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中职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极度欠缺,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是导致中职学校生物学科学生学习力弱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阐述利用心理效应,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开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以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能力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1:

生生互助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当今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心理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都是相当必要的。本文立足于生生互助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创设良好学生互助模式;注重心理委员教育,发挥优秀学生带动作用;注重教室环境创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教育相当重要的组成内容,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让心理教育变得越发重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的突出越发受到重视,而在心理教育方面,单单凭借教师的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学生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创设良好学生互助模式

在如今的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深入人心,同知识的学习一样,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中,充分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也一样重要。其中,心理咨询小组即是学生自行维护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倡导拥有不同心理问题之间学生的互助,而在这一过程中,同伴的鼓励和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更好地领会心理学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合适的方法构建心理咨询小组,构建良好的学生互助模式。

(一)合理构建学生小组,尽量做到同组异质

尽管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同样的成长问题,但受兴趣、家庭、学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心理狀态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解决的方案也有所不同。心理互助小组要求学生能通过彼此的交流排遣内心的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同一小组之间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趋同,那么学生很难获得想要的答案,心理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将学生智能分为不同的方面,而在心理互助小组的构建中,教师也需要尽量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以此让学生在与彼此的交流中收获更多。如在具体的小组划分中,教师可以按照性别、性格、成绩等数个要素对学生进行区分。在小组划分中,教师要尽量将性格相同、成绩层次一致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互助小组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组内学生的问题。如较为内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与人沟通交流,开朗的学生就可以提供一定的意见并给予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感到了较大的挫败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教授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给予正确的意见和一定的激励。而这对整组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持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定期开展讨论活动,合作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互助小组是维持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但很多学生都没有与其他学生交流心理问题的习惯,这很多时候也让心理互助小组的构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有效发挥心理互助小组的作用,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的习惯。而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组织的,定期开展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基于具体效果的考量,教师需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关注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中解决。例如,在考试前,教师可以开展以“考前焦虑”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具体讲解考前焦虑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的方法。在讲解了心理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考试前,你有过焦虑的现象吗?又是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的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心理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小组选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考试后,教师同样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讨论活动。这样,通过定期开展的相应主题的心理活动,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了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这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助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注重心理委员教育,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心理教育中,教师同样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最主要的助手,对常态化的心理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初中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培养中,如何做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做好委员选拔工作,有效发挥委员作用

心理委员是心理学教师主要的助手之一,主要以平等的关系服务本班级的学生。其不仅需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得到班级内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以说,能否选择合适的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以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以合适的方法选择心理委员,有效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如在具体的心理委员选拔中,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有意竞选心理委员的学生自发报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竞选学生本身的品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测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竞选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以学生的支持率对学生赋予一定分值。综合两种评价方法,教师就可以选出较为合适的心理委员,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

(二)注重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委员的能力

心理委员不仅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委员单单具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其他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心理知识的个性化学习也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集体的心理学教育之外对心理委员进行额外的培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委员能力。例如,基于学生兴趣激发和节约时间两个方面的考量,在与心理委员一对一的培训外,教师还可以向心理委员推荐有关心理学的微课。这些课程既可以是由教师录制的置于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内的微课,也可以是线上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如关于心理咨询方面,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大学生慕课网上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会谈技巧》这一门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并学习一定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以使自己能帮助教师处理简单的心理咨询问题。而这样,通过合适的方法,教师有效做好了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了心理委员的能力。

(三)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在如今,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实用性。在心理委员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也相当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实践是验证知识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心理委员的培养方面,引导心理委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相关的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带动作用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心理委员将所学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切实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例如,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心理委员承担助手的工作。一方面,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心理委员学习和观摩,并承担一定程度的记录工作。而在心理互助活动开展时,教师也需让心理委员主持这一活动,并让心理委员负责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引导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充分敞开心扉,积极倾诉自己的烦恼。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有效培养心理委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心理委员的带动作用,这对以生生互助的模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教室环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学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这在教育学中同样适用。教室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塑造也有着相当积极的影响。这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学生更好地通过互助解决心理问题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室内环境。

