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论文

2022-04-19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较为看重,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对其职业生涯中的竞聘求职、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有重要影响。从提高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出发,研究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和构成要素,探索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论文 篇1: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研究

【摘要】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下对应的自动化行业,对勇于创新,适应现代工程环境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急为紧迫。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的合理界定则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大学生核心能力分解为既有着不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即“动态核心能力”和“刚性核心能力”,使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范畴的研究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大学生;核心能力

引言:

在当今这个科技型社会,随着科技化的产物更新换代的马不停蹄,侧面意味着我们在各个有关科技性领域的方向发展都需要面临创新的挑战来适应这个更迭交换的快速互联网时代。而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就是俗称自动化产业的相关公司对这方面的创新人才更加是求才若渴。他们需要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只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依靠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熟练的掌握着控制科学与工程知识及相关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工程环境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1. 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大学生核心能力就是指一名大学生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对其战略性资源的创造、获取、整合从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有的能力。首先,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相对永恒不变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领域,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将无法完成行业内设计、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等任何工作内容。其次,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仅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只会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还要大步伐地拓展核心能力的外延,使核心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和变化。

2. 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界定

2.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刚性核心能力的界定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学校的学科专业,首先我们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应有一定的了解,控制工程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自动控制系统提出要求、进行设计、构造、运行、分析、检验等过程。因此显而易见它也隶属于工程技术教育。工程技术教育下的专业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骨,尤其在当今社会控制工程早已成为一门在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极高综合性以及极大发展前景的一门专业。综上来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设的初衷就是能培养出一些高素质人才,对工程技术领域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一批高工程人才来助力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中能展露风采。但是高素质人才也是需要培养得来的,目前工程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高效的进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自动化的核心能力。在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对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日益紧迫。想要制定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计划,首先要清楚的知道在目前社会经济形式下的自动化领域关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他们想要的是怎样的人才,清楚了这些才能够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核心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依据来供给于自动化领域。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判断他们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范畴。毋庸置疑,强有力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亘古不变的核心能力。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两门基础的专业以外,控制工程专业还需要建立在对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的学习上,最终达到在工程领域,例如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的实际工程的应用。试想要是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功底在从事了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作对于运营,检测,调试等工作的开展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体现了。专业能力这项核心能力是大学生在自动化领域中必不可缺的。它是稳定的,长期有效的,是将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必要基础。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知识以外还应该自己提前学习应用型较强,能与当前实际社会工作接轨的相关理论知识,懂得自动化的原理理论;例如控制论应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控制工程等;计算机应用方面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系统论方面学习信号与系统、信號与线性系统分析;信息论学习通信原理等。经过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教育计划的培养和自己额外的实践锻炼,铸就成为一个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下大学生该具备的刚性核心能力。

2.2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动态核心能力的界定

虽说我们都说世界上没有那个人是绝对完美的,但是完美始终是我们心中努力想要达到的一个标准。所以即使我们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也尽量的去做到全面发展自己。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仅仅只具备掌握基础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不断的去寻找发掘自己在自动化行业的领域应具备的动态核心能力范畴。做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但是动态核心能力范畴本身就处于一个动态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不同时期下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又或者说同一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在这种动态的内涵下要求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对自己的生涯、职业规划,理想信念等基础性动态核心能力外,还需要依据自己内心的个人发展意愿和特长来发展个性化的动态核心能力,来为今后的自己更好的面对自动化行业的挑战做出准备。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动态核心能力的界定首先需要对自己有清楚的个性定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全面的在各个方面发展自己。动态核心能力的范畴本身就是动态的。所以在高校在制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计划对于大学生动态核心能力范畴这方面不需要有严格苛刻的定义。真正需要明确的是在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范畴内是否存在动态核心能力的范畴,因为动态核心能力在大学生对于自动化核心能力范畴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根据以上所提及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特性,基于自动化在当今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刚性核心能力即对于专业能力培养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同时自动化还需要大量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大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计算能力,统筹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自动化专业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入手,虽然以控制为主,但是课程中同时涉及傅里叶变换与反变换、欧拉方程等专业数学,因此需要熟练的计算能力作为基础,在这方面大学生应从高数开始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训练自身良好的计算能力;课程中同时涉及电路等电力电子知识,以及不可或缺的计算机知识例如代码编程、微机原理,甚至包括运动系统的受力分析等力学知识,综上来看,单独仅一门自动控制原理便需要将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加以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便更需要大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各种动态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不仅仅只是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首先在大学通过实验与仪器操作提升对于自动化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在未来读研读博亦或是工作中通过实际应用来完成在各个行业各种要求下自动化专业真正的应用,从自身做起努力成为现今社会需要的自动化人才。这其中又涉及到动手能力,自我未来规划,理想信念甚至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在大学生拥有刚性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同时具备动态核心能力无疑是在将来的生活及工作中如虎添翼。

