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与抗压性,而且强度也比较高,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而受到青睐。但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一直都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如果控制不好,将会产生混凝土裂缝,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论文 篇1:

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为减少混凝土裂缝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可靠性。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措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而因种种原因,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裂缝,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和正常使用。因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研究分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对于混凝土裂缝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根据裂缝的宽度可分为:①微观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微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小于0.05mm的细小裂缝,一方面这种裂缝不明显不连贯,肉眼难以看到,另一方面不会造成危害。②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超过0.05mm,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当裂缝宽度限于0.2mm~0.3mm,并且不再继续扩展,那么这种裂缝是无害的。

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设计原因。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构件施加的预应力不合理,配置的钢筋过少、过粗,进而使得构件产生裂缝。

2.2 材料原因。在混凝土中,通过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通常情况下需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选择合理地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容易产生裂缝。

2.3 混凝土配合比。①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稠度,在水泥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水灰比过小,水泥浆干稠,那么就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②变动砂率,使得表面发生改变,在水泥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砂率过大,水泥砂浆的润滑作用就会减弱,同时降低了流动性。③粗细骨料含泥量或有害杂质超标,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骨料粒径细,针片含量大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大混凝土的收缩,进而产生裂缝。④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加入的外加剂会改变混凝土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其掺量控制在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2.4 现场施工中的养护。①养护不到位或养护时间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混凝土出现早期脱水,引发收缩裂缝。②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方法不当,漏振、过振等,都会引发裂缝。③拆模方法不当或者拆模过早,进而引发裂缝。④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在施工过程中,缺少二次抹面,进而在表面产生收缩裂缝。⑤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时,水化计算不准,保温措施不到位,进而引发裂缝。

3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3.1 设计方面。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对于水平构件梁、板、墙采用中强度混凝土,合理地配置钢筋。强化构造措施的应用,采用构造措施时要具有针对性,对结构构件尺寸较小的,应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直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但是必须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进行挠度和抗裂缝验算时,充分考虑防裂构造。

3.2 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合理选用材料以利于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小收缩,从而降低裂缝发生的几率和裂缝开展的深度,降低裂缝对结构抗力的不良影响。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较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塌落度的前提下,宜提高掺合料和粗骨料的含量。水泥宜优先采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3.3 施工方案。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浇捣时的拌合料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夏季高温天气施工时,对砂石料,水泥、施工用水进行降温处理,浇筑较大体积混凝土时,如采用现场制配混凝土,则对砂石料、水泥进行搭棚遮阳,现场仓库空调降温,冷冻混凝土原材料和拌合用水;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冬季施工措施,搭设防寒、采暖棚,在确保环境温度在5℃以上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和养护。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夏季尽量避开炎热天气的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可安排在下午16时后到次日11时之间浇注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则相反,尽量安排在早上10:30后到下午17时之间,这样安排可达到控制裂缝开展的几率、数量和裂缝开展的宽度。

3.4 施工质量及养护。由施工质量产生裂缝的原因不少于95%以上,因此在施工阶段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至关重要,不仅要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还要考虑施工要求,调整合适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原则下,应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钢筋的成型和模板位置要准确、牢固,避免变形,钢筋上的生锈杂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浇筑及振捣操作技术要合理,做到不漏振、不过振。

为了减小混凝土结构表面收缩,预防开裂,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方法,常规的养护方法是淋水,同时拆模时间尽量晚,并且拆模后需要及时进行覆盖或者进行回填处理,养护期控制在7d~28d。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为了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需要分析裂缝的成因,同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陈海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01).

[2]黎法朝.浅谈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3]左廷祥.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控制措施[J].华商,2007(05).

