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侨务科技论文

2022-04-16

摘要:做好高校侨联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四川大学侨联为例,简要介绍相关做法,总结不足,并据此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侨联作用,做好相关工作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侨联侨务科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侨联侨务科技论文 篇1:

基层人民团体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开展和加强侨务工作不仅是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为例,在阐述参与社会建设实践与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开拓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关键词] 人民团体;侨联分会;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人人共享建设成果的社会。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管理格局下,中央提出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大力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是隶属于嘉定区侨联的基层人民团体。多年来,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大力支持其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其在促进农民市民化、加速工业区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侨联分会以“侨之家”为依托,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各项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嘉定工业区“侨之家”成为侨界群众“信赖之家”、“和谐之家”,为侨界群众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娱乐、互助的平台,侨联分会在促进工业区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侨联分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实践

(一)组织体系建设

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是服务侨界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和谐的前提。在工业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2005年10月,召开嘉定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嘉定工业区分会成立大会,工业区侨联分会的组织架构正式形成。为了使侨联分会拥有一个坚实的活动平台,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2006年6月,在嘉定区侨联、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嘉定工业区庆阳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侨联分会在庆阳社区成立了嘉定首个“侨之家”。“侨之家”的建立为侨联分会提供了一个加强侨界群众沟通、学习的场所和活跃侨界文化的载体。在侨联分会的直接指导下,“侨之家”坚持以服务党的建设为工作指南,团结带领全体归侨侨眷,根据工业区侨界群众的需求和工作生活特点,编制了嘉定工业区“侨之家”活动手册,制定“侨之家”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侨之家”系列特色团队,为侨联分会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依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1.关怀互助机制。侨联分会在已有的组织架构基础上,组建由村(居)统战干部、联络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为侨服务队伍,传达党和政府对侨界朋友关爱与重视,推动侨界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形成良好的关怀互助机制。

2.活动保障机制。工业区党工委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对侨联分会的活动提供支持。每年坚持从财政中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分会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并按照侨联分会的工作发展情况,活动经费逐年增加。党工委还在工业区社区服务中心辟出专门场所,作为“侨之家”固定的活动地点,以方便其开展各项工作。

3.联谊工作机制。侨联分会先后整合成立了健身队、合唱队、戏曲沙龙、书画社、绿化养护和手工制作小组等9个特色团队,均落实队伍牵头人。“侨之家”每月21日定期活动,开展读书、养生保健、安全防范、自救互救、家庭防火、摄影基础、绿化养护等各类讲座、培训或知识竞赛。每年春节组织一次联欢庆祝聚会,安排一次集体外出活动。

4.联系走访机制。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坚持走访侨界群众制度,向部分侨界代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做好联系走访工作。在党工委的督促下,侨联分会对所有会员坚持实行“五必访”制度,即出国回国前后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有大事必访、下岗失业必访、急事难事必访。

5.合作共建机制。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分别与嘉定工业区庆阳社区、嘉定工业区少数民族联系小组、致公党嘉定区委第一支部结对共建,形成了重大活动互相配合、日常工作互相通气、各类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

(三)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基本目标。工业区侨联分会由一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发展到登记会员数110多人的大家庭。以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为宗旨,倡导了一种“侨帮侨”的自我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使侨联分会成为一个交流、沟通、娱乐、互助的平台。

2.形成了“侨之家”特色工作。“侨之家”已被打造成知识之家、活力之家、温馨之家、自主之家,无论会员们是哪种身份、何种学历,每个会员都是“家”里的一分子,都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以及被关爱的温暖。“侨之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特色团队不断拓展,活动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工业区侨界人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侨之家”自我发展的同时,特色团队也从松散型走向专业化,并走出社区在更广阔的舞台参与各类活动。2008年3月,嘉定工业区“侨之家”被授予首批上海市特色“侨之家”称号。

