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泉州市是我国主要的制鞋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伴随着科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行业成为泉州市外贸新增长点,也俨然成为传统外贸转型的有力渠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口贸易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出口贸易对策研究论文 篇1:

后金融危机时代辽宁省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辽宁省外贸出口状况,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建立GM(1,1)模型。根据2001年1月-2009年2月辽宁省外贸出口的历史数据,计算2009年3月-2010年4月辽宁省外贸出口额。通过真实值与计算值的差距,找出金融危机对辽宁省外贸出口的实际影响,由此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出口;GH(1,1)模型;对策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辽宁省外贸出口现状分析

(一)主要出口贸易伙伴

2009年,辽宁省的主要出口国为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其出口额分别为77.10亿美元、39.45亿美元、33.33亿美元、31.50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06%、11.80%、9.97%、9.41%。相比而言,辽宁省对欧盟的出口量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机电产品出口需求下降所致。据统计,2009年辽宁省对欧盟贸易总额为82.6亿美元,其中,出口为41.6亿美元,同比下降36.1%。

(二)出口贸易方式

2009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39.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47%。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62.95亿美元,同比下降8.8%,其中,进料加工出口额为11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0.11%:来料加工出口额为48.7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3%。总体来说,2009年辽宁省一般贸易严重受挫,其加工贸易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三)出口商品结构

2009年,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43.39亿美元。同比下降10.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37.73亿美元。同比下降10.21%;农产品出口额为30.68亿美元,同比下降8.31%:钢材出口额为19.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46%;纺织品出口额为6.79亿美元,同比下降3.60%;医药品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同比下降8.52%;成品油出口额为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0.78%;船舶出口额为28.48亿美元。同比增长57.12%;铝材出口额为9.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04%。

二、金融危机对辽宁外贸出口影响的定量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GM(1,1)模型,根据2001年1月到2009年2月辽宁省外贸出口数据。计算出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辽宁省出口额。通过计算值与真实值的比较,从而评估后金融危机时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所受到的影响。

(一)辽宁省出口额计算

本文以2001年1月到2009年2月辽宁省外贸出口额的统计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计算,见表1:

根据GM(1,1)模型建立微分方程,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参数,从而得到的时间响应函数和还原原始数据函数分别为:

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求出平均相对误差为8.28%。

根据计算出的GM(1,1)模型,计算出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辽宁省外贸出口额如表2所示:

(二)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的比较

数据显示,从2009年3月开始,辽宁省出口数据一直处于较低状态,3月份其出口额下滑17.7亿美元,4月份更加糟糕,达到18,75亿美元,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不过,9月份辽宁省的出口数据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信心,其出口额达到了37.03亿美元,虽然计算值为42.79亿美元,但其下滑度降到了最低点。10月份的辽宁省出口数据又骤然下降,这显示了后金融危机给辽宁省外贸出口带来的冲击具有不稳定性。从11月份开始,出现了好转。其出口额环比增长13.8%,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这种良好的势态一直持续到2010年1月。2010年2月份辽宁省出口额骤降,这可能与年初出口一直是处于淡季有关,但不可否认后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3、4月份辽宁省的出口形势较好。总体而言,从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辽宁省平均月出口额减少13,79亿美元。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已经扩散,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三、对策建议

第一,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纵观历史,任何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辽宁省而言,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软件、高科技产品等出口方面,辽宁省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效率,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从而持续提高竞争力。

第二,争创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品牌,要打造世界性知名品牌,企业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目前辽宁省甚至是中国的很多企业进行的都是贴牌生产,其缺少竞争力,因此必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提升辽宁省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地位,提升其研发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三,开拓新市场。目前辽宁省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从当前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后尤其是进入2010年,辽宁省对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荷兰、印度等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较快,这也正显示了金融危机正在好转。对辽宁省而言,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与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和国家的外贸合作关系。通过借助新市场的力量,帮助发展辽宁省对外贸易。

第四,把握机遇,挖掘新的出口优势点。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很多国家包括欧盟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消费者改变了他们的传统消费方式。如何在这样的改变中发掘新的机遇,值得我们思考。例如,欧盟国家的一些消费者对纺织需求锐减,这对辽宁省的纺织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改变,这些消费者才会更加青睐于优质优价的纺织品。对辽宁省而言,可以从他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着手。调查其消费方式,进而根据有关结果来提高一些产业的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从而助推辽宁省外贸发展。

