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

2022-04-25

我的好友绿狐忽然对我说:“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能看到飞机拉线,是不是咱俩都闲的?”她说这话时,声音清亮,与我并排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她正要去往她那个城的火车站送我。车窗外面,是寒冷和虚妄,是年关。我愣了一下,想了想,还真是的呢,我们俩在一起,看过星星,看过月亮,看过云,看得最多的竟然是并不常见的飞机拉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 篇1:

解读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指数”

天气预报人人都关注,因为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天气预报里面,除了刮风下雨、阴晴冷暖以外,还加入了大量的气象指数,如晨练指数、穿衣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等。这一长串的气象指数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什么用途呢?我们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这些气象指数的意义。

人与气象关系密切,随着气象观测研究的发展,气象部门为满足人们对气象预报的不同需求,把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给出各种量化的预测指标,这就是气象指数。

气象指数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象要素具体化(表现为数字和等级),能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气象条件的感受和认识,提高生活的科学含量,让人们明明白白地生活。

空气质量怎么样?——“空气污染指数”解读

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预报今天或明天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主要是分析什么样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使大气污染程度减轻,而什么样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使大气中的污染物聚集,加剧污染程度。

例如在冬季,在稳定的高气压控制下,一般天气晴好,风力不大。早晚在近地面易形成逆温,这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就滞留在近地面层,容易形成污染。而在低气压控制下或冷高压前部,往往风力较大,污染物易于扩散,故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等级分类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多分为五个等级: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1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2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空气中会有一些尾气、粉尘、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属于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3级标准。在轻度污染的环境中,我们会出现一些刺激性的反应,比如咳嗽、打喷嚏、口鼻干燥等,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最好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且小于等于300,称之为中度污染,说明空气质量较差。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4级标准。在中度污染的环境中,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中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甚至500时,就达到了重度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很大。我们的运动耐受力会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感冒、肺炎、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上年纪的人更该留在室内。

应当说明的是,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或者说同一浓度的不同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大小之分。污染浓度和污染指数的换算公式照顾到了这种差异,也就是说,只要污染指数相同,无论是何种污染物,它们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大致是一样的。

你的感觉还好吗?——“人体舒适度指数”解读

为了人们在生活或外出活动时能提前有所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防患未然,气象部门根据天气的变化,利用天气预报来预测空气舒适度,这就是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的非常重要。例如,气温在15.5℃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的作用。而当温度在21~27℃时,若相对湿度改变为50%时,人体的散热量就有明显差异,相对湿在30%时。人体的散热量比相对湿度在80%时为多。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由于高温高湿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因而人体会感到闷热不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分类

由于不同地区天气气候差异较大。因此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以上海地区为例。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为十一级,分别表示人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可以发生的各种生理感受。

人体舒适度指数小于0为1级,人体感觉极冷,不舒适。

0-25为2级,人体感觉寒冷,不舒适。

26-38为3级,人体感觉较冷,大部分人不舒适。

39~50为4级,人体感觉清凉,少部分人不舒适。

51~58为5级,人体感觉偏凉。大部分人舒适。

59~70为6级,人体感觉舒适。

71~75为7级,人体感觉偏暖,大部分人舒适。

76~79为8级,人体感觉闷热,少部分人不舒适。

80~84为9级,人体感觉炎热,大部分人不舒适。

85~88为10级,人体感觉极热,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大于等于89为11级,人体感觉酷热,很不舒适。

一般而言,指教越低人体感觉冷而不舒适,指数越高人体感觉热而不舒适。

早晨锻炼何处去?——“展练指数”解读

晨练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而要达到理想的晨练效果,必须注意气象条件。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选择晨练时机,气象学家们制定了晨练环境要素标准——晨练指数。

晨练指数是根据一些气象预报值,如温度、湿度、风速、能见度和降水概率的预报作为因子,通过线性计算(有相关专业公式)得出的指数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晨练效果。

例如,在气温低于-2℃下晨练,可能会使肌肉发生经常性痉挛,而气温在28℃以上时晨练,则会增加体内能量消耗,有时易引起肌肉抽筋。下雨天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汗液的蒸发;空气特别干燥时晨练者排汗会增多,也不适宜晨练。若是阴天,应避免在树林中晨练,林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雨雪天路滑,易摔倒,老年人最好不要到户外晨练。大雾或大风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相当多,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浓雾天不宜晨练,因为雾中的小水滴中溶解了大气中的酸、碱、盐、胺、

苯以及尘埃、病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晨练过程中机体需氧量会增大,但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侵害会造成供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细菌也会趁虚而入,危害我们的健康。

晨练指数等级分类

根据温度、湿度、风、污染状况等气象条件,晨练指数通常分为5个级别:

晨练指数1级状态下,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非常适合晨练。

晨练指数为2级和3级时,一般有一种或两种气象条件不太好,但还是比较适合晨练。

4级时会有三四种气象条件不太好,不太适合晨练。

当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晨练指数达到5级的时候,就不适宜晨练了。

换句话说,当空气质量在1~3级时,都比较适合进行晨练;4级时不妨选择在室内进行元氧运动;而5级时应该停止晨练。

出门如何巧着装?——“穿衣指数”解读

众所周知,人是恒温动物,而大自然的温度却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适应冬冷夏热这种一年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们除了自身调节外,穿衣则是人体适应不良气象条件的最直接“防线”。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让人们在四季选择并穿上应时舒适的衣服。气象工作者根据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风、湿度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创造出一种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气象指标,叫做穿衣指数,它可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着装。

穿衣指数等级分类

穿衣指数一般分为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根据人体实验及生活体验,不同的指数应有不同的穿表戴帽及布料等。

1级穿表指数提示天气炎热,建议穿短衫、短裙、短裤、薄型T恤衫、敞领短袖棉衫等清凉夏季服装。

2级穿衣指数提示天气较热,建议穿短裙、短裤、短套装、T恤等夏季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穿长袖衬衫和单裤。

