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最普通和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的裂缝不仅危害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还会使水工建筑的耐久性大大降低,文章根据从事水工建筑施工的经验,分析并归纳了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几种类型、成因形式及危害,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裂缝的相关建议和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论文 篇1:

混凝土裂缝处理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摘 要】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当今工程领域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结合实际经验,从建筑构件、温度变化、体积收缩和施工操作等方面分析了施工期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施工期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对在施工期如何进行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裂缝控制;防治措施

1.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问,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1.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IT1,宽l~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細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1.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问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1.4温度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温度应力变化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其次,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混凝土施工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表面温度散失较快,受到内部混凝土或基础的约束,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温缩开裂。即使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会导致干缩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注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强度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s,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1.5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

具体来说,较为普遍存在的因素包括:(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导致裂缝的产生;(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3)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4)拆模过早或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1)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

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常见混凝土裂缝中,相当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2选材和配合比设计方面

(1)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2.3施工操作方面

2.3.1浇捣工作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3.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可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

2.3.3夏季应注意

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2.4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防治

收缩裂缝分为干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多发生于混凝土终凝前后,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水泥石中的凝胶体逐渐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塑性收缩裂缝多发生于新浇混凝土的板面、地面或具有较大面积的构件表面。裂缝的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产生这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多为室外露天浇筑。

收缩裂缝的控制主要在于控制湿度的变化,使结构、构件具有相对稳定的湿度。具体措施有:

(1)适当选择配合比,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搀加粉煤灰,利用后期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温升,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避免使用粉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之后,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并洒水湿润养护。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天气及早覆盖、喷水雾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加强混凝土表面的抹压、但应注意避免过分抹压。

(4)采用密封保水法,如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养护或覆盖塑料薄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或采用其他方法减少空气流动。延缓表面水分蒸发的办法。

(5)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应继续适当洒水或覆盖养护以便有较长的保温养护时间,特别是薄壁构件,应置于阴凉地方覆盖堆放。

3.混凝土裂缝常见补救措施

随着施工经验的发展,现在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方法有很多如:表面处理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其中灌浆嵌缝封堵法又可分为压力注浆法、开槽填补法和涂膜封闭法三种。

3.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桨材难以灌人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適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灌浆嵌缝封堵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它的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例如桥梁裂的修补可先注浆,在涂膜封闭;而对于路面、墩台的粗大裂缝则采用开槽填补发为宜;为了防止钢筋锈蚀,混凝土受到有害离子的腐蚀,则可以采用涂膜防水处理。

3.3结构加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建筑构件裂缝的控制

4.1梁的裂缝控制

梁易产生裂缝的部位有:梁受拉区裂缝,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梁受压区裂缝。在确认裂缝在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采取表面处理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等简易的处理方法。如果梁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就应更慎重研讨,分析比较,采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达到加固的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1)钢箍加固法:(2)粘贴加固法;(3)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做围套法;(4)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

4.2现浇混凝土板的裂缝控制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主要表现为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等问题,其中有设计、原材料的原因,也有施工方面的原因。裂缝控制措施有:(1)提高原材料的质量。(2)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制。(3)提高混凝土运输、浇筑要求。(4)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控制。(5)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及成品保护。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为复杂的,应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一旦出现裂缝,要正确对待。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及时进行修补,不要让其继续发展。

5.结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作者:王运杰

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论文 篇2:

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分析

摘要: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最普通和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的裂缝不仅危害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还会使水工建筑的耐久性大大降低,文章根据从事水工建筑施工的经验,分析并归纳了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几种类型、成因形式及危害,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裂缝的相关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1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工程中使用最普遍,用量最广泛的一种混合材料。因其使用率高,且均匀性差,离散性大,特别容易产生裂缝的特性,是长期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水工建筑物裂缝可按以方向进行分类。①按裂缝产生的原因划分有: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由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②按裂缝的方向、形状划分有: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放射状裂缝等。③按裂缝深度划分有: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了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混凝土微观裂缝一般肉眼看不到,它是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也是不连贯的。宽度在0.05 mm以下这种混凝土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在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情况下视为无害,反之有害。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收缩裂缝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叉,常发生在结构的变截面处,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和梁、板、柱等块体构件,危害较大,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影响更大。如不加以防止,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②超载裂缝。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即混凝土构件超载使用时,造成变形、受力不均等原因产生的裂缝,一般均发生在构件受力弯矩最大的部位,成条状,但分布不像收缩裂缝那样均匀,扩展方向也相反,一般沿受力鋼筋垂直方向或斜向扩展。产生超载裂缝的原因,往往是在施工中构件上受到了不适当的施工荷载或者上部建筑物过早施工。

