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南昌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但通过对比2006年南昌与中部其他5省省会城市旅游业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南昌旅游业明显处于落后地位,并且差距甚大,其主要原因是南昌市缺少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为此,有必要对南昌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设计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 篇1:

崇左—扶绥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交流主题园规划设计

摘 要 广西区位条件优越,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之地,是与东盟国家交流的重要窗口。崇左—扶绥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交流主题园位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规划设计区域为园区中的东南亚风情园,占地面积约23.33 hm2,园区设计以东盟十国为主题的园中园,以展示东盟文化及特色农产品为主题,通过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最终形成集文化交流、农产品展示、园林景观观赏等为一体的园中园。简介东南亚风情园中东盟各国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 崇左—扶绥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交流主题园;规划设计

知網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2004.03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7/14 20:04:00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同属东方文化体系,有着相近的价值观,有着历史交往过程中的多次往来,尽管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民众都了解,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呈现及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发展[1]。中国作为历史交往中的主体,在新时期应当再次主动承担这样的角色,特别是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以展现中国与东盟的历史交流为文化纽带,由此将丰富各国经贸交往的内涵。在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上,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和我们同样信奉儒家学说的越南,就离广西最近,马来西亚的众多国民却是华人,而广西的壮族,与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有着历史上的亲缘关系,语言、习俗相近,传统文化相似。

文化与经贸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2]。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每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和南宁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来往。文化的交流不仅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能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群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通过文化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近感[3]。

在旅游园区的景观打造中,主题园是一种常用规划方法,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拟在核心区打造一个展现东盟各国文化及景观的主题园,结合园林景观、主题建筑、景观小品等,打造特色园中园景观。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特色文化为底蕴和吸引力,通过合理的园林景观搭配,聚集人气,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园区建设中融合多种元素,对主题园发挥文化交流及经济带动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东盟经济文化交流现状及农业旅游业发展

由于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一直有着较紧密的联系,东盟国家连续多年是广西第一大外贸出口国,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经济带来巨大影响[4],不但有利于广西与东盟各国文化的交流,而且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和国内各省市的产业合作和相互投资。广西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正好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地理优势显而易见[5]。

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文化产业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广西已成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并开展系列活动;南宁国际中国象棋邀请赛、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桥牌邀请赛等赛事亦频繁举办[6]。同时,东盟各国也在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展馆展示本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风情东南亚”文艺晚会等广西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连续成功举办13届,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绽放着别样风采。最后,随着“文化交流专列”的启程,随着中国与东盟传媒业的携手共进,一条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国际通道,正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向纵深拓展。

广西未来将依托农旅结合,打造文化休闲园区,按照“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理念,在园区配套相应设施,将农业与文化融合,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增加农业全产业链条的附加值。

广西未来旅游业发展将秉承“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强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旅游产业合作方面的引进与输出结合自身产业要素优劣势分析及其与各国的互补情况综合决定。从各产业要素方面看,旅游产业合作包括了旅游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和技术要素等方面的合作[7];从产业类型上来说,着重加强广西与东盟农业产业、文化产业合作;此外,还要根据旅游产业结构状况、产业功能、产业环境等方面决定输出与引进的战略举措。当地资源禀赋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条件,是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方面,优质的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合作的基本吸引要素之一。旅游类型由观光型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样化[8]。2013年以来,广西人文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滨海休闲度假游、长寿养生旅游、中越边境游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2 崇左—扶绥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

2.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介于崇左市与南宁市之间,靠近越南,地理位置优越。项目规划目标是建设成崇左——扶绥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围绕科技展示、国际合作、文化交流、休闲旅游,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本文研究区域为园区中的东南亚风情园,该园占地面积约23.33 hm2,园区设计以东盟十国为主题的园中园,以展示东盟文化及特色农产品为主题,通过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最终形成集文化交流、农产品展示、园林景观观赏等为一体的园中园。东南亚风情园设计充分利用了地理条件优势,是对国际农业合作及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2.2 园中园总体建设思路

在充分挖掘东盟各国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园内对东盟各国民俗文化符号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进行艺术加工,对东盟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打造,将每个风情园塑造不同国家特色人文艺术景观,演绎“文化大餐”更是一园一景,园园都有独特文化,人文建筑交相辉映,园园不同。对各国旅游资源的搜集整理见表1。

