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房地产论文

2022-04-18

【摘要】由于我国近年土地价格和房价持续上涨,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其公允价值会远高于成本,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净资产,这也为管理层规避退市风险提供了途径,满足了管理层“筹划”的需要。公允价值和成本模式两种计量方式下取得的累计净收益相同,但由于确认收益的时间不同,企业就可借此进行盈余的调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上市公司房地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市公司房地产论文 篇1:

涉房公司去意浓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尽管相对其他行业,房地产业的利润依然较高,但随着调控政策不断压缩上市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利润空间,相对过去,利润率已经下降。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吃药、开矿”渐成为成为这部分企业的下一个标的。

曾几何时,“买房”是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向之一。而现在,受累于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不少原本只想“分一杯羹”的外行企业陷入资金紧缺泥潭不能自拔,房地产业务不同程度出现亏损,“弃房”渐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无奈之举。

对此,专家表示,受累国家房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外行会感觉越来越冷,与其让盈利前景继续不明朗,不如赶快趁目前资产贬值不多,回收成本。

“脱房”或成趋势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发现,在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房地产与建筑业外,2005-2012年主营收入构成中明确显示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共计238家,而到了2012年年报中,这一数值降到了133家,也即8年间,有105家,约44.1%的涉房企业选择了“脱离房地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先后有南京医药、人福医药、中恒集团、春晖股份等公司纷纷发布剥离房地产资产的公告。

1月15日,中恒集团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加80%-90%,其原因之一就是剥离房地产业务带来收益。

相似情况的还有南京医药。该公司1月26日公告,为保2012年业绩,南京医药同样打起了变卖旗下房产的主意。公司去年11-12月多次发布出售资产的相关公告。

你方唱罢我登台,1月28日,春晖股份公告土地转让进展的公告。将公司104亩闲置土地转让已完成资产过户手续。

紧随其后,3月13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拟对外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并退出房地产业务。

房地产利润下降是逃离主因

在记者翻看了多家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发现,这些混搭的公司房地产业务利润下降是这些上市公司“脱房”的直接诱因。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尽管相对其他行业,房地产业的利润依然较高,但随着调控政策不断压缩上市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利润空间,相对过去,利润率已经下降。

白药置业(云南白药旗下子公司)所遇到的危机正是许多过于激进企业的真实写照。今年3月,云南白药在发布公告拟转让旗下房地产子公司全部股权,表示“为专注主业”退出房地产业务。该公司上市年报数据显示,白药置业自2006年4月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不佳:除了2010年出现563万元的盈利外,其他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6年累计亏损60万元。

不仅云南白药,还有红豆股份,据其财报数据显示,红豆股份房地产收入在2010年之后,营收贡献占据大半江山的房地产业务开始成为公司的拖累,也成为其融资的障碍,2010年至今,房地产收入占比直线下滑。

“开矿吃药”谋转型

“随着近几年土地市场的公开化交易和地价的不断上涨,特别是融资成本的增加,在北京操作一个普通住宅项目的实际利润率能达到10%已然是不错的项目。调控期间为了确保项目的回款率,前期入市的产品基本上就是零利润。”一位开发商向记者坦言,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吃药、开矿”渐成为成为这部分企业的下一个标的。比如说,今年1月,刚泰控股发布重大资金重组公告,购买甘肃大冶公司100%股权,并出售旗下控股的浙江华盛达房地产公司89.78%股权。

3月19日,作为民营地产公司转型代表的中茵股份推出了定增预案,拟以9.23元/股向林芝中茵、上海泛安信息工程、昆山诺益投资发行1.09亿股股份募集净额9.86亿元,其中向子公司西藏中茵增资约4.5亿元;向子公司泰达医药增资约4亿元;剩余用于补充西藏中茵流动资金。“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矿业,争取矿业达到主业一半以上。”中茵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出现上市公司纷纷“脱房”的现象并不罕见。在销售不力、资金链紧张及库存高企等压力下,这部分企业选择“剥离房产”其实比较明智的,颇有“弃车保帅”的战略考虑,但是在具体退出过程中仍应慎重。

作者:吴旭光

上市公司房地产论文 篇2:

