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对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论文 篇1:

钢筋混凝土裂缝检测及处理案例

[摘要]本文以廉江市某商住楼钢筋砼楼板裂缝为实例,论述了房屋裂缝的检测及处理技术,并对房屋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作了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裂缝 检测 处理技术

一、概论

我们广东省廉江市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留下了很多上世纪的建筑物与构筑物,这些旧的既有建筑物与构筑物,其结构及使用功能,往往面临许多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不断涌现,在给人们带来众多惊喜的同时却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建筑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裂缝。房屋裂缝的检测及处理技术,仍然是“建筑业10大新技术之一(2010版)”,大量既有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结构开裂是一个普遍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不计其数。但由于不同结构形式构件开裂原因及其对结构影响的复杂性不同,如何有效但又系统地给出裂缝处理的具体建议一直是建筑业所面临的难题。

现行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房屋裂缝的宽度等指标有明确的要求,但房屋在使用阶段产生裂缝后如何处理在国内都没有标准作出相应要求。据统计,房屋结构中的裂缝80%属于构造裂缝,仅20%属于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结构裂缝,而承载力不足可以采用相应的加固设计规范来进行结构加固。

二、工程实例

1、资料背景

广东廉江市某商住楼于2008年竣工,地下1层,地上8层。

商住楼结构为框架结构体系,按7度抗震设防。住宅楼平面基本形状呈矩形,总长度为28.0m,总宽度为11.9m,梁、板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平面图如图所示。

2、问题的出现

现因该住宅楼四层楼面板(⑤~⑥/○B~○C轴)在住户装修使用后,板底出现裂缝,为确保原结构安全、正常使用,故对该楼面的裂缝进行检测与鉴定。

检测鉴定主要内容为:

(1)住宅楼楼板裂缝的检测鉴定。

(2)分析住宅楼楼板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3)住宅楼楼板结构的检测鉴定。

(4)提出住宅楼楼板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案。

三、检测内容及方法

1、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构见表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楼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原设计C30的强度要求。

2、楼板底部钢筋检测

采用CM9的钢筋探测仪对该楼板部配置的钢筋受力的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二。

检测结果表明:楼板底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5.5.2对板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3mm、+3mm的要求,楼板底部受力钢筋间距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5.5.2对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允偏差-10mm、+10mm的要求。

3、楼板裂缝检测

该裂缝位于四层客厅楼板处(⑤~⑥/○B~○C轴),主要裂缝(1条)位于客厅楼板底部中央位置处,未贯通楼面板,长度约为800mm左右,采用裂缝专用塞尺测得板底面裂缝宽度约为0.4~0.8mm,如图二所示

4、楼板厚度检测

采用楼板厚度检测仪对该楼板板厚进行检测,结果见表三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楼板厚度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8.3.2-1对截面尺寸允许偏差-5mm、+8mm的要求。

四、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由《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8.4.2条第1款和第2款知,该楼面板的强度以及其钢筋的配置均符合原设计要求。

计算复核如下:

对该楼板沿长、短边方向各取1m宽的板带,分别验算各方向跨中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车,楼板按四边支承板考虑,板端约束条件按简支考虑,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式:

其中,M1、M2分别表示短边和长边方向的跨中弯矩。

计算结果表明,该楼板满足承载力要求,属非荷载裂缝,即楼板满足受力要求。

经分析,产生的裂缝为干缩裂缝。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而产生裂缝,同《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附表中A中表A-2里板的混凝土收缩裂缝。

2、裂缝处理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表5.3.1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非荷载裂缝修补处理的宽度限值,以及第5.3.3条,对楼板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

五、裂缝施工与检验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6.1.4、6.1.6、6.1.7条及第6.2.2条规定,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下:

(1)对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应沿着裂缝走向以及两侧100mm范围内,进行整平以及清除油垢或其他杂物。

