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

2022-04-16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变化,食品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突发性事件屡屡发生。我国继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后,最近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的奶制品安全事件,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给我国奶业以至整个食品行业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 篇1:

酶催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轻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酶工程不断的技术性突破,酶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能源开发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酶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酶在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肽类药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酶催化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酶催化技术;应用

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1 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酶在食品工业中最大的用途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烘烤食品及啤酒发酵。与之有关的各种酶如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乳糖酶、凝乳酶、蛋白酶等占酶制剂市场的一半以上。 目前,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酶成为食品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促进蛋白质消化的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促进纤维素消化的酶(纤维素酶、聚糖酶等),促进乳糖消化的酶(乳糖酶)和促进脂肪消化的酶(脂肪酶、酯酶)等。

2 轻化工业中的应用 酶工程在轻化工业中的用途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增强去垢能力)、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粘接剂)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感光材料生产、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

3 医药上的应用 重组DNA技术促进了各种有医疗价值的酶的大规模生产。用于临床的各类酶品种逐渐增加。酶除了用作常规治疗外,还可作为医学工程的某些组成部分而发挥医疗作用。如在体外循环装置中,利用酶清除血液废物,防止血栓形成和体内酶控药物释放系统等。另外,酶作为临床体外检测试剂,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体内某些代谢产物,也将是酶在医疗上一个重要的应用。

4 酶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酶工程具有技术先进、投资小、工艺简单、能耗粮耗低、产品收率高、效率高、效益大和污染小等优点,成为化学、医药工业应用方面的主力军。以往采用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及生物材料提取等传统技术生产的药品,皆可通过现代酶工程生产,甚至可获得传统技术不可能得到的昂贵药品,如人胰岛素、McAb、1FN、6一APA、7-ACA 及7一ADCA 等。固定化基因工程菌、工程细胞以及固定化技术与连续生物反应器的巧妙结合。将导致整个发酵工业和化学合成工业的根本性变革。

4.1.1 应用酶工程制备生物代谢产物

应用固定化细胞可大量生产各种初级或中间产物,如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产品有I)_葡萄糖、 果糖、甘油、1,6-二磷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右旋糖酐、丙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利用酶T程技术生产抗菌素、色素、生物碱、性引诱剂、信息素等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典型的产品有6一氨基青霉烷酸(6-APA)、7-烷基头孢烷酸(7-ACA)及7一氨基脫乙酰氧头孢烷酸(7-ADCA)、麦角生物碱、羟化孕酮、可的松和肉瘤碱等。我国用固定化大环内酯一4一丙酯化酶将螺旋霉素转化为丙酰螺旋霉素,用固定化生产米卡链霉菌突变菌株也可完成产品的转化。

4.1.2 应用酶工程技术转化甾体

利用微生物酶工程技术不仅研究提高某一步转化反应的专一性和收率或寻找某一转化反应代替某一个用化学合成法难以进行的反应,而且进一步综合应用了酶抑制剂、生化阻断突变株和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等生物技术从而制得了雄甾一1,4---烯一3,17一二酮(ADD)、雄甾一4一烯一3,17一二酮(4AD)和3一氧联降胆甾一1,4一二烯一2O酸(BDA)等关键中间体,使复杂的天然资源经过几步反应就合成了各种性激素和皮质激素。应用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可生产强的松、11一去氧强的松、氢化可的松、△一胆甾烯酮、△一雄二烯一3,17一二酮等甾体化合物。

4.1.3 应用酶工程生产抗生素

应用酶工程可以制备6-APA[青霉素酰化酶]、7一ACA[头孢菌素酰化酶]、头孢菌素Ⅳ[头孢菌素酰化酶]、7-ADCAE青霉素V酰化酶]、脱乙酰头孢菌素[头孢菌素乙酸酯酶],近年来还进行固定化产黄青霉(青霉素合成酶系)细胞生产青霉素的研究,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前体物的最新工艺也采用酶工程的方法。

