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效机制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创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1:

基于CAS理论视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符合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系统中的主体是适应性主体。主体基于利益追求的适应性选择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动力。为了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选择之上。本文就是沿着这一思路,在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对策理念。

【关键词】CAS理论;中小企業;技术创新环境;对策理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之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优化与否将决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力量。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金融、财税、法律、市场环境、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运用CAS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对策。

一、CAS理论概述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由霍兰德教授于1994年提出,他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简称为主体(Agent),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主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主体具有自身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它与环境反复、相互的作用,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在适应性主体的适应过程中,适应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也是主体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行为模式。主体要想在复杂系统的变化中保存自己和发展自己,应具备适应环境选择的应变力,以不断调整规则和保存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当环境或其他主体行为变化时,主体也会根据接收到的刺激而改变自己以往的规则,以适应变化,从而保持自己利益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复杂适应性特征研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它进行系统化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属于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复杂适应的特性。它的复杂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主动性。技术本身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是有思想的,主动地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意愿进行技术的改造和发明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创新的成果是具有社会性的,而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幻的世界。因此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处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甚至不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创新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生产力,也受到诸如生产能力、市场状况、上下游企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的高度复杂性。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多层次性。由于资源的稀缺、信息的有偿使用和技术壁垒的存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在企业的内部、企业之间、或与外部的科研机构联合、或外包大企业科技攻关的某一个技术难题的各个层次上分别进行,一个创新活动也可以跨越若干层次,各个层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创新效果,正是这种多结构、多层次性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复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已经由原来的几个构件组成转变为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亿个构件组成,而且构件之间的连接也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的结构。由于技术复杂性的提高,新技术的产生必然涉及到更多的机构,对多个机构合作的管理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不是线性的直线模型,而是非线性的网络模型,非线性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复杂性。

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复杂性。无论哪一个层次的中小企业在创新时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环境总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变化,创新行为主体的企业只有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身的调整,才能做出适应时代的选择,这种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复杂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属于复杂适应系统,可以用CAS理论进行研究。事实上,在微观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创新主体与主体、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修正自己的行为主动适应的过程;在宏观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各个创新主体都有分化——改变自身地位,向着更高、更强的大企业迈进的趋向。

三、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对策

企业集群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研究其技术创新环境可以分为群内创新环境和群外创新环境两个方面。群内环境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内部环境;群外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演进的外因因素,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财政支持力度、社会服务环境等因素。每个中小企业作为复杂系统的适应性主体,总是与群内的其他主体以及群外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地根据其他主体以及群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则,保持自己有效地存在模式,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说,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对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腾飞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优化群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系统内的主体都是适应性主体,每个主体总主动地与其它主体以及环境相互作用,在其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则,集中势能,准备宏观上的分化和涌现。当群外环境既定时,群内现有资源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新的群内环境,如何优化群内环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群内每个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利益主体,是适应性主体,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环境依赖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实践中,一是政府要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变规律为依据,充分考虑群内各个企业的利益,发挥“一篮子”政策的综合作用,这些配套政策应该包括优化集群创新网络、培育群内企业竞合理念、培育群内企业的“创新链”、搭建官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等,为确立每个企业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创造群内环境。例如,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政府要主动搭建企业间的合作平台,培育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意识。二是在制定“一篮子”政策时,重视对主体利益追求的正当性给予鼓励和保护,使政策能够以诱导主体利益的追求为前提,培育每个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意识。例如,政府可以利用手中的稀缺资源主动地促进产学研联姻,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独特的无形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共建技术中心,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委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开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领办、承包现有企业,促进科技力量向经济主战场的转移。三是政府要主动地研究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积极地、及时地调整“一篮子”政策,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例如,面对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地新情况,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地、及时地制定规划,建设“高新科技园区”,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优化群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各个适应性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竞争合作,共生共赢的程度和方向与群外环境也密切相关。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群外环境是指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使之能发挥良好作用的若干主要外因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法律政策环境、融资环境、财税支持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等。具有主动适应性的主体,在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过程中与其它主体相互作用以及对外部环境选择的适应,既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过程演变的动力,也是决定相关政策有效性的条件。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实践中,一是必须重视能够改变主体适应性的环境选择,政府要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群外环境,满足利益主体的适应性选择。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但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为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发挥着公共财政应有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比较持久、稳定,与其他政策相比,更容易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通过有针对性地在中小企业购置设备、风险投资和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能够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再如,法律环境。法律支持体系决定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行为步骤和程序,不同的政策法律对技术创新运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它是政府调节和干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手段。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一個能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和条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中小企业是适应性主体,那些融资部门,银行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是适应性主体,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也是主动性适应,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考虑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促进各利益主体协调发展,以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地发展。技术创新行为过程的演变是各个行为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要通过市场完成,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市场规律规范市场秩序,使各个行为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学习经验”,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的存在模式,促进系统的分化和涌现。

