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0

摘要:企业经营中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文章阐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当前阻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 篇1:

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并购成为了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迅速扩张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企业并购业务中,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给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威胁,所以企业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对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期望对企业实现并购预期目标,降低财务风险损失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识别 控制

一、企业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风险识别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业务决策中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严重偏差,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收购方因高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致使出价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承受能力,无法获取预期回报的风险。价值评估信息失真和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定价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价值评估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目标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账实不符、或有债务未予披露等方面;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够准确,以及我国缺乏完善的企业并购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并购业务中因资金供应不足或资金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供应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其中,资金供应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未能够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进而影响并购活动正常进行所带来的风险;资金结构风险可分为成本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成本风险是指因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并购方案失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合理选择融资方式,致使企业资本产生流动性障碍而导致并购业务无法顺利进行的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因并购业务中支付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支付过多而造成整合期间资金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在现金支付中,因并购方融资能力有限或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并购方案搁浅,甚至失败;在股票支付中,因换股比率不合理,使得并购方的股东权益被稀释,发生较大的股权结构变化,进而导致并购方的资本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并购方陷入财务危机;在混合支付中,并购方难以保证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致使并购过程无限期延迟,给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带来不利影响。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完成并购业务后,因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购企业不重视财务整合,没有派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务整合工作,使得并购企业难以掌握被并购方的运营状况;在整合期内,受并购双方财务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体系、考核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并购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购企业对财务行为人的监控力度不足,使得财务行为人出现财务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并购业务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下面以A医药集团公司为例,对该集团公司并购业务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对策进行分析。A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医药大型企业,从事中药材、西药、中成药、医药进出口、医疗器械、医药仓储物流、制药工业等经营生产业务。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大,在省内医药行业位列前茅。多年来,公司业务资金占用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选择了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所以,公司要向银行大额借款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使得公司不仅要支付大额借款利息,而且还需要抵押优质资产,对公司日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融资风险,A医药集团公司可采取以下对策:集团公司可选择已经参股的医药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并购,以降低并购所需资金成本;公司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减少并购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支出,降低财务风险。

(二)存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保证药品、药剂等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病患的用药需要,所以,对库存药品的估测水平以及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就A医药集团公司来讲,若是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库存,则可能造成实际存货超过掌握的数量,由此会导致额外资金被占用,或是由于并购目标企业与公司现有的存货发生冲突,多余的存货也可能占用额外资金。为了有效防止存货风险的发生,公司应当准确把握并购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以此来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进而降低财务风险。鉴于此,公司在定期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调查时,应当对目标企业的存货情况加以关注,可通过到目标企业进行多次的实地参观,详细掌握目标企业的具体存货量,防止并购以后存货占用资金量过多的情况发生。此外,公司还可以采取业务调整的方式,适当改变经营品种,借此来减少库存。

(三)财务整合风险及控制对策

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财务工作情况,就会面临着财务整合风险,影响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A医药集团公司在并购后,可从财务职责、部门设置以及工作流程上进行财务整合,具体如下:在财务职责方面,集团公司成立资金统筹中心,集中管理和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在财务部门设置方面,以集团公司为范本规范被并购企业的财务部门结构,设立相应的财务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主要包括票据管理、费用出纳、商品结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小组;在工作流程方面,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以及审批制度与流程,要求被并购企业根据财务工作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財务制度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四)流动性风险及控制对策

由于一些历史性原因,A医药集团公司的沉淀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其在医药行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并且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期也相对较长,由此使得公司现有的流动资金较少,短期的偿债能力无法满足大规模借贷完成并购的需要。为了减轻流动性风险,公司应当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借此来减少并购资金,并在正式并购前,将部分效益较差的资产以拍卖的方式处理掉,借助这部分资金的回收来增强公司整体资金的流动性。此外,公司还可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个别周转较慢、资金占用量大、效益不高的业务,从而加快资金流动,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追收计划,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减少或避免坏账的出现。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并购过程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对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并购企业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识别并购活动存在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财务整合风险,并结合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有效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终实现并购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冬青.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4(3):110-112.

[2]卫金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1(8):85-86.

[3]陈礼忠.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6):78-79.

[4]翟日强.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3):47-49.

[5]蔡峰.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政监督.2011(5):56-57.

作者:张学林

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 篇2: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摘 要:企业经营中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文章阐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当前阻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探究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

关键词: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9.133

1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即财务与业务独立进行的模式,已经无法展示出其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很多企业都希望改变这种经营模式,转变财务管理职能,以推动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之间的有机统一,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以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 关于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应用一定的技术,使财务管理和业务工作之间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的匹配和共享,实现财务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业务包含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这两方面的业务都会涉及财务相关事项,因此,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中,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都应该受到重视。一方面,企业的日常业务会涉及资金的流动,有资金的流出,也有资金的流入,资金的流动就会产生财务数据,需要通过财务系统处理这些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外部业务,例如银行结算业务、账款催收业务等,这些业务也都会涉及财务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实现外部业务与财务工作的一体化。企业经营中外部业务涉及财务事宜,可以将相关数据或者信息传输给财务系统,经过财务系统处理之后,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业务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3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编码不同