4.1.4 应用酶工程生产氨基酸和有机酸

氨基酸经化学合成的氨基酸均为D,L混旋型产物,药效差。50年代以来猪肾和米曲氨基酸化酶已被用来拆分乙酰-D,L-氨基酸。1969年日本田边制药会社成功地利用固定化酶催化技术连续拆分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和乙酰-D-氨基酸,乙酰-D-氨基酸用化学消旋后再在固定化酶柱上拆分大量生产L-苯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日本左右田等以α-酮酸为起始原料,在D-氨基酸转氨酶、谷氨酸消旋酶、谷氨酸脱氢酶及申酸脱氢酶这4种酶的作用下,开发了D-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南京化工大学国家生化技术工程中心则成功地利用较廉价的α-苯丙酮酸,通过转氨酶等催化生产L-苯丙氨酸并联产副产物丙酮酸。Kula等开发了酶拆分-原位连续再生辅酶系统-膜分离耦合工艺,可自动化控制及扩大规模生产L-氨基酸。南京化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地利用多酶系统从D-对羟苯海海因转化合成D-对羟苯甘氨酸,目前正在开发与膜分闻相结合的新工艺,他们还开发了酶法与原位结晶分离耦合技术生产L-丙氨酸的新工艺,并已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4.1.5 应用酶工程生产维生素

制造2一酮基一I 一古龙糖酸[山梨糖脱氢酶及I 一山梨糖醛氧化酶]、肌醇[肌醇合成酶]、I 一肉毒碱EN碱酯酶]、CoAECoA合成酶系]等。由山梨醇和葡萄糖生产维生素及丙烯酰胺的生产也采用酶工程的方法。

4.1.6 应用酶工程生产核苷酸类药物

腺嘌呤核苷酸(AMP)由产蛋白假丝酵母菌体用热水提取核酸,再经核酸酶水解制得。脱氧核苷酸由鱼白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后,经5 磷酸二酯酶酶解制得。先由富含核酸的动植物(花粉等)提取核糖核酸(RNA),再用5,_磷酸二酯酶酶解为磷酸腺苷(AMP)、磷酸胞苷(CMP)、磷酸尿苷(UMP)及磷酸鸟苷(GMP)制得混合核苷酸。肌苷酸由腺苷脱氨酶制得。ATP和AMP分别由氨甲酰磷酸激酶、激酶加乙酸激酶制得。

4.1.7 酶在生产胶原蛋白肽的应用

胶原蛋白是动物结缔组织(骨、软骨、皮肤、Ilk ,韧等)的主要成分,对机体和脏器起着支持、保护、结合以及形成界隔等作用。其中结缔组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逐渐失去弹力性和!柔韧性,从而相继泞致引起一些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如动脉硬化、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有较多研究表明,摄取一定量的胶原物质可起到改善此类疾病的效果。

蛋白质水解物的生产方式分为化学降解法和酶降解法。化学法是用酸、碱等化学试剂在一定温度下促使蛋白质分子的肤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酸法多采用盐酸、硫酸等强酸在高温下反应,反应强烈,设备腐蚀严重,水解彻底,多生成氨基酸混合物,同时在高温下色氨酸完全被破坏,目前已渐被淘汰;碱法水解使氨基酸大多消旋,如使L--氨基酸形成D--氨基酸,还能形成有毒物质,无生物利用价值,因此不宜采用,随着酶制剂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酶法水解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无环境污染。产品营养价值高,以多肽和L型游离氨基酸为主,速溶性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因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利用酶水解产物蛋白上。

4.2 酶催化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4.2.1 酶在清洗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

医疗器械清洗时多酶优于单酶酶具有专一性,基本上一种酶只负责一种作用,而人体的有机污染物大致分为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显然一种酶(单酶清洗剂)不能完全分解有机污物,但多酶清洗剂中至少含有四种酶(蛋白酶、脂肪酶、糖酶与淀粉酶),才能完全分解人体所有的生物污染物。同时多酶清洗剂中含有稳定剂、防腐剂、及漂白剂等成分,它们保证了酶液的稳定及防止了污物的聚集。因此多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时更适用。

4.2.2 酶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据报道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牙龈炎等方面疗效比较突出。固定化的细胞和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首先固定化酶技术可用于治疗一些代谢障碍疾病。已知人类关于新陈代谢的疾病已超过120余种,很多病因归结为人体缺乏某种酶的活性,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某种方式给病人提供他所缺乏的酶。其提供的方式主要有:①将固定化酶用于体内作为治疗药物;②将固定化酶组装成体外生物反应器,通过体外循环作为临床治疗剂。将固定化酶用于临床诊断的例子很多,如各种酶测试盒层出不穷,采用固定化酶柱反应器的FIA(流动注射法)可用于临床诊断检测尿酸、葡萄糖、氨、尿素、胆甾醇、谷氨酸、乳酸、无机磷等。

