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工程施工论文

2022-04-16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出了电力不断增长和电能使用安全的两方面的需要,要想使电力系统实现高效化和稳定化运行,需要有效的、全面的创新和改造传统的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技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通信网络工程施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信网络工程施工论文 篇1:

浅谈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分析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1 通信线路工程的地位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是电缆、光缆的敷设以及通信建设工程的基本流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电缆、光缆的架空、管道等敷设方式,掌握通信建设工程的流程,明确各施工过程中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通过对光电缆线路、线路工程施工、工程建设与管理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光电缆线路结构与原理,熟悉电缆工程建设的施工流程与要求,培养从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测试及维护处理的专业人才。由于当今的人才需求,通信行业人才不仅要懂设备,也要懂线路,需要培养的是二者兼备的人才。企业招聘员工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一个员工只有既懂设备,又懂线路,才可以独当一面,从而大大节约企业成本,做到企业要求的“机线一体”。

学生学习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这门课程之后,无论今后从事哪方面的通信工作,总离不开线路的施工,总会有用武之地。因此,通信线路工程施工应是通信方面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2 教学上的问题

通信线路这门课程,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选择。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却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

首先,这门课程应属于后期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通信线路的时候,应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信号的传输方式;掌握系统网络结构及组网方式;以及例如程控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光传输等与通信线路息息相关的连接设备原理。知识学得越多、越深,掉队的学生也就越多。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中,在大二、大三开设这门课程时,怎么样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可以听多懂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就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在讲解通信线路这门课程时,除了需要讲解电缆、光缆的结构、通信原理等重要知识点外,一定会涉及线路的敷设,如架空敷设、管道敷设、墙壁敷设、水底敷设等。在讲解敷设这部分内容时,又一定会涉及敷设的规范、方法、注意事项等。这时,问题又来了,学生对此总会一脸的茫然,从来没接触的问题该如何讲解?学生不清楚什么是人孔、手孔,不清楚什么是兆欧表,什么是光时域反射仪,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卡勾,什么是电缆盘,什么是三眼单槽夹板。很简单的东西,由于学生对相关方面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步一个坎。那么,教师又该怎么处理这些学生从没接触过的东西呢?

再有,教师为学生讲解光纤接续、电缆接续、制作端头、布线规范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一定会让学生亲自操作,那么,如何控制好成本与时间,用最少的材料与课时,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些技能,让学校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

3 通信线路工程与课堂教学

这门课程远离生活却又贴近生活。学生不清楚网络的结构,却都在使用电视、电话;不清楚人孔、手孔,却见过电线杆、通信井盖;没用过兆欧表、电钻,却随处可见电杆上、墙壁上的电缆。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线路,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通信线路的存在。仅仅通过这些常见东西,慢慢引导出学生没见过的东西。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他们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越想越深,最后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诚然,这里介绍的通信线路工程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只是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课程产生较深入的认识。如果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参加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4 通信线路教学方法研讨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以个人长期对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教学积累的几点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课程的侧重点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然是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测试及维护处理的专业人才,那么必然对学生有较高的动手能力要求。因此,这门课程一定要分成理论讲解和技能实操两个部分。并且,这个技能的比重,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一定要高于理论知识。这是一个更注重实操技能的课程,理论知识只是作为实操的支撑。

其中,理论当中应简介电缆、光缆的相关知识,以结构、色谱、使用原则、优缺点、使用场合等必备知识为主。重点讲解线路的敷设方式、敷设方式特点、施工方法、工程规范等,用于支撑技能操作。而在实操当中,又可以分为线路敷设、常用接头制作、电缆光缆接续、相关工具仪表的使用几个部分进行。必须做到每个学生亲自操作,每次操作必须验收过关。这才能使高职高专学生真正学懂这门课程。

当然,如有条件,可让学校与相关认证部门协商,在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进行相关行业的认证考试,如线务员认证考试,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训当中,完成教学。

教学环境的模拟  在技能操作当中,应尽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只去练习打电钻、敲膨胀螺钉,学生肯定不敢兴趣,甚至会有些学生觉得脏、觉得累。可是,若是让学生把两个寝室的电脑连在一起上网,同样的室内综合布线要求,对他们而言却不再是任务,而是自己的技能,他们会带着成就感、满足感快乐地完成。因此,让学生动手的时候,应先让学生清楚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才行。

教学的规范性与随意性  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无论哪项技能都有要求与规范,但操作过程却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要的只是结果。比如在制作接头中,以2 M线制作接头为例,只要是最后完成制作的2 M线接头通断正常,套圈压紧,接头焊接牢固就算成功了,最多还可以在考评上写上“制作美观”,再无别的要求。然而,制作的过程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规范,剥线的时候是应该用美工刀、旋转切割刀还是偏口钳?貌似都可以。制作过程是先压套圈还是先焊接头?貌似都可以。那么,教师面对成百上千的个性习惯不同的学生,就不适合统一的规范性教学了。教师喜欢美工刀,偏偏有学生喜欢用偏口钳,只要结果符合规范,过程谁去管它呢?让学生自由发挥吧!