(2)在裂缝端部、交叉处和较宽处钻孔至裂缝深处,并埋设注浆管,间隔为400mm。

(3)采用专用的封缝胶,用封缝胶封信裂缝,胶层应无气泡、砂眼、厚度大于2mm,且与注浆嘴密封连接。

(4)进行注浆,按由宽到细,由一端到另一端,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

(5)注浆完成后,稳定压力一定时间,再关闭注浆嘴。

2、检验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6.2.2条规定,应对处理后的裂缝进行全数检查,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封缝胶泥固化后立即进行压气试验,检查密封效果,观察注浆嘴压入压缩空气压力值等于注浆压力值时是否有漏气的气泡出现,若有漏气,应用胶泥修补,直至无气泡出现。

六、结束语

经检测及处理后,该商住楼目前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201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作者简介]刘振威,男,1972年生,广东省廉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

作者:刘振威

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论文 篇2:

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理措施

摘要对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但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确切的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和骨料间的粘结强度,以及水泥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都是微裂缝发展的结果。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就其本身而言,一般认为是混凝土材料变形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

1.1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使用过期水泥,骨料含泥过量、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碱量过高,骨料石灰石,水泥水化热等。

1.2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注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骤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等。

1.3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混凝土构件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受剪;受冲切;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板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1.4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溶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2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1)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材料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凡不合格的次品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低等级使用;对已发生这类因材料选用不当而产生的混凝土缺陷或裂缝,必须作长期详细的观察(因有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认真查明其原因和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制定其处理和加固方案。这是因为一旦因材料选用不当而发生的质量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的缘故。2)由于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留设位置或处理方法不当、模板走动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可以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工艺,妥善处理施工缝设置和旧混凝土连接,严格执行模板制作、拆模以及养护方面的规定实施预防。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甚至粘贴纤维或钢板、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3)由于天气干燥,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冻、大气温湿度的变化产生的裂缝分别采用加强混凝土结硬化过程的自然养护、蓄热养护,采用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气泡,预留温度伸缩缝等措施修补。受冻严重的构件,有的要拆除,有的要加固后方可使用。4)由于承受的荷载作用使构件产生过宽裂缝,设计阶段选择合理的荷载组合,对构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过宽裂缝的构件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5)由于地基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宽裂缝,设计时应选用最佳的地基基础形式,对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进行验算,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这类裂缝的构件,可采用地基基础的加固措施,对地基基础妥善处理后,再采用建筑结构的加固措施来解决。6)对因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裂缝,要依据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如:①因使用期间温度湿度变化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不易根除,以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措施,减少大气湿度变化对构件变化的影响为宜。②因多次冻融而产生的裂缝,除对已形成缺陷和损坏的部分要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宜添加对受冻混凝土构件的保温措施。③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而产生的大面积的缺陷和损伤,除应剔除受腐蚀和损伤的部位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应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罩面加以保护。④因地震灾害的损伤要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来预防;对已产生的不太严重的地震损伤可参考震损建筑修复加固的办法来解决。

另外,还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①合理地分缝分块;②避免基础过大起伏;③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十分困难,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化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作用,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4小结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每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施工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工艺工序操作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王强海

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论文 篇3:

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摘 要: 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裂缝问题,大部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出现破坏,基本都是因为裂缝产生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施工中应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并及时的进行预防和处理,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

在工民建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是必须使裂缝的有害程度能够控制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样才可以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本文就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原因分析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受到大气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当周围的温度太高或者混凝土在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不能及时排出,都有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度相差10℃的时候,冷缩值为0.01%,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20℃~30℃的时候,其冷缩值为0.02%~0.03%,但是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值只在0.01%~0.02%。因此,当钢筋混凝土的的内外温差超过了极限拉伸值的时候,就会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

1.2 荷载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当结构受荷之后,就极有可能产生裂缝。例如在进行拆模的时候,拆模的时间过早或者方法不够恰当,运输和吊装的时候垫块和吊点的位置不对等原因都极有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就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裂缝,对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说,当承受在30%~40%设计荷载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裂缝。

1.3 沉陷裂缝

由于基础产生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时,钢筋就会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碳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中铁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的情况,并且会沿着钢筋的纵向产生裂缝,使得结构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沉陷裂缝的产生。