③沉降裂缝。即因地基差异沉降或构件结合不良、剪应力超过设计强度而产生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多见于填土地基、桩基沉降不均匀的各种基础与墙体。这种裂缝一般与地面垂直,或成30°~40°角方向发展,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与沉降值成比例。沉降裂缝危害极大,并且很难处理。因此在设计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先期探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斗要加强观测和巡视。

④温度裂缝。如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引起裂缝。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涨冷缩所产生的体积涨缩,因为受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其走向通常无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方法

①设计方面。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在浇筑方便的情况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

②施工方案与预防方面。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的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设留位置也应加以注意。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措施,对控制混凝土裂缝着很大的关系。

③施工质量方面。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混凝土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考虑从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适当的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发生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层要清除,以免影响黏结力。浇筑和振捣操作要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振捣不足就无法保证混凝土应有的密实度,过分的振捣则对水泥混凝土均匀有害,要恰到好处。

④养护方面。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尽量防止裂缝的产生。常规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28 d。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调查分析,确认在裂缝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通常采取表面修补法、充填法、注入法等处理方法:

①表面修补法。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混凝土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

②充填法。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砼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

③注入法。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设置注入用管,其他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入材料,用电动泵或手动泵注入修补。如果裂缝影响到结构安全,可采取围套加固法、钢箍加固法、粘贴加固法等结构加固法。此方法属结构加固,须经设计验算同意后方可进行。

④围套加固法。在周围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在结构外部一侧或数侧外包钢筋砼围套,以增加钢筋和截面,提高其承载力;对构件裂缝严重,尚未破碎裂透或一侧破裂的,将裂缝部位钢筋保护层凿去,外包钢丝网一层;大型设备基础一般采取增设钢板箍带,增加环向抗拉强度的方法处理。

⑤钢箍加固法。在结构裂缝部位四周加U型螺栓或型钢套箍将构件箍紧,以防止裂缝扩大和提高结构的刚度及承载力。加固时,应使钢套箍与混凝土表面紧密接触,以保证共同工作。

⑥粘贴加固法。将钢板或型钢用改性环氧树脂和粘结剂,粘结到构件砼裂缝部位表面,使钢板或型钢与混凝土连成整体共同工作。粘结前,钢材表面进行喷砂除锈,混凝土刷净干燥,粘结层厚度可为1~4 mm。

4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混凝土裂缝应根据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完善设计及加强施工等方面的管理,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数量和宽度,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结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国兴,陈改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技术及应用[M].北 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作者:叶欣

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论文 篇3: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处理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中,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安全,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标。本文对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探究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分析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作为极为普遍的建筑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领域中,对各种建筑施工品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必要性

在施工中,混凝土发生裂纹是十分普遍的,是工程的核心危害原因之一。混凝土产生的裂纹种类较多,如温度裂纹、干缩裂纹、沉陷裂痕、施工裂纹等。许多建筑会由于混凝土构件发生断裂而产生各种不良结果,如建筑外观品质不好、抗渗性能下降、耐久减少、构件刚度遭受损失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整个建筑全部倒塌,严重危害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一些建筑中,裂缝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却使混凝土结构受损,混凝土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无法实现建筑价值。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要分析影响混凝土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混凝土发生裂纹。

二、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结构设计缺陷或地表沉降因素

混凝土出现裂缝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因混凝土自身材料质量原因或施工控制因素产生的局部裂缝;另一种就是因结构设计缺陷導致结构刚度不足,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种情况是最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如果在工程前期不注重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审核与管理,没有做好地基施工质量的管控,就有可能出现建筑结构及混凝土裂缝问题。一旦建筑基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很难再作修复处理,甚至导致质量事故,施工单位也必然会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水泥材料自身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混凝土搅拌及浇筑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是混凝土材料自身固有的特性。如果在混凝土热量释放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各部位的温差,水泥水化所产生的巨大热能就很容易集中到施工后的混凝土构件里面,而混凝土构件外面的空气温度通常就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急剧下降,这样形成的室内外温度之差就会引起混凝土构件内部空间产生热应力,当内部应力值大于水泥外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构件表层就会产生热裂纹。