3.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侨联分会利用社区侨务资源在人才、信息、知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归侨侨眷积极奉献社区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很多侨界积极分子同时也是社区的优秀志愿者,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参加社区里的各种活动,为和谐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世博期间,侨界人士还参与到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家园等活动中,成为居民群众迎世博文明示范群体。侨联分会还把侨界的爱心传播得更广,“侨之家”曾多次参加浙西大明山、安徽革命老区希望小学的捐资助学活动和“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有侨眷都多次参加募捐,累计募捐金额达一百多万元。

4.发挥纽带作用,促进社会稳定。通过各种活动,侨联分会把领导的支持、党和政府的关怀传达给大家,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侨界的关心爱护。分会开通了为侨服务热线,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通过侨联分会的活动得到及时传达,让侨界人士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还注意收集各种来自基层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党工委反映,为工业区发展献计献策。分会通过各种途径,把侨界群众团结在一起,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5.加强了与侨资企业之间的联系,服务工业区经济建设。侨联分会充分利用民营技术密集区作为海外学习归国人员创业摇篮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有利条件,组织归国留学生座谈和各类企业家联谊等活动,为留学生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为各类企业近距离合作提供便利。针对经济社会形势,侨联分会多次在工业区商会开展劳动人事知识讲座等企业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侨资企业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法律法规,帮助企业掌握法律要点,并为企业牵线搭桥,通过论坛形式增进侨资企业间的交流,拓宽企业与政府信息沟通的渠道,让企业展示和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共谋发展。

二、侨联分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刻认识侨联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侨务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央和中国侨联对基层侨务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各级侨务组织开展工作的宗旨。工业区侨联分会作为一个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的基层组织,在联系基层侨界群众,服务基层归侨侨眷,动员活动范围内侨界人士积极参与工业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区和谐,共同为推进工业区以及嘉定区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几年来,侨联分会以“侨之家”为主要平台,使工业区侨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开展起来,“侨之家”系列活动从刚开始时的门庭冷落发展到现在侨界朋友乐此不疲。侨界群众在工业区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基层人民团体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党的重视和侨联分会的积极争取是做好侨务工作的前提

侨联分会从组织建立到各项活动开展,始终以服从服务于工业区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争取工业区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以“党建促侨建,侨建服务党建”为基本原则。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十分重视侨联分会组织建设,并对侨联分会开展各项活动给予了政策、方向、资金、场地、组织等许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协调了文化体育科、社区学校等资源,帮助“侨之家”的特色团队从松散型不断走向专业化,在自我活动同时创造机会走出社区参与各类活动。

(三)加强基层人民团体自身建设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

工业区侨联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侨联分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等组成,分会下设联络小组,并形成以村(居)、楼道与侨眷三级工作联系网络,组建由村(居)统战干部、联络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为侨服务队伍,从而形成工业区侨联分会的组织架构,为开展侨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侨联分会成立后,利用“侨之家”这个活动平台,形成关怀互助、联谊活动、联系走访、共建合作等若干工作机制。通过这些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工业区侨联分会实现了中国侨联“组织起来”的要求,也为侨界群众“活跃起来”作好了铺垫。

(四)因地制宜,创新载体是确保工作成效的关键

联系实际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是凝聚侨心、确保工作成效的关键。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倡导“侨帮侨”、“侨助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理念,把“侨之家”在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的服务宗旨贯彻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促进了侨界群众的和谐。侨联分会注意在“点、线、面”上进行合理安排,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根据侨界群众的不同需求和特长,组建多个特色活动团队,使侨界群众的才干得到发挥,爱好得到满足,而且促进了侨界朋友之间以及侨与社区群众之间的了解,凝聚了侨心,融洽了关系。

三、拓展参与社会建设工作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侨的队伍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平衡。当前,侨界群体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子女在国外的老年人,被称之为老侨;二是前往国外求学或者留学回国的青年人,被称之为新侨。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归侨侨眷占60%,这种状况为侨联分会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参与社会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侨界代表人士的选拔和培育相对困难。侨界代表人士的挖掘,需要依赖各侨联分会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发现和推荐优秀人选,这就需要侨联分会进行大量走访调查活动,这对于侨联自身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体制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首先,关于归侨侨眷的身份确定,缺乏规范的审核认定机制。其次,侨联分会作为群众团体,具有一定的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但是活动载体的搭建局限于老办法,对于部分青年归侨侨眷缺乏吸引力,可持续性不强。再次,如何吸引更多的新侨了解侨联工作并加入侨联分会,乐于参与分会活动,围绕在侨的组织周围,也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道难题。