参 考 文 献

[1]毕克新.WTO框架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范云霞.河南省中小企业成长中的金融支持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07(7):10~11

[3]冯婷婷.自主创新:宏观、微观层面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6(12):31~32

[4]马审文.基与技术能力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10(3)

[5]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荆虎山 王宏伟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2: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对策分析

摘 要:在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效机制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创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对策

一、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职能不健全

虽然现如今有很多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如《科技进步法》、《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对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内容较为空泛,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同时各级地方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缺乏技术指导。各都门对管辖的中小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形成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指导不够、扶持不力的局面。这种分部门管理造成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差异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有效服务。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直接融资比较困难困难。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受到体制的制约,很难满足上市条件。同时债券融资也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和政策的约束,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在政策上讲很难通过。

此外,在间接融资中,贷款难、担保难。虽然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性贷款担保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银行在受益与风险承担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的矛盾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三、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l有效地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现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在建设中阻力非常大。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分离,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过分集中在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通常是用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者学术地位的高低以及所获奖励级别来确定的。

2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在法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存在着多头管理、侵权打击不力、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昂、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体制“瓶颈”,导致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水平低下,而且维权成本奇高。这是中小企业所难以承受的。

3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分布不均匀,且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服务功能单,创新服务体系应具备的可行性论证、融资担保、专利代理、纠纷调节等功能还远得不到完善和发挥,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出现的问题,必须合理解决,这才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职能,创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创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具体说米,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指导。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政府在宏观上的指导,政策上的推动以及组织服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政策推动,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保护自丰知识产权以及完善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公平环境,保护其技术创新的合法利益。三是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有效地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应有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尽快设计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果的指标,形成技术创新面向市场,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导向机制。四是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近些年,推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科技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尽早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

政府要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各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使其成为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同时,借鉴国外经验,由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大力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在积极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种贷款担保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为科技型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使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成立方式、操作程序以及产权界定等规范化,使风险投资活动有法可依。三是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采用回租式的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现金流。中小企业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就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添置或更新设备,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三)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一是要塑造合格的市场丰体。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首先要塑造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使生产者、经营者都以市场为导向,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白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使自己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培育要素市场。要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并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还未实现市场化等问题,要以人才为基础,变人才岗位固化为合理流动,形成通过市场配置科技人才,依据贡献决定收益分配的竞争激励机制。政府应制定各种激励政策来调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企业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也只是为大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服务。另一方面,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服务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此类的开支。

政府推行技术创新工作对大型企业而言,是要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对中小企业,是要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此,除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融资机构从事各种与融资有关的金融服务之外,政府还应鼓励建立各种社会化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投资及融资方面的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在工业研究、技术转移、项目研发、技术供需方的合作、促进工业技术应用、技术传播以及高级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有效服务。

作者简介:

周堃,女,辽宁沈阳,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品牌营销

安玉兴,男,辽宁沈阳,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业管理

作者:周堃 安玉兴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3:

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调研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存在困难与障碍。通过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发现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资金、研发力量、技术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政府扶持力度,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调研

作者简介:和军(1972-),山西大同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一、调研背景、方法及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阶段性调研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以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调研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现场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核心内容包括辽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融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与研发、产品品牌、环境污染、政策环境等方面。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34%。调查时既注重问卷数据,又重视现场访谈内容,调研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范围涉及辽宁全部14个地市。调查企业共涉及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现代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七大类,除其他行业,前三类为现代服务业、工业和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1%、18%和14%。企业的所有制类别方面,共涉及国有、集体、外资(合资)、国内股份制、私营和其他所有制六大类,前三类为私营、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8%、16%和12%,表明私营企业是辽宁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类型多元化,所有制结构较为合理。要素类型方面,共涉及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其他类型四大类,其中技术密集型占42%、劳动密集型占30%、资本密集型占17%。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基于辽宁省20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从企业的行业类型、所有制类型、要素类型3个角度,探讨不同企业类型与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关系,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一)企业的行业类型与技术创新制约因素