四、结 论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辽宁省外贸出口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2009年辽宁省外贸出口额较之2008年减少94.85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下降较为严重。进入2010年。辽宁省外贸一直处于回升状态。在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之时,辽宁省应该提倡技术创新,争创自主品牌,开拓新的市场,抓住机遇,使辽宁省外贸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卢乃超 牛迎春 武 岳 闫秀杰

出口贸易对策研究论文 篇2:

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泉州市鞋业出口贸易转型对策研究

[摘 要] 泉州市是我国主要的制鞋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伴随着科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行业成为泉州市外贸新增长点,也俨然成为传统外贸转型的有力渠道。本文首先对泉州制鞋、电子商务两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作分析,然后以鞋类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为出发点,分析泉州鞋类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并为泉州鞋类企业提出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电子商务模式开发客户,增加销售,控制成本,提高利润。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外贸转型

1泉州市鞋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1.1泉州鞋企发展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鞋制品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不仅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鞋制品制造基地,也是世界第一大鞋制品消费国和出口国。泉州作为中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早在1980年代就拥有了中国“鞋都”的美誉之称,其鞋制品制造基地的规模更为世界之最,形成了千亿级别的制鞋产业集群。泉州地区制鞋产业链完整,拥有制鞋及相关联企业2600多家,2016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泉州知名鞋企众多,拥有一批包括安踏、特步、361度、乔丹、匹克等国内龙头企业。这些知名鞋企从世界各地招揽了大量专业人才,实现了优秀设计制鞋人才的聚集。近年來,伴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渐复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鞋制品出口到东盟、中亚等地享受许多关税优惠,这极大地推动了鞋制品外贸出口的增长。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出口,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提高了鞋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一利好政策也对提升泉州鞋制品外贸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泉州电商行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泉州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方兴未艾,本土大量产业资本进入电商领域。据统计,2016年,泉州市已有各类细分跨境电商平台超过200家,跨境电商报关单量407万件,累计贸易额8825.39万美元,贸易额位居全省第一位。业界认为,跨境电商平台的增多、交易额的迅速增加,预示着本土大量产业资本进入电商领域,加速了泉州制造业走出国门的转型尝试,更是泉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具体表现。跨境电商独有的优势,让泉州企业和产业资本看到希望,纷纷择机进入。近三年来,泉州各类资本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也这也预示着泉州制造业正在快速打开国际市场,泉州制造业与互联网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与提升。

2015年底,泉州市政府就出台《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方案》,设立了争创中国(泉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目标,提出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为依托,通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商、产业基地和境外仓储,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机制和流程,进一步优化泉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生态圈,培育泉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竞争优势,推动“泉州制造”对接全球跨境零售市场,提升泉州市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泉州市鞋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经营环境分析与发展瓶颈

2.1鞋类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与发展瓶颈

泉州鞋类企业近年来,鉴于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正逐步扩大外贸市场的拓展。然而,众多中小鞋类企业的产品存在档次低、附加值小、市场美誉度差等通病,并且过分注重广告宣传,忽略投入设计研发,导致创新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状况。另外,大多数中小鞋类企业缺乏搭建电商销售新兴销售渠道的意识,从而较难成为电子商务的领军者,抢占跨境电商的市场份额,尽管少部分企业有这样的意识,但也同样面临着网站系统技术开发难、管理运营经验少、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缺乏等瓶颈。与此同时,在2015年、2016年整个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萧条,许多中小企业因之前过度融资、产能过剩导致资金链条锻炼,而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

2.2鞋类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与发展瓶颈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泉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鼓励鞋类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优惠政策,包含技改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出口信保押汇贷款优惠利率、以及晋江陆地港跨境电商通关服务试点等政策。但是,泉州市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以及产业资本和人才的吸引政策方面仍与北上广深等一些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3泉州市鞋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3.1构建跨境电商模式下的供销存系统信息化平台

