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锤结构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摆锤侧面碰撞分析验证;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讨论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吸能装置的可靠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摆锤结构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锤结构设计论文 篇1:

坡度角测量工具探究

摘 要:坡度角的测量和检测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方法较为复杂,笔者通過大量调研,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研制成功了坡度角测量工具。有效解决了建筑工地的基坑护坡、公路路基护坡、河道、水库护坡等的坡度测角问题。

关键词:坡度角;检测

测量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坡度角的测量和检测在工程建设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坡度角测量使用的仪器和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使用专用仪器,分别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再经过计算方能取得最后结果。成本高,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测量误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坡度角测量过程较复杂,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坡度角测量工具,可以直接进行坡度角测量,成本小,造价低,操作方便,测量误差小。

一、总体思路

坡度角测量工具运用“铅垂线原理”和“几何中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原理”,利用壳体和内部的角度度量装置,组成指针式坡度角测量工具。玻璃罩内装有半圆形刻度盘,其上标有刻度。在半圆的中心装有中心轴,轴上固定指针和摆锤杆,并且使指针与摆锤杆相互垂直,轴的两端嵌入轴承并固定于壳体的两侧中心处,固定于一体的中心轴、指针和摆锤杆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摆动。考虑到工作环境的因素,在壳体内部加装了照明装置,便于在昏暗的环境中准确读取数据。测量结束,将摆锤锁定,从而有效避免移动过程中摆锤的随意摆动。

二、探究过程

1、探究内容及原理

该测量工具重点针对制作过程中的误差控制问题、指针与摆锤杆垂直度的精度控制、照明亮度与电池使用寿命、整体重量及尺寸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改进,同时考虑使用环境、耐用、轻便、便于制作等因素确定下列研究内容:①半圆形刻度盘分划方法;②指针与摆锤杆垂直度的精度控制;③摆锤锁定装置;④照明亮度与电池使用寿命的优化配置;⑤根据使用环境,试验选取材料及外部尺寸。

由于摆锤杆与指针成垂直状态,当工作中的摆锤稳定后,指针便处于水平。由“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原理可知,此时在刻度盘上读出的数值就是坡度角的角值。

2、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玻璃罩内装有半圆形刻度盘,其上标有刻度。在半圆的中心装有中心轴,轴上固定指针和摆锤杆,并且使指针与摆锤杆相互垂直,轴的两端嵌入轴承并固定于壳体的两侧中心处,固定于一体的中心轴、指针和摆锤杆可以自由摆动。

在测量工具中心轴上加装轴承,使摆锤能够自由摆动。指针与锤球杆相互垂直,并可进行360度旋转。当工具处于工作位置时,摆锤能很快稳定在铅垂线上,从而直接测量坡度角。

当工作环境变暗,影响正常读数时,可以开启照明装置,从而保证测角工作的正常进行。经过验证,该照明装置可以连续使用8小时而不必更换电池。

为了保证该工具的长久使用而测角精度不会下降,在测角装置和照明系统外部加装了壳体。在壳体内加装了摆锤锁定装置,有效避免了移动过程中摆锤的随意摆动。

3、误差分析

该工具测角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制作误差和读数误差两个方面。

制作误差主要由制作加工和制成品校验不完善引起。对消除或减弱上述误差所采取的措施是:①对测角用的刻度盘有手工绘制改成激光雕刻机刻制,并将最小分划有2度缩小至0.5度;②反复验证指针、锤球杆、中心轴间的垂直度,保证两两间的夹角误差在秒级范围内;③反复修正中心轴与刻度盘中心的对中误差。

读数误差与观测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熟练程度有关,经验不足,可能造成误差超限。为此,观察者首先要与刻度盘成垂直状态,待指针稳定后再仔细读取数值。

通过以上分析,对误差产生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后,可以将测角精度控制0.5度以内。

4、方案实施

坡度角测量在工程建设和检查验收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多次深入建筑工地、监理公司、市政建设工程公司等进行调研,征求一线技术工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原有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定位测角工具功能,设计出整体结构。由角度测量装置、照明电路和摆锤锁定装置三部分组成。角度测量装置由刻度盘、指针、摆锤;照明电路由LED灯条、亮度调节旋钮、开关、电源。角度测量装置可以对坡度角进行测量;照明电路可以在昏暗的工作环境中开启,便于观测人员观测读数;摆锤锁定装置可以在结束工作后,将摆锤固定,从而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摆锤的随意摆动。使产品具有了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测量精度能满足用户需求,测量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加装照明电路后,实现了夜间观测。