东南亚风情园总体构思独特,由入口巨型创意东盟合作抽象雕塑导入进入博览园,园区通过线路串联将休闲、观景、餐饮、娱乐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游客在互动参与体验的同时,学习到各种文化和农业科普知识,最终建设成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狂欢乐园。主要建设节点如下。

1)入口景观:为博览园中心景观,以东盟国际合作为主体,是园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2)文化广场:主要满足园区举办重大活动,具有休憩等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展示功能。

3)东盟国际博览馆:东盟国际民俗文化展示,东盟国际合作展示。

4)东盟国际交流中心:国家交流、科技研发,科技合作展示。

5)中央景观—城市农业:城市农业展示区主要针对当今社会资源短缺,创建节约型社会而建设的主题景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6)东盟特色饮食街:东盟特色美食餐厅、咖啡吧、酒吧等。

7)移动迷宫:依据柬埔寨吴哥窟进行总体设计,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2.3 东盟各国园区规划设计方法

2.3.1 马来西亚园——梦幻之园

马来西亚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东南部,整个园区通过本地特色自然和人文元素的整合,力求完整表现马来西亚景观风格和民族风情。

马来西亚园以双子塔为地标性微缩建筑景观,结合当地著名特色古建筑,打造特色微缩建筑群,力求再现马来西亚特色建筑风貌,不同类型建筑与周围绿化交相辉映,通过建筑展现马来西亚文明,通过绿化展现当地风貌,建筑与风貌融为一体;滨海风光带游人享受海域风情,用马来西亚水稻农业文化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稻田景观,特色工艺品售卖、民俗活动举办吸引人流,聚集人气,活化园区,最终再以马来西亚特色绿化营造逼真外围环境。

2.3.2 印度尼西亚园——绮丽之园

印度尼西亚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西南部,整个园区以印尼特色文化为背景,美学艺术为载体,展现印尼特色人文风情。

印度尼西亚园以印尼小镇为核心,以巴厘岛风情文化展现为特色。印尼小镇用印尼建筑特色营造优良建筑氛围,主要展现当地丰富的传统建筑、特色美食、手工技艺、特色民俗活动等,形成集饮食、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依托巴厘岛知名度,通过巴厘岛风情再现展现特色巴厘岛风情,最终用特色印尼小镇活现印尼风情。

2.3.3 越南园——韶华之园

越南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北部,挖掘越南历史文化,突出反映越南风土人情。

越南园通过对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最终形成以古代石刻建筑群为本底特色,辅以优美的梯田景观环境,多样的民族特产售卖融入,形成历史与环境相协调韶华之园,园区特色标志物西贡红教堂屹立于园区,通过石刻群塑造石刻景观,用石刻文字传递悠久的越南文化,微型梯田景观依山傍水,传递越南优美自然风光。

2.3.4 泰国园——富丽之园

泰国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西北部,通过泰国文化元素的融入,建设具有泰国异域风情的园区。

泰国园以泰国塔林为特色,塔林林立,泰国寺庙择地而建,突出泰国异域宗教文化,农业稻田景观融入其中,用特色建筑塑造异域建筑景观,以民俗活动塑造人文景观,以民族服饰和特色小吃展现异域风情,最终用特色民族工艺品带给游人无尽的回忆。

2.3.5 菲律宾园——锦绣之园

菲律宾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中部,通过菲律宾文化元素的融入,建设具有亚热带特色的风情区。

菲律宾园用圣奥古斯丁教堂作为标志,反映国家人民信仰,利用菲律宾特色的木雕工艺塑造木雕建筑群吸引游人,整体形成以热带林果业为载体,以菲律宾特色热带水果展销为特色,辅以特色工艺品展销,民俗活动举办,形成以水果吸引人流,成为园区活力之源。

2.3.6 新加坡园——城市花园

新加坡是典型的城市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用自己的繁荣、整洁、娱乐、民风、气候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城市绿化方面成绩斐然,城市绿化率达到46%,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其农业为典型的都市农业,农业所占比重仅占1%,在种植结构方面主要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养殖观赏鱼类、种植热带兰花为主。新加坡园以新加坡景观树雕塑作为景观小品,木雕建筑群展现新加坡建筑文化,以垂直绿化的方式建设城市花园,形成新家坡园特色,以当地特色民俗活动聚集人气,餐饮提供后勤保障,形成一个园林养生之园。

