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0

【内容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生态美学观,让学生树立生态美学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美学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美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1:

将生态美学观植入初中生物教学之中

摘 要:在未来,生态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对于生态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生物课堂,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变化趋势,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态环境的美,因为他们对生态美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将决定未来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求教师将生态美学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生态美学;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国家的未来取决于现代的中学生,而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未来则取决于现代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将生态美学观念自然地植入到课堂,让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态环境,激励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强调生态美学提出的重要性

教师不能单单的在生物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生态美学这一观念,只让学生粗略的了解生态美学的概念,而是要侧重强调提出这一观念的背景,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为什么要重视生态美学等,否则就使生态美学的学习失去根本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相关信息之后,才能形成合理的判断,才能理解生态美学对于环境的发展和保护十分重要。

比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在讲解与植物有关的课程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植物的信息和图片,让学生在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习性的同时,让他们通过学习知道环境的变迁对物种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将稀有物种引入到课堂中,通过举例说明,引起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例如野生的人参,我们都知道人参是东北三宝,野生人参的药效明显优于人工栽培的人参,但现实是,由于人类的过分采摘和对野生人参生长环境的破坏,纯正的野山参已经为数不多了。还有就是见证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银杉,因为它饱经沧桑而被誉为植物化石,足见其何等珍贵,但现如今只有一株存活于世。这些植物同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环境中,但是由于人们的野蛮开采,乱砍乱伐,使这些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植物资源的锐减。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补救,但是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美学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生态美学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态美学的重要性还不够,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在正确的生态美学观的指引下,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是可以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方向的,让他们清楚的明白知识的力量。

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讲授植物无性繁殖一课时,可以在生活中实践一下,对比嫁接葡萄与不嫁接葡萄的生长状况,通过观察两株葡萄的实际生长情况,生动的理解无性繁殖这一生存方式;再通过对比两株葡萄的果实,让学生知道到嫁接葡萄籽粒大而饱、味道甜美,这样一来,学生会认识到这一自然的生存方式,会让学生感知知识可以改变生态。在此例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香蕉的例子,告诉学生原始的野生香蕉是有核的,虽然有繁殖能力,但是味道不佳,而现今无籽,味道香甜的香蕉是经过杂交改良才繁育出的新品种,可是现在的香蕉不具备繁殖能力,如果想继续生存,就离不开野生的香蕉树,所以,如果现在没有存活的野香蕉树,那么不久的将来,香蕉可能就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通过引征这样的一个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生物技术的片面认识会引起对生态美学的负面影响。相反,只有真正掌握知识,正确运用知识,才能做到保护环境。教师正确利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建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需要联系实际所学,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

3.加强学生推广生态美学的意识

学生在认知和建立生态美学观以后,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激励学生探求知识,加强推广生态美学的意识,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实际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帮助其他人树立生态美学观。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的绿化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附近的公园,学生可以发现,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美学观和环保意识,使得绿化现状差强人意,环境遭到破坏。公园中一些不文明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比如:践踏草坪、攀折花草树木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才能将生态美学观念传达给每一个人?这样一来,学生会认识到生态美学观关乎环境保护,它不仅仅是个人观念,是需要宣传和推广的。

4.课堂中模拟不同生态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所以应当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或模拟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习印象。比如在講解种子和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以准备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通过演示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结构上的区别,然后模拟种子萌发的条件,将种子种在花盆中,在适宜温度下、配合充足的阳光、给予水分,让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这样学生能够在模拟教学中感受到大自然地奇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模拟的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态美。

总而言之,注重生态美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探索美、发现美、保护美,让学生走进自然,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相强.成谈园林景观美与生态美[J].林业经济,2013(03):56-58.

[2]鄂继容.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美学教育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16.

作者:陈玉霞

生态美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基于生态美学理念,教学“真学”生物

【内容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生态美学观,让学生树立生态美学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态美学 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的学习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其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特性,促使学生感知生物的多样性,更加需要将生态美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感受生物之美。通过生态美学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得以提升,能够让学生对于生命的本源予以探索,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美的事物予以感知和追求。由此可见,让生态美理论渗透到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真”生物。

一、结合诗词,潜移默化

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将更多的生物知识融入其中,而且可以与诗词歌赋相结合,通过诗词歌赋的引导渗透,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生态之美,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于生物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与感知,促使学生从形到神都感知到生物的美,让学生从生物的外形之美,逐渐进入到生物的内在之美的感受之中。

比如,我在进行高中生物《月季的花药培养》教学时候,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观看月季花的形态,让学生感受月季之美。但是,简单的图片欣赏则会让教学过程略显单薄,此时,我便将古典音乐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多姿多彩的月季形象。在欣赏到一半时候,伴随着音乐声起,雄厚而有力的男声对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腊前月季》进行朗诵:“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寥寥不多几笔将月季的形态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将月季的内在意志予以了赞扬和表述,让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月季形象。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月季的花药培养内容,正是与学生的兴趣相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

