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仿真通信系统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移动及无线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校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探索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移动通信新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涵盖工业实习、专业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道仿真通信系统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道仿真通信系统论文 篇1:

一种基于RS码的多模态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方法

【摘要】 頻谱资源紧缺已成为限制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轨道角动量作为一种新型复用维度,由于其能够实现在同一频率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容量。本文通过对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信道编译码,建立了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通信系统编译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高斯噪声环境下,不同调制方式下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误码率与标准通信信道结果相近,相比较2FSK、2PSK而言, 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中QAM调制具有更稳定、更优秀的性能。同时,模型中信道编译码的引入为今后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在提高通信系统容量、解决系统模式串扰等方面建立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RS码 模式串扰 模型 误码率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频谱资源需求也随之上升,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利用频谱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轨道角动量作(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为一种与相位、幅度、极化完全不同的新型维度被引入到无线通信中。关于OAM的编码[1]问题,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对OAM本身进行编码,将不同的模态对应成不同的码字进行传输;另外一种就是将OAM涡旋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输。理论上OAM涡旋波在同一频率的各模态之间是正交的,互不干扰。但是,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会引起信号的失真、模式串扰等问题[2],信道编译码技术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里所(Reed-Solomon,RS)码其纠错能力强、构造方便算法相对简单等优点,逐步成为一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信道编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S码的多模态OAM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的实现方法。首先通过对OAM通信系统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然后在此模型中引入RS编译码模块来实现多模态OAM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为解决OAM各个模态串扰、信号失真等建立研究基础。

一、轨道角动量的信道编译码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提出如何通过在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引入信道编译码来解决系统出现信号的失真、模式串扰等问题。

其中E,B分别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r为场点的矢径。

SAM只有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和圆极化三种状态,而OAM在理论上是具有无限多个状态的,而这无限多个状态又是相互正交的。

对具有OAM的通信系统进行信道编译码,实现多路信息的同频传输,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图1为OAM通信系统编译码框图,通过在多模态OAM通信系统引入传统的RS码,将RS码与OAM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误码率。

RS码的译码是从计算接收码字的伴随式入手。首先通过接收多项式r(x)求得N-K个伴随式。然后通过求解错误位置多项式来求解错误位置,根据错误位置找出错误值,得到实际错误符号个数,确定错误多项式。最后,将错误多项式与接收多项式对应位置相加,完成纠错。

二、通信系统建立

由于涡旋电磁波受相位影响较大,所以假设本文的OAM通信系统的发送端与接收端是视线传播。

本文所讨论的OAM通信系统是采用均匀圆形阵列天线(uniform circular arrays,UCA)产生携带OAM的电磁波。基于UCA的OAM通信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OAM通信系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采用阵列天线,在发送端,可以通过改变阵元间馈电相位的关系来获得不同模态的OAM波。规则排列的圆形阵列多天线系统,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控制各个阵元之间馈电的相位差,获得涡旋电磁波的不同模态值。在接收端,系统通过UCA接收涡旋信号,实现涡旋信号的解调后,信息得以恢复。

系统中数字调制与解调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FSK,PSK, QAM。仿真系统的构建主要在于两个部分,发送端的螺旋调制器和接收端的螺旋解调器[6]。系统中采用缓存器对数据进行缓存,以此得到一个完整周期的数据。发送端螺旋调制器的功能就是将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复制和移动相位l?? false,相当于将一列串联信号转换成并联信号进行发送。其中,φ表示相移的大小。各个相移信号对应一个天线,各个天线的信号相同且独立。要产生l个模态值,需要2l+1个天线。接收端螺旋解调器就是螺旋调制器的反向处理过程。螺旋解调器的作用就是将接收到的涡旋电磁波信号进行相移,使他们具有相同的相位并且叠加,如同并联信号到串联信号的转换。

三、实验结果

本文对所建立的OAM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分别对不同调制方式下未引入信道编译码的OAM通信系统与引入信道编译码的OAM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

3.1 不同调制方式下OAM通信系统的误码率

2FSK调制方式下基带系统的误码率曲线与理论的非相干检测误码率曲线相近。本文分别取本征值为l=2、l=3、l=4,对系统进行了误码率曲线的绘制,结果如图3(a)所示。2PSK调制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曲线如图3(b)所示,与2PSK调制下的误码率理论值相比较,当具有高的信噪比的时候OAM通信系统误码率更高,主要是因为OAM通信系统是通过相移操作来达到我们要的效果,所以对相移比较敏感。相比较2FSK、2PSK,无线通信中QAM调制具有更稳定、更优秀的性能。QAM调制比2PSK的具有更高的比特率,比2FSK有更低的错误概率。当QAM调制方式引入到OAM通信系统中,系统的误码率也比传统的QAM调制的误码率理论值更低,如图3(c)所示。仿真中所采用的QAM星座映射方式是最简单的星座映射方式环状8-QAM。

