的科学化才能够促进管理手段满足现代化要求。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一致的原则,避免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要将软件管理与硬件建设相互结合,从而保证信息建设中客观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二)科学规划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

对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信息化建设质量实施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交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需要做好相关的统筹规划工作,在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体现权威性、综合性以及计划性的基础上明确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并且清楚的了解交通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建设重点,从而确保建设标准和规划的统一性。此外,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从而确保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更新。

交通管理机关需要加强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信息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且及时更新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设备以及其他设施,改变传统管理方式中设备陈旧,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从而保障交通信息系統的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多采用一些成熟的技术以及软硬件产品,不仅能够缩短工程的工期,同时还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但是在软硬件产品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价格低廉,并且有维修保障的产品,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技术提供依托。

(四)建立健全信息应用系统。

建立健全信息应用系统能够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这要求在推行软硬件建设的同时以规范的交通运管业务作为基础,加强交通管理部门的机构调整,同时整合相关业务,更好地优化业务设置,从而保障各项工作流程能够适应信息化处理的要求。此外,需要规范信息采集以及存储业务,实施软硬件设备的升级管理,以此满足运管业务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对数据采集的口径进行统一设置,加强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数据综合利用的效率,确保各个软件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使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能够有效提升。

结束语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建设成效,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设备陈旧、软硬件条件缺失、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较低。因此,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有效弥补信息化工作中的众多不足,从而推进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交通信息服务,为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桂玲

信息化道路交通论文 篇2:

浅谈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

【摘要】 从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出发,浅谈了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通管理 信息化 主要问题

前言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各部门和相关活动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交通信息资源,使公安交通管理各部门和全体民警都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各种信息媒体,享用和相互传递信息。

道路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给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1]。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交通管理主要业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信息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规范执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交通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力。

1. 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道路交通量急剧增长,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公路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建设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不仅为交通主管部门的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促使交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面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交通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为今后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创造条件。[2]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建设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枢纽信息系统,对于促进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认识

误以为信息化就是一人一台电脑,把“上网”等同于信息化;将信息化当作是信息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事情,与己关系不大。这些错误认识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不注重转变管理思想与理念,对信息技术存在过分的依赖性,认为高科技无所不能,花巨资购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业务基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运管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把传统手工作业搬上计算机平台后,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仍存在着征管工作不规范、征管资料不全、资料传递不到位、配套基础措施不完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3]

2.2交通统计数据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交通统计数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多主体、多样性的需要。各级网站建站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在网络开发和使用上,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开发或互不衔接,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各网站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2.3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保障

足够、稳定的建设资金是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建设的根本保障。虽然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方面作了较大的投入,但与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投入的资金不足,这是我国交通管理信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研发的交通管理信息化科技项目、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也因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而被迫终止。二是没有专门的稳定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许多城市没有进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有些城市即使制作了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包含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较少,当然也就没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规划,无法形成稳定的建设资金,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还是空白,大量中等城市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信息化建设都应当进行专项资金规划,以保证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来源。

2.4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设备落后,设施陈旧

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较少,存在较多的应当信息化而没有信息化的信息资源;二是没有对网络信息进行维护,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三是信息化管理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中小城市使用的交通控制系统中交通流检测设备、信息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获取的交通流参数不准确,信号控制机故障频率过高等现象。

3. 加强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3.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要广纳贤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3.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既要满足公路行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今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要从公路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在软、硬件选用上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避免盲目攀比落入“IT陷阱”,要始终明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是追时尚、赶潮流,而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3.3更新设施和设备,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与共享率

基层交通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的录入与建立,完善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应当按地市、省、全国的顺序整合现有在建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交通管理信息平台,逐步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范围,加强对信息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置换现有低水平,陈旧的设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还应加强交通管理信息与其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尽可能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

3.4以应用为核心,强力促进应用

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信息化建设应当始终坚持围绕业务需求,服务于交警实战应用,讲求科学实用,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应用效果。当前,交警部门要围绕规范执法建设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结束语

交通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施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随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立更快捷、畅通的信息通道,更加及时、全面和直观的获取并传播大的管理信息,以更好地为工程管理乃至决策服务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

参考文献:

[1] 欧居尚.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 25(2): 96-99.

[2] 石力.公路交通主枢纽信息系统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6, (2): 141-143.

[3] 张士林,宋荣兵.谈谈如何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14): 22.

