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小区转型畜牧业论文

2022-04-21

远安县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资源十分丰富,交通比较便利,自然条件极为优越,适宜开展畜禽养殖。近年来,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发展的较快,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畜禽养殖小区转型畜牧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畜禽养殖小区转型畜牧业论文 篇1:

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委托,现就《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作出决定的必要性

畜禽养殖业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去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5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1%,其中生猪饲养量3272.71万头。全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省畜禽养殖业布局还不尽合理,局部地区存在着养殖户过多、养殖数量过大、养殖密度过高、养殖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超过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如嘉兴市去年生猪饲养量734.19万头,其中新丰、凤桥、大桥等10个乡镇(街道)饲养量占全市50%以上,由此带来这些地区农村居住环境恶化、河流水源污染、动物疫病隐患增多等突出问题。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今年初,上海市黄浦江死猪事件再次敲响警钟。目前,国家和省现有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虽有相关的规定,但较为原则、分散。为了依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省人大常委会就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作出决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决定草案的起草过程

去年以来,嘉兴市人大、政府领导多次到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请求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地方立法。今年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林森等15名代表提出要求制定《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的议案(嘉27号)。4月7日,省人大农委、环资委围绕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嘉兴市还组织工作班子,起草了条例草案代拟稿。省人大法委、农委和环资委多次研究认为,从我省实际出发,依法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考虑到制定地方性法规周期较长,建议先采用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方式依法进行规范,并商定由省人大农委起草决定草案。4月22日,省人大农委全体会议研究起草了决定草案(代拟稿)。4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丁祖年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由省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农业、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和嘉兴市人大、政府领导参加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同时,省人大农委将决定草案专门征求省人民政府的意见,省长李强、副省长黄旭明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同意。之后,省人大农委根据省委领导的意见,对决定草案又进行了修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求了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及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并作了补充修改。5月20日,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体对决定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草案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决定草案的主要内容

决定草案立足省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能,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我省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本着既依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又破解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上的难题,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关于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我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量有限,做好畜禽养殖业发展总体规划,在环境敏感地区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对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等要求,决定草案提出了省人民政府要督促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快编制和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依法划定和调整禁养区、限养区。同时,实行堵与疏结合、关闭搬迁与转产转业并举,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户限期退出禁养区,在限养区内控制总量和扶持发展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等方面分别作出了规定。

(二)关于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和管理。目前,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畜禽养殖小区、畜禽养殖场有一套具体的管理规范,省政府规定畜禽养殖小区、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分别为生猪500头、100头,而对100头以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户缺乏明确管理规范,这是嘉兴、衢州、金华等地的局部区域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下放审批权限的规定,决定草案提出了为有利于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管理,省人民政府可以授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确定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全面实行畜禽标识可追溯管理。从嘉兴等地情况看,部分从事生猪贩运的经纪人,从外地购入大量的大中猪在本地短期饲养,造成环境污染,而目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对其进行规范。为此,决定草案明确规定从外地调入畜禽在本地短期饲养的,其饲养数量达到养殖场规模标准的,应当按照规模养殖场进行管理。

(三)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决定草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发挥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依法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二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养殖小区、养殖场、养殖户对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按照规定标准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委托有处理能力的企业、中介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强调要发挥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畜禽养殖协会作用,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开展行业自律等方式,形成畜禽污染防治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三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严禁和查处随意弃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行为等作出了规定。

(四)关于推动畜禽养殖业的转型发展。在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如何做好畜禽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决定草案要求省政府及省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加大对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努力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在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和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土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目标。

(五)关于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各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强化监督,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是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决定草案提出省、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依法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包括组织代表视察等,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依法促进我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以上说明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草案)》,请予审议。

作者:俞仲达

畜禽养殖小区转型畜牧业论文 篇2:

远安县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建设的思考

远安县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资源十分丰富,交通比较便利,自然条件极为优越,适宜开展畜禽养殖。近年来,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发展的较快,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建设现状及主要特点