2.3.7 缅甸园——古韵之园

缅甸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北部,整个园区通过特色文化景观的打造,力求展现缅甸浓厚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缅甸园以佛塔为特色建筑展现缅甸浓厚的宗教文化,以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为特色,通过手工艺品等民俗特产的展销以及民俗活动的举办聚集人气。

2.3.8 柬埔寨园——旖旎之园

柬埔寨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北部,整个园区以柬埔寨特色文化为背景,建筑景观为载体,展现柬埔寨特色民俗和人文风情。

园区以吴哥窟建筑群为特色,紧扣柬埔寨特色的文化,再现建筑宏伟、浮雕细致的吴哥窟,植入吴哥窟景观,并用特色建筑塑造异域建筑迷宫景观,以浓厚的异域风情吸引游客,以民俗特产及特色美食聚集人气,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为整个园区注入活力。

2.3.9 文莱园——馥郁之园

文莱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东北部,通过挖掘文莱民俗文化,突出反映文莱的异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文莱园通过对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打造文萊清真寺、民俗文化广场、文莱特产店、水村景观等规划项目,形成以清真寺建筑群为本底特色,辅以优美的水村景观环境,融入多样的民俗特产展销,形成人文与自然相协调的馥郁之园。

2.3.10 老挝园——热辣之园

老挝园位于东南亚风情园中部,整个园区通过本地特色建筑和民俗文化的整合,力求完整表现老挝景观风格和民俗风情。

老挝园以万象凯旋门为地标性微缩建筑景观吸引游人眼球,用凯旋门及老挝金塔体现老挝民族文化,并结合当地著名特色人文景观,打造特色微缩建筑群;通过特色工艺品售卖、传统服饰展示、民俗活动举办吸引人流,聚集人气,通过特色食品及民俗特产的展销打造活力园区。

3 结语

由以上分析并结合案例探讨,主题园建设应将民俗、建筑、农业、人文等作为构建元素,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打造景观节点、美食体验、农业产业、特色建筑、民俗技艺、特色节庆等项目,建设成代表性景观节点串联整个园区,不同地域特色美食呼应本地建筑,特色蔬果、花卉引入塑造景观促进旅游观光,本国特色建筑风格引领园区差异化建设,各国特色舞蹈、歌剧、手工艺品等展示民俗技艺,特色节庆活动展示的园区。最终通过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园林景观打造为手段,以文化底蕴,营造文化交流体验与景观欣赏的旅游环境,聚集人气,促进园区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的广西旅游业发展[J].江苏商论,2010(8):92-94.

[2] 曹冬英,王少泉.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3(4):14-17.

[3] 陶剑平.浅析广西与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9(12):75-78.

[4] 张玉华,刘晓东.广西与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2(18):18-20.

[5] 曾庆宜.浅析北京园博会园中园设计——以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为例[J].广东园林,2014(1):46-49.

[6] 冯一民,赖益萌,龚克.园博园规划设计的创新探索——以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4(1):73-77.

[7] 黄丽莎.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地域文化景观调查与分析[D].广西南宁:广西大学,2014.

[8] 梁洁.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旅游地产规划设计——以烟台磁山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S4):42-45.

(责任编辑:丁志祥)

作者:王魁 张天柱 陈小文

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 篇2:

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构想

[摘 要] 南昌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但通过对比2006年南昌与中部其他5省省会城市旅游业 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南昌旅游业明显处于落后地位,并且差距甚大,其主要原因是南昌市缺少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为此,有必要对南昌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设计研究。应打造一个以军事为题材,以军队为主线,以“八一”为品牌 的“军旅天地”主题园,集“食、住、游、购、娱”于一域,融“教育性、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为一体,目的主要是 凸显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

[关键词] 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

[作者简介] 曾九江,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产品;

肖俭伟,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规划。(江西 南昌 330046)

一、南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和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发展,使得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后花园”旅游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南昌提出了“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和创建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宏伟目标,同时,已将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培育。

