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作为高效、经济的传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卫星传输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方式。但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卫星传输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本文作者探讨了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篇1: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的探究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主要特征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方便人们生活使用的工具。目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就是一项重大的研究发明和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卫星信号传播来进行广播节目的播放。该文主要从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出发,简单阐述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关于影响我国该技术运用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 卫星传输技术 现状趋势 对策

1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的卫星信号在传输中主要有上行发射站、星载转发器、地面接收器三大模块来进行信号的传递。首先上行发射站是将经视频处理后的相关视频信号和伴音处理电路处理后的视频伴音信号混合处理在一起,形成最终基带信号,该部分完后,要对中频载波的波段进行调制,将基带信号调节为70 MHz的中频调谐波。然后将中频信号变成规定的发射频率。最后是将最终调成的频率由发射站的发射天线传输给卫星。其次就是星载转发器在接收到地面发射站发射来的信号以后进行信号中转转发至地面接收器。目前的电视广播卫星上都有C、Ku等不同波段类型的转发系统,在星载转发器工作时,就是由它来接收上行发射站发射的信号,随后向卫星电视广播的地面接收站进行下行信号的转发,其中工作实质就是转换机。最后就是地面接收站来进行信号的接收,转播成电视有上行发射站最初发射的视频信号。地面的卫星电视接收站主要是由天线、卫星接收机以及高频头这三部分组成。天线负责接收卫星信号,通过天线上的高频头把电磁波信号处理放大,将其频率转换为950~1450 MHz的第一中频信号。随后,转换后的中频信号通过电缆输送到卫星接收机来调节至广播电视适合的波段。最后将其转化成最初原始的复合基带信号进行加重处理。

2 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1)首先是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问题。这主要是该设备的安装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由于自身素质和责任心问题导致操作失误以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挽救措施。此外,还由于维修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在维修中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所以,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首先需要制定出比较完备的维修管理和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在全面细致的制度监督下最大程度的规避施工维修失误现象。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设备建设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意识。另外,为确保施工、维修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要制定现比较科学规范的施工、维修工作指导办法,确保设备建设的合理以及维修中遇到问题时能做到及时解决。

(2)电磁干扰,电视广播节目信号在传输中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类型电磁波的干扰,这样就会导致传输中的电视信号波中的不同波段都受到影响。最终会导致节目信号的质量下降或者有的地区根本接收不到卫星信号。其中最为常见的电磁干扰主要是中、短波干扰、手机信号塔干扰以及各种设备上的雷达干扰。其中中波主要是干扰基带处理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短波主要是干扰高速数字基带系统以及L波段窄带传输系统;雷达主要是对卫星C波段中的下行信号(4 GHz)进行干扰。

所以,受中波的影响,需要确保整个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良好以及设置机房屏蔽或者屏蔽接地系统;对于来自短波的影响,比较有效地措施是设置机房屏蔽和馈线屏蔽系统,此外还可以采用半钢(钢皮屏蔽)输送电缆,这都能很好做到对短波干扰的规避;对于雷达的干扰,由于雷达的干扰信号是直接由接收天线传输到卫星传输系统,所以,地球站或者卫星单向接收站对此根本无法克服。这种问题的出现只能和国家无线电输送相关管理部门来进行频率协调解决,此外,如果地球站以及卫星单向接收站距离强干扰信号源较远并且这两种装置都有一定夹角,可以适当加大接收天线的口径来进行解决。

(3)卫星信号在输送中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由于卫星通信是一个几乎完全开放的传输系统,所以,卫星信号在输送中很容易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干扰。其中影响其传输的主要因素有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太空天气对传输空间信号传输链路的影响等。其中太空的天气因素对卫星传输的影响主要是对卫星自身运转的影响、信号传播途中环境的影响以及地面站发射端和接收装置的影响,具体表现是太阳活动中放射大量的高能粒子会致使装置中的存储器运行程序混乱、以及导致绝缘材料被电击穿而造成的装置元件损坏;信号在输送中穿过电离层或者对流层时,会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导致法拉第极化旋转装置降级,造成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信号不好。