3级穿衣指数提示较凉爽,建议穿长袖衬衫加单裤等春秋过渡装。年老体弱者宜穿针织长袖衬衫、马甲和长裤。

4级穿衣指数提示温度适中,建议穿薄型套装或牛仔衫裤等春秋过渡装。年老体弱者宜穿套装、夹克衫等。

5级穿表指数提示气温较温暖,建议穿夹衣加薄羊毛衫等春秋服装。体弱者宜穿夹衣加羊毛衫。但昼夜温差较大,注意增减衣服。

6级穿衣指数提示气温较低,建议穿厚外套加毛衣等春秋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穿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7级穿衣指数提示温度很低,建议穿棉衣、皮夹克加羊毛衫等冬季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穿厚棉衣或冬大衣。

8级穿衣指数提示温度极低,建议穿厚羽绒服、毛皮大衣加厚毛衣等隆冬服装。

一般来说,1~2级穿衣指数为夏季着装,指短款衣类,服装厚度在4毫米以下:3-5级穿衣指数为春秋过度季节着装。包括从单衣、夹衣、风衣到毛衣类,服装厚度约在4~15毫米;6~8级穿衣指数为冬季着装,主要指棉服、羽绒服、皮服等。其服装厚度在15毫米以上。

无形杀手在哪里?——“紫外线指数”解读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40微米辐射的总称。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类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分为三个部分:

A紫外线波长位于0.32~0.40微米之间,A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表现在对合成维生素D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A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光致凝结,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太少或缺乏A紫外线照射又容易患红斑病和白内障。

B紫外线波长位于0.28-0.32微米之间,B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表现在使皮肤变红和短期内降低维生素D的生成,长期接受可能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及抑制免疫系统功能;C紫外线波长位于0.01-0.28微米之间。

C紫外线几乎都被臭氧层所吸收,对我们影响不大。

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紫外线和B紫外线的综合作用。近年来,由于平流层臭氧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为此,世界各国的环境科学家都提醒人们应该十分注意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紫外线指数是指在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一般是在正午前后四个小时中),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气象部门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对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程度,研究什么样的气象条件下紫外线辐射比较强、什么样的气象条件使紫外线辐射减弱,据此发布紫外线指数预报,以指导公众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在1992年,加拿大环境部的三位科学家发明了紫外线指数,而这也使得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隔日日常紫外线强度的国家。许多国家使用这套制度但采用了自己的紫外线指数,其中美国在1994年开始使用。时至今日,每个国家计算与记录紫外线指数的方法都不相同。

现在,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非电离辐射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制定的紫外线指数是国际公认的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标准尺度。紫外线指数从l级至11级,其中1级强度最低,11级以上为危险级。国际紫外线指数不但具体定义了统一的计算方法而且规范了媒体中使用的颜色和图表。

紫外线指数等级分类

中央气象台提供紫外线指数预报服务,分级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略微不同,使用了特别的级别描述、定义和防护措施建议。紫外线指数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O,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紫外线指数越大,也表示在愈短的时间里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愈强。

紫外线指数为0-2时,表示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量最小,为1级,这个量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影响,无需特别防护。若长期在户外,建议涂擦防晒系数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

紫外线指数为3-4时,表示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量是比较低的,为2级,这个量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建议出门前涂擦防晒系数在12~15之间、PA+的防晒护肤品。

紫外线指数为5~6时,表示紫外线的量为中等强度。为3级,这个量对人体皮肤也有中等强度的伤害影响,外出时建议涂擦防晒系数高于15、PA+的防晒护肤品。戴太阳帽、太阳镜。

紫外线指数为7~9时,表示有较强的紫外线照射强度。为4级,这个量对人体的可能影响就比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尽量走有阴凉的地方,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在沙滩上晒太阳。建议涂擦防晒系数20左右、PA++的防晒护肤品。

当紫外线指数大于10时,表示紫外线照射量非常强,为5级,这个量对人体有最大的影响,要尽量避免暴露于日光下。外出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建

议涂擦防晒系数20以上、PA++的防晒护肤品。

紫外线指数级别是无上限的,数值越大代表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中的风险越大。指数为0在理论上存在。但事实上不大可能存在。在南半球指数大于11是很常见的,那里的臭氧层已衰竭。曾经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录得超过20的数值。在华南地区,夏季晴朗天气时,紫外线指数通常超过10,而在多云及雨天则指数会降低。

由于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是长期蓄积起来的,因此人们必须从小就开始注意预防紫外线的伤害。儿童特别容易晒伤,因此家长不要让他们长时间逗留在阳光下。平时只要人们注意收听、收看紫外线指数预报,就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预防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当然,紫外线也并不是一个十分恐惧的东西,也不要片面地被紫外线指数预报所左右。

数字也能防感冒?——“感冒指数”解读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冒的发生除和病毒感染有关外,天气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感冒发病高峰的天气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冷空气的入侵,特别是秋冬交接后的第一次降温,如最低气温自零上降至零下,1-2天内就会有大批人感冒。这是因为当冷空气入侵后,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前后两天日平均气温甚至可以相差10℃以上。这种突然降温,使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没有思想准备,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受凉。

第二类是冷空气通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是气压大于1030百帕的晴好天气,人们也容易发生感冒。当冷高压控制时,阳光充足,日照强,以致中午热,早晚冷,同日温差大,早晚容易受凉。人们在不能适应天气变化,或在淋雨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给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以可乘之机。

气象台根据天气变化推出了与市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感冒指数预报,它和天气预报一样,每天通过媒体向广大市民预告第二天天气对感冒发生强度的影响。有了它,市民们,特别是儿童、老人等易发人群可以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用感冒指数来确定衣服的增减和活动时间。

感冒指数等级分类

感冒指数的高低和天气的变化是对应的,有强冷空气入侵,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或气温迅速蹿升都有可能引起感冒,所以此段时间是高发期。相对的,气温没有忽高忽低,天气处于稳定状态中,为低发期。为此,气象台一般把感冒指数分为3级:

1级是感冒低发期,感冒较少发生,应注意增强耐寒锻炼,适应早中晚气温差别变化。室外活动要增添衣服,因为湿寒空气容易受凉。降温幅度不大,适当注意保暖,预防风寒。室内外温差较小,适宜开窗通风,让居室空气更新鲜。

2级是感冒易发期,适宜早晚外出散步,中午晒太阳。室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病患者不易外出。人们感觉寒冷,根据寒冷情况及时增加衣服。适宜室内外空气流通,但要视身体状况掌握通风时间。