(二)对策思路

1.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侨务工作继续发展。作为党的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侨联都不能偏离党的领导,特别要坚持以党的统战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侨务工作应面对不同群体,实现全覆盖。在区各侨联分会中会员年龄偏大,对于精神文化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更多的活动平台以及社会更多的关心。同时,近年来回国投资创业的青年留学生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要针对归国青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特点,以传达党委政府政策,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其成功创业为目的,创新工作内容和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年归侨侨眷参加侨务活动,实现侨务工作全覆盖。

3.更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发挥侨联分会的辐射、示范作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侨联虽然为侨界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但是其工作对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侨联分会应加强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活动平台,为侨界人士提供更实际的服务,更紧密地团结侨界人士,发挥侨界人士在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以构建大侨务工作新格局为目标,把自身组织融入到由党组织统领,由工、青、妇、侨联分会、社区、其它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等共同组成工作体制中,抛开门户之见,欢迎更多的侨界群众和各界人士参与到侨务工作中,共同为打造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侨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由于侨联是群众组织,缺乏完备的人才推荐流程和考察制度,所以党工委了解和选用侨界代表人士,主要还是以侨联分会推荐,通过社区党组织了解情况为主,缺乏一定的考察标准。如何进一步规范侨界代表人士选拔工作,还需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度化建设步伐,以提高侨务工作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效益与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

特约编辑:胡中良

作者:程光安

侨联侨务科技论文 篇2:

做好高校侨联工作路径方法探索

摘要: 做好高校侨联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四川大学侨联为例,简要介绍相关做法,总结不足,并据此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侨联作用,做好相关工作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侨联;四川大学侨联

四川大学侨联成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现有老侨成员800余人,新侨成员1300余人,其中教授600余人,副教授900余人,他们是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8年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侨联在省市侨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履行好侨联“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六大职能,紧扣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主题,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治引领,画好最大同心圆。学校侨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带侨建,侨建为党建”,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决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集体收看、专题学习、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组织侨联成员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讲话。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通过座谈会、征文、制作宣传册、举办论坛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同时,组织侨联成员赴兄弟高校交流学习,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江姐纪念馆、战旗村、天府新区规划厅和四川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不断增进侨联成员思想共识,夯实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二)加强组织建设,选育侨联优秀代表,扩大影响力。学校侨联于2019年7月完成换届工作,一批年轻有为的侨联代表成为侨联领导人。新一届侨联班子更趋年轻化,平均年龄45岁,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号召力强、参政议政愿望强烈,侨联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大力加强。

选树侨联成员优秀典型,加大宣传。2012年,华西医院刘进教授荣获“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2014年,王莉教授带领的2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临床新药研究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2016年,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丹教授获得“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新侨代表、国家生物材料中心主任王云兵教授打破国外垄断,研发的中国首个微创心脏瓣膜产品已在200多家医院大规模使用,申请专利近40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成果被中央电视台、Nature期刊等多次报道。

在学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在侨界优秀代表的带领下,学校侨联成员立足本职、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2019年,侨联成员获省级以上奖励15项,市级奖励8项。学校侨联连续四年荣获成都市侨联系统工作先进集体。

(三)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增强凝聚力。学校侨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和社会服务,切实增强组织活力,团结凝聚好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一是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和活动。参加四川省、成都市侨务系统组织的学习贯彻“总书记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暨新時代侨务工作专题报告会、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赴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主题教育活动、侨联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厦门大学侨联干部培训班、成都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等;参与组织了“凝聚新力量、共话祖国情——四川大学侨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组织侨联成员赴战旗村、永安镇、双流农博园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

二是关心关爱侨联老同志。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学校侨联组织成员走访慰问离退休归侨侨眷和侨属老同志,从2017年开始配合望江街道办事处为每位老归侨发放慰问金6000元,总金额已达20万元。学校、侨联与地方多次举行侨务工作座谈会,切实为侨联成员的日常生活排忧解难。

