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

2022-07-03

【摘要】四川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对如何以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式继承四川传统民居,创造出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现代住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的住宅市场涌现出的具有四川民居风格的住宅项目,已经表现出现代住宅对四川传统民居的创新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 篇1:

住宅建筑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数学模型

摘 要:以住宅建筑火灾安全为研究背景,根据多室实体住宅建筑模型室内火灾升温及高温烟气流动影响的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起火房间尺寸、门洞尺寸及枢纽空间等3个主要空间构造因素对室内高温烟气流动影响。以质量守恒等相关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建立了住宅空间单室尺寸与高温烟气分布的几何关系模型;利用动量守恒控制体法建立了开敞空间的开口尺寸与烟气扩散的关系模型。分析表明,住宅建筑火灾安全应充分考虑空间构造形式的影响;通过对烟气流动模式的独立房间尺寸设计和房间连通形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分布和烟气流动路径。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空间构造形式

住宅建筑火灾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住户的人身、财产等切身利益。相对于高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中国住宅建筑空间较小,且多采用易燃性的家具、装修材料和电器,导致室内火灾荷载密度较高,火灾蔓延和烟气填充速度较快,火势不易控制;另外,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随高温烟气迅速向室内扩散,使火灾中人员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1]。统计显示[2],火灾中85%以上的人员死亡直接因素是吸入了烟尘或有毒气体而中毒窒息伤亡,高温烟气的流动又会造成火灾蔓延。从火灾后现场的调查发现,空间格局是导致火场扩大、烟气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空间格局对室内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火灾安全观点的住宅空间设计,是目前降低住宅火灾损失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

郭 震,等:住宅建筑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数学模型

基于火焰物理特性及空间边界特性,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空间火灾发展、烟气蔓延及有毒气体扩散等研究[34]。Brian等[5]利用试验方法验证了有毒气体随高温漂浮扩散过程,并提出空间形式是影响烟气流动的主要因素。Harrison[6]在进行大空间中庭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研究中发现,走廊宽度和层净高将决定高温烟气向中庭扩散的时间。此外,Poreh等[7]研究发现挡烟垂壁对减缓烟气水平扩散具有较大的作用。火灾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但是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流动受到建筑空间形式的影响。当建筑形式确定后,烟气的流动模式具有确定性,或是说如果掌握高温烟气流动与建筑空间形式的关系,则可以通过有效的建筑空间设计控制烟气的流动。

本文在建筑住宅单元模型的室内火灾升温及高温烟气流动试验结果基础上,在建筑住宅单元空间构造形式对室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的影响规律方面进行深入讨论。空间构造形式包括:房间高度、门洞尺寸、房间面积及各房间连通形式等。基于物理学观点对影响规律进行机理分析,进而建立空间因素与室内烟气流动的关系模型,旨在为限制或减缓高温烟气扩散的消防设计和住宅建筑火灾安全评价提供一些新思路。

1 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与主要构造

作为民用住宅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而房间的分割或者称为户型是实现住宅功能最直接的表现。随着住宅建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户型可供选择。虽然户型种类良多,但是仍然可总结出一些规律。

1.1 住宅空间高度与单室面积

单元式住宅每个房间的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均通过转换空间(枢纽空间)联系。通常设计中,客厅及主卧室属于大房间;厨房、卫生间、书房或贮藏室为小房间。当室内层净高确定后,每个独立房间的空间容积是确定的。以封闭单室火灾的观点,高温烟气在不同起火房间内填充的时间不同,房间越大烟气填充时间越长。然而,室门的存在势必造成高温烟气在完全填充房间前向外流动扩散。

1.2 门洞尺寸

门洞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有可开闭的室门,如卧室、厨房或书房;另一种是全开敞形式,如客厅、餐厅。前者门洞上方有一定高度的过墙,后者门洞高度基本等于室内净高。