作者:魏春春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论文 篇2: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与抗压性,而且强度也比较高,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而受到青睐。但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一直都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如果控制不好,将会产生混凝土裂缝,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能够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因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由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很难全面地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跟踪监控,致使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进行非常困难。而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终造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就归咎于混凝土裂缝。

1混凝土裂缝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细小的混凝土裂缝虽然不能对整个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性造成威胁,但却很容易对房屋建筑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当混凝土的裂缝较大时,则将会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存在于外墙、地下室或洗手间、厨房间等对防水有要求的建筑部位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将会严重降低房屋建筑的防水能力,造成漏水、渗水问题出现,而如果裂缝产生的位置位于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则这些裂缝的存在将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对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引起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几种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荷载类型,将混凝土的裂缝分为变形裂缝和荷载裂缝两大类,也可以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将混凝土裂缝分为完工以后出现裂缝以及施工过程中形成裂缝两大类。

2.1外界温度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或变化幅度较大时,混凝土将随之发生热胀冷缩的行为,这样就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时,混凝土的整体性将会被破坏,从而形成温度裂缝。

2.2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形成应力裂缝

應力裂缝产生的位置多是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因为在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往往会存在应力集中地现象。因此,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应力集中出现的可能性,并适当对构件的强度进行增强。在对建筑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时,充分考虑各种受力的不利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将配筋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产生超筋和少筋的情况。

2.3混凝土没有严格按照计算好的配比进行生产

在工程施工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可以顺利高校的开展,设计文件常常会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混凝土搅拌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忽视了对掺入混凝土的拌合物和外加剂的检验,致使最后混凝土中混入了会对钢筋产生腐蚀作用的氯离子等,从而造成裂缝。

部分房屋建筑工程采用的是砂石混凝土,而砂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并没有对砂石的含泥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控制。因此,砂石混凝土由于本身材料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强度相对比较低,混凝土干燥之后,就会在表面形成大量的裂缝。

2.4塑性收缩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由于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一般呈现出两端细、中间宽的形态,且裂缝之间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相关统计结果发现,这些裂缝中较短的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较长的裂缝长度则可以达到两米或三米,宽度也在一毫米到五毫米之间。造成这种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是,混凝土在发生终凝之前,受到了高温或大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而又得不到补充,致使混凝土体积迅速收缩,而混凝土此时又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抗衡这种收缩变形,最终造成塑性裂缝的产生。

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3.1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提高其抗拉强度

混凝土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发生热胀冷缩,并最终形成裂缝,主要原因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于温度应力。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的方法,可以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起到一定的补充增强作用,从而降低或阻止混泥土的开裂。另外,合成纤维的加入还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能,可以提高早期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2严格按照计算好的配合比进行搅拌生产

混凝土的质量与裂缝的产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必须首先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计算和控制,并对掺合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做出测试分析,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3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包括推移式和分层式的连续浇筑方法两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旧混凝土的接缝处进行细致的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粘接密实。采用分层式或推移式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方法时,首先要确保前层混凝土与后层混凝土之间浇筑间隔的时间尽量减少,并保证后层混泥土可以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成,其次,混凝土浇筑时,摊铺厚度要考虑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并进行必要的振捣,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3.4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进行早期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的养护可以分为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养护一般为自然养护。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并通过铺盖薄膜或草帘等来避免混凝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产生塑性裂缝。对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将覆盖物卷起,并用抹子搓压混凝土的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格外注意覆盖物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的表面。

4结语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对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且由于其形成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势必对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才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飘,杨炯,黄子飞.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20).

[2]陈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3]黄浩,田桥.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补救[J].科技资讯.2010(07).

[4]郭建平.原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J].建材发展导向,2014(02).