泉州市鞋类企业应推进跨境电商模式下进销存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供应、销售、库存之间及时响应,让鞋类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海外仓储公司、物流配送公司之间构成合作,形成与传统外贸方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外贸流程。通过对进销存历史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掌握各类产品的市场表现,还可以充分了解产品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时间周期,从而为企业选择优质供应商、安排合理的采购数量、制定适当的生产计划,运作高效的物流方案,以及挑选表现良好的供应商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3.2建立跨境电商模式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泉州市鞋类企业不仅要加大跨境电商平台的硬件投入,更应该加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首先,泉州市鞋类企业应抓住机遇吸引专业人才的加盟,可与本地高校对接,开展校企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为今后企业发展储备人才;鼓励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参加培训,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能。另外,鞋企负责人也应积极加入相关电子商务协会,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大讲堂活动,一方面寻找优质电商平台资源,邀请平台培训主管来企开展业务技能及实操型培训,促进企业尽快熟悉平台运营规则、政策,熟悉平台的国际营销渠道。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协会的载体,与产业联盟企业开展交流、学习与对接,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铺建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反应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3制定跨境电商模式下的创新营销策略

泉州市鞋类企业应减少对于广告的依赖性,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模式,加大企业产品研发的投入,努力提升产品具有高性价比、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品牌优势,减缓要素成本增加的压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推进泉州市鞋类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商产品品牌。其次,泉州市鞋类企业应该积极授权原有的经销商开展电商销售,构建更为多元完善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最后,泉州市鞋类企业还应增加产品种类,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充分利用搭配营销策略取悦消费者,占得市场先机,扩大销售规模。

3.4搭建跨境电商模式下的高效物流体系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市拥有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环境和完善的物流配套,然而对于刚刚进入电商行业的泉州鞋类企业而言,却要面临企业内部符合电商物流的软硬件配套这个棘手的难题。因此,泉州鞋类企业应该制定符合电商运营模式的物流操作流程,及相关硬件设施配套,如在海外建立鞋类电子商务仓库,境外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产品直接从国外存储仓库以最短时间配送给境外消费者的跨境电商销售模式。因此,高效的物流体系有利于跨境电商模式的运营,更有利于控制物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

参考文献:

[1]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7).

[2]张跃良.福建泉州打造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N].中国工业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3]陈荣法,郭成宗.福建鞋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摘要[J].福建鞋业,2004(4).

[4]韩春燕.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价格月刊,2008(1).

[5]席波.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机遇与对策探讨[J].电子商务,2015(3).

作者简介:

潘郡(1983-),男,台湾苗栗人,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B13418S)。

作者:潘郡

出口贸易对策研究论文 篇3:

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出口产品多以高污染、高耗能产品为主,为了避开各国的碳关税、碳标准等贸易壁垒,中国产品必须向低碳转型。黑龙江省作为资源丰富的省份,出口产品也多以高耗能产品为主,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必须走低碳经济模式。文章从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低碳背景下黑龙江省出口面临的困难,并推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黑龙江省 低碳生产 出口贸易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形式,其关注的核心在于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清洁能源结构这两方面。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围绕革新能源使用方式、革新制度与转换人类的生存发展思路这三方面展开。近些年,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各国就一些协议达成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书》、《哥本哈根协议》,这三个重大决议共同表明了各国乃至整个世界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经济模式将会引领新型经济发展的大潮,各国也会将这类转型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科院在2009年3月颁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其带来的二氧化碳将减少一半。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从黑龙江省工业结构中可以看出,比起低耗能产业,工业比重较高,特别是在高碳的重工业,这一比例高达70%。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粗放型经济仍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特点为消耗高、成本高、质量难以提升且经济效益低。因此,为保证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向低碳经济转型。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黑龙江的出口贸易总额总体呈增长态势。黑龙江省出口贸易近年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一趋势也顺应了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如图1)。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额显著上升,但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2009年的出口量急转直下。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从2008年11月起,我国和黑龙江省实施了近两年的刺激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政策,2010和2011这两年黑龙江省的出口状况基本恢复了金融危机之前的状态。2011年中国开始由高强度的刺激政策变为温和的中性政策,2012年黑龙江省的贸易出口额出现回落。但总体来说,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

