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商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润,所以其投资力度也日益增加,因而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级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最主要项目,因此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建筑工程队在施工时如何对每一个施工段进行把关,迫在眉睫。要向提高建筑物工程质量,就必须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基与基础施工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地基与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篇1:

建筑中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的施工管理

摘 要:建筑工程作为所有工程项目的根本,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好坏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增强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对建筑界来说是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  工程地基  基础现场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工程现场是实现和创造工程价值的重要基地,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项细致且具体性的工作,只有在有效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1 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地基不进行仔细认真的勘测

在进行设计地基基础的前期阶段,需对相应的地基进行研究和勘察工作,唯有对地基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勘测之后,才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地质、承载压力情况、水位的高低、土层分布情况、是否有局部异常情况等基础资料。但是我国近些年来有很多建筑工程设计队伍在没有对地基进行仔细的勘测的情况下,就擅自设计基地,最终导致工程隐患,返工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我国某城市水泥厂就采用定型图,建立了两座高度为11.5 m和直径为6 m的生料基地,建筑不就后便因为地基承载能力太弱,最终沉陷且倒塌,如果在施工之前对地基情况进行仔细的勘测,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1.2 在设计基础前期不调查、不计算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重要的指标就是地基的承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地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地基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地基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这一尺寸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位置、土质、地基的深度及承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础底面应力和地基土变形值在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容许变形值的范围内,因而才能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我国近几年以来,有些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在建设之前并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出现严重的问题之后才知道是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够。

1.3 地基基础施工缺少有效措施

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应该防止在雨季季节进行,不得以在雨季施工时,需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地面的雨水流入地基中,對于已流入地基中的雨水要做到及时排除,不然地基遇到雨水浸透后特别容易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比如:某一个厂房是檐高为25 m的钢筋框架结构,其地基是在湿陷性比较严重的黄土层上进行建设的。其原设计人员要求对地基重新进行锤击,以使其表面夯实,来降低透水性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却仅仅在柱子下面增加了一些混疑土来作为垫层。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水和排水方法,导致地基多次被雨水浸泡,填土时也没有进行分层夯实。每次试车过后,又将生产中大量的脏水浸泡到地基中,最终导致塌陷,厂房不久后就出现下沉,其墙体和地面都出现大量裂缝,其最大的裂缝宽度竟然达到42 mm,加固返修费就将近花费了30多万元。

1.4 不进行有效规范的施工

如果地基处理的不好,那么上部结构再牢固最终也会出现质量等问题。所以必须要选取质量方面优良的地基施工方式。不但测量和设计部门要做到谨慎对待,而且施工部门也要特别注意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有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又不按照规范行为执行,私自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比如:某市油库工程设计,其设计是钢筋混合制作的,其桩长应该是10 m,设计强度等级应该是C30。但是施工单位却私自将桩长减少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成C20,桩身也不配置钢筋,最终导致打桩时桩顶大部分被打烂。

1.5 盲目加层 导致地基失稳

近些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房的需求,大多数单位在征用土地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就采用了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不断加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效益。虽然这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然有一些单位还在盲目的进行加层,因加层所导致的坍塌事故持续发生。比如:某县政府办公楼本来是二层小楼,没有经过任何研究和计算就无缘的增加两层。因为原先的地基基础已经没有承载力余额了,所以致使加层后建筑物外墙严重倾斜,内墙和外墙连接后便出现很多裂缝,其中最大一条裂缝宽度已达到15 mm,而且目前加层状况还在持续中。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层后地基的承载力与基础底面的压力严重超出设计值而产生。

2 建筑中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正确测量 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做到充分了解

首先,应该做到在进行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悉心的设计和施工。依据建筑物对地基的需求情况,进行不同的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和上部结构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在设计中应做到充分的统一考虑和研究。要认真仔细分析地基变形情况,以及正确评估施工后的下沉情况。还要做到依照设计资料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到精心施工。另外,还要根据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每一项施工要求都在控制之中。

2.2 悉心计算  掌握建设中关键指标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最关键部分的就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各领域的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致使地基土整体滑动或者快速下沉,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或者坍塌,从而必然会带给工程很严重的灾难,这一问题,应急需引起建筑设计技术人员的高度注重。

2.3 材料质量方面应严格把关

采购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材料、构件、设备等物资的质量,以便不断提高建设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必须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出现相应的问题找相应负责的人,不但方便管理,而且也能大大提高施工质量。

2.4 科学施工 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人员和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彼此理解对方的职责,工作中应做到相互配合。制定有关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控制,所有的材料都要进行推重比,并且计量工作要做到十分精确,对需要试配的混凝土、砂浆等泥状物必须实行试配,融合在一起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再确定调试比例进而施工。

2.5 防止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避免发生质量通病问题,其基础轴线偏离、基础标高存在偏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一系列小问题,都是施工过程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一定要防止这些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研究对工程地基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将变成建筑界发展刻不容缓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2] 孙翠连.工程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8).