3级是感冒高发期,健康人要提高预防感冒意识,病患者注意治疗与锻炼相结合。阴冷的天气会加重病情,病患者要减少外出活动,可适当晒晒太阳。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合,增加居室的通风次数。

有的气象台把感冒指数分为5级:当天气晴好,湿度较小时,感冒指数一般为1级,较为安全,感冒较少发生。而当早晚温差较大,或有冷风冷雨时,感冒指数一般为2~3级,2级是有感冒的可能,3级是较易感冒。感冒指数到4级为容易感冒期,s级为极容易感冒期。

总之,感冒指数越高。就意味着这一时期患感冒的几率越高。

对普通人来说的。在感冒指数高的时期出行,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卫生。要在身边准备一些简单的抗感冒药物,比如板兰根、感冒颗粒、银翘片等等,以便在出现感冒症状时及时服药防治。

目前,和健康有关的气象指数不单是感冒指数,还有心脑血管病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过敏指数、支气管哮喘指数、皮炎指数,高血压指数、钓鱼指数、晒太阳指数……等等。气象健康指数是经过几十年气象和痰病的关系研究总结出来的,它可以指导我们预防、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非常有帮助!

气象健康指数的数值一般分成5级,用3代表发病率的平均值,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划定上限和下限,通常1代表这种疾病很少发生,2代表较少发生,都不用太过紧张。3代表这种病有增多的趋势,需要开始对它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4代表患者较多,等到指数上升到5时就说明已经有很多的病人,最好严加防范。

作者:奇 云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 篇2:

飞机拉线

我的好友绿狐忽然对我说:“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能看到飞机拉线,是不是咱俩都闲的?”

她说这话时,声音清亮,与我并排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她正要去往她那个城的火车站送我。车窗外面,是寒冷和虚妄,是年关。

我愣了一下,想了想,还真是的呢,我们俩在一起,看过星星,看过月亮,看过云,看得最多的竟然是并不常见的飞机拉线。好像只要俩人碰到一起,就不再脚踏实地了,看不见地上的东西了,而是一直仰着头,发呆,看天。飞机拉线也很奇怪,专门出现在我们俩的头顶上。

绿狐确实是可以陪我一起看天和发呆的人,只要跟她在一起,我便可以毫不犹豫地扔掉甚至完全忘记手中所有事务,立刻变得脚不点地,几乎一下子就上了房顶,骑着扫帚,飘浮在了半空,与她一起,变成天地间两个闲人。

愿意偶尔地甚至经常地成为与社会脱轨的闲人,是我们俩的共同特点。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不肯这样做,大家都忙成了社会栋梁。有一天下午三点钟,天高云淡,我搭乘别人的车子从学校回家,一路聊得開心,这时刚好路过一个咖啡馆,我提议停车进去喝一杯咖啡,不料对方立刻否定了这个提议,并旗帜鲜明地出具理由:“我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应该回家抓紧时间写论文。”我当时自惭形秽,不敢再坚持,遂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好吧,我承认,我则正好相反,把别人工作的时间都用在了喝咖啡上,如此懒散,且从不羞愧。

三十岁的时候,我的个人生活由复数变单数,重获自由,绿狐则与家里先生常年两地分居。那时我们俩都算是快乐的女单身,两个人的身形和举止,看上去都属于那种弄丢了锚而难以固定在岸上的。我俩常常一起跑到学校附近的金鸡岭去溜达。俩人一同出门,总是像出笼的小鸟那般快活,似乎抛在身后的是各种型号大大小小的笼子,终于从它们之中逃了出去。我们很快就到了半山腰。有一条盘山路旁放置了一些水泥电线杆,侧卧草丛。我们就找一条电线杆子坐下来,一坐一下午。往往是在深秋、隆冬或者早春时节吧,晒着太阳,漫无边际地说着话,半仰着脸。阳光温煦,淡蓝色天幕上,云总是在不紧不慢地飘着,头顶上有高高的黑色树杈伸出去,衬着这蓝白两色,天地之间,几乎能看到时光悠悠走过的巨大身影。忽然,由南往北,天空中出现了两道长长的白色雾线,把头顶上的那块天空硬是划分成了东西两个区域,“飞机拉线!”我们几乎同时欣喜地叫出来。也许那架拉出线来的飞机,还能被约略地看到,正在高空上奔跑着,而等它完全不见了踪影之后,那两道平行线仍然留在蓝天上,像一行或者两行的诗句。

就这样,坐在那里看天,看飞机拉线,发呆一下午,只差去拍着手唱那首儿歌了:“飞机飞机天上转,满天划满银线线,飞机飞机天上飞,一飞飞到云里边。”

绿狐后来调动工作,去了海边。我们相隔近千里,坐火车常来常往,差不多把胶济铁路线当成了客厅。只要跟绿狐在一起,案头上电脑里的腐朽文件们便会很有自知之明地全部缄默,它们的主人开始格外关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每一个季节都变得正宗。有趣的是,有时我们走在城市里,抬头会发现飞机拉线,有时是在校园里,会发现飞机拉线,更多的时候,是在野地里时,能看到飞机拉线。飞机拉线,仿佛命运,在天空中,一直等着我们。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冬天,我去了岛城。我和绿狐一起去爬她家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的途中,看到一个防空洞,旁边的枯树枝在透明的空气里,有疏薄之美。此处的山与我所在省城的内陆的山很不相同,那边的山多土,闷墩墩的,种满柏树,是儒家;而岛城这边的山则以石头为主,褐色花岗岩全像海中礁石,有的平坦直立,直接长成了纪念碑的模式,山上种的大多是松树、油松,而山形骨骼清奇,想必是道家。如此说来,头顶上那片覆盖着全省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应该是基督了。快接近山顶时,绿狐一步步地走近一面悬崖,我担心一阵风会把她吹下去,我在后面看着心惊,腿发软,缩着不动,声调惊恐地喊她快快停下,回头是岸,而她则嘲讽地回头对我微笑了一下,又勇敢地往前迈了一步。