高温烟气通过这2种门洞的形式是不同的。

1.3 枢纽联系空间构造

枢纽联系空间起到了连通独立房间的作用。通常单元型住宅建筑的枢纽空间面积相对较小,且密集的留设各独立房间的门洞开口。任何一个独立房间起火,高温烟气必然先流向枢纽联系空间,然后根据其他非起火房间与枢纽联系空间的连通方式向某个非起火房间流动。因此,可以认为枢纽联系空间的构造形式决定了高温烟气的流动趋势,具有分配高温烟气流动的特点,是影响高温烟气流动的主要空间因素。

2 住宅建筑火灾高温烟气流动试验结果分析

利用热电偶束量测了住宅建筑模型火灾过程的空间温度变化[8],按照理想气体状态,燃烧释放的轻物质及加热的空气形成漂浮的烟气流。因此,从空间温度场的分布可以间接获得高温烟气流的路径、烟气进入各房间的顺序及烟气流的热量变化。

2.1 温度场分布特征

以T1试验为例,分别讨论玻璃破碎前一刻(模型为封闭系统,不考虑室外气流的影响)的空间平面温度和竖向温度分布。

1)平面温度分布 由于热烟气受到浮力影响而漂浮在房间上部,因此将距天花板底150 mm处的测点位置温度绘于图1。图中圆圈表示测点,圆圈内部数字表示测点编号。

从图1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特征:

(1)火源点附近具有全域最高温度,除了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外,还有较强的热辐射。

(2)远离火源点时,空间温度值逐渐减小,说明烟气向远端运动过程中热量出现损失,热损失是由于高温烟气湍流运动卷吸冷空气和热对流造成的。

(3)在相同水平位置,枢纽空间的的温差不大,而餐厅(6号测点)、书房(9号测点)两处误差达到108℃;由于3和5两点位于起火房间与枢纽空间连通处,且为全敞式连通形式,高温烟气可以无障碍流动;而9号位于有可开闭室门的房间,虽然试验中室门上方过墙为100容不迫mm高,但是流入室内的烟气温度仍旧有较大的降低。

(4)在有室门的卧室1和卧室2房间中,虽然8和10号位置靠近起火房间,但温度远低于其他室内测点,说明高温烟气运动方向受到空间格局的影响。当流动方向上无障碍时,高温烟气对后方房间影响很小;当流动方向上有阻碍时,高温烟气回流造成对后方房间的填充,如,8号位置温度要高于10号位置。

2)竖向温度分布 空间竖向温度变化反应了烟气层的竖向分布。提取起火房间、枢纽空间及餐厅的竖向温度绘于图2。

在靠近天花板底处的烟气层温度较高,在运动过程中卷吸冷空气,烟气层下降,温度降低。由于枢纽空间与起火房间的全开敞连通,该空间的竖向温度变化基本一致。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烟气层对空间竖向温度分布的2个特点:

(1)随着远离火源点,在烟气流动方向上,空间竖向温差也逐渐减小。

(2)在烟气流动方向的断面上,空间竖向温度变化基本一致。

2.2 起火位置与烟气流动关系

仍以T1试验为例,根据试验量测的温度值及烟气与温度的关系,将烟气流动路径及烟流量绘于图3。

由图3所示可知:

1)当非起火房间的门面对起火房间,该房间将进入较多的高温烟气,根据室内竖向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以认为该房间的升温是由于高温烟气层下沉到门上方过墙而溢入的。

2)当非起火房间的门背对起火房间,该房间进入的烟气量较少且温度较低,该房间的升温也是因高温烟气层下沉到门上方过墙而溢入的,下沉速度要小于1)的情况,这与烟气流动方向有关。

3)当非起火房间门与烟气流动方向平行时,起火房间位置对该房间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2.3 房间开口尺寸与烟气扩散关系

按照高温使燃烧产物漂浮而形成烟气层观点,结合前面的试验结果及图3所示,房间开口尺寸与烟气扩散具有如下关系:

1)全开敞形式,如,客厅、餐厅与枢纽空间的连通方式,高温烟气可以无障碍直接通过,烟层的热量损失主要是由于卷吸冷空气造成,若燃烧率稳定,烟气流出量不变,则改变全开敞开口宽度不会造成房间顶部的温度变化,而会增加烟层厚度,造成温度竖向分布值增加。

