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群众观论文

2022-04-20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突出了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的意义和做法,简述了离退休教职工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并对该责任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老干部工作群众观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干部工作群众观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路径创新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课题,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以及党的自身建设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社会阶层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利益诉求差异化的趋势加剧,这些都对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努力探索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为抓手,强化制度建设。

〔关键词〕 新形势;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路径创新

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政治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信息网络化迅速普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圍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创新群众工作思路,改进群众工作措施,制定了一些重大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切实提高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理论上的自觉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关键,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前提。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促进群众工作理念的现代化。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首先,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精心办实每件小事。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认识,既要敢于办大事,又要善于办小事,深刻认识到群众的小事情就是国家的大文章,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项入手,细化群众工作的实事项目,集中解决好就业再就业、科教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其次,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员干部要以情为民所系为前提基础、以权为民所用为方式手段、以利为民所谋为根本目的,而其中情为民所系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后两者的思想前提。最后,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敢于跟着群众跳火炕。党的正确决策只有被群众接纳并外化为实践行为,才能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当群众不能立即理解党的政策时,党员干部要先跟着群众走,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否则即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党群干群关系也疏远了。只有积极引导和依靠群众,当群众觉悟后跳出火炕重新跟着党走,就会使党群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群众工作的开展也就更顺利了。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群关系的基本途径,是完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而且是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在了解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换言之,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工作之中,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以求“深”,要听实话、摸实情以求“实”,要听取各方意见、掌握全面情况以求“细”,要分析矛盾、把握规律以求“准”,要出实招、见实效以求“效”。毛泽东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深刻强调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标准。他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针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成为了开展群众工作与形成正确工作方法的行动口号和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与服务群众,他在《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中提出了不断地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化为群众行动的认识论的工作方法,不仅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统一起来,而且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统一,从而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要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期调查研究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发挥综合调研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借助新型信息手段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覆盖,以适应调研对象的广泛性。二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快速反应并及时调查,以加强调研内容的针对性。三要根据不同任务和要求,结合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以丰富调研工作方法。四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解决好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增强调研成果的有效性。

(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之一,求真务实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要义。一方面,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做到四真四实。四真四实要求党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以真才实学的本领提高服务质量,以真心实意的态度获得群众支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实干兴邦,以真见实效的成绩经受群众的检验。习近平曾在结合求真务实精神与浙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是求真务实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是践行求真务实精神的主要途径;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是明确求真务实精神的基本要求;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根本目的[1]。另一方面,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做到“三严三实”。“三严三实”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具体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品格,更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胜利之本。遵循“三严三实”,既要通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完善干部管理条例,激励和约束并重,提高党员干部的修养境界,调整好“为官不易”的思想;又要通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加强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使干净与干事并行,鼓励党员干部一心为公的精神,处理好“为官不为”的现象。总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一要以执政为民、摆正党群关系为根本准则,党员干部应当深入困难多、意见多的地区,同人民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难事、做好事。二要将尊重国情和地方情况、把握发展规律作为根本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抓住机遇谋发展,也要重视实际问题的艰巨性,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推进发展。三要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学习制度、评价体系、人事制度、组织机制,树立勤政为民的工作导向,及时纠正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以形成说实话、办实事的良好风气。

(四)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将“国家富强”的基本前提、“民族振兴”的长久期待、“人民幸福”的最终本源共同寓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之中,为凝心聚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了时代活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的是思想意识与目标指向的融合统一,只有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时刻确保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2013年5月31日,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回答记者提出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时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振奋起的中国精神、必须凝聚13亿中国人智慧和力量在内的中国力量、必须坚持既造福中国人民又造福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道路[2]。这既是对实现“中国梦”基本路径的简明阐述,也是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应当说,“中国梦”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高度,关注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深刻地蕴含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二、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

当前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问题突出,群众工作能力低下,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党中央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落实“八项规定”、着眼“四个自我”、把握“总要求”、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问题,积极形成了“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3]的正能量。

(一)落实“八项规定”,做到严于律己

“八项规定”是中央政治局作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决定,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从严治党的细致与坚定。党员干部要落实好“八项规定”,关键在于践行好“为民”、“务实”、“清廉”。首先,要明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民务实清廉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为民是务实和清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是为民和清廉的实现手段和基本路径,清廉是为民和务实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弄清三者各自的固有内涵。为民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基本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精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构建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最后,要理解三者的实践要义。为民是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基本要求,规定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为民意识,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务实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规定党员干部要宣扬务实精神,践行求真务实的作风。清廉是对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规定党员干部要释放清廉的正能量,恪守清正廉明的本色。