其时我正被某个事件困扰,即使它早已成了明日黄花,我仍能感觉到是它把我抛到了命运的背阴处。它像一根刺永远地扎进了我的命里,怎么也拔不掉,走到哪儿都得携带着它,与它共存亡。当生活抹掉了表面那层松软肥嫩的奶油以及果酱做成的装饰图案之后,紧接着底下裸露出来的深棕色蛋糕胚并不可口,而是粗糙的,甚至是丑陋的。已经有相当长的日子了,我一直在不停地旅行,几乎把旅行当成了事业和使命,痛苦可以自带驱动力,成为引擎,让我无法停止。我想用身体奔走的速度和奔走的反作用力所制造出来的巨大惯性把这根尖锐的刺从我的肉里抛甩出去,与它彻底脱离,丢弃到异乡的茫然的风中。我拉开门,带着简单的行李,专去僻远之地,专去荒原大漠,专去无人之处,我漫山遍野地跑,想把这天、这地、这遮遮掩掩的过去以及去向不明的未来,一起从血液里放出去!倘若我有绿狐的勇气和智慧的三分之一,都不至于用这么多年如此认真地做出一桩错事,最终把自己逼到如此绝境。

到达山顶之后,我们俩站在一块磐石之上,越过教育、金融和政府大楼,望向远处,往南,看见了大海。大海没有盖子,与蓝天坦诚地面对面,二者在相互校对。忽然,在已经偏西的阳光里,空中出现两道白色雾线,拖在一架飞机后面,正在快速地不断地拉长着,“快看,飞机拉线——”俩人翘首而望,脸孔几欲与天空平行。那条白色雾线从东北往西南延伸过去的,似乎还听到了飞机的轰鸣,这个冬日的下午刮着大风,把那两道白色雾线吹得仿佛略略有点儿弯曲了,一阵痉挛。

这时的天空看上去正在上升,似乎打算把我带走。我觉得自己就是那架飞机,天空一马平川,正加大油门往前奔,顶着大风往前奔,青筋暴露地往前奔,跑丢了鞋子往前奔,后面被一把刀剁着往前奔,被一把斧头砍着往前奔,被一道光追着往前奔,驮着磅礴的落日往前奔,这时候除了自己的内心,什么都看不到,两眼发黑。至于那两道横跨在空中的白色雾线,是一场风驰电掣的虚无,与其说是体内迸发出来的对自由的向往,倒不如说是在体内蓄积了太多的苦闷,释放了出来。

这时我忽然想祷告。我开始默念那段著名的祷告文字:“上帝,请赐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辨识这两者。过好我的每一天,享受你所赐的每一刻,把困苦当成通往平安的道路……”一架银色飞机以及它拉出来的雾线对于目光的牵引,对于灵性的召唤,使人不知不觉地仰望,尤其是让这站在山巅的人,感受到了来自永恒的上方的教诲,恳请将自己从卑微和罪中救拔出来,返回天堂。这可以望得见的海,这山巅,这巨石缝隙里生长着的一棵棵碧绿的油松,这山涧的积雪,这登攀的石阶,它们此时此刻,与这一切之上的透明空气和高远天空,以及环绕并穿透了天空和空气的柔和光线,加之风的大回旋和风的各个小侧面,不正构成了一座完美的教堂吗?也许,飞机和飞机拉线,正如同人类在这座教堂的穹顶创作出来的某一部分壁画,代表着人类重返天堂的梦想。这一时刻站在空茫荒野里认真看飞机拉线的这两个人,若非迟钝,便会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周围大自然中的事物,无论是一块岩石,一朵云,一棵松树,一片草叶,一只麻雀,一枝待放的蜡梅,还是一片越冬的菜畦,它们与她们自己,本是同根生。此时此刻在高处飘飘欲仙的这两个人,一定比囚禁室内或行走街區的任何时候都要幼小和单纯,也有着更美好的人性。

前不久绿狐又坐火车到我这边来了,我们又一起去了本城的鹊山。那是一个一月中旬的下午,天冷。山上全是青色巨石。这座山真是省城这边山系中的一个例外,多巨石多险石多怪石,似乎属于岛城那边的山系,像是从那边搬运过来,安放在这里的。我穿得像一只笨熊,松垮的鞋子无法抓紧地面,几乎是一点一点从山下往上蹭,而绿狐一直在我前面,轻松地把一块块巨石踩在脚下。终于到达了山巅,一起站在一大块巨石上向四周望去。北面有好大的一个人工湖,边界规则,蓝蓝的,斜仰在大地上,与它上面的天空是同一颜色,两相呼应。西北方向,小村庄包裹在干枯的树林子里,阳光把树梢映照得发亮,喜鹊绕树三匝之后,总算稳落在了枝头。往南看到了黄河,这条苦闷的河正在经历凌汛,偶见河面上的冰块。再转向东南一点,河上德国人修建的那座铁路大桥还在,这水上的钢铁构架并不像石板桥小木桥那样仅仅发出“逝者如斯”的感慨,而是进行着逻辑严密的思辨。我对绿狐说“自从有了高铁,这座百年铁路桥就废弃不用了”。像是为了证明我的话是错的,紧接着一辆绿皮火车就进入视野,从这座铁桥上轰隆隆地穿过。而此时站在鹊山上,朝遥遥东面看去,中间隔着一大片低洼平坦的田野,可以看到对面正是那座叫华不注的山,我们开始畅想那幅著名的《鹊华秋色图》。天上几乎没有一丝云,天空是静静的钻石蓝,衬托着突兀巨石形成的山际线,轮廓分明,像是在古代。李白当年曾经来过此地,他围绕这座小山泛舟的那天,这里的山形和天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两道平行雾线,“看,飞机拉线!”我们一起欢呼着,从西南往东北,只见两道紧挨着的平行雾线斜斜地横过天空,经过山顶,潇洒而去。整个鹊山似乎一下子挺直了石青色的脊背。从我们站立的角度看过去,这两道白线驮着整个蓝天,或者说,蓝天是在以这两道横线为轴来铺展开来的。当那两道较细的雾线在空中渐渐变淡之后,它们中间的界线变得模糊,看上去似乎就成了一道朦胧的粗线了。大约由于站在山巅巨石上的缘故,这次感觉离那雾线相当近,似乎可伸手够到,这样望久了,有灵魂出窍之感,人仿佛渐渐融进了整个晴空。李白写了三首与此地有关的诗,如果他那时有飞机拉线,还不知他会怎样夸大其辞。