2)有可开闭的室门,如卧室、书房,类似挡烟垂壁的室门上方过墙起到了阻碍烟气流动的作用,若烟气层厚度不变,当改变过墙高度,烟气向室内的扩散形式将发生变化。

根据以上试验现象,可以看出起火房间容积决定了高温烟气向外溢出时间和温度,枢纽空间的构造形式决定了高温烟气流动路径。因此利用相关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概念分别建立起火房间空间尺寸及枢纽空间构造形式2个主要因素与室内高温烟气流动的理论模型。

3 起火房间空间尺寸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在起火房间的火源点附近温度分布符合圆锥体模型。假定火源点在房间中部,浮力羽流不受墙壁的影响,而形成完整倒圆锥体[3],在燃烧焰火下方可以等效一个虚热源点,即倒圆锥尖,见图4所示,图中hs、hc、h0分别为虚火源点到天花板距离、室内层净高、燃烧物品高度;rs、r0分别为烟气锥在天花板底的扩散半径、燃烧火焰范围的半径。

4 枢纽空间构造形式的影响

虽然对于多室火灾烟气流动的研究已建立了场区网络的复合模型[12] ,将每个独立的房间(起火房间用场模型,非起火房间用区域模型)作为网络上的节点,连接这些独立房间的空间(枢纽空间)作为网络的干线。然而,对于单元型住宅而言,枢纽空间面积相对较小,又密集的留设各独立房间的门洞开口。另外,根据前文分析,空间因素又直接影响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所以对于单元型住宅建筑空间,枢纽空间的构成形式决定了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和扩散方式,不能简单的将枢纽空间假定为网络干线。

关于枢纽空间可以总结为:1)门洞口上方垂壁可以有效的延缓高温烟气的进入,只有当烟气厚度达到垂壁高度后才开始向房间扩散。2)高温烟气进入枢纽空间后,平面任意方向速度可以认为相同。3)由于平面速度高于烟气下沉速度,高温烟气将先向无垂壁的开敞空间扩散,但是如果开敞空间与枢纽空间联通的开口面积较小时,枢纽空间的烟气排出量小于进入量,烟气层将下沉,达到垂壁高度后将向其他房间扩散。

因此,利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开敞空间最小开口宽度与枢纽空间的关系,以实现延缓高温烟气下沉,最大限度的控制烟气向所有房间扩散的时间。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分析流体流动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称为动量方程的控制体法,它的积分表达式为:

将枢纽空间形式、烟气流入和流出绘于图5,其中枢纽空间为控制体(虚线内),烟气由某一起火房间流入,经由控制体向无垂壁空间流出(斜线区域),同时存在烟气下沉趋势。图中流入烟气生 现假定:

由于kh为大于1,k2h(kh-1)(k-1)-2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根据式(16)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开敞空间开口宽度b与火源烟气生成率ms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当火源功率较大时,开敞空间开口宽度应加宽,以减缓烟气向其他房间扩散。

2)开敞空间开口宽度b与枢纽空间面积As、净高度hc成反比,当枢纽空间面积较大或净高度较大时,开口宽度可以相应小一些,因为较大的枢纽空间面积或高度可以储纳较多烟气,延缓了烟气层下降。

3)开敞空间开口宽度b与垂壁高度hcb成反比,当垂壁高度较大时,开敞空间开口宽度可以小一些,较大的垂壁高度可以延缓烟气层的下沉,所以需要排出枢纽空间的烟气通量减小。

利用式(16)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工作:

1)根据防火技术规范[14] 中火灾荷载密度的建议计算出火灾强度,然后利用该式设计枢纽空间与开敞空间之间联通的最小火灾安全宽度。

2)扩大开敞空间的开口宽度,使较多的烟气疏导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按照火灾薄弱区进行加强设计,则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火灾安全系数,避免高温烟气延烧引起的结构连续性破坏。