在这一形势下,南昌近几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入境旅游方面,2002年南昌接待入境旅游者数4.5万人,2006年增长为7.5万人,增幅66.7%;2002年旅游外汇收入0.16亿美元,2006年增长为0.23亿美元,增幅43.8%。国内旅游方面,2002年国内旅游人次507.7万人,2006年增长为829.2万人,增幅63.3%;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32.76亿元,2006年增长为53.51亿元,增幅63.3%。特别是经历2003年“非典”后,南昌旅游业恢复很快,4项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有些指标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二十几(见表1)。但综观全国其它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南昌旅游业明显还处于落后水平,就是与同处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也处于落后地位(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南昌旅游总收入为55.3亿元,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倒数第一,接待旅游总人数836.7万人次,仅略高于合肥。旅游总收入只相当于武汉的20.8%,长沙的24.8%,郑州的24.0%,太原的50.5%;接待游客总人数只相当于武汉的25.1%,长沙的31.4%,郑州的36.4%,太原的54.6%。而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两项指标均为倒数第一,特别是与相邻省份的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差距甚大,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仅为武汉的16.3%,长沙的18.5%;旅游外汇收入仅为武汉的11.8%,长沙的7.5%。为此,发展南昌旅游业已不再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而应该要有实际行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认为,南昌目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设计,以此提高南昌的旅游竞争力。

二、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

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目前研究者引用较多的是克罗普顿(Crompton,1979)的定义“是人们对一个目的地的信任、意见、印象以及期望的总和”。显然,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定义的,本文主要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分析。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看,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包括:旅游产品、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环境等。这里的旅游产品指旅游吸引物的质量、价格、独特性等。就南昌目前的旅游形象来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缺乏知名旅游吸引物品牌。这是制约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最主要因素。南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78处,自然景观26处。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岭、滕王阁。但总的来看,南昌现有的景点规模都不大,文化含量也不高。对游客有点吸引力的只有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少数几个景点,并且,真正冲着这几个景点来的游客又在少数,更多的是因为南昌作为交通中转,不得不停留。江西师范大学王东林教授在他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白襄红”与“内涵延伸”》一文中指出:“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南昌在总体上不是首选,甚至不是次选。光顾南昌的游客大多只是临时驻足、顺带观光的过客,原因固然很多也很复杂,然其要者,还在于南昌没有一处舍此无他而且足以让游客逗留一天以上的旅游吸引物。”

2.城市形象不凸显。南昌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等国家级旅游城市形象。然而,全国拥有这些称号的城市还有很多,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6个,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3座,因此,放在全国来看,南昌如果要以这些形象来定位自己显然不具优势,城市形象不凸显。虽然南昌还有“英雄城”、“军旗升起的地方”等美誉,但只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不够。

3.游客难以在南昌留下深刻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南昌缺乏知名的旅游吸引物品牌,南昌现有的景点现状是:规模偏小,吸引力低,缺乏参与性,如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两个王牌景点,游客有半天就可参观游览完,而其它吸引物很难再吸引游客停留。因此,游客在南昌停留的时间很短,基本上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上,“购”和“娱”又非常薄弱,各旅游景点和商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难以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娱乐也如此,不能产生像游客去香港迪斯尼、深圳欢乐谷玩的效应。因此,游客难以对南昌留下深刻印象也就在所难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不管是从旅游者的角度还是从旅游地的角度看,南昌都必须改变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

1.南昌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概念,是政府形象的缩影。城市形象也并不是当代文化特有的形象,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可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是盛唐时代的长安形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盛期的杭州;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则是曾为十朝故都的南京;另外,还有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敦煌佛都等。城市形象显示着城市的个性,也成为凝聚市民精神的力量。

旅游形象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旅游竞争环境在变,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在变,旅游地自身也处在变化发展当中,因此旅游地也必须在考察各种发展情况后,对形象定位作出相应的变化。如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形象重塑工作并且运作比较成功的城市有“浪漫之都”(大连),“动感之都”(香港),“爱情之都”(杭州),“欢乐之都”(深圳)等。

如果说景点是旅游的“名片”,那么就可以说“旅游”是城市的“名片”,南昌的“名片”到底是什么?如何准确地对南昌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这是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首先要做的。

南昌城市形象如何定位,其实早有定论,那就是“英雄城”。王东林《城市个性特色评说——兼论南昌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田勇《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城市风格探讨》等文都持此论。但现实是作为“英雄城”的南昌,缺乏深刻的品牌内涵,所谓的英雄城,游客看到的只有一座八一起义纪念塔,一所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几个“八一起义”旧址,难以在英雄城留下“英雄”的体验。