飞机飞行在相当的一个高度,飞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从飞机引擎产生并排泄出去的废气里含有水汽和部分热量,它们在进入大气层之后,与周围特定的低温空气环境迅速混合,形成了凝结的尾迹,看上去就是在飞机后面拖着一道两道的烟雾,这就是飞机拉线。飞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拉线,飞机拉线是需要特定条件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正在空中飞行着的飞机并没有拉出雾线。

所以,飞机拉线,既不纯粹属于自然景观,也不单纯属于人工景观,它像是二者的结合,却又不是简单的平等的组合。飞机拉线,似乎是工业景观乔装打扮并冒充成了大自然景观,是把机器引擎的功能隐藏在了蓝天白云的永恒之下。

工业和机械这样原本的理性之物,在天空中,会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出处或起源。这事物的背后站着人——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是人把它造了出来,而且此时此刻,这事物的内部则坐着人,驾驶它的人和乘坐它的人。这由钢铁和玻璃为主要外壳材料的理性之物,终究与人密切相关。其银色恰好匹配天空的虚无,它在错觉之中至少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大鸟,它也越来越觉得有理由把自己当成一个活物,它身上潜在的动物性被封闭在金属构架之中,一旦进入高空,它立刻舒展开了筋骨,欢快地奔跑起来。

这样一架飞机具有自己的意志、直觉、本能和韵律,从自己的力比多产生出激情,成为驱动力,在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中,携带着乌托邦式的憧憬,似乎可以与空中的星辰相争,加入了星际大战。在高速运行之中,一架飞机无疑具有速度之美,螺旋桨热烈地拍打着空气,梭形身体处在危险和纪律之边缘,刺破空气中无数的微小颗粒,碾压过每一秒钟,感受到穿过浩大的空间和时间之际的晕眩。在那样俯瞰尘世的高度,容易生出神圣之感,有了与上帝同在的喜悦并把这喜悦挥洒幻化成了接近白云的形状——机械与天空共同制造出来的一种云,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这时候,工业和机械不仅具有了审美热情而且还具有了戏剧性。

这样的一种云,还真的有人把它命名为“云”的一种了,直接就叫航迹云或飞机云。它的形状比一般的云朵要规则,比自然界中偶尔见到的一种线条云也要流畅和平直。它处于艺术与技术之间,似乎接近着工艺美术。仔细看去,构成它的细部和质地,还有点儿类似数学里的点动成线,一架飞机如同一枚子弹,从空气中划过,由于温度、喷气装置和高度等诸因素,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样,留下了它自己的轨迹。

就这样,最终,金属、水汽、热量、速度、流体力学、冷凝,所有具有物质深度的一切,统统被简化成了几何形式,两条挨得很近的平行线,如此流畅地被画在了蓝色天幕上,出现在视野里。飞机拉线毫无疑问具有几何美学特征,是建立在理性思维之上的既简洁又明快的秩序之美。飞机拉线出现时,感觉这两道长长的白色线条,最有资格成为这个时代的天空的LOGO,而且极具现代感。几何线条其实是先于文字而出现和存在的人类记事符号,被标记在山洞石墙上和画在陶罐上,而这最原始的——则由于对事物内涵的高度概括力,由于形式感与直观认知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又成为最现代的。中国画里的云一般都是呈弥漫着的轻雾状,西方油画里的云大多是有亮度有质感的一团团或一层层,而飞机拉线这种云,洒脱、流利、精简、符号化、强调形式层面的意义,更能体现当下这个后现代世界的审美情感。

确实,与其说,从形象上来讲,飞机拉线很像一架飞机在高空写了两行诗——想必还是两行关于自由的诗句——真的倒不如说,它在高空画了一个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甚至写下了一个数学或物理的公式。飞机拉线所包含的数理特征,可以消除一般自然界之中云彩所具有的感官症候,使得那两道挺立在天幕的笔直的烟线,更加显现出了勇毅和远见卓识。

飞机拉线确实兼具形象和抽象的特征,既可以看成具象的云彩,也可以看成抽象的符号,同时又是在那样一个象征了天堂的高度,很容易就会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仿佛来自更高处的谶言。

没错,人类一直相信特殊天象的出现,会预兆着全人类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接下来的命运,而云正是天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圣经》里,云彩往往代表着上帝的荣光,预表着圣灵和见证,“一朵光明的云遮盖他们,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那么,像飞机拉线这样只有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才会出现的云,会遮盖什么样的人并有什么样的声音从那里面传出来呢?

如果从达达主义的视角来看,也许,飞机拉线就是飞机在天上放了一个屁,这个屁过于高调,以至于一下子拖出去了几十公里长,余音袅袅,摆在天上,供大地上的人抬起头来景仰。或者,连屁也不是,只是航空煤油燃烧后排气又遭遇含尘低温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罢了。当然更有可能,遇到杜尚,他可以把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以此来嘲讽公认的审美导向,颠覆传统的艺术形态,同理,或许,他也可以画一架喷气式飞机,飞机后面拖着两道平行的烟,然后再把这幅画命名为《神的荣光》或《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而所有信仰,既需要虔诚和笃定,也需要来自相反方向的嘲讽甚至颠覆,如此才能让自己保持原始活力,处于激活状态,才不至于让动物性变成机械性和机器性,其中所倡导的爱既是普遍之爱也是个体之爱,而不至于沦落为平均主义的集中供暖——那其实是另一种冷漠。