3.2 基于RS碼信道编译码的实现

为了解决因电磁涡旋波产生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如涡旋电磁波在发送接收时天线不能对准、信道失真等情况引起的模式串扰等问题,需要在系统中加入信道编译码。

本文采用了多进制编码RS(7,3)码,调制方法采用8-QAM调制,以此来分析基于RS码的OAM通信系统的信道编译码实现。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中QAM调制方式下,OAM通信系统的性能比理论上的QAM调制下更好。为获得同一误码率,OAM通信系统需要更低的信噪比。同时,在同一信噪比的条件下,OAM通信系统比传统的通信系统具有更低的误码率。

五、结束语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将OAM作为无线通信中一种调制方式应用RS编译码的一种通信系统。采用门特卡罗仿真来验证OAM应用在无线通信中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实现多路信息在同一频率的传输,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最终解决频谱资源有限的问题。所以,基于OAM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OAM在无线通信中的模式串扰问题 ,如:均衡技术、OAM时分编码、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等。本文通过在OAM通信系统引入RS码,为今后研究OAM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提供了研究基础。RS码是一种特殊的多进制码,它可以解决生成多项式纠错能力的关系问题。并且由于RS码具有纠正多个错误的能力、编码效率高等特点,很适合用作OAM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的前期研究,并且可以为后期对OAM通信系统信道编译码的研究建立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Allen B, Tennant A, Bai Q, et al. Wireless data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ing OAM modes. Electronics Letters, 2014, 50(3): 232-233

[2] Ren Y, Zhang Y, Yue Y, et al. Efficient crosstalk mitigation of OAM based 400-Gbit/s QPSK data transmission in 1.1-km vortex fiber by using soft-decision LDPC codes: CLEO: Science and Innovations , 2013 .America, 2013: CM2G. 5.

[3] Nevels.R, Kish.L. Twisted waves: concept and limitations[J].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APSURSI) on IEEE , 2013,978(1):1460-1461.

[4] Gaffoglio R, Cagliero A, De Vita A, et al. OAM multiple transmission using uniform circular arrays: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with two digital television signals. arXiv preprintar Xiv:1511.02341,2015.

[5] 白婷婷. 高速通信系统中RS编解码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5,23(02):57-59.

[6] Gaffoglio R, Cagliero A, De Vita A, et al. OAM multiple transmission using uniform circular arrays: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with two digital television signals. arXiv preprintar Xiv:1511.02341,2015

作者:冯紫芬 孙学宏 孙牧歌

信道仿真通信系统论文 篇2:

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移动及无线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校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探索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移动通信新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涵盖工业实习、专业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通过该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了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为通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扩频通信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教学内容面临重大变革,对相应的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移动通信实验教学要注重所讲授内容的基础性。实验教学中应将移动通信领域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移动通信实验教学要注重所讲授内容的应用性[1,2]。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对当前正在采用的技术产品以及标准规范有明确的认知;最后,移动通信实验教学要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前瞻性。实验教学中应该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对很有发展前景但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技术、新成果给予关注[3-5]。但与理论课程教学相比,移动通信实验往往学时有限,实践环节简单。这就使得移动通信实验教学成为通信类专业课实验教学矛盾的突出体现者[5-7]。在立足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多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建立了一种开放式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以关键技术和系统教学为基础,融合基本理论学习、关键(新型)技术仿真、通信系统实验、实用技术实训,逐步强化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操作的工程技能。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内容及现状

当前阶段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①移动通信信道特性:主要涉及到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多径及衰落特征、移动信道的传播损耗及传播模型、抗衰落技术。②移动通信中的基本调制技术:例如,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正交振幅调制等。③移动通信组网技术:主要有多址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等问题。④现行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时分多址数字蜂窝系统、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标准等;⑤移动及无线通信中的新技术[8,9]。由于高校实际情况限制,所开设的移动通信实验课很难全面涵盖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内容时,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有限学时内就导致实验内容只能侧重于基本调制技术、信道特性等基础简单实验,即便是开设GSM/CDMA的相关实验,也只是停留在相应模块的功能应用上,很难有深层次的提高[11-13]。这就使得学生反映移动通信理论课程很精彩,实验课程很乏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思路,创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