(二)着眼“四个自我”,提高人生境界

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势必造成党员干部的内在心态和外在实践的矛盾冲突,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成为了区分正确与错误、健康与颓废的标准尺度。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四个自我”的科学内涵,从根本上增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执行党的群眾路线的自觉性。一要自我反省和提高党性以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要加强学习和积极实践以锻炼自我完善能力,塑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4]党员干部要有本领恐慌危机感,要把学习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作为一种使命和职责,强化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又要在实践中增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本领,真正做到在政治敏锐性上强于人、在理论水平上高于人、在作风建设上优于人。三要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以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不合时宜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避免错误的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开拓进取、勇立潮头,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与群众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自觉改进作风、自觉联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四要提升思想境界和提高工作能力以培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地区,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提高体察民意的能力;要借鉴公共危机管理的优秀成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应变的能力;要尊重群众意愿和要求,解决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提高凝聚民心的能力。

(三)把握“总要求”,明确工作方向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形象生动地阐明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内涵,并为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路径和方法。第一,“照镜子”是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能否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以党章为镜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过程中对照党的纪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先进典型、对照群众期盼来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真正把党章作为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第二,“正衣冠”是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正视缺点不足和正视矛盾问题是“正衣冠”的基本前提,为民务实清廉是判断“正”与“不正”的根本标准,实事求是原则是辨别“正”与“不正”的基本原则,党性修养、党员义务、党纪国法是“正衣冠”的基本内容,克服不足、解决矛盾则是“正衣冠”的最终目的。第三,“洗洗澡”是净化自我的基本方法。当前社会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党员干部容易成为各种“灰尘”的主要攻击对象,“洗洗澡”是党员干部保持洁净的良好习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洗洗澡”的基本方式,党员干部要从善意出发,检查自身和他人,抓住问题症结,明确解决措施,达到纠正缺点、发扬优点的目的。第四,“治治病”是健康自我的基本方法。一方面,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治病方针。既要对已“病”党员干部进行挽救治疗以恢复健康,又要提醒其他党员干部避免重蹈覆辙。另一方面,要采取区别情况、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程度的作风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处置,分别进行“一般治疗”、“下猛药”、“切除手术”等不同方案。

(四)解决“四风”问题,实现风清气正

“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仅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问题,而且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拆除横亘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第一,坚持求真务实,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群众工作中不实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在明确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之实。第二,坚持执政为民,解决官僚主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不作为的问题。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兵,必须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第三,坚持艰苦奋斗,解决享乐主义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生活中的及时行乐思想与解决工作中的特权现象。劳动与创造是人类财富的源泉,享乐主义是腐败堕落的祸端。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苦、取得胜利的优良传统,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取胜之道。共产党人既要以工作为乐,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能力,享受工作成功之乐,更要追求卓越,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远大志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第四,坚持勤俭节约,解决奢靡之风问题。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群众工作中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奢靡是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和萎靡颓废的人生态度的结合体,是中国共产党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的大敌。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批示,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5]。这是总书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党中央狠刹浪费之风的坚定决心。首先,党员干部要培育高尚的生活情操。党员干部要远小人、近君子,建立良好的生活氛围,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选择清正廉洁的生活方式。其次,齐心协力共建节约型政府。一是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着眼长远,贯彻可持续发展;二是践行增收节支,调整财政收支结构,规范资金使用;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形成行政合作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最后,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标本兼治、严惩腐败、严明党纪,克服特权思想和现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为抓手,强化制度建设

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6]。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调整。因此,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为抓手,强化制度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

(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群众的独立自主性极大增强,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大,涌现了大量的新型社会阶层,原有的群众工作平台和网络日趋局限,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路径,就要在巩固各级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队伍的补充作用,建立做好群众工作的立体模式,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力量。

一方面,夯实基层服务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组织基础,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的基础阵地,是增进党群干群思想感情的基层窗口,是做好群众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可以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对做好群众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要积极关注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发展状况,为其营造良好的政治成长环境,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二要加强对基层服务性党组织成员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其认真履行党员职责与义务,时刻明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切实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群众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三要健全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制度建设,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鼓励“人向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干部由基层出”的政策导向,使党员干部积极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切实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另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社会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党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补充作用。第一,社会组织搭建起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会集各个阶层思想理念和政策主张,可以为党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实现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党和国家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社会群众也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反映自己的各种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第三,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志愿者的辅助作用。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社会志愿者队伍是完善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是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生力军。因此,不仅要面向社会、企业吸纳岗位能手、技术骨干、先进模范人物等城市优秀志愿者,而且要面向社区、农村吸收离退休老干部、民兵、老退伍军人等志愿者队伍。