4.2.3 展望

现在已知的酶有有几千种,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酶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发现更多、更好的酶。其中,令人瞩目的有核酸酶和抗体酶、端粒酶、糖生物学和糖基转移酶和极端环境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新酶种,此外,新的固定化、分子修饰和非水相催化等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巨大成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诞生,生物信息学的兴起,以及DNA重排技术的发展,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众多新酶的出现将使酶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目前最令人瞩目的新酶有核酸类酶、抗体酶和端粒酶等。要采用固定化、分子修饰和非水相催化等技术实现酶的高效应用,将固定化技术广泛用于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器、临床诊断、药物设计、亲和层析以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使酶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 能源开发上趵应用 在全世界开发新型能源的大趋势下,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是人们正在探寻的一条新路。例如,利用植物、农作物、林业产物废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原料,制造氢、甲烷等气体燃料以及乙醇和甲醇等液体燃料。另外,在石油资源的开发中,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次采油、石油精炼等手段也是近年來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课题。

6 环境工程上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环境净化尤其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作为保护自然的一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有的废水净化方法中,生物净化常常是成本最低而最可行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某些有机物质作为所需的营养来源。因此利用微生物体中酶的作用,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同时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高效菌种,并利用固定化活微生物细胞等方法,在废水处理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另外,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环境监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降低了环境监测的成本,加强了环境监督的力度。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的特异立体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并在常温、常压和pH值中性附近条件下具有十分高效的催化活力。利用酶的高效选择性催化作用可制造出种类繁多的目的产物,避免了华学法合成中的许多不足。目前,酶催化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医药产品一般附加值高,且大多是光学活性物质,作为十分优良的手性催化剂——酶,用于多种高效手性药物的合成及制备将十分有效,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酶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http://www.healthoo.com/B3/200104/B3_20010430092900_65840.asp.

[2] 索继江, 蒋恒礼, 魏华, 等. 医疗器械酶洗应注意的问题[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9):1028-1029.

[3] 张红玲. 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9): 847-848.

[4] 吴梧桐. 酶丁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 药学进展, 1994, 18 (3): 129-134.

[5] 邓红涛, 吴健, 徐志康, 等. 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膜科学与技术, 2004, 24 (3): 48-53.

[6] 陈红霞. 酶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5, (10): 5-7.

作者:石映红

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 篇2:

HACCP在液态乳制品生产卫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变化,食品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突发性事件屡屡发生。我国继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后,最近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的奶制品安全事件,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给我国奶业以至整个食品行业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目前液态乳品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消费品,使得液态乳制品的安全性显得尤为关键。而HACCP的思路引入乳品厂工艺设计中,可以使乳品厂的生产在硬件上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1HACCP体系

HACCP是英文the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称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包括危害分析(HA, Hazard Analysis)和关键控制点(CCP, Critical Control Point),他通过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原料、加工过程、产品贮运、消费等各个环节),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经过控制,使这些潜在危害得以防止、排除或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最终将不合格产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从而降低了生产和销售不安全产品的风险。由于他在保证产品安全性方面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近几年被公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是一种控制危害的预防体系,其并非零风险,因此他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HACCP必须建立在食品安全项目的基础上才能使他运行。例如:良好操作规范(GMP)、标准的操作规范(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目前,乳制品的消费量在我国不断提升。据统计,国内十大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液态奶产量已占到全国的50%以上。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国内乳品行业必须利用包括HACCP在内的国际先进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2液态乳品生产的危害分析(HA)与CCP的确定

2.1工艺流程

收奶系统(原奶检验—收奶—过滤—计量—自动采样—冷却)—贮存—标准化系统:(预热—分离—部分均质—浓缩—巴氏杀菌—冷却)—配料系统—UHT熟奶罐贮存—UHT工艺段:(预热—脱气—均质—预保温—UHT灭菌—冷却)—无菌罐贮存—灌装—保温实验—暂存7天—出厂。工艺中收奶系统和巴氏杀菌系统,既是两种奶制品都必须要经过的工艺,又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因而应当成为进行危害分析的重点。

2.2CCP的确定

根据液态乳品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以及目标消费群体,对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等各环节的危害因素分析(HA)。经过危害分析及相关食品方面的资料和标准,确定各步骤的显著危害,并判断确定是否为CCP点。