诗词歌赋的应用带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既能够感受生物的独具形态之美,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规律的内在美,并促进学生对于生物形态的验证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美的感受同时得以促进。

二、模拟情境,直观实验

生物的学习与实验的设计和开展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通过对实验环节的优化,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情景模拟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极具真实感的情景环境中深入到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与生物一同成长,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不同阶段的美,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形象背后的内涵之美。

比如,我在进行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教学过程中,便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开展实验研究。此实验的开展是交由学生自行完成的,我首先让学生在物品遮光的条件下进行豆芽的栽培种植,并让学生对豆芽的生长过程予以观察研究,让学生对遮光条件下的豆芽颜色进行观察,并拍下照片。之后,再将遮光物移开,通过两个小时的观察让学生感受豆芽由白变绿的过程,并将豆芽颜色的变化过程进行照片记录。仅仅这样一个短暂的实验过程便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光照可以促使叶绿素形成”的知识点形成极为深刻的认识和记忆,更让学生感叹自然生命的神奇。

实验的开展能够让学生谈及生物之原理,探究生命内在之美,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实验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内容的结合,让实验的开展与生活内涵融为一体,不仅让学生更好掌握生物知识,而且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大程度發散。

三、组织实践,深化体验

实践是深化理论的重要路径,“实践出真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应用。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深入到生态自然系统之中,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到生物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真正融入生态系统的美丽环境之中,更加能够让学生的知识深度进入新的层次,让学生的体验感更为直接。

比如,我在进行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过程中,便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到校园之中,通过自己的眼、耳、口、鼻来感受校园的生态系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了我们校园之中多种多样的植物品种,还对植物的品种进行了分析,深刻分析了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很多心细的学生还贴心地为植物、树木贴上标签,为其他人的植物辨认提供条件,不仅为他人的植物欣赏与认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有很多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对于很多不知名或者之前没有留意过的小动物有了观察体验,诸如螳螂、蚯蚓都成为学生们研究的对象。生态系统之美逐渐印刻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其与大自然有了进一步亲近。

学生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难以真正感受到生物的生态结构之美,之中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应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以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进行体味和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寻找美、保护美的能力,才能够让对生命的价值进行反思。

生态美学理论与高中生物的融合,为学生的生物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物之美,欣赏生物之美,更让学生对生态、美、生活之间的关系予以了深思和探索,让冷冰冰的生物知识具有了温度,让学生更加能够自觉自发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生物知识,并对其予以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敏刚. 生物学课堂呼唤有效拓展[J]. 生物学教学,2010(10).

[2] 王润英. 高中生物学中关于生态学观点的教育[J]. 环境教育,2001(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作者:刘裕彬

生态美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分析

摘 要:生态美学观是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教育改革走进初中生物课堂的,将生态美学观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探索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生态美学观,能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生物的认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生态美学观呢?从生态美学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及渗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其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美学观;渗透分析

生态美学指的是研究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三者之间的共生美、平衡美以及将三者联合起来发展的美学价值所在。将生态美学观纳入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美学的意义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发与索取,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甚至赶不上自然资源被破坏的速度。而生态美学观要求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将生态美学观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环境保护之上,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教学内容

1.生物的形式美

自然界中生物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生物的外表和生理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生物、接触生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生物的外在感觉它们独特的魅力。比如说,在学习《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课的时候,通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生物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外在美。如,为了保护自己善于伪装的枯叶蝶、美丽的小蜻蜓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其次,生物的生理机制之美,主要表现在生物吸收营养和能量等方面,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冬眠等,都是生物生理机制美的一种表现方式。

2.生物群体的和谐美

生态系统只有和谐稳定地发展,才能使自然环境和谐地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对自然环境将有极大的影响,如云南滇池的水葫芦、美国的鹿与狼的故事等,都是由于生态不平衡引起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美学观中生物群体的和谐之美。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美学观的认识

生态美学观是一种感性认识,它注重的是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生物教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将生态美学观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了《光合作用》这一节的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己通过一些对比性实验去探究光对植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生物所具有的生态之美,加深学生对生态美学观的认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渗透生态美学观

多媒體教学技术是当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形象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较为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知识也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如上文所述,教师在讲解《形形色色的生物》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生物的图片和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比起教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显然更能达到教学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渗透生态美学观。

3.引用古代诗词陶冶情操,渗透生态美学观

我国古代的诗词,虽然看起来与生物学习毫无关联,但是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将生物知识渗透在诗歌里面。并且,古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大多都较为优美,有些诗歌还寓情于景。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古诗词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令学生充分地理解生态美学观,又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教师在讲到与时令有关的生态变化知识时,就可以引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使学生感受到生态变化之美。

总的来说,将生态美学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对生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生学习生物之初,渗透生态美学观,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承担起未来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品爱,李炳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性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2]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 2011(4).

[3]郭蓓,王燚.环境的美学之思:阿诺德·伯林特美学思想初探[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2).

编辑 谢尾合

作者:赵雪

上一篇:海外投资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高速光纤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