如表1所示,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政府扶持力度,以其为首要制约性因素的行业4个: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业;此后依次为技术信息、政府扶持力度、研发力量、采购方(消费者)的支持和交流、技术交易渠道、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渠道。其中交通等和现代服务业同是以技术信息为首要制约性因素;农林牧渔业和其它行业以政府扶持力度为首要制约性因素;餐饮住宿业以采购方(消费者)的支持与交流为首要制约性因素。可以得出,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资金、技术信息、政府扶持力度、研发力量、采购方(消费者)的支持和交流、技术交易渠道、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与其它企业的合作渠道。农林牧渔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最大,很多因素都是其首要制约性因素。综合比较各因素在各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中的制约性强弱来看,资金对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制约性最强。

(二)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与技术创新制约因素

如图1所示,国有和集体企业基于采购方(消费者)的支持与交流、技术信息、其它因素进行技术创新的制约性低于平均水平,即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比较了解采购方(消费者)的需求,技术信息的获取较便利,这些方面较少受约束;在剩余7个方面都高于平均水平,并且资金和研发力量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外资(合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较少,只有在其它因素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因素都低于平均水平,虽然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研发力量,但也低于平均水平。国内股份制企业只有在研发力量、技术交易渠道和政府扶持力度三个方面低于平均水平,剩余7个方面都高于平均水平,面临的阻碍较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信息,而且高于平均水平接近一陪。私营企业和其它的所有因素的制约性都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制约性因素也不尽相同,所有制差异应是影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变量之一。综合考虑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其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为资金、研发力量、技术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和政府扶持力度。

(三)企业的要素类型与技术创新制约因素

如图2所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面临的制约因素众多,主要是资金、研发力量、采购方(消费者)的支持与交流、技术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与其它企业的合作渠道。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资金、技术信息、技术交易渠道和其它因素。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资金、研发力量、技术信息、技术交易渠道、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政府扶持力度方面存在较大制约,但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来看,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拥有大量的高、尖、新技术设备,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知识和科技含量,生产与管理内容和环节大多依赖知识和技术活动,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占相当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企业要远远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更有利于进行技术创新。

综合行业类型、所有制类型、要素类型3个角度,认为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主要集中在资金、研发力量、技术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政府扶持力度这五个方面。究其原因,首先是融资困难。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很难利用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直接融资;银行利率高,成本大;企业可抵押财产不足;银行贷款要求苛刻;企业自身信用状况相对较差,缺乏担保;缺乏与银行良好的私人关系;中小银行数量太少等。其次是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缺少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发机构,缺乏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缺乏长远目标,不重视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储备、培训,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对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而且大企业具有更完善的福利待遇、正规的职称评定、更好的发展预期,间接削减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再次是社会服务体系发育不完善。调研得出只有27.2%的企业认为信息获取不存在困难,中小企业获取技术信息主要来源于自行调研和社会网络,现有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机构大多为官方的机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技术信息需求的机构很少。第四,缺少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一方面,中小企业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或者从技术交易市场获得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实力弱等原因,导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愿与其合作。最后,政府扶持力度较弱。政府在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面缺乏一套有效而又系统的政策措施和计划,一些财政和资金等扶持政策没有落到实处,而且地方政府办事存在着低效率问题,根据调查数据得出只有19.5%的企业认为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是高效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缺少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促进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调研显示,46.8%的企业未来打算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资金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应加强政府财政拨款,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协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强直接融资能力;实行贷款贴息;加强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增加中小银行数量,设立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专项资金;为金融机构与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渠道。

二是增强研发力量。人才资源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中小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创新人才队伍,包括研发队伍、管理队伍、生产队伍和销售队伍。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储备、培训,应制定技术入股、收益分享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产学研合作,积极与大企业之间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战略联盟,推进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打造“专精特新”品牌。

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辽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市场导向,市场竞争力较差。应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布局。应加强用户参与创新机制,例如,用户提前向企业提交需求信息,企业以用户的需求信息为出发点开发产品,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积极与用户进行沟通,产品适应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企业针对客户的使用信息,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对已有产品进行适当改进或升级。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实现企业与用户间的双向互动,推动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消除创新过程风险。

四是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支持,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与技术推广、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法律保障、政府采购政策等多方面政策。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支持与管理,组织举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会,遴选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医疗、机械、电子等行业的科研成果项目,通过多媒体、现场推介、展板、项目资料、洽谈和签约等方式开展项目对接活动,满足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 卢巧玲.发达国家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0,(05).

[2] 张晓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8).

作者:吕京京 和军

上一篇:植物灌溉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带教实习护士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