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南昌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国红博会”的举办,“中国红歌会”的创举,这些为南昌树立一个以“红”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定好位、定准位,如何加强对外宣传。南昌到底该定位“英雄城”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或是提出一个新概念,还有待方家来讨论。笔者这里先抛砖引玉,谈点自己的看法。南昌城市形象定位是否可以在“军旗”和“军歌”上做文章,在“黄金周”和重大节假日举办升军旗仪式和“军歌演唱会”。看“升军旗”对游客应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关于“军歌演唱会”,实际上是对“中国红歌会”的进一步深化,其吸引力在2006年的“中国红歌会”已得到充分显现。然后,可针对国际、国内、周边省份、本地及周边县市不同市场的公众来设计形象宣传口号,如针对周边省份、本地及周边县市的游客,我们可以这样来宣传: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看“升军旗”,听“军歌”。

2.打造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为了让游客来南昌有更多的体验,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看“升军旗”听“军歌”的表面,必须进一步挖掘更多的内涵。因此,在南昌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是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重要所在。

现代游客的需求是体验。邹统钎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过程以及形成的感受。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旅游产品也能给游客带来体验,但作为一个成熟游客,他所追求的体验是高层次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全方位的满足。席克珍特米哈依在其专著《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中提出了“畅”的概念,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体验。”这种“忘我”的境界,实际上就是游客在心理上的一种最大满足,是游客在旅游休闲中真正地获得了快乐,以至在旅游过程中不自觉地发出“爽”、“酷”等这样的感叹。同样,啊斯欧·安哈来在他的《休闲与娱乐的心理学》中也指出“畅”是休闲体验的最高标准。

怎样给游客以“畅”的体验,就南昌目前的旅游资源来看,打造一个独特的、强吸引力的主题园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邹统钎认为,主题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氛围能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

那么,如何打造南昌独特富有新意的主题园,就应是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关键了。笔者认为,在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南昌可以打造一个以军事为题材,以军队为主线,以“八一”为品牌的主题园,笔者暂称之为“军旅天地”主题园。

园中的第一个主题就是“重演历史战役”。这是彼得·古特曼在《逃避现实者集锦簿》里为潜在的旅行者描述的28种体验中的一种。在“军旅天地”中再造人民军队重大战争的场景,给游客当一回真正军人的体验。园中可布置“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路”等历史场景,让游客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挑战自我。场景要逼真,并全程拍摄制作成光盘,以供游客留作记念。

园中的第二个主题可以开辟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馆。里面陈列各个时期的武器,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仿制的,特别是现代的新式仿制武器,包括一些战斗机、坦克的模型,既可供游客参观游览,又可让他们进行模拟操作。

第三个主题是建造一个军事博物馆。关于这点,早在2001年民盟江西省委就已提出了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博物馆”的构想,并由王东林同志撰写了《关于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博物馆”的构想》一文。

园内还可打造一个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饭店,吃红军餐,唱红军歌,露宿营地,体验军人生活。

前面所提的升“军旗”仪式和“军歌”演唱会以及“红歌会”应放在这个主题园举办。

为完善旅游“购”这个环节,主题园中的旅游商店可以销售各种仿制武器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田勇教授在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城市风格探讨》一文中,就南昌市创建国家军事文化旅游名城,开拓军事文化旅游提出了建设六大中心景区(纪念园区、军事文化区、军工旅游区、军事探险娱乐园区、军事擒拿格斗游乐区、军事婚礼浪漫园)的设想,可谓非常全面,但因其设想中景点分散,无法在同一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现实意义不大。“军旅天地”主题公园的打造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集食、住、游、购、娱于一域,融教育性、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为一体,解决了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

可以预见,“军旅天地”主题园的建立,将给南昌旅游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势必打破当前南昌旅游产品单调,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的尴尬境地,并且,对于配合当前红色旅游的发展,形成南昌旅游品牌,凸显南昌城市个性,都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3.大势营销,凸显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军旅天地”主题园,目的就是要凸显南昌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南昌旅游知名品牌。“最好的营销是旅游者的口碑”(王国新),“军旅天地”主题园的效果就是要达到:让来了的游客想再来,没来的想方设法要来,让大家一提到南昌,就想到“军旅天地”。在打造主题园的前期,应充分发挥营销的作用,提高南昌“军旅天地”主题园的知名度,提高南昌的知名度。营销口号应针对不同市场进行设计,比如,针对国际游客可采用“了解中国军队,从南昌开始”的对外宣传口号,用最简炼的语言,以中国军队历史为背景,突出南昌是中国军队的缔造地;针对国内游客的宣传口号可以这样:“做一回真正军人,来南昌‘军旅天地’”,“南昌,让您实现军人的梦想”等。后期,应不断创新改进产品,满足游客新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2]毛端谦,刘春燕.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6,(8).