作者:孟祥龙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论文 篇3:

关于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渗漏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对地下室裂缝和渗漏的原因、地下室开裂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有效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裂缝;施工因素

近年来,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地下室因裂缝而产生的渗水也时有发生,控制其裂缝已成为混凝土施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地下室墙板的施工质量现在也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裂缝为竖向裂缝:其中多数缝长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沿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部附近较多。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宽的裂缝很少见,大多数缝宽度≤0.2mm。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气温骤降有关。随着时间裂缝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加大不多,发展情况与混凝土是否暴露在大气中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有关。地下室回填土完成后,常可见裂缝处渗漏水,但一般水量不大。

2、地下室裂缝、渗漏的原因

2.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混凝土裂缝分为二大类:第一大类,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包括按照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荷载裂缝,以及由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荷载次应力裂缝”,二者通称为结构性裂缝。第二大类,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称为非结构性裂缝。这两类裂缝的区别是:前者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的出现与扩展,似乎都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是个“一次”过程。而变形荷载的作用,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等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之为传递过程,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对地下室裂缝的初步跟踪调查。地下室大部分裂缝有进一步发展趋势且有新的裂缝产生,裂缝的产生表现为“时间过程”呈现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特点,所以我们认为地下室裂缝由变形变化引起为主。根据地下室的裂缝特点及对施工过程的监测,分析产生原因有以具体原因:材料原因、施工因素、基础沉降原因。

2.2自身设计原因

1)一般设计仅对地下室各类荷载的小、大压力,地震作用下墙休受力进行分析,依据结构计算的配筋率布置钢筋,往往很少对馄凝土裂缝验算。

2)没有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或伸缩缝过长30m。

3)平面形状谢十凹凸、怪异,截面刚度变化大,形成应力集中。

2.3地下室的施工因素

1)后浇带施工缝处,基层清理接浆不当,振捣不实,出现渗漏隆出,结构模板带人杂物掉人混凝土内,而形成渗水。

2)施工操作不当,出现蜂窝麻面渗漏,穿墙预制埋管,对拉螺栓处没有做好止水措施。

3)混凝土配制时。水灰比大,添加剂使用过量,配合比不准确。

4)养护不当造成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干裂,或当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

2.4其他因素

1)环境气温温差大,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梯度达巧度时,足以使混凝土产生开裂,而这种温度应变往往与混凝土干缩力发生应变,导致开裂裂缝而渗漏。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使用水泥量较大(500-550kg/m)3,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增大。

3)底板对墙体的约束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较墙体混凝土要早进行浇筑,其底板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要早于墙体混凝土的收缩,当墙体混凝土收缩时,底板对此产生约束,从而使墙体产生相应力,底板产生压应力。在两侧应力叠加下,当其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时,便形成裂缝。

3、地下室开裂、渗漏的防治措施

1)重要部位,在明确受力分析情况下,增加裂缝计算特别是出现大偏心受力的情况,应保证裂缝由于设计规范允许值,达到从源头控制渗漏。

2)设计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凹凸的平面形式,且在阴角处采用附加钢筋等构造措施,避免应力集中。合理留置伸缩缝,防止结构温度效应。我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式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间距为55m,合理设置伸缩缝对大体型结构防止温度裂缝是非常有效的。

3)特殊情况增设暗梁,暗柱,对薄弱部位的抗裂防渗作用更有效,尽可能减少后浇带,后浇带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

4)合理安排施工段尽量根据规范要求留设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集中在初期,如留设后浇带,墙体两边可自由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减少,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封闭。另外施工时可采取跳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建议每段施工20m左右。

4、完善混凝土配合比。

a.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采用配好的硬质岩石、碎石,采用粗砂,含泥量少。

b.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膨胀剂,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初期集中出现,会减少裂缝。

C.在混凝土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坍落度。

5、改进施工方法。

a.尽量采用墙体与楼板混凝土分开浇筑,这样可减少初期楼板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又可使墙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目墙体内侧养护易进行。

b.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楼板未浇筑完即拆模,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出现,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基本释放,再拆除模板,在此之前,可将模板松动,保证养护用水进人混凝土表面一般拆模时间为5d-6d。

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通过设计、施工、材料优选等多方面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才能减少裂缝的产生,防止渗漏采用上述方法,经过了工程试验和现场实践,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行之有效的,对地下室墙体混凝土的开裂,也同样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王国新

上一篇:影响裂缝控制的建筑结构论文下一篇:中小型建材企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