(一)重视墙面环境创设,塑造良好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教室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室内环境创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墙面环境是“硬件环境”的重要部分。而相比其他的硬件环境,其不仅范围较大,也相对更加灵活,能有效引入“学生”这一主体。故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设墙面环境,以在让学生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创建学生互助解决问题的氛围。例如,在教室墙面的固定区域,教师可以设定心理教育专栏。在这一专栏中,教师可以展示各种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基于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负责墙面环境的创设。而基于新鲜感的获得和学生知识吸收效率的考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隔两周变换新的内容。当然,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近期心理教育课相关的内容。如在近期,教师讲解了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在专栏具体内容的选择中,学生也要尽量选择与排遣不良情绪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墙面环境的创设,教师有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身健康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注重团队文化创设,塑造良好软件环境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单单拥有展现心理学知识的设施与场所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创建也异常重要。尽管相比可见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不易于感知,但其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心理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班级和团队文化的创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使其能更加顺利地理解心理学知识,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为自己的小组想出一个合适的名字,以一个合适的口号为指导理念。这些内容中包含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许。如学生的组名为“奋进”,在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时,其就能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迎难而上,而教师再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也会事半功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通过团队文化的创设,教師有效塑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这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注重标兵选择,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在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品质的培养中,情感教育远比道理教育要有效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榜样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墙面和相应的班级活动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主要接触的人,教师和班级内其他学生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标兵的选择,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具有良好品德和心理状态的学生身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更好地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满足当今教学对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更高的要求。例如,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两方面的考量,教师可以进行“助人为乐标兵”的评选活动。在这一“标兵”的评选中,学生既需要拥有与人友善的品质,也需要有乐观的心理状态以及合格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具体的标兵评选中,立足民主管理的理念,教师同样可以以学生的投票为最终的选择标准。而在标兵选出后,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墙面环境的创设,将其事迹展现在教室墙面的具体区域。而通过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方面标兵的评选,教师有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有效为学生创建了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同知识的教学同等重要。而同学科教学中学习者中心地位的突出一样,在心理教育中落实生生互助的教育理念也相当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心理咨询小组,并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互助;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当然,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使用最合适的心理教育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满足当今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邱瑞玲)

作者:刘甜甜

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2:

论中职学校生物学科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摘 要: 中职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极度欠缺,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是导致中职学校生物学科学生学习力弱的根本原因。本文以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阐述利用心理效应,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开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以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能力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生物学科教学 学习力 心理效应 学习兴趣

在这个新世纪,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生物学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接受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形成科学的理念,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只是机械性地记住教师传授给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力。所谓的“学习力”就是指能通过创新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据笔者观察,目前的农村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生物学科的师资配置不合理,有的任课教师根本没有学习过系统专业的生物学知识,面对图文并茂的教材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灵活地驾驭教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初中生物课程作为等级科考试科目,教师让学生在考前做模拟卷,死记硬背考点以应付考试。笔者曾对考生做过的模拟试卷和近几年的初中生物学业会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完全为考而学。基于这两点,学生对生物学科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识记,无法领略生物学特有的学科魅力。农村初中毕业生中学业成绩偏差的学生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因此,升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仅生物学基础知识极度欠缺,对生物学的学习也失去信心和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是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力弱的根本原因。基于此,需结合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心理效应,增强学生自信以提升学习力。

