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举措论文

2022-04-15

导读:对城市空间美特质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人本导向和审美品位。目前,城市空间美建构中存在的美的元素稀缺、建设设计薄弱、城市管理痛点难除等问题,要求城市建设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景观空间、历史空间和秩序空间等进行人文呵护,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制度,以进一步彰显理性、先进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园林绿化的举措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市园林绿化的举措论文 篇1: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摘要】我国很多地区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总结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反馈探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现代化城市;新举措

随着城市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园林绿化应遵循生态学、美学原理,也要兼顾人文景观的构建,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突出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生态角度看,现代城市的实质是建设生态型城市,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保证其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建设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现阶段,园林绿化设计理念上还比较落后,且照搬照抄现象严重,导致园林绿化设计缺乏创新。同时,绿化设计往往重视与城市风格相辅相成,进而忽略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自然性和生态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老城区绿化率较低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在一些老城区,却存在绿化率比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老城区可用于绿化的面积较少,给全面绿化工作带来制约。

(三)全民绿化管理意识不足

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通常小城市绿化管理意识及绿化工作管理费用明显低于大城市,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广泛,导致很多城市居民绿化意识薄弱,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人员综合管控能力差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缺少管理经验,在进行绿化养护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技术性,常常导致城市绿化植被成活率低下,进而影响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构建生态城市的现实需要,因此要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绿化管理科学发展道路,进而逐步实现改善城乡环境的目标,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创造出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重视创新思维——为园林绿化管理注入新想法

(1)加强部门合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强调多部门合作,加强各部门协调和配合,促进绿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突破传统管理方法对绿化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例如,通过规范考核制度,在绿化管理人员内部之间形成精诚合作的局面,进而共同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并为管理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

(2)创新设计方案:更新设计理念,转变落后园林绿化设计思想,根据城市实际发展情况,对园林绿化方案进行设计,切忌照搬照抄。同时,在重视保留城市风格的基础上,遵照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尽可能多的保留绿化的自然性,进而促进绿化管理工作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城市人文主义特色,并使园林绿化工作更加贴近生活,并打破传统绿化模式的制约。

(二)执行创新想法——加大园林绿化管理力度

(1)完善基础设施: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确定基本方针和具体管理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各个辖区基本绿化状况,包括公共绿化面积、绿园林配置状况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设施等,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进而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

(2)增加园林绿化面积:根据老城区整体规划情况,及时发现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处理。针对可用绿化面积少等问题,要及时汇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努力优化建设意见和方案,在征得上级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规划构想。同时,在旧城区可大力推行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工程建设,进而增加老城区园林绿化。

(三)创新管理思想——与实践工作进行有效联系

(1)创新管理理念: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园林绿化工作的滞后就是其中突出表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因此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管理理念的创新,并摆脱老旧管理思想的桎梏。

(2)兼顾工作效率: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城市绿化体系显然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多方面需求,因此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并使其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园林绿化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通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民众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城市居民绿化工程保护意识。最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为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夯实基础。

(四)尊重发展规律——全面优化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1)管理工作要兼顾到多方面效益:现阶段,我国多元化经济模式不仅为复合型城市经济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也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产生积极意义。因此,要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使其能够与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相符。在不断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重视双向效益的发挥,且不能过分重视单方面经济效益,而是要兼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时,应首先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管理工作可能对市政设施的影响,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方案规划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站在管理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组织和协调,最终实现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3)引进专业管理人才:统一的教育与培训对园林绿化工作人言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是首要任务,必须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加强职业荣誉感的认知。园林绿化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出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要对绿化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园植保技术不断得到强化。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每种园林植被可能产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而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为提升园林景观观赏效果奠定基础。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措施。我国园林建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需要得到广泛的重视。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时中,要在增加资金管理、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等方面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同时,管理工作要与日常实践进行有效 联系,避免出现管理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正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以新乡市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12(01).

[2]张臣.浅析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的要点及养护管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4,11(19).

[3]郑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5,04(21).

[4]王星凯,樊磊,高玉福,等.老城区绿化改造策略研究——以延吉市老城区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5,04(28).

[5]张晓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园林,2013,12(20).

