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将文献当中的数据资料和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来我国与外国田径跳远运动员成绩之间的部分差异,并且对收集的国内外运动员的成绩差异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影响差异出现的因素之一是起跳踏板的精准度不够导致的腾起加速度和腾起角度这两个关键点出现了变化。这一变化导致跳远起跳后影响了人体在空中的飞行,使得运动员过早落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 篇1:

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有关 技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女子 跳远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存在从事专项训练早、达到最高成绩 年龄小、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短和运动员退役早等问题;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小和 腾起角度偏小,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今后训练中应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运用有效力量 训练手段加强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增强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快速起跳能力 。

关键词:女子跳远;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我国女子跳远项目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也曾接近过世界先进水平。但近年来我国女子跳远 运动成绩徘徊不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影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而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是提高跳远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 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有关身体条件和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科 学训练和运动成绩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目前世界和我国女子跳远成绩排名前8名运动员。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 平均成绩水平为6.83 m(7.05~6.64 m);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水平为6.67 m (7.01~6.37 m)。

1.2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和对比分析法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水平对比 我们将女子跳远世界纪录作为100%参考系数,可推算出中国女子跳远运动成绩水平与世界水 平的接近率,并可看出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顶尖选手之间的差距(表1)。

表1可见,中国女子跳远纪录相对于世界纪录的接近率为93.21%,差距是较明显的。分析 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创造的时间区间可以发现,中国女子纪录9年没有发生改变,世界女子 纪录13年没有发生改变。

2.2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对比女子跳远运 动在对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很高要求的前提下,对身体形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适应的生物 力学条件亦有很高的要求。

从表2可见,我国优秀女子跳运动员平均身高168 cm,标准差7.51,身高离散程度较大;世 界 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身高175.8 cm,标准差4.57,离散程度较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我国优秀运动员体重55.7 kg,标准差4.16,离散程度较大;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体重66.5k g ,标准差4.12,离散程度较大,我国优秀运动员比世界优秀运动员低10.8 kg,具有显著性 差异(p<0.01)。

我国优秀运动员克托莱指数为344,标准差22.33,离散程度很大;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为38 0,标准差12.63,离散程度较大,我国优秀运动员比世界优秀运动员低34,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由于离散程度很大,可见体重、克托莱指数与成绩相关不大。

2.3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训练年限特征对比

表3显示了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年龄结构存在着差异。李爱东、冯树勇研究认为:我 国高水平女子跳远运动员开始田径训练的年龄比国外优秀运动员早2.39年,开始专项训练的 年龄早2.1 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和我国竞赛制度、教练员的早期定向以及早期 完 成专项任务有关。我国高水平女子跳远运动员达到最高成绩的平均时间比世界优秀运动员早 ,创造最好成绩的平均年龄为22岁比世界优秀运动员早3.6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非常显著( p<0.001);我国高水平女子跳远运动员,保持高水平成绩的平均年限为3.53 a比国外少4.97 年,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这说明我们在训练方面存在着早期专项化 、 基础训练不扎实、基本技术不过关、训练安排不当引发的伤病、运动员的以后出路等问题。

中、外优秀运动员的个体年龄差异表明训练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使运动员高水平竞技保持 阶段时间跨度加大,证明了世界优秀运动员中,不但有新秀涌现,而且有大龄运动员再创佳 绩的现象。近年来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呈上升趋势,表明运动员达到一般世界水平欲达到顶 点水平,仍需一定时间的努力方可实现。而我国运动成绩早熟现象违反了运动员成才的一般 规律,对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有害无益。

王清等人对21名世界高水平女子跳远运动员逐年成绩进行分析后发现,出现高水平成绩的年 龄为18~21岁(平均为20岁),创最高成绩的年龄为2l~27岁(平均25岁)。我国高水平跳远运 动员总的训练年限为11.74年比国外少5.06年。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退役平均年龄为25.90 岁(n=14),比国外早6.1年。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女运动员到26岁左右就认为自己老了, 还要考虑结婚、生孩子、工作、学习、出路等后顾之忧。因此,退役早,竞技寿命短,提高 运动训练水平阶段较短,短于世界4~6年,不能充分挖掘运动员潜力,影响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运动员退役时期正是世界优秀运动员创造最高成绩年龄阶段。缩短了提高运动水平阶段 ,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4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指标的对比 首先,从成绩指标来看,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6.84 m,中国运动员平均成 绩是6.67 m,平均数差值为0.17 m。从有效距离方面来看,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平均 有效距离为7.04 m,中国运动员平均有效距离为6.84 m,平均数差值为0.20 m。中、外运动 员平均总损失距离分别为0.20 m和0.18 m,平均数差值为0.03 m。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 动员在这个跳远过程中损失的距离比国外运动员少。