三、结语

该工具适用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行业。通过市场调研,该产品可以供需到各类工程公司、企业和个人。在建筑工地的基坑护坡、公路路基护坡、河道、水库护坡等有坡度的地方,都需要进行坡度角观测。现有技术中坡度角测量过程较复杂,需要使用专用仪器,分别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再经过计算方能取得最后结果。方法陈旧,误差控制难,费工费时。该工具可以直接进行坡度角的测量,劳动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经过验证,该测角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提高工效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测角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现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王锦国,贾琳,何爱芳.土方施工中控制坡度的几种简易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6)

[3] 姜岳民,石怀仑,雷振华. 检测坡度工具探讨与研究[ J ]. 陕西水利发电, 1998 (1)

作者简介:

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训指导、国家及省市“测绘赛项”大赛指导等。

作者:周存圣

摆锤结构设计论文 篇2:

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

摘要:  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摆锤侧面碰撞分析验证;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 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讨论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吸能装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活体的有限元层叠模型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在110 km/h的碰撞速度下,车体加速度为0.117g,轮对抬升量为0.238 mm,车钩每5 m长度的压缩量最大约为1.89 mm。各项指标都低于EN 15227标准,动车组行车安全性没有受到影响,吸能装置也能可靠工作。

关键词:  轨道; 活体侵入物; 耐撞性; 铰链式动车组; 吸能装置

收稿日期: 2021-10-17修回日期: 2021-11-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6500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2BAB206022)

作者简介: 朱卫(1983—),男,湖南株洲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轨车辆车体研发,(E-mail)zhuwei19830503@163.comSafety of articulated EMU

under high-speed impact of invader

ZHU Wei1,2, ZHANG Hai3, YUE Yixin1,2, SU Yongzhang1,2,

ZHANG Chenyu3, FU Gengzhe3

(1.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Duty AC Drive Electric Locomotive Systems Integration, Zhuzhou 412001, Hunan, China;

2.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Zhuzhou 412001, Hunan,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Conveyance and Equip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

Key words: rail; living invader; crashworthiness; articulated EMU;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0引言列車运行安全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也逐渐增大,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后果不堪设想[1]。英国最早开始进行轨道交通碰撞安全性的研究[2],提出以可控大变形方式吸收碰撞能量的耐撞性车体结构设计方法,在自制试验台上对车体端部进行准静态冲击试验和2列全尺寸列车的正面头对头碰撞试验。在欧盟资助下,欧洲开展一系列铁路安全研究项目,并于2007年颁布列车碰撞安全标准,推动车辆设计的改进。国内的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也先后进行列车碰撞动力学模型对列车碰撞过程中的响应行为[3]、车间连接装置的有限元仿真模拟方法[4-5]以及碰撞过程中乘客二次伤害安全性[6]等关键问题研究。中车青岛四方、中车长春客车等企业也在列车碰撞实物试验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完成76 km/h列车实车车辆级对撞试验和2列8车编组高速动车组碰撞试验。列车的碰撞仿真研究一般早于碰撞试验,相比于碰撞试验,碰撞仿真的经济性和可重复性更好[7]。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本文以牛为研究对象)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 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探讨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吸能装置的可靠性。

1活体侵入物三维重构构建活体侵入物的有限元模型,需要有高度相似的几何外形和较为准确的结构。逆向工程设计是实体三维快速重構的重要方法,在医学临床诊断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活体结构三维重建常利用CT和MRI数据进行处理[8]。

1.1活体侵入物点云数据获取及处理本文使用德国ATOS光学扫描仪,对牛进行实物扫描,获取牛的外形轮廓点云数据(见图1),牛的外形轮廓尺寸为:长2 044 mm、宽650 mm、高1 320 mm,质量600 kg。

在对牛的点云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后,使用多边形网格进行三角化封装,得到牛的网格模型,见图2。