甚至,为了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学生找些麻烦,让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比如,这个学生用偏口钳制作得很熟练,却只给一把美工刀,甚至是上了锈的美工刀。这样的条件还能够正常完成,才是合格的学生。并告诉他们,现场很可能比想象的环境还要恶劣。

虽然不要求学生的制作过程,但也要告诉其最佳最省力的方式。比如在焊接接头的过程中,笔者为了模拟现场环境,不允许学生在实训桌上操作。这时问题来了,学生一手拿接头,一手拿烙铁,那怎么拿焊锡丝呢?学生有单手同时拿接头、焊锡丝的,有用牙咬焊锡丝焊接的,有放在地上焊接的。笔者看过很多方式,虽然结果都相同,但最后应该告诉学生熟练工人是怎么制作的:坐地上用双腿夹住烙铁朝上,加热接头背后焊接。这才是最佳的做法,既省力,又不易虚焊。

因此,在实训中应要求学生操作结果规范,并教给他们最佳的方法,剩下的就让学生自己摸索,毕竟个人习惯不同。

5 结语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是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专业课,本文根据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一些改革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坚.通信线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徐志国.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作者:田绍川 林稳章 刘修军

通信网络工程施工论文 篇2:

浅析输变电工程管理项目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出了电力不断增长和电能使用安全的两方面的需要,要想使电力系统实现高效化和稳定化运行,需要有效的、全面的创新和改造传统的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技术。

一、输变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输变电工程的通信网络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我国处于发展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运行的初始级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和电力的各个部门已经不断的认可和接受了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运行的各方面特点和优势,只是在计算机、通信的生产化和商业化的方面的应用水平尚且不完善的这个时候,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网络中还存在着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电力系统的统一的自动化的网络的设置里面,存在着系统的设置太过简单,管理的方式太过粗放,模式的设计也太过单调乏味等更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电力系统的通信的网络的可靠性不断下降,网络的稳定性也不是太高的实际性的问题。到现在为止,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存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优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很难发挥出来,有时候还会出现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促使生产的成本太过于高,这样很难体现出来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有意义的价值和优势。

2、输变电工程施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实现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功能,我们就必须通过高效率和完整的结构来大力支持和支撑。我们只有不断地建立起来与电力系统的各种不同功能的真是的需要的通信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发展的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电力系统的通信系统得到更为有效和稳定的发展。 在不断发展的电力系统的通信的网络中,我们需要去采取一定技术的数据的处理方式、 科学精密的运算和信号综合加工方面的结构和装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按照电力系统不同时段和不同情况的运行情况,努力做到不断地加强对系统的完善记录、计算与通信,只有做到以上方面的工作我们才能确保全部电力系统的合理的高效的稳定的运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着很多的电力系统的通信的网络,仍然没有按照规定配置和设计相应的结构与装置,这就容易造成电力系统的通信的网络数据的交换特别困难、计算的能力明显不足、信号的加工明显过慢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但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功能的实现程度,同时也会不断地带来电力系统方面正常运行的许多多余的信息,噪声的不断干扰,从而造成了对电力的全部系统不好的影响。

3、输变电工程网络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通信的网络技术需要网络、计算机和监控等等一些基础技术的应用,如果其中的一项中的技术出现一点问题的话,就会特别容易导致对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功能造成重大的影响。然而网络、监控设施和计算机,还有通信的技术又都处在迅速发展和高速度更新的新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更新,那么很容易就会给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整体水平带来极大地影响。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社会化市场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时候的基础大不相同,对与应用自动化的技术方面的使用的层次同样也相差了很大一大截,如果长此以往下去的话会不断地导致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过程里面网络的基础方面的技术存在许多方面不能兼容,同时也会造成使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的功能得到制约,从而严重的影响到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效结果。

二、解决输变电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输变电工程发展管理中的技术支撑

输变电工程不断地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今天,在输变电工程的结构布局的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我们要加强对输变电工程结构布局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结构的不合理之处,我们要采用一定的科技技术和精密仪器,通过科学的研究来布局结构,防止由于结构布局的不合理,给我们带来电力系工程的危险性和成本的浪费。我们只有加强对信息技术方面应用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地推进输变电工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在整个电力工程的网络发展中,每一个电子化的设备在运行和运用的过程中,每一个都要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去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化的监控方面的功能。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利用计算机发展技术来实现分析和不断排查。通过对技术运用的加强,不断地培养科技技术人才,加大技术的支撑力度,同时还要加大技术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对电力工程高新技术的利用实现我国电力工程安全、高速、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2、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于技术方面的应用

对于电力工程的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不断应用、在线的状态监测的关键技术不断地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使用、专家的系统通过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使用过程中,都起到了特别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加大对技术的应用,增强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工人运用到电力工程的前线,是电力工程通信的自动化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时根据电力系统的通信的网络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电力工程网络的设置,采用精确,科学的方法,进行细致化,和技术化的方法相结合。我们应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密的设计,使电力工程的施工更加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3、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于结构布局和合理设置的应用