小时候,每次见到飞机拉线,都感到非常讶异。六岁之前我寄居在姥姥姥爷家,经常独自拎着篮子去挖野菜。在山坡田陇,拿着镰刀,从一棵微小的麦蒿上抬起头来,偶然望向天空,哇,出现了奇迹——在那又高又远的天上,正快速地划过一道白色雾线,这白色雾线是从一个银光闪闪的类似三角形的物体里面没完没了地牵引拖拉出来的。我的心怦怦直跳。那一刻地球停止了转动。这使我想起大人拆旧毛衣时,让我帮忙,那边拿着毛衣一端,在快速拆卸,我则牵出一个线头,往另一端跑,毛线越拽越长,从堂屋一直拖到屋外的庭院,能够渐渐团成一个大线球。此时正值早春,周围是大山沟壑,杏花在贫寒的灰黄色山野里刚刚露出那么一丁点儿温柔的情意,看上去还那么脆弱,像是在哭着自己的青春。而这道在空中快速移动着的白色雾线似乎使春天的来临正在一点点地提速。这个银色物体的出现实在是突兀,让整个山野都不知所措。此时此刻,天空的根静止不动,山峦静止不动,梯田静止不动,柏树林静止不动,我静止不动,而只有这架飞机在移动,它身后的白线在渐渐拖长,它看上去那么小,渐渐地就看不见了,它拖出来的白线还留在那儿,像用白色粉笔描画到天上去的,过了一会儿也变得轻淡起来,越来越模糊,像是被风一点点吹散了。地球于是又重新恢复了转动。我久久地站在那里,朝天空仰望着,直到脖梗酸了,才垂下头来,目光重新回到那棵正在挖着的麦蒿上,那棵麦蒿竟不再像先前那样吸引我了,它刚刚萌发,矩圆状披针形的褐绿色叶子还平贴在刚刚开始变松软的地面上。我略微有些晕眩,两行鼻涕顺势流淌下来,遂举起一只胳膊,用棉袄罩衫的袖子在脸上抹了一把。飞机拉线过去了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还要不时地抬起头来,不放心似地去看一下那空茫的天。飞机拉线完全消失之后,空气重新变得镇静和清凉。那白色雾线是一架飞机在空中的道路,然而道路消失了,那飞机不知去了何处,无法沿着道路去寻找,撇下了山谷和我,似乎陷入了绝望。

这一天是怎样的一天呢,竟然发生了那么大的一件事情,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白色雾线掠过了山间,恰好被挖野菜的我看到了。我确信整个村庄里的人,除了我,没人看到这景象或者说奇迹。它真的像一个神迹,不是虚构的,而是完全真实的,它像命运一样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给了我说不清道不明的启示。那时候,飞机拉线代表着大山外面的另一个世界,代表着自由、未来、超现实和未知的力量。我决定保守这个秘密,不对任何人讲起,这样它才真正只属于我一个人。可是到了黄昏,回到家中,看到正在灶前添柴做饭的姥爷,我还是迫不急待地说了,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还有些气喘吁吁:“我今天,在坡里,看到了——飞机拉线……”

在那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前期的小山村,每当听到汽车的马达声或者喇叭嘀嘀声,小孩子们都要兴奋地从家里往外跑,循着那声音,找到那辆刚刚进村的汽车。那往往是一辆绿色吉普或者解放牌卡车。刚刚停下来的汽车还散发着汽油味,孩子们围观那辆钢铁怪物,同时大口地呼吸着这陌生的气息,这气息如同村里木匠使用刨子削木头时刚刚削出来的刨花那样新鲜,却比刨花味更让人敬重。如果见不到汽车,那么那种内脏全部裸露在外面的最低等的手扶拖拉机也是不能放过的,它靠喝柴油活着,有着果敢而粗鲁的气质。那些看惯了田野植被等自然之物的孩子们的眼睛理所当然会被这样带着震动和热气的精力旺盛的机械之物所吸引,所有这些有引擎的物件,都带着昂首阔步的侵略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突破了许多的不可能,跟村里的山崖、果园、打谷场、老牛、羊群、石屋和鸡狗相比,它们是陌生化的,具有挑衅之美。汽车和拖拉機尚且如此,何况是一架更先进的飞机呢,那简直像神话一样——永远无法近距离接触而只能恍惚地望见其遥远的缩小了的背影,至于它的真正的轮廓和细节,或许只在村里放露天电影时在那黑白屏幕上有过惊鸿一瞥。

一架飞机飞过去了,它根本没有留意万米之下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而它留在小村上空的白色雾线,却从一个孩子心上划过,刻下了一道永久的带着光芒的痕迹。这个孩子从此有了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小小的苦闷,那飞机拉线使得周围一切以及她自己都被放置在了一个更远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里,忽然显得无足轻重起来。她不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她只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被父母接走,去念书,但念书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于是常常望着天空发呆。那时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人会死,飞机拉着白色雾线经过的时候,在那白色雾线的下方,山岗起伏,其间有很多的坟头,其中一座还算不上太旧的小坟,是姥姥的。当想到自己将来有一天也会死,想到自己死后,地球依然转动,飞机拉线依然还会出现在这片山坳之上的天空,心里就难过起来,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但实在不知道究竟能做什么事情——来阻止住身体里这小小的苦闷的萌芽。

拎着篮子在山里挖野菜,看天,看飞机拉线,发呆,胡思乱想,是日常也是娱乐。婴幼时期即被从父母身边送走,造成与家人分离的局面,于是有了这样无边的孤寂。这一定不利于人格的完善。就这样一天一天地长大,不得不从头到尾地穿过这漫漫孤寂,于是渐渐地臣服于这孤寂,并且信任这孤寂。这幼年的孤寂如此顽强,待成年之后,竟于心理上安装了一个保险装置,使得无论处在任何社会层面或任何群体之中,从来都不惧怕被边缘化,甚至还可以做到主动疏离。那种受困之感,以及对于自我不完美的认同,早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有了,后来所有环境里的感受,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复制而已。这人世只不过是一个主观印象,何必在意,只有仰面望天的那一刻,这依附在大地上的沉重的肉身,似乎才会感觉变得轻盈一些了。