2 裂缝的鉴别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构造的可靠性等类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一般需从裂缝现状、开裂时间与裂缝发展变化三方面分析,其鉴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一般应查明裂缝发生在第几层,出现在什么构件上,裂缝在构件上的位置,如梁的两端或跨中,梁截面的上方或下方等。通常裂缝的方向同主拉应力方向垂直,因此要注意分清裂缝的方向,如纵向、横向、斜向、对角线及交叉等,并应注意区分裂缝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或是两端窄中间宽等不同情况。同时应注意裂缝的分支;裂缝的宽度;裂缝的长度;裂缝的深度;裂缝的发展与变化和开裂时间等。

3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3.1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是一种较为常见和简单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了表面贴补法和表面涂抹法,表面处理法主要适用于没有影响到结构承载力的表面裂缝,主要是用于浆材较难灌入的,并且细而浅的裂缝。并且深度并没有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伸缩的裂缝和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漏水情况,在确定了裂缝的具体位置以后,对裂缝的位置进行防渗堵漏。

3.2 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用于对整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具备防渗要求的混凝土的裂缝修补,灌浆法主要是运用压力设备来将胶结的材料压入到混凝土的裂缝中去,当胶结的材料逐渐硬化以后,就会和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来达到封堵和加固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对于细微的裂缝和大的裂缝都很适用,所达到的效果也很理想。

3.3 嵌缝填充法

在裂缝的封堵中,嵌缝填充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沿裂缝的凿槽,在槽中嵌填进去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用来达到封闭裂缝的作用。在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塑性材料有塑料油膏、聚氯乙烯胶泥和丁基橡胶等,而较为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把这些填补材料直接填充到有裂缝的地方,并且嵌缝填充法主要适用于修复较宽的裂缝,适用此方法费用较少,并且作业较为简单。

3.4 梁裂缝的主要加固方法

对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裂缝主要处理方法有:反梁加强法、预应力加固法、拟格构包梁加固法、灌环氧树脂法。

4 钢筋混凝土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4.1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在施工中尽量采用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及中、粗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本身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泌水和收缩问题得到减少,与此同时还应该控制混凝土中的含泥量不要超过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对于水泥来说,应尽量使用低热和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以此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用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硬化度,使体积更加具备稳定性,减少水化热。在选择粗骨料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来尽量选择一些粒径较大的,质量较为优良的砾石,在选择细骨料的时候,应该采用粒径较大的中粗砂,用以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度,降低水化热量,这对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4.2 合理设置后浇带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状态,后浇带主要采取双层钢板网作为主要的模板。钢板网主要敷设在钢支架上,从里开始的第一层主要采用孔眼较大、刚度较大的钢板网,到了第二层可以采用网眼小于石子的钢板网。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钢板网出现漏浆,可以在第二层固定胶合板,但是在后浇捣凝土前,要将胶合板拆掉。除此之外,后浇带两侧的钢板网必须敷设在板底钢筋和板顶钢筋的主要部位,在钢筋之间可以使用支撑并堵浆,并且这个钢板在以后不需要进行拆除,此外,后浇带的内钢支撑必须和钢筋支架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侧面受压,从而导致歪斜的情况出现。

4.3 加强混凝土养护

钢筋混凝土浇筑后,需加强养护,但最初不能洒水养护,待放热高峰期过后,方能洒水养护,在养护期间,能够定时、定期的对温度进行,注意温度所产生的变化,能够有效的确保把温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的之内。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些薄膜、草袋等,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为混凝土提供一定程度的潮湿环境,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与此同时还可以延长散热时间,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裂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全面控制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施工人员应首先弄清楚出现裂缝的原因,根据裂缝所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董金红,浅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2]吴金福,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探讨与工程应用[J].福建建材,2007,(1).

[3]杨建中,肖琼丽.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和施工控制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

作者:李鸿斌

上一篇:计算机课堂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民国时期新闻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