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薄弱,市场空间有限,一旦遇到法律风险,可能会直接造成中小企业的破产,因此中小企业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他们在法律风险的防范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临时救急,轻事先预控”的观念,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法律风险研究论文 篇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方法优化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当前我国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法律制定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的所有生产经验活动都应该在法律轨道内进行,因而管理者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掌握并不断优化科学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优化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识别方法;优化;防范措施

引言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法律环境、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各种风险,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外部不稳定因素更为多样。法律风险是企业各种风险爆发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如果企业不能对此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防范,将会遭受严重的损失,甚至是衰败倒闭。因此,企业需要思考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借助法律手段来化解和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法律风险及法律风险识别的概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从企业自身或者外部因素产生,会对企业各项合法权益造成伤害的各种可能性。一旦企業法律风险爆发,企业多数情况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需要承担影响的行政或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不会受到法律追究,但是各种纠纷也会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耗费各种资源去协调解决,而且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1]。要想避免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其具有的特征:

1.不确定性

任何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企业法律风险也不例外。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是偶然的,产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并不是说就一定会造成实际损失,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把风险转化为损失,例如法律纠纷当事人双方中,其中一方存在违法事实,另一方属于正当的依法维权;再比如即使一方当事人确实没有违法行为,但另一方却认为堆放侵害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出现了法律纠纷等等。

2.客观性

风险是建立在人类活动基础上的,而法律是维护人类正常秩序的客观实在的行为准则,因而人类活动与法律这两方面的客观实在性就决定了法律风险也是客观的。企业法律风险并不是凭空杜撰的,是由很多客观条件影响并决定的,能够根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估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主体没有实现目标而造成的成本损失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是人身财产损失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客观的。

3.危害性

一旦法律风险变成现实,就会出现各种危害性后果,比如行为目的没有实现、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或是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等。法律风险的危害不仅包括物质损失,还有无形财产损失,如名誉权遭受损害、企业形象受损、市场占有率下降、资源难以获取等。

4.可防控性

企业法律风险虽然说是客观存在的,但大多数还是具有可防控性特征的。如果对行为人双方进行深入研究,就能对风险引发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进而通过提前纠正非法行为,就能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风险。

(二)法律风险识别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法律风险识别,就是在充分收集各种法律风险以后,根据企业的各种业务单元、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查找,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查找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详细的法律风险清单[2]。

法律风险识别对企业正常发展的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风险识别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通过及时地发现和识别各种法律风险,才能确保后续的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法律风险识别具有动态性,它能与其他防范措施进行协调,还能实时跟踪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状况,强化了预警和防控功能,因而这样是对整个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其次,当前企业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法律风险,通过法律风险识别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企业的各种损失。企业在生产经营或者科研等各方面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只有具备敏锐的目光,及时地将其找到和识别出来,才能让企业趋利避害,尽量减少损失;最后,在当今法治社会,通过对法律风险的识别,也是企业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它能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触犯法律的后果,从而心中始终存在法律的红线,抵制各种运用不法手段追求利润的扭曲行为。

二、当前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注重开展法律风险识别工作,并逐渐建立起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国这方面发展的还不成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科学的选择识别方法

当前已经研究出现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有很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有着不一样的适用范围,也各有优缺点。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却没有掌握每种方法的特征,也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规模、实际能力和目标等,通常都是盲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所选择方法都不符合实际,致使难以有效的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甚至会误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识别结果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

当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法律风险识别工作,但大部分企业的工作流程都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所识别出来的风险都非常的零散和片面,缺乏完整性;并且由于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眼界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造成所得出的风险质量参差不齐,通常都是缺乏针对性,难以进行实际应用,甚至出现一些虚假信息,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3]。

(三)适应性不足

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规模、性质、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都可能出现变化,在加上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这些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法律风险的形成,并且都是不确定性的随机风险。因而,企业所建立的法律风险识别机制应该是动态的、可评估的并且能够完善的,如果始终采用落后的识别机制,尤其是对于那些组织机构繁杂的大型企业来说,就会更加降低改进的时效性,通常很难掌握风险的变化情况,如果核心风险没有被识别出来,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四)工作手段落后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多企业都注重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但对于法律风险识别这方面却没有进行更多的关注,在风险事件收集、数据库建立与更新、数据的审查及运用等方面还在采用人工化的纸质工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识别效果不高,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资源。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方法

针对当前时刻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要想规避风险、减免危害,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识别方法,在风险事故形成之前,就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是消除风险。

(一)企业法律风险识别的必备条件

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识别风险事件,也就是要准确辨别那些把潜在危险转变为实际损失的具体活动,这是风险事故爆发的根源;二是识别风险因素,就是要把握那些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或者加重损失的因素,更为全面地识别风险;三是识别风险结果,就是当风险事故确实发生以后,要全面分析出给企业造成的所有负面影响[4]。