作者:王磊

城市园林绿化的举措论文 篇2:

现代城市空间的美学缺憾与修缮路径

导读:对城市空间美特质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人本导向和审美品位。目前,城市空间美建构中存在的美的元素稀缺、建设设计薄弱、城市管理痛点难除等问题,要求城市建设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景观空间、历史空间和秩序空间等进行人文呵护,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制度,以进一步彰显理性、先进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富裕、繁荣、美观、宜居城市的向往。人类城市生活是一部不断改善和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和美化的历史,如古罗马的斗兽场、雅典的阿波罗神庙、中国明清的北京故宫以及现代大都市巴黎的罗浮宫、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无不是城市空间美创造的经典杰作。而贯穿这些“杰作”的主线,正是对自然特质的师承、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对城市空间美精神的不懈追求。

由此观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也曾有过城市空间美创造的辉煌时刻,但更多的却是在“唯GDP主义”和资本逻辑力量的双重驱使下,狂热、短视、盲目和无序的城市发展观占据了城市主政者的思维,城市俨然成了资本的竞技场、推土机的跑马场、文化的“屠宰场”和恶行的逐利场。城市空间碎片化、城市活动无序化、城市内涵空心化、城市品位平庸化、城市脸谱同质化、城市生活劣质化等倾向,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诉求几近于奢求,不少城市也因之陷入了能源紧张、土地奇缺、环境恶化、“城市病”反复发作的不堪境地,城市发展亟待回归尊重人本、尊重自然和崇尚美的正确道路上来。为了重建人际和谐以及人与城市的和谐,建设美好的城市“家园”,尤需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界认真审视并长期呵护城市空间美,最终实现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一、城市空间美的多元关系

城市空间是城市赖以运转、存续和发展的物质构成,是以人为核心,以美观、宜居为宗旨,以形、光、声、色等为表现形式,包括建筑、河流、土地、城市基础设施等物质要素在内的客观实在,是人从事生产、生活、交往等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精神家园。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面的投影,是城市地域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1]

根据人们活动性质的不同,城市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社会活动空间(主要是集市、街头和路边就业市场等)、休闲空间、景观空间等,其中,交通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因涉及“人”的秩序管理,我们可称之为“秩序空间”;休闲空间和景观空间因涉及到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我们可统称之为生态空间。

城市空间美涉及到人与城市、自然和历史等多种因素,是指城市空间的布局、层次以及构成要素等都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给人持续的审美快感和精神愉悦。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美也表现为“实践的学问”和“成长的美学”。拈其概者,城市空间美主要特质有:

(一)整体美与局部美

从宏观布局来看,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个大的棋盘,街道建筑错落有致,商贩物流井然有序,空间布局大气浑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整体美感。同时,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街区、河流、广场、园林、灯光等也都各具特点,异彩纷呈,就像散落的珠玉,点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二)传统美与现代美

事实证明,任何一座理想中的城市都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统一。所谓“传统美”,是指一座城市有着非常完整的文化遗存,虽经历史长河的淘洗仍然保留着脉络清晰、依稀可辨的历史文脉。踯躅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与一些粉墙黛瓦的水乡文化、雕梁画栋的建筑文化、亭台轩榭的园林文化、衣冠古朴的民俗文化以及古香悠然的工艺文化等不期而遇,给人留下非常唯美的感受;所谓“现代美”,是指城市现代化的浪潮浸染了城市的每一方空间,留下了非常鲜明的烙印,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路网交通、无处不在的虚拟空间、茶楼酒肆的五彩霓虹、冲击眼球的时装服饰,等等,交汇成光怪陆离、变幻多姿的现代都市气息,使城市空间尽显“成长中的美学”,不致湮灭在历史的烟尘里,了无生趣。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给了城市最丰厚的馈赠。一座城市,如果缺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必将黯然失色。很难想象,没有河流湖泊的城市还会那样薪火相传,没有高山幽谷的城市还会那样摄人魂魄,没有绿围翠绕的城市还会那样生机逼人。这也是杭州、厦门、珠海等城市旅游热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当人们络绎不绝聚集于城市后,城市的面貌就因“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智慧和创造使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魅力四射的形体艺术(人的活动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匠心独运的园林艺术,等等,都是城市空间美的瑰宝,氤氲着艺术美的典雅情调。