3)对已建建筑可以利用该式评价其火灾安全等级。

5 结 论

以单元式住宅建筑为研究背景,利用室内火灾过程的高温烟气流动特性模型,对影响室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的空间构造形式进行了分析,分别建立了考虑起火房间尺寸、枢纽空间构造形式2个主要空间影响因素的烟气扩散计算模型。根据模型构成,在稳定火源情况下,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起火房间的尺寸构成了高温烟气流的边界条件,它将决定高温烟气填充和扩散的时间;利用式(9)或式(10)可以判断室内温度的分布或是进行空间尺寸设计以控制室内温度,对于式(9)或式(10)的验证工作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

2)室门上方的过墙起到了阻碍烟气流动的作用,而全开敞空间将成为高温烟气无阻碍进入的空间,因此为减缓高温烟气全房间的扩散,应保证全开敞空间的开口尺寸满足式(16)要求。

3)枢纽空间是影响室内烟气流动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烟气流动方式设计的枢纽间,可以有效控制烟气全房间扩散时间,或是将某一房间设计为存烟空间,再加强其耐火性能的设计以提高住宅建筑的火灾安全。

4)影响烟气流动方式变化的因素还有房间的相对位置,室门上方的过墙高度,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天,张猛,薛亚辉.中原地区住宅卧室活动火灾荷载调查与统计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4): 124128.

Li T, Zhang M,Xue Y H.Survey and statistical research on live fire loads of residential bedrooms in Central Plains region [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10,19(4):124128.

[2]Hietaniemi J,Kallonen R,Mikkola E.B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substances production of heat, smoke and chemical species [J].Fire And Materials, 1999, 23(4): 171185.

[3]王厚华,李慧,熊杰.多功能建筑火灾人员安全疏散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11411145.

Wang H H,Li H,Xiong J.Simulation of safety evacuation in multibuilding fire [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0,38(8):11411145.

[4]Chen A P,Francis J,Dong X L,et al.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ate of gas temperature rise in enclosure fires [J].Fire Safety Journal,2011,46(7):397405.

[5]Lattimer B Y.The transport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monoxide to locations remote from the burning compartment [M].Nist, USA:1997.

[6]Harrison R.Smoke control in atrium buildings:A study of the thermal spill plume [R].Christchurch,New Zealand: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2004.

[7]Poreh M,Marshall N R,Regev A.Entrainment by adhered twodimensional plumes [J].Fire Safety Journal,2008,43(5):344350.

[8]郭震,袁迎曙.住宅建筑内火灾高温烟气流动规律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4):149156.

Guo Z,Yuan Y S.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s on hotsmoke flow in residential fire [J].Journal of Civil,Architectur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2,34(4):149156.

[9]Log T,Heskestad G.Temperatures of restricted turbulent fire plumes [J].Fire Safety Journal,1998,31(2):101115.

[10]Harrison R,Spearpoint M.The horizontal flow of gases below the spill edge of a balcony and an adhered thermal spill plum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0,53(25/26):57925805.

[11]Harrison R,Spearpoint M.Physical scale modelling of adhered spill plume entrainment [J].Fire Safety Journal,2010,45(3):149158.

[12]Zhang G W, Zhu G Q,Wang X L, et al.The comparison of fire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large space factory fire experiment [J]. Procedia Engineering,2011,11:649657.

[13]Hinkley P L.Some notes on the control of smoke in enclosed shopping centres [R].Borehamwood,England,Fire Research Station,1971.

[1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200:2006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北京计划出版社,2006.

(编辑 王秀玲)

作者:郭震 袁迎曙

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 篇2:

四川民居建筑艺术与现代住宅设计

【摘要】四川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对如何以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式继承四川传统民居,创造出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现代住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的住宅市场涌现出的具有四川民居风格的住宅项目,已经表现出现代住宅对四川传统民居的创新探索。因此,挖掘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资源,实现四川民居的现代化和现代住宅对四川民居的创新继承,已成为四川民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四川民居 现代住宅 美学特征 创新

四川是长江上游,西部内陆多民族、幅员辽阔的重要省份,古蜀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居建筑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地理、气候、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民居形式多种多样。并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它还融入了来自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因素和多元的建筑文化理念,形成了其独有的四川民居建筑风格。这一建筑风格理应成为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源泉,成为其创作的条件和土壤。