1.1基本情况

2008年全县出栏生猪26.46万头,牛0.32万头,羊4.27万只,家禽35.73万只。全县禽蛋总产量1 509t,肉类总产量22 260t。畜牧业总产值3.8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32%。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2008年,畜禽养殖小区已达12个(当年新增5个),其中生猪6个、肉牛2个、山羊2个、家禽2个;畜禽养殖大户520户(当年新增220户),其中生猪330户(含“150”、“250”、“2000”标准化养殖户10户)、肉牛50户、山羊120户、家禽20户。畜禽养殖小区(大户)生猪、山羊、家禽饲养量分别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5%、30%、26%。

1.2主要特点

(1)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近年来,生猪养殖通过引导养殖户改良生猪品种结构,饲养优质母猪,生猪养殖小区(大户)基本实现了种猪外来良种化、配种人工授精化、育肥杂交三元化。2008年,全县生猪养殖小区(大户)人工授精率达100%,杂交猪育肥出栏率达100%,其中“两外一内”(约克×长白×太湖或荣昌×大约×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达到58%,“三外”(长白×约克×杜洛克)杂交猪达到40%。肉牛养殖通过设立肉牛冻精配种罐点,淘汰处理地方劣质种公牛,实施6项免费服务(免费提供技术资料、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市场信息、配种器械、液氮和冻精),全县肉牛良种化水平、肉牛品质有了较大提升。2008年,实施冻精配种3 000头次,产优质杂交牛1 800头。全县累计产杂交牛7 500余头。

(2)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在国家及省、

市、县惠牧政策的扶持下,部分畜禽养殖户发展壮大了养殖规模。2008年,远安县凤翔禽业有限公司1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通过“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奖代补项目”扶持,其规模在宜昌市同行业中属第一,宜昌农盛科技有限公司在花林寺建设了万头猪场,享受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其建设规模在湖北省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中排列靠前。还有部分养殖户通过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也发展壮大了养殖规模。如鸣凤镇10户山羊养殖户通过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统一栏圈建设标准,统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其养殖规模日渐壮大。旧县镇柏家村由村负责人及5名养殖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帮助他们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产业化养殖方向发展。目前,该合作社发展社员达205户(其中生猪养殖户153户、蛋鸡养殖户52户)。

(3)实现了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近年来,全县畜禽养殖小区(大户)严格遵循循环经济“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科学制订排泄物治理规划,有效处理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或制成沼气,畜禽养殖小区(大户)逐步走上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全县16 000余个农户实施了“畜(禽)—沼—菜、畜(禽)—沼—果、畜(禽)—沼—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远安县凤翔禽业有限公司在汪家村新建了一座利用畜禽粪便每年可生产5 000t左右标准生物肥的肥料厂。

2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场舍选址不科学

早期建设的个别养殖小区(大户)建在主干公路两侧,虽然交通便利,但因人口和车辆流动量大,易导致动物疫病传入。如:双路生猪养殖小区建在主干公路两侧,2007年因仔猪流动商贩贩卖仔猪造成了疫病流行,严重影响了该小区养猪户的经济收入。

2.2场舍建设不规范

个别养殖小区(大户)的场舍建筑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落实,少数基础设施、环保设施过于简陋。如:雷电村2个“150”模式猪场建在离河床很近的地方,一旦发生猪场污物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就可能影响周围环境及河流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

2.3管理措施不完善

个别养殖小区(大户)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建立健全,没有上墙明示,养殖场所消毒不严格,疫病防疫无计划,养殖档案填写不够规范,少数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等。

2.4政策扶持力度需加大

主要表现是通往个别养殖小区(大户)的主要路段路况长期未能适时养护,影响养殖小区(大户)进料、出售畜禽等工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出台帮扶政策,迅速加以解决。