(四)形态美与精神美

城市是有生命的,不仅因为在其间活动的“人”以及自然万物,以及因“人”的活动而获得的永久的艺术生命,更重要的是,城市本身也是一部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从城市空间美角度看,不同的城市因历史、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必然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形”、“神”兼备的统一体。没有形态美的城市无异于抽掉砖石的建筑,流于虚无;没有精神美的城市不过是实物的简单叠加,缺少灵魂的统领。形态美,是指城市空间的布局、个体、血脉等符合美的创造规律,色彩、光度、构造等给人以持久的审美愉悦;而精神美是指城市空间美除了能诉诸人的眼、耳、鼻等感官外,还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精神气韵,在城市空间构造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风格,蕴含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一以贯之的经济社会生态,避免落入“千城一面”的发展窠臼,是万众神往的城市“魂魄”和精神“基因”。

二、城市空间美的现存问题

(一)总体美感相对稀缺

为了一味抢时间、追速度、求效益和上规模,不少城市都热衷于盲目求大、求新、求洋,而很少下精雕细琢的功夫。在城市大规模建设的滚滚车轮下,连固有的美的元素都难以幸免和留存,遑论创造新的美的空间了。个别城市,即使踏遍全城,也难觅昔日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翘角飞檐之踪迹,不能不令人留下今夕何夕的怅惘和慨叹。

(二)建筑设计乏善可陈

一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如果能体现较高的设计水准,必能给城市增色不少。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设计总体上看鲜有佳作,型体单一、配色单调、线条死板、层次失调、布局凌乱、配套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灯光、造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也缺少整体协调的美感。

(三)功能区划杂乱无章

每个城市的空间布局,按功能都包含着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休闲区等不同的区块。由于城市规划的先天不足,再加之后天设计理念的落后,致使街区布局上存在不少问题,不是各大区块截然分开,人为地造成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是各大区块鱼龙混杂,加剧了市容秩序管理的难度,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抑制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四)城市管理痛点难除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盲点”,城市管理者的失位、缺位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对城市空间美的建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城市管理在一些地域和领域还存有不少“痛点”,如流动商贩管理“堵”与“疏”的矛盾、“城市村”脏乱差等,有的管理尚未全覆盖,给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打了不少折扣。此外,还有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乱搭乱建、道路开挖等问题,既影响了空间的美感,也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五)城市建设损毁严重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空间环境,但也造成了一定的损毁;尤其是一些城市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盲目无序地开发。如此,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城市更像是一个“工地”,尘土遮天蔽日,四处飞扬,机器噪音不绝于耳,道路施工频繁开挖,污水排放屡禁不止,工厂烟囱如雨后春笋,造成空气、水体质量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对城市既有的文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有些甚至触目惊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六)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近年来,一些城市“单向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大跃进式的城市扩张运动, 使得许多城市在空间生产中忽略了城市特色和历史文脉, 唯摩天大楼和宽阔马路是举, 在一定程度上遗弃了作为城市特殊记忆的历史文化风貌, 破坏了城市的人文生态和空间自由, 侵蚀着原本多样性的城市文明”。[2]城市所独有的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魅力的直观表达,是城市文化特色的直观显现。文化底蕴深厚、空间特色鲜明的城市,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很难想象,没有了西湖的杭州还会是世人仰慕的“人间天堂”,没有了小桥流水的嘉兴还会是茅盾笔下韵味深远的“梦里江南”,没有了四合院和名人故居的北京还有醇厚悠远的“京味”。文化给经济让路,特色为铜臭挤占,历史被浅薄裁剪,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沉痛代价;拆了景点建景点,赶出文化“请”文化,毁了特色“凑”特色,这就是不少城市在推进城市化中要交的学费。

三、城市空间美的制度打磨

从根本上说,对“城市空间美”除了要落实人文呵护外,还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使成长中的“城市空间美”不致被变形、被减料、被偷盗、被玷污、被毁弃、被轻视、被丑化,才能最终成为一块熠熠生辉的“通灵宝玉”。

