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够重视、心理辅导以及人文关心不足、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等问题。本文从关注大学生实际需求、网络教学管理以及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几个方面,探讨以人文关怀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作品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作品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的低效共性探讨

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已喊了多年,然而只要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去看看,就会发现不受学生欢迎,效率低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现象在我们身边仍然屡见不鲜。从中可以看出,大力研究语文有效教学依然有着广阔的现实背景。对语文低效教学的归因,众说纷纭,笔者思索,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不受学生欢迎、效率低下,应从深层次的社会观念、价值判断、文化影响等方面寻找根源。

一、相对封闭的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教學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目标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但目前的语文教学,仍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造成学生对社会生活认识感悟体验的缺失。具体表现:

1.学校苦于升学的压力,实行强制性教学管理,增延教学时间,学生从早上进校到晚上离校,可谓安排得缜密,各科教师轮番上阵,课表上每天虽安排有课外活动,但多被各考试学科实际占用。看似教学秩序井然,实则剥夺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时刻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学校的安全工作成了高悬于头上的利剑,为避免麻烦,大部分学校严格控制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甚者,连学校体育课中稍有危险的运动项目都被取消,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无情剥夺了学生认识、感悟、体验的权利和机会。

3.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家长片面地强调考试成绩,把属于孩子的节假日时间和休息时间用于请家教或者强化训练,剥夺了本属于学生自主支配并能接触社会的机会。

二、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教学目标泛化

在分科教学相对成熟的今天,部分语文教师仍旧习惯于把语文教学目标定得过于宽宏。工具、人文兼顾,知识、能力兼顾,过程、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兼顾……表现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下,往往一二三四全面兼顾。语文教学承担了过多的不应该由语文担当或不应该主要由语文担当的职责,“泛语文”的表征比较明显。如教学《背影》一文,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从落实字词开始,到父亲形象的分析,“背影”作用的分析,再到重要细节以及饱含深情语言的赏析等等,面面俱到,而重难点却并不突出,师生为了全面完成教学目标而疲于奔命。其实有些目标,如字词,学生完全可以不教而习得,简略处理。再以“拓展与延伸”为例,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涵盖的知识较任何一科都广泛,它为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跨学科延展的可能性。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花上大段时间去展示画家笔下的夜色,音乐家旋律中的夏夜景色,甚至去探讨江南夏季的地理学特征,这就是主次颠倒了。过多、过滥的拓展与延伸,就将语文变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科技课、艺术课,会使语文课失去本色,负担沉重而又面目模糊。

三、教材选文的问题

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已呈现出新的面目,但现行的教材在选文上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不是很充分。在选文上,在指导教学方面不能体现最新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没有处理好典范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在现代文选文方面,典范性保持很好,但时代性不足,时代性信息缺少,许多选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了隔阂,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学生因此就兴趣不大;有些文言文选的文章过长、过难,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读懂它,文言文的学习信息量很大,再加上和现代汉语的隔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就把学习文言文视为畏途;四是鲁迅的作品是经典,也是中学语文重点,但由于鲁迅作品的时代、语言、思想等因素及现在选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复旦大学吴中杰教授引用鲁迅的原话说:“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但吴中杰教授又反对“少不读鲁迅”,接受一点,有利于思想成长。鲁迅的后人周海婴、周令飞父子就认为:“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接触鲁迅那些革命性、战斗性很强的杂文或小说,就可能会影响孩子们对鲁迅的兴趣和情感。”鲁迅研究专家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也认为,中小学语文教材对鲁迅的选文存在问题,一些文章并不适合孩子们读,鲁迅作品一部分偏重表达亲情的文章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所以,教材中的选文问题,也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较复杂,有语文教学的自身问题,也有社会因素影响的共性原因,主要是豢养低效教学的空气与土壤的存在,社会发展期待着不断适合语文教学可以生长的“语文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新和.立言以立人[J].语文学习,2009(3):4.

[2]吴中杰.与中学生谈鲁迅[J].语文学习,2009(1):4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作者:杨正玉

鲁迅作品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策略探讨

摘 要: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够重视、心理辅导以及人文关心不足、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等问题。本文从关注大学生实际需求、网络教学管理以及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几个方面,探讨以人文关怀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邓惠良、胡钰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40)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和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与调整,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碰撞。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同时又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问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其意义所在。因此,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熟悉和亲切的方式,使其获得有效的教育成效,促进高校的管理。为此,在这过程中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而探索具有教育实效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偏重于专业课程教育,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缺乏人文关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仅仅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导致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观念上出现脱节的现象。加之长期不变的教学方法和说教式的教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此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大学生的关爱,对于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通过有效途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变化,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上、生活上的疑惑,教学实践中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二、融入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尤其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在各个方面的渗透同样也影响了教育方式。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这一重要的教育阵地。大学生崇尚自由,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追求个性化的自我展现。针对此特点,在常规教学管理中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借助网络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时代元素,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則要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性,了解其个性化需求,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应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教育途径,积极改进教学设计和工作计划,规划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高校要重视社交媒体以及其他网络工具对学生的影响,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网络活动,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人文关怀,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完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开展网络宣传要注重方式方法,如语言要生动活泼,在活动中体现对大学生的尊重,及时回应他们的心理诉求,以此增强其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