(二)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

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是以后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前提,需要企业予以高度的重视,当前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识别模式,为了强化识别效果,企业管理者还需要掌握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并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下面就对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进行介绍: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自身的预期管理目标出发,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会议氛围,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到一起,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这个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再进行系统的綜合分析和总结,在这样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集众人之智,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风险识别机制。

2.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就是找到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法律风险因素,并与各方面情况都类似的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吸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有效识别机制。要想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企业管理者就应该更新观念,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全面把握本行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好数据搜集工作,并且科学选择正确的标杆企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比和分析[5]。

3.全场景分析法

全场景分析法就是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所有具体发展情况,如运行、管理、业务等,认真仔细的分析各种数据和图标,再加入合适的想象,从而科学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准确识别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对预期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

4.历史事件分析法

历史事件分析法就是归纳和整理企业以前已经出现的法律风险事故,通过深入的剖析,得出风险的诱发因素、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防范措施,以此为鉴,为当前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新形势下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

所有企业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法律风险,风险一旦爆发,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法制意识都决定着这些风险能否变为实际风险事故,因而企业必须要始终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管理者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自身也要主动学习与法律风险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产品设置各种技术壁垒,出现了反倾销、国家安全审查等问题,这些都潜藏着法律风险。另外,要想全面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作为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代表,各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注重组织当地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培训,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实现稳定的发展[6]。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最终质量,若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环境差、故障频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制定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7],优化内部分工,形成相互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之后要切实地贯彻执行,并做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从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防控法律风险。

(三)建立和执行有效的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的法律风险涉及的业务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而且法律风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的人员,很难胜任法律风险管理的工作岗位。企业还应该逐渐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例如美国大多数企业就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一个企业会包含合同、广告、税收、反垄断等多个法律顾问,并有着极高的地位,薪水和待遇方面优厚。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法律顾问的地位较低,只有在出现事故的时候才能想到去寻求帮助,但是只要各企业注重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探索,注重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地位和待遇,就能更好地防控企业法律风险[8]。

(四)构建法律风险识别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在工作中要注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信息化有诸多优点,如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降低成本等。因此,企业可以建立模块化、标准化的法律风险识别系统,各模块应该是独立的,可以任意进行删减和组合,不断满足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法律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成本和收益、资源的投入安排等因素,对法律风险进行不同维度的排序,科学评定风险等级。通过信息化法律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风险分散且不易传递、静态识别、外部信息识别困难等问题[9],当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量力而行,逐步的建立和完善。

结语

总之,在当前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社会背景下,广大企业应该切实把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新形势下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全面准确地识别和防范各种法律风险,逐渐构建完善的法律风险关系体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裴中同 . 企业法律风险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04):27-28.

[2]蒋云贵 . 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12):30-31.

[3]齐林霞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晶鼎聚龙公司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1):12-13.

[4]秦炳伟 .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方法优化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05):22-23.

[5]张子英 . 论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1):12-13.

[6]何亚菊 . 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11):25-26.

[7]黄雷 . 论事故树分析法在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的运用[D].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05):20-21.

[8]郝新东,刘菲 . 事件树法与德尔菲法在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的契合[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5,(03):64-65.

作者简介:

李升云,神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升云

企业法律风险研究论文 篇2: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薄弱,市场空间有限,一旦遇到法律风险,可能会直接造成中小企业的破产,因此中小企业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他们在法律风险的防范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临时救急,轻事先预控”的观念,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法律风险 防范工作 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因未遵守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而使企业遭受不利法律后果或商业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是比较多样的。当前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并没有做到位,缺乏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防范能力有限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风险,难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中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长远的进步。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与大型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相比,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并不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链薄弱,若没有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那么一旦遇到法律风险,很可能会造成中小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当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1.1 中小企业领导缺乏对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视

中小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充足的活力。由于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更加偏重于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忽略其他事项,尤其是忽略企业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性的法律顾问岗位,也没有兼职类的法律顾问。企业管理者也缺乏对企业自身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预判,甚至认为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只要循规蹈矩,就不太可能触犯法律,引起诉讼。其次,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虽然重视企业的法律风险工作,但他们显然没有提前设置相应的岗位,却对事后弥补抱有很大的幻想。另外,当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现状堪忧,发案率高,执行率低,企业涉诉讼比较普遍。

1.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普遍不完善不科学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归根结底需要依托于企业完善的组织机构。但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体系并不科学,并不完善,这就为法律风险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不利于中小企业平稳快速发展。首先,中小企业中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合同纠纷非常普遍,一旦产生合同纠纷,势必需要通过诉讼来维护利益。其次,中小企业的用工合同管理也存在诸多的漏洞,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给员工交保险的情况特别多见,劳务纠纷是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可见,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风险,而这些法律风险的来源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