天空的疆域也像在这陆地上一样有地形吗?跟陆地相比,天空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少的领域了。大地可以很快沧海变桑田,山脉可以被炸开,建成居民小区,湖泊和湿地可以用土石填平,建成资本主义企业,村庄可以搬迁,开通高速公路……大气污染虽然严重,但毕竟并没有改变天空的形状,只要关闭建筑工地,减少污染排放,有一阵大风吹过,天空还会还原成从前的样子,像小时候的样子。确实,天空基本上看不出朝代和时代。那天在午后的阳光里,站在鹊山上,遥想当年李白游此地,鹊山周围当时是一片水泽,山在湖水中央,李白和朋友要乘船围绕着这座石山而行,而后来各朝代政府让河流改道,鹊山周围没有了水,最终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干涸的平地和村庄。然而,李白当年来时看到的头顶上的那片天空,跟今天我们站在山顶上望到的这一片天空,丝毫不差,当时应该也有喜鹊在空中飞着寻找栖落之处吧。而只有在看到飞机拉线时,才意识到一架飞行器正飞过头顶高空,它制造出来的这种云是唐朝没有的云,遂意识到头顶上这片天空是具有时间性的,已经不再是唐朝的那片天空了。

人在孤寂的时候,人在闲暇的时候,也会身体懒懒的,神思恍恍惚惚的,表情怔怔的,忘了身在何处,忘了今夕何夕,会做起白日梦来,而且这时候也只有做白日梦才是最正确的事情。当然,没有什么事物像天空那样更具有白日梦的性质了,天空上面,可以看成什么都没有——它从来不生产任何东西,也不丢失任何东西,同时,天空上面,也可以看成是布满了偏离大地现时情境的回忆、憧憬、幻想、野心、宽广的自由。汉语里的“天空”一词,其实也可以叫“天无”或者“天虚”吧,空、无、虚,只是从不同宗教思维角度推导出来的近似概念而已,无论是空,还是无或者虚,都不是完全不存在,而是一种更大的存在,是无为,是超越,是自在,是无限。要做白日梦,当然要先得让自己处于“空”的状态、“虚”的状态、“无”的状态,这样那个局限的有形的自我才能进入冥想,超越眼前具体的社会性存在,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固定性,灵魂出窍,灵魂可以把自己从肉体中撕下来,剥离出去,独自向上,越来越接近苍穹——那代表着心旷神怡、轻盈、惊迷、恍惚、无垠和崇高的维度,以至于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中的那个“无限”,这个无限会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个万能的造物主。而这种白日梦状态,不正是人类与超自然的力量相交接的那一瞬,不也正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刻吗?

“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能看到飞机拉线,是不是咱俩都闲的?”绿狐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只是愣了一下,竟找不到理由去反驳她,不得不承认她说的还是挺正确的。我们俩确实都很闲,而与这“闲”相关的另外一些特征则是社会化程度低、孤寂、爱做白日梦,偏向不确定性远远大于确定性。总之不是那种揣着一个目的地夜以继日低头赶路,好像相信自己会永生的人;而是相反,总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并不是把人生当成赶路,而是当成了无边的游荡,对这个世界既充满热情又心不在焉,偶尔抬起头来望望天,发上一会子呆,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甚至认为压根就没有什么目的地。这也正是我与绿狐的友情如此绵长并且总是新鲜如初的根本原因。

绿狐早慧,十四岁上大学,十八岁读硕士,三十岁出头得博士学位,她几乎比周围所有同龄人起点都高,却至今尚未“变相”成为当下社会模板里贴着各类五花八门标签的所谓“成功人士”。她的脸庞过于恬静,缺乏争先恐后的表情,神色总是淡淡的,她永远都在无目的地乱读书,那些书滋养她,使她的神情愈发淡淡的了,读书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使她在与好友相聚时谈吐锋利,成为一个“趣人”,总是带着突然的光芒。我和绿狐虽未歃血为盟,但有着未曾夸张也并非虚构的那么一点儿惺惺相惜,如同清风从来都知晓明月,高山一向都懂得流水,埙的音色接近于陶笛——如是讲,其实有自我抬高之嫌疑,事实上,当真正面对着外部世界和这个社会的某个具体事实时,我远比她要胆怯,在山中的险路上和悬崖边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几乎可以算作是某种象征或隐喻,印证着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假英勇和她的真无畏。从我的角度看去,她有丰盈的感性和恰到好处的理性,能够领会并解构我的内忧外患,怜悯我那总爱撞上南墙的情绪昏乱与智力短板。有时一个人坐在屋里发呆,想到千里之外有一个绿狐这样的好友,可以随时坐上高铁来来去去,一起跑到山中,看看飞机拉线,感到今生真可謂富有,眼泪禁不住涌上来。我知道待到暮年,我还会为今生的这般友情而欣慰,老泪纵横。

小时候,三面环山,独自看飞机拉线。那时懵懂,那时乐呵呵,只是在特别偶然的某一个刹那,曾经朦朦胧胧地感到过一丝莫须有的荒凉,那是对于荒凉感的早期预习,却并不知道荒凉乃是整个人生的内核。人到中年,画地为牢地活在世间,巴掌大的房子里盛满逝去的时光,唯有满脑袋个人想法进进出出,而在这一切之外,竟还常常会产生出又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与这么一个好友为伴,一起看看飞机拉线——几乎是如今这颗星球上唯一的那么一个人,很难再找出第二个来了。每当那时那刻,就会忘记年龄,身体里一直居住着的一个小女孩,忽然轻快地喊出声来:“看,飞机拉线——”于是一起仰起头,托举着那颗好奇心,望向天空,跟天空中那两道平行的白色雾线一起,蔑视着地心引力。没有触感的空气,是那样澄澈,没有丝毫妥协和犹豫不决的味道,似乎美德正在其中静悄悄地流转。是的,对于天空,理想就是现实,是唯一的现实。

这是一件多么美的事情,而且清新。

作者:路也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 篇3:

智慧城市,设计未来

在打开冰箱前,已经从屏幕上得知哪样食物可以慢慢享用,而哪样需要赶紧处理;客厅里摆放的那个大屏幕不仅仅是电视,还是个多媒体介质,让你与这个世界相连互动;睡觉时顺带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指数和生活起居建议可以从手机中读到,只因为你带了一块“智慧的腕表”入眠;对行政政策有建议也可以随时随地提交给城市管理决策者,也许下一刻的便民法令,就源自于你的吐槽……这就是不久的未来,我们智慧的城市。