[3]方志远,等.旅游文化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王国新.论旅游目的地营销误区与新策略[J].旅游学刊,2006,(8).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曾九江 肖俭伟

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 篇3:

浅析南宁园博会罗汉松园景观营造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odocarpus Garden in Nanning Garden Expo

摘要: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園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关键词:景观营造;罗汉松;罗汉松园;南宁园博会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9-02-27

修回日期:2019-04-01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odocarpus spp.; Podocarpus Garden; Nanning Garden Expo

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植物园的属性日益趋于应用多元化[1]。植物主题园是植物园的一种特殊园林表现形式,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园和山东菏泽天香园,通过集中区域栽植某一相同种类园林植物构成主要造景要素,其种类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等优势获得良好的规模效应,以植物品种展示、特色观赏为主,兼顾了物种保护、游憩娱乐、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已成为园林绿地中的主要景区而吸引众多游客[2~3]。

在园林行业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常态下,植物造景开始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塑造,植物景观除了具备艺术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外,主题性也成为新的关注点[4]。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宁园博会”)总面积约658hm2,通过塑造“生态宜居园林圆梦”的主题,打造“生态、文化、共享”3大园博园特色。其中包含6大主题展园区,80个展园,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极富地域特色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罗汉松园作为南宁园博会中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轴线上,靠近主入口东大门)、占地面积最大(约1.6hm2)的植物主题园,反映了园林的自然山水美、生态文明美和人居栖地美,其景观布局和营造值得深入分析与探究,以期为今后植物主题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1 罗汉松植物特色与园林应用

1.1 罗汉松特色及园林应用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植物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目前我国约有2属14种,野生树种极少[5]。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高可达20m),性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最适温度为20°C~33°C,于肥沃疏松、微偏酸性的砂质壤土生长良好[6]。罗汉松神韵清雅神气、姿态挺拔招展,叶色多为浓绿或墨绿色,自带一股雄浑苍劲的傲人气势,观赏价值极高;再因其生长速度较慢而谓“长青树”,契合了“长寿安康、富贵吉祥”等中国文化寓意而深得人心,以赏之不尽的仙来之韵贴合人们对高品质园林的追求。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罗汉松园应用类型与范围广泛,其适用于孤植、对植、群植、列植或盆栽造型等,常作造型树、盆景、绿篱及行道树等[7]。

1.2 景园中特色罗汉松

南宁园博会罗汉松园全园共植有35个种(含变种)、大小各异及造型奇特的罗汉松共343株(表1),其中特选艺术型罗汉松(日本进口)15株,自然型罗汉松63棵,广西本地品种造型罗汉松143株,含35株兰屿罗汉松P.costalis和15株贵妃罗汉松P.princess[6]等;罗汉松科普园品种共122棵,包括32株短小叶罗汉松P.brevifolius、20株短叶罗汉松P.macrophyllus var.maki和16株台湾罗汉松P.nakaii等。

2 罗汉松园景区布局分析

2.1 罗汉松园基本布局

罗汉松园作为入园第一景,分东部、北部、南部3部分:东部以罗汉松为主,北部四围合院,南部山水兼长,借助场地自身奇特地貌,如原有的矿坑谷地、平缓坡地及林地等,“经营”罗汉松、瀑布、溪涧、锦鲤池、栈道等与之结合(图1)。通过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基于“写意山水画”式景观营造技法对罗汉松园整体空间进行引导与分割,使其具中国山水的形态与意境。罗汉松园按观赏特点分为6大展示区(图2),分别是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各景观区相互联系、紧紧相扣,都赋予了独特的景观形象和展示了别致的造景特点。

