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19

据统计,全球每天至少有3400人死于交通事故,全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到2030年将增长45%。沃尔沃集团鼓励其全球100000员工参与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宣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怎样在卡车、客车和汽车等各种车辆附近保证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基于学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游戏设计的思考

摘要:随着汽车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问题。加强学前儿童交通安全是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全民的交通安全素质,也为儿童自身交通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关于学前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设计交通安全教育游戏,让其可操作、可实践,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学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游戏

一、乐趣无穷,玩中有学

将游戏融入儿童安全教育中作为教育载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开展游戏的效果并不佳,儿童参与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三:其一,形式化。假借游戏“外壳”开展模式化安全教育,如比一比谁说的安全标语多等同类的游戏,仅是激起部分儿童的游戏参与兴趣;其二,复杂化。学前儿童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弱,如果游戏过于复杂儿童很难理解游戏规则;其三,宽泛化。游戏中涉及的知识点过多,内容过于宽泛,儿童将无法深入理解。因此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游戏的趣味性、指向性、可行性,让安全游戏真正具备可玩、可学、可探属性,被学前儿童所喜爱。例如:在讲解信号灯安全知识时,可以设计“我是小小信号灯”游戏,准备多组“红、黄、绿”信号灯,让儿童们自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灯。同时,教师开展“我是什么灯”“红(黄、绿)灯怎么办”两个游戏环节,一方面让儿童加强对信号灯颜色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儿童掌握不同信号灯所代表的含义。游戏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可以设计信号灯交换步骤,让每个儿童接触不同的信号灯。在此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将全部儿童纳入其中,游戏形式也更加有趣,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游戏目的较为明确,尊重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实践效果相对比较好。

二、情境设计,加深理解

安全教育知识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行走安全知识、乘车安全知识、识别交通标识等等,每一项安全内容中又包含了多个教育知识点,成人学习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何况学前儿童。在设计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游戏时不妨将情境融入其中,让游戏本身具有情境故事,抓住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调动其参与到情境中,加深其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过马路的安全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儿童播放“灰太狼”过马路游戏。在第一关中,马路上有斑马线与信号灯;第二关中,只有斑马新却没有信号灯;第三关中,马路上没有信号灯与斑马线。此时,教师询问儿童“灰太狼”三关中应该如何过马路,答对了“喜羊羊”为儿童点赞,“灰太狼”順利过马路,答错了“红太狼”惩罚“灰太狼”。在此游戏的设计中,结合了儿童所喜爱的动画故事,并将其中三个动画人物融入情境设计之中,调动了儿童的参与性,循序渐进地增长儿童安全教育知识。

三、角色扮演,强化实践

学前儿童对于知识掌握能力有限,“记得慢、忘得快”。因此在设计交通安全教育游戏时要考虑到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亲自体验不同的游戏角色,掌握故事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例如:在讲解驾车安全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我酒驾了”的角色扮演游戏,故事角色为1名警察、1名酒驾司机、3名劝酒朋友、2名正义路人。儿童们在扮演各个角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劝酒者的惭愧心理、酒驾司机悔恨心理、警察与路人的正义心理,再现故事的同时掌握了驾车安全知识时,认识到酒驾是违法错误的。

四、结语

“交通安全教育先行,保障你我他生命安全”,重视学前交通安全教育符合社会安全要求,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设计学前儿童安全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天性、认知等诸多问题,设计出好玩又有趣的教育游戏,让儿童能够真正地接受交通工具安全教育,掌握基本的安全交通知识,简单判别交通违法行为,从而提升儿童的安全素养。

(责编  吴 娟)

参考文献:

[1] 肖芳,陈国军.学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2).

作者:林欣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宣讲

据统计,全球每天至少有3 400人死于交通事故,全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到2030年将增长45%。沃尔沃集团鼓励其全球100 000员工参与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宣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怎样在卡车、客车和汽车等各种车辆附近保证安全。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在体验中对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摘要]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开展“少年警校”体验教育活动,不失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交通安全 少年警校 体验教育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头号杀手,其中车祸等意外伤害已取代过去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成为危害0-14岁未成年人安全的首要原因,而5-14岁的少年儿童的意外死因主要是车祸。面对青少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自己去亲身经历,而且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验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就需要品德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自主进行角色定位,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道德。

基于上述认识,开展“少年警校”体验教育活动,不失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依据体验教育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原则,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可分以下四步进行:扮演角色—体验感受—化为行动—形成习惯。