三是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学校侨联充分发挥“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改革发展建设中。十代会以来,学校侨联代表提交提案建议15项,调研报告11份,得到四川省、成都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侨联成员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专长,参与各类公益讲座、科技咨询、义诊、产业服务、学术交流100余人次,在不同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四)深化校地合作,激发向心力。学校侨联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指示精神,注重发挥高校人才智力和学科资源等优势,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上发力,广泛团结和凝聚侨界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革命老区振兴、文旅融合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学校侨联专家多次参与省委统战部组织的“知行巴蜀 同心筑梦”活动,发挥专长,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校侨联推荐专家入选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由学校留学人员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论坛暨阿坝州乡村振兴培训班,紧扣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紧贴乡村实际发展需求,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承办中国侨联第四期海外联谊研修班(侨领班);参加“中阿经贸文化交流峰会”“第十届成都硅谷创新报告会”“创业中华海归蓉漂双创国际峰会”等重要活动。

学校侨联组织专家先后赴简阳、双流、彭州等地调研交流,开展校地合作。与地方就城市规划、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企业转型、智库平台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五)强化联动协作,努力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学校侨联牢固树立“大侨务”观,积极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模式,坚持开放合作、信息联通、工作联动。通过与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友会等部门联动,借助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海外推介会等平台,宣传展示学校。

学校侨联坚持“大统战”“大侨务”的工作理念,联合校友会、知联会、留联会等统战团体,创新联谊方式,创建“微信联谊群”、微信公众号,加强“互联网+侨联”工作机制建设,不断扩大对外联谊交流渠道和方式,着力汇聚涵养侨务优势资源,扩大侨务工作朋友圈,构建侨务工作支撑力量,努力打造川大侨联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二、关于做好高校侨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侨联工作的领导。只有在上级统战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在省、市侨联的关心指导下,高校的侨联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侨联作为党创立和领导的群团组织,担负着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大使命,學校侨联必须始终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进一步加强侨务工作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深厚的理论修养是指导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面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侨情,作为统战工作者和侨务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熟悉党的侨务工作政策及最新精神指示,掌握侨务工作的法律法规,对新时代的侨务理论工作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断为高校侨务工作理论的研究与创新贡献力量。尤其是做好新侨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研究新侨思想需求,把握新侨工作规律,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服务新侨创新创业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侨联组织建设。目前高校侨联工作的组织基础较薄弱,工作力量、活跃度、覆盖面均有待加强。我们要从党的群团改革大背景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侨联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国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认真做好基层组织的调查摸底工作,持续推动新时代侨联工作改革创新,把进一步加强当前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侨联系统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延伸群众联系的覆盖面,建好用好“侨之家”。

(四)进一步丰富侨联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两个并重”,开展“两个拓展”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做好“网上侨联”建设工作,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新媒体运营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海外国内联络工作,延伸侨联工作范围,弥补实体服务阵地建设不足。

高校侨联留学人员、归侨侨眷人数众多,做好高校侨联工作意义重大。通过侨联成员进一步广泛联系海外侨胞,不断扩大“朋友圈”,认真倾听“侨”的呼声,反映“侨”的意愿,维护“侨”的利益,不断提高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获得感、幸福感,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学校、地方和国家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灿  黄荣新 关于高校侨属的现状和侨联工作的思考[J]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2-84页

[2] 莎日娜 新形势下高校侨联引领服务侨界青年的有效途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8年第4期(总第254期):9-12页

[3] 田会明 蒋传东 高校侨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及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18卷第3期:8-9页

[4] 孔海霞 高校利用侨联优势发挥“引智”作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6期):44-45页

作者:黄一

侨联侨务科技论文 篇3:

关于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时期侨联工作思路的调研与思考

根据我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以及第一阶段计划安排,市侨联调研组由刘其林书记带队于2008年11月4日至11月13日赴南岗、道外、阿城、方正、哈工大、哈师大“三区、一县、两校”侨联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哈尔滨市侨联组织的基本概况