从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比来看,在助跑的绝对速度方面中外运动员不存在 显著性差异(p>0101),但在助跑的最后10 m平均速度上中国运动员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踏板速度为9.57 m/s,中国运动员为8.88 m/s,两者平均数差值为 0.69 m/s。中、外运动员的平均腾起初速度分别为8.67 m/s和8.50 m/s,两者平均数差值为 0.16 m/s。可见,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方面还 有待提高。

进一步分析中、外运动员的平均腾起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和平均腾起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中 、外运动员在跳远起跳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在平均腾起水平速度方面,世界优秀女跳远运动 员平均值为8.09 m/s,我国运动员为7.98 m/s,平均差值0.10 m/s;在平均腾起垂直速度方 面,世界优秀女跳远运动员平均值为3.10 m/s,我国运动员为2.90 m/s,平均差值0.19 m/s ;在平均腾起角度方面,世界优秀女跳远运动员平均值为21.13°,我国运动员为19.70° ,平均差值1.41°。表明中、外运动员的腾起水平速度存在较小差距(P>01) ,腾起 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差距较大(P<01) 。可见, 我国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和腾起垂直速 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小和腾起角度偏小是影响我国女子跳远成绩提高的因素之一。 这同样说明了快速起跳时专项力量的重要性。有研究认为,国外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和腾起垂 直速度比国内运动员大,说明国外运动员的垂直上升爆发力和腿部绝对力量比中国运动员强 。而我国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多重视技术训练,对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垂直上升爆发力和腿部 绝对力量训练重视不足,影响了我国女子跳远运动成绩的提高。

因此,研究适合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手段以及采用强力手段提高运动员快 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 应引起有关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3结论

1) 尽管我国女子跳远运动成绩水平在亚洲尚处于领先地位,但距世界最高水平还存在一 定差距,我国女子跳远纪录与世界纪录的接近率差距较大。

2) 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但 中国顶尖选手的身高同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基本相同。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克托莱指数 偏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存在从事专项训练早、达到最高成绩年龄小、保持高水平成 绩年限短和运动员退役早等问题。

3) 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 m速度,特别是最后5 m速度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 运动员差异较大,这是影响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 小和腾起角度偏小,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今后训练中应解决的课题。

4) 重视技术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运用有效力量训练手段加强中国优秀女子跳远 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增强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快速起跳能力是不断提高我国女子跳远运动成 绩的重要途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杜香当 张 振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 篇2:

我国田径跳远项目中助跑与起跳技术对成绩的影响

摘  要  本文将文献当中的数据资料和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来我国与外国田径跳远运动员成绩之间的部分差异,并且对收集的国内外运动员的成绩差异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影响差异出现的因素之一是起跳踏板的精准度不够导致的腾起加速度和腾起角度这两个关键点出现了变化。这一变化导致跳远起跳后影响了人体在空中的飞行,使得运动员过早落池。所以,在今后的专项训练中,我国运动员应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注意踏板的精准度,以此来提高腾起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

关键词  跳远  助跑  起跳  踏板精准度

平地助跑的技术、踏板起跳的技术、空中滑行移动时动作变化的技术以及最大限度减少距离损失的着地技术共同构成跳远的技术。跑动和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很大,起跳角度和起跳速度在其中起到决定性影响。其中,升力的初始速度是起跳时的水平速度与跳跃时由水平速度转换成的垂直速度之和。因此,加速的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并且是提升初始速度的来源。

一、助跑技术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跳远助跑距离现状

全世界优秀的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长度为50m,国内的选手基本能追赶上国际水平。在助跑距离方面,我国的跳远运动员能够根据他们自身跑百米时最大速度的发生点来选择他们最合适的助跑距离。

(二)国内外跳远助跑速度现状

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占70%,由此深刻说明了助跑速度的重要性。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最高100米速度可达10.50秒左右,已经达到世界优秀水平。但在跑动中最后的阶段起跳的脚踏上板的速度,数据说明两者之间还是相当不一致,说明中外运动员在跑动中最后的阶段的上板速度这一技术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在实行助跑动加速时速度利用率达到97%与外国运动员利用率92%~94%相比起来略高一筹。我国国家队跳远运动员的垂直向上的速度和起跳后的角度数据均小于国外运动员,导致我国运动员在起跑技术衔接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导致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在成绩上存在差距。运动员为了找到自己的最快速度,发挥自己最好的跟进伸展能力,需要发现自己的身体功能状况、发展状况和跳跃的技术特征,这可以充分减少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程度。