一、扮演角色,突出形象性

以往的交通法规的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教师只注重传授,强求学生对交通知识的记忆。缺乏生活化的设计,缺乏学生参与,往往令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而在“少年交通警察学校”里,通过角色扮演,形象性的教育为学生喜闻乐见。

每年开学,我们将进入四年级的队员编入少年警校,让他们身着统一的交警制服,举行隆重的少年警校开学典礼。由交警大队的领导向学员授旗,老学员代表汇报和展示一年来警校学习的成果,新学员在警校教官的带领下宣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誓言。我们还制作了警校的校旗、创作了警校校歌。在阶段性成果展示汇报时,像模像样地举行检阅式、授衔仪式,不断增强角色意识。同时,我们还开辟了交通安全宣传栏,每班黑板报增加了交通安全宣传角,校内主要通道上设置了交通标志,营造了宣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浓厚氛围。

二、体验感受,强化生动性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对他们的教育尤其需要积极的内心体验。积极的内心体验可以使他们获得的思想情感刻骨铭心,可以加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在小交警学校里,一方面采用“请进来”的方法,邀请警校教官定期到校给上交通安全课,帮助大家系统学习交通知识,掌握交通指挥手势,更主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带领大家出校门,走上街头、走进警营,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儿童体验。

1.实地观察。交警叔叔带领儿童走上街头,认识交通标志、信号、设施,并理解含义。特别是禁行标志、信号,让儿童知道其不可违抗的意义。将课堂搬到马路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可感的实物,很容易就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2.参观访问。从《马路悲剧图片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录像片中,学生感受到遵守交通法规是何等重要;“一日警营生活”,学生感受到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畅通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在采访中,交警从交通事故中选取与儿童生活实际相接近的典型案例,剖析原因总结教训,让儿童深切感受注意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3.调查统计。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学校附近交通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不同时段车流量、人流量的情况,了解事故发生的状况及造成的损失。透过一串串数字,学生不仅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感受到交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交通管理的紧迫性、重要性日益突出;还使孩子们从身边活生生的事实中体会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行动之前先心动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化为行动,立足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的教育任务就在于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以巩固,深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将内心感受外化为积极行动是体验感受的最终目的。在警校活动中,我们注意以人为本,将少先队员视为交通活动的主体,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各种交通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行为。

1.配合导护老师值日。校园与川流不息的交通要道相比安全得多,但“准交通”的行为也是客观存在的。快速奔跑的现象不加制止、堵塞要道的情况不予疏导也会发生事故,让队员们轮流参与校园“准交通”的管理,既提高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成效,对培养儿童良好的交通行为也大有裨益。

2.模拟交警站岗。在上学、放学的时候,值日的队员们身着警服,英姿飒爽,担当小交警,在校门口站岗。在他们的指挥和管理下,校门口交通秩序井然。

3.协助交警在路口值勤。为了实现交通安全教育由校内向社会延伸和拓展,每周利用一节社会实践课,小交警们上街,向路人宣传交通法规,协助交警纠正违章;为了使路口的车辆畅通无阻,始终用标准的手势指挥交通,手臂发酸发麻也咬牙坚持;为了让超线的车辆退到停车线后,解释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一节社会实践课下来,尽管学生们很累,但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了道路的通畅,“小交警”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自主教育、自我管理中,他们实践交通法规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四、形成习惯,注重持久性

习惯的形成有赖于行动的坚持不懈。为使少年儿童将交通安全行动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管理。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都应该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做到制度严格,责任到人,措施落实,经常检查,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口号深入到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里,落实到每个学生和家长的行动中。学校给每位队员发放了一张《交通行为联系卡》,要求他们随身携带。教师、交警、导护老师、小交警对他们在学校及道路上交通“违章”行为及时记载,每周检查评比一次。对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队员进行表扬,并与文明队员、三好学生的评选结合起来,使他们在鼓舞和激励中不断进步。我们还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与此对应三个等级的警衔,定期对警校学员进行自评、互评,以确定各自的警衔,并举行授衔仪式。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更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事实证明,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的感受。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从而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在少年警校建设中突出体验教育,学生实践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普遍增强。我校虽处繁华的大路边,多年来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少年警校获江苏省首批“先进少年军校”称号。

参考文献:

[1]高峡.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2]李伯黍.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城中小学)

作者:朱智军

上一篇:初中语文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区域体育物流企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