作者:邹维军

地基与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篇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摘 要】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商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润,所以其投资力度也日益增加,因而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级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最主要项目,因此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建筑工程队在施工时如何对每一个施工段进行把关,迫在眉睫。要向提高建筑物工程质量,就必须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地基和基础工程是评价整体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人员角度而言,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是地基和基础,而不是上部结构。由于其都是地下隐蔽工程,潜在不安全因素过多,施工后难以检测出来,试用期间难以查出问题所在,其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做好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1.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1.1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严格的技术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比如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在对基坑工程进行开挖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循开挖施工的技术要求,按照测量定位,抄平放线,按照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开挖形式和坡度大小,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施工的工程施工顺序。对基坑和管沟周围的地面要采用可靠的排水办法[1]。此外,填方的时候应当对填土的含水量进行实验,确定密实要求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和碾压次数,尽可能采用相同土质,土质不一样时就需要按规则分层。对基坑的边坡还需要做好稳定工作,并选定良好的支护方法。进而保证基坑的施工质量。

1.2组织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

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所以,工序影响了整个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整体质量,成为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要做好施工的质量管理,首先就必须做好工序的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对地基和基础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强化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对施工人员进行新规程、规范的组织和学习培训,将工程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逐层评定,同时将地基和基础工程中的施工任务分解到组、到人,并做到与经济效益挂钩。在培训过程中,可建立多形式的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培训与现场培训、阶段性培训与一次性系统培训的形式,总的原则是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真正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现场管理。培训机构可改变教学模式,比如上门培训。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要因人施教。对于外施作业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高中级职业技能知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密切结合本工种要求,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初级职业技能知识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从事低技术含量工种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1.3做好准备工作,前期了解及设计

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充分了解,要做到在全面、正确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进行精心设计、施工,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如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并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要认真分析地基变形,正确估计施工后沉降,并控制建筑物施工后沉降在允许范围内。另外,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正确了解。

1.4加强组织各工种间的配合

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各工种间的协调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和技术指导要兼顾彼此的问题,特别是各工种间的互相协调配合问题。在推进施工效率的时候,保证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各工种的施工标准,组织好工程施工,并且要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在对地基和基础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每道工序和涉及到的不同工种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实现既省工,又省料,同时又能确保各专业工种的施工质量。

2.地基与基础工程安全管理方法

2.1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应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以方便管理。此外,通过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替代手工操作,例如淘汰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使用自式吊车,铁木跳板等,有效的预防了基础工程建设中的起重事故和坠落事故,使得施工的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这也在根本上降低了施工事故[2]。

2.2加强安全教育

企业自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真正实现对事故的控制和减少,企业必须在思想上要对安全生产进行重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条件,并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改变当前不重视施工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培训,让施工人员切实认识到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本着谁负责谁培训的原则,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让他们真正了解防范施工安全风险的技能,掌握比较专业的施工安全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法规,提高他们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使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学会自我防护和防护他人的技巧,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施工的安全管理重点在责任的落实上,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层级都要仔细落实,做到层层责任清晰,并明确每一个人在安全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每个人的职责以及责任[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清楚的明确责任,及时处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实现文明施工,安全达标。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以安全施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

3.结语

基础工程在建筑施工中格外重要,基础坐不牢,高楼也不能盖起。在质量控制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对策去解决,就能为基础工程做好保障。因此,对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极其重要。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施工技术。而作为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的技能,只有不断的学习积累,地基的质量才有保障,才会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0202-2002,中陶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赖卓立.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

[3]滕延京.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

作者:马立双

地基与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摘 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国民基础工程,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施工管理人员,我们要重视自己身负的责任。本文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分别介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进度管理控制办法,提出了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控制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1人的因素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

(2)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

(3)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施工项目规范施工;

(4)工程负责人员要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

1.2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建筑材料和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材料基本性能,具备材料质量鉴别能力,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组织材料供应,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1.3技术因素

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很多环节所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每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做支持,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任何工程项目都有各自严格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能特点。只有在各个环节上都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1.4设备因素

工程建设质量的又一个有力保障是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也代表了施工企业的实力水平和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建筑单位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施工方案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1.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环境的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利用好环境,预防坏环境,做到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充分考虑,有备无患。对不利环境有效防范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6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2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2.1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

施工单位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是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包关系,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要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根据每个分项目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再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研究和制定每个分部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的重点。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和明确质量保证,对所有施工人员实行责任分工和目标责任制。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实现分层次分步骤的完成各个分目标,最终完成整体建设目标。

2.2强化建筑项目中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的保证。近年来,许多建筑工程事故之所以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就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强化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建立联合监督机制,把监督机制深入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并且落实到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确实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切实有效的控制。

2.3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

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建筑施工企业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现在重点推出的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等,都是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鼓励建设施工企业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2.4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加强这些人员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不但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更能体现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另外,强化协作单位的管理,也是保證施工质量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做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各施工单位积极配合、树立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5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经常出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这些工程进行工程质量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这些隐蔽工程切实的进行成熟的、科学的管理,加强工程管理者的监督和监理力度,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控制

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对策和提出解决方案,严格控制工程的整体进度。

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任何建筑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一旦出现问题,工程进度绝对会受到不可回避的影响。因此,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采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并且将自己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的运送到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进度不会因为材料和器材等原因受到影响。

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一切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展开的前提就是资金,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必然会导致无法购买原材料、工人罢工等严重后果。施工必然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作为施工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4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它们由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在长期进行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我们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国外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但是切记不可直接照搬照抄,应该坚持“取其精華、弃其糟粕”的学习思想。要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创新,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管理方法。(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成,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劳动和智慧,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并且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只有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使其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结束语

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虽然我国的管理人员在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更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纠正。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苏国忠,郭昌远,程钦.如何加强工程管理的探讨及一些建议措施[J].山西建筑,2015,34(31):226—227.

[2]张建林.我国工业与用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J].陕西建材,2018,154(91):156—157.

[3]肖琳.浅析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筑装饰,2016,134(18):18—19.

(身份证号码:452527198106010012)

作者:罗钢

上一篇: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论文下一篇:科学与劳技教育思考论文