一、四川民居的类型和一般特征

(一)四川民居的类型

四川民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成都十二桥杆栏式建筑遗址。由于四川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且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居。明末清初湖、广、赣、黔、陕、甘等地移民入川后,四川民居更形成了既具有传统色彩,又富于多元变化的民居特点。同时四川幅员广阔,地貌特征多样,因此,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差别,使四川民居的建筑样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川传统民居。

四川民居就其形态来看,有井干式、杆栏式、四合院式、碉房、帐篷等五类。其中,四合院是四川传统民居中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民居样式,四合院按其使用功能又可划分为第宅、庄园、宅院、店居、农舍等五类。

(二)四川民居的一般特征

1、整体布局合理。四川地形复杂,为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巧妙利用地形,民居建筑群多沿山而行,顺江而建,因此四川民居整体布局顺应地形,灵活多变,规划合理。

2、单体布局特点鲜明。四川民居在建筑单体的平面空间处理上,具有轴线明确、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的布局特点。

3、就地取材。四川民居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用材经验,建筑用材十分广泛,在建筑材料上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

4、单体建筑富于变化。四川民居单体外围封闭,内部空间开敞,多数都设有天井,但天井较小;建筑结构上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屋顶为青瓦坡屋顶,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出檐较大,有硬挑和软挑两种;墙壁材料因材致用,多用白粉涂抹。

二、四川民居的美学特征

1、建筑造型具有巴蜀文化意蕴

建筑的造型是由点、线、面、体,色彩和材料质感等要素组成,四川民居也不例外。纵观多种四川民居样式,尤其以四合院式民居造型要素的综合效应,体现出了的深厚的巴蜀文化意蕴的建筑造型美。

以福宝为例,整个古镇建在浅丘的脊梁上,房屋依山而建、院落重重拾阶而上。建筑立面山墙棕色的木构架呈"线"的纵横交错构成,木构架的"直线"和屋面檐口的"斜线"与"猫拱背"封火墙的"曲线"形成软与硬的对比,刚柔相济;坡屋顶屋面前短后长,前高后低,以及不同体量的民居屋面大小不一,形成"面"的大小对比构成, 虽然方向一致,但间距不等,呈现出节奏与韵律变化的美感;具体到建筑细部,马头墙以屋脊为中轴线,左右形制对称,但因为屋面前短后长,所以体量不等,形成非完全对称的均衡之美。

2、浓郁的乡土气息

建筑的意境是超越建筑的外在表象,从有限的造型、色彩、质感等外在表象引发人对建筑氛围的感知。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朴实自然,"磨砖为墙,雕石为阶,雕而不画,突出本质",由于四川盆地多丘陵少平地,道路街巷顺山而行,房屋建筑多顺势布局、沿地勢高低而组合;在建筑色彩上,四川民居色彩朴素,色调淡雅,多为材料原色,少于着色,映衬出四川民居浓郁的乡野之味。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川民居的环境美主要体现在的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它对"天人合一"的和谐美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地势上讲求"枕山、环水、面屏"的有利环境的同时,突出、强化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合一,在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结构上充分顺应地势、利用地形,因地制宜;二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三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表现在天井这一"虚"空间上,庭院的围合并不代表人与自然的隔绝,而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在庭院中设小园林,种植花草,是人回归自然的表现,是自然的缩影。

三、四川民居对现代住宅的借鉴意义

中国建筑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期,但纵观现有的建筑物,其建筑形式几乎千篇一律。现代住宅如何从具有深厚乡土文化底蕴的民居建筑中寻求创意,将它与民族、地域、乡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已成为现实的需要。

四川民居反映了巴蜀地区的乡土文化,反映了巴蜀地区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经济、审美情趣,对现代建筑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就建筑艺术而言,它对现代住宅的空间、造型、符号等三方面均有借鉴意义。