2.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黑龙江省近几年出口产品结构发生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具体表现为提高了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份额。例如机电产品,如表1,在2002年的出口比重为17.31%,在经历了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后,其出口比重达到了30.4%。但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仍然很大,除了少数的铁道零部件、整机等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之外,余下的大部分机电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统计数据直到2009年才出现,说明在此之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小。

3.外商投资偏重高耗能出口企业。虽然黑龙江省一直在调整并优化各出口商品的比重,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以密集型劳动力为基础的产品仍然占有最高份额,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状况依旧不容乐观(表2)。此外,其他国家逐渐将低附加值和能源密集型的行业迁移到黑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为黑龙江省改善了生产技术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推动了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有关高新技术商品的出口,这些都有助于黑龙江省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和采掘业为主导,然而这些产业会带来大量污染,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外商大多会将目光集中在这类产业上并加大对其投资,这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失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产业与贸易结构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商投资的偏重导致黑龙江省出口产品的高碳化。

4.出口市场高度集中。虽然黑龙江省的出口策略倾向于将产品出口到更多的国家,但实际情况表明最终出口地仍为某些常规地区,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更多交涉。黑龙江省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些发达国家技术都先进,国际社会上大多数贸易规则都由他们制定,比如绿色贸易壁垒的提出,低碳经济的倡导等。这些发达国家会对出口到其地区的产品制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黑龙江省目前各方面发展都不完备,在经济规模上仍以粗放型为主,商品生产上依旧以“三高”产品为主。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应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二、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低碳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发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依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碳减排技术,指的是针对高能耗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炭领域的高排放,以及清洁和高效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三类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在当前形势下,黑龙江省的低碳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不仅有差异,与全国范围内的发达地区也有非常大的差距。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基础,而这两项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都不乐观。环保技术虽已经被很多从业人员提出,但很多公司、企业并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度。黑龙江省蕴藏着潜在的绿色能源,但是大多的厂商还是不愿放弃原有的生产模式和使用燃料的方式。因为如果放弃原有的模式,使用绿色能源,需要调整和更新各项设备机器,这种绿色能源的成本会比普通能源高出很多。第二种途径是资源循环技术,是通过构建资源循环产业链,建立生产与更新循环资源寿命之间的渠道,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和谐的方式,尊重自然循环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由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生产过程之间,没有接洽的联系,或缺少相应的必要关系,因此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纽带仍旧没有建立起来。第三条技术途径是废弃物的处理后排放。这一途径是利用对废弃物的处理,降低生产与生存活动对生态情况的负面。但目前仍有很多商家或企业不愿这样去做,因为无害化处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人员,不同的有害物质处理方式还有所不同。对于企业而言,这个过程会极大地增加产品的成品,最终反映在市场上的结果就是,该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所以,很多商家宁愿污染环境,破坏可循环体系,也不愿迈出这正确的、科学的一步。

上述因素都会成为阻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是对黑龙江省向低碳贸易转型不利,也就是制约了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

2.出口企业不具备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技术的能力欠缺,更谈不上与国内先进企业和国际企业相提并论。另外,大部分的外贸企业,缺少独特的想法,很少有企业将目光放在创新上,即便少数的企业做到了,他们也不会去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团队的创造。例如在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领域,很多外贸企业申请方向和种类很零散,某些年份根本就没有申请。即便其他的一些企业花费了足够的精力去研究,但是大多结果均以理论的形式展现出来,或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而且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

外贸企业欠缺自主创新能力会影响到低碳产品,使其系统化、技术水平和配套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节能减排措施不能够有效、及时地落实,还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最终会体现在黑龙江省产品出口结构上,商品的竞争力也会被大大的削弱。

3.矿产能源存量下降。黑龙江省是矿产能源大省,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优势矿产中,大庆油田为大型油田,其储量及开采量均居全国首位。煤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但煤质好。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砂金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因此,黑龙江省的出口产品多以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为主。但随着多年来的连续开采,黑龙江的矿产资源优势已经大不如从前,若是不改变生产方式,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还是以“三高”产品作为主要的商品出口,对于黑龙江省得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能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向低碳经济转型,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绝对是必要的。