(三)混凝土配比问题

由于受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需要现用现配,并充分做好混凝土搅拌,以保持混凝土材料的施工优越性,混凝土材料配比则成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性难题。首先,混凝土材料选材上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导致混凝土配制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技术特性。其次,混凝土配比要求极为严格。施工现场配制过程中,基料、辅料以及掺合料、添加剂、水等的比例很难做到精准计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严格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工厂生产的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再次,混凝土配制或搅拌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如空气环境湿度过重,或者工程车辆出现问题导致搅拌停止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特性。

(四)施工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缺乏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严格的现场管理。首先,现场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不够重视。由于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必备技能,往往会因此而产生管理疏忽,认为没必要现场盯着或者做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的缺失。其次,施工作业人员未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执行。在施工过程中,为加快进度,通常会出现抢注、快注的现象,忽略了混凝土固有的初凝、终凝时间特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够或者浇筑方量不足等问题。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一)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干缩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毛细管的压力产生的。内部毛细管失水后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力,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控制干缩裂缝主要控制内部毛细管的收缩应力。一方面,要降低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用水量,避免毛细管内部失水过多;另一方面,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不同品牌的混凝土材料产生干缩裂缝的情况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经验,选择质量优等的混凝土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注重时间的合理选择,尽量选择适宜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针对因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内外部温度差过大等问题,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外部低温度的防护,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外墙体进行必要的保温保护和养护,尽量减少温度差值;同时,施工单位应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尽可能地提高混凝土自身特性,解决混凝土浇筑时不耐温差的开裂问题,如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等。

(二)混凝土结构的合理设计

针对抗裂薄弱部位开展必要的抗裂计算,若结构设计不存在充分的变形量,则还需要对构造配筋进行适当增加,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温度裂缝宽度,以提高建筑构造整体的稳定性。如果是建筑构件直径超过四十米,则必须按照实际状况设置后浇带,并在后浇带的二端设置加强钢筋,以降低因不平衡沉降或结构高温变化而产生的裂纹。另外,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还必须以总体设计意图为依据,同时做好钢材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材料试验工作,以减少结构高温裂纹和构件开裂的产生。

(三)混凝土材料选取与配制

建材的选用必须以建筑实际特点为基础,同时还必须兼顾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种类,并谨慎选用砂石建筑材料,以确保原材料的优质级配。作为混凝土浇筑中不能缺少的关键辅助材料,要注意水泥外加剂和填充料的使用。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中外加剂和填充料,不仅具有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在控制混凝土成本和节省水泥用量方面也有积极影响。选择膨胀剂时需要突出补偿收缩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品种对应于实际的应用效果,在选定最佳设计掺量后,再通过必要的测试进行确认,以决定膨胀剂的实际使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水泥建筑材料选择工作时,必须亲身前往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对现场各方面要求加以核实,而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工作也须根据现场状况加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对建设施工现场砂石料情况的调查研究,完成最基本的材料使用工作,把各项措施贯彻于整个混凝土施工流程之中。

(四)合理确定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合理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从原料管理上着手,根据水泥硬度和流动性指标,对水灰比和水泥的用量加以合理确定,切实减少了水泥水化反应时热能的集中排放。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混凝土施工工艺条件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结构截面情况后,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做出合理设计,并按照原材料质量合理调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倘若混凝土施工中的结构、配比或是温度等任一环节与设计范围不符,都有可能影响到建筑混凝土结构正常功能的发挥。从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可控性与客观性分析,其管理控制可从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将施工建设内容和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这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是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韩树发.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房地产导刊,2021(30):257-258.

[2]徐天旭.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147-148. DOI:10.3969/j.issn.1001-523X.2021.10.069.

作者:缪振平

上一篇: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电厂房工程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