2.2.1收奶系统:①原料的验收 存在的危害主要包括:生物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沙门菌等细菌污染;化学性如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蛋白质变性、重金属、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硝酸盐残留等;物理性如杂草、牛毛、乳块等污染。其中生物性危害为显著危害,但后工序可以通过杀菌杀死致病菌,并使杂菌数有效控制,在此工序采取检测牛奶新鲜度、酸度,并使牛奶迅速降温至4℃以下。原料奶中的化学性危害抗生素为显著危害,且后工序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此工序为关键控制点CCP。②原料乳冷却储存不适当的储存时间、温度可造成细菌的增殖、产毒、产酶和排泄物的污染;清洗不彻底可造成设备、管道中清洗剂残留储存容器密封不合适带来的环境污染物。因此,此工序为CCP。③过滤、净乳工序生物性危害为显著危害,但后工序通过杀菌,可杀死致病菌,并使杂菌数有效控制。④冷却贮存工序微生物增长为显著危害,可采用控制贮存时间小于24h,贮存温度≤4℃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并通过后工序杀菌,使微生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2.2标准化系统:①预热不适当的预热时间、温度可造成细菌大量残留。但通过建立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既定CIP程序清洗、消毒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②均质不适当的清洗造成设备、管道中细菌或清洗剂的残留,以及均质机泄漏造成机油混入奶中。同样通过建立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CIP程序清洗、消毒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可以进行控制。③巴氏杀菌系统生物性危害为显著危害,如果杀菌不彻底,可能造成牛奶中残留的致病菌或芽孢存活、繁殖及产毒,此点为CCP。④冷却杀菌器渗漏、产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对流均可造成污染。通过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控制灭菌乳管道与冷却介质管道之间的压力可以避免污染。

2.2.3 UHT工艺段:分析同2.2.2,此点确定为CCP。

2.2.4灌装工序:微生物增长为显著危害,且后工序无法有效控制,判断为CCP。

3针对CCP提出方案

经以上分析,液态乳品中原奶验收工序、原料乳冷却储存、巴氏杀菌系统、UHT杀菌、灌装工序,为关键控制点(CCP),其余为一般控制点。为了在硬件上保证质量,除了订购符合质量要求的设备之外,在设计上需结合GMP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既定的CIP程序清洗、消毒,以及控制降温过程的时间、冷藏储存的时间和温度,综合考虑人净系统、物流系统以及功能间的布置等等,方可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生产。

在建立HACCP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单位领导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对HACCP体系正常的运行,起到应有的作用,不留于形式;②建立HACCP预防体系是为了完善企业的产品质量体系,确实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要以科学为依据,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③在实施HACCP 体系过程中,要确定“预防为主”的概念,在提高工艺水平上下功夫,逐步完善自身;④ HACCP体系不是零风险,不能单独运行,必须建立在严格执行GMP和SSOP 基础上。

(收稿日期2009-05-08)

作者:王传广

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 篇3:

食品工业水质管理的六个步骤

水是万物之本源,滋养万物而不争夺。但在许多情况下,水也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可能致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约50.2万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腹泻致死,至少有20亿人正在使用或饮用受粪便污染的饮用水。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常会认为由水引起的疾病是第三世界国家所独有的。然而,2018年美国发生的两起罗马生菜疫情都与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有关。2018年6月28日,第一次疫情调查宣布最终结果——5人死亡,96人住院治疗。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调查第二次疫情的污染源时称:“在一个灌溉水库中发现了大肠杆菌,截至2018年12月13日,美国1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在内的共59人被大肠杆菌感染。”虽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了这一消息,但疫情的其他可能来源仍在调查中……通常来说,食品安全体系包括水质管理的指导方针,其制度建设均来自食品法典对SQF、BRC、IFS、ISO 22000、FSSC 22000的实践。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务局执行水质管理计划,其实施水质控制系统时主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1 水源定义的来源和目的

在制定水质控制程序时,首先确定什么是水源及其用途十分重要,如图1。

水源对于描述水的“基本”质量至关重要。当水源为市政或城市用水时,相关部门通常会对其进行处理——某些国家的民众甚至可以查询使用水源的测试结果。供水商直接从河流、水井、湖泊或雨水中收集水时,必须进行处理,并且要将自身视为供水者以保证饮用水质量。食品工业中,通常采用氯离子、臭氧、紫外线和反渗透等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甚至在供应饮用水时也会采用这些处理方法。