(三)跳远倒2步、最后阶段质心高度变化和最后阶段上板时的速度的技术特点

重心下降的最后几步跳远过程中,国家队的优秀跳远运动员和国外的优秀跳远运动员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特点。第一,在倒数第二步时重心下移的现象是我国优秀男子田径跳远选手的共同问题,最大下落距离为8厘米。第二,国内田径运动员的重心在倒数第二个步骤中不会改变很多。相比之下,美国优秀运动员在倒数第一步下降6厘米,在倒数第二个步骤中继续下降到3厘米。重心下降太快,很容易失去控制,这二者是影响成绩的关键。

中、大、小是传统理论认为的最佳步长。但根据现今的步长情况,尚无定论。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长范围进行参考,分别为两步之间相差10~15厘米、10~20厘米、约30~40厘米和70厘米。对8米以上跳远运动员的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的步幅差距在3.40%~17.70%之间。这个值不是恒定的,随着成绩的提高会增加。最后10米的平均速度外国选手为10.91米,国内选手为10.53米。与国内跳远选手最后10米的平均速度相比,如果最后10米的速度逐渐变慢,那么在跳板上的速度就会大大降低,最终会影响跳远的成绩。像鲍威尔和刘易斯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在最后10米跑得非常快。在跑动的最后10m时,速度达到顶点,跑动的最后第1步的平均速度为11.08m/s,他们的跑步节奏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世界上或者是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速。

二、起跳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中外运动员腾起时跳角现状

我国运动员“跳角”平均值为18.64°,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跳角”平均值为21.19°,相比之下我国运动员小了2.55°。虽然这个数据差值看上去不大,但在跳远成绩上却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波波夫的研究表明要接近8.50~8.60m,“腾起角”为19°~20°。也有相关的书籍资料也说明,优秀运动员的“腾起角”大多在18°~24°之间。我国运动员的腾起角度明显处于低标准,这也是成绩与国外运动员有差异的原因。

(二)中外精英运动员起跳时三个角度的对比

脚踏上起跳板的角度即着地角,这是脚的踝关节这一点与身体重心点连线和水平地面之间的角度。国内8米往上的运动员脚踏板的平均角度相比起国外跳远运动员踏板平均角度相差7°之余,看得出来有着明显的差距。蹬离角是指运动员着地的瞬间,运动员的重心与踝关节的延伸和向前方向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它能表达出跳跃踏板时机的好坏程度和反映了跳跃过程中的速度转换。运动员蹬离地面时的角度越大,说明该运动员的起跳脚着地缓冲这一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就越短。运动员踏板的爆发力越强,其腾空步的姿势伸展就会更加舒畅,良好的爆发起跳能够轻易获得合适的跳远的垂直速度和腾起时的角度。一个好的跳远运动员的适当角度数值应该在75°左右,从数据资料上能明显看出国内选手小于这一个角度。起跳扇面角是指脚着地时身体重心与踝关节之间的线,以及运动员离地时身体重心与踝关节延伸之间的夹角。起跳期间扇面角度的大小由踏板角度和蹬离板角度决定。如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过大,则意味着运动员的踏板伸展距离较长,這也会延长起跳时间。我国在这一领域有许多研究,如李剑英等学者通过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的研究,找到了我国运动员扇角过大的原因,即可能是因为起飞时间缓慢,下肢的特殊力量较弱。有数据证明,扇角的角度越大,运动员在起飞过程中身体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就越大。当起飞时间固定时,在垂直方向上获得的速度越小,起飞效果越不理想。研究表明,理想的起跳扇角度应在28°~43°之间,并且会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而减小。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起跳扇角度为49.8°,超出了最佳角度,与优秀运动员的39.5°有较大差异。

(三)起跳阶段起跳腿与摆动腿的相关角度

当跳远起跳脚着地的瞬间,我们从助跑阶段转换为起跳阶段,此时上体的角度为90°~107°,应该保持正直或者略稍微后仰,小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呈65°左右,膝关节进行弯曲的角度为175°~178°。此时还未进入着地缓冲这一阶段,只是起跳腿落地的瞬间。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时最大限度的缓冲角度为138°~145°是膝关节与地面垂直连线的角度,并且随着跳远技术训练的水平提升和踏板起跳衔接技术的完善,着地缓冲时最大缓冲角度有增加的趋势。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分析中能看出,起跳腿髋关节角度的理想值为踏板时刻165°,离板时为165°和210°。不仅如此,起跳的瞬间摆动腿应积极向上摆动,摆动到与水平平行的位置为最佳。优秀运动员摆动腿摆动后与起跳腿的夹角为106°~114°,如此更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