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编码的不同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当前,很多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会有一套编码,而财务管理系统也会有编码,但两者的编码不同。两种系统编码的不同,导致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难以有效传输到财务系统之中,使财务系统的信息处理结果与实际不匹配,阻碍企业的高效运转。

3.2 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编写规则不同

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在编写流程的时候侧重点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运行规则。企业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运行规则的不同,导致两种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进而阻碍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企业在编写业务系统的时候,通常会以业务流程为主要考量,所编写的业务流程大都便于业务操作,能够顺畅运行并及时得到业务经营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不容易,在业务系统中反写财务计算结果,这是部分企业会采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其几乎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会威胁到业务系统的平衡。这种操作也会给审核和对账带来麻烦,影响财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3.3 财务和业务系统不同步

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和业务系统不同步的问题,阻碍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业务系统主要是跟进企业的经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的财务系统则需要核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计算业务数据,并通过计算的结果反映企业的经营结果。由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作用可以看出,为了企业更好的运转,应该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让两者之间互通,及时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反馈。但是当前部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系统还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财务系统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两者不同步,财务核算中出现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业务系统的时候,业务系统可能已经完成了那部分的工作,难以再对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调整。这种财务核算落后于业务运行的工作程序,无法及时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阻碍企业对业务的管控。

4 實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力措施

4.1 科学融合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

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存在一定的矛盾,阻碍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采取措施,科学融合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首先,可以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变,应用原有的财务核算程序,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企业经营的内部业务元素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业务元素分类处理之后,可以分析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中这些业务元素的影响程度,据此进行科目分类。其次,科学融合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完善业务管理流程难以实现,就可以通过核算项目的维护来完成。

4.2 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难以实现,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一体化运转,阻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进程。为此,企业应该完善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一体化的发展。首先,实现信息共享,需要企业业务工作人员加强与财务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以便于业务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使财务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可以实现财务和业务系统的有效融合,集中处理数据。企业可以统一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编码,建立通用的编码结构,让财务和业务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维护基础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信息共享模式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效率,减少问题的产生。

4.3 重组业务流程,完善财务信息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不匹配,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这种问题会导致财务核算的结果与业务经营不相符,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行状况。为了完善企业的管理,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应该重组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能够有效传递给财务核算流程,实现业务经营和财务运算的一致性,促进企业的合理运行。企业经营中还存在财务事后核算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业务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影响企业对其真实运营状况的掌握,因而,要实现企业经营中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改变这种核算方式,避免财务核算流程落后于业务流程而产生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5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有效策略

5.1 健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

要促进企业管理职能转型,就需要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健全一体化的建设。首先,企业要健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就需要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还应该了解财务管理状况,寻找两者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经营工作之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应该分析这些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析这些解决办法能否实现。之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促进一体化建设的详细设计和规划,设计规划需要包含阻碍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当前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措施,一体化的建设中还会应用到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也会耗费一定的资金,因而设计规划中也应该注明健全一体化建设所需要耗费的资金、软硬件设备等。其次,企业做好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之后,需要采取措施实施规划方案。为了有效推进设计规划的实施,企业可以设置部门监督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及时发现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一体化的有序进行。企业也可以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两部门之间的熟悉程度,进而促进一体化的建设。

5.2 强化风险控制

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需要强化风险控制工作,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合理控制财务风险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强化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方面,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中可以使用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做出预警,提出解决措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出风险报告,进而避免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推动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原有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重视价值的创造,使财务工作可以创造价值。此外,还应该合理调整财务部门的职能,之前财务部门需要对业务部门的业务进行核算,实现对业务经营的管理。调整改善之后的财务部门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服务于业务。在业务实施之前,财务部门可以针对业务的实际情况,对业务所能带来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测算,并将测算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给其业务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5.3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因而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就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还存在不足,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此,企业应该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培训,使工作人员都能够准确操作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因为技术会不断更迭,所以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企业还可以健全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体制,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培训,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6 结论

总体而言,企业经营中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一体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一体化的发展,但是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轉型,推动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技术还在更新,市场仍在发展,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完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开慧.浅析业务财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J].财会学习,2019(25):19,51.

[2]李立成,金翠霞,徐明一,等.基于XBRL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构建[J].会计之友,2019(15):34-38.

[3]吴楚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J].现代企业,2019(7):134-135.