结语:

当今社会,在控制工程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视角下大学生优质的核心能力体现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对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的研究也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在自动化行业领域冉冉上升的助推板,为我国在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传杰,林柏泉,王亮.双一流学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高教学刊.2021(16):42-45.

[2]李蓓,周宇葵.对标视角下的大学学科竞争力评价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10):4-7.

作者:高靖益

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论文 篇2:

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路径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较为看重,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对其职业生涯中的竞聘求职、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有重要影响。从提高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出发,研究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和构成要素,探索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日益凸显,大学生成为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但与此同时国内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以及高校毕业生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本文对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人才进行了叙述,并分析其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为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提供源动力。

一、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

核心能力是从学术术语“核心竞争力”演化过来,最早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普拉哈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在1990年提出。国内学者研究得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在过去的投资以及学习行为中积蓄沉淀,形成对手难以超越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独特优势,对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本身的技术和资源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成员,那么我们可以把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优势称作职业核心能力。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是高校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理论的内涵中指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素质以及实践活动和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人的个性能够充分完全发展、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发展,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该理论所要求应是相一致符合的。

因此,大学生核心能力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适应当前形式发展需求,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含义

大学生核心能力是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经过个人持续努力地学习、实践及创新,进而形成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伴随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能够为大学生带来较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特点

1.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大学生核心能力跟从事具体行业或者职业的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特定职业能力是不相同的,它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和岗位,它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岗位和职业。

2.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稳定性。大学生核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积累和磨炼,它形成后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丧失,具有持续长久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其稳定性。

3.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内隐性。大学生核心能力是其价值观、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不像知识和技能的特征表现较明显且易于衡量、评价,它不易衡量,从而具有内隐性。

(三)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成

用人单位根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参照《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和相关理论,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实际,大学生核心能力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内核,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五个能力指标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动态循环的有机系统。

三、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打造核心能力内核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核和基石,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确立坚定的方向目标。在本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内核。通过增强理论武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提升文化氛围打造多平台、多形式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模式、加强榜样引领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发挥示范效应、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奖惩机制等一系列立体式推进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名学生的自觉意识,外化为每名学生的行为规范。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用人单位是人才质量的检验者和评价者,对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作为其选人、用人和培养人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知识学习和方法学习相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首要导向设计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企业双方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情况、人才需求标准和学校软硬件环境共同合作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和编制教材,能够充分发挥出双方各自优势实施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应以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最大程度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大学生知识掌握、阅读理解、独立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三)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就是从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起就对其实施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相关活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为主线,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密围绕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针对专项能力设置专门课程内容以实现核心能力的专题化培养,科学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由于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所面临的困惑不同,以年级为单位来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四个阶段目标:大一学年为探索期,其目标为认识大学特点、熟悉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和树立学习生活目标;大二学年为定向期,其目标为完善人格的思考与发展、专业意识的形成与塑造、目标管理的理解与应用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建构;大三学年为准备期,其目标为深入学习专业主攻方向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发展所需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和做好毕业规划;大四学年为抉择期,其目标为走向新岗位做好各种准备。因此,要根据大学生核心能力内容,将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针对不同能力进行专题培养。

(四)发挥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优势,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

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发挥学校各机构的优势力量,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提升核心能力的活动项目。

通过科技竞赛、学科竞赛、科研立项、科研训练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话题研讨、演讲、主题征文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辩论赛、体育比赛、素质拓展、团队定向运动和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运用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进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通过举办联合国模拟大赛、英语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勤工助学、社区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方面活动,通过接触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各类社会人群,学会沟通交流合作共处。