1.3 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缺乏法定程序

中小企业在自身运营的过程中,明显缺乏科学的法定程序,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决议或者通过某些重大决策时,仍然仅通过公司管理层来决定,法律顾问或者律师等参与其中的很少,这就使得决策中可能存在着法律风险。同时,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并不科学,也不合理。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规避法律风险,需要科学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应该以法律为准绳,评价工作流程中是否存在着违法行为。比如中小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并没有科学评价对方的相关资质,也没有重点审核对方的债务问题,盲目投资就可能滋生法律风险。

2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合理有序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中小企业迎来了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但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自身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也没有合理开展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这就限制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鉴于此,广大中小企业必须优化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实施科学的对策,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2.1 筹划建立事前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科学运用“法律顾问”制

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健全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处理法律问题、诉讼问题时,都采用事后紧急处置的方式,这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法律风险的产生概率非常高。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事后控制的方式,采用及时有效的“事前预防”。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面筛检中小企业内部的法律问题,转变过去的“事后控制”的方式,而积极运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等全过程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危害降低至最小程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建立法律顾问制。这是中小企业预防法律风险,降低法律风险的根本举措,也是中小企业快速处理法律问题的核心手段。广大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聘请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士来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也可以采用合同制的方式,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进行兼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应该让法律顾问充分发挥自身的权限。在中小企业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投资以及签署合同,合并或破产等过程中,应该让法律顾问参与其中,由法律顾问运用专业化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其中蕴含着的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的危害程度。总体来讲,企业在投资决策等市场行为中,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法律顾问的科学评估,能够判断法律风险的危害及大小,有助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可见,通过筹划建立事前预防等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能够贯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2.2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定期实施系统化的“法律体检”

法律风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小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运作,势必会滋生法律风险。从这方面来讲,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难以规避的,只能通过分析、判断、评估等来削弱法律风险给中小企业造成的危害。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对策,应该为中小企业进行定期化、系统化的“法律体检”服务,全面筛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滋生的法律风险,确保广大中小企业可以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开展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前,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体检”工作。从中小企业的成立、发展、运营等全过程入手,开展系统化的法律体检工作,及时筛查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这种防范对策尤其适用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能够为这些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排毒”。在“法律体检”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或者最可能滋生法律风险的部分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体检,一旦发现法律风险,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法律空白区域,应该运用前瞻性的预防对策来进行控制,减少法律风险滋生的土壤,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力者,不仅仅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而应该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由政府牵头,法院引导,律师事务所参与,组成强大的“律师顾问团”,深入各大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既要帮助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可能违法的行径,同时也应该引导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断优化自身的法律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从管理层做起,形成企业内部行之有效的法律环境,用法律知识来武装大脑,用法律知识来自觉规范经营行为,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2.3 拓展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的广度,主管部门牵头强化其深度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充足的活力,同时也能够带动就业,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一方面,省市中小企业的官网应该成为宣传的主要阵地,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来向广大中小企业宣传法律风险的相关知识,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企业法律风险的案例,结合优秀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经验或做法等来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有效拓展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的广度,让法律服务广泛化,切实惠及省市中小企业。同时,开设预防法律风险的论坛,利用好当前主流的宣传形式,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社交方式,实现企业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省市司法部门应该做好统筹安排工作。深入中小企业,对企业中存在共性的法律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的隐蔽形式进行普及与揭示,对典型性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科学的调研与分析。主管部门还应该结合新形势、新政策来做好解读工作,着重分析这些新政策背后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此外,主管部门还应该主动牵头,定期舉办各种法律讲坛或者论坛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下广大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新的法律风险。同时,还应该通过“一篮子”的法律服务工作,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在实际的经营与发展中自觉遵纪守法,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完善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的举措,综合性提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

3 结语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成分,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优化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体系,优化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针对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关键性的举措,切实削弱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法律风险。提升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运用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举措,深入开展科学的法律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法律风险的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悦.关于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12(4).

[2] 韩啸.中小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J].大观,2014(11).

[3] 王萍,等.论中小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数位时尚月刊,2014(4).