(二)搭建群众工作的载体和平台

党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施,面对群众工作中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挑战,要在借鉴传统方法和形式的同时,积极适应新型媒体发展的趋势,增强群众工作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载体,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积极运用有效载体,搭建网络媒体新平台。既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载体,又要因人因地赋予载体以新的内容。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载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开通互动网站、互联网留言板、市民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渠道,充分利用报纸栏目、广播电台、电视节目、互联网论坛等大众传媒,把互联网构建成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阵地,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群众中的积极作用,鼓励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互动,实现交流的双向性、便捷性。另一方面,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群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和谐社区”、“小康文明村”、“诚信企业”等群众互动活动,丰富了党群干群间沟通的载体,融合了推动发展与促进和谐于一体,收到了良好效果。总言之,要通过创新群众工作的载体和平台,综合运用生动实效的多样化形式,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丰富群众工作的形式内容,大力拓宽群众工作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三)创新群众工作的新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机制既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又是促进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迫切要求。一是要积极创新群众利益协调与诉求表达机制。既要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形成党政、司法、社会的合力,各尽化解协调之责;又要通过培育成熟的利益诉求主体和社会团体,增强表达方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构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等法治化利益表达机制,优化群众利益表达的优良环境,推进党群干群间全方位沟通。二是要加快创新群众工作监督与评价机制。既要探索群众监督有效形式,发挥群众监督多视角、多渠道的新特点,营造浓厚的监督氛围,通过典型事例和监督成果来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要通过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评判为主与兼顾媒体网络和评估机构的综合考核模式,克服单一的组织和部门的考核局限性,使民众真正成为政绩考核的主体。三是要大力创新社会预警与社会管理机制。既要建立信息采集机制和各阶层群众思想动态分析预警机制,争取及时发现、分析社会成员的思想状况,实现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又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7],扩大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以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39.

[2][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6-57,363.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4]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0.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7] 高祖林.群众工作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194.

作者:葛宣冲

老干部工作群众观论文 篇2:

浅议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在高校离退休工作中作用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突出了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的意义和做法,简述了离退休教职工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并对该责任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 键 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 离退休教职工

党中央明确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党建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也是离退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工作路线和方法。

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工作、加强离退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了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推进党员联系群众是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需要。离退休教职工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同时还担负着加强群众观教育,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等任务。以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为切入点,可以为离退休教职工支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党员联系群众是强化老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载体。离退休教职工党员是党组织的基本单位,能起到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党员联系群众责任的实施,不断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促进离退休教职工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互动,畅通党员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推进党员联系群众是促进基层支部工作制度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更多离退休教职工群众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不同形式服务群众工作中,不断将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为离退休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是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基层党支部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并逐步加以完善的一种制度,是对建立健全离退休教职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具体而言,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就是要求每位党员负责联系几名群众,经常家访或电话联系,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联系情况,基层支部的支委根据情况来随时掌握所属单位或社区群众基本情况的制度。

(一)组织形式。在党员规模较小的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每个党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联系1-3名群众,联系工作情况直接向支部通报。规模较大的党支部,可以形成支委联系党员、支委和党员联系群众的做法,将党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支委联系一个小组;党外群众也分成若干个小组,支委和小组党员联系一个小组群众,工作覆盖到所有的党员和群众。小组的设置也可灵活多样,既可以按离退休前工作关系划分,也可以就近按居住区域划分,甚至可以通过支部安排,按共同的兴趣爱好确定联系人等。

(二)联系渠道。在实践中,离退休教职工党员创造了多样的联系方式。串门家访、电话短信、网络交流、组织活动或看望慰问,都成为党员及时了解群众的近况的有效途径。各党支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群众,例如送学习资料上门、家访等,重点联系和关心身体有疾病和生活有困难的群众。

(三)联系内容。在联系离退休教职工群众过程中,支部党员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以及学校发展的近况,引导群众与党和国家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关注单位发展;注意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对支部工作的监督。

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结合了高等学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实际,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起了平台,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党员自身也受到很好的教育。

通过推行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增强了离退休教职工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许多离退休教职工把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称为“连心锁”,把关心群众称为“阳光行动”。同时,群众的好评又推动了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教育工作,使党员更愿意参加到组织生活中来,更自觉地接受组织安排的各种学习,积极与群众接触,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为群众办实事,在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和党组织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推行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通过推行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完善了党组织掌握离退休教职工思想动态的渠道,推动了离退休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让党员了解群众,让群众了解党员,密切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离退休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了较好的基础、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化解矛盾,共创和谐、稳定的环境。同时,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有意见和想法愿意反映和表达。

实践证明,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是离退休教职工党员发挥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有效机制,是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有效载体。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提高了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证了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成为构建和谐社区、落实基层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编.老干部工作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9月。

[2]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N].人民日报,2011-4-26.