1.2不同部位模型分割及曲面重构依据牛的外形结构,将牛的网格模型分割为躯体、耳朵、腿以及鼻子等部分,并生成对应的NURBS曲面模型。牛的躯体、耳朵、腿以及鼻子的网格模型和曲面模型见图3。

2牛的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构建从生物解剖学结构上讲,牛由肌肉、骨骼、器官以及其他组织构成。在进行生物体损伤研究时,有限元模型不仅需要在几何上与实际解剖结构一致,而且应能准确模拟各种关节及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各部位采用的材料特性也应与生物体一致[9]。在高速碰撞下,牛的存活概率极低,故不用考虑牛的损伤,不需要对牛进行器官级的建模。

2.1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的网格建立对碰撞过程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一些局部结构,可以进行适当简化,如忽略模型中的内脏等。将牛的骨骼简化为紧贴肌肉组织的一层有厚度的实体薄壳,并删除一些倒圆、倒角和圆孔等。简化的牛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见图4。

将牛的肌肉组织、骨骼等作为实体结构,使用三维实体单元SOLID164进行网格划分,单元尺寸设置为10 mm×10 mm;牛的头部、耳朵壳体使用薄壳单元SHELL163进行网格划分,单元实常数厚度设置为1 mm;碰撞模型中没有建模的大型组织使用MASS166进行网格划分。单元总数为172 118个,单元类型及常数见表1,牛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见图5。

牛的全身骨骼,包括肋骨、脊柱和胸骨等,选用弹塑性材料模拟,在LS-DYNA中选用MAT-03材料。在骨骼材料中设定失效塑性应变模拟骨骼破坏,可以保证当应变达到极限时,通过删除单元以模拟骨折。皮肤与肌肉等采用线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各组织的材料模型参数见表2,主要硬骨弹塑性材料参数见表3,胸腹部组织线弹性材料参数见表4。

碰撞是典型的大变形问题,由于动物体模型复杂,表面众多,在碰撞过程中相近的表面都可能由于变形而发生接触,且哪些表面发生接触事先无法预知,因此接触类型应定义为自动单面接触。

2.2层叠模型的摆锤侧碰仿真验证用LS-DYNA对创建的牛的层叠模型进行摆锤侧碰仿真分析验证。参考Viano在1989年的尸体摆锤碰撞试验,摆锤为一圆柱形物体,直径为150 mm,质量为23.4 kg,碰撞速度为6.7 m/s,碰撞总时长为50 ms[10]。摆锤的弹性模量E=0.1 GPa,皮肤、肌肉与摆锤的接触类型为自动面-面接触,摩擦因数为0.3;骨骼与肌肉的接触类型为滑动不分离面-面接触,摩擦因数为0.3;整个牛的组织采用自接触,摩擦因数为0.2。牛的侧面与摆锤撞击仿真接触示意见图6。

在LS-DYNA中进行仿真计算,设置计算总时长为31 ms。摆锤以6.7 m/s的初速度冲击牛的侧面时,速度与时间历程曲线见图7。摆锤接触牛后受到阻挡,速度迅速下降,牛的躯体吸收摆锤碰撞产生的能量,并通过躯体皮肤、肌肉以及骨骼的变形吸收能量;当速度变为0后,摆锤产生的能量被躯体充分吸收,这时牛的肌肉、骨骼产生一定的回弹,摆锤反向移动,速度上升到约1.9 m/s。

碰撞各时刻牛的应力云图见图8。在碰撞过程中,首先肌肉组织出现较大应力,并有大量单元失效被删除,肌肉组织逐渐被破坏;然后在牛的左侧骨骼上部分区域出现较大应力,伴随着部分单元失效被删除,表明此处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

活体模型撞击力-时间曲线见图9,活体模型撞击力-位移曲线见图10。与文献[8]中的人体试验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相比,响应曲线一致性均较高。人体摆锤撞击试验的最大撞击力为4.3 kN,与模型仿真计算结果相差16.3%,撞击力与文献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层叠模型的材料参数不一致,但数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列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铰链式EMU为出口欧洲的一种具有高性价比的高速动车组,设计时速为160 km/h,整车为6节编组,包括1节头车、1节尾车、4节中间车,车上的设备质量通过增加质量点进行配重处理,总质量为209.335 t[11]。列车的有限元模型见图11,模型包含1 849 745个节点、2 019 890个单元,其中壳单元1 833 721个、三维实体单元342 215个、质量单元44个、弹簧单元81个、节点刚体126个、梁单元64个、柔性连接单元7个。