3发展对策及建议

3.1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养殖小区(大户)选址和布局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地势应低于村民居住区,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水、电、路等公用设施配套,远离水源保护区、旅游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布局要分清生产区、饲养人员工作区、管理区和隔离区,各区之间要相对独立,有明确界限。生活区要位于生产区上风,生产区四周要建防疫围墙或防疫隔离带,大门出入口处要设值班室、车辆消毒通道、人员更衣消毒室等。同时,对养殖小区(大户)要进行绿化,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减弱噪声,优化养殖环境。如:洋坪镇的柑橘种植户可以实施“果园养鸡”生态养殖模式,各乡镇的山区农户可以借助山林资源优势饲养山羊、肉牛和“林下洋鸡土养”等,各乡镇的平原村组可以实施宜昌市倡导的新农村建设畜牧“115”(即1户1口沼气池,1年出栏10头三元猪,1户增收500元)工程。

3.2坚持适度,稳步推进

养殖小区(大户)建设速度和规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须与所在地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相适应,防止“一哄而上”。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新模式、新技术,执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从而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促使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畜禽养殖小区要大力推广“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模式,以养殖大户(场)为示范,辐射村、组、户,形成整村推进,成片发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产业带。畜禽养殖大户要大力推广“150”、“250”、“500”等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同时,要对新建小区(大户)的规划把关和原有小区(大户)的改造提升,整合各种资源,使养殖小区(大户)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

3.3积极扶持,全力服务

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促进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继续实行各种资金奖补政策的同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完善建设用地、资金信贷、养殖小区(大户)优先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等。要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一村三员”(驻村干部为疫情督导员,驻村防疫员为疫情报告员,村干部为疫情协调员)、“县校合作”、“请进来”与“送出去”双向培训、畜牧科技入户和“责任到干部、目标到项目、联系到农户、挂牌搞服务”服务工作机制,切实为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4依法防疫,强化管理

防疫工作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首要任务。防疫工作不做好,一旦出现疫情,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养殖小区(大户)要科学制订防疫工作计划,按照免疫程序、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畜禽实施免疫。如果免疫失败,要科学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有效的补防接种,杜绝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要进一步发挥动物防疫示范村的作用,积极开展“三规范,六达标”(即规范免疫程序、规范技术操作、规范“三位一体”标识制度,注射器器具达标、疫苗质量达标、注射技术达标、防疫消毒达标、免疫标识达标、跟踪服务达标)活动,真正做到人人达标、环环达标、项项达标。通过示范村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先进经验,提升防疫工作水平。科学饲养管理是养殖小区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科学饲养管理,畜禽才会少生病,才能够产生好的效益。在日常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和“治病不会产生效益,只会增加成本”的思想,彻底纠正“疫病治疗第一”的错误认识。各养殖小区(大户)要从小事着手,花小钱防疫病。如: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场到栏舍,经常变换消毒药,定期进行消毒灭源,适时通风、及时清除粪便等工作,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减少疫病发生。

3.5壮大组织,共同发展

要进一步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养殖小区(大户)之间进行对接,实行强强联合,使“小区不小、大户更大”,在质量、规模、效益上能够与同行业进行竞争、抗衡。要通过招商引资、股份融资、合作出资等多种手段,重点引进、扶持畜禽精深加工企业,鼓励本地畜禽养殖企业、其他企业从事畜禽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养殖户增收。同时,要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经纪能人等,解决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品种更新、技术培训、畜禽销售等一些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翟诗明

畜禽养殖小区转型畜牧业论文 篇3:

农业部印发《2016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2015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各级畜牧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立的畜牧业重点工作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畜牧业生产在平稳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54亿吨,与上年持平略增。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有望超过54%,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畜产品“瘦肉精”例行监测合格率99.9%,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8亿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草原生态持续恢复,实现了“十二五”完满收官。回顾这五年,畜牧业形成了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形成了稳定可控的质量安全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草原政策体系,为建设现代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促进养殖增收和草原增绿,任务繁重而艰巨。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畜产品消费增速放缓使增产和增收之间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传统养殖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廉价畜产品进口冲击对提升国内畜产品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使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新阶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妥善解决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取得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畜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农业部党组确立的“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1.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500家国家级示范场,加强示范场监督管理,引导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大适度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重点明确畜牧业节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