1、空间布局借鉴

传统四川民居在建筑平面空间构成上,虽然包含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封建礼制尊卑、主从、长幼的家庭伦理关系,但是由于四川地形复杂,所以民居建筑不十分讲究朝向和对称,空间布局灵活、变化有序,相邻建筑地平高低不一,纵深的退后也是充分利用地形,就势建造,与自然相融,屋顶也因此高低错落、彼此起伏,形成具有节奏和韵律感的层次变化,以及商铺前店后坊的功能分区在空间关系上的动与静的结合、开放与私密的分隔,是传统四川民居对于现代住宅在空间构成上的功能借鉴意义。

2、造型风格借鉴

四川民居的建筑形式对于现代住宅最具有借鉴价值的是川西四合院式民居。四合院式民居是四川传统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的显著特征是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双坡屋顶、夹壁墙,空间开敞通透,形体轻巧自如。四合院式民居朴实、自然的造型风格的借鉴意义在于,尽管我们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很大,但是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精神层面的影响仍然深刻,对于古典的审美准则依然认同,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无法找到物质的依据,因此现代住宅借鉴四川传统民居的造型风格所得到的产品,即能在视觉的"形式美感"上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这即是四川民居对于现代住宅的形式借鉴意义。

3、符号借鉴

在传统四川民居中,各种建筑构件精致优美,极具巴蜀地域建筑特色,但是现代住宅由于技术的改进已经不再需要这些构件了,而现代住宅从四川传统民居的借鉴方法,需要运用传统四川民居建筑符号,营造视觉上对传统的认同。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四川民居的建筑语言中,提取这些构件作为体现传统四川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将其形态提炼简化,再应用到当下的住宅设计上,以此建造出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这即是四川民居对现代住宅的建筑文化借鉴意义。

四、现代四川民居超越传统形式的三种类型

挖掘四川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资源,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四川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创新,创造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已经成为一种建筑思潮。四川地区住宅市场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四川传统民居风格现代住宅,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芙蓉古城"、"蜀风花园城"、"三利宅院"、"清华坊"等项目,这些现代住宅对传统四川民居的继承与创新表现为下述三类。

1、现代住宅对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符号的运用

当下住宅设计已步入后现代时期,后现代建筑的设计着重于强调历史性与文化性,肯定形式对文化的表征作用,在设计中运用隐喻性的符号,这些符号使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或构件,将其抽取出来分解、简化,并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重新构造。

(1)将现代的建筑结构与传统川西的装饰相结合。川西民居山墙的做法最具特色,木结构凸现出墙的外部,外墙为灰白色,深棕色的木结构将灰白色的墙面纵横分割,色彩对比强烈,这是川西民居的典型符号之一。在成都武侯祠街区的改造中,这种将现代的建筑结构与传统川西的装饰结合起来的手法得以大量使用。装饰性木构架在现代住宅的外墙上有意凸出,以此暗示墙体内部的梁柱结构,同时划分出墙面开窗的位置。这种将形式与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是现代住宅对传统川西民居的继承与延续体现之一。

(2)融入了传统建筑风格。四川民居屋顶多采用青瓦坡屋顶,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出檐较大。芙蓉古城的川西民居区的屋面即是如此,在现代的结构体系融入并延续了传统川西民居的屋顶形式,其屋面的出檐营造了传统民居檐口灰空间,既丰富了空间层次,也具备了遮风挡雨的使用功能。

(3)传统构件的装饰化。构件的简化处理是重现传统四川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现代住

宅的结构体系中已经不需要许多构件的结构功能,但是它们作为传统四川民居的建筑符号,是传达四川民居的特征性设计元素。传统四川民居的构件样式极其复杂,雕琢精美,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在现代住宅中,这些构件被极大的简化,成为传达四川民居建筑文化的符号。

2、对四川民居伦理空间的重构

传统四川民居的四合院一般为一家人或同族人居住,四合院的平面空间布局构成体现家庭伦理尊卑、主从、长幼关系,这些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解构,而现代住宅对传统四川民居的合院建筑形式的重構继承,重新诠释了人与住宅的关系。