车间铰链连接设置见图12,通过耦合接触单元并添加弹簧单元,实现车体之间的连接。

防爬器底部通过梁单元与车体前端的节点耦合,实现防爬器与车体的连接,见图13。同时,防爬器内外壁设置为自动面-面接触,实现碰撞时的变形吸能。

车钩底部通过梁单元与车体前端的节点耦合。与防爬器不同,车钩单元类型采用非线性的六自由度梁单元,见图14。

排障器使用实体单元建模,但与车头螺栓的连接采用梁单元模拟,见图15。

4列车与牛的碰撞仿真分析依据EN 15227标准[12],设置列车与牛碰撞的工况:列车以110 km/h速度与车前轨道上静止的一头600 kg牛发生正面碰撞。列车能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16,车体初始动能为9.803×104 kJ,在碰撞过程中,车体通过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使动能转化为内能;在碰撞结束后,车体动能为9.754×104 kJ;沙漏能远小于总能量的5%。

EN 15227标准规定机车的纵向加速度不能超过5g。车体加速度变化曲线见图17,可知车体最大加速度仅约为0.117g,远低于5g。

列车头车的一位转向架的一位轮对抬升最大。其抬升量变化曲线见图18,轮对最大抬升量为0.238 mm,未超过轮缘名义高度(28 mm)的75%,满足EN 15227标准中关于爬车风险评估的要求。

为评价车钩变形情况,在车钩上取1对节点(相距1.35 m,见图19(a)),车钩变形量由节点对的纵向位移差确定,图19(b)为车钩变形曲线,最大变形为0.51 mm,即每5 m空间长度的压缩量最大约为1.89 mm,远小于标准允许的50 mm。图20为车钩受力变化情况,从图20(b)中可知,车钩最大受力達到242 kN,低于列车最大允许车钩力1 000 kN。

5结论(1)层叠模型的碰撞响应与实际的人体试验结果以及文献仿真计算结果接近,可以保证计算精度;同时模型简化动物体复杂的生物结构,计算效率较高。(2)由于模型的肌肉组织与骨骼之间采用点与点硬连接关系,导致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碰撞力并未从肌肉沿着各个节点传送到骨骼上,导致肌肉组织受到的应力过大(达到屈服极限),使肌肉单元失效,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本文模型进一步优化。(3)动车组以110 km/h速度与车前轨道上一静止的600 kg活体侵入物发生正面碰撞后,车体加速度为0.117g,远低于碰撞标准要求的5g;轮对抬升量为0.238 mm,对动车组行车安全性没有影响;车钩每5 m空间长度的压缩量最大约为1.89 mm,远小于标准允许的50 mm,车钩最大受力达到242 kN,低于列车最大允许车钩力1 000 kN,吸能元件能可靠工作。参考文献:

[1]杨超. 列车碰撞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魏庆, 王悦明, 文彬. 国外铁路机车车辆碰撞安全研究[J]. 国外铁道车辆, 2012, 49(5): 39-46.

[3]谢素超, 田红旗, 周辉. 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及整车碰撞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5): 65-70. DOI: 10.19713/j.cnki.43-1423/u.2008.05.014.

[4]雷成, 肖守讷, 罗世辉. 轨道车辆新型车端专用吸能装置[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 48(4): 738-744. DOI: 10.3969/j. issn.0258-2724.2013.04.022.

[5]刘艳文, 肖守讷, 张志新, 等. 轨道车辆新型组合结构吸能装置耐碰撞性分析[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 21(5): 6-10.

[6]李兰, 刘金朝, 王成国, 等.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的数字设计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08(2): 28-32.

[7]左建勇, 朱晓宇, 吴萌岭. 高速列车风阻制动风翼抗鸟撞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4, 33(22): 30-34. DOI: 10.13465/j.cnki.jvs.2014.22.006.

[8]周芬. 汽车碰撞人体腹部有限元模型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D].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9]阮世捷, 胡习之, 曲杰. 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有限元模拟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 1-7.