作者:张军民 南彬

老干部工作群众观论文 篇3:

加强党建工作 推动社区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指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共南明区委组织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强党建推动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有了可观的改变。

一、把党建作为社区工作的龙头

把党建作为推动社区全面发展的龙头,首先夯实党在群众中的领导作用,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共南明区委组织部抓西湖社区的建设工作,首先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教训,切实结合本地实际,经过讨论分析,找准过去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社区党建工作代表大会制新路子,以“知民、爱民、便民、富民、乐民、安民”为工作载体,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五个转变”。

(一)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转变

通过学习、讨论,使基层干部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不断深化。西湖社区党委突破过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等旧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社区党建工作观念,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社区党建发展模式。

(二)实现开放式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转变

针对西湖社区的实际,社区党委以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代表大会为契机,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辖区有省委机关、科研院校等单位的优势,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优势互补、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使社区党建工作在内容上得到丰富、领域上得到拓展,形成了“联建、联管、联教、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开放式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夯实了基础。

(三)实现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的转变

工委针对社区干部管理的弊端,“跳”出办事处选人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走了“选”、“招”、“评”、“免”四着棋,下大力选配好社区党政领导干部,增强班子和队伍的活力。“选”,就是在重点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党组织换届选举,把社区优秀的年轻干部和居委会中的优秀党员干部,选举为社区党支部书记或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招”,就是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居民代表大会选举等程序,把辖区中优秀的人才招聘到社区工作。“评”,就是开展述职评议。请社区议事委员、社区公共户单位、社区居民代表当场对述职者进行评议,并对述职者提出的整改方案、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社区干部普遍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感,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免”就是改变社区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的无作为、混日子、“守摊子”现象,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升迁去留挂钩。经过管理方式的改革,西湖社区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工作责任心有了很大增强,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干部结构明显优化。

(四)实现管理主体组织联系公共户单位和辖区党员方式的转变

为适应大量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非公有制组织党员进入社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新情况,西湖社区党委书记率领党委一班人,深入到辖区各个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构织工作网络,逐步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公共户单位党组织联动为网络,社区内的党员为主体,各类社会团体及社区群众共同参与为依托的党建新格局。

(五)实现活动方式条块结合的转变

西湖路街道党工委强化联动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从过去较多地依靠街道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了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二、取得的成效

社区党建新格局起到火车头的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带动了各方面的工作。

(一)为企业发展提供诚信高效的服务

西湖路街道党工委为促进企业发展着重抓好三个服务:一是抓好为新老企业服务。对新办企业,办事处协调各方职能,提供“一条龙”服务;对老企业,定期沟通联系,掌握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做好跟踪服务。二是抓好为新开发项目的服务。以亨特国际、盛世花城商住楼等一批房屋的开发为契机,全方位做好服务,使之成为辖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宝山南路和观水路形成的中档餐饮一条街,利用辖区存量,扩大集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餐饮一条街,繁荣辖区经济,做大第三产业。三是抓好引进工业新项目服务。抓住南明区“修改控规”的机遇,争取土地资源,引进了东方变压器厂等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业项目,努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了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就业难问题

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为他们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楼院管理、治安联防、清洁保洁和环境绿化等公益性岗位,重点用于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发动辖区单位优先向社区提供服务就业岗位。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使社区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