[作者简介]刘莉(1985—),女,汉族,吉林人,本科,中级会计师。

作者:刘莉

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 篇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服务型单位,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行政单位需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如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即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组织,其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财务风险的发生意味着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够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不仅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还能够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推动社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其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不利于风险管控。由于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利润远远低于预期的利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难以开展,阻碍了其发展。一般来说,企业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因为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组织,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较高,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会忽略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重大经济损失,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现如今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并不乐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仅缺乏完善的防范管理机制和规定,而且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性企业,企业有着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财务风险漏洞和弊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以及客观性。不确定是指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时间都无法预测,只能够进行防范,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财务人员很难进行掌握,比如有的时候财务风险频发,有的时候则风平浪静,经济活动进行顺利。可变性指的是财务风险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时空和地域的变化,类型也会不断更新。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无法靠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规避,只能降低风险无法完全避免风险,或者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一)核算不当

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核算因素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的,因此很多思想水准不高的财务人员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选择多开或者虚开发票,这就导致国家的经济压力大大增加,增加了财务风險发生的概率。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此类情况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审核不够严谨导致很多人钻规则的漏洞,中饱私囊,危害国家利益的同时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给其名誉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是核算人员没有按照核算规则进行资产核算,导致国家资金流失。一旦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就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错账和假账的问题,最终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因为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主导经济活动的人员大多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项目活动一旦展开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人员是否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大多数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财务活动就能够规避财务风险,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财务知识储备量不足,无法做到财务活动的有效掌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机制问题

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缺少健全的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无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风险,导致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出现了很多财务风险漏洞,使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财务部门也无法做到有效预警,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领导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仅会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还会导致单位的经济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四)财务关系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创造社会效益,属于国家经济组织,因此其政治氛围较为浓厚。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政治权利应该与财务关系分开,财务管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关系与政治权利挂钩的现象,在利益和权利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出现了大量权责不清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资源本就有限,而这些有限的资源却不能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分配,反而落入了小部分人的手里,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五)预算编制问题

财务预算编制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单位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有时候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使账面更加“美观”,弄虚作假,使得实际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编制严重不符,最终发生财务风险,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经费预算没有考虑到未来年度的实际需求,财务人员按照主观进行制定忽略了事业单位的客观需要,预算编制参照上一年的经费制定标准,预算编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部门的经费超标占用其他部门的经济资源,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的运营系统较为复杂,拥有大量的财务风险发生主体,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时,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信息,识别风险类型,掌握风险发生原因。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其财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第一,收集风险信息。财务人员需要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信息,比如违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一组织目标的重大信息。

第二,识别风险。根据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判断风险的类型,寻找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

第三,分析风险。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和处理的数据,计算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以及相应的损失,并预估该经济风险对事业单位展开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分析风险的目标是为了确定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损失。

第四,计量风险。财务风险的特点就是不可控,即便怎样精确的计算,最终的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基于识别风险以及分析风险的數据信息,将风险划分成不同等级,并综合考虑风险损失的范围。计量风险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决定是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给予财务人员更多选择。

第五,决策风险。根据计量风险的结果,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的成本与获得收益进行比较,之后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来确定采取风险防范的态度和方法。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不同风险防范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的成本解决财务风险。

第六,处理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要讲求效率,并制定缜密的风险处理计划,有效配置现有的财务资源来处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处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实时监控风险处理计划的工作环节,保证足够的执行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但是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自己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风险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现如今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单位应该将财务风险进行细致的分类,例如财务风险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还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的,之后财务部门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层和评级,那些会造成较高经济损失的财务风险采取优先级解决制度,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财务部门应该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指标,从而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辅助建立,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创造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财务内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带来促使各行各业开始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但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有效防范更加多样化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至关重要。

第一,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孤岛的现象。所谓信息孤岛,就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各个部门独立性较强,缺乏信息共享。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信息平台多种多样,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极差,数据很难做到共享。这不仅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还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法做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贡献,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第二,嵌入式开发内部控制以及现有的财务系统。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授权控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而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几乎都是在事后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发软件时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的协调和统一性。

第三,开发统一的现金流、信息流内部控制平台。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面对现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风险,站在现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来设置内部控制平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人员是防范和处理财务风险的中坚力量,也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就职的门槛,整体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不断优化现有的财务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现有的财务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专家来进行培训或者举办知识讲座,并引导财务人员参加,丰富自己的财务知识,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技能。优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也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现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财务人员知识技能匮乏的现象,而且留不住真正的人才,财务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被限制在一定的标准内无法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待遇,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稳定性。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提升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有用正确的职业观,能够恪尽职守,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

(四)收入精细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有限,收入精细化管理,也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组织,其本身的收入具有持续增高的特点,也就是说短期的经济效益有限,但是拥有较大的长远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照传统的收入管理方法,应将收入进一步进行细化分析,做到收入精细化管理,实现收支平衡。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了自支自收单位,收入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造成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收入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项目收入的范围,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收入台账,对所得到的收入进行分类管理,并将收入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中。资金分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年度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力。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应采取国库统一支付的方式,避免事业单位的支出和收入混淆,发生财务风险。

(五)加强财务监督做好预算编制

财务监督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约束不当行为的主要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并给予监督人员足够的权力,加强其责任意识,保证其能够落实监督工作,发挥出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各个部门的合作力度,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果,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发展目标,内外监督结合,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财务风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重视财务监督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预算编制,提升单位的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要根据行政单位的整体情况进行预算,同时要加强监督审批工作,避免预算资金与实际自己的不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正确认知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人民政府)

作者:秦海红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分层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