[10]蔡志华. 汽车碰撞中胸部生物力学响应与损伤评估研究[D].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11]苏永章, 岳译新, 朱卫, 等. 铰接式动车组车体防撞性设计[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9, 42(3): 27-30. DOI: 10.16212/j.cnki.1672-1187.2019.03.007.

[1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铁路应用—铁路车辆车体的防撞性要求: EN 15227—2020[S].(编辑陈锋杰)

作者:朱卫 张海 岳译新 苏永章 张宸瑜 付耿哲

摆锤结构设计论文 篇3:

听就好!拥有它,在黑暗中无需看表

三问报时可谓是钟表几大复杂功能中让人感觉非常神秘的功能,在黑暗中无需看表,听就好!事实上,要将时间的流逝幻化为清澈的音符,不仅需要充满诗意的设计,还需要精密繁复的技艺。所以这项特殊的功能把玩起来乐趣很多,导致价格不菲,已经超出了大部分爱表人士的经济能力,讲真,拥有问表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报时表纯粹是为了把玩

这个最受尊敬的和令人陶醉的复杂腕表的发明,使得人类远在享受电力便利之前,解决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已长期存在的难题:如何在黑暗中知晓时间。

在十九世纪没有电灯的时代,报时功能是夜晚获知时间的一个基本方法,就像后来人们研究出夜光材料后,把时标和指针都涂上夜光粉,以方便黑暗中读时是一样的,那个年代怀表有报时功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正像每一个伟大的发明,三问报时腕表应需而生。

其实,打簧机制出现在最古老的复杂功能腕表上,早在 15 世纪,某些怀表能够通过整点发声及刻时重复的机制,已能满足近 200 年后才出现的整点及时刻提示的要求。这类手表被赋予了机械的“记忆”,现在已被视为极少数机芯制造商的最伟大的腕表的典范之作和独家珍藏。

在现代制表界,更夸张一点的说法是,能制作出好的报时表是判断是否为顶级品牌的唯一标准!每一年几大国际表展都会爆出新品,2015年“钟表与奇迹”亚洲高级钟表展举办之际,名士表迎来创立185周年纪念日,特此揭晓独家全新作品:克里顿系列18K红金1830五分钟报时怀表。2014年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BASELWORLD)有百达翡丽175周年腕表Ref.5175,大自鸣、小自鸣、三问报时、闹铃功能都是标配,Ref.5175还有日期鸣报,以及报时动力和报时状态显示,就连Ref.5175的名称都来自它的报时功能——大师弦音腕表。2016年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上,百达翡丽推出539G/010,配有陀飞轮和三问报时,它的前作5539/001是黑色珐琅表盘,今年同样是白金表壳,但换上了蓝色珐琅表盘、蓝色表带,气质陡然一变。宝玑的制表师又以传世系列Tradition 7087腕表为三问报时表融入全新的创意理念。宝格丽更是推出了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三问报时腕表,是目前市场上在产的最薄的三问报时腕表。

讲真,现代人们再次流行拥有报时表,纯粹是为了把玩:启动三问时指尖的操作快感,聆听乐音时耳朵的舒爽,分辨出几点几分时内心的愉悦,还有观赏复杂齿轮、齿条、弹簧以及音锤运作时的机械美……这些要求是怀表时代产品不可比拟的,也是现代三问表几乎都是天价的原因之一。

怀表也好,腕表也好,报时功能首先按启动方式分为自鸣和问表两类:顾名思义,自鸣是时计自动报时,问表是要人动手“发问”。自鸣又简单分为大自鸣、小自鸣和响闹三种:大、小自鸣都会在整点和每刻钟自动报时,区别是刻钟报时,大自鸣完整报出几点几刻,而小自鸣只报出几刻;响闹则是在设定好的几时几刻几分自动启动报时。

如何听懂三问表报时

所谓三问表﹐当你启动报时按钮后,腕表就会分三步、用不同的音调和音色来报出时分。第一问是报时﹐例如“当”的声音响5下就是五点;第二问是报刻﹐它会发出不同音律的长短声﹐例如“叮当”的声音响一下就是一刻(15分)﹐叮当、叮当、就是二刻(30分)﹐叮当、叮当、叮当、就是三刻(45分);第三问是报分﹐一声“叮”代表一分钟。