作者简介:浦兰娟(1990.09-),女,山东高唐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作者:浦兰娟

信息化道路交通论文 篇3: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研究

摘 要: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研究目的,旨在认识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规律。围绕“课程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按照“教学方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体系。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研究

1 诸论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发展动脉。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主要矛盾是“交通需求与道路供给之间的不平衡”。道路建设赶不上交通发展,道路"交通拥挤——建造新路——车辆增加——再度拥挤"的恶性循环,是一个世界各国亟待破解的时代难题。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体系,渊源道路交通高速发展态势需要,主要研究“人、汽车、道路、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冲突。交通环境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制约着道路交通环境的因素众多,归纳到一点就是“人、车、路”三要素的不协调。协调“人、车、路”矛盾要素,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发展之路,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

2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交通管理应用性人才”。

道路交通管理是应用性交叉学科.以道路交通管理理论与公安交通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公安交通管理警务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交通管理法律规范为依据,构建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主要培养熟练掌握现代道路管理科学基础理论的高素质交通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道路交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因其“人、车、路、环境”四个物质构成要素具备了自然属性,因道路管理、交通管理等管理诸要素具备了社会属性,正是这一“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使得道路交通管理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合大系统;而要使这个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高效地实现正常运转,就必须依赖系统管理者科学有效地调节与控制。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是指在掌握道路交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处理和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管理效益,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而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交通警察来研究、策划与实施。因此,在强化现有道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交通警察素质,指的是交通警察能够胜任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想、品德、文化、心理素质和公安业务技能及身体状况的总称。培育具备交通警察素质合格的交通管理应用性专业人才,亦就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教学目的。

3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改革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突出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实践特性,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道路交通科学管理,需要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交通警察。道路交通管理學课程,为适应公安专业学生能力拓展开设。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内容结构,涵盖公安学、法学、管理学及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技术,涉及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众多交叉学科知识。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内容特色,具有较强的公安业务性:“道路交通管理概述、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车辆与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组织与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都是交通警察日常的主要业务工作。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设计上重点突出基础性知识,辅以能力训练,要突破以往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公安实战,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贴近公安实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通过交通警察战术训练,提高交通警察综合素质,实现理论讲授和实训教学贴近公安实战。结合道路交通管理需求特点,建立课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全真模拟”案例库,旨在探索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规律,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交通管理的理论教学。

道路交通科学管理,需要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交通警察。在“人、车、路、环境”四个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人的素质决定人的能级的差异性。交通警察素质是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素养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其中各素质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决定着交通警察素质的高低。交通警察核心价值观内涵“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对交通警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改革,结合课程特色设计相应的思政内容,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交通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交通警察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素质。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思政案例,辩证地结合“自律”自觉遵守和“他律”纪律约束来规范交通警察行为,以达到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的教学成效,做一个“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合格的交通警察。

4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线上线下同步衔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形式。

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科,列入警察院校教学改革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一切为了学生”,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开展以“以问题为中心”和“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目标。

(1)“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线上线下同步的教学方法改革,旨在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化教学大背景下,做到课程知识理论精讲、线上线下同步衔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

在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过程中,师生安全使用公安网,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共享等有利条件,及时掌握发展中的公安业务知识,是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贴近公安实战的重要环节。研究适应现代网络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编制线上线下教学课时合理比例的教改方案,利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改革构建课堂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均可实施的教学形式,确保线上线下同步衔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改革成效,以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学科网络远程教学的需要。

(2)“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训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以训导教,以案说法,以法释案,以考代训。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公安业务实践特性,研究如何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公安实战同步,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贴近公安实战的课程教学手段,以及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研发新的课程改革培养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由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训练中加深对理论教学知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5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考核方法改革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按照“教学方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不再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与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1)按照“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线上线下同步的教学方法,改革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考核方式”,构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改变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方式,按章节教学设计章节考核内容进度随堂测试,教考结合,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2)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训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考核方式”,采用“实训小组”集体讨论交通管理部门业务的“实训考题”测评考核形式。“实训考题”紧紧围绕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业务,涵盖交通管理的内容、基本原则、职责权限、法律依据等知识要点,制定科学的集体测评“评分标准”,检测每一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考评是否达到交通管理部门岗位职责的综合要求,由此来对学生做出综合考核评价。

6 结论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我国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合格的交通管理应用性人才”。

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研究目的,旨在认识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规律,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管理学科教学体系。在道路交通管理学科课程教學改革实践中,系统向学生讲授道路交通管理自身规律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训培养学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共享汽车、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在等待人类超越,伴随交通智能凸现的道路管理空白,在等待人们填补。道路交通管理学科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陶学榆,乐新宇.道路交通管理学科建设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1):128-130.

作者:杨泳

上一篇:新时期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互动式教学误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