2.利用互联网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新型媒体具有便利性、即时性、双向互动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更加超前化与灵活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传播相应的思政理念,涉及内容有限,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传播的理念,学生还能够通过各类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更加广泛的学习内容。可以将网络作为第二课堂,举办“正能量短视频”“网络读书”等活动。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拍摄十五秒的抖音短视频,对于表现形式不做任何限定,只要主题和内容符合即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开展“网络读书”的活动,在每周一安排一个阅读主题,要求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刊物,不限定阅读字数,如“鲁迅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让学生在每周日通过网络工具(QQ群、微信群)谈谈读书感受。通过上述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全面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网络实现了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便捷的沟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信息传达不到位、网络化改造效果差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第一课堂(线下)、第二课堂(线上)的互通互融性,保证教育学习的质量。除了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经常使用的APP,如抖音、腾讯视频、直播软件等,通过对这些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扩展至这些APP中。围绕社会热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的行为,以更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愈加紧密,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密切配合。网络平台的开发、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而网络平台的内容设置与方向引导需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完成,同时还需要人员担当网络管理员的角色。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对教师“互联网+”工作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为教师举办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为其介绍网络平台的运用以及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工作方法,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商讨如何解决,加强工作经验交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让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制定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建设一支兼具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程度加深,高校要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师生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师生平等交流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并在其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从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林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活动载体建设探析——基于服务营销组合策略视角[J].现代交际,2018,(11):100-102.

[2]叶淑盛,王清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探析——基于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3):28-33.

[3]郭纯生,顾振华,徐雁华,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4):105-108.

责任编辑 陈 莉

作者:邓惠良 胡钰颖

鲁迅作品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征文集萃

编者按: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窗”。我想我们都有过这样一种体会:当遇到一本复杂繁琐的书,起初心里一沉,读书真苦啊!待到硬着头皮经过一番苦功啃下来时,一种成功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这就是苦与乐的区别。读书人的苦与乐只有自己能够体会,读书生活或许正因为哭过、笑过才精彩。人生也由于这段日子而变的更加灿烂。

我的读书生活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犹如阶梯,可以帮助你向上攀登;犹如良药,可以医治无知和愚昧;犹如船只,可以带你冲出狭隘,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自打小时候起,我就喜欢读书。凡是能借到的书,我都读。有时,为了借一本书,我会连续几天盯着同伴,直到他把书借给我看为止。三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帮助我了解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第一次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是为了学好中文。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通吃是不行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从最初的如饥似渴、生吞活剥到后来的细嚼慢咽。慢慢地,我懂得了读书要循序渐进,不能囫囵吞枣。我仔细研究自己喜欢的每一位作家,了解他们成长的社会背景,了解他们思想转变的过程,通读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从诗经到论语、楚辞、宋词,从鲁迅的白话小说到茅盾的《子夜》,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到托尔斯泰的《复活》……读了近十年,有一天,我忽然感到豁然开朗,体会到了文学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激动不已。第一次,读书让我有了较深的文学功底,也叫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丰富。

第二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是为了当好老师。因为工作的关系,35岁时,我需要走进课堂,教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很强,为了让课生动形象,我读遍各种版本的应用文写作教材,研究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此外,我还向生活中的老师学习,随时研究自己见到的各种应用文体,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尝试学习规范地写计划、总结、请示,写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等。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我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次,读书让我成为一名高校中文教授,更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

第三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是为了当好一名农广校的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5岁后,我再一次换岗,从事垦区农广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对农广校了解有限,对农广校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知识懂得更少,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于是,我又一次开始读书学习。我认真研读各级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与农业相关的政策,领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开始研究关注农广校重点工作。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垦区职工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垦区实用人才培养方案。空闲之余,我还仔细阅读有关农业实用技术的书,读农广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书,学习兄弟学校的管理工作经验。“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校训激励着我,农广人的精神和工作热情感染着我,农民教育的使命督促着我,使我努力前行。第三次,读书让我成为一名称职的农广校管理者,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农广人的骄傲。

多年的读书生活,让我感悟出:读书是一种工作,是一种生命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忙时,翻翻需要的书,它帮助我解难答疑。闲时,一杯清茶、一本喜欢的书,让我满足又快乐。我庆幸,能与书为伴,以书为师。

作者:赵秀兰

上一篇:阅读优化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