新退市规定对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摘 要】 由于我国近年土地价格和房价持续上涨,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其公允价值会远高于成本,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净资产,这也为管理层规避退市风险提供了途径,满足了管理层“筹划”的需要。公允价值和成本模式两种计量方式下取得的累计净收益相同,但由于确认收益的时间不同,企业就可借此进行盈余的调节。房地产市场由于其房源的独特性(地理位置、朝向、面积、楼层、房屋结构等),几乎没有“同类”,只能在“类似”的基础上进行估值了,这就给上市公司的价格调整留有了空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变换很可能成为一些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应引起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 成本模式; 退市条件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相续发布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限制增加了净资产和营业收入两项指标:(1)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数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数的,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数的,其股票应暂停上市;连续三年期末净资产为负数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2)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1 000万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低于1 000万元的,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两年营业收入低于1 000万元的,其股票应暂停上市;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低于1 000万元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和净资产。

一、房地产出租时对利润和净资产的影响

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产生的损失冲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当期利润;而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产生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此项规定使得企业在对外出租房地产时产生的溢价额不会影响公司利润,旧的退市制度中的财务指标只是强调连续两年亏损要进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因此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动力不足。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至2013年间有40%的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公司虽然不足上市公司的5%,但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新的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规定除了连续两年亏损(含追溯重述)外,增加了“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数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数的”。新退市条件中对净资产的规定,使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除了要避免连续两年亏损,又要避免净资产为负,增大了上市公司规避退市风险的难度。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出租时虽然不影响利润,但由于土地价格和房价的持续上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会远高于成本,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净资产。这也为管理层规避退市风险提供了途径,满足了管理层“筹划”的需要。

按照新的退市制度规定: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意见类型3项新增指标的计算不溯及以前年度数据,即以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最近一年数,以2012年、2013年年报数据为最近两年数。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有41家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值,这些公司如果不能在2012年度实现净资产由负变正地增长,则面临较大退市风险。其中深国商(000056)从2010年开始至2012年已经连续3年净资产为负数,进入到退市风险警示阶段。2013年是关键的一年,为避免退市,公司管理层会采取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

从表1可以看出,深国商201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进行了一项会计政策的变更,从2012年1月1日起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12年末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合计为73万元,公允价值624万元,价格上涨了852%,由此增加净资产551万元。虽然2012年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没有改变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命运,但是2012年年报中同时公告:随着皇庭广场工程进度和商铺对外出租比例的逐步推进,预计2013年将会满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即表明随着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增多,只要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就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和净资产,该公司预计在2013年的净资产会转为正数。从披露的2013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能够发现,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由2012年的-40 503万元暴涨至2013年的346 831万元,涨幅高达956%,基本都是由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改变而取得的。由此可以看出,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增加净资产的手段。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相同,在使用期限内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因此对企业不会产生额外的影响。

二、房地产出租期间收益的比较

投资性房地产至转让时止,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下取得的总收益相同,但是确认收益的时点却不同。

例如:2014年公司出租全新的房屋建筑物,原始价值100 000元,出租时的公允价值130 000元。出租后计提折旧10 000元,租金收入共计17 000元。出租期间公允价值增加了6 000元。出售时的售价为210 000元。

成本模式:

①借:投资性房地产 10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②借:其他业务成本 10 000

贷:累计折旧 10 000

③借:银行存款 17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7 000

④借:银行存款 21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1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90 000

累计折旧 1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 000

出租期间取得的利润=17 000-10 000=7 000(元)

处置时取得的利润=210 000-90 000=120 000(元)

累计净收益=7 000+120 000=127 000(元)

公允价值模式:

①借:投资性房地产 130 000

贷:固定资产 100 000

资本公积 30 000

②借:投资性房地产 6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 000

③借:银行存款 17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7 000

④借:银行存款 21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1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 000

资本公积 3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36 000

出租期间取得的利润=17 000+6 000=23 000(元)

处置时取得的利润=210 000-100 000-6 000

=104 000(元)

累计净收益=23 000+104 000=127 000(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采用成本模式,出租期间的利润为租金收入减去累计折旧为7 000元,转让时确认的收益是转让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120 000元[210 000-(100 000-10 000)];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用计提折旧,直接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房价上涨时期,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当期利润会有大幅提升。本例除租金收入17 000元外,还有6 000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租期内的收益达到23 000元,远高于成本模式计量下的收益7 000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处置时的收益是最近两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74 000元(210 000 -136 000)和原转换时的资本公积30 000元的合计,即104 000元。转让时成本模式下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公允价值模式。如果企业不准备转让投资性房地产,在房价持续不断的上涨时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使用期内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大量收益。因此虽然两种计量模式下取得的累计净收益相同,但由于确认收益的时间不同,企业就可借此进行盈余的调节。