哈尔滨市侨联自1960年1月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无数华人华侨、归侨侨眷和广大侨务干部的共同努力,队伍不断壮大、职能不断拓展、作用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提高。目前,市侨联所属基层区、县(市)、高校、企事业单位侨联组织45个,所属协会、联谊会5个。全市现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20多万人(其中归侨1187人),旅外华人华侨近8万人(其中约5万人是新移民),主要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有经济实力的华侨华人约0.5万人,有技术专长的约0.3万人;市侨联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海外聘设了17个代表处,聘请了8位海外顾问。

哈尔滨市侨情的突出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市的侨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群体数量逐年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我市1982年旅外华人华侨不足3000人,在册登记的归侨、侨眷近4000人;1990年旅外华人、华侨约3万人,在册登记的归侨、侨眷总数5922人(实际5人万左右);目前,旅外华人华侨近8万人,共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20多万人。二是分布地域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前,我市的归侨主要是从朝鲜、港澳、新马泰印缅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回哈定居、学习的华侨和华侨学生。改革开放后,华人华侨、归侨侨眷的分布地区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七八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日、俄、美、加、澳和港澳等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层次素质越来越高。1990年,我市具有副教授、副总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就增加到595人。据统计,目前我市归侨、侨眷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已经超过万人。仅哈尔滨工业大学3000名正式教师中就有近一半人员具有归侨、侨眷身份和海外留学经历;22位院士中也有10人是归侨、侨眷。四是新侨成份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探亲移民、自费留学等多种形式移居海外的哈尔滨籍新华侨华人人数连年攀升,目前约有5万人,其中有近百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少数人已经进入主流社会。方正县3.8万海外华人华侨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到国外定居的新华人华侨。五是工作居住相对集中。过去我市的老归侨、侨眷主要在科研、文教、卫生等领域工作,居住地也多在道里区、南岗区等市区。现在,除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高科技企事业单位外,在公务员、律师、新阶层、农民队伍中也有大量人;居住地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热闹的市区、县城和侨眷等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屯。六是爱国热情日益高涨。随着祖国的崛起,海外华人华侨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其爱国热情、爱乡情怀日益高涨。近年来,有近200位哈籍华人华侨回哈经贸洽谈、讲学传教、文化交流、带团观光等,有187名海外学子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建功立业,有近百人为哈尔滨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哈尔滨市侨联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发挥侨联优势,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是发挥“侨”的优势,为招商引资、引智工作搭建平台。先后在境内、境外举办经贸洽谈会、服装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60余次,引进大项目7个,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并通过驻英海外科技顾问,为哈工大引进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的高科技项目1个。二是发挥“侨”的优势,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了对俄经贸洽谈、拓展联络的“金桥工程”,举办了“中俄妇女交流活动周”;积极争取并将方正侨乡建设项目列入了我市十一五规划;注重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先后提出提案、议案100余件。三是发挥“侨”的优势,为侨属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家正式注册的侨商协会,并以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联谊、经贸、法律培训等活动,通过项目对接、政企对话、银企合作等方式,先后为四海集团等侨属企业解决了64万平方米生产用地、1200万项目资金、高科技企业减免税等困难和问题。

2、树立“大侨联”理念,拓展海外联络实现新突破

一是扩大交往,与海外侨团的联络显著增强。先后与俄罗斯、美、加、澳等国家的41个海外侨团、商贸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使对外联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的飞跃。二是创办海外代表处,为全国侨联组织的对外联络做出示范。先后在俄、英、美等12个国家和地区选择有影响、有实力、热心侨联事业的华人华侨和企业组织,设立17个海外代表处,把侨联组织延伸到国外。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对外宣传影响不断扩大。先后组织72个企业、25个团组出访,邀请了155名海外侨领、侨商和外国友人来哈访问洽谈,聘请了8位海外顾问,扩大了哈尔滨的对外影响。四是加强区域联合,东北地区侨联工作形成合力。提出倡议并成立东北地区侨联联合体,在哈召开了首届东北地区侨联协作会议。