(四)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对成绩影响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10篇有关跳远跑动和起跳技术对成绩影响的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积累知識,然后将所有文献的相关知识引用到文献综述中,并且在文献综述当中对所选文献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论述结果,为本篇文献综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比分析法。通过查询有关跳远运动中助跑和起跳技术的文献资料,对比文献资料我国内运动员同国外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性,分别从踏板精度、助跑距离、助跑节奏等相关跳远技术,根据最终跳远成绩来进行数据对比,最终分析并且得出中外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五)跳远起跳技术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结果及探讨

跑步速度对跳远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增高0.05s速度时,运动员跳远成绩则能提高近5厘米。然而国内外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差异并不明显,虽然国外精英运动员的最高速度高于国内精英运动员,但国外精英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只有92%~94%,国内运动员97%,因此差异不大。实际上,造成差异的因素是由于加速度过快,踏板精度降低,对踏板精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运动员在提高加速速度的同时也应保持自己的踏板精度,并具有良好的踏板精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运行和起飞之间有良好的联系,最终的踏板水平速度和初始速度可以使收起角度接近最佳。助跑产生的水平踏板速度和成绩的好坏也是存在显著相关的,运动员踏板技术水平发展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跳远成绩越好。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踏板速度为每秒10.78米,而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平均踏板速度为每秒10.25米。两者之间的差异为0.53 m/s,这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最好的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初始速度是9.71米/秒,我国运动员的平均初速度为9.53m/s,两者相差0.18m/s,差距不算很大。从跳远的垂直发展速度来看,目前世界一流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3.65m/s,我国运动员的平均垂直速度为3.08m/s,两者相差0.57m/s。此时,差异非常明显。我国运动员的平均“腾起角”为18.64°,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腾起角”为21.19°,差异也十分大。

三、结论与建议

从目前的跳远技术情况来看,国内外运动员跳远成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踏板精度不足。国外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利用率低于国内运动员,也符合专家推荐的最佳速度利用率。如果助跑速度太快,则难以控制好踏板的精度。

2.国内外运动员上升角度和垂直速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起跑后三步的质心变化不同。外国选手可以在起跳的瞬间,将身体的质心从正常状态降低10%,使得水平速度转换为垂直速度,并跳出更好的角度。而国内球员的质心从正常到下降的趋势主要是靠倒数第3步直接下降很大,导致起飞不足,身体平衡性下降很大。

参考文献:

[1]王春文.关于跳远助跑速度对成绩影响的研究[J].田径,2019(07):4-5.

[2]刘平,苑廷刚,程泓人,等.跳远项目运动技术研究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5):31-33+36.

[3]张健,席繁宏.影响跳远起跳速度的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32(06):56-58+70.

作者:钟文杰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 篇3: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及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将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及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进行了时比,结果显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尤其是后程加速能力、三跳间水平速度的保持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也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以及起跳等重要技术环节上存在不足。

关键词:女子三级跳远;助跑;起跳;水平速度

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向前腾跃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从当前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看,如何加快助跑速度,减少每跳之间水平速度的损失并将水平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到第三跳,成为三级跳远技术的主流。本文选取水平速度这一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及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以进一步寻找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某些技术上的不足,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点理论上的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近十几年来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24人和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大量的有关女子三级跳远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

1.2.2 录像解析法

用动作分析软件对搜集到的有关运动员的一些技术录像进行解析,获取有关数据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的资料和有关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俄罗斯学者格·乌兹洛夫认为;三级跳远的成绩60%取决于助跑速度。吕格曼教授在第六届世锦赛三级跳远的生物力学研究报告中认为;较高的助跑速度或者在单足跳起时具有的较高初速度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先决条件。此外潘嗣勤的研究也认为:女子三级跳的成绩与助跑速度的峰值关联度最大。由此可见,助跑速度在决定三级跳远成绩方面的重要作用。数据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最后两个5m段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不断增大的,不同的是增大的幅度有所差别。从表1看出,在倒数第二个5m段,中、外运动员的速度差别并不明显,然而在倒数第一个5m段国外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却高于我国运动员,增大的幅度明显大于国内运动员。可见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对速度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助跑速度尤其是后程助跑的加速能力明显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先天原因,在速度素质方面我国运动员整体水平低于欧美等国外运动员,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教练员、运动员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水平速度在三级跳远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选材以及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对其重视不够,训练比重安排得较小,速度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安排也不够合理。因此,要想尽快改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落后的局面,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是第一步。