4.企业普遍缺少低碳经济意识。当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各方对与保护环境没有产生共鸣。虽然国家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环境问题,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现象,政府机构也在宣传、呼吁环保节能。但是大多数的居民和企业,公司,并没有对此事件显现出太多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低碳经济的意识不强烈,认识不充分,明显缺少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另外,缺少相关专业性文件,专业的测量等生产制造技术跟不上,加之原有的生产力得不到及时更新,严重地制约了低碳经济的稳健发展。而且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这个问题与黑龙江省关系不大,主要应由各大一线城市、经济特区来承担,有人甚至认为低碳经济是国际政治行为。显然他们没有明白低碳经济的社会地位,以及将随之而来的巨大转变。因此,由于人们和企业意识的缺失,导致低碳经济不能正常或快速发展,最终会对黑龙江省的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生阻碍作用。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黑龙江省出口发展的对策

黑龙江省正处于老工业振兴阶段,又蕴藏着丰富的化石燃料,这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生产工厂和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这也说明了节能减排项目任重且道远,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活动支撑,又需要大量的时间。碳排放,不仅仅对环境有巨大的伤害,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负面作用。为了达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出口贸易碳排放量降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就要在注重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真正达到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1.企业层面的对策。

(1)加速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政府首先要加强监管力度,帮助企业引进环保型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经济附加值低的商品进行出口贸易。这个策略一方面能保证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结构的合理。商品出口到别国,如果质量或其他方面没有达到出口要求的标准,那么出口商将面临被退货、或是降价处理等要求,最终对出口商会造成严重的打击和经济损失。此外,在政府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那些因未达标而不能够进行出口贸易的企业会加紧步伐,做出各种调整,以应对政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商品质量提高,更多的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

(2)注重低碳技术研发,加强出口企业低碳化生产。激励黑龙江省外贸企业发展低碳化生产。相关企业应建立高效、清洁、低碳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达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和工艺改进等方面有应该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如果能达到国际环境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非常理想的生产状态。此外,政府方面,对于出口低碳产品数量较多的公司、企业应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技术帮助和管理建议,全方位推动企业创建低碳生产模式。

(3)推进市场多元化发展。黑龙江省的商品出口多集中在俄罗斯、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技术水平较为先进,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进口商品的检验要求将更加严格,这对黑龙江省日后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日后商品出口的新市场,扩大黑龙江省出口市场的范围,加强与这些新市场的贸易联系并保持长期合作,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2.政府层面的对策。

(1)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投资融资机制。政府应该为高技术企业,特别是环保、节能、低碳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和支持,提倡低碳项目贷款和金融机构节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大的经济支持,尤其是黑龙江省省地处中国内陆而且相关技术不先进,又缺乏经验,政府的呼吁和带头作用是很必要的。另外,政府要实时监管,以便及时改善和调节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方式。

(2)优化出口退税结构。政府应降低“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部门的出口退税率或者取消有关部门的出口退税,增加“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部门的出口退税率或者扩大其出口退税范围,如技术创新项目、新能源项目和减排项目,并不断优化出口结构。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一方面政府将更多的出口退税用在了有技术含量的产品身上,使出口退税政策变得更有效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满足了政府的要求,做到“低污染、低排放、高附加值”的要求,争取到了出口退税的机会,将来产品到了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会增强,既能够增加销量,提高黑龙江省品牌在国际上的声誉,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最终达到改善黑龙江省出口结构的目的。

(3)引进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一种新型的通过国家间合作来达到减排承诺的机制。发达国家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上述内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并在国家间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黑龙江省可充分运用这一机制,积极地与发达国家合作,并以此讲多国外的先进碳减排技术与设备引入黑龙江省,进而促进出口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与碳减排,降低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同时,淘汰掉传统生产体系中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机制的运行。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BCQ02)]

参考文献:

[1] 王鹏.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外贸出口结构优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3(5)

[2] 王兵.低碳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研究[M].安徽大学,2013

[3] 杜强.论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调整战略[J].亚太经济,2013(15)

[4] 朱巍.低碳经济背景下优化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10)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

作者:韩立红 王轶南

上一篇: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论文下一篇:元好问的文化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