现代住宅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不可能再做到一家一院的平面布局,而是将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形式延伸应用到多层的围合式布局住宅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已经被西式的户型布局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关怀的新家庭伦理关系,这种关系抛弃了严肃的仪式感,体现出现代家庭平等、亲近的尺度关系。这种围合式平面布局中间设有园林,以及游乐、休憩等设施,不但满足了人的亲地性要求,同时在邻里沟通空间上,继承了传统四川民居中密切的人性化邻里关系模式,这种邻里关系已发展成为非血缘的社交关系,这即是现代住宅共享型院落空间对传统民居四合院空间的重构。

3、现代住宅对乡土建筑的历史传承

四川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传统四川民居要求获得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现代住宅要实现对传统民居的乡土建筑精粹以创新地继承。

四川民居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材料和技术的现代化,充分通过现代高新建筑技术和材料,表征四川民居的地域建筑文化符号和色彩;而现代住宅对乡土建筑的创新继承,则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借鉴传统四川民居的乡土建筑文化符号,呈现四川民居的乡土建筑文化意蕴,这将是四川民居的现代化发展,与现代住宅对传统四川民居的创新继承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四川民居.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2]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熊明.建筑美学纲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赖曦凌.新民居符号体系的应用与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作者:吴小龙

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 篇3:

沦述某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和住宅楼的建筑设计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建筑设计工作经验,以某小区规划设计构思,并对创造高素质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小区规划;居住环境:整体形象

1 工程概况

某城市住宅小区东临规划加油站及公共停车场,南临小河,隔河对着一物流中心。 用地的北面部分规划用地,与刚起步的核心区遥遥相望。基地内地形较为平坦,用地规整呈梯形,红线范围内用地总面积52700m2:,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33700m2,规划道路用地189362,规划限高70m。

l设计理念及定位

本文通过对项目及基地所在的环境的深入分析,针对该方案构思形成了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从全局出发,以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方法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基地环境的潜在优势,并构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全新的景园空间体系;

(2)强调设计在该片区商业住宅开发中的独特个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及独特的户型设计;并在合理的进度前提下,力求在小区的生活品质和开发商的利益之间建立平衡;

(3)突出小区内外空间的人情化特征,合理安排各建筑物之间的不同功能及作用,创造一个和谐健康,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规划设计

本小区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并依据有关法规,充分考虑规划用地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要求。主要的商业用房沿着城市的主要干道布置,并在其交叉口处断开,分别向小区内部延伸,增加商业的临街界面,同时形成了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通过两层高的商业骑楼空间和住宅架空层的设置,使小区的入口空间自然地由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到小区的公共空间。

另一方向考虑到道路的宽度有限,不宜在此设置人革的商业店铺。设置休闲性的商业业态,小区的另外一个主要出入口创造了亲切宜人的环境,同时避免了商业住宅开发中经常碰到的围城式布局模式。小区的主要出入口的感染力往往是小区建设成败的关键之处,为此将两个重要出入口均直接与中央绿地相连,通过景观轴线的组织逐步向小河敞开,开阔的景观效果增强使用者对物业的信心。

住宅的布局在满足对建筑高度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二单元的塔式住宅和二单元的板式住宅组合的布局方式。塔式住宅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设置,形式完整的城市界面。开发每栋住宅均结合小区内外的景观资源做精心的布置,尽量减少高容积率小区中楼宇之问相互对视的干扰,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尽量是小区内的每位住户拥有开阔的视野景观。大户型的板式住宅则设置在小区的中央位置,围合形成较为独立的组团空间,充分利用小区中心绿地和周围景观资源。

现代小区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人车分流。方案通过有效的组织车行系统,使得中央庭园空间,完整有序,居民可以自由穿梭,而不需要穿越车行道,并可沿步行道自由通向各自单元或其他地方,彻底实现小区内人车分流的目标。在车行出入口处分别设置了地下车库出入口,住户机动车进入小区后直接驶入地下车库,并设有多处采光井,将园林景观自然引入,大大改善以往封闭式地下停车场沉闷、阴暗和不安全的印象。每个单元有一部电梯和楼梯通向地下停车场,住户可直抵家中,并在电梯厅周围开洞,结合优美的园林环境,使住户有处于入口中庭的感受,明亮、舒适。地面停车利用车道与住宅之问的消极空间设置少量停车位,主要是为了方便来访客人,提供停车服务。