3、依法维护侨益,为侨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依法护侨工作更加务实。建立了归侨侨眷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发放维权联系卡,公布维权热线,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余次。二是维护侨益渠道更加畅通。充分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侨联组织收集侨情、反映侨声、争取侨益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帮助俄、加华侨成立了中俄工商总会和加拿大哈尔滨华侨商会,为维护华商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作用。三是扶贫助困措施更加到位。几年来,先后走访慰问贫困归侨侨眷580人次,送扶贫金近20万元,协调有关部门和侨属企业帮助220名贫困及下岗归侨侨眷就业;为捐建希望小学、设立助学基金等公益事业捐资500多万元;为四川地震组织捐款就达300多万元人民币。

4、创新活动载体,凝侨心聚侨力取得新成效

一是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在抗非典、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反国家分裂法》颁布及国庆、中秋重大节日之际都组织开展活动,激发了侨界爱国爱乡热情。二是侨界主题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开展了“月是故乡明”四海之约音乐会,“重走抗联路”主题系列活动,“海外华人心中的月亮”主题征文,评选首届“侨界十杰”,“侨属企业侨乡行”,“华侨华人话巨变”征文,

“哈特色文化展馆一日游”,“庆七一、迎奥运”登山健身运动,“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汇演等一系列富有创意、深受侨界群众好评和积极参与的主题活动。

5、建立健全组织,侨联组织自身建设得到新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延伸工作网络。在方正县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的侨联组织。组织成立了大专院校联谊会、客家人联谊会、朝鲜归侨联谊会、侨界妇女委员会、市侨商协会、华侨艺术团、华侨合唱团等侨联团体、协会,形成了纵横交织的侨联工作网络。二是发挥委员作用,消除工作盲区。在各区、县(市)、重点单位的统战部设立了兼职侨联秘书长;在没有建立侨联组织的区、县(市),通过设立市侨联委员的形式进行联系、开展工作;在没设立侨联组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侨联委员建立联系点的办法,不断增加侨联组织的覆盖面。三是提高干部素质,形成良好风气。通过教育培训充分调动了侨务干部、委员和兼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机关人员素质,形成了“风正、团结、想事、干事”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先后被省委统战部授予全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连年被省侨联授予全省侨联工作标兵单位,被市委统战部授予全市统战系统招商引资、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侨联系统和省市统战系统总结、推广,成为“小机关、大作为”的典范。

制约哈尔滨市侨联组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梳理出制约我市侨联组织科学发展五个突出问题。

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一是市侨联领导班子力量较薄弱。市侨联现驻会领导只有党组书记、副主席1人,兼职不驻会主席、副主席6人。因市侨联承担我市独立党组的所有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多(海内外及我市中直、省直单位)、驻会领导少(1人),因此,大部分时间忙于会议和事务性工作,难于抽出更多精力议大事、抓全局,一定程度影响了侨联工作开展。二是“三无”问题长期困扰基层侨联。在我市8区、10县(市)侨联中,除方正县因侨乡建设配有3名专职侨联干部外,其他区、县(市)侨联均属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场所的“三无”组织;23个经常联系的高校、企事业单位侨联也全是“三无”组织。三是个别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建立侨联组织。

活动开展还不够活跃。有的单位成立以来既不开展活动、也不换届,名存实亡;有的单位没有工作计划,随意性较强;有的单位由于策划不足、设计不够,组织不当,活动经常是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愿望想法很好,实际效果很差,致使一些人感到参加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削弱了再次参加活动的热情。

“侨”字号品牌还没有叫响。近年来,尽管我市各级侨联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创立品牌的意识、缺少创立品牌的设计、缺欠创立品牌的合力和韧性,到目前为止,在我市侨联组织中还没有创出在社会上叫得响的品牌,极大地影响了侨联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内外联络工作还需要加强利用基层侨联、名校校友会和国内其他地区侨联组织等社会侨务资源的意识还很弱,在家坐等多,出动出击少,致使一些国家和地区侨联组织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还缺乏对侨情发展变化的掌控手段和海外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有些基层侨联还没有建立侨联小组,对侨务对象的情况掌握还不准,有些工作只能滞留在中间。