所以,要想规避来自电磁波对传输信号的干扰,除了要进一步加快对卫星信号输送设备的抗电磁波干扰技术外,还要注重对太空天气以及太阳活动等对卫星信号传输中干扰较大的外在天气因素的监测,来及时做出应急规避方案,减少对卫星信号的干扰。此外对于那些早就投入使用的卫星来说,不仅仅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更应该考虑的是自身会不会因为年久而失去自身轨道参考,所以还要做好对卫星以及信号传输装置的定期检修。

3 结语

目前在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主要是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视节目技术并存、Ku波段卫星电视信号传输和c波段卫星电视信号传输并存以及数字加密电视和数字非加密电视传输技术并存这三大主要现状。但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发射容量小、广播节目类型传输较少、覆盖率低等,所以需要在科学进步的步伐中加快对新的卫星传输技术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遇到的问题做总结以及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来保护卫星信号在输送中不受到外界干扰,保证信号输送质量,提高电视节目可观性。

参考文献

[1] 奚向涛,范建明.卫星接收信号的干扰和抗干扰[J].有线电视技术,2007(2):51-53.

[2] 余英.广播电视卫星传输[J].卫星与网络,2006(8):48-56.

[3] 刘洪才,广播电视卫星数字传输技术.第六章.卫星直播到户(DTH)[J]中国有线电视,2008(9):986-987.

作者:谈瑞章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篇2: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干扰因素与应对策略

【摘 要】近年来,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作为高效、经济的传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卫星传输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方式。但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卫星传输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本文作者探讨了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 卫星传输 常见干扰因素 策略

一、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

随着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广播电视主要靠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传输。然而,卫星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经常会有信号变弱或中断的现象出现,进而影响传输的质量。要想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先去了解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对传输信号影响的干扰因素有很多,比如,空间段干扰、自然因素干扰、转发器的恶意干扰。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云雨雪雾的干扰

在一定程度上,空间的自然环境会对卫星的传输造成影响。而对于空间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星蚀、电离层、太阳辐射等等[1]。其中,云雨雪雾对广播卫星传输的干扰是很严重的。最首要的是,云雾或雨雪等这些自然物质对电磁信号的能量有所吸收,因此,电磁信号经过电流层的时候,便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此外,对于电磁信号能量的衰耗,还可能是因为信号的频率过多而造成的。由于严重的云雨雪雾天气,会造成信号传输的路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差异。经专业人士研究证明,雨雾天气会使卫星传输的信号变弱。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也会发生变化,如随着雨水量的增加,信号也会相应提升。可见,广播卫星传输遇到的干扰因素并不是我们想象那样简单。

(二)接收站地面信号的设备干扰

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过程中,地面信号的设备干扰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接收站的附近会存在很多干扰信号,比如,雷达信号、调频广播信号[2]。而对于广播电视卫星信号相同或频率相近的信号便会进入到下行链路中去,造成干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信号和电磁设备被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了。在这情况下,便使电磁波出现了。它却成为了卫星传输中的破坏者,影响了信号的正常传递。比如,一些民用电器设备和公众通信站的电磁波对广播电视电视信号的正常运输的干扰。

(三)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

地球站的电磁环境也是它的干扰因素之一。如果地球站电磁环境没有达到标准,将会造成电磁信号的干扰。对于地球站的电磁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球周围的电磁环境也随之变得复杂。进而,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出现,比如,工业噪音、调频广播。并对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造成影响。比如,在地球站周围的电磁环境比较差,而电缆自身的屏蔽性也不太好的时候,相关设备的接地就会相应不符合要求。

(四)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干扰

虽然人为因素很容易被忽略,但是,一定不能轻视。在地球站,值班人员对于播出设备、网管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错发载波信号,将会造成相应的干扰。也有设备参数设置错误的原因所造成的。这些设备参数有很多,比如,调制器、符号率、节目上行频率。

二、应对策略

(一)关于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的应对策略

针对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解决。第一、可以根据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出现的现象,对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依次排查,来寻找干扰源,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更换更换干扰源设备。还需要按时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天线是否有偏差,板化器有没有偏离的情况出现[3]。第二、对于地球站的选址也很重要的。选址的时候,一定要对电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做好传输线路的电磁屏蔽工作。也可以在地球站建立相应的电磁屏蔽系统设备和系统,避免干扰现象的出现。