[4] 黄辉.法律环境对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

作者:李茂春

企业法律风险研究论文 篇3:

上市企业法律风险研究

【摘要】上市企业的风险是指上市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受到的各种负面的事件。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维护企业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上市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息披露风险和企业控股权变更风险,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完善起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与股东的联系以有效应对法律风险。

【关键词】上市企业;法律风险;应对

在股票市场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上市企业的出现,不仅使得资本与技术能够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而投入市场经营中,也使得企业之财产、责任与其所有人的财产、责任相分离,企业的有限责任避免了因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境而影响到其所有人的生活,从而减小了生产经营的风险,鼓励了投资,有利于社会闲置资本被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上市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市场较多,法律关系复杂,企业管理不善就很容易遭遇各种风险,使企业蒙受重要损失。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改善上市企业风险管理是上市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上市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一)上市企业法律风险内涵

所谓风险,即是指主体可能遭受到的于己不利的各种客观事件。风险首先是一种不利于主体的事件,其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负面作用,对其生产经营或者生活的开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风险又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即风险的发生并不具有十分的确定性,但其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管理不善即可能造成这种风险的发生。上市企业的风险,即是指上市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受到的各种负面的事件。上市企业的风险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一般企业都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企业的组织风险、市场风险、宏观调控风险等,这些风险一般在经营管理中产生;其二是上市企业特有的风险,包括信息披露风险、内幕交易风险、上市、退市风险等。[1]上市企业之法律风险的主要影响即为给企业经营管理或者其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这也是上市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规避风险的现实依据。

(二)上市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1.避免损失。上市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之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为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损失。具体而言,如上所述,风险是一种为一种可能发生的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事件而存在的,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将被严重影响,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企业风险管理即可以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维护企业结构的稳定性。上市企业之风险管理还可维护企业之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就上市企业而言,其面临的风险包括了企业控制权、股份交易等方面的内容,这类风险的发生,将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变动,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活动和对外交易活动。良好的风险管理从而对此类风险的发生预先提出防范举措,从而防止此类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从而维护企业结构的稳定性。[2]

二、上市企业面对的主要法律风险

如上所述,上市企业面临着多样化的风险,包括了一般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上市企业特有的风险。本文即着重对以下两种上市企业特有的风险进行研究。

(一)信息披露风险

我国证券法、企业法和刑法等规定了披露内幕信息方面的法律责任,上市企业对其内幕信息管理不当的,则有可能发生信息披露方面的风险。法学意义上的内幕信息,即是指涉及企业的经营、财务或者其他对该企业之证券、股票、期货的交易价格具有重大影响的未公开的信息。一般来说,内幕信息之构成有三个要件:其一是重要性,即信息对企业之证券、股票、期货的交易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才能成为内幕信息;其二是未公开性,即内幕信息仅为企业内部部分管理人员知悉,这些信息尚未对外披露,不为外界所知晓;其三是相关性,即是说内幕信息必然与发行人或其发行的证券、股票、期货相关。

然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对内幕信息的界定是相当模糊的。该条例第91条规定,内幕信息是指有关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有收购意图的法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业自律性管理组织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人员所知悉的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该条例仅界定了内幕信息的概念,但没有对内幕信息予以列举。当然,根据该条之规定,股票发行中的内幕人包括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等主体以及与这些主体有密切联系的人员,这些主体所持有、知悉的尚未公开且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都是内幕信息。但在这个解释中,内幕信息的范围就比较大,企业工作人员可能难以认定哪些信息为内幕信息,从而可能遭遇信息披露方面的风险。[3]

(二)企业控制权转移风险

企业控制权风险转移也是上市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之一。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对于修改企业章程、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注册资本、企业的分立、合并、解散等重要事项,需要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才能生效。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控制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权才能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定。而是实践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往往需要多个大股东联合才能实现对企业的控制。然而,在大股东之间利益出现分歧之时,部分大股东可以转而与其股东联合,从而造成上市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三、上市企业风险管理体制的完善

(一)建构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就很多上市企业而言,由于其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些企业没有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仅仅注重对生产、销售和研发的管理,而没有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应对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基于此,笔者认为,上市企业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建构其风险管理机制:其一是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当然很多上市企业往往没有设置有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而言,很多上市企业往往将风险管理方面的事务交由其法务部门进行处理,而法律部门由于缺乏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识,其风险管理的能力是不足的。因而,上市企业应当组建起由法律和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风险管理部分。其二是建构风险预警机制。当前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领域存在被动管理状况,即只有风险发生了,才启动相应的处理机制处理该种风险,而没有对风险进行提前的预警,没有以主动的势态应对预警的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上市企业亦应当建构起风险预警机制。

(二)完善中小股东联系沟通机制

就企业面临的控制权转移风险而言,企业控股方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与中小股东的联系沟通机构,强化与中小股东的联系,并及时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进行回应,使中小股东利益与控股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中小股东才有可能与控股者处于同一战线中,从而避免中小股东与部分大股东联合起来夺取控股权,造成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参考文献

[1]晏娱.构建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J].法人,2006(6).

[2]刘信业.上市企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缺陷与规范[J].2003(2).

[3]李伯侨,朱三英.民营企业上市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5(11).

作者简介

孙伟平(1972.6-),女,河北行唐人,法学硕士 河北世纪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孙伟平

上一篇:音乐教师素养分析论文下一篇:会计模式问题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