新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将先修课学习、工业实习、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开展、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从基础理论仿真到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等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通信类先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移动通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明确的定位[14,15]。相应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为实验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移动通信理论课程的讲授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平台。工业实习安排在移动通信实验课开设前一学期开展,实习内容是到各通信运营商公司和设备厂家进行跟岗实习,涉及到的内容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交换与传输系统管理和维护;光纤传输设施维护;移动终端制造与维修;3G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对当前移动通信所涉及到具体问题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这对之后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移动网络方面实训的进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的开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基础理论仿真是利用MATLAB软件实现:QPSK调制及解调;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QAM调制及解调;OFDM调制解调;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数字锁相环载波恢复;Rake接收机仿真实验。例如,OFDM调制解调实验,按照图2OFDM仿真结构图,利用MATLAB程序实现图2中不同测试点处的信号波形。

专业实验操作则是在南京润众RZ6001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块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编解码;跳频通信;DS/CDMA码分多址;利用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信收发、语音呼叫;CDMA数据传输实验。例如,直接序列扩频实验,利用DSP编程实现图3结构功能,并用示波器测量比较各测试点的信号波形。

工程技术实训阶段则是利用3G天线获取实际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实现CDMA2000、WCDMA、TD-SCDMA信号的分析。同时实现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例如,图4中给出利用频谱分析仪所测得实际CDMA2000和WCDMA信号的频谱特性。

创新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兴趣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将全国及各省、校级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进行改造,从中选取与移动或无线通信有关,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方案,经过适当修改作为创新实验阶段的实验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案例了解各级大赛的要求及特点,教师则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大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实验室实验条件,从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将某些项目进行简化、修改、重组,转化成通信专业类论文题目,或从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论文中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改进,作为通信专业类综合性毕业设计案例,从而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打造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为通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开放的培养环境。总之,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中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和工程技术实训是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与根本[16]。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则是移动通信实验向之后教学、实践环节的扩展与延伸。这样由必修和扩展环节共同构建起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

移动通信实验是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改革一直为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所关注。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我们建立了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开放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工业实习、专业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包括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五大开放模块。涉及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际构成、关键技术、仿真建模等多方面的实验内容。本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工程操作的理念,将软件仿真实验、硬件验证实验、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践融为一体,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丽艳,王英,于海生.移动通信链式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31-132.

[2]蒲秀娟,韩庆文.移动通信实验课程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77-79.

[3]哈聪颖,张有光,王俊.通信专业类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26-127.

[4]吴建伟,刘奕彤,桑林,孙礼.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84-187.

[5]章坚武,姚英彪,骆懿.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6]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李建东,郭梯云,邬国扬.移动通信[M].第4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8]桑林,杨鸿文.现代通信技术系列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9]啜钢,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10]谢韬.基于DSP的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长沙:湖南大学,2009.

[11]许丽艳,于海生,王英,等.Simulink在移动通信实验仿真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82-84.

[12][美]Theodore S Rappaport.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M].周文安,付秀花,王志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3]姜宏,莫秀玲,孙晓颖,等.数字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120-122.

[14]徐彦凯,双凯,姜珊.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17-318.

[15]孙爱晶,刘毓.基于软件仿真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5-137.

[16]赵永强,李晋生.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291-292.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作者简介:冯敏(1977-),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移动通信、OFDM技术。

作者:冯敏,罗清龙

信道仿真通信系统论文 篇3:

浅析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

摘要:通信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信息交流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渠道,确保数据、信息在传递中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上世纪,通信工程主要以电话为主,在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通行工程的内容更加复杂,它是通过电子、光子以及信息元器件等相关内容的应用,从而确保通信的流畅性,传输技术是其中的核心要点,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篇文章通过对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类型进行阐述,分析加强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的措施,从而探讨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趋势

引言

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通信已经融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包括企业、工业以及军事等行业,都需要通信工程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尤其是对于大数据时代来说,对于信息和数据的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通信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较多,包括物理学、数学以及电子学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渠道,确保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输技术的内容决定了通信工程的应用效果,它可以利用不同的信道进行通信系统的构建,有关人员可以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