服务功能还不够突出。由于缺少必要的服务渠道、平台和手段,使侨联组织的优势和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两个服务”的效果还不明显、收效还不显著、影响还不广泛。一是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切入点选择上还不够准确,还不能使侨联工作的重点完全和中心工作的兴奋点吻合在一起,还不能很好地协助领导破解困扰开展中心工作的一些难题;二是为侨界群众服务的思路窄、套路老、方法少,还不能与时俱进地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内容,还没有在“源头”、“机制”和“体制”上形成维护侨益的体系,有些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遇见问题不是迎难而上,而是能避则避、能绕则绕。

哈尔滨市侨联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侨联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对策。

工作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凝聚侨心、促进和谐,汇集侨力、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建机制、搭平台、搞活动、创品牌”为工作抓手,以增进亲情、乡情、友情为工作纽带,按照“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谋划、展开和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整合侨务资源,努力实现“组织建设有新举措,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对外联络有新拓展,侨乡建设有新突破,参政议政有新提升,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为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工作对策和建议

1、切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各级侨联的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为促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协同市委统战部并以市委的名义召开“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区县(市)现场会”和“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高校、企事业单位现场会”。二是协同市委统战部并以市委的名义制定出台《中共哈尔滨市委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意见》。通过落实市委《工作意见》来解决长期困扰基层侨联工作的“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问题。三是争取市委同意、财政支持、市外侨办配合,利用3年时间建立哈尔滨市侨务资源信息库,对我市的侨务资源进行普查。四是主动出击,每年增加3-5个海外代表处,逐步扩大其数量和范围。五是积极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市委反映市侨联领导班子的薄弱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是建立健全市侨联机关管理制度。

2、切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和侨属企业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服务。一是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提高我市的投资总量。创立招商协调机制,建立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科研成果资料库;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了解市情、熟悉项目、精通政策;充分利用接团、出访、会展、交流、考察等机会,主动介绍市情、宣传政策、推介项目;对已经投资和有投资需求的客商实施全过程主动的服务,协调和帮助解决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侨商多、覆盖广的优势,组织以商招商。

及时收集侨商信息,搭建引资平台,组织洽谈对接,实施跟踪服务;制定奖励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对招商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三是积极引导鼓励侨属企业和侨界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四是创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侨联招商协调机制。

3、切实坚持统筹兼顾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侨乡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探索创建联谊和沟通合作机制。即:探索创建区、县(市),高校,企事业侨联分片联谊机制。今年拟以哈师大在境外设立孔子学院为切入点,力争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主动与哈师大联系协调,力争在年内组建以哈师大为主体、侨属企业积极参与的市侨联青年文化艺术团。三是继续发挥“侨”的优势,开展具有“侨”字特色的“祖国在我心中”(庆祝建国60周年、“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华人华侨话巨变”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四是分别组建侨商南非商务考察团和高校学者交流考察团赴境外学习考察。五是加强对方正县侨乡建设工作的指导,通过“侨乡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和中国侨联协调,力争将方正侨乡建设纳入全国侨乡建设视野和总体规划之中;组织我市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到侨乡进行调研,协助侨乡规划建设;组织我市侨属企业到侨乡进行投资考察;通过协调中国侨联将方正侨乡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国内外学习考察团到侨乡参观学习。

4、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维护侨益和参政议政工作,为促进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一是改建并创立哈尔滨侨联网站,搭建为侨服务平台。二是整合并创立“维侨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惠侨卡”的使用范围从医院扩大到律师事务所,努力实现法律咨询免费、受理立案优惠、特困群众减费,侨界群众真受益、得实惠的工作目标。三是采取“海外华人、华侨捐一点、侨商企业掏一点、爱心人士助一点、党委政府补一点”等方式探索和创建“扶贫济侨”基金。四是在帮侨惠侨上开辟新的领域。五是积极组织引导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社会调查和视察走访,通过高质量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反映侨界的民生问题。引导他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市委全会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建科学发展之言,献共建和谐之策。

责任编辑/陈雅莉

作者:哈尔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上一篇:国际金融危机论文下一篇:信贷思维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