2.2 各分区配置分析

2.2.1 入口迎宾区

进入园博园东大门,迎面而来是高雅庄重的罗汉松迎宾园,组群式栽植的造型罗汉松层林叠翠、苍劲挺拔,热情迎接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客人。罗汉松园主入口右侧放置了一块嵌有繁体金字的黑色亮面花岗岩,其背景为挺拔的主景罗汉松造型树,三两成群、错落有致,勾勒出疏朗开明的天际线(图3)。在观景视点处使用白细砂石与泰山纹理石打造“禅意溪流”景观,增添雅致情趣,同时引导进园游客视线,使其渐入佳境,观赏美景。罗汉松园植物造景层次清晰,色彩对比鲜明,最底层为素色系小叶片草本或自由均衡的低矮灌木组团—白绿相间的花叶女贞Ligustrum sinense ‘Variegatum’、灰白的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is、亮黄的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 ‘Golden Leaves’等;中层为色彩深沉的灌木丛或灌木球—球状暗红色的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深绿的苏铁Cycas revoluta和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等。素黄色的孔雀草Tagetes patula于其中形成了一道别致的“花溪”景观,与栽植造型罗汉松的微地形景观融合,形成了高低错落植物搭配形式(图4)。入口迎宾区景观步移景异、境以景出,每帧画面都为一幅美丽山水画。漫步其中,可将感受到一盆之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咫尺”的别样景致,天然野趣、妙趣横生。

2.2.2 松溪别院区

“松溪别院”名出自唐代李洞的诗句“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是由墙廊围合而成的园中园,位于罗汉松园北面。步入景区,首映眼帘的是一堵朴素典雅的青石砖景墙,墙前植有婀娜多姿的茶梅Camelliasasanqua,巧妙运用了“欲扬先抑”艺术手法和景观“挡中”造景技巧,将院内景观收藏起来。别院内罗汉松多以盆栽形式装点整面素墙或修饰一隅,茶梅秀竹、青松芭蕉,周边植物映衬着中央一尊“正观如云、侧看成狮”的奇特太湖石(高约5m),姿態万千,饱含营造者的浪漫与规划人的情怀,表达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和“画意栖居”的思考。

松溪别院区多处借助窗框、门洞、廊等建筑元素,运用漏景、框景和借景等园林营造手法,自然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该区内一堵从别院大门西南方向延伸出来的月洞门景墙打破了三合院四面墙廊围合的格局,使院内景观得以与相邻景区融合、延伸(图5)。景区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用园林的“可游”来触发人们对“可居”的美好愿望。

2.2.3 明月山溪区

“明月山溪”景区名出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该区结合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利用原坡地形在山腰设置涌泉水景,营造溪流叠石景致,两侧布置园林步道,配合罗汉松和月洞型景框石营造浪漫雅致的景点,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图6)。景区中石上清泉穿墙跃洞门,源头为两块相依对望的奇石,中留有如一弯明月的透洞,逢冬至前后,落日恰从洞中西沉,颇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感。

明月山溪区的植物组团都以孤植的罗汉松为主,结合中低层球状植物、素色原生石灰岩等造景元素,营造一个个层次鲜明、疏朗的植物景观,充分发挥了以罗汉松为主的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使罗汉松与其他园林元素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2.2.4 山谷俯涧区

“山谷俯涧”中的山坡为原生石灰岩土石山坡,经过前期生态修复工程处理,给植物创造了一个符合生长的环境条件[8]。以“写意山水画”为景观蓝本,通过地形竖向设计(包括微地形的处理)建立起山水骨架,配置植物营造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环境。溪涧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崖壁谷地来展现形态多样的生态水景,同时结合现状山体平台高点枕水而设置观景驻足点—披霞亭,亭下临空蓄水,运用现有高差营造叠水瀑布顺流而下。三两成团散植的罗汉松下为山石清溪,在地形低处营造栈道、雾喷等景观元素,松雾萦绕,引人入胜,仿佛“畅游”于山水画中(图7)。

土石边坡采用单一草种进行近自然的边坡复绿,浅色的草地背景、深色系的植物、潺潺清溪,以及经大自然风化“润饰”的石灰岩共同造出松石古韵、溪流山涧的美景,让游人体味别样园林意境之美。

2.2.5 白玉坡景区

白玉坡景区原为一片自然安息角稳定的石灰岩土石质坡地,大部分原生石灰岩深藏于土层中,未经人工雕琢。营造者在尊重原地形地貌不受破坏、敬畏自然的前提下,细致而有次序地挖掘裸露土坡上的石灰岩。因新出土石块色泽洁白,质地光滑脆硬如玉石般,故名“白玉坡”。石灰岩石缝处植以适量简单草木,如黄荆Vitex negundo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点缀[9],主景树罗汉松起到聚焦视点的作用,整体景观力求达到“人天各半,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赋予游人美的观赏(图8)。