三、投资性房地产模式的转换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下,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但要作为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退市条件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连续四年亏损的终止上市。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原则性规定,上市公司退市条件的规定则是明确的、具体的,为了避免被摘牌,上市公司会通过各种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成为其调节利润的手段之一。

冠福家用(002102)从2012年起,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接近2亿元。公司2012年年报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期数较上期增加1 046.48%,原因系投资性房地产大幅度评估增值及新建综合楼转入所致。从表2可以看出,该公司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如果2012年仍然亏损,则会被暂停上市。该公司2012年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利润产生巨大贡献,仅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项就占到了该公司净利润的1 084%,由此操作使企业产生了巨额利润,达到了扭亏的目的,也避免了摘牌的危险。该公司2013年和2014年对净利润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占到当年净利润的109%和2 682%。从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公司自2012年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以来,净利润均为正数,但究其原因,是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造成的,如果2012年至2014年扣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增值的影响,其净利润分别下降至-18 005.2万元、-231.91万元和-8 255.14万元,就会出现连续5年亏损状态,早已被停止上市了。这也说明该企业取得的利润应全部归功于投资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而非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得。同时也应注意在此利润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价格下滑,必然造成企业利润的大幅缩减。

2.准则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如果上市公司将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其计量模式自然要按成本模式计量,如果之后再出租的话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采用成本模式了,通过出租转自用再出租的方式间接达到了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计量的模式。

在房价不断上涨期间,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取得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而在房价下跌过程中,企业只要将投资性房地产收为自用,则可以避免会计账面损失了。因此,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变换很可能成为一些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应引起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四、建议

(一)严格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

准则规定,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取得“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其市场价格即为公允价值,而如果不能取得“同类”的市场价格,则按照“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估值技术测算出公允价值。由于房源的独特性(地理位置、朝向、面积、楼层、房屋结构等),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有“同类”,只能在“类似”的基础上进行估值了,这就给上市公司的价格调整留有了空间。

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来看,其公允价值的取得有按评估价格确定的,有参考同类房地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也有双方协商的价格,更有一些公司未披露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由于上市公司采用的估算方法和确认方式各不相同,造成公允价值计算结果的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对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进行规范,使估值技术更加合理和准确。建立成熟的各类资产市场,健全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是公允价值得以准确计量的前提。

(二)加大对公允价值的监督力度

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上市公司详细说明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采用的方法、评估的机构等。对蓄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严惩不贷,经济惩罚、行政惩罚、退市等多种手段并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追究相应的经济和行政责任,提高公司违法成本支出。财政、审计、证监等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监管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对举报情况属实者给予物质奖励。这是公允价值得以有序发展的保证。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等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要具有辨别会计信息真伪、虚实的能力。会计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更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加大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全社会讲诚信的氛围。这是提高公允价值真实性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顾煜,贺静.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研究[J].会计之友,2015(2):40-45.

[2] 郝苹.新的退市风险警示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5(4):45-47.

[3] 郭芙蓉,等.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的不足与完善[J].财会月刊,2012(6):35-36.

[4] 申慧慧.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中的盈余管理[J].财会月刊,2012(12):3-5.

[5] 王小力.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偏好分析[J].财会月刊,2012(1):9-12.

[6] 李高波.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12(5):17-20.

[7] 孔庆林,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刍议[J].财会月刊,2009(2):51-5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A].2006.