1.心理暗示效应,肯定学生。

暗示心理学理论认为利用暗示手段可以使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高度协调,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创造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实施暗示教学,当然恰到好处的赞许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岁末笔者组织学生雕刻水培漳州水仙花球,首先组织观看《漳州水仙花雕刻技术》录像,沉浸于《漳州女》曼妙的音乐中,了解水仙栽培历史及水养方法,观摩名家雕刻技法,欣赏各种水仙造型,领略省花的魅力。教师现场示范雕刻方法,强调雕刻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因种球形状各异,学生的雕刻无奇不有。经过近一个月的浸养水培、细心呵护,最后用千姿百态的学生作品在教室走廊上办个水仙花展。雕工虽笨拙,造型虽简单,但无一不是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创作,吸引了很多老师、同学的眼球。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很多学生表示来年还要再尝试雕刻水培水仙球。“一定会比今年漂亮。”学生的自信溢于言表。在整个实践体验过程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只有学生对“美”的期待、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欣赏等无声的暗示。

2.皮格玛利翁效应,赏识学生。

“皮格玛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我们对学生充满期待,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对他们进行鼓舞、启迪,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学习劲头足,兴趣也更加浓厚。例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样一个抽象的课题时,引导学生从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学生交流起来没有难度且展示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笔者向学生展示近几年从事漳州水仙矮化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一个探究实验《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漳州水仙的矮化效果测定》,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困难,得出结论。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内容,但因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严谨探究获得的,这种成就感,加上老师的充分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比快乐和喜悦。

古人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对学生进行言语评价。对学生抱有期待,经常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因学业不良,很少受到公正的评价。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拿过一张奖状,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肯定和认可。生物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于基础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应多多表扬,不要以为学生不需要。

二、培养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以提升学习力。

学生学习力弱,好比庄稼不自主吸收水肥,必须根据作物生长习性测土施肥,科学管理。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不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原因,摒弃对这些学生的错误认知,明白学习力弱不等于弱智。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中职学校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开发潜能,最终成为社会生活中出色的一员。因为兴趣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兴趣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它能让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学情,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降低学习门槛,学有所得。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到学生的手中呢?心理学中有种说法,称为“登门槛效应”,当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顺利地登到高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接受水平,使授课内容难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层层递进地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学生学有所得,自然有兴趣去学。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入门实验,对一个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没什么难度,无非是利用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探索新知识。很多中职学生根本不懂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更不懂如何规范制作临时装片。我们应分化难度,先利用一节课时间手把手地“补课”,先复习巩固显微镜的用法,学会制作装片,然后组织学生完成当前的教学内容。又如,《生态工程》这一章有两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细研教材,发现内容过于冗杂,学生难以接受。反复推敲整合,选定一个专题《我国的生态农业》。但是“生态农业”有关内容在教材中仅有零星分散的两句文字,只谈到“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经过大量收集资料,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我专门印发了题为《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学习,拓宽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就当前被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引发了学生的极大热情。继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研读有关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领悟其用于指导我国的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事例源于生活,原理引自教材,经重组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机活力,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有所用。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和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职学习更是为就业做准备的,对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忙着传授脱离实践、纯粹理论的知识是无意义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选用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充实课堂,让授课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如《生物技术实践》这样的选修教材,绝大多数普高学校忙于应对高考,没时间也没条件开设,但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却大有裨益。《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无不彰显生物科学在生产实践中的非凡魅力。哪怕教材中个别专题设备要求较高,没办法开展实际操作,可是不能忽略它“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少来自乡镇,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材中谈及中国荷斯坦牛的选育,结合地方保护品种白眉山羊的生长现状及民间的消费习惯,与学生一同探讨既适应本地环境、生长速度快又能迎合消费需求的优良品种该如何选育。让教材理论真正应用于生活,缩小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3.创新教学方法,生动新颖。

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倡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方法。各类电视节目、教学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单靠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如在谈到“远离白色瘟疫,将戒毒进行到底”的知识时,“毒品”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虽然课文只用一个版面简单介绍,学生却显得兴趣盎然,提了很多问题。这时就可以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与发现》系列片扩展知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宜采用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安排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想办法催熟,并让他们把催熟的过程记录下来到班上分享。结果学生不但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搜集了各种农业知识,长了一番见识。带学生参观笔者的实验鸽场和中蜂基地,通过实地观察观赏鸽的家系性状变化及良种蜂王的选育过程,真切体会遗传与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大早备好枸橼酸钠及相关仪器,让学生亲自去家禽屠宰场索要鸡血或鸽血,既节省了经费,又体验到了知识探究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获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倍感兴趣,从而萌生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学习也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笔者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途径的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如果人精彩的一生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树,那么学习力就是它发达的根系。只有拥有较高的学习力,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上).人民日报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6,1:1193-1200.