(一)建立宣传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保护合力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要强化对政府管理和专业监管队伍的宣传教育,也要加强对广大市民、自由职业者、商人、地产开发商以及一切和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群的教育。要对各类人群进行环保、护绿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不仅不给“城市空间美”造成损毁,促进新的“美质”的增长,而且要勇于制止各种有损于“城市空间美”建设的行为。通过大力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打造“城市空间美”的重要意义:创造美的空间环境,既美化了城市,也优化了自己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保护和建设“城市空间美”的积极性。

(二)建立建设规划制度,不断拓展美的空间

经过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深思熟虑的富有创造性的规划与设计构思的城市,就具有了艺术美的特征。另外,城市中构成城市物质要素的某些艺术品(如建筑小品、雕塑、壁画、花坛、喷泉等),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特征也都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3]首先,对城市政府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设施改善等规划制度,即既要有近期计划,也要有远景规划。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和现实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交通布局、商业网点规划、人口流向、厂矿布局以及停车站库等城市附着设施的建设等,要有比较准确的预判,以有效缓解现代城市的难题,避免给城市空间造成人为破坏,最大限度地使城市建设在便民而不扰民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对直接“造景”的城市景观布点,如风景区、绿地、公园、广场、灯饰等也要纳入规划内容,从总体上描绘和构建“城市空间美”的蓝图。再者,对不在政府城市规划图之列的城市建设内容,要尽量鼓励“民间资本”的“民间创造”,如通过开展优质建筑设计的评比等活动,来刺激全社会创造“美”的激情和智慧。

(三)建立考评激励制度,着力完善奖惩举措

由于城市空间的丰富多样性,“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到园林绿化、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城市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景观照明等多个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城市空间美”考评激励制度,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相应职责,将各部门日常的保护和创造业绩纳入政府管理目标考核,加大结果的应用,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并在人、财、物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力度,使相关部门在“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中不敢掉以轻心,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此外,在“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中,对社会各阶层的“民间行为”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奖励护“景”造“景”的行为,给毁“景”减“景”者以一定的惩戒。

(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教育培训制度

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深化,“城市空间美”的建设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包括设计人才、研究人才、监管人才、规划人才等,有时甚至需要跨部门、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城市政府要立志打造一座立足历史、放眼未来的美丽城市,就不能不重视专业的“城市空间美”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实现校政联合,在相关高校设置此类专业,强化对“城市空间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培养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城建机构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合培训以及“请进来”、“走出去”、远程教育等办法,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城市空间美”的研究、实践和监管水平。

(五)全面实施数字城管,提高智能管控水平

当前,城市空间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需要持续改进的、哪些是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以及哪些构件是存在损毁风险的,等等,城市管理者尚缺乏确切的数据,为实现精确的监管带来了难度。对此,首先要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GIS、GPS、RS和Computer、Communication等技术,建立所有城市事件(动态的要素,如流动摊贩、违章停车等)和部件(静态的物体,如井盖、电杆、岗亭等)数据库,以实施精确、标准、精细、常态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应用当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技术,通过在相关“物件”中植入传感器以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城市空间管理的智能化,并紧跟“智慧城市”发展潮流,实现“城市空间美”建设和管理的“华丽转身”,迈入更为美观、智慧、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柴彦威.城市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高春花,孙希磊.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伦理视阈[J].学习与探索,2011(3):21~24.

[3]周岚,于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塑造策略——江苏城市化转型期的文化追求[J].中国名城,2011(10):4~8.

责任编辑:张 炜

作者:房立洲

城市园林绿化的举措论文 篇3:

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大的裨益。为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有序进行,科学缓解绿化建设过程中面临土地供给矛盾,实现绿色性与成本性的有效兼顾。本文论述了垂直绿化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对策,以期提升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垂直绿化;城市园林建设;应用现状;对策

引言:我国社会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导致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良好发展。相比较于平面绿化的模式,垂直绿化模式不仅能够节约用地面积,而且还能扩大绿化面积,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进行绿化时使用的手段之一[1]。虽然垂直绿化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导致我国城市园林垂直绿化发展水平难以进步。因此,必须对此进行重视,加大改善垂直绿化模式的力度, 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绿化的发展水平。