预期用途是确定水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它是否会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食品,直接用于食品生产的水源应计划、实施和监控其生产设备的清洁与维护。此外,用于进行清洁的水也必须进行管理,如用于人员卫生(如淋浴或洗手)、清洁食品或非食品接触面等情况。建议相关企业对“水的特性如何影响清洗剂的效果”等问题进行研究。

2 水系统说明

2.1 水系统图

完整的水系统图见图2。

2.2 所需水量和压力

水质管理部门应评估和计算人们对水量和压力的需求,以确保供水始终可用并具有足够的压力。笔者曾见过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用水高峰期,厕所没有清洁用水或清洁区域的水压非常低。

2.3 产生的废水量

产生的废水应易于排放,避免积水。因此,应评估每天的用水量,以确保其使用量與排水能力相适应。此外,为了减少用水量,还应考虑废水再利用的可能性。

2.4水管材料

在饮用水循环管道中应使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其成分不会因迁移到水中或引入某些味道或气体而构成危险。

2.5 排水和废水管道材料

应保证排水管道和废水管道材料使用得当并能抵抗清洁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

3 管理文档信息

3.1 法律法规要求

生产企业应根据“水源定义的来源和目的”搜索并记录所有适用的法定和监管要求,遵守区域和国家法规并了解国际准则。

3.2 维持规划

水系统应包括在企业的维护计划中,包含以下主要内容:①泵;②水处理设备;③水处理消耗品(灯具、过滤器等);④防回流装置;⑤软管;⑥水龙头;⑦水压设备;⑧水质监测装置;⑨其他水系统。

3.3 预防性和纠正性维护记录

关于日常水系统维护的相关记录应作为证据予以保留,并在水系统的持续改进中给出参考意见。例如,在维修氯气注入泵或一些小细节(如紫外线灯)时记录维修过程及结果,最后形成水系统持续改进的过程记录。

3.4 水系统验证(检查)

至少每年对水系统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管道老化评估、防回流装置操作(考虑压力试验)、集水基础设施及其周围环境等项目。

4 风险评估

4.1 水质分析

水源作为饮用水流通的起点,必须要知道其输送、收集的质量。因此,政府部门或企业必须分析和研究环境(如农业、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及土壤构成对水质的影响。另外,还应考虑全年水质的变化等变量因素。

4.2 水系统的危害分析

为了进行水系统的危害分析,政府部门应建立一个多学科的专家小组来评估每个过程步骤。该团队应包括外部专家,以及来自供水商、水分析实验室或水处理设备的经过培训的人员。EN 15975-2为水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南,其中包含了《水安全计划》——世卫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的一个要素。这种方法(如图3)在本质上与危害分析非常相似,食品安全专业人员在HACCP中也会使用这种方法。

5 监控程序

即使企业未使用第三方认证实验室进行测试,也应考虑他们的建议。

5.1 确定微生物化学参数及取样信息(频率、地点和保存记录)

根据法定和监管要求的良好做法规范及专家建议,企业应遵循合规的参数来监测和适当抽样,在避免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取样时可以考虑安装一些取样口。

5.2 进行水系统的危害分析

为了便于实施水质监测计划,建议每年制定一个时间表,内容包括监测参数、监测地点、监测时间以及负责取样和分析的人员,以便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

5.3 使用外部实验室时保留完整的实验室分析报告

当水质监测控制计划由另一个部门(如外部实验室)制定和管理时,该部门仍应保留微生物化学参数及取样信息和整个水系统的危害分析等信息。

5.4 传达结果

根据当地监管要求,企业可能需要向地方监管机构提交水质监测控制计划的结果。

6 持续改进

6.1 谁监控结果?

要设置一个接收和分析监控程序结果的责任方,以便能够检测和报告水系统中出现的风险或错误趋势,相关责任人应具有较好的评估能力,最好是多学科的专家小组的团队成员。

6.2 谁分析纠错?

如果发现风险及差错,必须由有能力实施纠正措施的人员及时解决,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这就要求企业在发现风险前,先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应急预案。

6.3 风险评估和改进

企业应每年重新进行水系统风险评估,即监测程序、系统检查或实验室分析的结果及其趋势应用于评估系统的有效性并确定必要的改进方法。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程序定期验证新的法定监管要求。

作者:Nuno Soares

上一篇: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