2.加快推动饲料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部、省级示范企业创建和省级饲料管理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饲料行业管理工作。研究推进饲料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广散装饲料,促进饲料工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奶业发展水平。办好第二届中国奶业D20峰会,充分发挥D20企业联盟作用,使之品牌化机制化,引领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引导支持企业自办、收购、托管、参股奶牛养殖场,指导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提升奶业组织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4.加大粮改饲试点力度。组织召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暨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会,以“镰刀弯”和黄淮海等地区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加强试点工作考核与技术指导,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确保试点成效。

5.抓好现代草牧业发展。大力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草畜配套,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增强奶牛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以肉牛、肉羊和奶牛为重点,兼顾兔、鹅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6.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组织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7.加快推动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组织开展重要农副饲料资源调查,完善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8.着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补奖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推进天然草原改良,研究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试点,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大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力度。

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9.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卫生指标、禁用物质和牛羊源性成分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强化检打联动,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以防止非法添加、查找潜在风险、强化原料把关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加强监测结果研判运用,强化检防联动,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0.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监督抽查中增加牛羊养殖场抽检数量,异地拉网监测中增加对外调活畜问题多发地区的突击抽检。健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案件查处机制,加大跨省案件督办力度和工作薄弱地区督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瘦肉精”速测产品质量评价,指定技术机构开展可疑样品筛查,强化对基层监管的技术支持。

11.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国奶站和运输车的动态化、精准化监控。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以D20企业奶源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控制措施为重点,编撰发布中国奶业质量安全报告,宣传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12.大力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全面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育种工作。建立种猪育种评价体系,推进中国荷斯坦牛全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加快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大种畜禽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完善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家畜品种改良。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保种能力,促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13.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及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强化优质饲草料作物品种选育和区域适应性研究,加快饲草料栽培管理、青贮调制加工、饲养饲喂等技术示范推广,依靠技术集成创新和组装配套,指导基层的科学生产和高效应用。加强与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教学机构的协调互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技术优势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做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14.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规模养殖场和种畜禽场直连直通直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自动化监测试点工作,提升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做好统计员培训工作,加大数据核查力度,保障数据质量。加强数据质量建设,推进畜牧业相关业务统计数据的精准化。

15.强化形势分析和预警信息服务。定期开展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市场的跟踪监测与形势会商,做好关键时点的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上报和发布预警预判信息。举办畜牧业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发布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畜牧业监测预警数据的权威性。开展面向养殖场户的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16.加强畜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促进畜牧兽医监管监测一体化,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行政许可、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深入调研“互联网+” 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积极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立种公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国外畜牧业发展情况数据库。整合升级饲料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饲料生产企业管理精准化。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17.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开展区域发展布局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政策创设等课题研究,梳理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等,谋划畜牧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政策体系。开展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模式研究,指导贫困地区推进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做好战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上升为具体扶持政策。

18.全面研究落实草原改革任务。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包括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在内的18项草原改革任务研究,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大草原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草原执法监督。

19.着力做好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编制发布《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和《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全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和《草原休养生息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含金量,引领各行业科学发展。

20.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修改形成《基本草原保护条例》送审稿,完善《草原法》修订稿初稿。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和通报力度,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保护和巩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研究制定《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

21.抓好计划财务基础性工作。协调推进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转型升级。做好相关建设规划制定,持续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抓好预算编制申报,加快部门项目资金执行进度,继续开展部门预算资金优化整合工作。

22.强化畜牧业政风行风建设。积极组织宣传畜牧业工作重点和工作亮点,及时报送各类要情信息,加强行业舆论引导和成效宣传。严格遵守信息发布工作规定,准确发布畜牧业工作信息。做好绩效管理与督查督办,将全年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做好督查督办事项落实。做好党风廉政与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任务书,层层落实“两个责任”。

上一篇:企业网络营销适应性分析论文下一篇:岩石力学专业中采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