(二)关于接收站地面信号设备干扰的策略

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之前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达到地面以后,同样会受到很多的干扰源。因此,最首要的就是要把接受天线架设在远离电磁场,而且要是空旷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遇到干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干扰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采取灵敏度高的高频头,对干扰进行处理[4]。比如,当受到全波段干扰很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如利用建筑物、人工屏蔽来减少干扰。

(三)关于云雨雪雾对电磁信号干扰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那么云雨雪雾对电磁信号的影响也是无法提前预知的。而它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要严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去避免这种现象对电磁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关于不规范操作引发干扰的策略

对于人为因素,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是首要的。当然,也需要加强对值班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强化他们安全播出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制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去提升自己。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本文可以给看到它的读者们带去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猛.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及解决方式[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6:63-64.

[2]蒋东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 科技传播,2014,07:13-14.

[3]赵阳.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抗干扰技术探讨[J]. 电子世界,2014,12:441.

[4]王强,浮沉.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与应对措施[J].广播电视信息,2013,08:81-83.

作者:马英杰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篇3: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的干扰因素研究

【摘要】在近年来我国传媒事业的稳定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传媒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全新的无线传输技术中,卫星传输的优势作用最为显著,其不仅具备较强的经济优势,同时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高效传播,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但是在卫星传输过程中其信号也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引发卫星传输质量下降的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值得广播电视领域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广播电视卫星传播的主要干扰因素问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问题的研究提出合理化应对策略,最大程度上降低和控制干扰因素对卫星传输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解决对策

[

[Key words] radio and television satellite transmission; interference factors; Solutions

在科學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基础上,传统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已经难以应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开始被无线传输所取代,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主要以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为主,此种现代化的卫星传输方式大大改进了传统传输工作的不足。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卫星无线电波信号的传输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和干扰,甚至直接对传输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加强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的干到因素和解决对策展开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全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1.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问题概述

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相比,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主要是在人造地球卫星的帮助下实现对中继站的取缔,并且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始终和地球上的站点保持联系,在连接过程中主要依靠无线电进行传输,在此种基础上,卫星传输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传输方式的优化,同时在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更好的满足了群众需求与发展。卫星传输方式主要是对微波接力通信的借鉴,所以其不仅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传输方式的优势特点,还实现了传输距离的提升,对于传输效率和质量的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分为多种模块,涵盖了地球站、接收站、空间段和同步卫星等,在地球站和卫星转发器接收过程中进行信号的发射和传输,在这一过程中地球站需要实现对空间段和接收站的连接,通过信号进行频道调节,最大程度上优化传输质量和工作效率。此种方式下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效果都将得到明显提升,不会受到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的关键性保障,但是目前信号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必然会对卫星传输和发展优势造成影响。

2.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的主要原因

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甚至对传递效果造成影响。要想实现对问题有效处理,工作人员就需要精准掌握卫星信号在传输中受到的干扰影响。

2.1 地球站设备干扰

如果地球站载波发射功率超过正常承受范围,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没有完成有效调整,就会造成广播电视卫星的使用者受到影响。并且如果地球站中的电缆屏蔽功能出现下降问题,地球站周围磁场就很可能受到影响,制约卫星传输信号的正常输出,此种情况下,调制器的正常工作也会受到干扰,引发信号传输中的杂波问题,这也是用户在使用广播电视卫星过程中会出现杂音問题的主要原因。在理论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在链路电平配置出现不合理问题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工业噪声,这一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对信号传输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

2.2 接收站地面信号设备干扰

在上文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很可能引发工业噪声,甚至出现对信号传输的干扰影响。而接收站地面还存在很多对信号产生干扰的因素,比如微波信号和雷达信号等等。如果这些信号同时和广播电视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并且存在信号相同的状态下,就会引发信号接收的干扰性影响,甚至引发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受阻。此外,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民用大型电器设备和通信站电磁波的运行也会不同程度上对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造成影响。