3住宅建筑设计

3.1住宅平面设计

本方案从住户基本的使用要求出发,共设计了四种基本户型平面,而每一基本户型由于总体位置的变化,层数的变化,使户型选择空间多样,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从类型上,全区住宅人致可分为平式、错式(室内错1.1m),复式、两层通高的客厅类复式等,其户型平面设计遵循以下基本设计原则:

(1)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局部厚板处理,为住户提供室内空间变化的最大灵活性;

(2)所有公共楼梯、电梯问直接对外通风采光;

(3)尽量争取南向阳光,大部分室内丰要空间客厅、主要卧室朝南布置,一般情况下,每户有三个朝南房间,且空间方整,便于布置;

(4)内外有别,室内与公共楼梯问以门厅过渡,增加空间的层次;

(5)客厅面宽大于或等于4.2m,并与餐厅相巨连贯,扩大户内公共部分空间范围,大部分餐厅直接对外,具有良好的视景,部分户型设置横厅,增加市场卖点:

(6)主卧室一般主要空间大于为3.6m×4.0m,并设可进入式衣柜,提高户型的档次:

(7)尽量减少室内交通面积,避免长走道式的室内空间:

(8)厨房和卫生间全部直接对外采光、通风;

(9)加人窗户面积,使室内显得宽敞、明亮;小户型设计落地凸窗,扩大室内空间;

(10)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灵活性布置的可能性,大部分户型有三个朝南房间,中间小室可根据业主要求,与客厅或主卧室打通。

3.2住宅立面设计

住宅立面在强调平面功能的同时,尽量靠近2l世纪人们的思路,采取新颖、明快、简洁的处理手法,从而体现出“环境、建筑、人性和谐相融”的人居精神。建筑风格努力结合中原地区建筑体量与色彩方面给人的雄浑的阳刚之气,努力将新的小区整体形象融入当地文化之中。

(1)屋顶造型统一全局,屋顶处理尽量避免“陈旧”之感,采用简洁的“曲线”加局部天窗与构架;

(2)立面局部构架、空透的阳台玻璃栏板、凸窗、遮阳板及空调机位置设计等细节,使整体简洁而富有细节;

(3)色彩以明快和典雅为原则。色彩分区采用米黄,灰和深石板灰穿插,外墙以浅黄为色调,通过局部构架、侧墙、阳台栏杆、顶层及底层的色彩变化为整体注入活力,位于中央绿地的托儿所和小区中心采用彩色玻璃和外墙的搭配,有意突出于周围环境之中。

4公建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作为住宅区的辅助性建筑,其变化的体量与空间存居住环境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组好的设计不仅能点缀环境,并且能创造一种社区活动的“场所”,对周边环境起一种催化作用。本方案公共建筑分为商业、会所、拖儿所及小品等几部分。

4.1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部分采用骑楼的形式,面对主要街道和入口广场,以小型店铺为主,包括小型食品超市、邮局、银行柜员机、小型精品屋、冲印店、熟食、快餐、咖啡茶座等,此类店铺以方便用户,便于管理为宗旨,严格控制档次与规模。建筑外观以简洁的柱廊衬托热闹的户外入口广场和商业街。

4.2托儿所

托儿所结合中央绿地和小区外环道,設置在2号楼的底层,按标准3班设计,并设一些具特色的空间,如:计算机游戏,卡通片演示等。整体空间规整,为突出托儿所建筑特色,音体室采用圆形体量,单元设计以鲜艳的色彩区别不同单元,同时为解决场地紧矛盾,充分利用宅间绿地作为室外活动场地。

4.3会所

会所与售楼处统一进行设计,内设咖啡、茶座等休闲空间、图书、报刊阅览、球类、游戏、棋牌、健身等会所设施以居民文化娱乐、社会交流等为主,以此催生和建立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活模式为宗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对大自然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住户负责,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作者:杨基武

上一篇:地方审计统计实践论文下一篇:实训基地装备制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