举个例子﹕当、当、当、当、当(5响)﹐叮当、叮当、叮当(3响)﹐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12响)﹐那表示面盘指针在五点三刻又十二分的位置﹐也就是五点五十七分。

说到报时原理,三问表是依靠三枚被称为“蜗形轮”的核心齿轮:第一枚是记录分钟的“分钟蜗形轮”,第二枚是将分钟累计后的“刻钟蜗形轮”,以及最后一个记录小时的“小时蜗形轮”。后面这两枚真的形如其名,如同蜗牛一般,分钟蜗形轮倒更像风车或者回旋镖。时计正常走时过程中,时间信息同步记录在三个“蜗形轮”上,当通过滑杆或按钮启动报时装置后,“蜗形轮”上的时间信息通过一系列齿轮、齿条、凸轮、卡簧等传递给音锤,音锤有节奏地敲击音簧,便将当下的时间“报”了出来。

三问表玩法很多,例如增加音簧音锤,可以敲击出多种音高。增加活动机械偶,可以配合报时做动作;还可以改变报时方式,比如报出“时,十分,分”等,雅典、宝珀以及雅克德罗都推出过类似玩偶款。

总之,把玩问表令人陶醉,比对各大品牌问表谁的声音更好听,也是颇有意思。但是要想拥有一款心仪的问表实属不易,除了耐心等待制表师的打造外,其价格早已超出了大部分爱表人士的经济能力,不得不说一句,这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编辑推荐

三问表 让音锤敲击你的耳朵

三问表的表盘上根本看不出它的奇特性,它以声音来报时,在黑暗中不需看表,成为其昂贵的一大因素,各大品牌在拼音质拼技术,甚至有的品牌把三问发展成为了响闹表,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商务人士的必备。

AudemArs Piguet爱彼

皇家橡树概念系列超级报时腕表

特点:设计概念源于弦乐乐器的制作原理



这部“声学仪器”以特别设计的声音模板达到极致声学表现:声弦被紧紧固定于桥板上。拨动声弦,它会以特定频率震动,产生抑扬顿挫的美妙声音。声音经由桥板在主体内的共鸣板上发出。当声音在主体周围的空间传播时,其扩音效果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BVLgAri 宝格丽

全新Octo Finissimo系列三问腕表

特点:超薄时计

此作品是继2014年宝格丽发布创造此项世界纪录的Octo Finissimo陀飞轮腕表之后,宝格丽在顶级复杂腕表的超薄领域内树立的全新标杆。此腕表作品的独特之处可从其技术参数上一览无余:BVL Calibre 362 厚度仅为3.12毫米,整个表壳厚度也仅有6.85毫米。

COrum昆仑表

Heritage系列三问报时表

特点:四锤四簧设计、三问+陀飞轮

第一款三问报时表为四锤四簧设计,以清脆和弦钟乐韵律报出时和分,第二款为镶长方钻的三问报时陀飞轮腕表。两款报时表以41毫米玫瑰金表壳现身,并采用无表盘设计,所以机芯结构以至报时的打簧动感尽现眼前,如此时计精品自然是稀少珍罕之作。

PiAget 伯爵

emperador 帝王枕型超薄三问表

特点:一枚获得双项纪录的超薄机芯

它奠定了所属钟表类项的双项纤薄纪录:机芯厚度4.8 毫米,表壳厚度 9.4毫米。内部所搭载的全新1290P机芯,更装饰有最高规格的手工打磨修饰。1290P机芯装载了surprise-piece装置以确保当指针行进至59分时到达最理想的换时机制。

A. LANge & sOHNe朗格

ZeitWerK miNute rePeAter 腕表

特点:首度结合机械跳字显示和十进制三问装置

每当按钮触动鸣响装置,腕表便会按当前的数字时间显示,依次序准确发出声响。表盘时间每走过一小时,便会发出低音响声,而双音和高音则分别代表每十分钟和每分钟。该表以精巧按钮系统启动鸣响装置,取代传统的滑动模式。为提升至最高音质,工程师调音过程全靠双手和敏锐听力进行,使两个音簧分别发出响亮的声音和回响,同时音质完美融和。

girArd-PerregAux芝柏表

三金桥陀飞轮三问腕表

特点:充分显露三问装置精美构造

这款三金桥陀飞轮三问腕表的机械结构设计独特,首次为世人提供了同时观察报时装置的组成部分和敲打音簧发声的音锤,由于对各个组件的位置进行了巧妙的安排,这让腕表的声音传送得以优化,此乃制表行业的重大创新。这款三问腕表的问世不仅代表着高效、美观的报时装置,同时为众人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