(三)搭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街道党工委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组建了社区少先大队、社区红领巾中队和爱心小组等“特色小队”。并聘请了10名社区教师或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五老”即:老战士、老干部、老劳模、老专家、老教师担任校外辅导员,有计划地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青少年健康行动”、“家庭敬老一日游”、“公民道德与我同行”等主题活动。社区少先队的建立把学校团队活动延伸到了社区,弥补了少先队校外活动的空白,使学生的校外活动有了组织依托,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还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街道党工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从大局着眼,细节入手,出实招,求实效,为民排忧解难,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街道专门成立工作组,设置热线电话,全面落实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社会治安、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拓宽弱势群体救助渠道,成立“爱心互助家园”,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了“爱心家教”活动,免费为辖区内33名特困学生提供家教服务:在梭石巷等社区创办了“爱心超市”,社区困难群众凭优惠卡可购到低于市场价格30%的物品;为解决辖区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就医难问题,联系辖区4家医疗诊所联合开展了免费为他们看病的活动,目前已有200余名群众享受了免费看病服务。广泛开展“一帮一”活动。为了帮助辖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单位党组织联手开展了“献爱心,一帮一”助学帮扶活动,目前已有105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由于解决了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疑难事、烦心事、痛苦事,进而凝聚了民心,赢得了信任,辖区居民亲切地称社区党支部是他们生活中的“110”。

(五)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加强流动人员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好地凝聚流动人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街道党工委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社区行业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与各用工单位、工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的同时,结合计划生育入户调查,对辖区内流动党员进行摸底调查,动员流动党员主动到社区党支部登记,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制定了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形成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并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保障流动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他们享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

西湖社区党委凝聚辖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非公党员、下岗失业党员以及流动党员的力量,组建“夕阳红”、“公务员”、“共产党员”等12支志愿者队伍,参加人数达300多人。他们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做,民求我应”的思想,以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利民为目标,围绕各种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地化所等科研单位党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咨询活动,为提高社区的科普知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区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夕阳红”志愿者队伍,经常在南明河沿岸和甲秀广场义务清扫,捡拾垃圾:贵阳中医学院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在辖区内设点服务,为群众提供各类医疗咨询和导医服务,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五好家庭等活动,将公共户纳入创建范围,把公共户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情况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辖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有6家,市级文明单位11家。联合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街道党工委定期或不定期联合辖区单位开展社区院落演出、广场文艺表演、歌舞联欢会、歌咏比赛、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活动,既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加强了街道、社区与单位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团结,促进了社区和谐。

(八)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街道党工委围绕让社区“亮起来、美起来、绿起来”的目标,大力整治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社区党支部通过黑板报、墙报、上门宣传等方式动员群众参与整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群众看到一种新型、和谐、美丽的社区正在不断完善。

三、经验及启示

南明区西湖社区的可观改变,给建设和谐美丽的新型社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及启示。

(一)重视党建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抓好社区众多工作的关键。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过去遗留的问题很多,只有首先抓好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塑造好火车头,才能有力地带动一切工作。

(二)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西湖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建工作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调动了辖区公共户单位和在职党员的积极性,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目的。街道党工委发出倡议书,号召辖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群策群力构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出台《西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西湖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代表大会章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社区党建规章制度,明确联席会和代表大会的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定期进行工作研讨、交流,组织、指导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建立辖区业余党校,聘请专家学者或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对辖区党员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党员自身素质。把改变党员观念、提高党员素质与改革管理体制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成效。

(三)实现管理方式转变,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必须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精神需求。西湖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和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聚民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生活便利、文化繁荣、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只有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才能实现管理方式的彻底转变。

(四)找准载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精心打造知民、爱民、富民、安民、便民、乐民“六民”服务型社区,以开展“进百姓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暖百姓心”活动和建立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制度等为载体,不断拓宽社区群众的民意表达渠道,在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群众之间架起一条知民心、察民情、体民忧的绿色通道。建立入户调查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改进为民服务事项。建立健全反应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支部书记为主任,居民代表、单位党组织代表参加的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凡是同居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通过协商会、座谈会、听证会、公开征询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社区力量,把工作做在群众的所想所盼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全面发展。

(五)认真践行党的宗旨。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人民服务是社区管理的价值取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这十六个字,是社区党委强化服务意识的指导要求,更是惠民行动的概括。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热爱社区、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社会公德,弘扬了先进文化,净化了社区风气,在全社区形成积极向上、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社区“难有所帮、残有所助、孤有所托、病有所医、老有所靠、少有所学”的良好局面。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使辖区群众切实感受党的温暖,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中共南明区委及西湖社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格局的新变化,实施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在争创党的建设模范区过程中,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惠民为宗旨,以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突破口,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打造“知民、爱民、富民、安民、便民、乐民”社区,使街道社区真正成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区域生活共同体,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社区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只有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改革创新中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途径。

(作者单位:中共南明区委组织部)

作者:郭子

上一篇:罗山皮影造型艺术论文下一篇:鲜卑立体造型艺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