作者:郝苹

上市公司房地产论文 篇3: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的动因及规范

摘要:房产价格上涨背景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仅可以减少企业费用带来净利润的大幅增加,而且能够提高偿债能力与筹资能力增厚管理者报酬并便于企业开展国际业务。要保证变更行为规范进行就必须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完善会计政策披露制度,建立多样化业绩评价体系并加大的违规行为惩罚力度。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政策变更 诱因动机

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现状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在企业的外部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对某一会计事项由原来的会计处理方法改为另一种方法的行为。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会涉及到收入费用的改变,最后一定会影响到利润表的利润数额,从短期来看会对一个企业当期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扭亏为盈,摆脱ST处理,进行盈余管理而自愿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诱因。然而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条件,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为例,从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必须要具备市场成熟且公允价值可以连续可靠取得的条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不得再转为成本模式,所以现实中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上市公司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度内,84%的上市公司没有采用会计政策变更,16%的上市公司采用了一次会计政策变更。到了2017年,却有高达92%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年度内采用了三次会计政策变更。这一对比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灵活变更会计政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成因

我国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因为成本模式简单易操作,操作成本不高,且可以避免房产市场大幅动荡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需要每年对房产计提折旧与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样企业账面上房产价值越来越少。但在经济上行的影响下,房产价格居高不下,国家为了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中长期内房价势必不会大跌,这样企业账面价值就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导致对企业资产的低估。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对期初留存收益进行调整。这样不仅企业费用减少,随着房产价格的上涨趋势,企业资产价值也会持续上涨,这些都会带来企业净利润的大幅增加。在实际会计实务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摘掉ST帽子以确保公司上市资格,将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从而达到增加企业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与权益乘数并提高每股收益数值的目的。

以金地集团为例。金地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经营为主的公司,是中国最早上市并完成全国化布局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家一级资质单位。2013年11月以前,公司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但由于这种计量模式与现行市场行情下房产价值相背离,同时也给财务信息得到真实披露带来困难。于是在2013年,金地集团根据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先是把部分存货与在建工程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11亿,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0.78亿,增加资本公积2.34亿。再用追溯调整法对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直接导致上一会计年度所有者权益增加近21亿,净利润提高近4亿,并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使本年度净利润增加近13亿。金地集团的会计政策变更极大地改善了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不仅带来了报表层次上短期的巨额收益,也增强了企业偿债能力与融资筹资能力。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动机

(一)管理者报酬

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式,管理层取得的报酬和公司经营业绩直接相挂钩,而会计政策变更会对企业利润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样管理层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就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进行会计政策变更,虚增报表层面企业利润,从而提高管理者报酬以获得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企业自身利益

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规定,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会被股票摘牌强制退市,这不仅会损害各方利益,对企业也无疑是个致命性的打击,所以会有公司为了避免ST,会抓住变更会计政策这一救命稻草来进行盈余管理。例如在前一会计年度对损失费用提前确认,而对收入利得延期确认,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三年有一个正利润。对金地集团来说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是出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有利于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扩大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每股收益。

(三)开展国际业务

最开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只能采用成本法,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无论企业采用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模式,都应当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公允价值披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开始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房地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也有利于开展国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四、规范变更行为的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鼓励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在市場上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存,最根本的是要有“德”。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大对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完善会计政策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实质上是虚增利润,并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很多公司在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后每股收益都有上升,可是却并没有增加派发现金股利,这样无疑增加了股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相关企业会计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尤其是利润表的监督,企业自身也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配合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对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作出严格且明确的规定,必要时进行相关利润报表数据的追溯调整,注册会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

(三)建立多样化业绩评价体系

股价不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现实中经常存在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股价却在走高,市盈率高而投资者获利却减少的情况,高管过多关注报表层面的业绩就会增加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追根溯源还是我国经济市场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造成各大上市公司专注于追逐显性的经济利益,而对一些隐性软指标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例如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公司治理结构在管理层与所有者利益上的协调度,公司的外在形象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从另一角度看清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四)加大违规行为惩罚力度

只有提高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代价,让公司意识到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后果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行为。一方面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恶意违反市场经济秩序,随意进行财务舞弊的企业追究法律责任,给予罚款、禁止入市等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政府应搭建更加公平透明的房地产交易平台,打击非法人为操作公允价值的会计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公司准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自觉性,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的市场环境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因此不仅企业应当慎用会计政策变更,政府与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监督,投资者也可以全方位考察企业各方面的业绩,而不是仅仅考察几个单一的财务指标。只有各方携手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东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8(04):43-46.

[2]唐少波.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后果研究[J].时代经贸,2017(13):26-29.

[3]朱小云.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及其差错更正研究——以LM公司为例[J].财会学习,2018(33):224-225.

[4]周晓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以中航地产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02):14-20,33.

作者:施含韵

上一篇:可能性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城市化形象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