BLANCPAiN宝珀

卡罗素三问腕表

特点:首度将一分钟飞行卡罗素与大教堂钟声的三问表完美结合

除了业界两大顶级复杂功能的叠加之外,全新卡罗素三问表还体现了宝珀精益求精的制表态度:以逆向思维破解了问表调校的世纪难题——不是试图防止表冠被拖拽或拧动,而是在报时的同时让报时装置与表冠完全隔离开来。采用这样的设计,即便强力拖拽或拧动表冠,也不可能损伤到报时装置。

JAQuet drOZ雅克德罗

报时鸟三问表

特点:自动玩偶

这款“报时鸟三问表”是一部真正的自动玩偶,其凸轮系统直接采用源于启蒙时代的技术,并采用了所有装饰工艺。雅克德罗的雕刻师和画家携手制成黄、蓝、白及深黑色羽毛,造型与色彩完美匀称,而鸟巢中的细枝嫩草也同样精细优美。此外,精心设计的八处不同活动场景装置:鸟儿摆头和展翅、雏鸟嗷嗷待哺、雏鸟破壳而出、流水潺潺……

JAeger-LeCOuLtre积家

master minute repeater三问大师系列腕表

特点:它如水晶般清澈透明、具穿透力的出色音质归功于所配备的水晶音簧

其手动上链机械机芯拥有骄人的15日动力储存(384个小时),并透过指示器大方得体地表现出来。Master Minute Repeater Antoine LeCoultre三问表是一款精湛、复杂的经典杰作,透过其和谐的镂空表盘,可窥见登峰造极的三问报时装置和发条扭距,950铂金版限量打造50只。

HuBLOt宇舶表

“大教堂”三问陀飞轮与柱轮计时码表

特点:融陀飞轮与柱轮计时码表为一体的高复杂腕表

表壳与机芯机板完全由碳纤维制成。三问装置巧妙地融入到王者至尊表壳的中部,同样,计时装置的控制按钮也巧妙地融入了表冠之内。三问装置由位于8点和10点位置之间的杠杆装置来控制,通过声音报出时、刻和分。其中的两根“大教堂”音簧,一根用来报时,一根用来报分,其长度是普通音簧的两倍。整个的设计目标是为这样档次的腕表打造出一种简约淳朴的整体效果。

rOger duBuis罗杰杜彼

Hommage minute repeater tourbillon Automatic 三问陀飞轮自动上链腕表

特点:采用特殊设计的长方形音簧而非一般的圆形音簧

搭载了独家双微型摆陀(特别推出优美的玫瑰金手工玑镂版本)的自动上链机制,确保最佳上链性能及美学效果:一个设置于全新框架之中的飞行陀飞轮,为惯性运作、平衡能力与抗震保护实现了绝佳的保证。该表的制造过程共需1,241小时,其中328小时致力于符合日内瓦印记的严格标准,由此可见罗杰杜彼制表厂对此品质标记的高度重视。

emiLe-CHOuriet艾米龙

智慧系列三问腕表

特点:由雕刻大师Jean-Pierre Hagmann手工雕琢

艾米龙三问表全球限量仅三枚,18K玫瑰金表壳由瑞士著名的表壳雕刻大师Jean-Pierre Hagmann手工雕琢而成,并将独有的JHP个性签名精刻于表壳后盖。半镂空的透明夹板与内部机械构造完美契合,使音锤敲击发出悦耳的叮当之音,特别配置了透明表壳,在倾听时间悠扬的同时直观机械动力之美。表盘复刻了一只17世纪的瓷图案,由著名珐琅彩绘大师手绘而成,使腕表具有珍藏价值。

作者:周子榆

上一篇:泰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视觉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