(五)建立学生能力认证中心,对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客观评价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可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发设计大学生核心能力测评系统,促进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该系统以大学生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为观测点,以能够展现能力水平的业绩和证据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记录,通过历史记录、成绩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相结合模式,评估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由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规划学生能力认证的方向、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完善学生能力認证体系的各部门职能,对各院系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定期审查,对学生能力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找出其内在规律;学院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能力认证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能力认证申请并予以审核。班级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将学生能力培养指南内容向班级同学宣传,督促本班同学及时提交能力认证申请。学生能力认证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对学生所申请的能力进行认证,客观、公正和全面地记录每个学生大学期间能力情况,学生能够随时查看个人的能力情况,定期输出学生个人能力存折以促使学生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在学生毕业时为学生颁发能力存折供就业使用。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的市场化、国际化形势日趋明显,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高低关系到其就业和职业发展。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要从提高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角度,实施人才培养,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可靠顶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孟炯.加强索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竟争力[J].高教研究,2005,(3).

[2]管斌全.让别人无法取代一如何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叶飙.浅谈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4]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作者:李灵东

大学生的核心能力论文 篇3:

基于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探究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逐步转向了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而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应提早的进行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本文便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提升核心能力提出的背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的关系以及基于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

【关键字】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提升核心能力提出的背景

(一)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1)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这方面能力的欠缺主要反映在其专业知识不系统,知识结构不健全,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差等方面。所以在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使用需求的。(2)大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盲目性很大,对于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大都没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就业期望过高并且就业心态也不平衡,对于自己的特点、能力、素质以及兴趣都不了解,在选择工作时,通常都是将交通的便利性以及薪资待遇是否优厚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大都不愿意到基层岗位去。[1]客观原因:(1)各大高校专业的设置存在错位的情况。我国的大学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都是有较大的盲目性的,专业趋同现象严重,这就造成了供给是要明显的大于需求的。学校都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出来也大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理论功底很强,但实践的能力很弱,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2)企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我国大部分的私营企业的用人制度不合理,有的企业不与员工签署任何的劳动合同,有的企业没有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同时起薪较低、岗位发展空间小以及严格的罚款制度,这让大学生都是很难接受的。[2]

(二) 基于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健全了,大学生选择工作时也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了,但是大多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职意识还都是较为薄弱的,其自身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仍然是影响其求职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在提升其自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明确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认清自我并做好自身定位,不断的提升其核心的就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 核心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大学生的就业就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到的知识以及逐步形成的各種素质而获得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并且体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而核心就业能力的概念就是源于就业,主要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以及适应能力等。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所处的实际环境所选择的职业通道和所确定的职业目标,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从而完成这个目标。[3]因此大学生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详细的分析的当前的形势和环境,这样才能对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计划并且有方向的安排工作。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就业能力的关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明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因此只有事先就制定好其职业生涯的规划,才能使学生们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升核心就业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设计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4]只有先充分了设计自我、了解自我了,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最终的塑造自我。因此大学生必须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确定其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第三,基于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一) 学生的大一阶段:探索期。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已经选择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每一个专业也都是有着自身的特殊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这也是其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学生的大一阶段,学生们先初步了解其职业的内容,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且了解其将来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对于提升核心就业能力的工作,学生们则应上好文化基础课,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

(二) 学生的大二阶段:定位期。大二阶段,学生就应确立一个初步的职业目标,充分的分析自身的个性和特点,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确定是就业找工作还是考研继续深造。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或是组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重视选修课程,为发挥知识的最大效能,应对自身的知识进行重组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独立学习独立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 学生的大三阶段: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应该更主动的去了解职业信息,并且更加熟练的掌握职业技能,因此准备阶段的学习目标应为搜集各个公司的信息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应开始编写简历和求职信,全方位的搜集工作信息,并开始投递简历,同时他们也应和上一届的学长们交流经验,提升自身的求职技巧并且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这样他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有针对性的实践和锻炼。

(四) 学生的大四阶段:冲刺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自身的应聘能力和熟练的掌握就业技巧。信息处理和信息搜集的能力、自我营销的能力、心理调适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是属于应聘能力的范畴。学生们应通过去招聘会等就业市场投递简历来检验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其所选择的或是意向的就业单位,学生们要积极主动的投递简历并且要求面试,对于其所得到的职业信息要科学的筛选出来,这也是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择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想真正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在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这样做既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目的性,提高了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学生们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这样其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就业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其顺利的步入职场并且实现职业梦想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罗曼

上一篇:电子货币法律问题论文下一篇:文学笔法大众哲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