2.2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三级跳远运动是典型的速度一力量型项目,它是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的多级“跑跳型”运动。从当前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看,如何加快助跑速度,减少每跳之间水平速度的损失并将水平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到第三跳,成为三级跳远技术的主流。要做到这一点,技术上必须强调第一跳的前进性,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第一跳,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跳的着地再起跳动作。这就要求三级跳远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着地技术、空间感觉、专项协调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平衡以及合理的跳跃节奏Ⅲ。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表1),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中国运动员的助跑最后一步着板瞬间的水平速度远低于国外优秀选手且差异明显(p<0.01)。助跑最后一步着板瞬间的水平速度反映的是运动员绝对速度以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能力。相关分析表明:女子运动员在踏板起跳进入单足跳时的水平质心速度(着板速度)和成绩之间有显著性的线性关系。我国运动员着板速度偏低,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运动员助跑时的绝对速度低于国外运动员,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我国运动员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存在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成绩落后于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每次起跳离地时的水平速度也大大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从表1的数据看,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跳的水平速度分别为8.47m/s、7.68 m/s、6.53 m/s,而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跳的水平速度分别为8.06 m/s、6.56 m/s、5.92 m/s,中国与外国运动员相比,各跳速度相差分别为0.41m/s、1.12 m/s、0.61m/s。前苏联学者乌兹洛夫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次起跳时,速度增加0.10m/s,可使三级跳远的成绩提高30-35cm。由此可见,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成绩落后国外选手1m以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速度损失方面,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步到第1跳的水平速度损失为0.77m/s,第1跳到第2跳水平速度损失为1.5m/s,第2跳到第3跳的水平速度损失为0.64m/s,而国外运动员分别为0.88m/s、0.77m/s、1.15m/s。和国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单足跳时保持了较好的水平速度,损失量较少。但是这可能是我国运动员为了保持水平速度而有意识地减小了单足跳时的腾起角度,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获得了相对较小的单足跳距离(表2)。

在跨步跳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大大高于国外选手。跨步跳是连接单足跳和跳跃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也是三跳中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的一步。从理论上讲,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时应该能够保持较小的水平速度损失,因为她们在上一步单足跳时大都采用了腾起角度相对较小的平跳技术,向上垂直速度相对较小,这样单足跳结束起跳腿着地时向下的冲量较小,有利于跨步跳的起跳,但是我国运动员偏偏在这一跳时损失了大量的水平速度,导致这一跳的距离也较小。造成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的肌肉力量不足,即离心一向心收缩的能力较差,二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着地技术不合理。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我们应着重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从表1数据看,跳跃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损失量甚至还小于国外运动员。现代三级跳远的发展趋势是以速度为核心,要求在起跳过程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但为了获得改变运动方向的垂直速度,水平速度的损失是必要的。一般来说第三跳水平速度损失得较大,获得的垂直速度和腾起的角度也就越大,跳的距离往往会更远。国外优秀运动员虽然看似在第三跳损失了较大的水平速度,但是却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垂直速度和理想的腾起角度,从而提高了第三跳的距离。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水平速度损失相对较小,但获得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也低于国外运动员,不利于第三跳成绩的提高。当然,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现有的助跑速度的条件下,为了获取较大的垂直分速度而有意识地加大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外国运动员在第三跳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是以第三次起跳前的水平速度较大为前提的,而我国运动员本身第三次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比国外运动员小很多,如果再故意加大损失量,将会适得其反,因为毕竟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的相关性更高。在今后的训练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提高起跳速度的同时,可以考虑适当加大水平速度的损失,增大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从而获得更远的跳跃距离。

3 结论与建议

1)和国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对速度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后程加速能力明显不足。建议选材中重视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中改进速度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尽快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的速度水平。

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间水平速度的保持能力较差,水平速度损失较多,尤其是跨步跳阶段损失了大量的水平速度,影响了整体成绩的发挥。建议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着地技术,加强起跳腿肌肉离心一向心收缩的工作能力。

作者:马祥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跳远运动员范文05-21

运动员跳远范文05-22

赞跳远运动员06-22

致立定跳远运动员04-13

跳远运动员选材范文06-16

跳远运动员加油稿07-17

给跳远运动员加油稿04-14

致跳远运动员加油稿09-14

致跳远运动员的稿子09-14

赞扬跳远运动员400字06-10

上一篇:音乐游戏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立体化课堂导入大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