1 垂直绿化的概念

垂直绿化是新型的绿化措施,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地的基础上,选取特殊种类的绿化植被进行栽种,进而改善并提升居住地附近的生态环境。这种新型绿化措施的大范围应用,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城市內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为现在的钢筋森林添加更多自然色彩,这个方法也是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

2 垂直绿化的重要作用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能低于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能低于36%。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突出。实际应用中,垂直绿化能够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也能有效地缓和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垂直绿化不仅仅能加快城市绿化的进程,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比如藤蔓植物,自身有着良好的可延展性,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堵特殊的绿化墙,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也能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在栽培这些植物的过程中, 也能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

3 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绿化布局缺乏合理性

就我国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现状来看,具有不错的发展势头,可是在布局方面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没有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没有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绿化原则;其次,大多数城市的垂直绿化面积都过于少,而且应用广度和深度也都远远不足, 很难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例如北京市,主要的垂直绿化都集中在城市主要的道路、立交桥、大型公园还有部分居住区、高校园区当中,没有进行大范围应用[2]。在我国城市绿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街头绿地建设过程中,还是采用平面绿化方式,例如,北京的元土城遗址公园、护城河沿线的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垂直绿化的建设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可是采用的形式主要是护坡和花架模式,并没有应用现代化丰富多彩的绿化形式;再次,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垂直绿化方式还局限于对植物的简单堆砌,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植物的生态功能,后期养护工作也没有跟进,并没有起到园林绿化效果。

3.2 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进行园林垂直绿化时,所选择的植物品种比较单调,使城市发展具有的生物种类多元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只有单调的植物被使用在城市园林垂直绿化中时,就会导致最终的绿化效果不理想,很难将城市具有的特色充分呈现出来。

3.3 垂直绿化的配套设施较为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园林垂直绿化发展所需要的周边设施建设, 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充分的支持,没有有效的利用绿化带周围的建筑物,导致人工群落的建设目标无法得到实现。很多园林垂直绿化设施形式和种类都比较简单、单调、原始,无法提升园林垂直绿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园林垂直绿化时,没有对道路的绿化给予必要的重视。而且, 很多园林垂直绿化群落是单独存在的,并没有建筑物的衬托,导致最终的绿化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4 城市园林建设中垂直绿化的应用措施

4.1 提升垂直绿化布局合理性和城市园林规划协调性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绿化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建设内容。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垂直绿化模式的应用,确保垂直绿化模式的应用和城市园林规划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城市垂直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在具体的垂直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道路两旁的垂直绿化进行合理化的布局,这能有效推进城市道路绿化廊道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可谓一举两得[2]。对于垂直绿化建设,相关人员在设计建设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情况,制定详细、有效的后期养护举措,如此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4.2 丰富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

想要不断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城市最好建立属于自己的植物苗圃,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各种植物对本土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还可以提升植物的繁衍能力,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苗圃的建设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本土植物的种植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栽种原则,将城市垂直绿化植物的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发挥至最大,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这些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根据季节的变换对其作出适当的调整,不断提升垂直绿化的效果。

4.3 强化垂直绿化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对于垂直绿化模式的应用,要科学、合理地开展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提升城市园林建设的水平,做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城市污染程度,扩大城市绿化面积,确保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建设中使用的垂直绿化模式基本是以复层配置模式为主[3]。这种绿化模式的最大作用就是合理利用多种植被,最大化地提升城市居民的视觉享受,将城市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有效地发挥出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各种植物种类做到合理化配置,实现最佳的城市园林垂直绿化效果;第二,在垂直绿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和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发挥好相互衬托的作用;第三,建立垂直绿化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确保实现垂直绿化预期目标[4]。

结束语: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人口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城市中混凝土建筑物增多,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绿化空间的增加,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各个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垂直绿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城市园林建设者提出具体的解决举措,以垂直绿化模式的广泛应用推动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的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婧.市政园林绿化中垂直绿化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20):176.

[2]陈水华.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7):189-190.

[3] 贺奕尧,王楠琪,姜卫兵.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20,(07):74-77.

[4] 范体凤,冯志坚,朱锦心,等.广州市垂直绿化新形式的应用调查[J].湖南林业科技,2020,43(5):112-117.

作者:李腾梓 郭亚强

上一篇:挥发性成分中药炮制论文下一篇: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