如果说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最好先通过设计让城市更智慧。由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以下简称CMoDA)策划的 2013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BJDW)主展——“智慧城市2013”国际设计展,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同期开幕。展览以设计为引领,信息化为载体,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一次的展览,通过来自10个国家的50家设计机构、实验室与企业的70件参展作品,纵览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探究数字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览将在“智慧城市公共平台”,“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三大板块中,围绕设计在智慧城市中的实际应用,从设计改变生活、设计改变城市两个方面涉及民生与相关产业,从城市规划、管理、生活、流动性、健康与安全等角度集合现有解决方案,模拟仿真,触控未来。

应用之道

“应用之道,何所不智”作为“智慧城市2013”展览的主题,探索了数字设计应用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去年,CMoDA就在国内从设计的角度,率先提出了“大设计开发大数据服务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展览主题思路:“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专题展,去年我们着力提出一种‘智慧城市’的概念——即以信息化为载体,通过设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今年我们则希望通过本次主题展的形式来探讨和强调设计的应用之道,但仍会通过概念原型与应用系统保持展览的前瞻性。今年所展览的作品更偏局部的设计应用,明年则希望可以更多从‘战略设计’角度进行更宏观的关于智慧城市的探索,并将此前的成果作为模板展出。”

CMoDA总经理、“智慧城市2013”展览总制作人陈彩云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主题展的来龙去脉。她还透露道,今年智慧城市试点将在国家战略和部委的推动下在全国200个城镇展开。作为一个专业研究“城市未来”的数字艺术机构,CMoDA希望站在冷静、中立的角度去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年度展览、论坛来促进各方交流,以推动智慧城市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展览的基础上,CMoDA还将在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主题为“应用之道,何所不智”的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智慧城市政策与标准制定者、国家部委、城市管理部门、行业领袖代表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与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着重从信息化与设计的角度探讨与交流,希望从感知城市、城市规划、数字化管理、公共安全、灾难应急、智慧社区、园区到智慧生活(环境、健康、节能)等多方面的研究最新成果与应用开发趋势,推动国内智慧城市行业间的交流与协同创新。”陈彩云说。另外,研讨会还与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一起设立了“智慧园区”分论坛,以探讨创意数字科技对于城市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中所能发挥的潜力。

信息设计与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快速发展,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2.7%。城镇化快速发展积累了诸如大气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等各种城市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指的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每一个城市的生活都更城市化、人文化、更便民,拥有更智慧的城市生活。”陈彩云说。人类正在见证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的风潮,新技术成本的降低使城市级的设计与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但城市怎样才能算真正的智慧?这样的疑问也是在本次“智慧城市2013”展览上试图着力探讨的。“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着眼全局,系统地设计和谋划城市未来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对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他的看法。

在城市物理资源正在不断消耗枯竭的同时,人类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与物联网的兴盛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却不断倍增。如何巧用数据发现城市症结,采取有针对的行动来有效应变?如何在城市尺度协调统筹现有资源,缓解城市病,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工作的需求?展览试图通过信息设计(即设计结合数字科技与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数据),以规划、政务、交通、能源、安全为例,通过概念作品、产品原型与应用系统展开讨论交流。

智慧城市除了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外,它的管理与创新能力,即城市的软实力,同样重要。两者共同组成了城市这一复杂有机体的生命线。而信息设计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如毕业于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陈晓霁的参展作品,将2000-2012 年间每一天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转化为颜色,铺砌成十个中国城市的“天空”。这样通过设计视觉转化的形式,将城市问题“可视化”,从而帮助城市决策者更加明晰地了解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十分有助于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位参展者陈思明,始终认为数据是连接世界的纽带,认为它蕴含着科学奥秘与美感,希望用交互的形式,让人们更深刻地感知数据。他在参展作品“禽流感疫情可视化”中,就力图追求科学与设计的统一,通过可视化与交互方式,呈现 2013年4月后禽流感在中国爆发、蔓延的变化过程。通过将禽流感病例映射在地图上,体现疫情的空间分布;通过将病例从疑似至确诊至死亡或治愈的过程在时间线上的展现,显示疫情的时间变化。并将时间与空间的视图链接,用户可以播放动画,圈选地图,选择时间,查看禽流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

家庭是构成这个城市的细胞,智慧的城市首先发声于智慧的家庭生活。信息化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变化快,家庭成员需要“智能个人助理”能及时采集、反馈自己、家人与环境信息,以便做出聪明的生活安排与决策。数据的应用让生活更显智慧。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昂贵的专业传感器民用,进而变成可穿戴设备,实现移动,让人们随时随地自我测量、跟踪,并通过智能手机的可视化分析为生活决策提供指南。这些传感器生活产品成为人类感官与神经系统的外延。而实现了自我调解、联网中控的智能家庭系统让生活更轻松。设计让冰冷的科技、抽象的数据情感化。

设计的暖意

“智慧生活是城市与人的和谐。”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在本次“智慧城市2013”展览中着力展现的,也是陈彩云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统筹、协调相关领域来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决定了它在智慧城市这一跨多专业领域的复杂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产品还是应用系统,设计不仅仅满足市民与城市的需要,它更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观众还可以在“智慧城市2013”展中,寻找到许多具有暖意的设计作品,如那些让异地家人维系情感、寓教于乐、亲近绿色能源、身体力行净化空气质量和周围环境的作品,都通过合理化设计,让未来充斥着高科技的生活更有人情味。

在参展作品中,一件由五个人组建的团队设计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设计者都来自清华大学,但是他们的身份又各不相同,如夏晴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研究生,而魏文是程序员,齐峰则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通过设计的暖意温暖城市人的生活。他们合作设计的参展作品为“约菜”,这是一个帮助家庭、办公环境种植的浇灌产品与微型社交系统。种植为现代都市生活带来诸多益处:健康、绿色、体验,生活品质。但繁忙的工作及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又为照料绿植带来挑战。作品帮助种植者照顾植物、远程为亲友的花卉与蔬菜浇水、查看植物健康状态与实时教程、在线与植友互动。作品将传感器与浇灌模块内置于花盆中,用无线网络与主人随时互联。同时,作品的服务平台围绕都市种植行为,提供儿童团队种植模块、区域种植游戏等更多可能性。从展览的众多数据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未来设计的新趋势,数字设计、交互设计等各学科交叉的综合设计,无疑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设计的主力军。(编辑:曾莉莉)

作者:金亮

上一篇: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黄帝内经美容养生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