[2]张万兴主编.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2,1:334-337.

[3]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1、7.

[4]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34、46-56、109.

作者:徐华辉

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3:

浅谈美术考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中学美术考前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而美术教师则是接触这一群体的最前沿力量,日益高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和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维护校园安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细致而有效的辅导才能促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美术考前学生;心理矛盾;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美术考前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身处这一阶段的美术考前学生接近成人,内心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的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很缺乏。而现实生活无法在短期内给这种心理需求提供参照。因而他们时常表现出自我意识中的多种矛盾。

一、美术考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美术考前学生日趋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无法摆脱的依赖性并存

这个时期的学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也不愿意让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过多地束缚自己,或者评价自己、保护自己。他们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发展使之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探索真正的自我和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怀疑或反逆以往的规律生活,他们希望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一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经济上仍然要依赖父母;学习中仍然要依靠老师。经济与知识经验上还很匮乏,不能完全地摆脱依赖,使他们时常处于愤怒与无奈之中。

(二)美术考前学生过于美好的理想与平凡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所有的孩子少年时期可能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想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或军人等等。关于自己的人生也有着过于理想化的设想,然而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逐步显露出来。无奈的现实、平庸的自我价值与过于完美的理想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使他们失望、苦闷。

(三)美术考前学生学习生活中对自我定位不准确、心态失衡

进入少年转向青年时期,学生开始像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有时过分依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有可能和周围相似的同学或朋友进行比较;或者完全是自我内心的主观分析与评价。这些评价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偏差,片面性和主观性较强,不能作为评价个体的结论。而这些错误的结论导致的结果不是自卑就是自负,或时而得意洋洋,自卑与自负交替出现,无法正常地与人交往。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环境原因也非常多。如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健康的音像、书刊、网络的刺激影响,错误的家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等。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良倾向、不好的苗头、不良的习惯。随之细心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用多种沟通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其纠正错误,从而改正缺点,使他们的心理发育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14年的美术高考教学工作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这样的规律:非健康的心理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即在面对生活中的痛苦、烦恼、忧伤、委屈、困难、压力、失败时,不是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去战胜;而是轻易地放弃努力、承认失败、走上极端,埋怨环境或他人,甚至伤害他人、放弃人生。而面对这样的少数群体,一线教师是对其进行教育的最佳人选。

二、美术考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在美术高考前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学校是一个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教师接触的对象较为广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非正常心理状况应该引起足够警觉,将一切不良后果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二)对学生要耐心地进行说服,谆谆教导

美术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和善的语言开导更易让学生接受听取,从而愿意和老师谈心。教师入情入理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利于学生纠正不足、意识并改正错误,从而有效地克服不健全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帮助解决。谈话时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要善用、慎用批评。在理解、信任、尊重、关心的土壤里让他开出健康的花朵。

(三)美术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亲切感与信任感,配合好教师的教学,高尚的师德形象尤为重要。言语粗俗不堪,行为轻浮或粗鲁,这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的后果就是学生的鄙视或效仿。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教师是有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可见身教是多么的重要。教师一味的空口说教是没有说服力的,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一笔财富!

美术考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心理与阳光的心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社会与学校应该努力完善心理教育师资配备。全体教师应以灵活的方式和科学的方法、投入与负责的态度去进行这项教育活动。探索美术考前学生的复杂心理特点,将各种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找出引发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着对学生“爱”的原则帮助他們。

编辑 郭小琴

作者:胡道红

上一篇: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下一篇: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