由于人们对电力的数量的需要不断的增加,输变电工程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从原则上一定要从结构上、规模上和功能上做出很大的改变,这样才能应对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对电力的有效需求的适应。在输变电工程的系统当中,通信的网络是功能和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的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利用,从结构和体系、软件与硬件方面大大的使电力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得到丰富,使得电力的系统在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下能够实现中心化的运行、自动化的办公、信息的不断更新和远程的控制等等各方面的功能,不断的成为电力系统的改造和新建工作中不得不重视的系统和网络。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在通信的网络的结构、设置还有应用的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当以电力系统的通信自动化的发展作为基础出发,把握住电力系统的通信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的关键,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不断的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方面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去完成输变电工程系统的更多的价值和更远大的未来。

结束语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我们应当汲取历史的经验并探究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以及电力技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电力人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技能水准和更多的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保障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作者:陈思恩

通信网络工程施工论文 篇3: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初探

摘 要:建筑智能化系统由几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光联的系统组成,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有必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并向着集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 现状 原则 发展方向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1)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各子系统,是在建筑或建筑群内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且与外部网络相联结的系统。

(2)信息网络系统(INS: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网络安全,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其对空调系统的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过去常称楼宇自动化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FAS:Fire Alarm System),主要包括探测系统,报警系统以及联动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具有对火灾进行探测、报警以及启动相关消防设备进行初期灭火的功能。

(5)安全防范系统(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主要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等,以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和灾害事故为目的。

(6)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筑或建筑群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传输网络。它使建筑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网络设备、信息网络交换设备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相联,也使建筑或建筑群内通信网络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联。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现状

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施工、验收方面都普遍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设计上的原因

设计单位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普遍水平不高、知识面不宽。设计上的不完善就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先天不足,给将来的系统集成带来麻烦。

2.2施工上的原因

目前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单位多数是分包或挂靠单位。这些单位资质,人数少,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能力较差,工程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2.3验收上的原因

(1)监理方面的问题:工程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不少监理公司由电气监理人员兼管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但他们对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施工缺少专业知识,使施工人员得不到指导。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督。

(2)检测方面的问题: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结束要经过检测,检测结论是评估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目前,第三方检测得不到落实,不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很少具备检测能力。

(3)产品质量问题:设备供应商以低价中标,变更产品型号规格或品牌,影响施工工程质量。

(4)政府质检部门的问题:政府质检部门也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质检验收人员以及必要的检测设备,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管。

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原则

智能化系统集成(ISI:Intelligent System Integrated)是指在上述几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光联的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上述几个系统的集成,以满足建筑的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功能的需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系统集成的适用性原则。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只不过是通过集成的方式来实现智能化建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技术手段,应该根据各种智能化建筑的不同要求来具体实施,不能贪大求全,应该以适用为主,留有余地为原则。

(2)通信协议的统一性原则。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的用户软件、接口软件和应用软件,是由多个厂商、多种操作平台、多种系统软件和面向多种应用的结构体系。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在于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相操作的问题,因此,系统集成应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才能解决各子系统间的通信问题。智能化系统集成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各种集成技术或者它们的组合。

(3)接口性能的确保性原则。各子系统的设备供应商应能提供符合设计要求性能的接口,实现设计要求规定的各项接口功能,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该系统接口的产品质量。

4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及其系统技术的发展。由于TCP/IP协议统一地址规则、IP地址、域名的惟一性与高层协议标准化等,目前TCP/IP协议已成为实际上的国际标准。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网络,选择采用TCP/IP协议的千兆位以太网已成为可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促使以太网从管理层、控制层向现场层延伸。因此,在建筑智能化中,传输与控制网络融为一体已成为可能。

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经历了从以大型机为主的集中计算模式到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在到向浏览器/服务器(B/S) 计算模式。由于B/S模式开发、应用、维护、升级简单,它已成为计算机网络计算模式的首选,也必将成为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主要的计算模式。

对中间件来说,它的的作用是将应用与网络屏蔽开来。并在B/S计算模式中,专门负责管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且还提供应用程序服务。对中间件来说,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别:通用网关接口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处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能够将客户和服务方进行连接,可以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并能够协调多种应用软件的工作。此外,利用中间件还能够使得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率得以提高,增强系统的可伸缩性和扩展性。总之,中间件技术成为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桥梁,并有力的促进了集成技术的发展。

为了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协调各子系统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的技术手段。

(1)采用统一通信协议,实现系统的集成。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的集成。对于协议不同的的网络互连来说,可以采用协议转换器。对于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的通信来说,只需要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和IP,就能够解决网络的匹配问题。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的集成。对象链接和嵌入(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ing)是微软公司提供的用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及通信的协议,使用该程序,能够将应用程序链接到其他软件对象中。对于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我们将其称为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也就是常常所说的对象链接和嵌入。OPC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标准化问题,并使数据传输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各种应用程序没有必要编制专用接口程序,就能够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在各现场设备之间,也能够实现与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连接。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要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高度集成化,系统还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网络条件、软件条件、设备及子系统智能化条件、系统集成技术条件等等。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只有满足了所有的这些条件之后,建筑智能化系统高度集成才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梁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吴方国,杨晓斌.智能楼宇网络工程实训[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3] 董惠.智能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 史新.建筑电气设计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谢伍宁

上一篇:自然人居环境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