“青山留碎玉,绿水动琳琼”(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题),白玉坡景区天作之石、所营之景,或大气磅礴、或巍峨险峻,讲究“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美学,宛如囊括名山大川之胜景。景区北面有一扇宽约6m、连接“入口迎宾区”和“白玉坡景区”的月洞门,既框白玉坡美景,也吸引游人前来探究。

2.2.6 次生林带区

植物景观营造如同传统山水画创作,强调“主景突出,客景烘托”[5]。次生林带区为原场地保留的一片松树密林,是罗汉松园自然护坡顶部。成片松树林在体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园中植物造景奠定了烘托主景的基础。在构图上,位于罗汉松园北面的松林区虽厚重,约占总面积1/5,但简洁大方使总体处于平衡。此外,大面积松林为罗汉松园中其他景区形成了完美自然背景,成片成群的松树轮廓与天空贴切融合,形成了优美的山林天际线,柔和了园内景观。

3 罗汉松园景观营造技法小结

3.1 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

罗汉松姿态沉稳,俯仰多姿,枝叶疏密有致。园中的主景树罗汉松,宛如大地盆景式般,其造型特征为大树形(高5m以上),树大浓荫,云片状枝叶层叠丰富,四面观赏各异;入口迎客处罗汉松植株造型是盆景式的直立型,以大飘枝为特征,顾盼左右,绿枝随风摇曳,似在传情迎客;作为配景树的罗汉松风姿卓越,整形为球形等,烘托主景树,映衬其秀丽挺拔。园中苍翠罗汉松俯仰观探,千株百株一望不断,其造型特征有如大型丛林式盆景,远可观其势,近则赏其质。

3.2 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

罗汉松园以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园林的手法营建,要表现罗汉松的主景地位,必须处理好其与配景山石及园路、水体、植物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其要点总结如下。

1)山石及园路:与山石配置的罗汉松种植方式以自然式散植或孤植居多;山石多为浅色系的假太湖石(原生石灰岩)和黄蜡石等天然景石;以灰麻石等浅色园路为背景。

2)水体:滨水景观区域散点种植或成片种植罗汉松;姿态卓越的罗汉松点植于水际,枝干倾斜于水面之上,营造“疏影横斜”的意境。

3)植物:与花色、叶色均为浅色系的植物配置,如金叶假连翘、花叶女贞等;适合于植物造型简单的植物配置,如球状、绿篱状植物等。

4)建筑:羅汉松常孤植于素墙建筑角落,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盆栽形式装点庭院空间或室内一隅。

3.3 天人合一的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

罗汉松园以写意山水园林造园手法,给人予气韵生动、雅致清幽的景观形象,讲究人与自然合一,注重景观营造意境。罗汉松园作为景区开篇,向为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的营造手法,在狭小空间内充分借助了场地自身奇特地貌,进而塑造出“松林、庭院、山溪、瀑布、峡谷、峭壁、鲤潭、草甸”等多种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态,并把广西的宏大山水浓缩为眼前的“壶中天地”,为游人提供了多种观览路流线,获得“槃涧深深、渐入佳境”的体验。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李方正,李雄,牛琳,等.植物分类园景观营造研究——以晋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5(7):96-101.

[2]陈必胜,晏姿.八仙花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与探索——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2):110-114.

[3]李成,齐荃,王兆明,等.牡丹主题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菏泽天香园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6,46(4):87-90.

[4]陈风杰.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5]陈平先.广西北海市引种罗汉松的栽培管理技术[J].科技风,2014(21):48-49.

[6]黄相玲,张明月,朱栗琼,等.4种罗汉松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8):12-15.

[7]夏聪,齐跃强,何世庆,等.罗汉松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现代园艺,2015(12):125.

[8]路秉翰,戴伟,谭广文.广西南宁园博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应用与探讨[J].广东园林,2019,41(1):63-67.[9]吴静,秦飞,王维,等.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50-54.

作者:叶劲枫 朱炫熹 谭广文

上一篇:新理念课改管理论文下一篇:社会医学生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