2.3 空间段干扰

空间环境对广播电视卫星的信号传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周围星星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和发展背景下,同步卫星的轨道明显增加,这也意味着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周围行星的干扰频率也将更为复杂和频繁。一般邻星的干扰被分为上行和下行干扰两个方面。所谓上行干扰主要指的就是上行电平较高,但是广播电视卫星使用者的天线口径相对固定,此种情况下,功率谱的密度就会出现难以承受的情况,引发邻星用户天线受到干扰。下行干扰指的就是干扰行星和被干扰行星处于同一区域,也就是用户在接受专属卫星信号的同时还会接收到邻星信号。这些干扰问题都属于空间段产生的干扰性影响。

2.4 自然环境产生的干扰

所谓自然因素的干扰比较明确,指的就是多种自然环境下引发干扰问题。一般自然因素中的干扰问题主要是太阳活动、日凌现象和电离层问题等等。如果电离层结构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情况,会对广播电视卫星产生直接影响。电波在经过电离层的过程中,广播信号的振幅会出现明显转变,甚至引发电离层闪烁。在阴雨气候下,信号的传输就需要经过厚重的积雨层,雨滴在气候的影响下也会对电波信号造成影响,甚至在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过程中形成雨衰,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地球站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还会对卫星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和限制。

3. 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的应对方案

3.1 对空间站干扰因素的应对策略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精准和细致的进行干扰源分析,对卫星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的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在双星定位的帮助下实现对干扰源的明确,在完成定位工作后,借助收集到的技术手段进行干扰因素的控制,避免邻星对信号传输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如果相邻信号到已经受到了干扰影响,就应该对转发器进行处置,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推回原点,避免干扰因素对信号正常传输造成的影响。最后,如果多个省市电视台在信号传输中都采用的相同转发器设备,就需要加强省市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在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过程中掌握群众需求,通过日常监测,实现对转发器的合理性保护,提升抗干扰应对能力。

3.2 对地球站干扰因素的应对策略

在进行卫星传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进行测试和审查,精准掌握传输系统在工作中的节点信息,掌握负面影响因素对工作范围的影响,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干扰源设备的调试和优化。在这样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天线工作方向,加强对设备器械的检查,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的设备运行偏差问题。

如果地球站的干扰因素已经对站点正常运转造成了明显影响,就应该在公路干扰问题上着手,实现对干扰因素产生原因的精准分析,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制定针对性、合理性的工作手段进行管控和处理。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减少干扰因素的限制,就应该在选址过程中加强对电磁环境的检测,对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提前处置,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电磁屏蔽,通过对应急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上降低卫生传输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3 接收站干扰因素的应对策略

和其他站点工作方式相比,接收站在工作中出现的干扰源和种类复杂性也更为显著,所以接收站在工作过程中也要积极进行周围环境的考察,合理控制接收站和磁场之间的距离,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相对空旷的位置,同时加强对周围环境干扰因素的分析,这对于卫星信号的高质量输送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发现接收站接受信号过程中存在微波干扰影响,就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对其进行微波信号的屏蔽。

3.4 自然干扰因素的应对策略

在众多干扰因素中,只有自然因素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仍然可以加强对相关措施的制定,从而实现对自然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处理。比如在雨衰产生的干扰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可以适当对地球站的天线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减少雨水对信号产生的影响。但是如果发生了日凌现象,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只能借助双星备份和地面备份进行预防,通常日凌现象结束后信号传输也会转为正常化。在传统工作中,卫星蚀是对卫星信号产生影响的最重要问题,基于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卫星蚀的过程中,已经基本保证备用电源的优势作用,基本不会对卫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得到了更为显著的发展和进步,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社会效益,同时对于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重要帮助。所以卫星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因素更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只有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抗干扰处理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保证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正常运行的同时,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实现我国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贵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的干扰因素及解决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9,14(6):126.

[2]高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33(12):17-19.

[3]倪磊.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与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012).

[4]阮芳.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数码世界,2020,38(3):11.

[5]董孝良.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与解决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9,25(14):4.

[6]顾政辉.广播电视传输过程干扰因素及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9,39(8):82.

[7]吴哲.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与解决策略[J].科技传播,2018,10(20):93-94.

[8]青格勒1,严志刚(审稿人)2.浅谈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抗干扰传输技术[J].数字传媒研究,2018,35(004):P.60-63.

作者:古兰拜尔·阿巴白克

上一篇:广播电视文艺研究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发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