1、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类型

1.1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发,它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和传输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行业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为监控系统、无线图像传输等。随着5G信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的媒介类型也在增加,它可以通过移动信号的方式进行接收和传递,并且连接不同的终端系统,无线传输技术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络传输、微波传输等。首先,网络传输技术在应用中的范围较广,通过网络信号端的接收作为重要的原理,只要在网络覆盖的区域范围内,就可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包括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但是网络传输技术在应用中对于网络信号有着较高的要求,它的带宽、速度决定了网络传输技术的质量和时间。另外,微波传输是现阶段最为灵活的通信手段,它的建设投资较小,主要是依赖电磁波以及相关设备构成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但是由于通信工程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特点,微波传输技术在应用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

1.2光纤传输技术

光纤传输技术是以光纤维为主要的传输介质,它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实现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统,在通信工程中可以通过光缆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光纤的传输速率较快,与光缆的特点以及横截面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光纤传输技术的带宽不断增加,为通行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通讯量,它的传输距离较远,是城市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来说,光纤传输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它的线路在传输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满足数据的传输标准,对通行工程的材料以及技术进行优化,提高光纤的应用效率。

1.3红外线传输技术

红外线传输技术也是无线传输的一种,但是它的技术较为先进,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属于起步阶段,它可以通过计算机之间的红外联机达到通信的目的。红外线是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光源,但是在传输中可以满足光的特性,根据通信工程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远红外线、中红外线等。红外线传输技术在应用中需要通过接收器的方式进行编码的传递,通过对编码的翻译明确其中的信息和数据,然后将其传递到不同的客户端。红外线传输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高效性,简化了原有的流程,可以通过自动检测的方式创建相应的连接,也是通信工程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2、加强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应用的措施

2.1加强技术的创新

对于传输技术来说,它是通过不同的传输介质,在相应信道以及适应频率的范围下进行信息和数據传输的过程。在信息社会中,对于通行工程的速度以及技术指标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垄断问题的发生,为信息传输提供相应的保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从实际情况入手,对传输技术的不同内容进行优化,包括接收方式、信道编码等工作,提高传输技术在应用中的抗干扰性能。另一方面来说,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部分技术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专利进行操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在技术上的创新,与通信工程的实际需要结合到一起,加强在核心技术上的建立,使得通信工程可以迈入新的篇章。

2.2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通信工程的传输技术应用中,人才是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要点,只有加强在人才梯队上的建设,才能确保通信工程的有效性,提升传输技术的应用范围,确保它的功能性和质量性。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就不同的传输方式进行学习,从理论知识上对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了解,将其与通信工程的各个环节结合到一起,加强在技术方式上的选择。另外,还应该提高传输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认识到传输技术的应用重点,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相关经验,从而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2.3加强传输技术应用方向上的管控

从传输技术的应用特点来看,它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涉及到的传输设备、材料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实际的通信工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控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上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传输技术的主要流程以及信道编码的实际内容,为传输技术的应用提供相应的保障。

3、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趋势

3.1全光网络

全光网络是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发展的最终方向,它是指信号只有在进出网络时才会实现能源的转换,可以有效的避免环境等因素对传输技术的干扰,使得传输技术的应用更加高效。全光网络可以满足传输技术的不同功能,包括透明传输等,避免通信工程对于光纤等媒介的限制,相较于现代传输技术来说,全光网络具有较强的吞吐能力,可以与不同的信号设备进行兼容,确保信号的真实性和无损性。另外,全光网络还可以通过与虚拟仿真等技术的结合,实现对它的扩展,提高资源在通信工程中的利用率,降低造价成本。同时,有关部门在全光网络的研发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它的安全性,当处于高速通道时,一旦某个部位出现受损或者攻击后,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瘫痪,如何确保它的稳定性,这是有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3.2提高传输的空间容量

对于通信工程来说,传输技术的容量与通信的速度以及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加强在网络、带宽以及信道容量等方面的开发工作,通过密集波技术的应用,提升现有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在波分复用等原理的支持下,对信号的传递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传输工作在开展中的合理性。另外,为了提高传输的空间容量,有关部门还应该对它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将不同的信号整合到一起,对现有的容量光纤等媒介设施进行管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传输技术的稳定性,采取不同的混合传输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传输技术是通信工程的核心要点,它可以为信息和数据提供传输的空间,传输技术根据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光纤传输、无线传输以及红外线传输等不同的类型,有关人员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提高现有的传输容量,加强全光网络的设计,推动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兵.基于通信工程的传输技术应用与实践研究[J].新一代信息技术,2020,3(18):5.

[2]赵伟.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分析及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0.

[3]高尚.通信信息工程传输与接入网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20,No.641(23):49-50.

[4]朱煌校.浅析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

作者:马君

上一篇:媒体形象广告管理论文下一篇:涉嫌敲诈问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